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华严文集:华严经之传译经过与其内容组织 |
 
华严文集:华严经之传译经过与其内容组织 华严经之传译经过与其内容组织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乃我毗卢世尊一代时教中之根本*轮也。以其陈义太过高远,非下根小智所能接受,故于世尊入寂之后,即由文殊大士主持结集,藏之龙宫,垂六百余年,隐而不传。迨龙树菩萨兴,始入龙宫诵出,此一一乘慧日方重朗于义天焉。 相传,文殊大士于世尊灭后,与阿难海众于铁围山间结集此大华严经时,就世间大、中、小三种根机,将经分为上、中、下之三部。上部经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经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经则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菩萨观前二部经,渺若渊海,非人世慧力之所能及,乃诵得后部经,归于五天。 华严大经,传之我国者,亦为三部。依其翻译年代之先后别之,即所谓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及四十华严是也。兹将此三部华严经之翻译经过,简述如下: 一、六十华严:梵本原藏于遮拘槃国,为遮国传国之宝。遮王敬信三宝,内宫珍藏诸大乘经,而于华严等一十二部大经,特别重视,将之别藏于山间石窟,严防外流,定为国法。有东晋沙门支法岭者,志弘大乘,人所钦敬。闻遮拘槃国藏诸圣典,乃不计利害,前往求取。遮王嘉其为法精诚,遂付华严经前分三万六千偈以归。东晋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联名恭请西域高僧佛陀跋驮罗尊者,将支法岭大师取回之经译成华文。尊者受请,于道场寺合法业、慧严等百余高贤,共襄译场。历时数载,方毕其事,计得经文六十卷,故定名为六十华严。 二、八十华严:此经梵本原为西域于阗国之所珍藏。大唐武则天女皇者,崇奉三宝,力弘大乘,尝以六十华严处会未备为憾。及闻于阗国藏有全经,欣喜无量,遂即遣使往求。时于阗有高僧实叉难陀尊者,博通三藏,尤擅华严。于阗国王见天朝使至,求请大经,特请实叉难陀尊者齐大经以东来。以武皇证圣元年假东都大内遍空寺,从事翻译。女皇亲临译场,赞襄胜业,并缀序文而题品名。迨圣历二年,全部脱稿,得经文八十卷,遂称之为八十华严。以别于六十旧译,故亦号之为新经。参与新经译事者,尚有南天竺沙门菩提流志、我国高僧义净、复礼、法藏等,皆一时之僧中俊彦也。 三、四十华严:此经为华严大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广译本,其梵本原藏诸南天竺之乌茶国。乌王欲来大唐朝礼,探知德宗皇帝崇奉佛教,乃手书此经,来华进贡,向德宗皇帝呈献法宝。德宗获经,视同拱璧,遂于贞元十二年诏命般若三藏,译梵为华。至十四年完成,得经文四十卷,故名之为四十华严。助译此经者,有圆照、弘道、鉴虚、道通、澄观、霍仙鸣、窦文畅等佛门龙象及大德居士,译场在当时之长安名刹崇福寺。 于此尚有二事,必须补充言之者,即: 一、晋译六十华严,于初译时并未完全。事为我华严三祖法藏贤首国师之所发现。师于奉诏宣讲此经时,感觉经文有不连贯处,尝思有以补充。适当时有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者,来华弘法。师亦华严学者,藏公遂将经之阙文就教于日照三藏。日照三藏原携有梵本华严,乃相与校勘,喜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中,自摩耶夫人后至弥勒菩萨前,中间脱落天主光等十余位善知识,及以弥勒菩萨后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善知识前,中间文殊菩萨展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善财童子顶之两段经文。遂请复礼法师执笔,慧智法师译语,加以按段补入。六十华严至此方成完本。 二、八十卷之华严新经,当时以为已臻完备,然据赵宋戒环大师研究指出,,以为仍末齐全。盖新经亦只四万五千所偈、三十九品耳。史传,龙树菩萨气传诵者为下部经,计十万偈、四十八品,以新经之偈品数字言,差距颇大。况华严演教,每以十为圆数。戒环大师以为,新经应为十会、四十品经,尚有第七会、三禅天一品经文未来。