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主讲

  第一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请放掌。

  从大乘佛法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在宇宙间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改造我们的生命:第一个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第二个是佛陀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加起来的话,会改造我们的生命,使令我们离苦得乐的。

  在我们修学的过程当中,有三种的差别情况:有一种人是完全仰仗自己的心力的,比如说小乘的禅观,他在整个修学当中,完全是向内观照的。所以他整个修学,身业也不礼拜佛陀,口业也不称念佛陀,意业也不观想佛陀,身口意三业跟佛陀是不相应的。他完全靠自己的内心的观照,来调伏心中的烦恼。当然,这样的情况会有个结果,就是非常辛苦,入道多辛苦。因为你要去面对自己无始的业力,你完全拒绝佛陀对你的加持。你必须单独地去面对你的业力,是相当辛苦的一个抉择。

  那第二种人是完全仰仗佛力,他对佛陀是有信心的。但是他内心的正念非常薄弱,他忽略自己心灵的力量,内心很多很多粗重的妄想。这种情况因为内心的妄想的干扰,其实佛陀对我们的加持也非常有限。我们可以说这样子的念佛,事倍功半,因为你的心跟佛陀之间,中间有一层很粗重的妄想障碍住了。所以完全仰仗他力这种心外求法,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方式。

  所以澫益大师对净土宗的开示,认为说,真正的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的和合——所谓以心力来感动佛力。也就是说,我们修净土宗的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他永远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佛陀是不能主动加持我们的,我们必须要释放一种对佛陀的信仰,对佛陀的忆念。你的心力要释放出去,佛陀才能产生感应的。佛陀的力量只能做一种被动的配合,他不能主动加持你,所以你释放的力量是一分,佛陀加持是一分;你的释放的力量是十分,佛陀对你加持是十分。所以净土宗的成功来自于感应道交,是心力去感动佛力,佛力再加持心力,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念这句佛号之前,这个无量光、无量寿它背后到底有哪些力量,我们必须要有所了解。因为你要忆念佛陀,你的基础在于正见。如果你对于佛陀的力量是非常的生疏,你没办法忆念佛陀的。我们不能够去忆念一个生疏的东西,不可能!所以正确的了知,是所有修学的基础。所以我希望我们透过三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在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力量在加持这个佛号。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在忆念这个佛号的时候,到底是启动了哪些佛陀的功德。那么透过这样的学习,你再对这个佛号忆念的时候,你就有一个很深刻的归依的心情,因为你真正了解这句佛号了。我们希望把这个四十八愿介绍过以后,让你更了解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实义。

  好,我们看讲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次只是一个选读,将比较有代表性的选出来做说明。这当中,将述此义,大科分三:有三大科,第一科,总标净土的殊胜。这个净土法门在整个佛陀的教法当中,它到底有什么殊胜的地方?它的特色在哪

  里?这是第一个我们要说明的。第二科,别明四十八愿,第二段我们就正式说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内涵。这当中分两段,第一个我们先介绍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五个愿,这五个愿在善导大师说是最重要的,就像一个树的根本。那么第二个我们再介绍其余的诸愿,就像从树根开展出整棵树的枝叶花果,我们是从核心五愿跟其余诸愿,从根本跟枝末,来发明四十八愿。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结示劝修,说明我们心力跟佛力怎么样来交互运用,心力跟佛力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好,我们看第一段的总标净土殊胜。

  净土宗的传承,最早我们先讲到印度的传承。印度的传承,最早提倡净土法门的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在佛陀灭度七百年出世,他的一个重要的作品就是《十住毘婆沙论》,这当中的《易行品》,他提到了一个难行道跟易行道的概念。龙树菩萨说,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你所选择的道,就是我们的成佛之道,这个道路的确是有难跟易的差别,我们看什么叫难行道。他说:“唯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无量劫,捍劳忍苦,次第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竖出三界,历劫修证,是为难行道。”那么易行道呢?“仰赖佛力,一心执持名号,得佛愿力加持,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疾速圆成菩提,是为易行道。”

  我们在修习成佛之道,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先持戒,靠戒法来对治身口的过失,靠止观来对治内心的颠倒。这种戒定慧要经过无量劫的

