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达真堪布:噶当教言讲记(二) |
 
达真堪布:噶当教言讲记(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噶当派的教言。 “清净里,调伏自心为最殊胜” “清净”有身清净、口清净和意清净。这里说的最殊胜的清净指什么?指意清净,就是以佛法、正法调伏自己的心。心里的烦恼少了,变弱了,叫清净。若是心里的烦恼没有变弱,没有减少,表面上言行举止再清净、再如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在表面上装得再好,有一天也会露馅的。 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在外边很好,回到家里就不行了。自己也说:“我对外人很好,但是对家人不行。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就心烦,又难受又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在外边暂时装一装还可以。在别人面前,你也许很善良、很温柔,也许很有包容性,很有修养,但这都是装的。一到家里,就不是这样了。还是没有真正地去调伏自己的心。不是心里的烦恼减少了、变弱了,而是装的。在单位也装,现在在大殿里也装。在上师面前挺好,很像个修行人,但是一回到自己的禅房或屋子里就变了,这也是装的。在外边装,到家里不行;在大殿装,到禅房不行。这不是以正法真正地调伏了自己的心,不是以佛的教言真正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若是以正法真正地调伏了自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无论在大殿还是在禅房,都是一样的。有时候可能在表面上、形式上需要一些方便,要表法,但是心态始终是一样的。真正以正法调伏了自心的人就是这样。 现在很多人,无论是以居士的身份修行,还是以出家众的身份修行,都一样。刚开始很有信心,很精进,但是越学越不精进,越修越没有信心,最后却灰心退步,变成了佛教油子,变成了业际颠倒者。学了这么多年,修了这么多年,最后连造业都不会造,不该造的业都造了。根本不在乎上师三宝,不在乎善恶因果,这叫业际颠倒。 佛法就是用来调伏自心的,修行就是要调伏自己的心。现在我对你们要求不高,只要稍微有一点点进步与变化就行,不退步就行。每天都有进步是最好的,每个月都有进步也行,最起码应该每年都有一点点进步,就可以了。 现在有的人在表面上学了、修了,似乎什么都会了、都懂了,但是不找自己的毛病,而去找别人的毛病。有一句谚语:“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牦牛,还去找别人脸上的虱子。”有些人就是这样,没有用佛法调伏自己的心,而是拿佛法去说别人,拿佛法去造业。佛法成了造业、伤害众生的工具,这叫业际颠倒。即使你懂得再多,但若是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就不是佛法。“怎么不是佛法呢,这不都是佛讲的嘛,在某某部经中的某页某行中讲的。”没有用!虽然是佛经里讲的,但是到你这里就不是佛法了。因为你没有拿来调伏自已的心,没有拿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但是你的烦恼是否减少了?习气是否变弱了?有时候在家里想生点气,但是生不起来;刚才生气了,想骂一顿,但是突然这个念头又消失了,烦恼没有力量了,嗔恨心没有力量了,这叫变弱了。你是不是这样的?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修行?若是不去对照自己,不去调伏自己的心,就不是佛法,就没有修行。我们经常讲清净,其实调伏自心才是真正的清净。 “功德里,利他心最为殊胜。” 在所有的功德里,利益他人的心最为殊胜。在家里有利他心,这个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在单位有利他心,这个单位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利他心,这个民族或国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若是对整个世界有利他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若是对法界所有的众生有利他心,那整个法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和谐、幸福来自于什么?就是来自于利他心。利他心就是去掉自私自利、真心实意地奉献和付出。只有消除了自私自利,才能真正地奉献和付出。无论在哪里,只有有了利他心,才能真正地感动对方。 很多人都说:“别的不敢说,但是我对家人、儿女是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但是,你是否意识到:你为什么这么爱家人?为什么肯为家人付出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私。在前面讲过,佛为什么让你破除我执,放下我?如果你没有放下我,没有破除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利他心。在家里,你关心、照顾、爱护家人,为他们付出,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你不能自私。“我不自私啊!”你没有放下我,怎么不是自私呢?你为什么关心、照顾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儿女,都是由“我”来带动的。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所以应该把这个“我”去掉。 “家人”有很多,“儿女”也有很多,你会这样关心、照顾、付出、爱他们吗?