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二、善巧运用的方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二、善巧运用的方法

 

  修行的过程中,按照祖师大德教言及自宗修行次第(剖析、直视和安住调伏妄念),通过调伏自己内心增上禅定见解当然不可缺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还需要找一些外缘。具足外缘和内缘(座上和座下善巧运用)才可以更好地对治昏沉、掉举。

  (一)座上善巧运用

  1. 外缘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精进修法,并非如我们想象般,仅仅依靠一种正念就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当然,正念不可缺少,但是有时候也还必须依靠一些外缘。如“通达方便” 之入座前行中所述:下午和晚上食宜少量清淡或者不进食;衣着适度,既避风寒,又避免过于厚暖导致昏沉;入座前处理完必要的琐事,略微活动肢体;必要时准备坐垫;入座立誓等等。

  至于每座修行时间,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为:初次开始修行时,每次持续时间要短、次数要多。如今在高原, 一座禅修可能至少两个小时至两个半小时,甚至一座三个小时不动。但是对于刚开始修学禅定的初行者来说,难以做到。此时可以先短一点,大概在一炷香四十分钟左右, 就可以下座;次数要多一点,每日多修几座。先从时间短开始培养,逐渐延长自己的时间。因为初行者定力不够, 时间一长,很容易散乱,散乱之中的修法效果当然不好。

  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打坐的时间应该尽量短一点。但是这个短时间也是暂时的,不能变成一种陋习。譬如说,今年每座半个小时,明年也是每座半个小时,结果变成一种非常坏的习惯,那就不对了。习惯是人最坏的一种习气。因此,先从短时间禅定开始入手,根据自己禅定增长的速度,逐渐延长修行时间。

  2. 内缘

  (1)护持正念

  果法大圆满之见解树立在真实中,而因法相乘之见解乃依教证与理证抉择,此乃果法密咒与因法相乘在见解上的差异。站在修行的角度,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是什么? 是正念。

  诚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一切调伏心方便,唯一根本即正念。”正念乃清明觉知之力量,是修行者于行道中唯一不可缺少之助伴。正念可支分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两种。前者以意识转为道用, 为初行者之方便;后者以智慧转为道用,为圣者之自在妙用。

  正念与行道的对应关系

  华智仁波切将密宗成办解脱之过程总分为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已圆满含摄藏汉各宗派之修行要义,其见、修、行、果与上师瑜伽之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无有二致。剖析调伏妄念和直视调伏妄念为意识转为道用,需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护持;安住调伏妄念为智慧转为道用,本身即为无造法性之正念。

  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初持正念中松坦, 后无持念光明中。”例如初步修学上师瑜伽,以外相上师相应法契入,当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时,若能做到观想对境清晰、念诵字字分明,如是明了即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在护持正念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自然—— 不紧不松的状态,即“初持正念中松坦”;此明了一旦消失,则说明昏沉、掉举已经侵犯心相续。虽然站在三乘教法立场之上,妄念乃漂泊轮回之根本、所断之对境,但密宗殊胜修行方便在于运用妄念成办解脱;特别对于初行者来说,善念是断绝一切恶念之力量,故在剖析调伏妄念时,不得不依靠善念调伏一切恶念,如是善念即为正念。

  随着见解增上,修持直视调伏妄念如粗直视调伏妄念——觅心法时,仍需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而观想,直至细直视调伏妄念证悟缘起性空之见解。

  安住调伏妄念——证悟密相上师瑜伽时,无需起心动念,恒时都在光明境界中,乃“无造法性之正念”,即“后无持念光明中”。

  (2)根据妄念大小采用对应的调伏方法

  上座前当细致调整身体重心和松紧,做到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过紧则易妄念纷飞,过松则易昏沉。止观交修也应不松不紧,过紧易生妄念,落入第六识、第七识;过松易陷入昏沉,堕入第五识、第八识。

