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慧广法师:南传佛法与大乘佛法 |
 
慧广法师:南传佛法与大乘佛法
﹝一﹞ 近日,有几位居士来山,席间谈及佛教的种种;其中,谈到了南传佛法在台湾的流传....。事后,心中不觉生起些许愁思── 这几年来,南传佛法在台湾非常流行,国内佛教徒接受者,称为原始佛法。 南传佛法以较单纯、切实,注重实践的方式﹝有别于大乘佛法的超高理想及玄思﹞,在台湾吸引了不少信徒,尤其是年轻佛教徒。谈到佛法修行,不少人以南传为依归,似乎大乘佛教已无修法可谈。更甚者,有些接受南传佛法者,则强烈排斥大乘佛教,不以大乘为佛法....。 这些种种,往好的方面来说,自然可以刺激大乘佛教徒的反省:在历经了二千五百多年,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之下,免不了应机制宜的大乘佛法,是否有失真的地方?或者,大乘佛法是否太过于理想化、哲学化或学问化?造成高谈理论,而缺乏实际修证....? 当然,这些只是咨疑,不一定是事实。 大乘自然有其修行方法,有不少应不输于南传佛教。但在净土宗念佛,几乎概括了所有佛教修行的台湾,有时候,是会令人觉得大乘佛教没有 修行方法。相信有不少念佛者,念了许久,却感觉不出有修行的作用。佛是念了,但贪嗔痴、烦恼欲念,并未真正减少,戒定慧也没有增长多少。 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它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世间杀孽,自是功德一件,不应该反对人们素食。但素食是否就是修行呢?这是有疑义的。 但对一些大乘佛教徒来说,只要他有念佛、有素食,便自以为有修行了,别人也这样认为。 可是,如此修了许久,内心未必能感受到法悦、一些烦恼也未必得解决。于是,有些人在某些机缘之下,遇上南传佛法比较细致的修持,身心便有了前所未有的觉受。这是以往念佛、素食那幺久,都不曾有过的。 对许多佛教徒来说,要深入佛法是不容易的,更别谈到融会贯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不奉南传佛法为宝?进而排斥大乘佛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佛教徒学习教外法门,如气功等。一旦他在那里修学得身心有所变化、或起觉受,以之比较在佛门念佛、素食那幺久,却都无感觉。你说,他怎能不舍佛法,而就外法呢?问题是、关键是:佛法或大乘佛法,真的是像他所了解的那样吗?念佛素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吗?如果不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什幺? 希望大家谈谈,我也会陆续谈出所知。 ﹝二﹞ 作者:慧广法师 “南传佛法”是指流传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区的佛教,以往中国佛教徒都称他们是小乘佛教。这种称呼含有瞧不起他们的意味;称呼自己的佛教则叫大乘。 “南传佛教”源于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上座部”多长老,所以言论 、行事作风,显得老成持重,思想自然也就比较保守;“大乘佛教”则演变自部派佛教的大众部。“大众部”多年轻比丘,行事比较活泼,勇于创新弘法,将原始佛法,适应于不同的时代、环境,作各种不同的开演。从某方面来说,“南传佛法”是可贵的,他们尽量保留着佛法的原貌,包括经书义理、僧团型态等等,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变化,今人还能从他们那里看到佛教的原貌。单是这点,就值得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经过了那么久的时空变化,如果说如今的南传佛法,就是佛陀在世时的原始佛法,也是不对的。不管是佛法义理、修持方式,或僧人的生活型态,多少有了不同。所以,正确的说,南传佛法只是比较接近原始佛法而已。 南传佛教以遵随佛制为要,不会增添佛法经典、不会融合其它修行;北传的大乘佛教则相反,思想是活泼的、行事是积极的。当佛法传到某个地区时,他会融合当地的文化风俗,让佛法容易被当地人接受,以便度化更多的人。 大乘佛教的修行,也会采取其它宗教不错的修法,将之融会于佛教修法中,让某个地区的人,更容易接受佛法。这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的修持方法中,有许多是原始佛教所没有的。包括咒语、诵经超渡、命终助念 ,以及多佛、多菩萨的信仰,等等。 在教理上,更开发了一些泛外道化的佛学名词,如说众生皆有佛性、有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及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等。