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金刚禅修持法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金刚禅修持法要

 

  每一部佛典都是一套严密的修持之道,其中均含有教、理、行、果的佛教四大纲要,尽管其法有五乘修学的不同旨趣,但无一不是令五乘根性的人依教、理、行、果而起信、解、行、证的修学之路。因此学修佛典,一要注重实际的行持,以求即生实证而得真实受用,不能光停留在理论上;二是应专精深入,对於一佛典、一法门,要尽毕生的精力,不断地使自心体悟其中的微言大义,然後返照自心,证人三昧道果,而不可贪多为快,滥学许多经典。不讲究体悟与深人,则等於入了宝山,不去专一挖掘,必致茫然空手而返。

  《金刚经》是一部与我们这世界很有缘的佛典,家喻户晓,人人喜爱,因此持诵的、研读的极为普遍。这与《金刚经》文字简洁、义理深玄及持诵的福德灵感有关。

  早在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就向弟子们提倡说:「但诵《金刚经》,便得见性。只要你一心持诵《金刚经》,就可以悟入大道,明见本性了。这是何等高妙直截之法!但是现在持诵《金刚经》的人虽很多,而大部分却不明经中义理,不求证道妙,只是求一些人天福报与眼前的利益,也有些是依经求知解,仅在意识上卜度,而真正发心欲开发自性光明的并不多见。没有正见的持诵,定然与经义不相符合,也就得不到经中所示的真实果证了。

  佛法本来是随机施教的,兹谨根据目前持诵《金刚经》者的一些弊端,试依《金刚经》本义以及历代祖师与恩师的开示,编写,《金刚禅修持法要》,供持诵者参考。

  金刚禅法是禅净合一之法,即在持诵与修持时,明心见性,证体起用,然後消除宿业,打磨习气: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时时念佛,期以临终往生。

  —、金刚禅宗旨

  任何一个修持法门,都有一个明确的宗旨,不明宗旨的修持,必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金刚禅是由凡人圣,由染污转清净的般若大法,因此它是超越凡情世见的直觉智慧的觉照,不同於有为执著的修持。

  直觉的智照,在具体上就是「无住」。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无住」的法义就是《金刚经》的经眼,也是本禅法的宗旨。这即是般若在修证上的灵妙活泼的智照。

  那么,怎样才是「无住」之修呢?所谓无住,并非不要念经修持,而是指在依法修持的过程中,不著在「住」上,即不执著於法及各种反映。我们无住用功有三个层次:第一要不住著在外境的幻相上;第二要不住著在妄见上,即经中所谓「三心不可得」,也就是不住於心;第三要不住著在法上,因为还有一个不住的法的概念在心中作用,仍然是法执,所以要连不住也不住,一切无著,清净空明,才能真正返归到无住的真如实相上。

  以上所说的住相、住心、住法,都属於「我」:粗的是「我相」,细的是「我见」,均是动烦恼、造业而致生死轮回的根本,障碍我们成道的也是这个「我」,所以修行先要空「我」。但是修行到了一定程度,连空「我」的「空」也要空掉,而空掉的「空」又成了法缚,所以只有到了不著一切,取舍自在的时候,才叫做真正「无住」。体悟了这个「无住」的「住」,才算证人了三昧正定,圆悟了「金刚道」妙体。

  修学金刚禅的人,无论在持诵、禅坐、起用等方面,都须一一符合「无住」的宗旨去观照,方能与法迅速相应。

  二、持诵禅修法要

  持诵修持法一般分为天台宗的三观诵法与禅宗的直观诵法的两种。而以直观诵法尤为初学入门的捷径。持诵《金刚经》为此禅法的最基本的部分,初修者从此而入门,而悟後仍须持诵不辍,以进一步深入智海,因此持诵法须终身修持的。

  (一)、持诵前的准备

  安排净室,上供释迦如来像,焚清香一炷,列诸供果。距像前二公尺内摆经桌坐椅,桌与椅的高度须适宜。经本应以四十五度斜度安放在经架上,光线应以佛像为中心而四周略暗,能照见经文即可。诵前先礼佛,然後绕佛三匝後上座,调和身、息、心使之宽松安适,自然恬静。

  ㈡、持诵的直观法

  持诵时,先依仪规至诚合掌观想而诵,使心观合一,持诵正文时,左手结方便印,右手翻经本,口微动出声缓缓而诵,使两耳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即可,不要太响,因太响则心气上浮,不能使心寂止安住,但也不可以无声,无声易落昏沈与乱想,总以心合於声·,声人於心为佳。眼睛似看非看地循经文渐渐而移,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同时不可脱离文字光靠记忆背诵,更不可停在某处进行思索,应以无住之心将眼识、眼根及经文色处打成一片,摄持不失。这样,在持诵时,心意随眼之所到,自然带动舌根出声念诵,其声经耳根而入後,反馈入心,於是使自性在这微妙的直觉观照中,融人平等无为的清净境地,不动不出,无我无法,久之在不知不觉中豁开本性之光,彻悟自心之佛了!

