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wǎnɡ)则直,洼(wā)则盈,敝(bì)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ɡ);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

  夫唯(wéi因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和释迦佛都是在观察天地之后写出了有服务于人道的法则,有服务于天道的法则。这一章就讲了,《道德经》有出入人道的法,但不是完全立足于人道,目的是回归于天道,因为他是按《易经》来解的。他把《易经》用白话文写出来了,有修行的功法,有服务于人道的法则,有服务于天道的法则,《道德经》里面写的非常清楚。

  大家能看懂《易经》再看《道德经》一点不难,然后再看《佛经》也很简单。难的是我们什么都不懂,用后天的知见来衡量一切,先天的本能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性能量与智慧越来越少。

  我讲《道德经》就是让大家打开自己的智慧,所有的经典最好都看一遍,最低看一遍,然后结合自己修行的心得总结出来,自己愿意记笔记的最好记下来,这样你在将来给别人讲的时候最起码有事实,别人去修一对照,一看的确是这样的。释迦佛就是因为这样才把佛法传下来。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这几句写的非常好,讲的完全是心性,如何让人保持平静的心。只有心平静了,才不散失自己的能量。

  前面21章讲了,自身的小宇宙要和大宇宙相融合,如何融合?22章马上把心法教给你了。如果你真能把老子的东西从显意的文字般若、从观照般若、从密意实相般若能翻译过来,我敢保证很多经典你一看就明白了,哪些经典讲的是秘密法,哪些经典讲的是文字相,这样你在修行中看经文的时候,就会得到宇宙的能量。

  【曲则全】从字面上讲,弯曲反而能够保全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对修行人来讲,曲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姿态,当和别人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是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这种让步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心胸,放下自己的观点,心态依然平静,这样心能量就不会散失,从而保全了自己。圣人寻得此曲,兢兢致慎,回环抱伏,如鸡温卵,如龙养珠,一心内守,不许外露。久则浩浩如潮,逆而上伸,一股清罡之气,挺然直上,出乎日月之表,包乎天地之外。

  从世俗来讲,曲则全,是委曲求全,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虽然能避免矛盾,但内心不是平静的,压抑会形成心里隐疾。很多人曲掉了自己的人格,这样做人的资本就没有了。

  在自然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水的柔韧性曲度能体现大道的精神,你看黄河水经历了很多的区段,弯弯曲曲,遇山绕行,甘居低下,最终到达东海。

  【枉则直】枉是冤屈,当被冤屈的时候,依然不失自己正直的品格,心胸坦荡,有句古话 “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人格魅力是不能丢的。这依然是一种心态,一种能屈能伸的气魄。《金刚经》上有一个忍辱波罗密,佛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没有任何的嗔恨心,就是这里讲的心态,佛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洼则盈】低洼的地方才能充盈。这里是一种谦虚的心态,做人要把自己放在低处,这样才能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见解,谦虚使人进步。还是讲我们从人道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把人做好。

  如果自己高高在上,也就容纳不了别人,等于自己把自己的前进的路堵死了,从而成为孤家寡人。

  【敝则新】敝,就是旧的东西,有句话是“不破不立”,破除旧的观念,新的观念才能树立。这里是告诉我们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法,生命的蝉变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来提升自己的。修心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否定中让生命的内涵充实,所以要敢于给自己的内心开刀,敢于抛下陈旧的观念,打开自己的思路,吸纳阳光和空气,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成长自己的灵性。《道德经》里有一个“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就是这个敝则新。

  温故而知新也是敝则新的另一层面的意思。

  【少则得】心中的欲望越少,同时却得到了内心的成长。当心中的妄念越来越少的时候,心也就越来越清静。心内守心清净,智慧就会出现。心中的欲望减为零的时候,你就得到了整个虚空,也就证得了无漏的智慧。

  有句话叫“无求而自得。”内心层面的东西是求不到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反而进步的很快。

  【多则惑】人的欲望多,贪心重,心就会散乱。散乱的时候,疑惑就会出来。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同感,你越想得到的时候,猜疑心就会出来,无明烦恼就会困扰。有的人抱着强烈的求心诵佛号阿弥陀佛,病没有好起来就开始疑惑了,就不相信了。