  在禅修中,应该先按照禅定本身的方便来调整。如修有相止时,首先观想皈依境、念诵莲师心咒,当内心趋向平静时,停止念诵,开始观想皈依境。其实,这就是一种善巧。因为念诵心咒的目的是调伏粗大的妄念,当已经调伏粗大的妄念,心开始趋向平静的时候,就要相应地调整法门。心的状态已经开始变化,如果还是按照前面粗大的念诵方式修法,就很难令心趋入更深的明静状态,此乃修法中的不善巧。所以,善巧就是针对妄念的粗细大小,分别以最相应的方法加以对治。

  譬如在修上师瑜伽之有相止的阶段,此时应该依剖析调伏妄念的方式而对治烦恼,具体的方法主要是观上师皈依境。如果观想过程中出现较重的昏沉,仅依靠观想皈依境的方法无法调伏,加上持风也没有效果,这时就要用前面念诵心咒的方式而对治;有时昏沉或掉举特别严重,不要说观想,甚至返回到前面念诵心咒都无法调伏,也就是说,运用了全部禅定本身调伏妄念的方便,但仍不能调伏昏沉,此时就应该考虑用其他方便来对治昏沉,如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或者祈祷上师、发菩提心等方式来调伏, 而不能仅仅死守禅定之方便。

  觅心法是禅定增上之殊胜方便,也是成熟口诀法中的一部分。那么修持上师瑜伽时,应在何种禅定状况下开始修持此法?觅心法属于般若智慧部分,所以一般在具有禅定寂止基础之后才开始修持。修学上师瑜伽具备一定有相止基础后,即可修觅心法。

  (3)座上念诵仪轨及心咒

  如果已经证悟见解,当然是否念诵皆可。我们现在如是讲解,但是到一定的时候还是不能放弃念诵。因为堪布昂琼曾经说过:“当你的禅定有希望的时候,必须要配合着生起次第念诵。”因此观诵很重要,当观诵与寂止逐步趋向一如时,你的禅定已经是出世间禅定。

  出世间禅定是什么?色是空性,空性也是色。念诵即是空性,空性就是念诵,两者可以契合一体。为什么说当烦恼沉重的时候我们应念诵心咒,没有烦恼的时候尽可能安住,要平静下来?因为我们目前还做不到念诵(明)的同时安住(空),但是应尽量往这方面发展。

  念诵过程中即使有一点点空性的感觉,还是要提起正念念诵。要避免修行中的懒惰行为,懒惰在修行当中是最大的障碍和魔障!因为修行过程当中,我们时时寻找一种自己认为很舒服的状态,但是多数还是趋向于懒惰状态。

  什么意思呢?念诵也不是非常爱念诵,很多很多方便也不是很重视,仅仅在止息一切妄念而无分别状态中安住、安住、安住……不管是世间禅定还是出世间禅定——即便是世间禅定,我们也在上面添加一个出世间禅定,因为明分很够啊!我还知道什么什么,不像无记状态般?所以给他添加一点点这样的成分,天天就在那上面坐坐,见解很难增上。

  所以这个明分必须要提得很高很高。我们平常说一心只能一用是心的规律;一心可以多用是见解逐渐增长的标志;一心可以遍知的时候,这就是心的本性。你可以说明分已经达到多高的地步了,可不仅仅是“好像我知道一点点的”,到底知道吗?“我也不知道,总之这么多就可以了。”这还叫什么禅定?!

  (二)座下善巧运用

  1. 以信心净观五种圆满

  作为密宗的弟子,初步修学即要做到净观五种圆满,因密法的见修行果均树立于五种圆满之中。净观五种圆满支分为二:一为依靠意念造作净观五种圆满,二为已证悟缘起性空及般若波罗蜜而自然呈现五种圆满。次第根机者入定之时,应尽量于相似缘起性空之见解中净观五种圆满; 出定之时,则尽量依靠意念造作净观五种圆满。

  导师圆满:行道中净观导师为阿弥陀佛。悟证究竟果实时,上师即为能诠胜义之上师,乃心的本体,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密意。未证悟见解之时,眼前看到不清净之显相,而对上师产生贤劣之分别,当知皆由自心不清净所致。