不会的!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我家的”,不是“我的”儿女。都是因为这个“我”。大家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你对他们再好,付出得再多,为什么感化不了他们?为什么感动不了他们呢?就是因为你自私。若是你有真正的利他心,真正能无私地奉献,人心都是肉长的,能感化不了他们吗?佛为什么说要破“我”?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要破除“我”,要放下“我”,把“我”去掉。 若是没有“我”的带动,没有我执的动力,你还会这样爱他们,为他们付出吗?会的。但是这个时候是以悲心和愿力爱他们,为他们付出的。这时是因为他们是与我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更格外地、特别地照顾他们。 虽然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但是不一样。在此生当中,他们是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帮助的众生,所以自己要帮助他们,要为他们付出。这样为他们付出才叫真正的利他心,这是一颗纯净的利他心。若是能这样无私地奉献、付出,无论他们是否满意,是否高兴,你心里都不会有任何的怨恨。因为你知道众生对自己有恩,自己是为了报恩,没有其他的企图。若是你有要求、求回报,满足了你的要求时就会高兴,否则就会不高兴;有如是回报的时候就高兴,没有回报的时候就不高兴。这都是因为自私心。 若是你没有自私心,有真正的利他心,就能对众生生起感恩心。也知道众生是自己种福的福田,然后发利他心,去积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若是没有众生,自己怎么发心呢?没有众生,怎么去积累福德资粮啊?若是你知道要报答众生的恩,这样一想,心里就没有这些怨恨,没有这些痛苦了。这样去付出,你就能感化众生了。家人或儿女自然就服你、听话了。在单位,若是也能这样无私地去奉献,去付出,就能够感化领导和同事。在社会也一样,你有一颗纯净的利他心,在他人眼里,这是最美的;在他人心里,这是最伟大的。所以不可能不服你,不可能不被感化。所以,所有的功德里,利他心为最殊胜。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在山上或回到山下的时候,能不能这样落实一下?能不能发这样一个纯净的利他心、菩提心?刚开始在家里发,对家人发;然后在单位发,对单位的同事、领导发。先对跟你关系好的人发,慢慢地到社会上发,对所有的众生发。这也是“次第勤修学”,按次第逐渐地发出这样的心。口头上说慈悲心、菩提心、空性、无我没有用,别总挂在口头上。现在在山上,身边也有不少众生,能不能发点利他心?不要太自私了!供灯的时候,供水的时候,“这个位置好,我要抢这个位置。这个地方方便,我要抢这个地方;这个座位舒服,我要在这坐一坐……”不要这样。发利他心,这才是真正的,最殊胜的功德。 “窍诀里,恒观自心为最殊胜。” 到处找窍诀,到处求窍诀:“给我一个窍诀吧!能不能给我传大圆满窍诀啊?”什么是真正的窍诀?这里说了,就是恒观自心。其实,我早就给你们窍诀了。我的法语里有一句: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是念心?就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相续。什么是修心?就是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这叫念心,这叫修心。这是让你解脱,让你成佛的窍诀。想得到窍诀吗?想走捷径吗?若是想,今天告诉你了,恒观自心,观察自己的心。做善事、修功德,都要观察自心。若是没有观察自己的心,没有调整自己的心,不会有任何的收获和成就。所有的窍诀里,恒观自心是最为殊胜的,就观察自己吧! 我给大家讲过一个公案。有一个修行人,既没念过很多经,也没做过很多事,他就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念头。生起恶的念头时,就放一颗黑豆;生起善的念头时,就放一颗白豆。刚开始时全是黑豆,没有几颗白豆。他就调整心态,慢慢黑豆白豆一样多了,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了,这时候他成就了。 大家学佛修行能不能实在一点,认真一点?不能虚伪!我们做供灯、供水等善事的时候,在闻法修法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调整自己的心?开始讲法的时候,我给大家念了三句话,提醒大家要发菩提心。有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吧!真的,应该认识一下自己,自己是个修行人吗?是个学佛的人吗?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每天只有这么一次闻法的机会,我还特意提醒你们。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发菩提心,别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学、这样修能成就吗?闻法的时候,首先要发菩提心,调整心态。有没有这样做?以前,我们讲了很多闻法方式,包括心态上的要求,行为上的要求。观察一下自己,按要求做了吗?若是没有,就是不如法。闻法不如法就是造业。 现在要恒观自心,就是每时每刻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念头。刚开始要做到这些也许有难度。