  时间,这当中当然是种种的辛劳,因为你完全拒绝已经存在法界的佛陀力量,你采取的方式是完全内观的方式,你跟外面的佛陀的力量完全不接触的。这样子你必须要很辛苦地面对你的见思惑——三界的烦恼,跟界外的尘沙惑跟无明惑。以这种次第的、直立的方式来离开三界,这当中当然是内忧外患、非常辛苦,这叫难行道。那么第二个是易行道,就是仰赖佛力。我们除了在修习戒定慧的过程,我们有一些对佛陀的礼拜,或者是称念,或者是观想。总之,你一天当中,你的身口意三业跟佛陀有所相应,三业相应。这个时候,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是口业的称念。在净土宗整个身口意的三密相应当中,对于口业是特别重视的。就是用口业来执持佛陀的圣号,这个是最简单的方式。这样子因为口业的称念,就跟佛陀感应了,得到佛陀愿力的加持,这个时候我们成就不退转,可以疾速地圆成菩提。因为在佛力的加被之下,相对来说是容易的。

  这个难跟易,龙树菩萨讲出一个譬喻,他说:我们今天要到一个目标去,你可以选择走路的方式——爬山、越岭,那当然很辛苦了;你也可以选择坐船,那么坐船相对来说,你就很轻松了,因为这个船会自动带你到彼岸。那么你自己的走路,就是你选择难行道;你坐船,乘风而去,这个就是选择易行道,有佛力的加被。

  但是这一段的传承,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在龙树菩萨他提出难行道、易行道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概念跟我们现在的净土宗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一个,他那个时候的忆念佛陀的圣号,是指的十方诸佛的圣号,并没有单单指的阿弥陀佛。比如说,你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你是触动本师释迦牟尼

  佛的本愿;你念药师佛,你就跟药师佛的本愿功德感应道交。所以他这个时候的执持名号,是指的十方诸佛。这是第一点的差别,不是单指阿弥陀佛。第二个,在龙树菩萨的难行道、易行道,他并没有求生净土的概念,他只是忆念佛陀的圣号,得到佛力的加被,来消除我们的业障。所以他整个修行的概念,还是求增上生的,来生还是在三界流转,只是他每一生当中,都求佛力的加被,所以并没有求生净土的思想。早期的净土思想,并没有特别地强调求生净土。这个是在我们佛教当中,除了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以后,在历代的祖师当中,最早提倡净土的就是龙树菩萨,因为他提出了难行道、易行道的观念。

  第二个值得我们一提的是天亲菩萨。这个天亲菩萨是在佛陀灭度九百年出世,也就是晚了龙树菩萨两百年。天亲菩萨,他根据《无量寿经》做了一个《往生论》。在《往生论》当中他就提出比较完整的净土的概念。在《往生论》开头的第一个偈颂,他讲到一个观念,他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这个偈颂等于是代表整个《往生论》的中心思想。这个偈颂有三点特色:第一个,它首先提到了愿生安乐国,也就是念佛的目的不只是消业障,念佛的目的是要去求生净土的,是要改造你的生命的受生的一个环境。所以,在整个净土宗,最早提出求生净土的概念的是天亲菩萨,愿生安乐国。第二个,他归命的是无碍光如来。天亲菩萨在诸佛当中特别地把阿弥陀佛——这个无碍光就是阿弥陀佛——标出来。因为在诸佛当中,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非常的特别的,我们在后面会说明,为什么十方诸佛以阿弥陀为第一呢?因为他的本愿功德,他在设计这个本愿的时

  候相当的完整。所以天亲菩萨他提出了忆念阿弥陀佛的概念。我们前面讲到他提出了往生的概念,第二个阿弥陀佛的概念,第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提出了一心归命的概念,就是你身为一个生死凡夫,你怎么用你的心力来感动存在法界的这四十八种力量呢?靠的就是你那种强烈的归依的心。这说明了整个净土的因跟果。净土宗的因地就是一心归命,而它的果地功德就是愿生安乐国。

