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袍衣喻义(衍慈)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袍衣喻义(衍慈) 袍衣喻义 衍慈 作为一个佛弟子,穿袍搭衣者多,知道袍衣意义的人就不多了。今就袍衣意义分几方面来解释: 一、袍衣起源及表法: l、袍 又名海青,秕言卷一云:“吴中方言称衣之广袖者谓海青”。太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袍起源于汉朝,故称为汉服,袖子很大。 据说南北朝梁武帝时,志公禅师把袍用到佛门里,当时梁武帝与国师志公很投缘,经常来往,梁武帝的妻子郗氏妒忌心重,甚为不满。有一次,皇帝供僧五百人,郗氏以不净布造帽,用肉造馒头来供僧,志公早证他心通,知道此事,于是也预造了五百顶帽子和五百个馒头,掉换过来放在袍的大袖内,把郗氏的帽和馒头埋在地下,以后长出五辛(大蒜、茗葱、慈葱、兰葱、兴渠)来。到了隋朝,这些阔袍大袖的汉服只限用于皇宫内,称为皇(黄)袍,地位高的人才可以穿,以示尊贵。 到了唐朝,袍才普及民间,所以又名唐装。现在僧侣的常服多是褐、黄、黑、灰、咖啡等,五色中深浅不一。再说袍的大袖子,有一种表法,就是接引众生的意思。至于海青的海字是表广大,穿起袍来,佛弟子的心量要好像大海般广阔,能包容一切,青表内心清净,诸法不染,故名海青。 2、衣 又名袈裟,是印度梵文,汉语意译是解脱服,又名福田衣。解脱服是表自利,福田衣是表利他。佛在世时,曾对舍利弗说,出家人所披的衣,是把布割切成一块块似稻田一样,自利来说勤修三学,上求佛道,有无量的功德,此圣法财,贼人也盗不去;利他者下化众生,给众生种善根,布下种子,将来便会生出菩提之果,故名福田衣。 二、衣的种类及作用: l、种类 出家人披三衣,在家人披缦衣,又称忏悔衣。三衣者,印度梵文称: 五衣为安陀会; 七衣为郁多罗僧; 九衣为僧伽黎。 五衣是把一块布割开五行,每行再截开一长一短缝成,又名劳动衣,做任何事,如扫地、洗碗等等都可以披上此五衣。 七衣是把一块布割开七条,每条再截成两长一短缝成的上衣,是用功办道时用,如礼佛、忏悔、布萨(即诵戒)、做早晚课,诵经闻法时都披上此七衣。 九衣又称主衣。九条乃至二十五条缝成,一般是上座说法,或者主法法事披上。主衣又分三类九品,三类分上、中、下,每类又再分上中下,共九品。如何去分辨呢?就是看布隔分成多少条: 上上(25条)、上中(23条)、上下(2l条)。 四长一短。 中上(19条)、中中(17条)、中下(15条)。 三长一短。 下上(13条)、下中(11条)、下下(9条)。 二长一短。 2、作用 衣有自他两利的作用:使自己生惭愧心、忏悔心,并可令舍弃欲望(自利);又能树立威仪,令众生欢喜,给众生种福田(利他)。 印度天气炎热,僧侣露天用功办道,三更时分,三衣披上可御寒。通常用法:五衣先披在内,七衣在中,主衣再披在上面。我国一般来说,出家人在受具足戒时,才三衣一起披上。 三衣可用作对治贪嗔痴三毒,如五衣对治“贪”,七衣对治“嗔”,九衣对治“痴”。披三衣者,表舍离三毒,所以出家人是三衣不离身的。《僧伽律》还认为:“三衣者,贤圣沙门标帜。” 披主衣则现如来相,衣的条纹数量愈多,表示福田越大,烦恼减少,福德增多,众生种的福田也就更殊胜了。 在家居士所披的是缦衣,又名钵吒礼忏衣,一块布不割开,说明不是福田衣,只用来礼佛求忏悔。 出家受了沙弥戒的沙弥、沙弥尼亦不能披五衣,只可以披缦衣,亦不能受人礼拜,受了具足戒后,才可披三衣。亦见过有居士受了五戒便披五衣,那是不如法的。 三、衣的任务及殊胜: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务很多,而且非常重要。出家人是要荷担如来的家业,要弘法利生,上求下化,给众生种福田。 佛法自从汉朝传入中国,到唐代便是最兴盛的时代,主要是对出家者的要求精益求精。当时要出家是不容易的,要通过考核,度僧名额有限,考验择优录取,要求很高,如唐玄奘大师。从宋朝以后乃至现今,就马马虎虎了,只要肯出家,师父就收为徒弟,马上剃头,短短时间就去受戒,不知出家为甚么,受戒是何义,便受信施供养。这个现象对佛教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令世俗人以为出家容易,和尚好当,对佛法不起恭敬心。印光大师说:“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何谓三滥?三滥就是滥收徒众、滥传戒法、滥挂海单。 (1)滥收徒众:师父收徒弟,本先要考验徒弟,徒弟觅师父亦要选择,经过一段时期,师徒两方面都觉得合适才可。现在来讲,可能道场需要人手或种种原因,只要有人肯出家便剃头,变成滥收徒众。 (2)滥传戒法:受戒时不明白戒条,就去登坛受具。应该要有次第先学戒律,否则,不知戒法是何义,甚至连戒师说甚么也不大了了,戒师问:“能持否?”只管答:“能持,能持。”实在太随便了,有些连态度也不好,岂能如法得戒。 (3)滥挂海单:挂单,就是往寺院投宿。出家人受了戒,取了戒牒,就可以到处挂单。俗语说:“只要头剃光,不怕天下荒(荒年)”,人家没得食,你也不用慌,因为可以随处挂单如海水流动。此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佛法衰落,有此三滥的缘故。出家人的任务“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实实在在,非常重大。 出家人披起袈裟之生活本是清苦,任务是艰巨的,但功德不可思议。经云:在末法时期,若有五位比丘持戒,可令正法住世。所以能海大师说,出家功德很大,若能弘法利生者,更加伟大。 再讲衣的殊胜,要知道衣(袈裟)所在之处,便有天龙八部护念,等于有佛菩萨在,得佛力加持,一切灾祸,如水、火、刀、兵都得远离。衣有如斯殊胜,我们对衣必要恭敬,放置高处,生梵天之福,得三乘果。 摘自《邢台佛教》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