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六)

 

  有一天,路过卡鄂地方的石形堆时,见到石堆的缝隙里有一个小纸团,就取出来,让一个识字的人读给他听,纸上写的是《文殊语狮子修法》。其结尾有一颂写到:“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不识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见文殊尊。”他当时想,这么老的人修一天就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像我这样的小孩,肯定能很快修成。这样,以恭敬心和信心修了几天,出现了好几个加持的相。从此,不必要别人教,对于拼读等很快就懂了,而且对于很多经论,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领会它的大致涵义。

  从六七岁时起,前世留下的开发伏藏的业习又苏醒了。想取伏藏的话,能随意取出。甚至在玩耍的时候,就取出了伏藏宝箧和佛像等。

  另外在幼年时,已经出现了各种神通,能够通彻地见到山峰或山岩后面的事。尤其,从那时起,各地出现什么好、坏、苦、乐的事,事先就能预知(比如什么时候发生传染病,或者有什么重大的变故等等)。下至开玩笑说的一些预知的话,也没有一个不实现的。(比如说过五天就要下雪,果然过五天就下雪了。)对于别人心中的所思所想,都很清楚地了知。而且有了宿命通,自己前世在莲师座下听法的情况,以及在夏嘎巴上师前听大圆满法(《光明大圆满大鹏展翅》等的作者)、在贡珠云登嘉措(《口诀藏》等五藏的作者)前听闻正法的情景,都历历在目。尤其当年作为格萨尔王的意子丹哲由吾布美时的情景,能够特别清楚地现在心前,跟别的不一样。(格萨尔王时代,著名的大将丹玛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前世,其实是布玛莫扎的化身。藏文“丹哲”是丹玛孩子的意思,名字叫“由吾布美”。我记得上师很清楚地给我们讲:自己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的情况,就像想起前两天的事那样清楚,我在谁面前说都可以保证,自己的前世是丹哲由吾布美。)

  在很小的时候,法性中阴阶段显现的寂静、忿怒本尊就已经现在心前。尤其在见到很多忿怒形象的本尊时,作为小孩在世俗人面前显现上还有点害怕,让母亲先别睡觉。总之,从幼小的时候起,在自现中时时不离寂静、忿怒本尊。

  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日趋贫寒。因为生活窘迫,当时法王穿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的,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

  一次,在宗采地方(色达五色湖附近)又受到几个小孩的凌辱,他非常伤心,边哭边往家里跑。这时天色已晚,空中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大雨从天而降,到家的时候全身都淋透了。

  夜深了,他裹着湿漉漉的衣服躺在那里,两眼看着上方。想到父亲这么早就离开了自己,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不知不觉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

  在光明的境现中,见到了莲师,一面二臂,手结契克印,是国王游戏的坐式。莲师对他说:“你不要伤心,也不要厌烦这个世间,等你长大后,会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宛如群星中的明月,将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恭敬拥戴,麦彭仁波切直接摄受、加持你,你未来的弘法利生事业十分广大。”说完莲师就消失不见了。他欢喜不已,受到了很大的安慰。

  此后的14岁,以猛利的欲求出离三有的心策发自心之后,见到增上戒学宝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或根本,此后在扎宗大堪布索南仁钦前受沙弥戒,法名为释迦善说贤。从此,就如同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所说:“安住净戒,以具足听闻、思维的缘故,此后趣入修习。”正如此义,没有错乱次第,显现了如是的实行。

  首先,每天心里背诵长篇的德格版那么大的藏文经十五页,相当于几百个偈颂的量。对于很多论的偈颂都背得很熟,同时在诸多的善知识前不断地精进闻思,由此智慧广大增胜。这以后就有能力为别人广传教法。不但如此,还会顿然显现修法的仪轨,像一些赞颂文、祈祷文等等,都是文句优雅、义理甚深,教理非常清晰,加持很大。