戒师以大经义在表法,想当然耳,实则以前所举之偈品数字言,固非仅缺一处、一会之经文也。此事有待后贤之努力,将所遗之五万五千偈、九品经文求得,则此世界之下部华严大经方成真正完璧也。 上述三部华严经之中,以唐译新经比较完备。澄观清凉国师为著疏钞释义,将全经分为七处、九会、五周、四分。循此组织以读,非特不觉其经文之冗长,且有条理井然、按图索骥之趣。兹依华严疏钞之科分方法,说明全经组织概况如下: 毗卢世尊初次集会于摩竭陀国阿兰惹法菩提场中,放眉间光及齿光,入毗卢遮那藏身三昧,以普贤菩萨为会主,为四十二位法身大士说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及毗卢遮那品等六品、十一卷经文,演扬如来依正果法,令众生由欣慕而生信。是为四分中之第一、举果劝乐生信分,于五周中属所信因果周。 二、第二次集会是在普光明殿。世尊放两足轮光,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会主,说十信法门,计有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及贤首品等六品、四卷经文。前三品复显所信之果法,后三品则正说十信法之解行力用。 三、第三次集会为在忉利天宫。世尊放两足指光,以法慧菩萨为会主,入无量方便三昧,说十住法门,计有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及明法品等六品、三卷经文。十信满心,入十住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四、第四次集会为于夜摩天宫。如来放两足跌光,以功德林菩萨为会主,入菩萨善思惟三昧,说十行法门,计有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及十无尽藏品等四品、三卷经文。十住既圆,续说行法,中贤十行之德,皆依佛智之所显发。 五、第五弄次集会为在兜率天宫。如来放两膝轮光,以金刚幢菩萨为会主,入菩萨智光三昧,说十回向法门,计有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及十回向品等三品、十二卷经文。行德既周,自利功圆,进位回向,兼以利他;上贤十向,智德增胜,三处回向,而无障疑:大悲普覆故,回向众生;大智能上求故,回向菩提;入理双寂故,回向实际。 六、第六次集会在他化自在天宫。如来放眉间毫相光,以金刚藏菩萨为会主,入菩萨智慧光明三昧,说十地法门,品唯单一,而经文则有六卷之多。上之三贤进修位满,解、行、愿之三德亦已周圆,如今进位十地,亲证真如,如来智业,渐渐增修,有如大地生成万物。 七、第七次集合重回普光明殿。如来亲作会主,放眉间光及口光,入刹那际三昧,说等妙觉法门,有十一品、十三卷经文。於中从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及菩萨住处品六品经文,总为说等觉法,良以十地既已满心,即将成等正觉,故立等觉之名。自佛不思义品、十身相海品至随好光明品之三品经文,为说妙觉之法。上来等觉义周,自然进阶妙觉果海。以上於四分中属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於五周中为差别因果周。下面普贤行品与如来出现品之两品经文,於五周中为平等因果周,盖普贤行乃平等因,如来出现则平等果也。 八、第八次集会仍在普光明殿。以普贤菩萨为会主,入佛华严三昧,说二千行门,亦唯只离世间一品,但有七卷经文。由上差别因果与平等因果已得胜解,今则依解起行,六位顿修,二千行门,一时齐起。虽处世间,而无染著,故谓之为离世间也。以上四分中属第三、讬法进修成行分,於五周中则为成行因果周。 九、第九次集会於逝多林。以如来善友为会主,放眉间白毫相光,说果法界法门,亦唯入法界之一品,而经文长达二十一卷。上来大行既已圆具,穷证法界理有必然。此会如来自入师子频申三昧,意在显示果法界法,令诸众会顿证法界,而以善财示范,历位进修,是为渐证法界。顿渐不二,本末融会,皆共圆证法界法性。此乃华严大教之不共宗旨也。以上於四分中属第四、依人证入成德分,於五周中则为证入因果周。 华严大经无尽教海,汪洋冲融,广大悉备。初学读之,不啻入海算沙,无法得其涯畔。幸我华严祖师,悉心规画,使三十九品经文条理分明,四十二位法门纲举目张。学者就路前进,实所不难觅得矣。 (一九八0年弥陀佛诞前一日於华严莲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