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梁乃崇:大礼拜的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梁乃崇:大礼拜的意义

 

  时间:民国91年10月06日下午

  地点:新竹明星诺那精舍、台北、

  台中、美国连线

  记录:张嘉发

  整理:王圣宗、汪满妹

  问:人去世的时候会不会很痛苦?

  师:有的会痛苦,有的不会痛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痛苦与否跟他的业报有关系,如果这个人没有什么业报,那他就不会痛苦;有业报的话,就会痛苦。会痛苦其实是好事,因为透过痛苦就可以把业报消掉。

  问:老师您好!上一次精进佛一的课程,有人觉得是在枯坐,不知如何下手去返闻闻自性。所以十月份的佛一课程,想安排老师讲的如何返闻闻自性;同时因为想把大礼拜加入课程中,因此希望老师能慈悲开示大礼拜的意义。

  师:大礼拜是密宗行礼的一个方式,有关西藏的报导里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密宗的行者,一路上每三步就做一个大礼拜,如此直至走到拉萨。所以这个动作怎么做,我想大家都不会有问题。至于大礼拜的动作有好几个意义:第一是对佛的礼拜。是对什么佛礼拜呢?你心目中对佛的意义是什么?大家来学过圆觉宗就知道,我们讲的佛是指自性佛,学佛的过程是要透过自性佛进入法性佛,因此佛的意义有自性佛和法性佛二个层次,到了这二个层次之上,就是自性佛和法性佛合一的佛,也就是自性和法性合一的佛,这不能只是名词上的理解,要有真实的体会。而这体会必须从自性佛体会起,对自性佛有所体会才会有觉受,有觉受了才是你的第一步,因此所谓的佛对你而言第一步就是自性佛,所以你礼拜的佛就是从自性一直到自性与法性合一,最终就是法身佛,也就是对法身佛的礼赞和敬拜——大礼拜就是对于法身佛的大礼拜。由此看来,做大礼拜的时候是你的身体在做,那么首先你的自性佛在哪里呢?

  答:在能知。

  师:对了,首先就是你的身体在对能知能觉做大礼拜。当然这个还是在自性佛的层次,而在真正体会到自性佛以后,就可以进入法性、法身佛的部分;进去了以后,再让自性和法性融成一体,这时候就有另外的境界出来,但是我们身体做大礼拜的动作还是一样的。这个动作大家都可以看得见,知道怎么做;但是心法是看不见的,心法这一部分只有大家自己去体会,这是礼拜的第一个部分。

  其次大礼拜本身是一个运动。这个运动可以使身体健康,甚至也是很好的练功的功法。像我们共修时做的接佛法流的动作,本来我是想要选这个大礼拜的,后来因为场地的限制,因此就没有选择大礼拜了。

  第三大礼拜可以消业。他能够消除业障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它能够健身;二是可以让我慢心降低;三是对佛的礼拜本身就是一种清净行。这些是大礼拜可以产生的作用,我们其实不需要想那么多,我们只要做到对佛的礼拜,我们首先能感觉到的佛就是自性佛,也就是自己的能知能觉,他就是佛,我礼拜他,你只要这样子想,其实你就在返闻闻自性了,身体自动就会返闻闻自性,所以这个本身就是种修行方式,何况它还有健身、消业的功效啊!

  至于「返闻闻自性」要怎么做?每次共修的时候我都讲了,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入手,就是要下功夫、要检讨、要想办法,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来问我啊!「返闻」就是回头,就是摄心内证。摄心内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可以回转过来的;一个是不用回转过来,只要往后退就行了。这两种都可以,比较快的方法是把心回转过来,就是内心从能知向着被知的注意力改成从被知指向能知,这样子就反转过来了。如果会这样子反过来就叫做回头,也叫做摄心内证。如果不会这样子做,觉得很困难,你可以用往后退的方式,方向还是从能知向着被知,但是你不断的离开被知被觉,用不断的离开的方式,也一样会走到回头的方向,这样是多数的人比较会做的。用空间上来比喻:通常我们走路是向前走,现在变成我们是向后走,倒退着走。向前走,就越来越靠近被知的东西;而往后退,就越来越离开被知的对象,这样倒退的方向就跟回头的方向是一样的,我想多数的人比较会这样子做,离开被知被觉的对象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接近成功了,这样往后退的方向就是返闻的方向。

