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印顺法师:发菩提心 立四愿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印顺法师:发菩提心 立四愿度

 

  今天与各位戒子们见面,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因为能和你们大家见面,这也是佛缘,佛渡有缘人,我们今天能坐在一起,平等议事,这也是前世的因缘所致,如果我们没有缘,哪会想到今天能在这里相会呢,特别是我们在香港有缘见面,这个缘更加殊胜,如果倒回去几年,我们可能就不会在这里见面,也许在国内的哪个大寺见面了,现在我们在香港见面了,有缘与你们共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因缘,在它的背后,是我们国家的强大,香港已经回归,由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很美好的,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各位今天已经受戒了,按佛教的说法,你们已经走入僧团,成为一名众人羡慕的僧伽了。作为一名出家人,这是很光荣的事情,也是人生的新的开端,由于你们的到来,使佛教又增添了新的活力,给未来佛教带来希望。我想有可能就在你们这些人中,会出现对未来佛教有贡献的高僧,出现留名后世,长转法轮的大德,我相信我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我在这里预祝你们为佛教创造一个美好明天,并愿意与大家一道精进佛法,让佛陀的一代大法永住人间。

  西方寺方丈宽法师请我给大家讲几句,我的学识有限,又缺少佛学修养,也没有口才,本来不应该应承这件事情的。但是想到你们都是刚出家的僧人,是我们佛教界的未来龙象,因此我应该来和大家见个面,与各位相互同勉,所以我答应了。恭静不如从命,只要对佛教有益,对佛法增胜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愿意和大家结个增上缘,让我们共同面对未来佛教明天。

  我今天讲的题目的是“发菩提心”。这个题目是很大的,应该说不好讲,但是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出家人有责任、有义务来做好这件事情,因为佛教是讲解脱生死的宗教,了生死就要得觉悟,而要获得觉悟,建立菩提心是出家之人的人生中最重要大事,所以我斗胆向大家提出这个题目,讲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现在我开始先讲“发菩提心”,何谓“菩提心”?“菩提”这个词,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是外来的印度文化产品,是中国人对印度佛法的运用。“菩提”是印度梵语bodh的音译,意译就是觉悟。我们知道佛陀是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然后创立佛教,所以他的觉悟在印度梵语里面就读作“菩提”,我们所说的佛就是“菩提”的发音。“菩提心”在中国古代佛经里面又称为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译法,还是因为它有至高无上的品格。我们佛教讲大乘佛教徒要做的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事,做大事就要发愿,因为有了愿力才有行动,有了行动才有结果。所以既要做一名大丈夫,就要发菩提愿,发这个菩提愿就是发菩提心,佛教讲“万法唯识”,我们的行动是受心识支配的,发了菩提愿就是有了菩提心追求,所以在佛教里面,我们把发菩提心叫做“求无上菩提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发心”、“发意”。我们出家,是为了成佛作祖,成就一番大事,菩提心就是成就诸佛种子。这颗种子在清净佛法里面成长,最终会助你求得无上解脱。这好比种庄稼,菩提心是种子,清净佛法是是良田,种子撒在良田里,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菩提心就是这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里面发芽、开花和结果的。

  佛法是人间一条正道,也是众生所求的无上大道。求取菩提,也就是追求觉悟,是走在正道上的行为,所以求取菩提就是走在菩提大道上。既然我们都是走在菩提大道上,那么我们所发的菩提心就是道心,它是我们由于追求菩提而发起的正心,是取得觉悟的根本,所以菩提心就是觉心,也就是觉悟之心。