  持诵应注意以下七点:

  1、不可以知解心思惟经义,对忽然出现的经义联想,也不要去分别。

  2、正在持诵时,如忽然出现妄想,不能自制时,不要理睬它,应一心依经文持诵,开始时勉强,久之,自能妄想顿尽,清净朗现。

  3、持诵中途,忽受外界的声音、事缘等干扰时,不应起应付心,应不顾一切地一直持诵完毕。

  4、在持诵一定程度後,如出现佛相、光明、赞叹及说法之音等,都不应生欢喜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时应放开一切境界,不去住著,一心持诵经文。

  5、如在持诵时,由於身心宁静归一,忽然身心都忘,不见内外,又无沈重暗蔽,只是一片净空虚明朗稳。此时不必再起心分别境界,以及再生起持诵之心,应一切放下,安住不动。此境界过後,可以即调和下座。但不可生奇特想,也不要对人宣说。心中仍是平平常常,不去计较。

  6、持诵时,应注意字句分明,谛了无谬,不可含糊过去,又不可分别太甚,使心不安宁,因为一心直观之时,不生偏倚,就是般若的正观妙门.

  7、时间较充裕而精力又佳者,可以连持经文数卷,但不可与其他经文夹杂而诵,否则便失去效果。

  以上七点注意事项,应对照而修,防止走入偏差以致失去殊胜的利益。

  ㈢、诵毕後的直观禅法

  经文持诵结束後,不要起诵毕之想,也不要急於回向、下座。应该照原来的坐姿结印安坐,放下一切身、口、意的作为,不起一切用功之见,无为无住。要使心念如同溪涧流水一样,随其惯性流去,不作任何人为阻挡与控制。这样由於持诵时的直观之力的相续,使此时心境仍是直观,因为已离开经文,不再出声与循文,故比以前更趋向自性的返照,故此时往往直入寂静的境地。当到了不想继续坐下去时,应持诵(金刚经心咒)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咒文如下:

  南无盒嗄滑的,真嗄钵拉米大约,

  嗡 乃恩的达 爱力血 爱力血

  米力血 米力血 瓶乃盈 瓶乃盈

  南无盆嗄滑的,者登啼勺的 受力的

  爱力的 米力的米力的 虚力的虚力的

  乌虚热 乌虚热 步又也 步又也 娑哈!

  此咒乃是《金刚经》之心体,每次持诵後诵之,便能证得性空,获得无量的功 德,故密藏中有谓将此(心咒)持诵一遍,其功德等於读诵九亿万遍,因为合照於自 性光明,所以有如此不可思议之力用。但在持诵时,也应无心而持,不可有功德相 的执著。

  (金刚心咒)持诵毕,即合掌迥向,调和下座,礼佛十二拜,而结束此一座的修法。下座之後,仍须保养心境的安静清明,不可起诸烦恼,打失心境。

  以上持诵法,事忙者每日至少一座,事闲者可修二座至四座,无论定在早晚或日间均可。半年後,每日只须一座,不必多持。每座修法应以一小时至二小时为佳,不可匆匆了事,应缓缓认真行持,时时注意禅心的直观安详之态。

  三、直观坐禅法要

  依前法持诵三个月至半年後,或明或暗地体入了实相性体,初得悟明自心。由於各人的根器及用心的善巧不同,故体入亦有深浅的不同,为进一步深悟心性,证体起用,除仍坚持诵经外,每日加修直观坐禅的行持之法。

  直观坐禅法可定在每日早晨四至六点或五至七点,也可定在晚上七至九点。每座须修足二小时,不可懈退。入座时须调和身、息、心,然後手结定印,直观自性。此中用心全来自诵经後所体验的直觉无住的寂静心,不须另有所观所修,只是无为不动,即可直入天真妙性,智光湛照,一念独朗。

