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一心不乱 |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一心不乱
你们说坐禅与做事有什么区别?你们有的出家这么久了,有的学佛这么久了,有的听开示也这么久了,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如果学佛很久了,没有产生自己的佛学思想,那么你们学什么呢?佛学是什么?大家学佛后心得、体会即是。如果你光是研究佛学,没有去真正实践,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根本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如果答不出有什么区别,说明你根本没进入学佛阶段。是真的回答不出来呢?还是不敢说?或者是不愿意说?不论是哪种原因,不说可以,但你们内心都要有答案。 学佛后是怎么产生自己的佛学思想的呢?一方面靠悟。另一方面是通过别人提问,把自己的智慧触动开了。如果学佛不产生疑团,不去认真思考,怎么开智慧呢?有人说坐在那儿修定,什么也不想,那是邪定,不是佛门里追求的定。研究过佛学的人,知道何为禅,大家都会回答“一心不乱即为禅”。既然说“一心不乱”,那就说明还有一个思想念头存在。如果没有念头,又怎么称得上“一心”呢?实际上大家学佛,不是怕落在没念头上,而是怕坐在这儿一直胡思乱想。坐禅,应该是人在这里,思想也在这里,不仅在这里,还要保持一心不乱地在这里。而不是胡思乱想、没有头绪、分不清前后。如果是有条不紊地想,叫一心不乱地在想,一心不乱地在观。坐在这个地方,头脑里一直保持在考虑一个问题,乃至考虑种菜,这就是禅定。 一心不乱地念佛、一心不乱地持咒、一心不乱地观想、以及一心不乱地念经,这四个“一心不乱”,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白天种菜的时候,能够做到身、心、物三者合为一体,和我们在洞里打坐,一心不乱地思考一个问题,又有何区别呢?一点区别也没有。一旦把自己训练到一心不乱的程度,做任何事,都一定会有大成就。你掌握了任何一种方法,能达到一心不乱,把它转移到修行上来,都能直接受用。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比如种菜时,就不要想坐禅;坐禅时,就不要想外边的事情。 过去有一个摩诃禅师,人很笨,师兄弟们都瞧不起他、不喜欢他,但他非常用功,因为做什么事都做不来,就安排他到伙房去烧火,有时连火也烧不起来。做饭的师父也骂他,你怎么连风匣也不会拉?使劲拉火不就着了?摩诃说:“我确实不会集中思想,所以拉起风匣来,也是松一下,紧一下的。”他非常恨自己,用心拉了三年,已经达到了烧水时一心不乱。有一天下雨了,柴都湿了,有人说:你傻乎乎的,一身懒肉,把脚放进去烧。摩诃和尚就真的把脚放进去烧,几分钟后,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寺院。一顿饭就这样做熟了。摩诃和尚通过拉风匣达到一心不乱而成就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每个人不一定都要通过打坐进入。许多画家、艺术家,都已经进入半个一心不乱了。否则他的艺术不会有活力,不可能达到出神入化。实际上做任何世间法的事情,都需要忘我的投入才会做得好。 我们每天坐禅,仅仅是让身体休息,思想根本无法休息。甚至是做事情的时候,头脑才有所休息。因为只有身体劳累时,思想才不会太活跃。 过去禅师们为什么都是吃得少、睡得少?就是为了让思想静下来。只有折磨身体,才能让心静下来,身心是一体的,心抓不到,只能通过身体去用功。古人为什么知道修身没有用还要在身上用功?因心、身它既是一体,又不是一体。说它是一体,因身是由于心的妄想而产生的;说它不是一体,心和身又是可以分开的。 现在你们晚上睡觉,是不是很多、很深沉?早上醒不来,即便醒了,还不愿起来?因为来这里劳动多,身体比较累。通过打坐,确能唤醒身体的能量,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虽然劳动也可唤醒身体的能量,但和通过打坐唤醒的,是不一样的。通过打坐唤醒以后,身体是柔软、轻柔的,有一种空灵的感觉。而通过劳动产生的能量,身体是硬的,头脑是满的。因为静坐所产生的能量是先降下去,再升上来,而劳动所产生的能量是直接上来。不论是哪种途径产生,很少有人能够把这股能量降下去,再升上来。 * 《大乘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阿弥陀经》主要是介绍极乐世界的境界,基本上没有教怎么修行。只有一句话:念到“一心不乱”,其实,“念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心不乱”。 * 我们替人念经,确实能消业障。但替人消业,不是“经”,而是有修持的“人”,一心不乱地去观想。如果有一心不乱的功夫,去念经,确实有用。但有了一心不乱的功夫,要“经”还有什么用呢? * 我一直很矛盾,有的人是真想修行,大多数人是凑热闹。我原来写的东西,本来想拿出来给人看,又怕传出去,有人诽谤我,给我以后造成更多困难。 * 如果有一天眼前的无明打破,你去讲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讲圆满。自家宝藏,永远属于自己的东西。 * 《圆觉经》、《维摩诘经》,必须要会背。因为这两部经是讲如何修行的,可以直接受用。如果心很散乱,看经也看不进去。 * 要捕捉“道”,比如说走路时,你可以把打坐时的感受拿过来。一心不乱地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用功、在定中。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