这以原始佛教的观点来说,简直是外道了。外道也讲神我、大我、梵我,大乘佛法的佛性等,与之何异! 这些种种,就是导致南传佛教排斥大乘佛教非佛法之所在。 确实,大乘佛法在原始佛法中加入了太多的东西,把印度的佛教几乎全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供奉的佛像是中国人的脸型,佛像所在的寺院,也是中国古代的官邸;中国人喜欢具体、不善思维抽象,也把佛法的抽象名词改成具象的。像涅盘、空之类的东西,国人是不大懂的,把它改成佛性、明心见性、开悟,就容易懂多了。 站在弘法度众上,你能说这样不对吗? 佛法是可证的,觉悟并非教主的专利,只要佛弟子依法修持,证得了佛陀所证的,他就能演说正法。 佛陀入灭后,二千五百多年来,相信有不少佛弟子依法修行,证得了佛陀所证。他们因时代环境的不同,可能被称为菩萨、或阿罗汉,以及禅师、上师。也因时代、环境、文化语言的不同,每个佛弟子表达佛法的方式会有不同。但所说的与佛陀正法无异。 所以,一些信仰南传佛教者,一味排斥大乘非佛法,等于否定了佛法的可证性。佛经中尚说,无佛无法之世,尚有人能自行修行而得正觉,称为圆觉、辟支佛。如今,佛法尚在,就算大乘佛法掺杂了许多外道法、方便法,也不能否定其中还有许多佛法。既然大乘佛教中还有许多佛法,也就不能否认,有人会依而修证,证得了佛陀所证。那么,他所说的怎会不是佛法呢?大乘佛教怎会不是佛法呢? 经中也没有说,只有佛才能说佛法。《十诵律》载:佛法有五人说,除了佛陀之外,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都可能演说佛法,只要所说符合布施、持戒、生天、涅盘的道理,就是佛法。 经中佛也说,他所说法如掌中沙,未说者如大地土。这是排斥大乘非佛法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再来,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认为佛陀所说的原始佛教才是佛法,后代佛弟子所说的,如大乘佛教里面的,都不是佛法;或者,认为佛法只能保持原貌,不可以增减变化,那等于否定了人类文化向上进化的可能性........。 ﹝三﹞ 作者:慧广法师 根据人类的历史记载来看,人类是不断向上进展的。这是生命的特质──生生不息。所以,在物质文明上,后代的会比前代好。因为,后代有了前人的经验,可以少掉一些摸索,自然要比前代有成就啰。 在精神文化上,后代的也会比原始的好。“原始”毕竟只是个开始,许多方面只是草创,谈不上成熟,不论是思想学术、或宗教文化,可能都要经过两三代、或四五代,才能有其大成。 宗教是人类的活动之一,也是依附于人类生命而存在的。生命的特质既是生生不息,那么,人所信仰的宗教,怎能老保持在教主初创的时候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古今中外,任何传上一百年以上的宗教,无不经过了几次的演变。佛教流传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怎能没有演变,还保留在原始佛教中呢? 演变是必然的,演变也是好的──后代会比前代好。 举自然界的的事物来说。 原始的番石榴,小而无肉,也不大好吃,如今改良过的泰国石榴、珍珠石榴、无子石榴,则大又好吃。如今,你还会去吃原始石榴吗?除了有糖尿病者,吃吃原始红心石榴,用以治病外,不会有人去吃原始番石榴。 奇怪的是:有些佛教徒却宁舍现代的优良,而就古代的方便。当佛教的饮食观,已从佛世的食三净肉,向上进展到素食时,台湾却有一些信奉南传佛法者,不认同素食,似在鼓吹肉食。 请想想,佛教的在家五戒,排在首位的是什么?就是“不杀生”。不杀生当然不等于就要素食。我从没有叫人受五戒之后,就要素食。对某些人强调受五戒之后就要素食,我说那不是正确的佛教说法。 然而请想想,如果一个受五戒的人,他能进而发心素食,不是很好吗?他所守持的不杀生,不是更圆满吗?毕竟,你虽不亲手杀生,但因为你食肉,就会有人杀、鸡、鸭、猪、羊等动物来卖你。那不等于你在间接杀生吗? 有一人食素,世间就会少杀一些动物;多一人食肉,世间就会多杀一些动物。谁说素食不会减少世间杀孽?谁说素食不是功德一件?不会培养慈悲心?一个守持五戒同时素食者,难道不比守持五戒还食肉者圆满吗? 同样的,以人类交通来说,几十年前,有部脚踏车,就神气的不得了。如今,有机车、汽车,已是很普遍的事了。更快的火车、飞机,一般人也都搭乘的起。试问:现在有人出远门,不开汽车、不搭火车飞机,而骑脚踏车的吗?没有! 但我们一些原始佛法奉行者,却要求我们的出家众,应该舍现在方便的交通工具,回复到古代,连脚踏车都不要骑,用脚走路就好──要二十世纪末的台湾出家众,完全遵守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所制的戒律,不就像这样吗? 基于人类是不断的向上进展,我们可以说,大乘佛法在某方面,是要比原始佛法好。原始佛法只是一个开始,大乘佛法则是接续开展──经过许多菩萨、祖师灌溉之后的结果。