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元代藏传佛教教育家萨班和八思巴(王岚) |
 
元代藏传佛教教育家萨班和八思巴(王岚)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的四世祖政教领袖萨班·衮噶坚赞, 生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 , 原名贝丹敦珠。幼年时随扎巴坚赞尊者学习萨迦派先祖所传口教精华的显密要旨。后来从克什米尔班钦学习《金刚歌》, 向宿敦·多吉郊学习《弥勒法》等经传类, 向玛甲·绛尊及粗敦、迅僧学习《量论》, 向敦巴·旺秋僧格学习各派宗见, 向季沃勒巴·降曲畏学习各种不同教授。在23 岁时, 又向班钦及其僧迦室利、苏占有达室利、达那尸罗等学习《声明》、《量论》等大五明(即声明、内明、工巧明、医方明) , 学诗学、词藻等小五明(即诗明、词明、韵明、戏曲明、历算明) ①, 因而萨班晓达经典, 皈信佛法, 美声令誉遍于大地, 史称班智达(著名学者)。 八思巴, 全名为昆·八思巴·洛卓坚赞贝桑波。《元史》和《新元史》的《释老传》、《大藏经·佛祖历代通载·拨思发行状》以及五世达赖的《萨迦世系》等, 均称其生于元太宗11 年(公元1239 年) , 而萨迦系珍藏的《八思巴总传》则称其生于藏历木羊年(公元1235 年) 3 月6 日, 他从小跟伯父、萨迦派第四祖师萨迦班智达学习, 他非常聪颖, 勤奋好学, 博览群书, 很快精通大、小五明, 人们尊称他为“八思巴”即“神童”。《元史·释老传》亦称: “国人号之圣童”。萨班圆寂后, 八思巴是萨迦派五祖。 萨班和八思巴是两位政治家, 他们真正结束了吐蕃的封建割据局面, 把一个贫瘠、落后、弱小的吐蕃, 置于富裕、先进、强大的元帝国之中, 西藏地方完全直属于中央统辖,西藏已全部成为元代的领土,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萨班和八思巴也是两位杰出的佛学教育家。萨班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法在《萨迦格言》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他对治学的意义、目的、态度、方法、尊敬师长、尊重知识都有明确的论述;八思巴对语言学教育、佛学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有显著成就。 一、论治学的意义 萨班认为: 知识是智者的宝库, 精通一门学科就能光照人间。他在《萨迦格言》中写到: “智者学习一切知识, 精通一门光照人间;缺德之人见识虽广, 莫过星星暗光一点。” 他还强调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他说:“种姓高贵体貌端庄, 没有学问与众无异;孔雀羽毛虽然美丽, 哪能配作珍贵装饰。” 二、论治学的目的 萨班认为, 治学的目的是专门利人, 亦为自己的成长, 吸取知识营养, 锻炼高尚道德,将自己锻炼成为学者。他写到: “治学利人利己, 这是学者标志;效法歪门邪道, 就成败家之子。” 在《帝师殿碑》的碑文中, 记载了八思巴的治学目的在于修德弘道, 碑文称: “(治学的目的) 乃孜孜于道, 循循诱物, 惟恐德之不修, 道之不弘, 未尝以多能自圣而有满盈之色。” 三、论治学的态度 萨班提倡的治学态度是: 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他说: “经常喊叫催迫, 牲畜也会晓得;不被叮咛督促, 自觉才是智者。” 刻苦学习, 一丝不苟。他说: “求学就得刻苦努力, 不下功夫不成学者;贪图眼前安乐之辈, 无法得到长远福泽。” 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他说: “格言即使出自小孩, 学者也要全部学来;虽然是野兽的肚脐, 也要从那儿把麝香割取。” 任劳任怨, 持之以恒。他说: “经常从长远着眼, 谨慎而任劳任怨,勤奋并持之以恒, 是奴隶也可做官。” 他还提倡严于责己, 谦虚上进。他说: “知识浮浅爱逞能, 学问深时意气平;小溪经常哗哗响, 大海无风不作声。” 八思巴对治学的态度论述和主张也是十分严谨的, 他主张博学无厌,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亦在《帝师殿碑》中深刻地表达出来。碑文刻着“夫敏者怠于博学, 贵者耻于下问, 才高而位贵, 则矜己而骄物, 此人之恒也。”又写着“人有一法, 不远千里而求之, 虽之谅,佼佼之庸, 苟有可取, 无遗焉;负绝世之材, 材莫大焉;处帝师之任, 位莫重焉。” 四、论治学的方法 萨班提倡学习要多动脑筋, 刻苦钻研, 独立思考, 融会贯通。他在《萨迦格言》中说: “学者自己会察考, 蠢人跟随传言跑;老狗汪汪吠叫时, 众犬无故跟着嚎。” 他提倡循序渐进, 点滴积累: “自己所需知识, 每天铭记一句,犹如卓凯、章孜, 不久成为才子。” 他提倡学习和做事应采取调查的方法,学以致用, 有的放矢, 促使学业进步, 事业成功: “仔细调查了再去做, 事情哪里会受挫?!