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促,当修习善法。佛陀在一次即席开示中,对诸比丘说:“寿命甚促,转就后世,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无有生而不死者,而世间人不勤方便专修善法、修贤修义。”古今谈及人生苦短的话题可谓俯拾皆是,比较著名的当是曹操的《短歌行》,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于持戒的出家比丘而言,自然是不可能去借酒消愁。事实上借酒来消愁也并不牢靠,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使愁绪连绵不绝,因此借助于纵欲放浪形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生在世百年,固有一死。几十年的光阴也不算短,如果让光阴白白流过,倒也十分可惜。所谓珍惜光阴之类的话,大体上比较空洞。从佛家来说,怎么样才算是不虚此行呢?“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梵行”乃为清净之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第1085经谈到诸行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非稣息,变易之法,乃至当止一切有为行,厌离、不乐、解脱。”诸行无常乃为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是根本法义。行乃流动变化,即“有为”。所谓有为之法全由因缘所造,所以说一切法无常。正因为人生无常,有限生命才显得短促,故而佛陀才一再让我们要珍惜生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对待有限的生活,我们应该“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才是出家比丘应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无常的观念,与时下主张与时俱进、为社会和谐做贡献其实并不矛盾。这两种关系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即“外现菩萨相,内修声闻行”。如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堪具为当代大师风范。(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