而且,还在不断的开展中。 反观自认正统的南传佛教,保守着佛法的开始,不敢向外扩充,自然其格局便小,只好被称为小乘佛教了。 佛所说法,当然是最好的佛法,佛教徒不应该忘本。但如果以佛说的才是佛法,后代的大乘佛弟子所说,都不是佛法,这连佛陀也不会同意吧。这更否定了人类向上进展的可能性,违反了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事实。 更可惜的是:把大乘佛教中,古来多少佛弟子的宝贵智慧抹杀掉。 谁说后代佛弟子说的法,就不如佛陀呢?在人类是不断向上进展的法则上,有时是会青出于蓝的。所以,原始佛教的修法:四念处观、数息观、不净观,造就了不少出世四果圣者,但中国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参禅、参公案,不也成就了许多明心见性、断生死烦恼的出格高人! 所以,大乘佛教是不可以否定的,它包含了许多人类可贵的智慧财产。只是方法不同、说法不同,同样能令修习者证悟佛法。有不少地方,大乘佛法是胜过南传佛法的﹝希望没有人叫我拿出证据来,因为,那很浪费时间呢。不过,可以相信我,我受过三年研究所教育﹝佛教的﹞,也略有学术基础,不会信口开河。﹞ 坦白说,我个人满喜欢某些原始佛法,包括其理念与修行。在距今将近二十年前,我初出家时,第一次看到《杂阿含经》。看了几篇,心理觉得很喜欢。于是,便一直看下去。不到一个月吧,整部《杂阿含经》就被我看完了。心里想:这么好的经典,怎么被佛教徒说是小乘经典,而不屑看呢?太可惜了。 当时,南传佛法尚未在台湾流传,原始佛教的研究也未普遍,我便常向人推介《阿含经》、说原始佛法好。只是我没有把大乘佛法否定掉。事隔十余年后,南传佛法大行于台湾,国人有些信奉了南传佛法后,便否定了大乘佛法,把大乘佛法说得一文不值。我觉得讶异,反而要转过来肯定大乘佛法了。 ﹝四﹞ 作者:慧广法师 人类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它的居住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同的居住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古代犹太人受到其它民族的迫害,便产生了他们的民族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创造出了他们的民族保护神──耶和华,以保护犹太民族为主,不惜残忍的杀害其它民族。 印度环境炙热、生存困难,人们对苦的感受非常深,便产生了他们厌离世间、追求解脱的宗教。人们害怕下辈子再来出生为人,希望透过今生的修行,下一生能转生到天上、或不再出生。于是,有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印度宗教文化。 中国的环境则不同,多数地区物产丰富,只要不战乱,人们都能安居乐业。于是,中国民族注重生过于注重死,人们讲究的是现实生活的一切,不喜欢追究那些虚无飘渺的未知之境。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所以,中国产生不出宗教来,有的是讲究现实人生学问的儒家、和略带隐士思想的道家。直到佛教传入国内,才刺激而由道家衍生了道教,以及白莲教、一贯道等。但和印度的佛教、西洋的耶教、回教相比,其宗教意境差得远了。 由不同的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宗教,自然带有其地区色彩,回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视牛为圣,以及各宗教主要信徒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如佛教的出家制度。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其它地区的人。 因此,印度佛教三衣一钵的出家方式,无法生存于中国。为什么呢?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因为民俗文化的不同。无论你怎样说,国内的出家人,就是难以像印度那样三衣一钵;甚至你可以说,国内的出家人,不能如法如律,干脆还俗算了!但我们的出家人,再怎样改变,还是不能完全像印度出家沙门那样。 何以如此呢?因为环境、文化不同,印度是个宗教性的国家,古代印度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佛经记载有九十六种外道﹝宗教﹞。可见印度宗教之多。 印度的主要民族──婆罗门,男人年少就要出家修习宗教,壮年再还俗结婚生子,老年则再出家修练,以至于死。其它各民族对出家修练者,都非常恭敬,不管是哪一宗教。所以,印度出家,只要有三衣一钵,其它就不必挂虑,有所需要再向人化缘就好了。过着专心于道、不虑吃住穿喝的出家生活。 但要将这种印度的出家制度,在国内实行,不仅地理环境不允许,民俗文化也容不下。中华民族哪有供养出家人的观念?