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大手印的修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大手印的修身

   大手印的修身

  索南才让(许得存)

  一、气、脉、明点

  气、脉、明点是密教修身的要诀,为契合大手印的极则。气、脉的修炼方法是金刚诵和宝瓶气,明点的方法多种多样,正确掌握气、脉、明点,有利于更好地修身。关于它们的性质、特点、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密教经典多有介绍,尤其在无上瑜伽部各经续中阐释颇详。

  气,外摄于大种之风,内行于各脉道之气息,是生命的功能。密教认为,气有一百零八种,主气有十种、八种、六种、五种之说。根据密教母续类经典,从气的性质分为地气、水气、火气、风气、虚空气和识气等六种。从它的流行方法分识气和业气;从其功用分为命气、下泄气、上行气、平住气、通行气、龙气、龟气、蜥蜴气、天授气、胜弓气等十种,其中的前五种是根本气,每一种气各有六大特点。

  命气,又叫持命气,是元气,白色,对水气,住心脉轮,主持生命和寿数,从两鼻孔进入缓缓下行,流动之时成就寂业。

  下泄气,又叫下行气,用来调整精液和经血、尿液、粪便的排泄。黄色,对地气,住二下门,从两鼻孔进入后重重地直行,流行之时,能成就浮业。

  上行气,红色,对火气,住喉轮,专司咽吞饮食、发出声音、鲜明容颜、增长体力和发动记忆,推动气的作用,强烈从鼻孔入出。

  平住气,绿色,对风气,住脐轮,用来帮助感苦觉乐,消化饮食,燃起猛厉火等,通过左鼻孔出入,流行之时,能成就猛厉业。

  遍行气,蓝色,对虚空气,住上下身及三百六十个骨节中,专司屈伸俯仰,启闭口目,保证全身血液流通。

  在脐轮六十四脉叶的一根本脉内有四百五十种气,长行气三十七,叫刻气或小棍气;顶轮一脉内流行的气,叫做时辰气;喉轮一  脉内流动的气,叫做往生气或识转气;心轮一脉内流动的气,叫做刻分气。脐脉轮内,一昼夜气流劝二万一千次。顶轮、喉轮、心轮之气流同样次数。

  龙气、龟气、蜥蜴气、天授气、胜弓气,别称五天女气,或五根气,是五支分气。或者,把行气、全行气、正行气、极行气、定行气作为人体五支气。

  持命气是一切生死涅槃的基础,从密教方面说,住短“阿”自性,语言、气息、时刻、刻、择期等都从短“阿”生起,甚至一切元辅音字母的发音都生于此。从字母讲,“阿”字是发音的根本;从智慧讲,“阿”字是在殊胜不变大乐上说的。因此,诸法的基础气是持命气,也是“阿”,从中产生一切生死涅槃诸法。成就金刚身时,首先成就持命气。从中放出的下泄气,是地界和五字中的“勒”(li)字形相;上行气是火界和“梨”(ri)字形相;平行气是风界和“哦”(ai)字相;遍行气是水界和“呜”(u)字相。五支分气也有相对应的界和字相。

  如果从胚胎学讲,胎中从金刚身形成至十月间,十气逐渐增长,各功能日益健全。胎儿形成之时,持命气“阿”相形成,从第二个月起,下泄气等十气逐渐圆满。

  总之,外宇宙五大和内宇宙五大是一种对应关系,内行气和外风一样,外分十二个月,内气有十二种转趋;外每宫各有五刻,内各有五轮;外一年有二万一千六百时辰,内为一昼夜的气息;外行要业,从脐轮开始经过左右二脉道,顺鼻孔排出,又通过右鼻孔流行,日气(右气)的功能散尽,慢慢流行,名叫毒气,它是方便自性,又是语金刚的体性,每昼夜右气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左鼻孔流行月气是智慧自性,也是金刚身本性,每昼夜行一万零四百六十二次。中间平等行的六百七十五气,在外宇宙象罗睺罗一样有力,叫做智慧气,其本性方便智慧无二,是意金刚体性。不分别心体的乐明者,是大智慧气,在自证上,气的一切动摇全部寂静。

