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律宗文集:出家人的八种过失(远尘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律宗文集:出家人的八种过失(远尘法师)

   佛陀在《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中,向大迦叶尊者讲述了出家人易犯的八种过失,这些过失都是影响出家人修行和佛教发展的障碍,需要严格防范。佛陀将每种过失分为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以使弟子更加明了,做好防微杜渐工作。兹将这八种过失简论如下。

  一.佛陀首先讲述了出家人的两种不净心。经云:

  又大迦叶,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何谓为--?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书,二者多畜诸好衣钵。

  佛陀常教导弟子说,要保持清净心,由此可以生发真实智慧;若心不清净,就会有错误见解及贪嗔心滋生。在此,佛陀告诉大迦叶,出家人要首先禁止渎诵外道经典,以免被其说教所迷转。 “路伽耶”为佛陀时代的一种外道,倡导“顺世”,即随顺世间凡情所说,执计之法是常是有等,被佛门评为“恶论”、 “世沦”。佛陀认为,出家人若读诵外道经典,修学外道法门,就会受其影响,产生各种邪知邪见,误入歧途,影响正信佛法修行。

  第二种影响清净心的行为是,出家人额外储蓄上好的衣钵。原始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应当少欲知足,物质生活务求简约,除“三衣一钵”外,不得别蓄他物及金银。即使是衣服、饭钵等生活必需品,也只允许拥有3件僧衣,即安陀会(下衣)、郁多罗僧(上衣)、僧伽梨(大衣),甚至提倡穿粪扫衣(坏色衣);钵盂只许留一口,适用即可,不求上好奢华。衣服、钵盂超过规定数目者称为“长物”,必须施与他人,自留之则违犯戒律。以此保持僧人生活方面的最低标准,维持色身生命,戒除其贪心,少欲知足,安心办道,同时可以减轻檀越信施的供养负担。

  二.佛陀随之讲述了两种束缚出家人修行的顽固枷锁。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坚缚。何谓为二?一者见缚,二者利养缚。

  枷锁首先是见缚,即三界主见惑;因非理之执见缚人而使不得自在,故云缚。此见系错误的见解,又称邪知邪见,多因邪师或邪教等诱导而生起,既有对世事看法上的偏差,也有对于经典理解和修行方式方面的错误认知。对佛法认识的偏差,会导致出家人信仰淡化或退失,甚至会诽谤佛法;若修行方法不当,就会与正道相背,有可能走火入魔。只有摆脱见惑的束缚,以正知正见来指导学修,才能有所成就。

  见缚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方面,利养缚则是物质方面的枷锁。一个修行人如果贪图名闻利养,就会不断增长贪心,追求安逸,不愿意清苦修行,与俗人一般,怎么会有道果成就! 《大智度论》卷五日: “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谷,利养、名闻亦复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复如是。”只有看淡物质利养,过简朴生活,才会一心向道修行。

  三.佛陀认为,出家人还有两种修行障碍。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人。

  白衣指在家人,与出家人缁衣(染色衣、坏色衣)相对,故有此称;此处主要指俗人、世俗之人、俗气较重者。佛陀认为,世俗之人的贪嗔痴心比较重,一个出家人如果经常与他们往来亲近,难免沾染俗气,影响解脱修行及高洁的出尘形象。此外,出家人多靠白衣供养维持生活,如果频繁与白衣往来,会招致讥讽,认为出家人有意攀缘,贪图供养等。原则上应保持一定距离,适度为妥,不宜像俗人交往那样过度亲密,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般即可。

  但保持距离不是走极端,不是疏远世人,更不能对其中的善人憎恶、嫌弃,否则就是断人善根, 自取灭亡。憎恶善人主要是促狭的嗔嫉心理作怪,是缺乏道心的表现。学佛者,尤其是靠信众供养、专心修道的出家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对那些乐于奉献、常行布施的善人,更应该感激、称赞才是,而不能心怀憎恶。须知,不求回报的布施,即是大乘菩萨行的表现:乐于慈善利生的善人,即是菩萨的化身,怎么可以轻视、憎恶?!

