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2法然和尚法语摘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2法然和尚法语摘要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一     海涛 辑

  1.法然和尚云:「虽然戒定慧三学全具,不修本愿念佛者,不可得往生;虽无戒定慧,一向称名,必可得往生。」

  2.凡圣道门者:极智慧离生死;净土门者,还愚痴生极乐。

  3.一向心念佛,往生无疑之思,即三心具足也。一向心者,至诚心也;无疑者,深信也;思往生之心者,回向发愿心也。

  4.我过去世生生发道心,然未离生死之故,知道心不能救我,唯佛愿力能救我。因而不顾有道心无道心,唯须称名号,生净土。

  5.信愿念佛者与弥陀本愿相应,与释迦教无相违,随顺诸佛证诚也。

  6.「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彼国。」

  7.取信于一念,尽行于一生。于平生念佛,往生不定之思者,临终念佛亦不定也;以平生念佛,决定思者,临终亦决定也。

  8.「一心」者:心一于何事乎?一向念佛者,阿弥陀佛心与我心成为一体也。

  9.既心发一向念阿弥陀佛,则早与佛心成一体也。故云「一心不乱」。

  10.「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称名,得往生。」

  11.圣道门虽深,时机不相应;净土门似浅,时机易相应。末法万年,余经悉灭;弥陀一法,利物偏增。

  12.所谓净土一宗超诸宗,念佛一行胜诸行者,以其普摄万机故也。

  13.不论有罪无罪,不择持戒破戒,时机相应,今生离生死之要法:唯净土一门,念佛一行。

  14.罪深莫卑下,十恶五逆皆往;一念十念,至心者来迎。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二     海涛 辑

  1.修念佛求生净土者,与释迦弥陀之心相契;修杂行求生净土者,与释迦弥陀之心相背。

  2.昔太子凌万里之波,得龙王如意宝珠;今我等拨水火之河,得弥陀本愿宝珠。

  3.为往生极乐,即使任何妙行,皆无过于念佛,何以故?念佛者是弥陀本愿之行故。

  4.弥陀经五劫之思惟所建立之深重本愿者:不拣善恶,不嫌持戒破戒,不择在家出家,不论有智无智,起平等大悲故,已经成佛。

  5.念佛之事,虽有种种之义,称六字之中,一切皆含。

  6.智者则以智者念佛往生;愚者则以愚者念佛往生;有道心亦念佛往生;无道心亦念佛往生;生邪见之人亦念佛往生。

  7.富贵者、贫穷者、欲深者、瞋重者、有慈悲者、无慈悲者,以本愿不思议,但念佛皆往生也。

  8.五种决定往生之事:

  一、弥陀本愿决定也,二、释迦所说决定也,

  三、诸佛证诚决定也,四、祖师教释决定也,

  五、吾等信心决定也。以此义故,决定往生也。

  9.问曰:心澄时之念佛与妄念中之念佛,其胜劣如何?

  答曰:其功德齐等,并无差别。

  10.问曰:我虽念佛,此心散乱,不知如何?

  上人答曰:此法然亦力有所不及也。

  11.凡夫之心,如何可得无散乱!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12.生于欲界地中之人,皆散心也。譬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所谓舍散心而往生者,无此理也。

  13.亦唯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可贵之本愿也。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三     海涛 辑

  1.问曰:出家人念佛与在家人念佛,胜劣如何?

  答曰:出家人念佛与在家人念佛,功德相等,无有不同。

  2.疑曰:此事不审,何以故?不近女人,不食不净之念佛者,可贵也;朝夕慕女境,饮酒食不净之念佛,必定下劣。功德何得相等乎?

  答曰:功德相等,无有胜劣。何以故?不知阿弥陀佛本愿之人,故有此疑也。

  3.彼大邪恶男亦思蒙佛救度而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行者亦思蒙佛救度而念南无阿弥陀佛;彼此更无差别也。

  4.大菩萨之念佛与彼大恶者之念佛,全同也。若以为有所不同者,完全不知念佛之义也。如以锦绣包黄金,与以蒿苞包黄金,同是黄金也。

  5.非清净我心,除此业障之后方念佛;唯常念佛,其罪则灭。

  6.即虽无间重罪,不胜称名功德。利剑即是弥陀号,持者魔缘不近,一声称念罪皆除,称者罪业无遗。

  7.念佛之时,有恶业之念者,一切凡夫之癖也。然而有往生之志而念佛者,绝对无障碍也。譬如父子之亲,虽少有违背,父子之亲不变,依然父子也。

  8.以念佛行者喻莲华者:莲华是不染之义。本愿清净之名号,十恶五逆之浊亦不染,故作此喻。

  10.倦念佛之人,失无量宝之人也。勇念佛之人,开无边悟之人也。应以往生心,相续念佛。

  11.名利是生死之绊,羁三涂之铁网;称名是往生之翼,登九品之莲台。

  12.为贪瞋烦恼之敌所缚,三界藩笼所系之我等,但思「弥陀悲母志深,以名号利剑断生死之绊,本愿要船浮苦海之波,能到彼岸。」欢喜之泪染袖,渴仰之思铭肝。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四     海涛 辑

  1.不顾自身之善恶,唯一向「思决定往生」,是名他力念佛。疑自身罪,恶思往生不定者,大错也。

  2.不顾心之善恶,不论罪之轻重,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发起「依佛誓愿,必定往生」之决定心。