  所以,到了天亲菩萨,就把整个净土宗的因果讲得非常的详细,甚至于他把什么叫一心归命,他提出了五门:礼拜、赞叹、作愿,这个是成就你内心的禅定,来止住你的妄想,因为我们妄想太多,我们很难一心归命的,你就不是一个心,是很多心。首先,你必须用佛号来安定你的内心。然后观察,你透过智慧的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跟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内心当中做出正确的抉择,你来生应该到哪里去,所以这个观察是一种智慧,对治我们过去的颠倒;第三个回向,就是修大悲。你前面在佛号安住,最后的观察,确定你未来生命的目标,这个都是你自己的受用,你应该把这样的功德跟一切的法界众生来分享,所以这个回向就是把你前面的止观的功德来施舍给众生。也就是说,在整个印度的传承当中从龙树菩萨的难行道、易行道的概念,到最后的一心归命、求生净土,到这个地方都是属于印度的传承。

  好,我们看中国的传承。那么中国的传承当中,最早提出来的应该是北魏的昙鸾大师,但是把它讲得更完整的是昙鸾大师的

  一个弟子叫作道绰大师——唐朝的道绰大师。道绰大师他提出了一个圣道门跟净土门的观念。他说什么叫圣道门呢?“于娑婆世界,但凭自力,断惑证理,入圣得果之法,名圣道门。”那么净土门是“称念佛名,乘佛本愿,往生净土,入圣得果之法,名净土门。”我们前面在整个印度的传承当中,已经讲到了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然后求生净土。但是在古代的印度对净土宗的观念,虽然是求生净土,但是在时间上并没有相当的急迫,并没有说来生马上求生净土,并没有这样急迫。那么到了中国传承以后,就把净土宗发挥得更详细了,他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末法时代的概念。就是,我们现在生长在一个娑婆世界正法、像法、末法的时代,也就是一个五浊恶世的时代。五浊恶世的时代,就是我们本身所生的环境非常的恶劣。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染污的因缘的诱惑之下,如果我们只是靠自力来断惑证真,这样子,这个圣道门已经是不可行了。所以,到了末法时代的概念,就变成净土门的兴盛,所谓的称念佛名,乘佛本愿而往生净土,这个就是净土门。那么在最早提出净土思想的道绰大师他说:一个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这个菩提心本身它的善根非常的脆弱,“譬如小树未成,历经暴雨,终为所折。”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我们在娑婆世界砺练,就像一个小树,历经很多很多的暴风雨,我们的善根很容易被暴风雨所伤害。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五浊恶世,会释放很多的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我们的菩提心是经不起这样诱惑的,就产生一种退转的力量。

  所以到了道绰大师,除了一心归命、求生净土的观念以外,又加上了一个娑婆世界所谓的末法时代、五浊恶世的概念。那么

  这样子的意思就是,求生净土的目标是要设定在来生,也就是说,修净土宗变成了一种背水一战,你今生非成功不可。我们前面讲到的这种印度的思想,在净土宗并没有强调说末法时代——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像法时代;有要求生净土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说来生一定要去,可能是第三生,也可能第四生,也可能第五生。所以,到了中国传承以后,把净土思想就开展得更完整了,因为它加上了末法时代的概念,就是说,你基本上是别无选择的,也就是说,你今生要不成就,你来生修行更困难。因为它整个趋势是往一种末法时代、生命是往堕落的方向在发展,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到了道绰大师,他在发明净土思想的时候就讲得更加的迫切了。

  好,到最后我们提到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他的净土思想,是把整个印度的思想跟整个中国的道绰大师的思想做一个总结。那么他的净土宗的思想,他提出六个字,所谓的他力门、果地教。他力,这个他力,指的是佛力,他认为说,我们今天实在是没有需要完全仰仗心力来面对自己的业力,你应该要试着把存在法界当中的这四十八种力量,把它转成你的力量。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创造了四十八种力量,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四十八种力量,你没有必要。除了你自己的心力以外,你要想办法把四十八愿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所谓的他力的思想、他力门,使令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这个概念是来自于龙树菩萨的难行道、易行道。因为在早期的念佛,是偏重在今生的安乐,偏重在消除罪障,偏重在增长福慧这一部分。那么果地教就是重点了,你不但是要今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你的重点要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因为

  这个五浊恶世,你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你应该往生到有佛陀住世的净土去。所以说,印光大师等于是把前面的今生的安乐跟道绰大师求生净土的来世的解脱,把它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整个净土思想,总而言之,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我们一个念佛的心,你透过你对佛陀的忆佛、念佛、一心归命,直接进入到弥陀的本愿海当中,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当中已经包括了现世的安乐,也包括了来世的解脱,都在这句佛号当中。