  脉是气所循行的轨道,中医叫经络。人体脉总有七万二千,其中主要脉一百二十,其中又有二十四要脉,左脉、中脉和右脉是三条主干脉。《吉祥胜乐源续王》说:“随行身之脉,七万二千条,诸脉及近脉,全都依彼等。一百二十脉,是说为主脉,脉处及诸境,要脉二十四。其中有三脉,遍布而所依”。⑴在人体的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和眉间轮等六轮中,心间*轮有八脉,喉间受用轮有十六脉,顶上大乐轮有三十二脉,脐间变化轮有六十四脉,生殖护乐轮有三十二脉,海底轮有八脉。眉间轮是心的中心点;喉轮是空的中心点,心轮为气大种,脐轮为火大种,生殖轮为水大种,海底轮为地大种。从海底轮至眉间轮,莲花座花叶分别是四、六、十、十二、十六、二,共五十,每叶有一字母,叶数是按照各轮的脉数和地位定的。在身体的颈椎至脊尾之间有三十二脉,其中颈脊椎七脉,背椎十二脉,腰椎五脉,臂椎五脉,脊尾椎四脉,分别和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海底轮相结合。

  密典认为,脉源自海底轮,形似蛋状,四周由薄膜包裹,全身脉都由此发出。心脉轮之东的左侧脉为地界,南支脉为水界,西支脉为火界,北猛厉火脉为风界。东支脉中有南仓脉,南支脉有西南香脉,西支脉有西北味脉,北支脉发出东北触脉,四供脉即是心间八脉。

  心间八脉与心间初次形成的八脉不同,心间八脉各有流出界气的意八脉,流红界的语八脉,流白界的身八脉,共二十四脉,是二十四处之脉。二十四处中,额部、顶部、右耳、后颈窝、左耳、眉间、双眼、两肩膀为意处;两腋、两乳、脐、鼻端、嘴、喉、心、二果为语处;相顶(生殖器)、肛门、两大腿、两胫、脚手背、四拇指、双膝、十六指为身处。二十四脉各有身、语、意三脉,共三类七十二脉;七十二脉各有一千脉,共七万两千脉。

  左脉,又叫月脉,灰白色,性凉。它由睾丸起,在海底轮与中脉结合。

  右脉,又叫日脉,性热,火红色,帮助消化食物。

  气由左脉流则成静定,由右脉流则不和谐。日出时,气由左脉流通经昼;日落时,由右脉流通极夜。从医学上讲,从脐下起,左脉偏右,决定男女性别,司尿液、经血;右脉偏左,司大便,帮助消化。左右二脉指示时间,中脉则吸吞时间。

  噶举派认为,中脉居身体中央,证达能执所执无二,方便智慧无别,一切智慧之脉是一切所依之慧;一切识脉是一切所依之识,两者相同。一般认为,佛的能作因叫做如来藏,是一切慧脉的中脉,轮回脉是命脉,两者一体。命脉依脊椎骨,犹如身体的主体,中脉、左脉、右脉依附于它而住。由于各派所基于的经典不同,修持不尽相同。

  明点,梵文作“底勒迦"(tilika),意思是精液、精髓,或标记,是大乐的心藏和种子。其外形是“唵、阿、吽”(om,a,hum)三字。佛教认为,从身体各毛孔所现的如来、明妃和菩萨等都是由此三字变现的。

  明点的分类较多,第三世GMB活佛让雄多杰分为离戏论明点、迷妄无明明点、咒语明点、气明点、物质明点。离戏论明点者,是无始以来,无毁而住的自心三身本性;红白心被三气所乱,出现能执所执的迷妄,叫做迷妄无明明点;从分别四名变化安立者,叫咒语明点;在依他起对治束气者,叫气明点;把系缚红白界的方便叫物质明点,或实体明点。从佛家医学讲,汇集五精的红白明点合住于心脉轮的空管中,白界的一部分,在住中脉的同时住顶轮,从中产生身体的一切白界(精液);红界(经血)的一部分住脐轮,成为身体红界的源泉,也是脐轮火和暖位的根基。

  同样,五精的浊界也有清浊之分,其中的清界(精液)专司增长体力和美容;浊界通过根门排出。最初从七清七浊发出十二清和二十四浊。十二清界,指与五支分气相关的五明点,与五脉气相关的五明点和依日月罗睺星三气而生的三明点。因为,它是日气的有法,看成是一日明点,依屎、尿、精液三脉的三明点,是除下泄月气的有法,作为一月明点。

