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微细处修炼忍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微细处修炼忍辱

 今天我们进一步详细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忍辱。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让我们实修忍辱的机会。这就看我们有没有觉察到这样的机会,并且懂得修持忍辱的方法。

  当我们每一次情绪波动时,当我们每次与他人相互接触中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时,要详细地觉察、体会,并不断地调整和转变自己的态度,学会包容他人,这就是实修忍辱。郎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说:“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呵斥令消除”。在这种体会与经验上,进一步发展慈悲与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修忍辱的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修持忍辱的机会。比如你怨恨的对境诽谤你、辱骂你,做各种让你不舒服的事情时,你要提醒自己修持忍辱。但这种情况可能不多见,因为你平时可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敌人。如果有,你会很容易注意到、观察到,甚至你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我们常常忘记该修持忍辱的地方往往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那些我们难以觉察到的,与我们的朋友、同事、父母、亲戚、孩子、兄弟姐妹,甚至我们的金刚道友的相处当中。

  比如,在公共场合,也许有人无端地对你态度恶劣,在你排队等着上车时,有人从后面冲上来,抢在你前面,推你一把,踩你一脚;当有人摔倒了你去扶他,他却反过来诬陷是你推倒的;当你在商店买东西,服务员对你很不耐烦;当你在餐馆点菜,菜却迟迟没有上来,甚至上错了…… 这些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你修忍辱的对境?

  在工作单位,有人对你的工作不满意,或提出错误的批评;有人在你的背后说你的闲话;有人没有按计划完成工作给你造成很大的影响;你因为好心把某些事情告诉他人,结果他人得到了利益而给你带来了损失;有时候,你以为是好事情而告诉他人,却使他人心生嫉妒……凡此种种,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是你修忍辱的机会呢?《修心八颂》中讲到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修持:“他人出于嫉妒心,非埋辱骂谤我等,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一个你常常帮助的亲密朋友,忽然有一天说了或者做了令你很尴尬、很难堪的事情,甚至伤了你的心;一个你认为是很贴心的朋友,忽然有一天意识到其实他(她)是在处心积虑地想得到你拥有的东西,比如拆散你的恋爱关系,或者让你失去了你用很多精力准备的一单生意, 或者丢掉了你很想得到的工作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调服自己的内心呢?郎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说:“吾昔饶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虽非理妄加害,愿视彼为善知识。”

  有人在工作中给你制造麻烦,你可以选择换工作;朋友不好,你可以选择断交。但是如果对方是你的家人呢?父母生养了我们,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对我们具有拥有权,他们把自己的喜恶强加在我们身上,对我们的言谈举止横加指责。加上长期的亲密相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情绪纠结没有解开。虽然你心里明白父母是爱你的,但是他们所说的、所做的、所要求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你喜欢的,不是你愿意的, 此时,你又该如何修忍辱呢?同样,我们与自己的孩子,也会产生各种矛盾。他交了你认为不该交的朋友;做了你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在你为他付出了很多之后,他还在向你索取……你又该如何修忍辱呢?当你生病的时候, 你的朋友或家人对你并没有表示出你需要的关心。你的亲戚、兄弟姐妹,还做了让你很麻烦、令你不愉快,并且给你造成不良后果的事情时,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和体会你自己的心?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内心缺少了什么呢?

  我们的内心活动与身体行动是有距离的。作为一个修行人,在发生以上这些事情时,你可能不会采取过激的行动,但是不等于心里没有产生负面的情绪波动。所以,修忍辱首先是要把自己负面的情绪波动抚平。在此基础上,不仅仅是被动的忍,而且还要用发自内心的欢喜去接受、去包容。这个做起来并不容易,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要点点滴滴地修炼。我们需要时间来逐渐培养修持忍辱的能力,直到把忍辱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我们在遇到任何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时,不再需要有“忍”这个过程。这样,当我们以后遇到事情时,从内心的想法到行为都可以不再产生负面的能量。

  物质与金钱给我们提供的快乐是很有限的, 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修忍辱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永久的。一个平时修忍辱的人,他的心胸是很开朗的,他的内心不会被金钱和情感束缚。无论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他都是快乐的、自由的,常常为他人所羡慕,他的家庭生活也会是和谐的,美满的。这样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障碍很少,顺缘很多。

  以上讲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况,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懂得运用佛法来调服自己的内心,那我们的修法就脱离了生活。这样,佛法和我们的距离是遥远的,这样,我们的内心与佛法很难相应。
 

 
 
 
前五篇文章

如何思维认识“轮回过患”

净界法师:缘觉乘之十二因缘——无明

五戒是人生最大的保证:传喜法师

有漏的善是美食里的毒:达真堪布

正信甘露

 

后五篇文章

金刚之智:逆境与磨难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六度波罗蜜多的次第:达真堪布

宗萨仁波切:自私是一种病!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正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