  当年14岁的时候,就曾经写过《有关文殊智慧勇士手持宝剑的外内密三种赞文》《慧辩八大藏修法仪轨》这两个窍诀等的著作。其余类似的注疏都收集在法王的著作中。

  15岁时,对于光明大圆满以不共的恭敬心和信心一心贯注,对于全知麦彭仁波切至心猛利地祈祷,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等一颂,每当念完一百遍祈祷文之后,就读诵《直指心性》,如文入观一遍。这样念到了一百万遍祈祷文,观过了一万遍的《直指心性》时,就跟过去全然不同,心的本性、真实了义的智慧(也就是明空、净裸裸的自性)从觉受和寻思的皮壳中脱出。此后心里断定无疑,从是非的镣铐中解脱了,纵然成百上千的智者和成就者来,也不可能在此之外有一种更殊胜的所诠义了,内心生起了甚深的定解(定解指的是心中的疑根彻底断掉了)。这时,好比灵云禅师说的:“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性具慧辩八藏全体开,

  无量教证法藏自在王,祈祷麦彭不败尊胜前!

  这首祈祷颂有极深的涵义,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含义,之后就会生起很大的信心,然后作祈祷这样就相应了,这里面有很大关要。

  第一句是“明空文殊童子加持力”,这是指得了根本。“明空文殊童子”就是指我们的本性,明空描述他的相貌,这是什么妄相都没有了,但也不是虚空,一切相都没有了,但有一个“明”在。在禅宗,比如临济说“孤明历历”,百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都是这种指示。

  “文殊童子”,“文殊”是妙吉祥。“妙”就是粗俗的戏论全部没有了,干干净净的,就是妙。“吉祥”就是具德,本具四身五智等的万德,如海的德。“童子”指的是大无为法,因为他无衰无变的,永远如此,所以称为“童子”。这是本来如此、永远如此,不会在这上有任何变异。“加持力”可以说是文殊本尊的加持,也可以说,自己彻证了本性而起的作用。

  那起什么作用呢?第二句说到:“性具慧辩八藏全体开”。“性具”就是指本性上自然具足慧辩八藏,而不是新生的,就像芝麻里有油,灯上有光和色那样,藏文原文是“意界中的”,这里翻成“性具”。“意界”,就是指如来藏,指本性或性体。因为一切德相都含摄在本性中,都在自性上本来具足,所以叫做“界”。这里翻成“性”。藏文里说“在意界中的慧辩八藏”,表明了这是在里面本来有的,现在脱出来了。所以翻成“性具”。就是本性中具足这种智慧德相,就好像六祖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具哪种智慧德相呢?这里具体说到“慧辩八藏”,就是无论对于教法或者证法,本自有一种智慧妙力,能明记、能拣择、能通达经义、能闻持、能善说、能护持、能常护三宝种性、能对无生法获得忍力而修习圣道等,这都是指性中本具的慧辩八藏,以这个顿然彻证、彻悟的力量,全部启开了。

  《智者入门论》中说:在通达了如来善说的究竟密意后,自然智的显现等同虚空,以得自在的缘故,将开启“慧辩八藏”。也就是以不忘念的缘故,有念藏;智慧极为抉择的缘故,有智藏;对于一切经义的相无碍通达的缘故,有证藏;一切所闻都记持在心中的缘故,有陀罗尼藏;由善巧演说,能使一切有情满足的缘故,有辩藏;对一切圣法都能护持的缘故,有法藏;能使三宝种性相续不断的缘故,有菩提心藏;对于无生法得到忍力的缘故,有修藏。像这样,会得到慧辩八藏。

  下面再做一些解释。如来善说的密意就是要开示佛的知见。如果能通达佛法的究竟密意,就会了达本性。这个本性是一个自然智,它不是因缘新造成的,而是本来具足,原本如此。这个自然智在凡夫份上是很狭小的灵知,而且都用在反方面。一旦见了本性,去掉了垢染,就不断地开发,最后这个自然智的显现犹如虚空,它是没有任何边际、周遍的。这时由于对本性得到自在,就从中开出八大妙藏。这里关键就是要开悟,让本性从障碍中脱出,使得光明日益显明。当它极为显明的时候,八种妙藏就全体打开了。