  身体的一切粗上气住脐时,产生第四位明点;气住心轮时,生睡眠明点;气住喉轮时,生梦境明点;气住额部时,生醒起明点。下身气住脐时,生醒起明点;当气行抵秘密处脉时,生梦境明点;气行抵宝轮(一般指男性生殖器)时,生睡眠明点;当气、界平等行抵生殖轮顶端时,生四位明点。四位,指睡眠位、梦位、普通位(庸位)、定位(等持位)。气、脉、明点圆满时生起四位。噶举派特别重视睡眠和醒起二位。玛尔巴初传此法时,以确定身法现象,正知所缘境;确定心法现象,了解所修义的体性。睡眠位,为护持善加行,必须了解心与喉的要点;醒起位,为修猛厉火,了解脐、业印及等入,这时心所依明点住四位。噶举派的这种修法和时轮所说的于额、脐生醒起位,于喉、生殖轮生梦境位,于心、宝轮生睡眠位,于脐、秘密处顶端生四位,有明点等基本相同。宗喀巴认为,入睡时,心和宝轮集重气,睡眠阶段没有梦,能延长睡眠时间。继后气从心轮和宝轮开始略微减轻,上下流至喉轮和秘密处,出现梦境。之后,气从喉轮和秘密处分开流至眉间和脐轮,梦即刻觉醒。

  修通气、脉、明点,需要较长时间的苦行。当修得身寂时,修力促使气入住中脉,三次融合,正视金刚身,其目的是为了认识气入中脉的十门,解开心轮脉结。十门,指中脉的上下端,六脉轮的中间、额气六轮及喉、心之间的火轮。由于各人或各派所基于的理论和依据的经典不同,修行的重点也不同。鲁俄巴、那饶巴重修脐轮;金刚铃强调心修。《时轮》认为,修身时先应正视中脉上端;龙树则先重修中脉上端,次观修心。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意修脐轮;另一种是意修心。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视脐修,因为脐是生起脐火的地方。

  二、大手印圆满次第修持法

  大手印圆满次第法是由《胜乐根本续》提出来的,吸收了其他经续的方法作为补充。重点修气、脉、明点,以证大手印见。首先,修三十七尊本尊的曼荼罗轮,口诵咒等作为供养,意想在佛父额头、喉部、心间、脐处和两腿分别置有佛母的本咒、心、修本尊心咒、沙(av),哈(av),呈现白、红、蓝、黄、绿五色;佛母的额、喉、心、脐、两大腿处置有佛父的本咒、心、本尊心咒,沙、哈,同样呈现白、红、蓝、黄、绿五色。这样,不缘待佛父的生殖轮,而意想空,空中“吽”(homv)字现红色金刚,黄色“补诃耶”(abomhva)加持其五顶洞;不缘待佛母天空而住空,意想从“阿”字现三瓣红莲,花蕊受黄色“hyom”加持。之后,意修方便智慧,心直接定于方便智慧所生的根本咒字。意想从佛父眉间白毫(诃摩)字生起白色明点,大小如白芥子,顺中脉下降,直至生殖轮;佛母眉间“吽”(hom)字生起红色明点,大小如白芥子,顺佛母的中脉降至生殖轮,红白明点在“诃摩”、“吽”(ham, hom)两字处汇合,变成红白明点相。继修上气下压,下气微缩,渐现大乐明点。这时,意念“阿鬘”(avli)⑵,从金刚道生起明点,在佛父中脉内向上流动,微微摇动。接着,意想母莲明点,微修乐,待乐增加达到一定量时,佛父佛母共同感受大乐,使其余五轮的本尊也分享大乐。

  之后,从生殖轮红白明点发出红白光相,从佛母中脉出现后顺右鼻孔放出,意修一切情器世间全部溶于情器中,红白两光合二为一发出,一切情世间从我的左鼻孔进入,沿中脉下行融入生殖轮明点,护轮和寒林同时收摄于轮明点中,从中发光,五轮本尊从三昧耶轮开始左转,间或右转,顺自己的左鼻孔进入,内外结合,经中脉在秘密处(生殖轮)融合,或者内外分别汇集,融于明点。

  专心修炼,乐感逐渐加强,发出难以忍受的喧嚣声,这是住空中,缘待淡红色明点专心修炼大乐自性。如此反复修炼,乐空双运,身体出现跃起现象。或者,针对明点修乐,心散乱不定,如果想从中出现跃起现象,必须从明点修“吽”(homv),从“吽”缘待主尊佛父母修,从生殖轮明点出现大乐轮空行母等,逐渐发向意轮、语轮、身轮和三昧耶轮,开发智慧。依止智慧手印,反复修炼,能证悟大手印。