  四.佛陀教导说,出家人还要防止两种诟病。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贪诸檀越。

  佛陀认为,世间众生都会有各种烦恼,面对烦恼,应当想法断除,而不是一味忍受。修行的目的就是断烦恼、证涅槃,如果烦恼不断,虽经长劫修行也难有成就。修行人面对烦恼时,首先降伏之,不使其恼乱身心;随后观照其虚妄,用般若慧剑断除之,转烦恼为菩提,而非消极忍受烦恼。

  出家人的第二种诟病是贪图檀越信徒的供养。在家信徒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出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檀越信徒的供养得以维持。佛陀教导出家人,接受信徒供养要知足,不能起贪心,否则容易招致讥讽和轻视。如有些出家人为了多得供养,不惜巴结豪富,私交权贵,甚至与俗人认干亲,放任有钱信徒操纵寺院管理等,出世风范因此丧失殆尽,其根源都在贪图供养,是绝对要禁止的。

  五.佛陀随之讲述了破坏善根的两种因缘。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坏诸善根。何谓为二?一者败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佛陀经常教导四众,要长养善根,勤加守护此道本,勿使损伤。对出家人而言,有两种恶劣行为能伤害善根,应坚决杜绝。其一为存心邪僻,故意败坏、违反正法,行径与波句子孙无异。此为狮子身中虫,专吃狮子身上肉,自己邪知邪见,歪曲正法,又误导他人入邪道、辱教门,误人又误己,最后相牵相随堕三途恶道,可恶又可悲。

  其二为,不遵守戒律,破戒后又不知忏悔,还像清净僧一般,坦然接受信众的供养,属于寡廉鲜耻之辈。僧者,清净之意,持戒清净的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为信众之福田,供养之可得无量福报,因此有福田僧之称。若僧人破戒而不知仟悔,属于白毁戒体, “福田”加持力已丧失,毫无功德可言,人天不喜,护法远离,恶鬼随身;若此时还假冒清净比丘僧,领受信众供养,毫无惭愧羞耻心,则既损伤了自己的福德、善根,又欠下了施主难以偿还的债务,果报堪忧!古德云: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破戒的、不修行的出家人若接受了信徒的供养,将来必受恶报,变牛做马以偿债,可不慎哉!

  六.佛陀又告诉迦叶尊者,出家人还有两种痈疮,需要剜除。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痈疮如同毒瘤,侵蚀健康,若不根除,发展下去,会危及生命:佛陀所说的这两种恶习,如同恶疮毒瘤,如不戒除,必将危害出家人的法身慧命。第一种是求见他过。这是很多俗人的通病,修行佛法的正信四众要不得,尤其是专修解脱道的出家人,更应该戒除。六祖惠能大师教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真正的修道人,只见自己的毛病,不见他人的过错,哪里还会再去“求见”他人之过呢?!求见他过者,心怀邪曲,喜闻、喜见他人之过错,再加以评说、嘲讽,乃小人之心,于修道有大障碍。杜甫诗云: “魑魅喜人过。”喜见他人之过者,与妖邪同流,当下心即在妖鬼道中,将来的果报可想而知。

  与此邪心对应者,是自覆其罪,即遮掩自己的罪行,不使他人知晓。俗语有云: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纸里是包不住火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的言行及心思,都会在八识田中留下印象种子,明眼的圣者一看便知,有心的信众也能感觉到,妄想遮掩都是徒劳的。先求别人的过错,再掩盖自己的罪行,显示他人不如自己,以此蒙蔽、欺骗信众,攫取不相应的名闻利养,此种非法邪行,绝非出家学佛修道者所为。学佛修道,就是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标准,修正我们身心中不如法、与正道相违的部分,把那些损伤我们法身慧命的痈疮清除掉,获得健康安乐的身心与富有价值、意义的人生。对于痈疮不愿清除,甚至遮掩起来、防人知晓的行为,无疑是愚痴、非理性的,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七.佛陀又告诉大迦叶尊者,出家人有两种烧法之行。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烧法。何谓为二?一者、垢心受着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养。