  其实这八种藏都是指智慧的大用现前了,本具的妙力无碍地显出来了。过去只是被尘垢障蔽,本有而无法显发。当它显发之后,就自然流现不可思议的妙用。对此这种智慧德相的显露,以八种藏做了归纳宣说。其实,“慧辩八藏”就是指大智慧上八方面的大用现前,修证到极处,就全体开发,就有跟佛一样的妙力,就叫证到佛果了。这是遍满无边的虚空法界,出现不可思议的智慧能力。

  分别来讲,在一切时都明记不忘,从没有一刹那忘失正念,一切处都明明了了,这就叫“念藏”。

  对于一切差别法,都能以智慧做出极准确的抉择,这就叫“智藏”。也就是指差别智。得到根本智之后,会开后得智,这种差别智一开出来,对于一切世间、出世间的法,细到毫厘之间,无不知见。比如说六道中每一种类的众生,他们是什么样的业力、果报、意乐、根机、性情、宿命等,无论是自相还是共相,无不彻底了达,这个就是智藏。

  大智慧已经脱出来了,对于一切经藏的意义无不了达。比如,以前看经不明白,开悟之后,就像看自己屋里的物品那样,经上的字字句句都明白它的涵义,这叫做“证藏”。就是法义如何,自己心里能证知它,是这样的妙藏。

  再就是得到“陀罗尼藏”。对于听闻的一切法都能清清楚楚地记住,不会忘记。这就是得了无量的总持。

  再讲到演说正法,也是彻证了本性,就从口中源源不断地宣说。这时心的作用能无碍地施展,能立即应机说法,说的法都和根机相应。针对不同类的众生,自然说出不同的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能够使众生听了都很相应、满意,这种叫“辩藏”。内容包括四无碍解,无论是法、义、辞、辩哪个方面,都是通达无碍。所以在说法时毫无障碍,而且恰如其分,极其灵妙,这就叫辩藏,它是智慧的作用。

  再其次,对于一切大、小、显、密等无量的圣法,都能做护持,所以就具有“法藏”。心中对于任何一种法都能做护持,这也就是一旦智慧开出来了,然后对于这一切的教法,它的每一个次第、每一个层面、它的差别之处、圆融之处等等,都无不通达。所以,以这样的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护持佛法。如果没有打开这个智慧,只是依文解义、鹦鹉学舌,那是护持不了佛法的。

  三宝种性相续不断,就跟《无量寿经》所说的:“护佛种性,常使不绝。”那样。这里说的菩提心藏,也就是光明本性,本有的灵知,这就是三宝的种性。由于自身已经彻证了本性,所以就能时时护念这个种性而不断绝,这叫“菩提心藏”。

  彻证之后,知道一切万法本来无生,这时就得到了无生忍的力量,也就是具足“修藏”。这都是指悟后起修。严格地说,见道之前都不叫真修,因为没有见本性都像盲人一样。见道犹如开眼,开眼之后就知道该怎么走了,这就叫“真修”。因为彻悟了本性,所以知道一切万法都无生,在境界中随缘任运,无碍无著,这时就是念念修习圣道。

  诸如此类,就是由于智慧光明极为显明的缘故,自性本具的慧辩八藏全体启开,显发出无量的念藏、智藏、证藏、陀罗尼藏、辩藏、法藏、菩提心藏和修藏,所以就能做到任运地成就自他二利。

  这个智慧是像虚空般的量,对于无量教法、证法的法藏,一切都自在而转,没有任何阻碍,因此成为“无量教证法藏的自在王”。

  这就讲到了全知在这一生显现的功德相。对于显密一切教法都能自在地如理建立、开演、断疑和抉择,因此造出了很多如同纯金般无垢、殊胜的法宝,建立了显密一切佛法的法幢。证法上,显现上无论修那一种法,都是自在而修、自在而证。因此称为“自在王”。

  全知的名号叫“不败尊胜”,就是降伏了四魔已经成了法王,对一切法无不自在,也因此在任何辩论等中,都能胜伏对方,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最后一句“祈祷麦彭不败尊胜前”。原文中的名字是按梵文写的,叫“阿泽达波扎雅”。“阿泽达”就是汉文里翻的“阿逸多”,就是无能胜、不败的意思。没有人能胜过他的。“波扎雅”就是尊胜者。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无上智慧功德,就会生起极大的信心去祈祷。