  总之,《胜乐》所说的大手印修持法是方便与智慧双修法,其中的佛父佛母都是意想中的本尊,并非男女两根的亲身体验,而是意修。

  三、七支修心法

  七支是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的简称,别称毗卢遮那七法。毗卢遮那是大日如来的梵名。七支,即金刚跏趺坐、两手结定印、眼微闭、身端正、两肩平、头微俯、舌抵上腭,是修定的一种基本方法。《了义海心要》解释比较详细,说:“身作毗卢遮那七法。七法者;足作跏趺,二手等持,置于脐下,约四指处,肘伸勿曲,肩胛如鹫翅展,颈如钩曲,颔压喉结,脊椎伸直如矢,目凝鼻端四指前空,勿瞬勿顾,双唇轻合,齿略未阖。舌抵上腭,坐于舒适垫上”。噶举派将此作为调心的基本方法,结合其于他经续作了进一步阐释,配以五静虑法,即以跏趺坐修下泄气;以两手结定印置脐下约四指处修平行气;身正脊直肩扩平修遍行气,身不正则脉不调;以颈曲压喉修上行气;以舌抵上腭及适宜视量修持命气。五气融入中脉,产生无分别智,身体轻安寂静,保持自然状态。如果身体不正则脉不正,倾右、倾左、前俯、后抑,虽然觉受到明、乐、心定、空等相,但是很快就会失去,增加瞋恚、贪欲、痴愚、傲慢,难以入定,难以证得空性法尔。因此,噶举派僧人喜欢远离尘嚣,避居寂静地方修炼,这样心能安住,不执着一切,进入正定。弥拉日巴及其众弟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入山坐静,远离一切过患,迄得成就。弥拉日巴曾告诫弟子说:“入山静修,快如成佛,以人多易起三毒,心不清净,贪受用等,亦从此起”。

  修身寂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等引修法(定修),修得上降四喜和下固四喜的俱生喜时,意念空性,证乐空无别;二是后得护持法,生起俱生欢喜后,俱生乐空和合,定持。

  修语寂,于心脉轮摄气,重点修行风。一是于心端修咒明点行风;二是专视前方修光明点行风;三是于秘密处修实体明点行风。根据噶举派解释,口吐浊气,乃至禁语。或者,用九节拂风法清除浊气,气息自然出入,心不起念,也不作意分别,不受外境影响,安然住内,令心寂静。进一步说,心寂修法,于心间修咒明点,摄气于心,然后意观鼻前方,修光明点,念诵气金刚语,使气从中脉结内往来三次,最后于秘密顶端修实体明点;依止手印,吐出浊气,解开心间脉结,气集于不死脉结内溶化,从而达到心寂。

  细分为内法和外法,内法主要用宝瓶气;外法以手印方便为助修。噶举派认为,身依七支法坐,犹如宝库之门,“已得固锁,盗不能侵”。“身仪合法,则拙火易起,甘露生,自能引发无上大乐。其由业气引动之妄念,不劳对治之力,可得无分别定,本觉正智,于是乎现”。⑶以调身达到调脉,脉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使心专一而注,不起妄念。

  与之类似五法,在噶举派中非常盛行,受到修行者的普遍重视。第一,身体竖直,脊椎伸直如矢,腹不现纹,左右二脉之气不住中脉,因此各脉舒通,解开中脉之结;

  第二,喉曲如勾,两颈脉跳动如同鱼腮,开合不停,从此引生无分别,如果曲则能堵塞脉道,随着妄念减少,生起本智;

  第三,腿夹如织,身体稳固不被一切外魔罗刹等所侵扰;

  第四,修带系体,如式缠绕,松紧长短要适度,能使七支坐法,身体自然得到正定;

  第五,坐以线毡,“坐抵肛门,俾下出气不散,趋入中脉”,能迅速产生暖乐相。

  这五种是修习静虑的方法,玛尔巴十分重视此法,他说:“此五要门,诚为最殊胜不共口授之无上密诀也,昔五百仙人,久修静虑难止,有猿猴曾学辟支佛坐法,安住山中,仙人见而效之,遂生定力,以身不调直,易落沉掉故”。达波拉杰说:“身要者,足跏趺坐,脊椎如珠宝,衣巾宽松,舌抵上腭,眼视鼻端,双手等持置于脐下,如格织,如洁系,如矢直,此乃修身之方便。如矢放,如钩勾,如轮围,是修气之方便(《达波拉杰文集》。向蔡巴·达玛扎高度概括为“身要凡五:如矢直、如钩曲、如织交、如链锁、如系绞是”。所谓如矢直者,腰椎挺直如箭,这样有利于中脉直伸,左右气易入中脉,解开脉结。如钩曲者,颈自然弯曲如钩,这种方法使上行气易入中脉,消除贪烦恼。同时,使两颈动脉缓缓引导,停止心念,断除一切妄念,生起无分别慧,令火气入中脉。如织交者,和金刚跏趺坐法相同。如链锁者,用金刚结或禅带,由膝内缚;如系绞者,坐在线棉衣包上,紧抵肛门,这样使气脉和合,能迅速产生暖乐。

