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5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5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众中说般若波罗蜜时,心无怯弱,若有论难,亦无畏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般若波罗蜜中亦分别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若善、若不善,若有为、若无为,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善男子善女人住内空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不见有能难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受难者,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无有能难坏者。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不没、不畏、不怖。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见是法没者、恐怖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众中说般若波罗蜜时」,这是第二科「得无畏果(具二慧故)」。「心无怯弱,若有论难,亦无畏想」,这个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部众中,宣扬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心无怯弱」,他心里面没有恐怖。「若有论难,亦无畏想」,若是有听众里面想要和他「论」,想要和他辩论,想要提出来难题来问难他的时候,「亦无畏想」,这个人没有恐怖想,不怕这件事。那么这是「得无畏果」。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不怕人家问难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这个般若法门也能护持这个人,得到般若的护持,他心里就不恐怖。怎么叫做「护持」呢?「般若波罗蜜中亦分别一切法」,这般若波罗蜜里面,这个法门里面的经论、经书,它也会解释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呢?什么叫做一切法呢?「若世间、若出世间」,若世间法,就是我们人世间的事情,人世间和出世间有什么差别?人世间就是爱和见,就是这两件事,有爱和有见,有我、我所的这些执着,这是世间。「若出世间」,就是没有爱,不执着有我、我所,就超越了世间的。

  「若有漏、若无漏」,这个「漏」就是烦恼;烦恼为什么名之为「漏」呢?这在《俱舍论》上解释,就是譬如说我们身体长疮了,这个疮流脓、流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疮,眼也是个疮、耳鼻舌身意都是疮,从这里流出来烦恼,所以叫做「漏」,有漏。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的果报,我们的果报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就是用疮来做譬喻,我们得的果报实在就是生疮了,我们生出烦恼,就像疮向外流脓、流血,所以叫做有漏。「若无漏」,那就是圣人了,他也有眼耳鼻舌身意,但是心里没有贪瞋痴的烦恼。

  「若善、若不善」,世间上的有漏法,世间上的人,也不全是恶人,也有善人,什么叫做「善」?就是有好心肠,愿意帮助人解决困难,愿意帮助人的,叫做善人;「若不善」,就是要损害他人的,这叫做「不善」。

  「若有为、若无为」法;这是解释这个「分别」,什么叫做法?就是这么多;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有有漏法、有无漏法、有善法、有不善法、有有为法、有无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那叫做有为法;无生无灭的,就是无为法。

  「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前面是约法说;这下面约人说。「若声闻法」,就是刚才那个声闻,我们解释了,就是这个初果圣人,佛为这个声闻根性的人说四谛,苦集灭道四谛。苦谛、集谛是世间的因果,世间的果报就是个苦,佛菩萨告诉我们,世间上就是苦,我们自己认为要求乐,实在都是苦,没有乐。灭、道是出世间圣道的因果,你能够修学戒定慧的圣道,就灭除了生死的苦恼,得到涅槃的安乐,那叫做出世间的因果。「若辟支佛法」,就是前面我们说出无佛世能得圣道的人,那个法就是十二缘起了。

  「若菩萨法」,「菩萨法」就是六波罗蜜,有大悲心广度众生的,这是菩萨法。「若佛法」,就是若第一义谛,佛的心也是有大悲心,但是在第一义谛那个地方,有大悲心广度众生,是超过了菩萨的境界的。

  「善男子善女人住内空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不见有能难般若波罗蜜者」,前面这一段文,般若波罗蜜这个经卷里面,也详细地解释这么多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乃至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也解释这个,所以你要难问这个,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也会解释这件事。「善男子善女人住内空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就是这个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叫做「善男子善女人」;他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时候,他心不安住在这个虚妄分别的这个境界里面,他安住在「内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毕竟空寂的,他住在空这个地方,他不住在世俗谛这个地方。

  我们没得圣道的人,我们心里面就是妄想,妄想,心是能妄想的,还有所妄想的境界,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事情,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些事情,就是这些虚妄分别的境界。但是这个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他心里面把这些事情,观察都是毕竟空的,安住在无所得这个地方,叫做「内空」,也安住「外空」,色声香味触法也是毕竟空;住在空那里,而不住在色声香味触法那里。