  贪心只能使人堕落,使自己的能量耗散,所以欲望是修行的大敌。

  还有的人今天想帮助这个人,又想帮助那个人,这都属于欲望,但心态非常好,乐于帮助别人,这种心态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表扬,但是有一样你没有在意,欲望太多,心就会乱,心乱则如麻,如麻则惑多,惑多则为纯情,纯情则疑,贪嗔痴慢疑就全出来了。你没有欲望的时候去帮他,反而水到渠成。顺应自然,赶上了就帮,赶不上也没有必要天天想着他。说为了那个人我要怎么怎么……没有必要。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反而做不好,做的也不自在。赶上机缘当机立断,把事情给处理好,大家都清静。

  当大家能做到欲望越来越少的时候,心才能真正的平静下来。那我们就减少欲望,减少没必要的计划,计划多就是欲望多呀,修行人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只管念佛参禅念经去,这样欲望反而少了,这样你心里那面镜子和宇宙那面镜子才能吻合,你的智慧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和别人说话哲理性和含金量非常大,就是你的话有能量能吸引住别人。心完全的清静下来,也就是心海湖平月光明了。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大家要按自己修行的身体变化和心态来解这个经文,这个叫符合法义符合道。前面几句讲的都是心法,这些心法掌握了,心宁静了。圣人做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心就能做到抱一,成为天下的楷模。

  外相上的“圣人”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都可以成为圣人,他们是三界内的还没有完全彻底解脱自己,就跟罗汉似的也称为圣人。老子或释迦佛是解脱圣人。

  圣人能抱住自己的心性,抱着身体里面的那个道那个一,那个一就是中脉。修开了后不要再让它堵上,这个抱一就要守道。你守着自性当中身体当中的那个大道,不是守宇宙的道,先守自己中脉那个道,让能量在海底轮聚集起来强大起来。我们的性光从海底轮发射,在头顶把梵天轮炸开。只有你守住自己的中脉不让它再堵住,你的性光就会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强,强到最后,天下式自然成。天下式,密意讲:出出入入随你便,天下拦不住你了。身体就为我们大灵的天,外面的天是整个宇宙虚空。你出入自己的天地和外面的天地很随便很自在,就是这个话。

  从身体的行为说:天下式是个功法。真能用身体修行的人就能知道这个是什么功法了。印度瑜伽功里有个抱日月式,那个式就是这个。天下式是很普通的一个式,很简单的功法,大家都能做到。我以前做过,一做完霎那之间能量一下子就会上来。只有你像圣人一样抱着你的心(你的性光能量)的时候,这个式子一下子就出来,叫自然式,我现在还没有讲。道家真正的炼丹不是下丹田的丹,真正的丹是上丹田,现在道家几乎没有,都是拳术,真正道家求自在的大法已经不在了。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几句是指具有了以上辩证的思维心态也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了,所以就故明、彰、功、长。

  【不自见故明】不自见是指不自负,不自以为是,当一个人不自负不自以为是的时候,自然能明白事理。

  从修行的过程来讲,说看到了菩萨来了,其实是他幻想出来的一个概念,然后第七识末那识就给他一个图案或者这个时候附体给他一个图案,这个图案就叫见。真正他自性还没看见。在这里我给愿意打妄想的人打上一针预防针,不要老认为自己天目开了,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真正的看见是我们自性在看,它看见的和我们后天思维看见的完全不是一码事。既然不是一码事,我们自性会看不到东西,只有它看不到东西的时候,才能光明才能通达无碍,所以叫不自见故明。

  我们的自性是看不见东西的,你的大灵真正出来了,你后天思维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你的大灵完全知道一切一切,它只不过是把信息反映到你第六识上,你第六识去分析去了。所以说我们执著就会失去光明,不执著就会得到光明。执著我的天目开了,就落了伍了,掉了道了,那时候你就不是有智慧而是妄念。