  无论是七支坐法,还是五静虑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身修心,使心消除一切烦恼杂念而入定,为进一步修行打好基础。达波拉杰认为,如果不了解身要,也不可能了解修行的要点;不掌握修要,就无从认识心。

  四、金刚诵和宝瓶气

  金刚诵和宝瓶气不仅是大手印的基本修身方法,也是密乘最重要的必修法。金刚诵用气柔和,是圆满次第中的修止法。噶举派在这方面承袭了龙树的方法。龙树说:“由得风真实,渐入咒真实,了达咒所缘,学习金刚诵。金刚诵行者,能得缘自心,住如幻等持,以实际修治,从实际起定,当得无二智,住双运等持,更无可学者”。⑷宗喀巴把金刚诵解释为语远离,“缘自心或名心远离”。他认为,在众多的咒语中,唯有金刚诵是了义咒,“于语根本风能得自在亦唯称赞金刚念诵。为语金刚三摩地,一切念诵此最究竟”。⑸按照噶举派的大手印修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金刚数息法又分数息观、随息观、修气之止、修气之观、修还和修净六种,每一种每日以上午、日中、下午、半夜四座为度,称为四座瑜伽。根据密教的习惯方法,初座修呼吸数二十一次,第二座修五十四次,第三座修一百零八次,第四座修一千零八次,逐渐增加,心专缘气息,不散乱,数至二万一千六百次。如果感到疲倦,可以暂停修习。

  数息观,是修定时专心计数呼吸(气息)次数,使分散的精神专注,进入禅定意境。总诵真言满十万遍,若感疲倦,可暂解印稍作歇息,等疲劳消除结印重诵,从头开始计数,专注一意,令心不乱。

  随息观,令心或意念随呼吸出入,观气息出入至何处,呼时,观气息出至鼻前一肘至五肘之间;吸气时,观气息仍然至鼻端前一肘至五肘而止,进入鼻道,经喉轮、心轮,流至脐下的生殖轮,逐渐遍布四肢及全身。心随呼吸,出入自然,修行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清楚气息远近长短的性相。

  修气止。随观气息,应观其出入住的自性,观其入由鼻孔进入,经喉、心住于脐间,出则由脐间上行,经心、喉、顺鼻道而出。如果观其遍住全身,是为细观;如果观见气息仅住脐间,则为粗观;如果观气心合住,即为气止。

  修气观。观见外界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呈下泄气、持命气、上行气、平住气、遍行气的黄、白、红、绿、蓝五色和长短标准,依次住于鼻端前方十二指、十三指、十四指、十五指和十六指处,五欲、五蕴、五烦恼及一切色心法都是由五大五气生,每一气息中有五大五色。当气息吸入时,五色五大气逐渐从鼻孔进入,周偏全身;当气息呼出时,它们顺鼻孔出去至原处,“或出增入减,或入增出减”,各不混乱。按照密教观点,两鼻孔出入气息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智愚、祸福和寿命的高低长短。

  修还。随着气息的出人,观“唵、阿、吽”三字的色相。根据《集密根本续》和龙树的《集密五次第论》,“唵”字住额间,意想从本尊额间“唵”字发白光,融入自己的额间,白光周偏全身,身体清爽,得宝瓶灌顶,证得身金刚;“阿”字住喉间,意想从本尊喉间“阿”字发红光,进入自己喉间,红光周偏全身,语味清净,受秘密灌顶,证得语金刚;“吽”字住心脉轮,意想本尊心间“吽”字发蓝光,入于自心,全身充满蓝光,意味清净,受智慧灌顶,证得意金刚。然后,本尊身发各色光,从自身毛孔入住,清除身、语、意的各种障害,受第四灌顶,证得智慧金刚。大手印的修还法,观气出变成白色“唵”字;观气入变成蓝色“吽”字;气住则变成红色“阿”字。因此,凡出入气息都变成“唵”、“阿”、“吽”三字,能解开全身脉结,使气渐入中脉。

