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二节 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二节 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
上面曾经讲到,有的洪州宗人认为,众生的日常行事不仅是心的作用,而且是性的显现。怀海和希运师徒也对心性的体用关系作了颇富理论色彩的论述。 怀海(720-814)有一段显示禅宗心要而常为门人引用的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上册,8页。〕 「灵光独耀」,「体露真常」,「心性无染」都是形容心性本体的。这段话非常著名,意思是说,心性清净圆成,具有寂然照亮一切的功能。它随事而生起作用,就作用而显示本体。心性一旦离开迷妄因缘,当即如佛。这是怀海论述心性体用与成佛关系问题的总纲。怀海还进一步强调众生要不为心性的作用——见闻觉知所束缚,他说:「只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受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注释:同上书,16页。〕又说,「不被见闻知觉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注释:《景德传灯录》卷6,《大正藏》第51卷,250页上。〕「知解」,指依众生的思虑分别而立的见解。「见闻觉知」,指心识接触外境的作用。眼识的作用是见,耳识的作用是闻,鼻、舌、身三识的作用是觉,意识的作用是知。见闻觉知是心体的显现、作用,如果局限于见闻觉知,就被束缚住了。如果众生不受见闻觉知的束缚,那就是自由人,解脱人。 希运进一步发挥了怀海的观点,他说: 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识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离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0页中、下。〕 这是洪州宗人对本心与觉知关系的最全面论述,其要点有几个方面:(1)「本源清净心」是一种与众生、诸佛、山河,乃至整个世界都无差别的心本体;(2)「本源清净心」是精明本体,具有圆明遍照的功能,但众生不悟,以见闻觉知为心,不见真正的本体心;(3)众生要直下无心,即直接深入体悟本心,无心执着见闻觉知,就能显现本体,那就「灵光独耀,迥脱根尘」;(4)众生必须从见闻觉知体悟本心,否则「心路绝无入处」;(5)见闻觉知不是本心,本心又不离见闻觉知,两者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所以既不能在见闻觉知上动念,生起见解,也不能离开见闻觉知去寻本心,求佛法。这些思想要点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要义:一是本原之心,清净圆明,遍照一切,不同于见闻觉知,众生不能以见闻觉知覆盖本心;二是本心也不离见闻觉知而孤立存在,众生也不能离开见闻觉知,即不能离开自己的生命现象去体悟本心。这是确认本心与见闻觉知的区别,同时又强调无见闻觉知即无本心,离开见闻觉知即无从体悟本心,主张在见闻觉知中见其本体。这是一种心性体用不二论,是一种重在从用见体的心性论。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