  总持圆明国师曾述上根坐禅云:「上根坐者,不觉诸佛出世之事,不悟佛祖不传之妙,饥来吃饭,困来打眠,非指万象森罗以为自己,觉不觉俱不存,任运堂堂只么正坐。虽然如此,於诸法不分异,万法不昧矣!」即是指禅坐(亦指一切处)中不落一切知见,不住一切有为之法,超脱相对境界,融入一元本心。因此,直观坐禅中,不生一切追求,也不转化妄念,只是任其自然,无心直观,久久必能悟入真实佛法。

  假使中间遇到境界不能透过时,即时方便持诵(金刚心咒),直至境界亡失,恢复平静为止。平静後,应将咒也放下,又入於直观之中。

  此法即是达摩祖师「外息诸缘,心内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之法,也即是五祖弘忍的「守本真心」之法,亦即是六祖的「无念、无相、无住」之法。故修此法者,因为有持诵《金刚经》时所获得的禅悟体验,已经培养了根性,所以可直入禅门,了悟自心,速得道证。

  四、无住起用法要

  修行不但靠座上的培养体悟,更需要在体悟之後起用於人事之间,使无住的真心能在一切境界中出入无碍,应用自在。以此方便调伏习气,利益众生。

  而此起用之法,仍不离「无住生心」这一原则,而如水中画画一样,边画边消,了无痕迹。因此尽管做一切事——语默动静,等於没有做,心中了然无著。

  修持到了此时,有时仍有习气现前,此贵在觉知的快,一觉即无,立复清明之境,如仍不能立除妄习,应在心中起一「断」字,顿除一切妄波,返归平等之性。

  修持到了能有把握时,还应发愿以西方为归宿(当然也可依自己之愿而行),经常念佛圣号,保护心性的清净。临终方可有把握地自在西归。

  五、自我印证法要

  修此金刚禅法,到一定因缘时节,必会悟入实相。悟入之後,则须经过印证,方可保任真修大道。此时如能遇到明眼宗师给予印证则是大好机缘,应虚心受教。如不遇明师,苦於心不自肯,则可应用以下六点自我印证之法来衡量自己的悟证境界。

  ㈠、当豁开本性,体入实相时,应是湛湛寂寂,了然无寄的。此时,了了分明,一念不生,虽住於真空之中,绝无一个体知此空的我,及所知之法,如仍有体味,分别之心,为未悟入。到能所双亡真知独朗时,亲切神会,方为真正悟明心性。

  ㈡、阅读佛典时,如真已悟入,则皆觉得从自心流出,决无名相之执,也绝不随文字而转,而是处处消归自性的。

  ㈢、在功行得力时,出现空、明、乐的境界,如不能识知虚妄,则未真悟;如虽有功力妙境现前,心无住著,不生取舍,不受法味,方是真悟。

  ㈣、在一人单独无事时,如觉得缺少热闹等刺激,心欲寻求外法,则说明心不自安,禅态已失。如在独处时仍然不减其无尽之乐,法味内充,则是亲切悟境的自在受用。

  ㈤、在根尘相对时,如见闻觉知被境所迁,生起不同的烦恼,内心即失去安宁,又不能立即觉知的,此为未真正悟入。如处处以直觉而照,真心无住,虽偶有烦恼习气触动其心,但能立即觉知,一照即转,不入迷心,则是悟心常在的印证。

  ㈥、做梦之时,如仍被梦中境相所迷而生各种情见,不自觉知与决断,则证明悟心未彻;如在梦中虽无用心,但仍能自在觉照,不生幻觉,心地平直,入而不迷,此为真正悟彻的印证。

  以上六点印证之法,只是简略列出,此外如对爱、怨一切是非等境的细节还很多,这在各人自己的体悟,以自己的智慧来作深妙的正观;以不断转化无始妄执而逐渐圆显无上佛道。珍重!珍重!

------------------------------------------------------------------------------------------------------

更多宋智明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安心法要浅述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画龙点睛小议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风来波浪起

宋智明:禅观入门 四、禅的渐修方便与顿悟 永嘉禅师与永

宋智明:禅观入门 四、禅的渐修方便与顿悟 缅怀古德禅道

 

后五篇文章

宋智明: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禅悟与工夫

宋智明: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知

宋智明: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浅谈真正见解

宋智明: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学习禅文

宋智明: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从学佛到入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