  修净。内外气息逐渐停息,全身支脉及中脉结解开,业气尽而智气现。

  金刚数息六法中,数息观、随息观、修气止和修气观等四种是金刚诵的方便,修还则是转变业气的要门。

  第二步是依持命气、下泄气、上行气、平住气、遍行气和龙气、龟气、蜥蝎气、天授气、胜弓气等十气进行的观诵法。

  宝瓶气,属于刚气,其中也有刚柔之别。它最基本的方法是,意观本尊融入自身,使自身变成本尊,先以九节拂风吐出浊气,吸入外面的新鲜气。接着以吸、满、散、射四法修行。吸者,由鼻孔吸入上气逐渐下行至脐下四指处,同时提肛,下气上提,与脐下四指处的上气结合,上下两气如函盖相扣,犹如壶形,藏气于其中。

  满者,观想左右二脉之气挤下中脉,上下之气在脐下和合,持气久住,如藏于瓶中。持气时间,如《吉祥胜乐源续王》所说:“金刚跏趺坐,双手三搓揉,六次作弹指,渐至三十六,如此宝瓶气,三信能灭除,满至一百零八”。当不能忍持时,用消气法消除。

  消,分内消和外消。内消观气入中脉,业气变为智气。外消,观气周偏全身,由各毛孔出,此后直冲顶轮梵穴,由鼻孔放出。

  射气,有直冲顶法和由鼻孔出法。一般冲顶次数不宜过多。观想壶形修行的目的,在于修心,“使离息而独立,从有想念起落,亦不为所影响”。

  由于宝瓶气是一种刚柔结合的修法,所以方法稍有区别。黑行者和海生金刚两人认为,心持脉之明有,持守中脉,专修四字咒和脐下脉的短“阿”字,直至持心坚固;意摄气于心脉轮。

  噶举派认为,修宝瓶气时,必须是空腹,或饭后,不应在腹不适时修行,也不易长时间修炼,应该边歇边修。修宝瓶气至满时,按照气合法,用脉结系缚脐轮,使“阿摩、吽、唵”(am-hum-om )三字明显。住秘密处的气令脐火本性的“阿”字炽燃,火光由中脉向上,融化“阿摩、唵、洱摩”(ham-om-hum)三字,降到脐间“阿摩”(am)字,两者融为一体。观想俱生喜明点,专心修明点,脐火渐变细微,仿佛一占束火舌,周偏脐轮“阿摩”;专修“阿摩”,即能观见相,心定,脐火之光周遍全身。

  气合修法,一般气不从口吸入,而是由鼻道出入,轻柔长吸,严禁猛吸。气息吸入后不外放,压内,顺左右二脉下行,发出习习声音,意观二脉满血;涨满时,意修左右二脉气入中脉,无声咽津,压至气处,下气从二下门缓缓上行,依附于短“阿”,意想“阿”字持气,适度为止。帕木竹巴·多杰嘉波认为,气由左右二脉入住中脉修是满合法;持气适度,若不能持守,弹指外消,是为消气和合法。心调则气调,气心相合,证得一切成就:以一昼夜大换气十二次,每次一千八百息,共二万一千六百息为度,“换气尽,则心缘境为气所引之妄念,亦随之而尽”。

  应该清楚,宝瓶气是上下气结合,当左右二脉之气开口时,中脉气闭合;中脉气开口时,左右二脉气闭合,从宝瓶的左右二脉阻止气外流,专缘修行入住中脉。帕木竹巴说,先修脉,不能持气时万不能压气。也有人认为,下气不上提,上气下压。或者,先将上气下压,间或下气上提三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修宝瓶气,是脐以上的命气和脐以下的下行气在脐轮和合。不管怎样,宝瓶气是一种以控制呼吸收摄心而达到心定的修法,但又不能随便乱修,否则会损伤身体,危及生命。

  ⑴《西藏大藏经·甘珠尔秘密部二》,日本版,西藏大藏研究会编辑,第205页。

  ⑵ 梵文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成串,另一层是妻、女友。

  ⑶《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刘锐之着,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4,佛光出版社,1979年。

  ⑷《集密五次第论》,龙树着,法尊译,引自《密宗道次第广论》。

  ⑸《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宗喀巴着,法尊译,上海佛学书局,1993年。

 
 
 
前五篇文章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试谈四川德格成文法与藏传佛教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民国年间(1912--194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大手印法的推广与创新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论西藏佛塔的起源及其结构和类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藏族格言文化鉴赏》评介

 

后五篇文章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六支瑜伽及其流传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大手印的名义、类别及传承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大手印法的西藏化特点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达波拉杰的大手印思想

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时轮》的宇宙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