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五)追求人天乐果的过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五)追求人天乐果的过失

 

  【故一切闻思修行仅成形式,即为不善业,少许亦不成善趣之因。】

  修行者行持善法之时若仅仅以上述无记之念发心和恶念发心摄持,那么无论闻思、修持什么善法,一切行为已都成为追求现世而非为解脱,故为不善业。

  善与不善的区别不在于形式之上,而在于发心之中。如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功德藏》亦曰:“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因此观待善恶的标准取决于内心之中。同样,要观察自己修行的好坏,就要时时反观自心,看看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信心和慈悲心增长了多少。因为功德是否增上不在于平常念诵了多少遍经文或者心咒,也不以每天修行的时间有多长,会讲多少佛法的道理为标准,只要能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得非常清净,即便每天修行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也是功德无量。但若没有调好自己的内心,即便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修法之中,你也仍旧只是一个凡夫。我们通常所说在寻找导师时,要观待这位导师是否具德,也是以他内心的功德来定量,也就是观察他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圆满作为标准。

  如今有些修行者,看起来精勤修法,广做功德,似乎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但平常脾气怪得不得了,天天与家人、道友之间产生矛盾;只要一张口就是在讲解哪个好、哪个不好,分别心非常严重。对于这样的修行者,无论他自认为自己的修行有多好,旁边有多少人在赞叹,他所行持的善法与成办解脱已经没有丝毫之关系。因为所谓解脱,并非在于形象之上,而在于内心之中,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当内心没有调伏,没有趋向于善的时候,所从事的一切善法,真的没有一点意义。

  例如很多信众都会念诵《金刚经》,要知道我们读诵它的目的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若没有起到这个作用,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有的《金刚经》,还需要我们去念吗?因为无论我们念诵与否,经文都在那里,但对自己而言,却已经没有丝毫利益。

  因此要记住,如果发心没有改变,一切闻思修行都仅仅是形式而已,连获得善趣都不可得又谈何解脱!所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断绝希求现世之发心非常重要。

  【二、欲求后世之发心】

  【欲求后世之发心分三:欲求人天善趣安乐果、欲求解脱声缘寂灭乐果、欲求无上菩提果。】

  欲求后世的发心有三种:欲求人天善趣之安乐果、欲求小乘声闻缘觉之寂灭果和欲求无上菩提之佛果。

  【1、欲求人天善趣安乐果:欲由恶趣中解脱,而得较三恶趣稍许贤妙之善趣,仅希求后世人天乐果之发心,故而所修之十善法等皆为下士道。】

  欲求人天善趣安乐果的发心,是指为了从地狱、饿鬼和旁生三恶趣中获得解脱,得到人天福报而行持善法。这种欲求人天福报的发心也称为下士道之发心。

  为什么说这种发心不圆满呢?因为三善道虽较之三恶趣有少许安乐,但三善道仍然没有摆脱痛苦。试想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痛苦并不少,但由于我们心念非常粗大的缘故,一些细微的痛苦无法体会;而一些曾经铭心刻骨的痛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记忆中逐渐淡忘。在我们的字典中,似乎没有忍受不了的痛苦,所以我们不知疲倦地追逐着尘世中虚妄的名利和稍纵即逝的快乐,并在这种执著的追逐中成为欲望的傀儡。纵然往昔明眸皓齿,却在时光的催逼下转瞬成为白首苍颜,健朗的身姿不再挺拔,矫健的步伐不再敏捷,蓦然回首,所有的追求都在死神随时可能叩响门扉的等待中变得毫无意义。而死亡的旅程亦非如我们所想象般一路好走。四大分解,五根断绝,无奈中抛舍苦苦打拼一生才获得的一切名利亲情,巨大的痛苦、恐惧与孤寂……让死亡成为最难忍之苦,而这一天迟早会降临在我们身边。因此即便获得三善道也是在痛苦之中,这也正是下士道发心不圆满之处。

  若发心为下士道,则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行持什么善法,都只能获得人天乐果,非成为解脱之因。

  【彼除欲得解脱道之所依外,一切所修皆为轮回之发心。】

  “除”是断除、远离的意思。即由于具有下士道发心之故,实际当中已经远离欲得解脱之所依,因此永远无法得到解脱。因为一切修行都已成为轮回之发心,故永远不会形成解脱之因。

  记得以前我跟在上师身边去各处讲法、化缘时,常常在途中经过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些地方山峦叠嶂,气势雄伟;有些草滩绿草如茵,鲜花点点;有些山谷清泉绕石,瀑布飞泻……令人心旷神怡。当时我们年龄都小,对佛法教义闻思也很有限,当然主要还是无始以来习气烦恼沉重,因此见到美丽的景色都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羡慕心:“哇!这个地方太好了!太美了!”这时候上师就会提醒我们:“别对外境那么贪执,如果不注意,真的会投生到这样的地方。难道你们真的觉得轮回那么好吗?”上师就这样时时提醒我们,让我们提起正念,断除对轮回的羡慕心,生起超越轮回之心。

  当然,仅凭文字上的了解就能完全改变自己的心态,并不现实。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难免会在无意中对轮回生起羡慕心,对初行者而言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具有这种心态的当下,就必须立即予以断除,否则将成为轮回之因。诚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所言:“初行者修法并非主要,首当之要乃通达如何修行。”在了知下士道发心的过患后,当然要努力对治。

 
 
 
前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六)中士道发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七)忆念父母恩德而发无上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八)精进修行佛法乃大孝行径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九)发菩提心的利益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后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四)追求现世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二)契合方便是转变无记发心的殊胜方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一)了知禅定逆缘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调心乃真正之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