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海云继梦法师:心法 缘心自在无作妙力(耳根圆通章~7) |
 
海云继梦法师:心法 缘心自在无作妙力(耳根圆通章~7)
由我供养观音如来, 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严格言之,十信位之中第七节为工程面,第八节始为技术面。第八节经文为: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此经文乃观世音菩萨告世尊之言;短短一句经文中,字字皆关键词,其义深广,计有: A.供养 B.观音如来C.蒙彼授我 D.如幻 E.闻熏 F.闻修 G.金刚三昧 H.闻思修 I.三摩地。 今先按词分述后,再就行法的技术面简略说明如下: A.供养:(即培养自性善根,供养观音如来。) 即是培养观音如来的这个生命因素中的本质,令此本质得以成长,乃至完全兑现出来。易言之,令此本质的成长与兑现,即是培养此一生命中本具的自性善根。 B.观世音菩萨或观世音如来: 乃生命中一种自我修复及免能力的生命因素。此一生命因素可以令生命遭受到任何伤害时,皆能自动的自我复元,令所有生命因素皆维持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中。菩萨是指此一因素的觉醒,即能起作用。如来则指此一因素的恒动作用、完全作用。 C. 蒙彼授我: 此句颇具佛法理论的思惟逻辑,亦即典型的佛法思惟模式。若以拟人化的语言模式,则观音如来授观音菩萨法门乙节自无疑问;然今以性德化的语言模式而言,自性中的生命因素,何以观音如来再授观音菩萨法门?则成一大问题!此一问题必须回归到因缘点上,观音如来授此菩萨法门时,「此」菩萨尚未名观世音,此乃一大关键! 并且「此」菩萨是在此法门成就时:「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是故,知菩萨名号乃果地立名,即(一)由佛授记,(二)法门成就,以此而得! 故知,此时乃观音如来之全现的生命因素(果觉)为诱因,引发行者生命中此一相应因素之发心的第二阶段也!第一阶段乃「我于彼佛发菩提心」,此第二阶段则较第一阶段的「初于闻中」(修寂灭现前,直到十信位)的境界,为广而由三界破无明,导入「证法身、入法界」!是故乃有蒙彼授我法门之情境也!此乃菩萨之大因缘也! D. 如幻: 在前一阶段中证得寂灭现前,已破我、法二执,复悟「理穷于事」,而修十信位之工程面,即上合与下合之二殊胜,以不作意观察而进行理穷于事的二殊胜谋合,以令理事之无碍,故云「如幻」!此法门之进行乃于缘起法界中进行,不以大脑之思惟模式而行!概已破我、法二执,此法门之修学已臻法界中之谋合,故云「如幻」。 E.闻熏,以及F.闻修: 此二法门即「思」与「修」的阿斯坦瑜珈及巴克提瑜珈,然于此中仍属次第行法,故云:闻熏、闻修;此种语言模式类阿含部中的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道谛之模式。闻熏即思法,在摸索理穷于事,乃至事穷于理的同时,必须经一再的「熏习」,故此思法,从技术面言,即是熏修,且是次第道上的一再印证,故云:闻熏! 闻修亦然!此法为奉爱瑜珈,即是「由我供养观音如来」的最佳注解。第一阶段的依法修行自是供养,此节进行歌咏赞叹,更是直接的供养!此中奉爱之直接修法亦同建立在哈达的广大能量之中,且此能量已入法界,而非此世间的体力以及大脑取向的业力关系,更是直入法界的愿力与三昧力状态! G. 金刚三昧: 此金刚三昧亦即能断金刚之意,表此三昧之力有能断如金刚般的三界业力枷锁而直入法界之威德耶!此金刚三昧有无作妙力,此无作妙力即是此三昧力,能破三界枷锁,则自然能起法界性中的永恒性及恒动性!此中不必待发愿行,自然能行之力,是曰:无作妙力!此乃法尔如是!!! H.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此法门分三阶段,即闻(哈达)、思(阿斯坦)、修(巴克提)。其中重点即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后文言及:「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因入流相」即是到达净识的阶段,此即工程面到达净识,技术面才有可能「入流」而「亡所」。换言之,入流亡所即是单一概念起作用,虽有概念而无缚着,故能「缘心自在」!此时,「因入流相」即自单一概念的流入,乃至到单一尘境的流入,皆能「缘心自在」,此一状态即是「因入流相」,从此而生命能量大增!从初信至九信之进行,皆因此入流相而成就,故云:得三摩提!「复因彼佛,授我如幻行法,闻熏、闻修而入三摩地」。此三摩地即金刚三昧的无作妙力! 三摩提唯在十信以内,三摩地则在三贤位中。其中,三摩地为总说,三昧为别说;然金刚三昧为入三摩地时的第一张证书也!此金刚三昧能令行者自此世间自在的象限转移到法界中。至此,「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的行法,才告一段落。 I. 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此前半句说明修法,后半句说明此法门的妙用,兹分述之: (一)如幻闻熏、闻修的修法: 此法必以九信之双破我、法二执为基础,才有如幻的状态,此乃次第道的基本条件。「闻熏」的技术重点在以理会事上,必须符合中道才有实相,此即中道实相观之发展也;故「闻熏」即「思」法,为阿斯坦瑜珈。 此法门中多以「八不中论」会法界中一切事相,即六道众生、十法界及所依事、体,计有:1)教义 2)理事 3)境智 4)行位 5)因果 6)依正 7)体用 8)人法 9)逆顺 10)感应 等共十对,一一对之。 「闻修」的技术面则更以能依观法之三观观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乃至周遍含融观。此中以「止观」会一切事法,必臻无上妙果,故印度称其为奉爱之法,此于佛法中即是止观实修之法。然于华严法界观门中,此是圆融之法,非是次第之法;以此耳根圆通乃初住位之行法故为圆融次第道法也! (二)金刚三昧无作妙力: 以次第道故,有二殊胜,即上合诸佛如来同慈力故,令行者成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亦即以行果之无作妙力,而于性起法界中,与众生的愿力相结合而能化应无方,如是自在之行,非大脑所能知也! 又,下合六道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可于此生命因素中,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此无作妙力可于缘起法界中,与众生的业力相应而施十四种无畏,故此生命因素称「施无畏」!此时众生虽在世间,但能以缘起法界之业力而转化也,此因行果德之不可思议也!故谓:金刚三昧。 另圆融道中,行者发愿三要件,即能身在娑婆、业寄法界之情,与此金刚三昧之无作妙力,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因行之初,果德未立,十四无畏未成也!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