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三) 孰可取孰不可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三) 孰可取孰不可取?

   我们在这样一个业力浩荡的法界中,没有阿弥陀佛这种大愿力的摄化,我们靠着自己那种迷失、挣扎与习惯的自卑与自慢,怎么能自救呢?怎么能自度呢?怎么能利人呢?怎么有善缘呢?我们在早期讲课的时间经常提到在这个五浊恶世减劫之中多有恶缘,善缘稀有,若珍惜于善缘、多予人于善缘,实在是世间的芬陀利花,人中的难得之好人,殊胜之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你都应该随喜。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我是体会十分深的!你认认真真的看自己的身心世界中所遇到的善缘,你所发出的善缘,你所展示交往的是不是真诚?是不是真正的自尊尊他的善缘呢?这个善缘的成分又有多大一个比例呢?

  我接触过许多居士团体,一旦学二十年,三十年,或者学佛很久的这些老居士们,就跟出家人的很多作为很近似了,就很容易昏沉,群体性的一个共业。为什么呢?他认为我也不伤害别人了,别人也不需要伤害我,我也不需要太多造作,他认为自己这样就很好很好了。所以减劫中有一个无记业,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好了,很了不起了。

  忆佛念佛这种广大的善缘,乃至与十方诸佛所结的善缘,你知与不知,此善缘都是极大的,是辉宏的,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广大功德,是殊胜的多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少善根,不是少福德。这个少善根少福德讲的是娑婆世界我们自业他业共业的造作,若是忆佛念佛,一定是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因为忆佛念佛必然会受十方诸佛所赞叹,所护佑,所存念,所知,我们念佛人为一切诸佛知啊!这个善缘是什么样的善缘呢?是极为广大的善缘,是不可思议的善缘!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一定会意乐于念佛的!

  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五浊恶世是恶缘炽盛的世间,那我们一定会摈弃我们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去念佛,去忆佛的!为什么呢?你可以做个对比,一个是恶缘杂缘炽盛,一个是善缘广大究竟,你当做什么呢?很多人不服气,那你就在世界上去奔波吧,去寻求吧。在自业他业共业中我们只要去挣扎纠缠,一定是恶业炽盛,善缘稀少。

  在忆佛念佛这个功德中,一旦我们抉择,就是广大殊胜善缘,与一切诸佛如来结最上缘,即成佛缘,印契我们的佛性与心地。所以《阿弥陀经》中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词汇,就拼命地去放生,去印经,去做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所谓的善根福德,不是于忆佛念佛这种最殊胜善根福德因缘中真正地去契合与实践,而以世俗的贪婪心、世俗的大小心去作为,即攀援世俗的功德来有所作为。

  一个是让我们来忆佛念佛,让十方诸佛来可知我们这个忆佛念佛人,来存念我们,来摄受我们,一个是我们忆自业他业共业那点滴之善与众多恶缘,我们当择取什么呢?你自己不会给自己一个提醒吗?!我们自己的觉性,我们自己的善心,我们自己的认识,我想也会起作用的。

  诸位菩萨,这个话是反复讲,但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要反复去认知,让自己的良知,让自己的真诚,让自己在自我尊重与尊重有情的作为上,做一个真正的,从心底的、究竟的、仔细的、反复思维的抉择,造成一个颠覆不破的一种法则的认证,那我们这样真正地会拿出自己所有能作为的时间去忆佛念佛的,你会好乐于此,为什么呢?与诸上善人,与诸佛如来作菩提胜友,告别五浊恶世种种杂缘恶缘。

  诸位善知识,你抉择不抉择我们不知道,但提示,我们在一起是必然需要提示的。我们可以细细地回顾,从我们的记忆海中,回忆回忆这个娑婆世界的不论是亲人、朋友、同事,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关系,你这一生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交往中,是杂缘多?恶缘多?善缘多?