  那么我们从龙树菩萨、天亲菩萨、道绰大师、印光大师这四位大师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就是净土宗的特色,简单地讲就是下手易、成就高。因为你在因地当中,你准备的资粮是非常的简单,我刚刚讲过,你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忆念佛陀,你就能够去启动四十八愿。你只要把这个门找到,得其门而入,得到弥陀四十八愿的加持,你就能够现世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你也可以在来世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那么这种他力的法门,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做说明。这个是在《净土圣贤录》提到的一个公案。说在唐朝四川的地方,有一个出家法师叫作雄俊法师,雄是雄壮的雄,俊是英俊的俊。这个法师他在家的时候是学外道的,后来接受佛法以后,就归依了三宝,甚至于出家。但是这个法师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喜欢拨弄是非。到了僧团以后,经常地去拨弄是非,造成僧团很大很大的伤害。那么这个法师有一天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间就往生了,被两个小鬼抓到阴间去了。这个时候,阎罗王就打开他一生当中的功过格,一看,哎呀,你这个人一生造这么多口业,你应该到拔舌地狱去。正当阎罗王判定他到拔舌地狱的时

  候,这个法师就讲话了,他说,阎罗王啊,我一生虽然造了很多口业,但是,我也很认真地念佛啊,我每天晚上都很认真地念佛啊,在《阿弥陀经》说,我们能够很虔诚地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么,我如果念佛的时候,见不到佛陀,不能跟佛陀感应道交,三世诸佛就是妄语!他对佛陀很有信心。他讲完以后,就很虔诚地念佛。因为在痛苦快要出现的时候,他内心特别虔诚,一心归命。这个时候他一念佛,他的身体就放大光明,因为跟佛陀感应道交了。那么阎罗王就非常害怕,也可以说非常恭敬,就把他放回来,再增长他的寿命。那么这个雄俊法师从阎罗王那边回来以后,他这个时候得到教训了。他回来以后,就到西安的一个寺庙里面,就开始好好地用功念佛,经过四年的时间、四年的用功,就在某一天晚上当中安然地端坐往生,异香满室。

  那么我们今天要问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雄俊法师,他的业障即将现前,为什么他的生命能够产生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他启动了弥陀的加持力,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当中是受业力在主导的,就好象说,你今天踢了一个皮球,正常的情况,它会往你这个方向去走,但是突然间你在旁边又加一个力量,就会让这个皮球的方向改变。虽然业力不可思议,但是佛力更不可思议。

  在龙树菩萨的《智度论》上说,佛陀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是佛陀的善根,是佛陀心中的智慧,第二个是佛陀的福德,佛陀的加持力。龙树菩萨说,佛陀的智慧这一部分不能跟众生分享,佛陀心中的智慧,他不能把智慧送给你,这一部分他做不到。但是佛陀的广大福德可以跟众生分享,他可以把他无量劫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福德跟大家分享,但是他的

  条件,就是你要能够去启动他的四十八愿的这种功德,你要产生一心归命。所以,这个他力门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怎么样去把存在法界的这四十八种力量转成你的力量,转他成自。净土法门的目的就是说,现在四十八愿已经是佛陀创造出来了,你不用去修了。但是,重点是这四十八愿,你怎么样把这四十八愿转成你的力量。在现在的商业上有一句话叫作“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大意是说,你现在每天再怎么样练赛跑,你一辈子你就跑不过马。你一辈子跑不过马,但重点是,我们不一定要跑过马,我们骑在马上就好了,对不对?你干嘛要跑得过马呢?你骑在马上,马一到的时候,你也到了嘛!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修行当中,其实我们有很多选择嘛!我们不一定要自己单独地面对业力嘛!既然阿弥陀佛他发明了四十八愿在这个法界当中,我们可以去善加运用的,可以善加运用的。

  当然重点是,你必须要透彻地了解,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你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你不可能把生命靠上去的,不可能,不合乎人性。你在一个障碍现前的时候,你在临命终的这样一个急迫的情况,你能够在加护病房,把你这一念心完全交给佛号,那你必须对佛号有全面性的了解才做得到,要完全地了解,你才能够拔除你心中的疑根,才能够做到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我们现在从这样的传承,我们知道佛力不可思议。但是,你要把佛力转成你的力量,你要先了解它,你才能够产生正确的归依。