  「闻自性」,自性就是能知能觉,闻自性就是你要去听自性,但自性是没有声音的,它是不能被你听的,所以有任何被你听到的东西一定不是它,所以你做下去的话就是空空荡荡,没有东西,那才对。所以我们不是都知道一句成语——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这就是反闻闻自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这个东西。事实上很多东西不需要修行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遇到麻烦、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只要退一步,就会感受到海阔天空。如果你是用往后退的方式来做返闻闻自性的话,一样会感受到海阔天空那个空空荡荡的感觉,这就是返闻闻自性。所以不晓得怎么返闻闻自性,表示你对于能知和被知的状况还没有感受,可能只是理解了,但是还没有感受。因为在这个地方能知和被知对你而言都是你的被知,你还不能体会到那个能知是不可被知的,这是要去体会的,不只是理解而已。因为任何东西一旦被你理解就落入被知的范围,而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能知是不可被理解的,被你理解就不是真的,它是思议所不及的,它是思想的源头,思想是被它弄出来的东西,它是思想的制造者,所以思想这个产品怎么可能会知道它的制造者是谁呢?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因此这个困难在对于能知和被知的观念只是理解了,但是还没有体会,当然就没有办法做。如果我这样讲还是没办法入手,那么可以换成「眼见色,心中无色;耳闻声,心中无声;意想念,心中无念」这个方法来做。林医师说他做返闻闻自性,做了两年才有眉目,所以是要下一段功夫才会懂的。「佛一」只是把心静下来的时间加长而已。其实一天的时间是很短的,不过对于我们忙碌的现代人来讲,一天就已经好长了,我们是十倍速的时代,所以一天就似乎已经变得满长的,因此举办「佛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在这一天中可以把心好好的静下来。

  台中:我以前比较用功,所以比较有感觉。返闻闻自性是要下苦功夫的,有一次在台北实习,做得最好时就是可以边走路边做,虽然并未真的回头了,但是心里很细小的念头在起,我都可以感觉得到;然后我知道回头就是要回到它们的后面,我知道有这样子的感觉,而这就是回头的方向。这是很用功做时才出现的那一段感觉,直至现在,我还满怀念的。这是要下苦功的,如果坐不住,平常可以多多念咒,能够坐得住时就再做。

  师﹕是的,实在坐不住,觉得枯坐得好难过,可以改成念咒。这个咒是被知的,你就专注这个被知的咒上,其他的被知就不要去想,这样子也是入定,是比较浅的入定。所以当心里的妄念多时,可以专心念咒来摄心。

  问:入定之后有空荡荡的感觉算不算开悟?

  师:不算,这样还没有到。

  问:如果把烦恼解决了,没有这个东西了,这样到不到?

  师:这个也没有到,因为那个是比喻,可以帮助大家越来越知道什么状况不是开悟,而没有办法告诉你什么状况是开悟。

  问:在上中级班的时候,老师有提到说假观修得好会有两个现象:一是可以看见日轮,二是身体会觉得热。我的问题是这两个状况是同时存在的,还是只有其中一个?

  师: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如果只是觉得热还不算,那还比较浅。

  问:像练气功的人他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身体很热。

  师:是的,热的话还比较浅。

  问:我们修了假观以后,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感觉是不是会变得不一样?譬如说我以前看连续剧,当我很投入剧情时,就会跟着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而修假观一段时间后,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态度好像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会哭会笑,现在会变得比较不会哭不会笑,这跟修行有没有关系?

  师:有关系。

  问:所以他确实是跟生活联结的?

  师:对呀。

  问:修假观以后,变得不会哭不会笑;其实应该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也会哭也会笑。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还是要「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突然有了这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师:对呀。

  问:诺那祖师开示录上面有写「我这个字,是我们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去消除?」诺那祖师回答用持咒和观想可以把我相消除,而这两个办法里面诺那祖师认为观想功效比较大。请问用持咒和观想,怎么能够把「我执、我相」消除?