  这一面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十方诸佛菩萨,我们忆佛念佛他们知,他们晓,他们来摄化,我们来跟他们结这样忆佛念佛的缘。这边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能忆念的、能觉的、能知的、能观得到的在这个减劫中我们的杂缘恶缘乃至说点滴的善缘。孰可取孰不可取?我们现前的人、现前的善知识,或者听闻善知识,或者说应该观察的善知识们,都应该在心中这个天平上去做自己的选择,去寻找、去成熟自己的抉择。

  这不是一个劝慰,这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现状,这是一个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去向的选择的关键问题!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乃至在无量世界中的沉沦与纠缠是久久的相续,也可以说无始以来,我等就在这里面沉沦,没有过出期。那我们庆幸这一生能遇到这样一个究竟,这样一个简洁,这样一个明快、可以实践的殊胜的法则,我们当不当抉择呢?我们应该不应该对自己生命的归向,对意识作为的根本皈依有一个选择呢?有一个清晰的选择呢?或者说有一个究竟的尊重的选择呢?我们大家可以各人去反思自己心灵深处的需求,观察自己智慧的需求,观察自己业力的徘徊,观察自己念佛的抉择,观察念佛为诸佛如来所摄化所忆所知背后真正的内容,观察我们在这个自我业习他人业习共有业习纠缠不清的这种恶缘炽盛的五浊恶世的沉沦。何去何从?每个人都会选择。

  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随顺佛愿往生彼国,即得不退,住不退转。随顺佛愿,佛力住持故,即得不退转,忆佛念佛故,即得不退转。另一方面我们又都有业力的机会——我们的习气、他人的习气、共有的习气,相互地纠缠,相互地伤害,相互地负面影响与牵制,无始以来的乃至继续的沉沦。哪个当取?哪个不当取?我感觉就是麻木的人,就是一个很愚痴的人,或者说一个障碍很大的人也应该警觉了!不要说我们长期学佛忆佛念佛,我们有这样的学佛的善根,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我们更应该抉择,细细地抉择,认认真真地抉择,不折不扣地去选择、去评判内心世界真正的需要,或者说对生命在过现未来有一个整体的大的认知,真正地完成所有生命的主题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生命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那我们作为一个忆佛念佛者,得遇了这样一个法门的福德因缘者,这时候真正的自尊心应该生起来了,这时候心底应该真正地、深深地观察,这时候麻木不仁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觉知了。

  我们以前的麻木,是我们没有遇到这样殊胜简洁明快的法则。我们以前的沉沦,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法!那我们遇到这样简洁明快一生能成办的教法了,我们还是沉浸在自业他业共业的五浊恶世中,还选择这样的习气,还荡漾在这样一个迷途中,或者使自己使他人在这个迷途中继续这样去徘徊,这样去沉沦,那起码说你丧失了自尊心。

  每一个人的良知良心,智慧的心,或者说悄悄扪心自问的心,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的。但你要反复地去自我审思。大家在下面交流,我们交流的是什么?是这样的善缘吗?是这样的提醒吗?是这样的抉择吗?是让我们告别五浊恶世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与迷失的吗?我们自业他业共业这种五浊恶世的纠缠,还不够久吗?还不够多吗?还不够痛苦吗?!我想大家都会去思考的。

  要是我们过去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教法,或者说曾经这样去实践过、观察过,我想这一生我们不至于再去需要这种迷失。减劫中的人们遇到念佛的法门,实在是万幸之万幸,万苦中之大幸!是或不是,你可以观察,你可以在你自己心灵的天平上去衡量它。

  我们究竟是忆佛念佛随顺佛力,来安住在这个清净无染的法界,来印契我们的自性,让自性起到一个觉悟的作用,作用在每一个身口意的当下呢?还是继续沉沦在自业他业共业这个五浊恶世中相互地纠缠伤害,相互地去制造迷失?这可能是我们现缘中最大最大的事情!我们不谈那么多高尚,也不谈那么多华丽不实的言辞,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需求,我们不能不去认知它。