  眷属圆满:行道中净观众生均为男女菩萨。完全证悟究竟果实时,妙力显现一切之相均为本体之庄严,所见一切即为本尊。未证悟见解之时,显现嗔恨心等怨敌乃业力沉重所致,故需依靠不同的调整方式或对治之力断绝烦恼。

  法圆满:行道中净观所修皆为大乘法,具德上师和善知识所言一切皆应珍视为殊胜教言。完全悟证究竟果法之时,从二种无明(俱生无明与遍计无明)中超越,远离一切垢染戏论,为法圆满。

  地处圆满:行道中净观地处为西方极乐世界。证悟之时,妙力显现一切之相无非刹土坛城,均为本体之庄严。

  然未证悟者由于自身业力沉重,所见山河大地等只呈现不清净之相。

  时圆满:行道中净观为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时, 为第四大平等时。究竟证悟之时,恒时无有变迁,超越三时,为第四大平等时。

  由此可见,行道过程中的净观五种圆满实为证悟究竟果实的方便,并因行果相应而能迅速成办解脱。未证悟者应时时于意念造作中净观五种圆满为妙,如此才堪称为守持密宗之三昧耶,方为密宗弟子。修行者于接受灌顶和窍诀部传承之时,已同时接受誓言。密乘的一切行为和誓言, 都应于信心中行持。故当切切思之。

  2. 行住坐卧护持正念

  修行者难免会将很多精力忙于日常生活或事业等琐事, 不少人为此而烦恼。然而汝等需知,令心散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琐事本身,而在于从事琐事时是否护持正念。

  修持外相和内相上师相应法者,于出定时作意观想上师之形相而护持正念。修行时无论起现贤劣境界,应至诚祈祷上师,若遭遇病痛、魔障等一切逆缘,均观为上师智慧之幻变游舞,进而将一切冤亲怨怼净观为上师调心之显现,并虔诚祈祷。诚如古德云:“身凭信心得恢复,恶缘悉皆转道用。”如是行持虽为意念造作,但若能坚持不懈,功德不可思议! 出定时可观想一切外器、内情之显现皆为上师或如梦如幻,而不随境、识漂泊等,此为“后得转为道用”的护持方法。难以如此行持者,可思维法义、戒律或念诵观音菩萨心咒、莲花生大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或百字明等,同时观想上师,如是不易散乱或起现诸多烦恼。

  复应细致观待自心:每一个起心动念落于何处?是善、恶、还是无记?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行为取舍是否随顺自之习气而背离上师之教言?若见过失,当下忏悔、改正,并祈祷上师净除自己的恶业;若为善念,亦祈祷上师,令善根不断增上。如是时时祈祷上师、时时调伏自心。

  有者言:自己禅修时妄念纷飞,而座下好像并无诸多烦恼。此乃禅定中护持正念、座下忘失正念而无法觉察诸多妄念之故。由此可见,座上修行至关重要。只有座上勤修禅定,见解才能逐渐融入座下,最终达到出入定一如之境界。初行者虽然难以如是造行,但可依改造意念之正念护持,多念诵并持戒等。

  (三)日常修法的安排

  在完整修持一座上师瑜伽后,平时如果还有修法时间, 但并不充裕,可针对当时的情境,采用上师瑜伽修法简轨。

  1. 一日多座上师瑜伽修法简轨

  【总原则】

  第一、按照历代传承祖师要求,禅定应该是一日四座, 每座二至三小时。

  第二、在家居士由于日常生活、事业繁忙,难以做到每日四座,但是至少保证每天早上第一座完全符合上师瑜伽修法仪轨。如果平时还有时间修习上师瑜伽,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念诵完整的禅定正行前仪轨,可任选以下简短仪轨于正行前行持。

  【简短仪轨之一】

  发愿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吾乃修持深奥之道。(一遍)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

  加持吾之意识获得成熟解脱 !