  「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就是「无法」也是空、「有法」也是空。这位学习般若波罗蜜,安住在一切法,「无法」也不取着,「有法空」也不执着,安住在这个地方。所以他安住这个地方有什么事情呢?「不见有能难般若波罗蜜者」,譬如说有一个人要来难问他,他安住在第一义谛这个地方,就不感觉到有人能难问他,那个人都是毕竟空的。「亦不见受难者」,也不见有接受那个人来难问你,就是「受难者」也是毕竟空的,在毕竟空里面,能难者不可得,受难者也是不可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也是因缘有,也是毕竟空的,也不见有般若波罗蜜这件事。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般若波罗蜜护持你,就是前面这一段文,就是观一切法空,心里面于空无所执着,无分别住,这就是得到了般若波罗蜜的护持。你若心在世俗谛去虚妄分别,般若波罗蜜不能护持你,你若到第一义谛去,这般若波罗蜜就护持你,护持你远离一切虚妄分别,就是安乐住了。「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无有能难坏者」,这个人他在佛法中,学习般若波罗蜜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没有人能破坏他的道理的,也没有人能难问他,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没这个问题的。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的时候,不没、不畏、不怖」,这个「不没」怎么讲呢?这个「没」就是他的智慧失掉了,说有人来难问的时候,他心里面,他没有智慧了,那叫做「没」。说这个人「不没」,他的智慧不失掉,他这个智慧能解答这个问题。「不畏」,就是不感觉到有一个人能难问他,所以叫做「不畏」。「不怖」,也不感觉有一个人受人家难问了,也不感觉这件事。也就是前面这一段文,观一切法空了,心无所得,所以有这种境界。

  「何以故?」什么理由会这样子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见是法没者」,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他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所以「不见是法没者」,他不见我有般若波罗蜜,这般若波罗蜜能安住不动,他也不看见这件事,他也是这样不执着。「恐怖者」,「不见是法」是「恐怖者」,也不看见有人是恐怖的,有人不恐怖,也不感觉的。

  「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功德」,这个人学习般若波罗蜜,他有这个功德,就是这些境界在他心里面等于零似了,他不受它影响。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是人为父母所爱,宗亲知识所念;诸沙门、婆罗门所敬;十方诸佛及菩萨摩诃萨、辟支佛、阿罗汉乃至须陀洹所爱敬;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罗等,皆亦爱敬。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这下面是得三种果,分三科,第一科是敬爱果。「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的时候,「是人为父母所爱」,这个人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学习般若波罗蜜能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对他欢喜,发欢喜心,也会这样子。这个人应该是专心学习圣道的这个人,他不会在世间上发财,不会做这个事,所以可能父母不同意,不同意你这样做;但是你不要担心这件事,父母会欢喜的,还会欢喜这个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在佛法里这样用功,父母会欢喜的。

  「宗亲知识所念」,不但是父母,同一宗族的相亲爱的这些人,或者是你相识的朋友,也都会欢喜你的。「诸沙门、婆罗门」,这是宗教里面的人,我们不要那么执着。「诸沙门」就是一切的出家人;「婆罗门」就是一切的读书人。这些一切出家的人、一切读书的人对于这个人都会恭敬的。

  「十方诸佛及菩萨摩诃萨、辟支佛、阿罗汉乃至须陀洹所爱敬」,这是圣人。凡夫可能会没有慧眼,那还不一定。现在是说这些圣者,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乃至须陀洹也是圣人,这圣人对于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这个人,也是「爱敬」,也生恭敬心,这个人能够不受一切法,心里面无分别住,这个人很了不起。

  「一切世间若天、若魔」,前面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这都是出世间的圣人。若世间上的「天」,天上的人。这个「魔」,就是欲界顶天的这个人,欲界顶天这个魔是个魔王,他是得到未到地定了,这个人。但是他不高兴佛法,他欢喜统治一切人、归他管,他愿意这样做;现在世间上的人都来到佛法里面,他不欢喜。现在呢,这一位佛教徒,在佛法里面有这样的成就,这个魔王他也生欢喜心,他不去障碍他。那么我们在优波鞠多尊者传上看见一个消息,就是欲界顶天的魔,被优波鞠多尊者把他降伏了,降伏他成为佛教徒了,所以再不障碍佛教徒修学圣道了。「若梵」,那这是色界天上的人。「及阿修罗等」这些人,「皆亦爱敬」,都是对于般若波罗蜜这个修行的人,也都有爱敬的心。

  这是第一个是「爱敬果」。现在下面「行不断绝果」。

  是人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断绝时。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不断;修四念处不断,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断;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修诸菩萨神通不断;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断;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

