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 |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分义卷九) 欲界六天 一四天王天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YIN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分义】此后说天趣。三界中先从欲界,六欲天始于四天王天。一般世间的人,不求获得常住妙果,不能舍弃妻妾恩爱。不过能遵守五戒,心不邪YIN放逸,澄清莹净,心净生明,所以命终之后,光明邻于日月,居须弥山腰,这一类人,名为四天王天,为帝释外臣,保护忉利天的安全。 【四天王】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天离人间有四万二千由旬之远,天人身长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合计九百万岁。 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YIN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分义】此忉利天,亦云三十三天,是地居顶天,居须弥山顶,距离人间六百七十二万里,天人身长一百五十丈,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一千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于自己妻室YIN欲心很微薄,然于清净独居时,未能完全无欲念,禅思不得全味。这样一类人,命终后超于日月光明,居住在人间之顶,名忉利天。 【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居须弥山顶,四周各八天,中为善见城,是帝释所居。 【全味】谓净心不纯,间有欲念,未得禅思全味。 三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分义】此焰摩天,逢欲暂交,事前无预念,事后不追想,于人世间,动少静多,于独居时,内心已得禅思全味。此人命终后,于虚空中安然居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到,自身能放光明互相照耀,无有黑暗,不分昼夜,以莲花开合来分昼夜,名为须焰摩天。 【须焰摩天】此天离开须弥山,为空居天,距离人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里,天人身长二百二十五尺,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男女相爱,只以执手以示爱,而不行YIN。 四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分义】此欲界第四天。兜率,此云喜足。有内院外院,外院为实报天人所居,内院以弥勒一生补处为主,弘法菩萨及修行发愿待弥勒下生,助扬法化者所居。此天逢欲亦无交心,一切时都在清净中,如有相应欲触,还不能违拒,犹有顺从之念。因此命终后,上升精微处,不与下界人天相接触。然三灾坏至三禅,此云劫坏三灾不及者是指内院而言。如是一类,名为兜率陀天。弥勒菩萨在内外院说法,教化众生。 【兜率天】此天距离人间有二千五百六十万里,天人身长三百尺,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男女相爱,只是一笑便了。 【劫坏三灾】世界毁坏时,有水火风三种灾祸,此时欲界六天全部被毁。所谓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 五化乐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分义】此欲界第五天。本已全无欲心,但为继承家业,只得勉强从事。于玉体横陈时,味同嚼蜡,全无乐趣。此人命终后,即时径越化生乐变化天,能变化五欲境而为自受用,名为乐变化天。 【横陈】谓横放其身,陈献于旁。 【嚼蜡】以蜡味膻腻,嚼之无味,反胃欲呕。 【化地】化地即化乐天,距离人间有五千一百二十万里,天人身长三百七十五丈,寿命二十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乐具,都能随愿变化,满足自己受用。男女相爱,只是相视而已。 六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超出,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分义】此欲界第六天,无世俗男女欲念,厌弃世间YIN欲,虽有夫妻名分,于行事交,索然无味,心不在焉,神游境外,了然超脱。此类人命终后,就能超越一切化无化境,天人一切受用不需自己变化,而由天界变现,故名他化自在天。此天距离人间有一万万零二百四十万里,天人身长四百五十丈,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男女相爱,只看一眼便了。 欲界通结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分义】此上所说六欲天,身形似乎动少静多,然其心迹还有少许爱念,尚未完全清净,以未出欲故,通名欲界。此六欲天,因静多动少,清心寡欲,欲心渐渐轻,生天逐步高,要完全断绝欲心,才能证无漏四禅天。YIN欲为生死根本,不断YIN欲,难以升天,何况欲证无上菩提耶!