谁愿意每天多煮一些饭菜,等着出家人来扥钵? 所以,印度的出家制度──三衣一钵、孤身万里游,在国内是行不通的。 但出家怎么办?国人信仰佛教,想专心修行者,也会想出家?只好变通了。 如何变通呢?同样是剃头,也是舍离家庭。只是穿着有别于世人的俗服,以示出家的身分;同样要受持出家戒律,但怕比丘﹝尼﹞戒,受了无法全守持,那不就犯戒了?便加上菩萨戒,冠在比丘戒之上,表示菩萨戒高于比丘戒。一旦比丘戒与菩萨戒冲突时,则舍比丘戒就菩萨戒。出家则多数共同生活在寺院中。这也是一种“家”的型式。只是这里无私有财产,大家过的是以“道”为主,无诤、六和的生活。 这其中,菩萨戒是印度传统佛教──原始或南传佛教所没有的,出家方式也不符合传统佛教三衣一钵。所以,按照原始出家戒律的观点,你可以说国内出家人都不如法、不如律;甚至可以说,国内没有真正的出家人。 民国初年,就有南传佛教法师,来中国参观了国内佛教后,表示中国无比丘。太虚大师曾为文辩驳,收于《太虚大师全集》中。 中国是否没有真正的出家人呢?看你站在哪个观点来看,如以原始佛教的出家制度来看,确实如此;如以出家的内容、和出家所证来看,则不然。这也就是南北传佛教争议所在,也由此,被古德划分为小乘与大乘。小乘重于外在形式,大乘则讲究内在。 当佛教的弘传越来越广,时代背景也都不一样了。一些佛弟子,便集合起来,制定了一个适合时代环境的出家制度,就是菩萨戒。对佛教教理也作了某些修正。例如:将传统以出家为主的佛教,改为出家、在家平等;将传统以形式为主的佛教,改以内证为主。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在家也可以弘法;菩萨有出家者,也有在家者;菩萨僧不仅是出家人,在家证入圣位者,也是菩萨僧。这在传统佛教是不允许的。弘法是出家事,在家只能当外护;僧必须是剃头着袈裟的出家沙门,在家人就是有什么修证,也不能称为僧。甚至说,出家才能证到四果阿罗汉,在家修行最高只能证到三果阿那含。 有趣的是:这就好比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但到了二十世纪末的今天,结过婚的先生,你再有这个观念看看,太太不会给你好脸色看!这是个女权高张的时代,女士们不断的高喊男女平等。不少地方,女权已超过了男权,换男人要喊女男平等了。 从这个社会观点来看,你不觉得大乘佛教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吗?原始或南传佛教,犹如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出家尊贵、在家卑贱;大乘佛教则犹如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出家、在家平等。这点,你能说,大乘佛教不比南传、原始佛教好吗? 当然,平等是机会的给予,不是说每个人都一样大。在大乘佛教中,在家居士当然还是要礼敬出家师父,佛法僧三宝还是在家信徒的皈依处。只是说,在家居士如果德学够,你也可以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在家居士,如果肯修行,也可以达到出家的修证。这在原始、南传佛教中,在家居士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就算有也很少。 因此,平等是可贵的。但平等的过了头,也是不足取。像《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将佛陀的十大出家弟子,几乎说的无一是处,则是个异类,不能代表大乘佛教的态度。可能是某些在家佛弟子,对传统以出家为尊制度的一种反弹而已。 所以,大乘佛教不是没有毛病、它也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但大乘佛教里面则有许多宝藏。过去的祖师大德,留下了多少的智慧结晶。 大乘佛教的精神也是可贵的,它是不断进取、不断创发的,带给佛教徒无穷的希望。除了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之外,从大乘佛法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修行的方法。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一种修行方法,让人很容易就入定。这不也很好吗? 佛所说原始佛法,相信大乘佛教徒不会怀疑。只是某些因地制宜的制度方法,因着时空背景的不同,今人已无法采用,不得有所变通而已。试问:现今国内执着原始佛法者,一切都能如法、如律,像佛世弟子般的修 行、生活吗? ---------------------------------------------------------------------------------------------------------------- 更多慧广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