  「是人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他达到这么个程度的时候,他会修行这个「檀波罗蜜」,他对于佛、菩萨、阿罗汉都有恭敬心,对于一切众生也有恭敬心,都能够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不会中断了,我再不做这个功德了,不会有这样,他继续不断地做功德。「尸罗波罗蜜」,这个修行者,他也会修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也没有中断的时候,他无穷无尽地相续下去。

  「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也不间断。「修四念处不断」,身受心法是四个所缘境,观察都是毕竟空寂,无所得的,他这个法门的修行也是相续不断的。「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我们讲过了,这是佛有的这种功德,也是不断。

  「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这个我们前面百法明门那个地方,我们解释过了。这个「三昧」是定;「陀罗尼」是慧,当然都发挥呢,也有咒陀罗尼、还有总持陀罗尼。现在这么讲,「三昧」是定,定也是得圣道的门;「陀罗尼」是慧,慧也是得圣道的门,这个修慧的人一定也要修定,修定的人也会修慧,这两个方法要兼而有之,不可以偏。那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人,他「修诸三昧门不断」,譬如这个人若是在……他现在得的三昧只是未到地定,那么色界四禅还没成就;若得到色界四禅,那么他还有无色界的四空定,还没能成就;说是得到世间的三昧,无漏的三昧还没成就。这三昧随着佛教徒继续地修行,一直到佛才圆满的,所以这位佛教徒「修诸三昧门」,他「不」中「断」,继续不断地在修行。「修诸陀罗尼门」也是「不断」,也是不中断。

  这也是,我们初开始学习佛法,能增长智慧,但是由外凡到内凡,由内凡到见道,由见道到修道,乃至到佛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一直地相续不断地这样学习,所以「修诸陀罗尼门不断」。

  「修诸菩萨神通不断」,也是,修诸菩萨的神通也是无穷无尽的,到佛的境界才圆满。而这个般若波罗蜜的修行人,他修这个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乃至漏尽通,也是相续不断地这么修。

  「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断」,他利益众生这件事,也没有中止的时候,也是不断。「净佛国土」这件事也是「不断」,就是佛成佛了,那个佛土是清净庄严的,清净庄严不是自然来的,是由修种种功德利益众生,才成就这个清净的佛世界,这也是长时间的修行成就的,所以净佛国土也不断。

  「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佛的一切种智到佛的时候才圆满,也是不断地修种种功德才成就的。这是学习般若法门,有菩提愿的这个人,他做这个功德没有穷尽的时候,这是第二科。下面第三科「降伏恶人果」。

  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位修行人,他能降伏别人难论,难论他、毁谤他,他能调伏。能调伏,我们的想法应该是把那个人调伏了,其实在不止于此,也能调伏自己不在乎这件事。说是外人说你的坏话,怎么怎么毁谤你,但是这个人心里不动,这就叫做「调伏」,这事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看见有一个出家人,有一个出家人常和一个女人来往,常和这女人来往,那么大家就讥嫌他,说他怎么怎么地不对,说他不对。那么说他不对,当然有的人是背着在后边,不是当他的面说,但是常这样做呢,就有人当他面说了,他听见这话,这个出家人就说:是那样的吗?他就说这么一句话,然后就什么事也没有。他不是说:我要找律师,他不这样子。那么也有人就当这个女人说,女人:「你们搞错了,他和我没什么事。」就是这样子。那么这样子,后来就感觉到最初毁谤他嘛,后来有人又感觉以前毁谤不对,现在又向他道歉,这个比丘说:是那样的吗?还是这一句话,什么事也没有。

  所以这上面说是「亦能降伏难论毁谤」,这就是降伏;不是要找律师来降伏,不是这个样的。就是他心里不动,不在乎这件事情。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就是这个人能得到这样的功德,当然这是学习般若法门,自然是会这样子,当然这件事,现在是这样子,将来还是这样子,所以是今世的功德、后世的功德。

  下面第四科,「得诸天供养礼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住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皆来到是处,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住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是很多的,但是这四天王里边也有是佛教徒,也有不是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就是他们听佛说法发了无上菩提心了,这个人「皆来到是处」,都会到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到这来受持、读诵,和演说般若波罗蜜;就是这个菩萨,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他在受持、读诵、宣扬般若波罗蜜,他来看见这个境界的时候,他要供养,供养这个法师,然后礼拜,回到天上去了。