是故想修三摩地,出生死苦海,必须先出欲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九 色界四禅十八天 初禅三天 一梵众天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YIN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分义】此色界四禅十八梵天。梵者,净心净行。以此诸天不知真修无漏,而以厌下界苦粗障,欣上界净妙离,修欣厌禅,得欣厌定。此经专依断YIN而为次第。然虽获断YIN进住色界,因未得真修,不假禅那,未能开悟自性真理,故无有智慧。但能依事相修行,严持禁戒,不行YIN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降伏欲惑,故无留欲界,身为梵侣,名为梵众天。此天人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 二梵辅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分义】此初禅第二天。爱染不生,欲习既除,初禅清净定心显现,于诸律仪,自能随顺不犯,爱乐梵行,是人应时成就梵德,能辅梵王,名为梵辅天,为梵天辅臣。此天人身长八十里,寿命四十小劫。 三大梵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分义】此初禅第三天,爱乐随顺,身心无拘,妙德圆满,戒行清净,威仪不缺,定能发慧,加以明悟了知,慧解超胜,故能统梵众而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为大梵天。此天人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 初禅通结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分义】此结梵德立初禅名。如上三类天人,因具身胜、乐胜、能胜下界,故称胜流。已离欲界八苦煎逼,所以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然不算正修的真三摩地,但因持戒清净,欲界诸烦恼不能牵动,是名初禅天。在九次第定中,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初禅具五支功德,即觉、观、喜、乐、一心。以初心入禅名觉,细心分别禅味名观,欢喜心生名喜,忻悦心生名乐,心定一如名一心。已离欲界诸不善法,生初禅诸善法故,心得轻安,是为初禅行相。 二禅三天 一少光天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分义】此二禅天。由大梵天统摄梵众,化他功深,自行纯净,具足戒定慧而圆满梵行。定心增明而澄心不动,定光发越而寂湛生光,但心光尚弱而未能遍照,故名为少光天。此天人身长一百六十里,寿命二大劫。 二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分义】此二禅第二天。定功渐深,定力增长,身心光明,从少光渐胜,身心内外明洁,故光光相然,映十方界(即二禅一小千世界),遍成琉璃,光随定遍,名为无量光天。此天人身长三百二十里,寿命四大劫。 三光音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分义】此二禅光音天。吸持圆光,依为教体,以光音自然演教说法,教化众生,令心清净,无作无为,应用无尽,是名光音天。此天人身长六百四十里,寿命八大劫。 二禅通结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分义】此通结二禅天名。此二禅三天胜于初禅,以初禅初离欲苦,恐其复坠,今二禅定功渐深,极喜调适,名定生喜乐地,故一切忧恐悬虑所不能逼。虽不是依不生灭性理为本修因的真正三昧,但于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此二禅具四支功德:即内净、喜、乐、一心。无觉无观,纯内净喜乐。劫坏时火灾不能侵,然心有喜水,故难免水灾。 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分义】此三禅天,初少净天,由前圆光成音,以光为教体,成就音声妙理。依光音妙理而成妙用,发精进妙行,舍去喜心而生妙乐,是故为通寂灭乐之初伏意识,非真寂灭境,是名少净天。此天人身长一千二百八十里,寿命十六大劫。 二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分义】此三禅第二天。定功增深,净境亦空,净同虚空,故净空现前,引发无际净心,无拘无碍,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名为无量净天。此天人身长二千五百六十里,寿命三十二大劫。 三遍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分义】此三禅第三天。定力深入,将依报之世界和正报身心,打成一片,泯同一体,荡然无杂,故得一切圆净,殊胜妙乐成就净德,自觉妙乐可托,趣住不舍,是故归寂灭乐,名为遍净天。此天人身长五千零二十里,寿命六十四大劫。 三禅通结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分义】此通结三禅天名。此三禅天胜二禅之流,离初禅忧恐心、二禅净喜心,已伏前六识不起现行,得寂灭心,故具大随顺,身心安然,受无量乐。虽非正定,乐犹可量,安隐心中,定乐增胜,欢喜毕具,故名三禅。