  烧法即焚烧法身,于个人则断慧命,于大众则坏法门。对出家人而言,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心不清净,垢染严重,不追求出世解脱,却厕身佛门僧伽之中,滥竽充数,穿着僧衣冒充比丘,即使受过三坛大戒,心中垢秽不减分毫,只不过是一形相沙门而已。此类人不仅不会自己修行,还常怀着肮脏之心,影响具有正信正行的信众及修行人,结果既耽误自己,又拖累他人,还败坏佛门形象,与清净僧毫不相干。

  其二,自己不持戒修行,却凭借出家人的形相,坦然接受乃至骗取持戒善信的衣食供养,与寄生虫无异。虽然按照佛制,出家人可以接受信徒供养,但必须建立在自己用功修道的基础上,这样既有功德于供养者,自己也能消受此供养物,否则,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啊!因此,佛门僧侣每当饭食时, “食存五观”,为施主感恩回向功德。末法时期,常见一些勤习六度、乐于慈善的在家弟子,护持教门不遗余力,对出家人供养没有分别、平等对待,并努力追求出吐解脱:而不少出家僧众却在孜孜“入世”,整日围绕名闻利养动心思,不仅坦然接受善信供养,甚至贪得无厌,主动巴结索取,令僧伽颜面尽失。这种末法乱象,佛陀在世时早就预见到了,于是经常对僧团进行告诫教导,乃至临涅槃前还叮嘱大家要以戒为师,真是苦心迫切啊!

  八.佛陀最后告知大迦叶尊者,出家人还有两种病障碍道业,一定要除愈。经云:

  又出家人有二种病。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坏他发大乘心。

  增上慢,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却起高傲自大之心,或将他人与自己比较而产生自负高傲之心,都是修行者的大忌。俗语有云: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世间法如此,学出世间法更是如此; “满瓶水不响,半瓶水咣当”,越是骄傲自大之人,越是在德行和学识方面平庸无奇; “饱满的谷穗总是低头向地”,越是有修为、有内涵的高僧大德,越是虚怀若谷、低调处下。如印光大师常告诫净业行人: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出家人应当戒除狂妄傲慢之心,对人谦恭礼敬,要像《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那样,从不轻视他人,还要对别人的优点加以赞叹。唯有如此,菩提法水才会流入、滋润心田,道业才会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成就。

  还有一类出家人,自己只是个自了汉,不精进用功、进趋大乘,反而对其他发大乘心的修行人心怀嫉妒,想方设法破坏其修行,使之障碍重重,难以进道。佛陀在世时,经常劝导已经证悟了小乘果的弟子,要回小向大,发大乘心,度化芸芸众生都能究竟解脱,那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对于那些只求个人解脱、不顾他人的自了汉,佛陀斥之为焦芽败种, “非吾弟子”。依此推断,如果只求个人解脱,而不许他人发大乘心帮助众生,并加以干扰破坏,那就是典型的小人行径,非贤圣所为;如果自己不求解脱,又破坏大乘菩萨作为,阻止他人发心解脱及助人解脱,此种既害人又不利己的行为,只有魔鬼才干得出来,至少也是“魔入心窍者”所为。正信的佛门弟子,尤其是披搭袈裟、住持圣教的出家僧伽,断断不可为!

  以上所述的出家人的八种过失,既会影响个人的修道,也会导致佛法的坏灭。因此,作为出家人,一定要从佛法前途和命运考虑,严格防范这八种过失,维护法门,让正法久住世间。如此,佛法才能不断兴盛发展,佛教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前五篇文章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4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5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6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7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2

 

后五篇文章

律宗文集:“以戒为师”及其现代社会价值

律宗文集:试说沙弥十戒之功用(明空)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3

律宗文集: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慎言)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