  3.无智罪人之念佛往生,本愿之正意也。

  4.深心者,即深信之心也。何事深信乎?具足诸烦恼,作多罪业,无余善根之凡夫,仰信「阿弥陀佛之大悲誓愿,称其名号;若百年、若四、五十年,若十、二十年,乃至一、二年;从发心开始,迄至临终不退转;若七日一日、十声一声、若多若少,称名念佛之人,决定往生。」

  5.「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是名「深心」。总之,念佛得往生之事不疑,谓之「深心」。

  6.虽闻名号,不信如不闻;虽有信心,不称如不信。是故唯应一向念佛。

  7.有「法尔」之道理;如炎升空,水下流;菓中亦有酸有甘。此皆「法尔」之道理。阿弥陀佛之本愿者,是以名号引导罪恶众生之誓愿故,唯一向念佛者,蒙佛之来迎,是法尔之道理,无可疑也。

  8.问:最后之念佛与平时之念佛,何者殊胜?

  答:皆同也。其故者:平生之念佛与临终之念佛,无任何差别。平生之念佛,死时即成临终之念佛;临终之念佛,延时即成平生之念佛。

  9.问曰:五逆十恶,一念能灭否?答曰:莫疑。

  10.若虽造五逆,闻阿弥陀佛名者,火车自然去,莲台自来迎。

  11.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

  12.若有重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得生极乐国。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五     海涛 辑

  1.临终之时,死苦来逼,从八万之尘劳门,责无量之病身,犹如百千鉾剑,割裂此身。双眼顿暗,欲见之物不能见;舌根坚硬,欲言之事不能言。

  2.此是人生八苦中之死苦,纵虽信本愿愿往生之行者,亦难逃此苦;然虽至闷绝,一旦息将绝时,以阿弥陀佛之力,成正念而往生。

  3.临终剎那,易如剪断发丝;非他人所知,唯佛与行者之心知之。

  4.真有往生之志,不疑弥陀本愿而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本为行者之临终正念故也。

  5.不知此义之人,皆以为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则来迎。此之见解者,既不信佛愿,亦不知经文也。

  6.为亡人念佛回向者,阿弥陀佛放其光明,照地狱、饿鬼、畜牲;沉沦此三恶道而受苦者,其苦则息;命终之后得解脱。

  7.虽知罪至五逆亦不障碍,然当谨慎,勿作小罪。虽知往生一念已足,亦思积多念;信取一念往生,行励一形多念。

  8.问曰:因本愿不嫌恶人,故人皆好造恶业,如何?答曰:佛虽不舍恶人,然好造恶业者,非佛弟子也。一切佛法,无不制恶;然愚痴凡夫,虽制恶而未必能制,故劝念佛以灭罪也。

  9.弥陀悲怜一切众生,虽然善恶悉皆救度,然见善人则喜,见恶人则悲。

  10.有信者,虽大罪亦灭;无信者,虽小罪不灭;应耻我之无信。

  11.净土宗之学者,应先知此旨:为有缘之人者,虽舍身命财,亦偏为说净土之法;为自己之往生者,应离诸尘嚣,专修念佛之行,此二事之外,不作他营。

  12.不嫌一切破戒、持戒、贫穷、福人、上下之人;唯称念我名者,如石瓦变金,决定来迎之誓约也。

  13.佛有接引愿,我有愿生志,如何不遂往生!

  法然和尚法语摘要—六     海涛 辑

  1.度世之法,依念佛而定;妨碍念佛之事,皆应厌舍。

  2.出家不能念佛,即在家念佛;在家不能念佛,即遁世念佛。

  3.独身不能念佛,即共住念佛;共住不能念佛,即独身念佛。

  4.自食其力不能念佛,即接受救济念佛;接受救济不能念佛,即自食其力念佛。

  5.一切皆为念佛之助缘,若因而妨碍,即皆舍离。

  6.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唯称名号。若常称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乱自静,三业自调,愿心自发。

  (1)故愿生心少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2)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3)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4)三心欠缺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三心具足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5)三心现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三心成就时亦南无阿弥陀佛。

  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也,纳于心腑莫忘失。

  7.得难得之人身,若再空归三涂者,悲之尚有余,叹之亦不尽也。然厌秽土,欣净土;舍恶心,发善心者,三世诸佛亦必随喜。

  8.出离之道虽各有不同,末法浊乱之机,称名为胜。罪业深重之辈,愚痴闇钝之族,称念不空,弥陀本愿也。

  9.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10.法然上人临终之时示门弟之词云:

  「五十余年来,念佛功积,拜见极乐庄严、及佛菩萨真身,乃平常之事也。然多年来皆秘而不宣,今已临最后,故略为表示。

  我若端坐往生者,人必效之,如此则病身之人,起居不易,恐失正念。以此义故,我今平卧。

  本师释尊已现头北面西而唱灭,此亦为众生之故也,我何可胜于释尊乎!」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1佛要救你~道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0觉悟的思维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19跨越生与死的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18《净土语录》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17《坚心护正法

 

后五篇文章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3净宗讲义辑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4念佛好时机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5施食仪轨

HT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04-126修行者的财富

水果和尚广钦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