  人生到底有多么短暂?不管是年轻人、身体好的人、年纪老的人,或者身体不好的人,我们都有观察的,只要你愿意观察,只要你不愿意麻醉自己,你都能观察得到的。净土这样的一个至简至明的教法啊,的确是一切诸佛所称赞,的确是畅一切诸佛普渡众生本怀的一个殊胜的结晶之教法,一个顶级的教法,一个尊胜的教法,一个无以伦比的教法,一个普摄一切众生不遗漏一个众生的真切的大慈大悲的教法!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我们人人都可以选择,我们人人这一生中都能决定的,若成就若不成就,若往生不往生,我们自己都能决定!因为这个教法是公平地偿还给我们了,供养给我们了,回施给我们了,印契给我们了,没有分群体,只说九类有情,没有说善恶亲疏,只是平等回施真实抉择,令一切众生依自己心地的天平来做自我决断,来成熟我们心地那一刹那的善念,一刹那的真诚,一刹那的如实的回光返照,那就可以真正使我们回头是岸了。

  佛教这个名词说——苦海无边,这个无边的苦就是对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以及自己习气他人习气共有习气同流合污性的伤害作为!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了多少自然界的伤害,战争的伤害,种种事故的伤害,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互挫伤?我们久久的已经沉浸在这里面了,我们骨子里面就是减劫的这些缘,这些点滴的善缘,这些广大的恶缘,触目皆是啊!我感觉这样来审观,那我们这个忆佛念佛是势在必行的事。我们只要悄悄地问过自己何去何从?我感觉你心底里会悄悄地抉择的。

  阿弥陀佛对我们心地的呼唤与印契,十方诸佛对我们心地的呼唤与印契,释迦文佛对我们的呼唤、推助、教育、引导与印契,都会成熟我们的善根,成熟我们那种良知的抉择。忆佛念佛与自力修持天大的差异,就是这个净心与不净心的分水岭。阿弥陀佛愿力住持故,摄化十方九界众生同得这样一个不退转的法益,能令一切随顺众生一生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知道佛力住持是重要的,随顺佛愿是根本所在。放弃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是我们忆佛念佛的最殊胜方便!我们纠缠在自业他业共业中,纠缠在五浊恶世的种种业习中,那我们欲得一个究竟的大利——即念佛忆佛与十方诸佛作为菩提道友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的机会,就丢失在你忆业力念业力,在业力沉沦的结果下,就丢失在这里。

  所以相续的意乐,我们自己怎么来决定?我们自己怎么来观察?我们自己怎么来审思?这一定是现前大众听闻有情刻不容缓的一个大的作为。

  我们看昙鸾法师的文字。净心菩萨,可以在此世界,乃至他方世界,乃至极乐世界等等世界中无用心地在一念一时一处遍游法界,于种种诸佛前作平等供养,于一切众生前做平等守护与法施。未净心菩萨,需作意用功,才能达成这样的殊胜功德。凡愚有情,仰仗佛力,随顺佛愿,一生亦得不退转,往生彼国亦必然成为事实,一生成就无上菩提亦必然成为事实。所以净心菩萨与未净心菩萨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教化之殊胜广大真实,就是若登地菩萨、若未登地菩萨、若净心菩萨、若未净心菩萨、若一切凡愚等,仗借阿弥陀佛的愿力,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依佛力住持故,此等众生一生平等成办于无上菩提,这是十分感人的!尤其是在凡愚有情迷失纠缠于自业他业共业的这样一个社会状态下,在恶缘炽盛的这样一个减劫时代,此教法实在是应该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应该启发着我们的心灵,应该成熟着我们的无上菩提心。

  2012这样的话题我们不谈它,但我们面临着生老病死与无常,死是必然的,死的方式我们不知,死的去向不知,死的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真是不知。如果我们在忆佛念佛上真正随顺佛愿,真正得到安心与安住,那我们活着一定是安详的,不求死,不求速死,也不求长寿。求一个什么呢?在这种清净安住下会活的安详,真正寿尽之时撒手从容。这是净土法门自利利他、现利、未来利、究竟利的一个事实,这样就一定是活的十分从容,撒手的十分潇洒自在,为什么呢?——他没有什么顾虑。

