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46明心之旅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46明心之旅 明心之旅—一 海涛 辑 1.人之所以承受种种轮回之苦,主要是因心有执着,执着自身和种种外境。因执着这一切假象为真实,而生起种种恐惧。 2.一切恐惧和痛苦的根源,都在于心的执着。佛法的修持主要是教导如何依次第而除灭心的执着。 3.心的执着能除灭,便能转化自身和外境;内心和外在的痛苦,便无法影响我们,我们也就能得到成就。 4.我们之所以轮回生死,是因为我们尚未证悟万法之本性。我们也因此执迷于生、老、病、死之幻相。 5.修持随喜功德、赞叹。自然而然,别人具有的功德,我们也会慢慢具足起来。 6.心存我慢会使我们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无法看清更多的事,也无法进步。 7.若仔细观察以上列举的各种烦恼,会发现它们全是因我执而来:认为别人伤害我而生瞋心、认为别人比我好而生嫉妒、自认最好而生我慢,这一切都是因「我」而有。 8.悭吝也会产生许多痛苦,为什么呢?因我们总会担心、害怕失去现有的财富。 9.在密乘里,瑜伽行者能转化不净之身而成就虹光身这是真实而绝对可能的事。转化自心便能转化自身,使我们能真正超越生死。 10.轮回的本质是无常、是苦。外在的事物无法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唯一真实的快乐是从内心生起的寂静和喜乐。 11.追寻快乐的途径有二: 一、认为外在的物质能带来快乐,因而向外驰求。 二、认知到真正的快乐唯存于心,因而向内寻觅。 12.后者才是究竟之道。因为一切苦、乐皆取决于心;自心得到安稳,痛苦、烦恼便能自然平息。如此从个人扩展至家庭、国家,最后整个世界也都能得到平静喜乐。 13.我们要将佛法融合、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在现实人事中来修持慈悲心、菩提心与空性,这便是最好的修持。 明心之旅—二 海涛 辑 1.要如何才能让心不散乱、自心平静喜乐呢?就要藉由禅修来开发自心的智慧。我们往往无法掌控自心,也因此有必要培养静定的特质。 2.修止能减缓我们种种的冲突情绪,以及希求、恐惧等负面心绪;使得心本具的力量得以开显,心也会因而变得更为自在、调柔。 3.修止是一切修持的根本,包含身之安住与心之修持二个重点。 4.一切法的根本是心,一切苦的根本是执着。心之妄念可分为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5.我们不是要去断除妄念,因为妄念是无法断除的,也没有断除的必要。你越想断除妄念,妄念反而会越多。 6.但也不可跟随妄念,而使心失去清明的觉知。因此,我们只需让心非常自然、放松、无造作地安住即可。 7.若能时时把握觉知、不散乱,那么无论有无妄念生起,任何心境都可以是修行良机。 8.要想成就,就须依循两种道路:智慧道与方便道。最好是方便、智慧双运而修,因为此二者本是相互增益的。 9.心无造作是智慧道,完全依于空性的见地而为修持;方便道则是观修慈悲、生起虔敬心、观修本尊、发起菩提心。 10.心无造作是一切修持的根本。 11.心无造作的禅修和慈悲心等观修法,宜交替地来修持。 12.心无造作的禅修能累积智慧资粮;慈悲心、菩提心等修持,则能累积福德资粮。此二资粮具足,我们才有可能成就佛道。 13.「心无造作地安住」,有两种层次: 一、以完成胜观修持者而言:其心已全然无造作,具足究竟的智慧——也就是佛的法身。 二、以一般的修持而言:是指如何令心无造作地安住,这是一种禅修法。 14.心若能无造作地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明心之旅—三 海涛 辑 1.以「心无造作地安住」禅修,就毋须担心是否观想得清楚、正确,只需保持一种「我知道」的觉知。 2.无造作的安住并不是发呆,发呆的状态并不具修止的要素——觉知。无造作地安住,则是在明了修持的动机、目的之下,保有觉知的安住状态。 3.仅是没有妄念并不成为禅修;真正的修止,是不怕妄念生起的。能保有觉知,便不怕妄念生起;失去觉知,则如马、羊一般。 4.修止时,要能心不散乱,但也没什么特别要修的。此时,心是处于无所修而又不散乱的状态中。 5.这种修持法其实是比其他的观修更为殊胜,它自然含摄了生起次第、持咒,甚至慈悲心、菩提心等修持的功德。 6.在修持时,有时我们会生起强烈的期望——希望透过上师的加持,我们能立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由于心存许多期望,反而使心无法完全放松,无以展现内在的智慧。 7.事实上,每个人内在都具备佛的智慧,若能不断地练习「心无造作地安住」,便能更接近佛的法身。 8.此外,即使只是一弹指的发心——为一切众生的成就而修持佛法,便能帮助我们消除十万劫以来的罪业。 9.我们的心若能不受别人的言、行所影响,也就不会产生痛苦。就如同必须要有两只手,才能拍出声音;只有一只手,就只能打到虚空。 10.当我们认为自己受到别人诸多伤害而进行反击时,也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攻击、防卫性,彼此的瞋心、仇恨就会越来越大。 11.我们若能生起慈悲,比如:当对方打过来时,我们以慈悲对待,使他无法伤害、影响到我们。慢慢地,对方的瞋恨心也会减少。由此可见:自己的瞋心才是我们真正的仇敌。 12.一切的痛苦和负面情绪都是根源于我们内心强烈的执着。我们若能降伏自心的烦恼,对于世间种种怨害也就能安之若素了。 13.当我们能安住于自心而不散乱时,就不会有任何的恐惧、希求。 明心之旅—四 海涛 辑 1.保持一种「知道在做什么」的觉知而心不散乱。这是一切修持中最根本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勤加练习。 2.比如:喝水时,心是可以不散乱的。首先,我们要提起修持的心念,然后觉知着自己把水拿起来,喝下去,又把水又放了下来。心里始终保有这种觉知,即是不散乱。 3.所以,心散不散乱,不在于生不生妄念,而在于有没有觉知。 4.修持的心要,浓缩地来讲,就是要能对内外一切,清明地了知、觉照但不执着。 5.我们时常为了得到一时的快乐,而去欺骗、谋取各种利益。虽然得到暂时的快乐,但也招致更多的痛苦。 6.由于对「我」、「他」的分别执着,使我们不断在生、老、病、死中轮回流转。 7.众生因无明而流转于轮回诸苦中,唯有成就佛道,方能出离痛苦。 8.我们之所以执着此生的财富、名利,是因为心不知足。 9.事实上,只要能不受饥、寒,也就够了;但我们却觉得拥有愈多愈好。这并不是说,要我们完全放下世间的事而来修学佛法,而是不要那么执着世间事物,我们一样能将世间事做好。 10.做事的当下,不仅要能修持自身,也要永远想到怎样来利他。 11.世间事,能利他、无执才是最重要的。 12.若认为非达到某种目的不可,就会因为这种执着而去伤害他人。这样不仅事情做不好,无法利益自己和他人,也会因此产生许多烦恼、结下许多怨仇;反而无法在世间法上得到成就。 13.修持佛法是能和日常生活并进的,只要能把握住当下的心念,这一生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14.我们平时,除了要尽量息灭自己的贪、瞋、痴之外,也要尽量利益他人。若能如实修持教法,今生就能得到绝对的寂静,也将成为最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了寂静的富有。 15.再富有的人,他若有永无止境的欲求,就会是世上最贫穷的人。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