  好,接着我们就讲完这个净土宗的特色。它的特色就是他力门、果地教。我们看下一段,甲二的别明四十八愿。这个四十八愿,古德解释四十八愿是分成两段的。第一段先介绍前面的五

  愿,所谓的核心的五愿,或者说根本五愿。那么这五个愿其实是包括了整个净土的因果,前面两个愿住定证灭愿跟光明无量愿,这两个愿是约着净土的果地的功德来说的,那么后面的第四、第五是约着净土宗的因地、往生的因地,第三愿诸佛称叹是通于因果,通于因、也通于果。我们先看第一个住定证灭愿,请合掌,我先念一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约着你往生以后的功德。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忆念这句佛号,我们产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首先去感应到的一个愿就是这一个愿,住定证灭愿。这个愿我们把它做一个大义的解释。设我得佛的意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这个愿,刚开始只是阿弥陀佛,也就是法藏菩萨他心中的一个愿望。但是,等到法藏菩萨成佛以后,这个愿望就变成了存在法界的一种功德力了,就不再只是一个愿而已了,而变成一个真实的功德。所以这叫“设我得佛”,就是一旦我成佛以后,这以下的愿望就会变成一个真实的力量。什么样的力量呢?就是我国中的天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所以极乐世界的众生只有两道,要么天道、要么人道。

  在极乐世界这种带业往生的这些天道跟人道,在他的生命当中有两种的功德:第一个,就他现在来说,他安住在一个“正定聚”,这个“正定聚”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在一种大乘的正念。大乘的正念包括了菩提心、包括了空正见,也就是说你今天只要是往生

  到极乐世界,你的那个明了的心跟极乐世界的外境接触的时候,你永远保持在一种菩提心,也保持在一种空正见的状态,这个叫做大乘的正定聚,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圣道门要到初地以上才做得到。那么因为极乐世界的环境特别的清净,所以它能让你保持正定聚,这是指的现在的功德。第二个指的你未来的功德,你到极乐世界,你未来的前途如何呢?必至灭度,你决定可以成就大乘佛果的大般涅槃。也就是说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在这一期的生命当中,你就决定可以成佛。那么假设不如此的话,阿弥陀佛就不取正觉。那么既然阿弥陀佛成佛了,也就是说这个愿望就是已经实现了。

  那么这个愿在整个四十八愿当中是列为第一个,核心的五愿的第一个,也就是说,你往生极乐世界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你即将要成佛的意思。你在这一期生命当中,你不必经过死亡,你就是即将要成佛。因为你现在是安住在正定聚,你未来就是必至灭度。这是我们说的不退转的功德。我想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修行,最大最大的障碍就是退转,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善念、也有恶念,所以我们一个人,我们往往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天使,又是一个魔鬼,我们的心中是善恶具足的。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是好人,还是你认为你是坏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很难讲。很难讲啊!因为你的心有善的功能,也有邪恶的功能,那就看这有什么环境来刺激你了。你遇到不好的环境,你就起恶念了。所以在一个初心的菩萨当中,我们选择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极乐世界它为什么能够保证你不退转呢?因为它整个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是清净的五尘。也就是说我

  们今天在娑婆世界,我们为什么要历经这么多的时间来修学?因为我们会退转。

  这个退转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我们的内心本身很容易产生物化,就是受物质的干扰产生退化,因为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它不是一条线,它不是静态的。我们的心是动态的,那么动态的情况呢?不进则退。只要你长时间没有熏习佛法,你的正念就退,因为它是动态的,它不可能保持原点。你不可能说你的心念跟昨天完全一样,不可能。你不是进,你就是退。所以我们本身很难能够坚守本心的,很难,心念本身物化。第二个,外在环境的刺激,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因为内因跟外缘的刺激,很容易退化。往生极乐世界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使令你的菩提心不退转。这个是约着往生以后的功德,住定证灭愿。下一个光明无量愿是约着你今生的功德。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第二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丙二、光明无量愿。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净土宗的特色,说是他力门、果地教,这个意思就是说,净土宗它是一个本尊相应法。我们整个生命当中之所以能够业障消除,之所以临终能够往生净土,其实主要的是本尊的加持力。但是本尊要加持你,你必须对他要产生一种忆念的力量,所以你自己的力量也很重要。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佛力加持你的,但是你要去启动佛力,还是要靠你的心力,就是靠你那