但是你早上起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上课的时候,供灯的时候,闻法的时候,打坐的时候,一天当中我们做这些主要的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去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就是希望大家学佛修行要实在一点,不要都变成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能不能落实一点点?能不能变成行动? 若是你不想成就,不想成佛,就不说了。这些都是针对想解脱、想成佛的人讲的,若是没有这个希求和意乐,那就不是我说话的对境。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在求解脱、求成佛?也许有人会想,我也不懂什么叫解脱,我也不懂什么叫成佛。这都是佛法里说的,可能都是一些迷信的说法。我求的是健康、求的是平安。但若是你不解脱的话,能健康吗?能平安吗?解脱了才有永恒的幸福与快乐,解脱了才可以永远地摆脱烦恼与痛苦。若是你不解脱的话,你无法能够摆脱烦恼痛苦,无法能够获得永恒的平安和幸福。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是求解脱的,都是求佛果的,只是他们没有明白什么叫解脱。一说解脱,都觉得可能是宗教的一种说法,可能是迷信。你们从早到晚不择手段,都是为了什么?求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己能永恒地快乐,永恒地幸福,就是求解脱。谁不求这个呀?我要永远快乐,我要永远幸福,不愿意感受一点点的痛苦,也不愿意遭遇一点点的不幸,这就是求解脱。 其实你也是求解脱、求成佛的。什么叫成佛?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叫成佛。你现在上学、工作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你成佛的时候,你的福报才会圆满,智慧才会圆满,之前是不会有圆满的。其实,解脱成佛是每个人,每个众生的愿望,只是没有这样说而已。 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是求解脱的,都是求佛果的。那学佛和不学佛有什么区别?是方法不同。真正解脱、真正成佛的方法只有佛有。我们所想和所做的一切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想获得快乐,想获得幸福,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都是烦恼的因。这叫愚痴颠倒。比如,你们结婚、工作等,都是没有智慧,盲目地去做的。就像不懂事的小孩子,觉得好玩,就往空中扔石头,石头掉下来砸了自己的头,才知道疼,才知道哭。我们这些凡夫在佛菩萨面前,有时候像孩子,有时候像疯子,不懂事,做什么都是糊里糊涂的。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明明白白地做,清清楚楚地做,这叫有智慧。这才是修行人,才是成就者。 糊里糊涂、盲目地做,去碰运气,结果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烦恼和痛苦。不是说你成家错了,立业错了。但是,你成家、立业了,不但没给自己带来幸福,甚至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因为你的方法是错误的,没有智慧。智慧不起烦恼,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烦恼。其实,在家人当中也有佛菩萨,他们也成家了,也立业了,但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你是不是这种人?你也成家了、立业了,你是不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若是没有,你也是佛菩萨再来,是阿弥陀佛!若不是,那你还是没有智慧。人家是佛菩萨,是有智慧的;你是凡夫,是没有智慧的。现在就是有智慧和没有智慧的差别。你成家立业没有错,这是你的缘分。但是你因为这些而烦恼痛苦,就是你的错,是你的智慧不够。 “对治法里,证悟诸法无自性为最殊胜。” 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所有方法里,证悟诸法无自性(空性)最为殊胜。真正的智慧就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很多人都不明白,以为“无我”的意思就是“没有我”了,“空性”的意思是什么也没有了。不是这样的。你真正无我、证悟空性的时候,一切显现,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都不会影响你。什么叫证悟无我、证悟空性?你已经知道了变化是正常的,不可靠也是正常的。一切缘法,一切显现都是无常的、虚假的。证悟空性以后,你就明白了。这个时候,你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很正常的,这叫证悟无我、证悟空性。缘起法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是随时变化的一个东西。这叫无我、空性。 若不是无我,不是空性,就成为真有、实有、实成了。若世上有一个实成的法,所有的显现都不能有,都将断灭。无我不是断灭,空性不是断灭。把这些视为真有,视为实有,都成为了实成法,才是断灭,那叫断灭法。若是世上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法,我们叫它实成法。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他是不依赖于他法的;第二、他是独立的;第三、他是恒常的。缘起法和实成法相反,若是缘起法,就不是实成法;若是实成法,就绝对不是缘起法。实成法是不依赖于他法的,即世上只能有他,不能有别的。所以即使有一个实成法,所有的法都要断灭。若是有一个法存在,就有对立了;有对立了,就变成依赖于他法了;若依赖于他法,就不是实成。 