  净心菩萨未净心菩萨、登地未菩萨登地菩萨、一切凡愚有情等皆依佛的平等回施故,依佛的愿力故,同生彼国,这样一个大机大用,我们人人有机有分有缘有抉择的能力。这样一个法则,对我们来说,下面就是我们自己愿生不愿生的选择——愿意沉浸在自力自业他业共业五浊恶世这样一个业的纠缠中?还是愿意忆佛念佛随顺佛力住持安心于当下,在每个身口意三业中清净回施,清净安住,在忆佛念佛这样一个若已生若未生若当生皆得大利的究竟心中认知这个教法?这就是我们大家面临的话题,面临的功课,面临的忆佛念佛的一个实质的内容!这个内容对大家来说是大是大非!

  所以昙鸾法师在此处提到净心菩萨与未净心菩萨之差别,来提醒我们,来唤醒我们对我们现缘的真正的抉择与认知,这是你自身心灵的抉择与认知,不是说假设一个样子,或者说给任何人第二者看的,是我们与诸佛契合,还是与六道轮回的众生业力契合,这样一个重大举措!

  已证净心菩萨在十方世界度化众生不假于用心,但行自在方便,平等法身如实安住,这是净心菩萨所成就。八地以里需作意方便,才能实施教化,分身无数,度化众生。一切凡愚有情皆依佛愿故而得往生彼国,依佛力住持故皆得不退转。这是一个区分,你可以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菩萨,是登地不登地的,是八地、七地以下,还是凡愚有情等等。依佛愿故,平等给予利益,皆得不退转,皆得阿耨三罗三藐三菩提。

  利益是平等的,作为有别。如果观察不到这个作为之别,我们的作为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看到,包括《般舟三昧经》中也讲——凡愚有情因念佛故做八地事,很多人就很兴奋,说这太好了,凡夫有情可以做八地事,但他忘记了有佛力住持、有佛愿住持这种真实的加持,使一切凡愚有情虽未净心,但是依佛愿故,随顺佛力故而得净心作用,而得净心之结果,而成就一生不退。他把这个依佛愿依佛力给丢失了,盲目地去说做八地事了,结果八地事没有做成,沉沦事又做起来了,错认了门头,自诩自认,把内容给丢失了,把包装给拿起来了。

  那些真正走般舟的人,一步一步的常行道者,当下一念一语一作为皆是与道业相应,道不可须臾离,离不开这个道,什么道?——忆佛念佛,摆脱了自己见闻觉知的纠缠,随顺了清净的法性,随顺了佛愿的召唤,洗涤了清净的心灵,运用了清净的心智,做一个平等的安住者,步步踏着莲花,步步踩着平等,步步安住在如实的心智中,这个如实,那就是常行道。所以那些走般舟的人,若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若九十日九十夜,如弹指倾。何以故呢?心智一如故。清净相续故,随顺佛愿故如实安住,不做增减。

  但现在所谓的有些修行者,或者一些行般舟者,张嘴说的什么呢?——我这一次感受很好啊,我这一次没有睡觉,我这一次走般舟,我上一次走般舟……,如果你听到说忆佛念佛赞佛,随顺佛愿,清净安住,远离自业他业的纠缠,摈弃自己见闻觉知的纠缠,这样的人我们都要顶戴他,我们应该随顺他,应该称敬他,那是人间的或者人天的眼目,那是出世的善知识。要不然你谈你的见闻觉知,他谈他的见闻觉知,你谈你的感受受用,他谈他的感受受用,又沉溺在自己他人共有的业力上相互纠缠,相互赞,相互谤,相互地迷失,而不是随顺佛愿,赞叹佛的功德,摈弃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

  我们对自己现有的心理状态要有个认知,这样作为一个忆佛念佛者,那是十分明快的,而不去误导自己误导他人。因此作为这个时代的忆佛者念佛者,是幸福人,是福德人,是诸佛所赞美的人,我感觉到大家都是需要诸佛赞美的。

  (岁次辛卯六月十二 2011年7月12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七日(一) 悲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七日(二) 依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八日(诵戒日)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一) 性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二) 滴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二) 念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一) 一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五日(一) 人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五日(二) 净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四日(三) 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