  种归依的心力。所以在整个本尊的相应当中,你要准备的工作就是把你那一份一心归命的心准备好,你才能够启动本尊的功德。而这个地方,你必须要对本尊的功德有所了解。

  所以净土宗,它是先有目标,才有修学。我希望能够业障消除,我希望能够往生净土,有这种目标,那么我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必须仰仗名号的加持,我才忆念佛号。很多人念佛心中是没有目标的,他也不知道佛号是什么意思,这种念佛的方式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你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因缘。诸法因缘生,你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因缘,就不能产生相应的功德,你就是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本尊的功德有哪些,产生一种信仰,由信仰当中产生一种愿望,这个本尊的功德我希望能够成就,由这个愿望的推动再去念佛,那你这样子的力量就更强大了。所以净土宗是先有愿望、才有佛号的,这个很重要。先栽培信愿,才有佛号的。你今天心中没有愿望,只有佛号,这个佛号,它没有方向,而且,也没有力量。所以我们了解本尊的功德,可以启发我们的信心,跟我们对未来生命的愿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前面讲到住定证灭愿,这个愿是讲到你往生以后的功德,是来世的功德。你念佛的时候,你这个愿今生还不能够兑现,但是你来生就会兑现。就是,你只要念这句佛号,你来生能够保证不退转,你生命当中只有一直的进步,你决定不可能退步了,直到成佛为止,你永远保持在一个进步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加持。

  这个光明无量愿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今生就可以受用得到的加持。你今生,甚至于你在念佛的当下就可以受用的。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消释。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在我成佛以后,身为一个佛陀,我身上会发出很多很多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基本上是金黄色的,观世音菩萨的光明是白色的,地藏王菩萨的光明是青色的,每一个佛菩萨的光明颜色不一样。所以,阿弥陀佛发出的光明是金黄色的光明,而这个光明的量假设是有限量的话,这个最低的程度不可以少于去照射百千亿那由他,这个“那由他”翻成中文就是一个“亿”,百千亿那由他就是百千亿亿个佛国。佛菩萨的单位都是很大的,动不动就是一个佛国。一个佛国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照射百千亿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其实佛陀度化众生是有两种的方法,一个是说法,一个是显神通。你善根成熟的时候,佛陀直接说法,你善根不成熟,佛陀显神通,这个神通的表达最直接的,就是放光来接引,放光来摄受。

  我讲一个小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是在《念佛感应》里面的。在台湾台中有一个叫陈师兄的居士,这个居士姓陈。这个陈师兄,他是做建筑业的,他平常除了上班以外,他每一个礼拜定期会参加念佛共修,所以对这个佛号也有一点的感情。有一天,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一个梦,在梦境当中很清楚地看到他一个人没事就坐在客厅当中,这个门的地方打开,就有一个白发的老人

  走进来。这白发老人就跟他聊天,聊得很高兴。这老人说,你现在没事,我带你到一个地方走一走,好不好?陈师兄说,好啊。这个陈师兄就随这个老人一直走一直走,走到郊外去了。到了郊外的时候,就走到一个很大很大的坟墓里面去了。这个老人就指着一个刚刚挖一个洞的坟墓说,这个地方就是你应该去的地方,你现在应该下去。这陈师兄一想:这是个坟墓,我一下去就死掉了。他内心当中第一个直觉就是,他不想下去,他拒绝这种力量。但是,他背后冥冥当中有一种力量一直要推他下去。我想我们念佛的人都会有一种反应,就是遇到紧急情况,会把你的本尊现出来,这个时候,陈师兄他就忆念阿弥陀佛。他那个时候一心归命、通身靠倒。那么,他在念佛的时候,他就身体上放出金黄色的光明,他自己看得到这个光明。这个光明一现出来的时候,那个白发老人就消失掉了。那个金黄色的光明现出来以后,空中就出现一个声音说,某某人,你现在赶快回去。这个时候,他就赶快往回走,回到家以后,他就醒过来了。醒过来想说,我这个梦不是很吉祥,但是,他上班还是要上班啊。