  师:持咒时如果都停留在持咒的话是消除不了的。持咒做得很好的时候,就是把你所有的心念变成一个咒,此时的我执还没有消失,只是把心念集中而已。要怎么样子才能够把我执、我相消除?就是要念咒念得非常专注,只有那个咒语的时候,还要问「是谁在念?」如此一回头以后才晓得,没有回头的时候不会懂。观想也是一样,观到后来你很会观,但是这些都是被观的,所以也一样要问「是谁在观?」要破我执就是要回头,当你还在说我的时候还没有破,因为又出来了,而真的回头时就没有了。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求真的精神

  今天早上我看到了中国时报上报导,李庆安和一位姓郑的先生向社会大众暨当事人道歉,这个事情显示出我们这里的人,在做事情时精确度不够,追求真实的能力不够,需要加强。李庆安是水准很高的人,在立法委员中她的能力也是最好的,竟然还有这个状况!我一直有一个隐忧:我们这个社会的人追求真实的能力不够,这个能力一旦不够就会造成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不必要的。追求真实是一个无底洞,因为世间的真实是比较来的,是一种比较的性质,所以它可以不断的修改。一个人、社会或是国家,如果追求真实的能力比较高、比较好一点,那么他的能力就会比人家强,而且不是强一点点,是强很多。这个问题我已经觉察到很久了,如今再发生这样的新闻,我真是感触良多。

  另外我觉得李委员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公职了,经过这么长久的历练,但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她好像是还没有经过历练,还是一个非常纯洁的白雪公主,我感到非常的吃惊:她竟然会这么单纯就信任提供证据的那个人!倒不是说信任别人不好,而是她怎么不查证一下?我觉得好奇怪。他们做事好像只凭感觉,那个郑可荣我相信他是真心的,但是他糊涂,涂与屠音近,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指认,只因他是真心的所以就相信他,而没有注意到他的糊涂。这也牵涉到大部分的人求真的精神都不够,所以才会认错人。求真的精神不够就会被蒙骗,我会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不是要管什么意识形态,而是因为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求真的精神,你想要修行成功,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真,若求真的精神不够,就会糊里糊涂的乱修行,修行错了都不知道,所以这个是一点儿都不能放松的!四无量心的「舍」就是舍虚假,就是要求真,舍分别是比较深刻的讲法,比较浅一点的说法就是舍虚假,就是要求真。如果没有办法求真,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没有办法真正解决烦恼,就不可能开悟!这是我一直很担心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国人、我们佛教徒求真的能力和求真的精神是很弱的,这个部分很弱的话,修行是没有办法成功的。如果李庆安经过了这件事情能够更努力地求真,她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这么看来也不见得是坏事情,这个事情只有朝各方面去改进这个社会才会进步。

  问:这个社会事件,我想媒体必须要自律。我这几天的观察,当涂醒哲提出辩解说那天他去探望他的母亲,可是很多报纸都没有去查问他讲的是真是假,全部否定他的陈述,媒体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好的裁判角色。

  师:大家的求真精神和能力都很弱,很多事情只要把事实的真相摆出来就会变得很简单,但是如果有偏见就会妨碍真相的求得。在追求佛法的历程中,我在求真这个目标是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所以会感到我们中国社会对于求真的能力和精神都非常的弱,这是让我觉得很担心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也只能提醒大家我们在这一方面要多多的加强。

  问:针对刚刚的事情我从另外的角度观察:那一天到KTV的人不只他们两个,在场还有其他的人,他们为什么都不站出来讲话?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着正义感不够,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指证说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事情不就解决了吗?我们明明知道错,但不愿意得罪人,譬如说李庆安打过电话给丁瑞丰,他就是躲来躲去不愿意得罪屠主任,因为屠主任是他的朋友,这是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老师所说的求真查证的精神不够严谨,因为李庆安过去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就会以为她所听到的就是真实的,而郑可荣也认为他看到的是真实的,所以看的人不是看得很真实,而听的人听到的也是不正确的消息,结果就让证据骗了。我们佛教有八正道的教义,所以看得正确、听得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答:其实是因为没有求真的精神,所以才会没有正义感,如果根本连求真的精神都没有,又怎么会有正义感呢?所以他们有的就只是利害关系而已!中国人是专门包庇自己亲人的,因为我们的伦理道德允许这种状况。譬如父亲杀了人,人家要来抓他的父亲,那他怎么办?他就把他的父亲抓起来送官吗?不是,我们的圣人教我们的办法是背着父亲逃跑——这就是中国式的正义。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中国人不求真,所以大家说那个姓丁的没有正义感,其实他是在保护他的朋友,他有的是中国式的正义感。

  问:这里延伸出一个问题,就是人应该要大义灭亲吗?