  当年,法王的祈祷,并不是我们简单的、有口无心的念念,或者翻开法本阅读一遍。这在传记里讲到至心祈祷一百遍之后,再对着《直指心性》如文作观。这也就是根本的修法,一是由祈祷上师作为开发本性的增上缘,二是自己的心入观安住。是由一百万次的祈祷和一万次的入观,结果得到了大彻大悟。

  其实这四句祈祷颂,已经指示了修证的关要。第一句是证体,第二、三句是启用。过去仰山禅师开示大众:“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只要向自己的性海如实修证,不必要求三明六通。为什么呢?他又说:“如今只要识心达性,但得其本,莫愁其末;他日后时,自在具足。”如今你只要了达自己的本性,只要得到这个根本,不必愁没有枝末。有了根本,就一定有枝末。证体之后,去掉盖障,自然显发大用。这就是指本性中本具的无量性德最终会全体开发出来,所以说“他日后时,自在具足”。再从自他二力合修来说,全知的智慧心周遍在一切处,我们通过至心、恭敬的祈祷,以尊者的意传加持入在心中作为开发的因,之后,随着《直指心性》的文字直下入观,跟它相应。在达到修量之后,就能豁然开悟。

  总之,这里无论是祈祷还是如文入观,要用的是心心相印的方式。因为明空文殊童子本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必要用寻思、分别,而是以信心以恭敬心来相应。

  以上讲了祈祷文的涵义。

  虽然当时很年轻才15岁,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证悟境界,全知父亲和自己的心完全心心相印了。

  虽然这时已经不必要在外辛苦地寻觅善知识,以及闻思修,但是为了让所化众生对于亲近善知识生起难遭难遇之想,以及对于寻求正法起殷重之心等等,看到有这些必要,因此以身垂范,亲近了诸位善知识,为了圣法经历苦行,听了很多法。但这些都是为我们而示现,由比量可以推知到这一点。

  自从彻悟之后,就能在梦中认识梦,而且在梦中自在地幻变。幻变后,又能归于光明本性,又能在光明中持住幻身,到十方净土很多佛前求法。夜晚周围的一切就像白天一样明明朗朗。在凡夫心前是漆黑的夜晚,但是在法王前没有黑暗。

  16岁那一年,在听到托嘎如意宝的尊名时,全身汗毛竖立,泪水溢流,心里暗想: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去依止他老人家。他和同乡土巴商量一起去石渠求学,依止托嘎如意宝。但当时母亲卧病在床,不忍心抛下母亲,就暂时放下了这个念头。到了第二年,母亲去世,他心想:现在父母都去世了,今后除了正法我再没有其他依恋,我要去寻找上师。

  不久,他和土巴踏上了前往石渠的路。

  18岁时,去石渠江玛寺依止托嘎如意宝,以三喜如法地亲近上师,无余地得到了共与不共法门的传讲。尤其是大密金刚乘,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引导,诸多窍诀、传统的法规,以及大圆满的道体和支分全部都满瓶倾泻般地传授给了法王。

  22岁时,在托嘎如意宝等面前受近圆戒,在江玛寺六年当中十分精进求法,在以托嘎如意宝为主的诸多上师前努力求学,完全通达了自他一切宗派的关要。到了广学多闻的大海彼岸。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口头言说上。而是对于九乘法见、修、行、果各自的要义,由圣教如何安立?以正理怎样抉择?又如何提取出其中教授关要?诸如此类,都能由四理和窍诀的传授而无碍地建立和抉择。

  这意思是对于各宗派的法,它的见、修、行、果完全能以教理和窍诀建立起来,而且指点出其中的要义,是这样护持一切佛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七)

益西彭措堪布:圣者法王如意宝极乐教言(一)

益西彭措堪布:圣者法王如意宝极乐教言(二)

益西彭措堪布:谈谈学习入中论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一课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五)

净界法师:佛教的修学的三个主要的次第!

净界法师:五乘之菩萨乘

净界法师: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我们取这一块!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创巴仁波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