在九次第定中,三禅为离喜妙乐地,具五支功德:即舍、念、智、乐、一心。舍离初二禅喜,念三禅妙乐,出入息尚存,劫坏时水火灾不能侵,而风灾难免。 四禅九天 初福生天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分义】此四禅九天。三禅天人,既离苦恼忧虑,已伏粗漏,是为苦因已尽,身心不受任何逼迫。定力转深,自觉三禅明乐亦非常住,福业尽时,久必坏生。由是离苦、住乐二心,具时顿舍,粗重相灭,舍心不动,净福性生,是名福生天。此天人身长一万里,寿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二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分义】此四禅第二天。舍乐定心益深,能舍之心和所舍之乐,俱时双忘,舍心始得圆融,胜解清净,所感清净福德,无有遮限。于无遮福中,自能善巧随顺修习,穷尽舍心,尽此天寿,随顺心意,得大自在。有为界中,福最圆满,深可爱乐,是名福爱天。此天人身长二万里,寿命三百五十大劫。 三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分义】此四禅第三天。从福爱天中分二歧路:一为直道至广果,二为曲道至无想。若于福爱天中,圆融舍心,胜解清净,福德圆明,依此修证而住,以广大福德,圆成胜果,名为广果天。此天人身长四万里,寿命五百大劫。 四无想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分义】此四禅第四无想外道天。若于福爱天中,双厌苦乐,增修舍定,精研舍心相续不断,身心俱泯,浑成顽空,心寒意灰,计无想为涅槃。是人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故不能发明不生不灭的自性。依定力摄持无想,经五百劫报形不坏,五百劫后,禅定散乱,六识复起现行,依旧轮转生死。出定后才知道生死没有断尽,便毁谤三宝,指如来诳妄说法,而堕落地狱。如是一类名为无想天,是外道禅的极果。 四禅通结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分义】此通结四禅德名。此福生、福爱、广果、无想四天胜流,远离世间寻、伺、苦、乐、忧、喜及出入息八种灾患,水火风三灾亦不能侵害,故言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然不是无为真不动地,但在有为法中,功用纯熟,故名四禅天。四禅在九次第定中名为舍念清净地,具有四支功德: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 五不还天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分义】于四禅天中,复有五不还天,此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所居。此天人已断尽欲界九品思惑,即俱生贪嗔痴慢之欲界微细思惑断尽。于思惑九地中,每地各有九品,合共八十一品。三果圣者阿那含已断尽欲界九品思惑,欲界习气俱时灭尽。前三禅苦喜乐俱亡,已无润生欲界之惑,是故苦乐双亡,下无卜居之处,于是在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增进修断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惑,求出三界,证阿罗汉果。 一无烦天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分义】此四禅无烦天。苦乐二心俱泯,无矛盾相对斗争之心,故得清净,心无烦恼,名为无烦天。此天人身长八万里,寿命一千大劫。 二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分义】此四禅无热天。苦乐心动为机,收摄不交为括,惟存一念独行,更精研此一念了不可得,是故研交无地,心无热恼,名为无热天。此天人身长十六万里,寿命二千大劫。 三善见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分义】此四禅善见天。由前研交无地,定深慧明,更发天眼,妙见一千世界十方圆明,无有外境尘相和心垢内影为碍,名为善见天。此天人身长三十二万里,寿命四千大劫。 四善现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分义】此四禅善现天。精妙见性现前,见体清净周遍,如陶师捏土为瓦,铸匠镕金为像,随心所欲,任运成就,神通变化,自在无碍,名为善现天。此天人身长六十四万里,寿命八千大劫。 五色究竟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分义】此四禅色究竟天。究竟众生多念归于一念,以无漏薰习有漏,析微尘成邻虚,穷尽一切色法,从色性悟入空性,色依空现,空性即是色性之性,故色境全空而入虚空无边际,尽色界之究竟,是名色究竟天。此天人身长一百二十八万里,寿命一万六千大劫。 结叹五不还天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分义】此五不还天是圣人所居,无漏定力殊胜,故四禅天王(即初禅大梵天王,二禅光音天王,三禅遍净天王,四禅广果天王。)有漏凡夫所不能知见圣者依正受用。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都是阿罗汉所主持,而世间粗俗之人所不能知见。 