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认识细烦恼──五利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认识细烦恼──五利使

   我们识心的烦恼,有粗烦恼和细烦恼。粗烦恼就是贪瞋痴慢妒,这一类就算是粗烦恼。我们说它是粗,就是很明显、很大块、大条,我们就称它是粗。另外还有细烦恼,细烦恼又称为五利使,它有五个;称它细烦恼,是相对于粗烦恼来讲,它比较细小,或者说比较不容易察觉。

  像贪、瞋、痴、慢、妒,很容易就看出来了,相较之下,细烦恼就不明显、不容易看到。细烦恼五利使是哪五个?第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是邪见,第四个见取见,第五个戒禁取见,就是这五个。

  大家听这些名词,不见得能够知道它在讲什么,我把这五利使解说一下。

  第一个身见。先解释「见」是什么意思,见的意思是观念,身见的意思就是,你有身体的观念,这个就是第一个细烦恼。我们都有身体、肉体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细烦恼。

  这个观念会呈现出很多不同的样貌,其实都是身见。譬如说,我们说有我执,我执跟身见是同一个东西。我们在说「我」的时候,是不是都是指自己这个身体?所以,这个我执跟身见是关连的、相通的。另外,我们讲到很多事情,譬如说,我们在说明很多事情的时候,讨论一些观念、一些名词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一个问题:「它的本体是什么?」你要探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名词、或者一个哲学问题,你都会问这个问题「它的本体是什么?」或者会问:那个体性是什么?你自己就会产生这个问题,这个都是身见。有人可能会想,这样子的内容不是满有学问的吗?考虑得满深刻的,探讨得很深入,才会问体性如何,本体是什么?才会提这种问题嘛!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个就是身见,这个就是细烦恼。

  第二个,边见是什么?我用比较科学的名词来说,它就是Boundary Condition边界条件。任何一门科学、或是数学,前面都要先定出一个边界条件。像现在的软体,就算是游戏软体,开始要写这个软体的时候,先就要定下它的边界条件;边界条件设定好了,往下才可以发展软体,才写得出来。科学也是这样,任何一门学科,譬如数学好了,一定要把前面的基本假定先设定好,那就是边界条件,然后往下才能够推演、发展数学理论。

  这样子讲这个边见还是太深奥了,现在我讲一个大家都有过的经验。当我们是小学生的时候,两个人同坐一张桌子,你坐这边、我坐那边,中间就要画一条线。你不可以靠过来、我不可以靠过去;那个就是边见生出来的线,如果没有边见,就不会生出这一条线来。

  当你从边见──一种观念,变成了桌子上的一条线;就「十二因缘」来看的话,这桌子上的一条线已经是从「无明」往下滚、滚、滚,滚到「有」这个地方。

  这个怎么生出来的?就是从无明那里的边见生出来的;如果无明那里没有边见,是生不出这条线来的。我们就可以看到,边见会有这么实际的呈现,它不只是观念,它会真实的呈现在物质世界。地球上一个个的国家,是不是都有国界?地球本身哪里有国界,这个国界是人划分出来的嘛!这些人为什么会搞出国界?就是因为有边见,所以才搞出国界,是反应了人类识心里的细烦恼而生出来的。所以,不要看这个是细烦恼,它呈现出来可是很巨大的;它缘着「十二因缘」会变出来、长出来。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邪见。邪见就是不正确的观念。什么叫做正确?什么叫做不正确?这里的定义是:不接受三世因果的,就是不正确的观念;合乎三世因果的观念,就是正确的观念。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不接受因果,那些不接受因果的观念,就是邪见;指的就是跟因果相抵触、不合的观念,就是邪见。

  第四,见取见。见取见就是:我有了一个观念,根据这个观念产生出另外一个观念,这个就是见取见。在学术的领域、哲学的领域、科学的领域里面,见取见是多得不得了,从这个观念再产生另外一个观念,就变成新观念了。这一类都是细烦恼。

  佛法在这个地方说这是细烦恼,但是在佛法领域以外的地方,这可不是烦恼,反而变成聪明才智。很多人读书,要拿到比较高的学历,就是要会见取见。

  再来第五个,戒禁取见。何谓戒禁取见?就是根据一个戒条、一个戒律,所产生的另一个观念。譬如说,根据不可杀生这个戒律,产生了「要吃素」的观念,这就是戒禁取见。根据一个戒律,再产生一个见解、一个观念,这就是戒禁取见。

  当然也可以根据一个禁忌,产生一个观念,也是戒禁取见。另外还有一个状况,也是属于戒禁取见,就是根据一个自己信奉的金科玉律,再产生一个见解、产生一个观念,这也是戒禁取见。科学里面更多了,例如我们根据牛顿力学,产生日蚀的预测方法,都算是戒禁取见。

  这五个全部都是细烦恼。我们修行,粗烦恼消除了以后,就要做消除细烦恼的工作。如果我们修行修到一个地方,根本不知道这是细烦恼,还以为是自己的学问高超,以为自己智慧高超才会有这些想法、这些观念,根本不知道那就是细烦恼,当然更不可能去把它消除,这是大家要警惕的。(本文摘选自20110714周四开示)(忆玫整理)

 
 
 
前五篇文章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真心忏悔才能消业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犹识宿命、犹识因缘才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无我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对境心不起才是修行成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混乱的环境,殊胜的加持

 

后五篇文章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如幻三摩地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菩萨的精神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本来面目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大悲心起

乘宗法师:传灯法语 超越苦乐的悲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