抉择空性的同时,也就证悟了缘起,懂得了缘起。所以一切法不是实成,而是缘起。若是缘起,就都是靠他法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灭的,都是时时变化的。证悟无我、空性以后,就明白这个了;看一切都不动心,看一切很正常。刚才对方还在笑,现在又愤怒了,正常。因为无常啊!家里的那个人,刚才还很好,还有笑容,说话也很好听,突然变了,生气了,说话也特别难听了。这个时候,证悟空性的人就知道,正常。都是无常,都是缘起法。现在他态度不好,说话也很难听,没事,别着急,让他继续,一会儿、过几分钟就变了,态度也好了,说话也好听了,这叫变化,很正常。证悟空性的人就这样,看一切法都正常。一切缘法都是虚假的,无常的,很正常。心如如不动了,了了分明,清楚地知道一切。 现在我们没有证悟无我和空性,所以别人态度好一点的时候,心里很高兴:“对我也很好啊!”别人态度一不好了,心里就开始烦恼痛苦了:“怎么对我这样呢?我的命也太不好了,怎么遇上这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没有证悟空性的缘故。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一会儿觉得幸福,一会儿又觉得痛苦。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也许也能感觉到一些幸福和快乐,但是实际上都是痛苦的。因为都是暂时的,变化的。佛法里讲,这也是一种苦,是三大根本苦中的变苦。 不变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快乐。无论他人是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口气,都一样,自己的心态都没有变化。在需要的时候,表面上顶几句、制止一下也行,也没有事。但这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心态没有变。佛为什么有忿怒和寂静两种相呢?相上应该有两种,该忿怒就忿怒,该寂静就寂静。寂静相显得特别温和、慈悲,忿怒相显得特别嗔恨、恐怖。虽然是佛的两种显现,但是心态只有一个,始终是一致的。虽然心态不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为了调伏众生,可以采取强硬态度,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也许有时候就需要这种态度。修行人也不是总要谦卑,总是这样磕头。“因为我是修行人,因为我是开悟的人,我是证悟空性的人……”不需要这样的。这两种显现都可以有。 二谛双运,证悟了空性以后就是这样。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说无我,就好像证悟空性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是这样的,证悟空性不是什么也没有了,不是什么也不做了。证悟空性以后应该更精进、更如法地表法。因为那个时候,心态是稳定的、恒常的,表面上要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也没有难度。现在主要是心发不出来。若是心不太稳定,就有点难了。所以,“所有的对治法里,证悟诸法无自性最为殊胜。” “行为里,与世人相反为最殊胜。” 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都是这种情况:“我这样做,怕家人不理解,别人也会笑话。”这都是正常的。行为就是要和世人相反。我们在修大乘佛法,为什么说“大乘佛法里要恒顺众生呢”?因为自己修持佛法,调伏自心的时候,很多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和世人相反的。佛法里讲的都是超越言思的,若是按照佛法去做,行为肯定与世人的行为相反。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为什么有一愿“恒顺众生”呢?因为恒顺众生不容易啊!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修行人,要和世人一起生活,恒顺他们,是很难的。比如,你今天受持八关斋戒了,过午是不能吃饭的,但是家人回来了,要陪他吃饭,怎么办?你宁可舍弃戒体,也要陪他吃饭,这叫恒顺众生!若是自己对八关斋戒的修法有特别坚定的信心,真心想受戒,特别想受戒,自己有特别坚定的信念,要改变是很难的。现在很多人对于戒律都没有那么坚信和诚信。也许说得容易,“没事,恒顺众生嘛!”然后就做很多好吃的,说要陪家人、陪众生吃饭,其实这都是找借口的。再如,今天特别想出去看电影,或者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你不是一般的想去,而是特别想去,不是去或不去都行的心态,此时,有位亲人或者朋友来了,就要恒顺他。 现在我们很多人受戒时,是受也行、不受也行的心态,对这种人而言,没有难度。若是特别重要、特别喜欢做或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让你放弃,而去陪家人、朋友,你说难不难?非常难,你根本不可能放弃,不可能恒顺。“没事,不去了,我就陪你吃饭,陪你聊天。”不可能吧?若是你把受戒也看得这么重,自己又特别喜欢,在这种情况下,让你放弃,一定很困难。所以,自己必须要放下自私心,恒顺众生。 很多人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和世人的思想行为是相反的。但是,现在我们作为大乘行者,不能自私,要恒顺众生,真正为了众生。为什么大乘佛法里讲了那么多方便法门?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有的人怕别人笑话自己,怕别人说自己。没有事,这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别人说你或诽谤你,若是你为了守护他的相续,不让他造业,因此而不去做、不去说,这叫恒顺众生。