智者察看了再走路, 哪会往悬崖下迈步?! ” 他提倡学习中互相切磋, 取长补短, 在做事时互相商量, 集思广益。如说: “两个智者共同商量讨论, 就会产生更高的智慧学问;姜黄和硼砂二者调和, 就会产生另一种颜色。” 五、论尊重人才, 尊敬老师 萨班和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两位难得的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们认为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因此, 他们对科学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者、学者、老师的评价非常高, 也十分敬佩。萨班曾说: “国王仅仅在本国逞能, 学者却到处受到尊敬;鲜花只能做两天的布景, 顶宝却永远受到供奉。” “依靠高尚之士, 请教饱学之才;结交忠厚之辈, 就会经常安泰。”② 八思巴也是非常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在《帝师殿碑》文中也指出:“师以生知之明,为天子师, 可谓敏且贵矣, 而乃博学无厌, 下询遗老。” 六、创制蒙古文字, 全力教育推广 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 年) 八思巴遵照元帝忽必烈的旨令, 依照藏文正楷字的字形,为蒙族创制了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蒙古文字,称为蒙古新字, 至元七年改为蒙古国字。该文字有字母41个(有的说有56个) , 由字母拼合成的音节达千余, 用来拼写蒙语。字母体式常见的有正体和篆体, 正体用得广泛, 篆体主要用于碑额、官印图章, 还有双钩体和草体。八思巴既要造字, 又要教学, 培养骨干, 积极推广, 付诸实施, 在许多史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比如《元史·世祖纪》: “至元六年二月己丑, 诏以新制蒙古字颂行天下。……秋七月……立诸路蒙古字学。祭丑, 立国字学。”“至元七年夏四月, 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至元八年十二月辛卯朔, 诏天下兴起国字学。……冬十月, 癸酉, 敕宗庙祭祀祝文, 书以国字。”“至元九年……秋七月……, 和礼和孙奏:‘蒙古字设国子学, 而汉官子弟未有学者, 及官府文移犹有畏吾字’。诏自今凡诏令并以蒙古字行, 仍遣百官子弟入学。”“十五年……秋七月, 丁亥, 诏虎符旧用畏吾字, 今写以国字。”《拨思发行状》又载:“至元七年, 诏制大元国学, 师独运摹画,作为称旨, 即颁行。朝省郡县遵用, 迄为一代典章。”这些记载说明: 八思巴创制的蒙古字, 由于他精心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 已专门建立国子学、各路蒙古字学, 不仅吸收蒙古族子弟入学, 而且汉官子弟和其它少数民族官员子弟也入学。并规定省路县行文、诏虎符均采用蒙古字, 并仍以各族通用文字附之。③由此可见,八思巴既是一位语言学家,又是一位语言学教育家。 七、潜心佛学教育, 门徒才干超人 萨班极力从事佛学教育, 他把《三律仪论》、《正理藏论》等作为萨迦派僧侣必读的经典, 他特别重视“道果教授”体系和“五明”之教学, 正如五世达赖评价说: “藏中研学五明之风, 实赖此师之倡导。”萨班除耐心教育自己的侄子八思巴和洽那外, 还收了不少门徒, 精心教育, 以弘扬佛学。据《土观宗派源流》载, 著名的弟子有:绍承证悟传承3 人, 绍承要门者2 人, 绍承讲说者3 人,持律长者13 人, 幼者7 人, 大译师4 人, 潜修瑜珈4 人, 贤德心传弟子4 人。还有绍承修持之杰瓦扬衮巴, 潜隐的大成就者桑查·索南坚赞等4 人。 八思巴收了各民族的不少门徒, 循循善诱地进行佛学、史学、因明学等教育, 不少弟子均有卓越的贡献。如藏族的胆巴, 是八思巴的忠实门徒, 后当了国师,《元史·释老传》称其在宗教学识上异常渊博。畏兀儿人阿鲁浑萨理, 也是他培养出来的一名优秀人才, 《元史》记载:“受业国师八哈思巴, 即通其学, 且解诸国语, 世祖闻其材, 俾习中国之学, 于是经、史、百家及阴阳、历数、图纬、方伎之说皆通之。”后来当了平章政事,他为政廉洁, 礼贤下士, 敢与权贵斗争。另一名门徒畏兀儿人迦鲁纳答思, 是一位翻译家, 《元史》载:世祖“召入朝, 命与国师讲法。国师西番人, 言语不相通。帝因令迦鲁纳答思从国师习其法, 及言与字, 期年皆通。”可见, 国师八思巴知识渊博, 教学有方。后来这位门徒用畏兀儿字翻译了“西天(印度)、西番(吐蕃) 经论, 既成, 进其书, 帝命锓版, 赐诸王大臣。西南小国星哈拉的威二十余种(族) 来朝, 迦鲁纳答思于帝前敷奏其表章, 诸国惊服。”元代著名的建筑专家––尼波罗的阿尼歌, 也是八思巴回萨迦时收的门徒, 并将他举荐给忽必烈, 后来当了“人匠总管”(相当于手工业总局局长) , 还受命“监修两都寺院”, 今天北京的白塔寺就是他亲手设计的艺术杰作之一。