  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认为自己修了三两天,天目开了,那天另一个网上有一个小孩说:感到自己的灵魂出来了……我一听不对呀,我说你是妄念想的,是做梦,梦魇了!不是你的真魂出来了。我说你睡完觉是不是发现自己很累?他说:是呀,但我当时看的很清楚啊。梦魇都看得清楚,但那都是幻觉都是妄念,根本不是你的真魂出来。真魂出来是看不到东西的,你才会觉得心里光明。

  看见佛了看见什么了,那不是我们原本的东西看到的,都是第六识第七识在看,属于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真实,不真实的东西就是不光明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因为都是无形的,比如说你的法身出来了,我的法身出来了,没有相貌,无形无相,真实不虚。有形有相,是我们后天在看。所以说后天在看就没有光明,只有我们先天本灵在看才会光明。

  【不自是故彰】当心融于虚空的时候,不会再自以为是了,这样就把自己那种大道的德行彰显出来。一旦自以为是了,你先天的德行就没有了,就被你后天的东西压住了。

  在人道上不自以为是,自然表现出来自己的谦和,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了,他的德行是自然的流露,人缘自然就非常好。

  【不自伐故有功】当一个人的心能顺应大道有所成就的时候,是不会夸耀自己功劳的,他认为这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因为他不去夸耀,这样心不散乱,就能守住自己的心能量不失去,所以他才最有功德。像历史上的张良帮助刘邦建立大汉,他的功劳非常大,从没有居功自傲过。还有姜太公也没表现自己,也很谦虚,但是他的功劳非常大。

  另一方面大家修行不要表现出我修出天目天耳了,这都属于还是在幻觉阶段中,千万不要去迷恋这块,当你真正达到了天目和天耳真的打开的时候,那时让你听这些人说话你听不见了,你听的完全就是宇宙的脉动(嗡—啊—吽)的过程,完全是宇宙的脉动在跳动,你观的是这个,你听的是这个。你听见这个佛给你说什么了,就像我给你们说的老子来给我说什么了,这都是我心念当中的幻觉,老子可能没有来,但是那种幻觉来了,也是我自身的幻觉,好像是他来了。真正完全打开达到无漏佛的境界的时候,你听的观的看的完全是宇宙最原始的脉动(嗡啊吽的脉动),也就是说老子说的嘘唏咦过程吧。

  【不自矜故长】当一个人能顺应大道有成绩的时候,不会骄傲自满,不会认为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心内不张驰自然能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寿命等长久。我们大家一定要从实际当中去考虑问题,不要从虚幻当中去幻想它。修行不论到什么境界都要到现实中来检验。

  【夫唯(wéi因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自见、不自是、比自伐、不自矜,这样心平气和没有争的欲望,所以也没有人和他争,这都是内外相应的。佛家说一切唯心造,心平气和,自然在彼无恶,在此无敌,又有谁与之争哪?

  我们自性当中不去跟人争论或争夺什么的时候,像须菩提做个无诤三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天下的人才不会跟你争,才会真正的爱戴你,像尧舜禹不用争还让贤给别人。

  从修行上讲,当别人有天目、天耳、宿命通功能的时候,不要去羡慕,不要去跟人家比,说他能三天修出来,我一天修出来,那你一天修不出来是不成疯子了。

  所以说我们在修行道上不能争,在人道上也不能争,只有你心平气和的时候,天下、整个虚空才属于你的,大道才属于你的。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这句话,难道是一个虚言?这是老子在反问,难道真的是假的?

  【诚全而归之】道之潜移默化,只有抱一者能全受全归,返回太始之初。

  第22章是在讲我们的心性,在得法之后如何修行,修行当中要具有什么心态学习,如何做一个全然而归的圣人。

-----------------------------------------------------------------------------------------------------------------

更多法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三章 希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3 妙法莲华经玄赞(唐.窥基撰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4 法华玄赞义决(唐.慧沼撰)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5 法华宗要(新罗.元晓撰)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四章 企

 

后五篇文章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一章 孔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二十章 独异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1 法华义疏(隋.吉藏撰)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九章 少私

天台宗·经注论疏:1722 法华游意(隋.吉藏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