这样也可以。若不是这样,而是怕别人说,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于是就放弃了,这是错误的,这不是恒顺众生。 在汉地,很多人也开始信佛学佛了,世人可能有不理解的或有看法的,但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不是我们学佛人的问题。所以,“行为里,与世人相反为最殊胜。” “悉地中,减少了烦恼为最殊胜。” 我们去见上师或去拜佛的时候,总是求加持、求悉地,“给我加持,给我悉地吧!”其实,真正的悉地是减少烦恼。佛已经加持你了,已经给你悉地了,若是自己能依佛的教言去降伏自己的烦恼,减少自己的烦恼,就获得了加持,获得了悉地。上师给你说法、传法的时候,这叫给你加持,给你悉地。若是你依上师的教言对照自己,调伏自己的烦恼,你的相续就会越来越来清净,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来减少,这叫获得加持,获得悉地。 现在开万盏法会,为什么我要每天晚上在这里讲法?我也可以去做很多其他的善事,你们也可以去做很多其他的善事,可以不安排晚上这堂课。虽然每天都这么忙,我为什么还要安排这样的课程呢?因为这才能真正利益你们,帮助你们。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奔着朗措玛寺,奔着我这个人来的,现在我唯有这样帮助你们,利益你们,才是最好的。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讲的都是佛的教言,都是上师的窍诀,若是你们用心去领悟,依这些教言去调伏自心,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利益,甚至能解脱成就。其他的形式也有很多,比如摩摩顶,做一些法事活动,给你们发发加持品,发发圣物,这都不难。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能真正帮助、利益你们。现在,我在给你们遍洒佛法的甘露,这才是真正的加持!若是自己用心去听,用心去领会,对你们的相续,对你们的人生,绝对是有帮助的。这不是我的功德,是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按大乘的教理,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在密严刹土成佛了,但为什么还要在印度金刚座下示现成佛呢?是为了给所化众生转*轮,没有别的目的。慈悲伟大的佛陀在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时候,也是讲道理、讲真理,让大家明白道理,明白真理,让众生开启智慧,具有智慧。佛陀是这样帮助、利益众生的。所以我相信,以这种方式一定能帮助、利益到众生。 我希望你们每天晚上都来听这堂课,也许刚开始听不进去,但是慢慢听就会听进去;也许刚开始听不明白,但是慢慢就会明白的。虽然我的口才不是很好,讲得不是很流利,但是我有一个清净的发心。我讲法的时候,一定会先祈祷我的根本上师,让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变成甘露,融入众生的相续。我也会这样想:我在法座上给大家讲法的时候,我的语言,包括我的这些动作,都是上师的幻化和游舞,都是上师的一种事业,所以这里有力量,一定能融入众生的相续。不然我一个凡夫没有这个能力。口头上说得再好听,言语上讲得再多,若是没有一个清净的利他心,就不会有这样的加持力,很难融入众生的相续,很难真正感化众生。所以大家不要错过,其他方法也能积累善根、消除业障,但是,最殊胜的还是每天晚上的这堂课。 众生要解脱、要成佛,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自己要明白真理,要有智慧,才能真正地对治烦恼,解脱烦恼。真的,若是自己不去明理,不去启发智慧,无论是佛还是菩萨,都没有办法让你解脱。如果佛菩萨有办法,众生不学不修,仅靠佛菩萨的加持和力量就能利益众生,就能令众生解脱,那么轮回应该早就空了。若是能这样,只要一尊佛就能度尽所有的众生,让众生都得到解脱。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修行成就还是要靠自己。修行首先要明理,懂得道理是很重要的。 “成就里,减小欲望最为殊胜。” 我们经常求成就:“我要成就,我什么时候能成就?”人人都有欲望,都有贪着。“人总得有欲望吧?没有欲望能行吗?没有欲望怎么去工作?没有欲望怎么去努力奋斗啊?”错了。没有欲望,可以有愿望。欲望是一种贪心,愿望是一种悲心,二者是不一样的。欲望是由贪心带动的,愿望是由悲心带动的。贪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我们都想解脱,都想成佛,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解脱,没有成佛呢?就是因为我们有欲望。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上来了,应该幸福快乐了吧?我们不但不快乐,反而越来越烦恼了;不但不幸福,反而越来越来痛苦了。物质是发达了,但是精神却落后了。 现在的人哪有快乐啊?这都是因为有欲望。以前我们条件不好的时候,若是想到现在的条件或福报,肯定会很满足,“我有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多的钱,真是太幸福,太快乐了。”但是,现在却都不快乐,有欲望就是这样。有盼望就有绝望,有欲望就有失望。为什么我们的福德、智慧都达不到圆满呢?也是因为有贪心和欲望,贪心和欲望本身就是一种自私心,一种封闭的心态,不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若是心态不开放,能有成就吗?能圆满吗?所以,成就里,减少欲望最为殊胜。 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