色界通结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分义】此通结色界四禅名。如是十八天,超越欲染情爱,独行无交而一味定心,尚有身相为碍而未尽形累,故名色界天。 大阿罗汉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分义】此无色界天,亦名四空天,谓色阴已销,妄相除尽,肉眼天眼所不能见故。从色界顶色究竟天中分二歧路:一回心罗汉即出界外,二不回心者即入空处。以四禅通修舍定,若于舍心发明无漏智慧,顿断色界地上三十六品俱生微细思惑烦恼,便出尘界,断去分断生死,证无学位阿罗汉。又能发心回向大乘菩萨道,即不入空处,是名回心大阿罗汉。盖依色顶而进修此定者。 无色界四天 一空无边处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分义】此无色界初天。由色界修习舍定成就,厌弃有色,讨厌色身为碍,于是灭色归空,销碍入空,身住皆空,名为空无边处天。此天寿二万大劫,销身入空,故无身形长短。 二识无边处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分义】此四空第二天。色究竟天已销依报界碍,空处天又销正报身碍依空,是故依正诸碍皆销入空。久定空亦灭,唯留阿赖耶识,此藏识含藏生灭与不生灭,为染净所依。第七末那识,内依藏识而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灭,末那无外境可托,故外缘半分粗相我执已灭,内缘八识之半分微细法执尚存,此即厌空依识无边而成定,名为识无边处。此天寿四万大劫。 三无所有处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逈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分义】此四空第三天。空处亡色,识处亡空,空和色都消灭,连半分微细末那识,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起现行,唯有阿赖耶独存,但阿赖耶无有思量分别,故只觉十方寂然不动,空无所有,名为无所有处。此天寿六万大劫。外道执此为冥谛。 四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分义】此四空第四天。藏性原本寂然不动,但行者以灭尽定穷研,以定力欲灭本识不起现行。现行虽不起,而识性实不灭,是为于无尽中,发宣尽性。藏性不灭犹存故如存,色空销灭故不存,前七识不起现行故若尽为非想,无明未破故非尽为非非想,故说若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人寿命八万大劫。 钝阿罗汉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分义】此结显界外圣人与界内外道。此四空处天,前二天是穷境,后二天是穷心,欲令心境俱空尽,而不了解空的道理。其实心境本空,妙明真心不生不灭。若从五不还天修习圣道,以穷空的定力,断尽色界三十六品思惑,证得人我空,断分段生死,为阿罗汉超出三界,但不能发大乘菩萨心,回小乘向大乘,名为不回心钝阿罗汉,为界外圣人。若从五不还天圣道穷空后,能回心向大乘者,即前所说的回心大阿罗汉。若从无想外道天,或从广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处天,穷究空理,修习有漏禅定,不知回头,迷于有漏,不闻圣道,不知断惑,不求真证,终至八万劫寿满,定坏还堕,随自己的业障,流转六道中。所谓饶他八万劫,依旧落空亡。此类属界内外道。 诸天总结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分义】此诸天总结。结义分四:一是诸天实报凡夫;二是诸天王为寄位菩萨;三是结无色界名;四结显三界虚妄。所谓从六欲天、四禅天以及四空天(除五不还天为三果圣人所住外)的天人,都是凡夫所修善业因果酬答,报尽依旧要堕落六道轮回。诸天天王都是大乘菩萨,寄住天王位,以游戏神通,济物利生,成就功德,渐次增进,回向菩提圣果,修楞严大定,入真菩提路。所谓干慧心菩萨,寄报四王天,接引人间众生;十信位菩萨,寄报于五欲天王;十住菩萨,寄报初禅天王;十行位菩萨,寄报于二禅天王;十回向位菩萨,寄报于三禅天王;十地菩萨,寄报于四禅天王;等觉菩萨,寄报于色究竟天王,接引四禅众生,令其舍定。皆以济物利生,成就自己功德,圆满佛果。四空处天,初空处天穷色令销,二识处天穷空令无,三无所有处穷识令灭,四非非想天穷性亦尽,是故身心灭尽。身心既灭,定性即得现前,无四大质碍的业果色,唯有清净定果色,此定果色唯无漏天眼方能看见。如此四空天,从空处始,至非非想处终,依正皆空尽,故名无色界。虚妄而有三界二十八天,若悟妙觉明心,则知三界本空。此诸天人,不悟本自妙明的觉性真心,因修感果,积妄发生有三界之相,未得真修,报尽入轮,各随业因取趣受生,妄随七趣沉溺,永在生死之中。 【补特伽罗】此云有情,亦云数取趣。谓诸有情,起惑造业,随趣受生,于三界中数数有所取著。
---------------------------------------------------------------------------------------------------------------- 更多乘一法师佛学内容 -----------------------------------------------------------------------------------------------------------------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