  加持自心证得殊胜甚深之见 !

  加持即生圆满光明大圆满之胜道!(三遍)

  金刚上师持明尊, 三界轮回唯一亲。

  无依众生之怙主, 引导次第解脱道。

  断除无明之明灯, 迷惑吾等敬皈依。

  泥泞轮回大海中, 迷乱无依垂救护。

  燥热三毒之火焰, 自然沐浴得解脱。

  无明迷乱之缚染, 实执身口意三门。

  自显光明本性中, 愿获无余涅槃位。

  极密上师成就法

  具德根本上师如意宝, 住吾梵顶莲花蕊垫上,

  大慈大悲恩重摄受我, 祈请赐予三门得成就。

  无明驱使五毒缚自他, 依此而造种种罪恶业,

  彼现恶果恒常漂六道, 祈请上师救度轮回渊。

  普遍虚空轮回诸众生, 祈愿吾成引导胜道师,

  如是无勤获此大宝藏, 祈请上师赐予得加持。

  证得本基空性妙力中, 红身瑜伽圣母之梵顶,

  金刚持明善逝总集尊, 其与莲花颅鬘力无别。

  珍宝曼茶普贤大供云, 具足无量有寂之富裕,

  供奉圆满福德之剎土, 愿诸众生趋入解脱道。

  生生世世所造诸罪堕, 一切违犯上师足前忏,

  利众有情永转妙*轮, 祈无涅槃恒住金刚座。

  诸佛总集上师大宝尊, 赐予加持悉地如意宝,

  三门挚诚猛力作祈请, 祈请速疾赐予胜加持。

  全知慧眼广垠无边际, 祈授经续窍诀胜灌顶,

  广行利他事业之上师, 祈请获得成熟解脱法。

  身依身要语依语要法, 意要呈现觉性金刚链,

  祈愿不离本性之法界, 具足功德上师所行相。

  纵一刹那亦不生邪见, 所行皆视正法作恭敬,

  祈请上师加持心相续, 如是具信猛力作祈祷。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 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 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此后进入止观交修等正行环节,最后如法回向。

  【简短仪轨之二】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吾乃修持深奥之道。(一遍)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 !

  加持吾之意识获得成熟解脱 !

  加持自心证得殊胜甚深之见 !

  加持即生圆满光明大圆满之胜道 !(三遍)

  金刚上师持明尊, 三界轮回唯一亲。

  无依众生之怙主, 引导次第解脱道。

  断除无明之明灯, 迷惑吾等敬皈依。

  泥泞轮回大海中, 迷乱无依垂救护。

  燥热三毒之火焰, 自然沐浴得解脱。

  无明迷乱之缚染, 实执身口意三门。

  自显光明本性中, 愿获无余涅槃位。

  此后进入止观交修等正行环节,最后如法回向。此简轨比前面更略,适合比前面时间更仓促者修持。

  2. 上师瑜伽简短仪轨之修持要点

  第一、一切修法必须圆满三清净法(发心、正行、回向):由于绝大多数人的禅定尚未圆满,因此每一座都必须依三清净法行持。

  第二、采用以上何种简短仪轨,以自己当时修法时间而定夺。有者问按照上师瑜伽完整仪轨修持时,通过依文明观进行剖析调伏妄念,那么依简短仪轨如何行持呢?需知剖析调伏妄念的目的是为了澄清粗大之妄念。依简短仪轨修行妄念生起时,可以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发菩提心,观想莲花生大师、上师皈依境而祈祷上师。依靠种种方便澄清粗大之妄念。

  第三、实在没有时间,开始清净发心,中间不念诵仪轨,直接进入禅修正行,最后随顺回向。但如果有时间而因为懒惰不念诵仪轨,则犯舍方便而单取智慧的过失,此等行为应避免。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上师瑜伽统摄大圆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一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二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三

 

后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四章 善巧运用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三章 认识智慧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三章 认识智慧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三章 认识智慧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