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紫虚:浅说庵摩罗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紫虚:浅说庵摩罗识

 

  佛经提到庵摩罗识之处,主要有二:一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其二是《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觉,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又言:「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贫穷困苦,……,,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告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其子醒已,……,其父言,……,所得金钱是汝本物,……,庵摩罗者亦复如是,本无出相今即非入」。

  由以上资料看来,本人认为,庵摩罗识的识性(即功用)应该就是不生不灭、众生本具的「空如来藏」(或空性、佛性等)的妙功用,也就是「本觉」之义。《金刚三昧经》这段文字,是说诸佛如来常以修行而证得的始觉(一觉之义),教导众生使其得证入本觉(或庵摩罗识);类似由修耳根圆通悟入十方圆明的状况。

  就庵摩罗识的识相而言,其种子存于阿赖耶识中,其性质与阿赖耶识种子相同,皆属识性(即属有漏,具有无明之性质);但其特点是尚未被业障所染着,是极清净的「有漏种子」,除了未具「智性」之外,其与空如来藏的智种子完全相同。其种子被染之后,就成为阿赖耶识的识种子;而在阿赖耶识的污染识种子净化过程中,最后必须形成庵摩罗识种子,才能转为不空如来藏的智种子。至于何等境界才是入庵摩罗识?笔者认为至少必须证得大圆镜智的妙功用,且其部份阿赖耶识识种子已去除垢染,只是未转其识性为智性。可能是应身佛、妙觉菩萨或一些等觉菩萨皆可入此境界。

  庵摩罗是一种植物,译为无垢清净之义,梁朝真谛法师创摄论宗,他在第八识之上另立「第九识」,此即庵摩罗识,他们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到庵摩罗识,即是觉悟清净之位。《三无性论》认为此识无颠倒;《转识论》认为此识属实性;《十八空论》认为此识是自性清净心,当被客尘所染则为不净。《宗镜录》五十六说:「阿摩罗(注:即庵摩罗),翻无垢识,体非一异,名真如识」。在《楞伽经》(宋译本)称此为「真识」。由这些「论」看来,此识的功用应与空如来藏相同,皆是「实性」、「清净圆悟」之性质。但玄奘大师认为此识是阿赖耶识之异名,故并不另立此识,玄奘大师认为第八识有染净二分,其染分是有为有漏,即阿赖耶识;其净分是无漏,即四智,即庵摩罗识之义(见丁福保编着的佛学大辞典),若依此解释,则玄奘大师的庵摩罗识种子与佛性论所说空如来藏智种子类似,这些皆属无漏智性(不生不灭),但本人不认为如此,本人认为庵摩罗识种子乃无始无明之后的妄想所生,属虚妄性的有漏种子,与阿赖耶识识种子性质相同。

  其次,摄论宗的真谛法师认为修行要转第八识为庵摩罗识,其之说法,若就「功用」而言,则与一般佛书之说,成佛时破无始无明转八识为四智之说相同,但本人认为若就种子而言,则真谛之说似乎有问题,因为依玄奘大师之说,庵摩罗识种子是第八识的净分,属无漏智性,不必「转」成智,也不可转。故真谛之第九识种子似乎是由已染的第八识种子而来,既已染,则非无漏智性之种子,如此则不是修行之究竟,故真谛说修行要转第八识为庵摩罗识,此说有可议之处,若真谛所说之第九识种子是清净无漏,则不能成为第八识有漏种子,则其说就同玄奘大师之说,但应不是如此。

  在缘起上,玄奘大师也许认为法界中最早存在的就是染净和合的状态,此与如来藏论之立场(如楞严经)不同;后者认为最早存在是「本觉」状态,由于不明原因的明觉(即无始无明),于是有众生出生,「本觉」是不生不灭的无漏状态。只是玄奘大师的此种「和合」论点,不能解释「顿悟」的问题。依《楞严经》的论点,则无始无明可以顿破,例如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就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由此可以顿悟。《楞严经》说:「理可顿悟,事要渐修」,此中的「理」应是指「理佛」,即众生本具的空如来藏(详细参考药师山通讯第50期本人的文章)的妙功用,也就是本具的四智妙用。「事」应是指「事佛」,此指不空如来藏智种子的成就者,这是笔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智的妙用是可顿悟,但不空如来藏的智种子必须渐修,经转识种子成智种子后才可得」。

  最后,我们由形成识(含功用与种子)的「三相」来看此庵摩罗识,形成识的过程。最早是业相,这是无始无明出现之后发生的情况,就如同一个人忽然莫名其妙带上红色眼镜(形容无始无明)的当下,此时尚记得原本的状况,这时候忽然出现的虚妄性种子(与其原本智种子相同)即庵摩罗识种子,此时识的功用(即心的功用)尚属「智性」;但与原本的大圆镜智稍不同(一个是未戴眼镜,一个是带眼镜但尚清楚记得本来状况),此即庵摩罗识的智用。此后因为时间日久,过去记忆渐忘,以致所见尘境逐渐认为是红色,此过程即为转相,最后就习惯红色尘境,忘了过去本来境界(此即真相),此时的庵摩罗识种子已完全变成阿赖耶识种子,心的功用也成为阿赖耶识的识用。此识用(谕为认识红色境界)与原第九识的智用不同(认本来境界),而此第八识乃虚妄性,属无始无明才有,不是第九识「所变」。

  结论:庵摩罗识又称第九识、真识、真如识、无垢识及清净识等,其功用如同空如来藏的智用,皆属无漏法,属智性之法。其识种子清净未染,但属识性有漏法,故会被染而成为阿赖耶识种子。在空如来藏中,大圆镜智的妙用是当对客尘时,其会取出相应的智种子;而庵摩罗识的妙用亦如此,只是其取用的是清净无染的识种子。

 
 
 
前五篇文章

紫虚:成佛之道

紫虚: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一)

紫虚: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二)

紫虚:虚妄有与不可思议有

紫虚:大脑皮质记忆对修行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紫虚:定中观想心得报告

紫虚: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紫虚:以现代知识解读佛经中的各种世界

紫虚:中观、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

紫虚:佛法中的众生世界与佛世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