④八思巴的高足雄顿·多吉贤赞, 是一位大翻译家, 他在翻译佛经的同时, 曾把印度的《诗镜论》、《如意树故事海》、《龙喜记》、《百赞诗》等文学作品译成藏文。尤其是《诗镜论》译成藏文以后, 他的弟子洛追丹巴又将以重校, 对藏族文学、文艺理论和修辞等,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促进了藏族文学的飞速发展。⑤据此建立了两藏诗学的优秀形式。八思巴的弟子还有桑哥, 他是藏族, 噶玛洛(今青海甘南州卓尼县) 部落人, 据《元史》载:“桑哥,瞻(胆) 巴国师之弟子也。”⑥八思巴与桑哥会面的时间约在元至二(公元1265 年) , 这一年八思巴与其弟洽那多吉齐返萨迦处理政教事务。据《汉藏史集》记载: 最初在多麦(元时称朵思麻) 的汉藏交界处, 桑巴拜见了八思巴。由于青年人桑哥“多知识, 通语言”, 深得八思巴喜爱, 即留任译史, 正如《元史》记载: 桑哥“能通诸国言语, 故尝为西番译史。”⑦桑哥任译史期间, 潜心向八思巴求教, 进步更大, 后来八思巴返回藏区萨迦圆寂。元帝改总制院为宣政院, 桑哥以尚书右臣相(即宰相) 兼宣政院使。 八、精心学术研究, 著作量多质优 萨班是一位对佛学有很深造诣的教育家, 他的著述有19 种, 其中有阐述藏传佛教各派系的是非及自己对佛学见解的《三律议论》等; 有阐明认识论和逻辑理论体系的《正理藏论》, 又译为《明藏论》、《因明库藏》等; 有论述“五明”、诗词的《入声明论》、《语言摄要》、《诗律花束》、《藻饰词论藏》等;《萨迦格言》是萨班创作的重要格言,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八思巴是一位多才多艺, 知识渊博的大师, 他在佛学、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 造诣甚深, 硕果累累。他幼时通梵文, 精于佛理。他著书立说, 成著作30 余种, “皆辞严义伟, 制如佛经, 国人家传口诵, 家而蓄之。”《彰所知识》是代表作, 其中, 他把世界分为“器世界”、“情世界”和“无为世界”, 中心意思是宣扬“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诸法无我, 寂灭为乐。”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学说, 但表明他的佛学理论是高超的。而且他在《彰所知论》序文中说: 当他担任国师时, 曾经在大圣寿万安寺开讲此书, 他用藏语讲授, 由沙·罗巴担任翻译, 译成汉语, 传给会众。听众中就有忽必烈的儿子真舍皇太子; 他精通藏文、梵文和汉文, 翻译了大量梵文经典, 如《戒本》就有500 部之多; 他对藏族的历史也有深入研究, 据《八思巴总传》记载: 他十几岁去京兆王府, 忽必烈见其如此年青, 不相信他有多大学问, 询问他吐蕃最伟大的人是谁? 最勇敢的人是谁? 最大学问的人是谁? 等等, 在场的噶玛拨希回答不出, 而八思巴却全部予以正确的回答。忽必烈一时不相信, 找了新旧《唐书》看, 才信服了。 总之, 萨班·衮噶坚赞佛理高深, 从事佛学教育, 培养了不少学有成就的僧师;他对教育思想和治学方法、作风的论述很有见地, 许多内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萨班不愧是一位元代的藏族政教地方领袖和杰出的教育家。 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 勤于教学推广, 发展了蒙族文化; 他孜孜于道, 循循善诱, 博学无厌, 不耻下问, 弘扬了佛教的教育观;他勤学苦研, 佛理高深, 著作颇多, 译著更丰, 为元代的藏传佛教、藏族历史、藏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弟子遍布, 学有成就, 享有盛名。这些都说明八思巴不愧是一位元代藏族的佛学教育家。 注: ①刘立千译注: 《土观宗派源流》,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9 年11 月。 ②《萨迦格言》、《藏族文学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年9 月。马进武: 《简论藏族文学名著〈萨迦格言〉的思想意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89 年1 期。 ③④肖蒂岩:《试论八思巴的伟大历史功勋》、《藏族学术讨论会文集》,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4 年9 月。 ⑤唐景福、温华:《试论西藏传教萨迦派的历史及其作用》,《西藏史研究论文集》,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4 月。 ⑥⑦《元史》卷205, 列传第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