  师:也不是要大义灭亲,就是要求真。因为如果不求真的话,这个社会就没有真理,假的就会变成是对的,当然也就没有义了,所以即使想要大义灭亲也无从灭起,因为没有了义,如何大义灭亲?所以这里就延伸出一个问题:「要怎么求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文化问题,西方文化中求真的份量比中国的要重,不过我还是要说佛法是最求真的,没有求真的精神,佛法是不可能修成的,你修的也就不是真正的佛法。道家也相当的求真,他们的目标要做真人;而儒家与道家并不同调,刚才讲的父亲杀了人,要背着父亲逃跑是儒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观点,所以这里面有很深刻的哲理需要探索和检讨的。

  陈:很多人因为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推测?所以都把推测当做是真实,而问题也就这样产生了。昨天晚上我在上物理学概论的时候,我就在想下一次的考题就要考推测和真实之间的差异,这是这件事给我的灵感。

  师:讲到推测跟真实之间的差异,我在这上面吃过很多苦头。这个苦头怎么来的呢?因为在P公司我经常要去查看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来都不要他们告诉我结论,我要他们直接告诉我,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很多人看到一件事情,然后他就会根据他所看到的状况下判断。例如他看见了刀子生锈了,于是他就告诉我因为今天天气潮湿所以生锈了,但是真是这样子吗?不要相信!我告诉他说:「你不要去推测原因,你只要告诉我你看见这个刀子生锈了,它的甚么部位生锈?情况如何?——告诉我这些就可以了,我不要你的推测。」他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推测去执行一些策略,比如说他看到这个刀子生锈了,就认定是因为潮湿所致,所以他就会去做防潮措施,做了这些措施以后,就以为问题消除了,他也不再去检查这个刀子是不是会再生锈,他就这么认为事情都解决了,其实他是解决了他的猜测,而实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还有他看见一件事情之后,就做了一个猜测;之后,就错把这个猜测当作事实,然后又根据这个错误的事实再做第二个猜测;然后又把这个猜测当作事实了,于是他又再做第三个猜测。连续做了三个猜测之后,当他告诉你是这个原因时,你所听到的已经是第三道的猜测了,离开事实已经好远了。尤其是学理论的人,这个问题更严重,碰到这样的问题时,你如果相信他,就会被他搞昏了。像P公司就曾发生一件事:最早我们从学理上知道「某作用D」是有用的,但是做了好几年以后,获得的结论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就相信是没有用的。相信了好几年,现在我们又发觉是非常有用的,由此可知追求真实是多么的困难。三年前,P公司从大陆进口一批一支一千元的钽管,买到了后,拿来试用,结果发现不能用,于是把它退回去,也不付钱。经过三年后,我们又透过原先那个商人,想从大陆进口钽管,就问他:「有没有别的地方生产钽管?」他就说:「你们三年前不是已经不要了吗?因为这东西也没有别人要,所以就放在那里,现在你们又要了,送给你们好了。」这回使用每一个都是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种事多得很,原因就是求真的精神、能力不够,鉴定东西好坏的能力不够,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地方我们是奋斗了很久,很多人讲话是很坚持的,以前我也讲过有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而他也做了两年的实验,都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别家公司做出来了,于是他也可以用两天的时间就做出来,所以求真的能力不够就会变成这样,他真的没有要骗人,而且也很努力在做,结果却都是这样。陈教授你一讲这个猜测就引起我的痛苦。

  吕:我觉得其实孔子是非常求真的,他讲过这样子的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讲的就是不要去推测的求真态度。

  师:孔子是提倡当仁不让,当然不能说他不求真;只是程度上没有像求仁那?重,这还是有文化上的差异。
 

 
 
 
前五篇文章

梁乃崇:旁观者清 当局者真

梁乃崇:电话语音连线法会(一)

梁乃崇:电话语音连线法会(二)

梁乃崇:富爸爸与穷爸爸

梁乃崇:菩萨道的修行(1)

 

后五篇文章

梁乃崇:因果律

梁乃崇:「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下)

梁乃崇:「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上)

梁乃崇:夫妻生活的事理二障

梁乃崇:愿力才是真感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