  发菩提心的意思我在这里讲明白了,就是生起追求解脱觉悟的正念。那么要发菩提心,要做哪些事呢,也就是说菩提心里面包含了什么内容。按照经典所说,发菩提心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亦即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四愿度。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证”之四弘誓愿。这里的四愿度中,“众生无边誓愿度”是说要以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献身精神,努力去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成就贡献自己的一切,让所有的众生都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生起信仰佛教的信心,体会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最后让他们都能够成佛。而且只有当他们成佛之后,我们才能成佛,所以这就要我们有“我不入地狱谁不入地狱”的勇气,以众生事为我之事,以众生愿为我之愿,众生先度我再度,成佛即刻在眼前。“烦恼无尽誓愿断”是说要坚持不懈地精进修行,努力护持正法,彻底断除一切烦恼。我们生活在世上的众生,都是有思想和有想法的人,由于有了想法,就会有了烦恼,有了烦恼就会产生欲望,整天被烦恼所缠住,欲望不断,思想的包袱就越来越重,最后得不到根本解脱。学习佛法,信仰佛教就是要去烦恼,灭欲望,得解脱的。不把烦恼消除,解脱就不能有期,所以断除烦恼,消灭欲望是学习佛法的第一要务,也是发菩提心的前提。“法门无量誓愿知”,也有人称“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说佛教法门广大,内容包含甚广。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生活,它是一部百科全书。我们的生活中无不接触到佛教的内容,如我们现在吃素的传统,也是人们生活中存在的一般现象。我们的思想观念经常会受佛教的影响,如我们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想法,这就是来自于佛教因果报应的观念。我们说的话里也不断有佛教的内容,如我们现在谈到的“世界”“革命”“同志”等等,都是来自于佛教的语言,所以佛教的内容太多,影响太大,它就是“法门无量”。但是佛教内容“无量”,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用精进与认真的求学态度,尽可能掌握佛教的更多知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世俗社会常说的要人学到老、用到老的意思,也就是说佛教要人一直努力学习,不要松懈。“佛道无上誓愿证”是说佛教清净解脱的法门至高无上,是每一个信仰佛教的人都要去亲自体验与亲证的。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它不是迷信,也不是愚信,是要人智信。所谓智信,就是要人去学习佛教理论,掌握佛教的观点与思考方式,再用这种方式和理论用于指导人生的生活,去体验因学佛而得到的无上法喜,就像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才行。学佛贵在坚持,贵在精进,贵在体证,只有去亲自体证到因学习佛法而得到的喜悦之后,才能真正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与有用性。

  中国大乘佛教是讲“自利利他”思想的,自利就是自己要通过学佛得到受益,“利他”就是不仅要自己得到利益,而且还要别人也得到利益。“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证”之四弘誓愿,第一誓是讲“利他”的,把“利他”放在第一位,充分说明了大乘佛教重视解脱众生的重要性,表明了我们大乘僧人只有做到“利他”之后,才能获得根本的菩提。这也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不同之处,也是大乘佛教的殊胜法门特征。后三誓是讲“自利”的,要想为别人,为众生服务,自己不提高水平与修养是不行的,因此“四愿度”实际上讲了“自利”与“利他”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才能做到发菩提心之后而带来的成就。

  你们都是大乘佛教徒,是汉地佛教的僧人,是禅宗的子孙。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标志,也是从事佛教弘法利生伟业的基础。发菩提心能够获得大功德,你坚持了“四愿度”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理论水平,能建立佛教的正信正念,让大众得到你的利益,还能让你能够成佛,这是百无一害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提倡、去弘扬。所以经典里面对发菩提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发菩提心的人,是能承载一切世间的大地法;是洗去一切烦恼的清净水;是吹去一切障碍的大风;是烧掉一切邪见的猛火;是普照一切众生的太阳;是清净无瑕的明月。发菩提心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当然要去做了,希望在座的各位发菩提心不断,永远获得大利益,自利利他,得无上正道!

  谢谢大家。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印顺法师:本焕长老与五家钟板

慧广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慧广法师:泛谈《般若心经》种种

慧广法师:《信心铭》释义

慧广法师:谈谈《般若心经》修法

 

后五篇文章

印顺法师:发扬爱国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

印顺法师:生起正信,感恩佛陀--印顺法师拜山开示

印顺法师:以佛陀的智慧促建和谐世界——泛论禅宗智慧与构

印顺法师:恩师本焕长老一百零一周岁诞献辞

印顺法师:构建“人文佛教”平台——深圳弘法寺努力探索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