  「三十三天」就是四王天之上的须弥顶天。这个「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就是欲界一共六天,就是除了四天王天,这一共是五种天。还有「梵众天」,那就是色界天上,「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这是初禅。「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是二禅。「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是三禅天上的人。「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这是四禅天上的人。这个「荫行」,我解释一下,就是没有云,也有的地方解释无云天;但是这个地方,鸠摩罗什法师翻个「荫行」,就是没有云的这个天,还有「福德天、广果天」。

  这些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也有不发无上菩提心的,也有不信佛的,诸天也有不信佛的。「皆来到是处」,都是到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见般若波罗蜜」,这个「见般若波罗蜜」应该是指经卷说,那么这个般若波罗蜜的修行人,来受持、读诵、讲说,「供养礼拜还去」,这个天,诸天也是供养礼拜就走了。

  这下面说「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净居诸天」就是四禅天之上,有五个净居天,净居天,这是佛教徒得三果的圣人,都在这地方住。这个净居天一共有五层,有五个:「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这一共是五个天。这五个天人,「皆来到是处」,也到这个地方来,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来。「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也是「供养礼拜」,走了。

  「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前面是说娑婆世界的天;现在说「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其余的诸天、龙、鬼神、干闼婆」;「干闼婆」翻到中国话,翻个香阴,「阴」就是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阴,但是这个人,这是个神,他以香为食,以香做饮食,所以他的身体有香,所以叫做香阴。「阿修罗、迦楼罗」,迦楼罗就是金翅鸟。

  「紧那罗」也是鬼神,但是头这个地方有个角,单独一个角,就是牛有角,就是他的头上有个角,不是两个角,就是一个角,他的身体也就是……。只有长个角呢,和我们人有一点不同,我们人头上没有角嘛!但是他头上有个角,所以人说是……我们人若是看见这个人呢,这个人是人呢?不是人呢?就会疑惑,所以他叫做似人,相似的「似」,他和人相似。「摩睺罗伽」是大蟒神。

  「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也是相信佛法的这些人。这是第四科。下面第五科,是「明受持般若则是法施果」。

  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

  这个「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或者是男、或者是女,他心里面应该这样想:「我则法施已」,他们这么多的天神来到这里来,我则对他们有法布施了,就是这样子。不是说他为他们说法,但是他们肯来,就等于是为他们说法了,是这么意思。

  下边是第六科「明受持般若人得诸天守护」,分四科。第一科「正明诸天守护」。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护持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阿迦尼咤」翻到中国话就是色究竟。「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这些天。「护持是善男子善女人」,护持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诸恶不能得便」,这一切不吉祥的事情,没有机会来恼乱他的。「除其宿命重罪」,除非是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人,宿世有严重的罪过,那就还能有一些苦恼的事情的。「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就是这个很多的天神来护持他,「诸恶不能得便」,得到这种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用这句话来结束上文,就是相信佛法而发无上菩提心的诸天,才来到这里护持这位修行人的。

  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这下面第二科,解释诸天来的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不是一般的天人,他也发了无上菩提心了,发了无上菩提心,他又怎么样呢?「欲救护一切众生」,他想要救护一切苦恼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又「不舍一切众生」故,这些诸天子发了无上菩提心,他有慈悲心,他不弃舍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愚痴颠倒,没有发无上菩提心的,你受种种苦,不关我的事;但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天,不!他感觉到众生苦,他要来帮助他解决问题。「安乐一切众生故」,他有这个心,所以这个众生的世界,有这么一个修行人,他们非常的欢喜,也愿意来护持,是这样意思。

  这下边第三科,「释肉眼人疑」。我想各位同学也可能有疑惑心,但是还没有说出来,这地方解释了。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我们怎么知道他们诸天来了呢?我们可能会有这个疑惑。「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他们来这来供养礼拜,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有这个疑问,这下面就回答这个疑问,解释这个疑问。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若是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这个修行人,他若看见「大净光明」,就是非常广大清净的光明,若看见这个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那就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件事,必知有大功德的天,诸天来了。当然这样解释呢,是我们没有修行的人就这么解释,就这样;若是有修行的人,又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样。

