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K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K

 

  1120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修忍辱行,并迫使阿修罗王立下誓约。

  天帝释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曾经在佛陀面前受戒:“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要不反报加恼于彼。”这个戒,实际上就是忍辱之戒。忍辱有三种形象,即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可谓忍辱高手,寒山曾经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所谓“忍”、“由”、“耐”等,便是忍辱行的常见方法。拾得大师还有更高明的,即“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此种忍辱波罗蜜,拾得称之为“妙中宝”。看来,天帝释在佛陀的潜移默化之中,终于领悟到忍辱的妙用——它是平息世间一切恩怨情仇的灵丹妙药。

  阿修罗王听说天帝释在佛陀那里归受了忍辱戒,便开始兴奋起来,立马“手持利剑,逆道而来”,前来挑衅滋事。阿修罗王还没等冲到天帝释宫殿中,便被天帝释运用神通将其五花大绑,浑身顿时动弹不得。阿修罗王顿呼冤枉,指责天帝释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必不还报吗?”帝释天说这话我的确说过啊,但是你是“自住受缚”,即被自己的嗔恨与贪嫉给束缚住了,阿修罗王等于是自我束缚。如何才能不受束缚并自我解放呢?便是要“当如法作”,即自我起誓,从此以后坚决断除贪嫉嗔恚的毛病习气,再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战斗。阿修罗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对天发誓:“贪欲之所趣,及嗔恚所趣,妄语之所趣,谤毁贤圣趣;我若娆乱者,趣同彼趣趣。”阿修罗发誓说:如果我再胆敢“贪欲”、“嗔恚”、“妄语”、“谤毁贤圣”以及主动娆乱天帝释的话,死后便会堕入恶趣之中。比阿修罗还要倒楣的是哪种“趣”呢?大约是地狱、恶鬼和畜生之趣。从这里可以看出,阿修罗尚算不得真正的恶趣,在六道中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天帝释的行为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修忍辱行,并不是什么都得忍着,什么都无所作为。寒山拾得大师的忍辱波罗蜜,可以说“绝对的和平主义”,类似于若别人打我的左脸,我还要将右脸递上去,热烈欢迎他人接着抽打。等到别人打累了,打烦了,自然就不打了,从而获得了和平。这是一种圣贤般的高妙境界,吾辈乃平常泛泛之辈,岂可望其项背?但我们学习古人,大约并非拟古原样照搬,而是学习其淡泊无争的处世精神。比如丹霞禅师烧佛烤火取暖,今人又有几人胆敢效仿之?天帝释所修之忍辱行较之拾得大师所修忍行,主要是情境不同,方法也略有差异。我个人以为,拾得之忍辱行,我们似侧重汲取之神,有些事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有些大是大非面前,则绝对不能装糊涂打马虎眼。比如当阿修罗提剑向天帝释直奔而来,此时若不理不睬听之任之,后果便极难料想。从这个立场上讲,修忍辱行,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它是让我们有所为且有所不为。我想,这才是修忍辱行的精神实质所在。(10.23.)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J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H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G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F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