  有修行的人,他的眼和我们的眼睛不同,他能看见诸天来了,他看见。预先也应该知道,因为这种人他一定是得了禅定,有奢摩他的功夫,也有毗钵舍那的智慧,他一入定的时候,他的道力现前了的时候,这些人来了他知道,不是不知道,知道这件事的。我也曾经说过,就是我们现在有什么问题,我们想要求观世音菩萨,顶多是做个梦,如果你有诚心,观世音菩萨在梦中和你见面,开示你这些问题。但是若是你的功夫强了,到未到地定、到初禅以上,就不是,不是做梦;你一入定,你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你禅定里面现身,就和你谈话了,会有这件事。若有这个境界,诸天来当然也是知道,会有这个事情。

  我们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明白,就是好像在这一个房子里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在这么个境界住,但是若是得了未到地定,得了初禅以后,不是这样的。你一入定以后,你也可以到天上去,在定里面可以到天上去,也可以到阿弥陀佛国,都可以去的,会有这种境界;我们不肯用功,定也没有、智慧也没有,那佛菩萨看这个人怎么办呢?无可奈何啊!我有时候会打妄想,(已经打引磬了!)观世音菩萨,我们知道在大殿里供着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一直不说话,一直是不说话,怎么回事?其实在不是像啊!不是那个木造的像,或者什么,观世音菩萨真是在这里啊!真是这样,不是像,观世音菩萨真是在这里。但是我们散散乱乱地,一点戒定慧也没有,观世音菩萨不出声,默然,就是默然。我把这一段讲完。

  「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你若看见大净光明,那就是诸天来了。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你闻到特别的香,我刚才说过,我们这个人,我们人间的人这个身体,我们自己也不感觉臭;实在诸天认为我们身体臭秽,身体是臭秽的。诸天不是,诸天的身体是香的,有香气的,就是欲界天的天人也是香,这个色界天上的天人,他也是香;若是阿弥陀佛国的人,那是更香,和我们完全不同。所以他们这些人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有异妙香,有特别的那个妙香,和我们这个世界的香还不一样,有特别的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就是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行净洁故」,「行」是什么?是心,心行,我们用佛法来说呢,一切法都是行,一切有为法都是行,都有生住异灭的变动,都是行;但是以心为本,心是一切行的本,所以叫做心行。你心要清净,心要清净,「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你的心清净、身也清净、口也清净,三业都是清净的,清净不染污。「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就是你要有这个条件,要有这个条件,诸天才会来的。我们不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身口意就是有贪瞋痴的污染,就是不清净,不清净,诸天不会来的。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王的夫人,国王的夫人在皇宫里,在皇宫里面,不是在大众里面,这个王的夫人会……,这国王实在就是她的丈夫,在私人的房间里面,那么就是一个跳舞和唱歌,这些事情,应该是常有这种事。但是这一天呢,他这个太太一举手,跳舞一举手的时候,这个国王心情就不快乐了。不快乐,他的夫人也知道了,为什么和往日不同呢?不快乐,他不说。她说:你一定要说;他勉强说:你七天以后要死了,这个国王有这种智慧,知道这件事。那怎么办呢?这个国王的夫人是信佛的,她说:那我就出家,我出家去做比丘尼去。说:不可以!我一定要死了,你留不住的,非要死不可。说这样子,到第七天的时候,过了六天,第七天去出家;这七天都舍不得,就是要第七天。那么这时候,国王当然就按照约定,第七天就到庙里面,到认识的,常来往的比丘尼那里出家了,那比丘尼没有给她落发,就是受了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的时候,晚间不能吃饭,就是饮这个非时浆,饮了非时浆呢,就泻肚了,泻肚了,就死掉了,就是这样子。

  但是她和她的国王,和王分开的时候,有个约会,这国王说:你若出家去修行,有可能会生天,假设你真是生天了,你回来和我说几句话,表示你真生天了。说:好!约定好了。那么死了以后,果然是生天上去,这个女人生天了。生到天上的这个人,和人间的人不同,人间的人,这个小孩子渐渐长大,天上的人很快就是长成大人了,那么她记住她和国王有约会,她就从天上来,夜间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国王就出来看,说:你是谁啊?她说:我以前是你的夫人,因为有约会,所以我现在告诉你,我是生天了。那国王说:请你下来坐。王夫人说:这不可以坐!我现在看你身体臭秽,不可以坐。就不见了,这个天人就走了。

  我们人间的人不感觉到臭秽,可能还感觉香吧!实在是人间的人身体是臭秽的。那么现在这个呢,身体虽然臭秽,但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心清净,所以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来到这里来恭敬、供养,还有这个事情。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6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7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8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9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1998

 

后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4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邪淫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妄语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两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