  第二天,他上班以后就到了工地。按照惯例,他要带着工地主任去巡查工地,看看昨天进度做得怎么样,今天应该怎么做。他要带这个工地主任上去的时候,突然间,有人找他,他就跟工地主任说,你先上去,我把事情处理完再上去。他跟这个客人聊天的时候,那个工地主任上去,不到五分钟,整个鹰架就垮下来,那工地主任整个摔下来,就脑震荡当场死掉了。这个陈师兄逃过一劫。当然,诸法因缘生,他为什么逃过一劫呢?因为他内心当中忆念佛陀,得到佛陀光明的照射,消业障。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隔壁篇的。这个故事讲到张师姐,姓张的张师姐。这个张师姐,她以前是一个道教的,因为她身体不好,她就信奉道教,希望能够消灾。后来学佛以后,就归依三宝,也受了五戒。受了五戒以后,她就不再走那个道教的寺庙。但是,有一天,她过去道教的朋友来找她说,张师姐,我们家附近有一个百姓公庙,很大,今天做一个大法会,你可不可以陪我去?张师姐说,我现在学佛了,我不能参加这个百姓公庙,这是道教啊!她朋友说,拜托你啦,你再陪我去一次吧。那么张师姐就去了。去了以后,道教的庙拜完以后要烧金纸的。她的朋友去买金纸,张师姐说,你烧这个金纸没有用的啦,你要对他有帮助,你倒不如念往生咒给他听就好了。她的朋友就说,那就不要买了,两个人拜一拜就回去了。回去以后,晚上做一个梦就有事情了。这个张师姐晚上做梦的时候,就看到两个小鬼,说,唉,你是不是某某人?张师姐说,对啊,我就是啊。这两个小鬼二话不说就把她拉走,他说:我们大王找你有话。带到一个好象是衙门的地方。进去以后,中间坐一个非常威严的大王,两边站了很多的拿着杖子的仆役。这个大王就说了,某某人,你今天到我庙里面来,妄发议论,结果害我今天损失了不少,我要惩罚你的。就叫旁边的仆役拿杖子去打这个张师姐。张师姐说,不行,慢一点,我是三宝弟子,你不能随便打我的,你要打我,我就把我的菩萨请出来。她讲完以后,就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念念念,诶,她就看到观世音菩萨拿着甘露瓶从空而降,穿一个白色的观世音菩萨从空而降,那个大王跟那个仆役跪满地板。观世音菩萨就把这个张师姐从那个仆役里面带出来,就回到家,就没事了。

  其实,基本上,我们念每一个佛菩萨的圣号,都可以去感动到这个圣号背后的功德。而就着今生的安乐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光明。其实,诸位你知道吗?你每念一句佛号,你身上就有一分的光明,我们可能看不到。这个光明是怎么来的?不是你产生的,是你跟这个圣号的功德感应了。当然,每一尊佛号的光明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本愿不一样。那么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整个诸佛当中是特别的广大,因为他照的是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在台湾,有一个台大电机系的教授,他姓李,叫李教授,他做一个试验:就是我们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实本身就会发出光明。所以阳气特别旺的人,比如说你今天走到一个座位上去坐,那边有鬼神,他看到你他自然会闪开,因为你阳气旺,福报大。所以,身体健康的人,他本身就是有光明。鬼神他是阴,你是阳,他看到你,他自然闪开的。如果你今天在打坐的时候,你内心专注,你的光明更大,因为你那个磁场更强。所以,有禅定的人,他身上的光明比一般人更强,他的阳气更旺。身体健康的人有光明,打坐的时候光明更大。在台大电机教授的研究,当你在打坐的时候,再加上念佛,那光明更大,因为你有外力的加持又进去了,有本尊的加持。所以,当我们在念佛陀的时候,我们是得到光明的摄受,这个光明摄受当中,它是可以消除业障的。所以这个地方指的是你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你现世的安乐,蒙佛光的加持。好,我们看下一个:

  丙三、诸佛称叹愿。前面是讲到净土的果地功德,包括来世的解脱,包括今生的安乐。这个诸佛称叹,是通于因跟通于果的。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好,我们加以解释。它的意思就是说,在我成佛以后,十方的无量世界当中有无量的诸佛,每一个佛,当然他出世的目的都是在教化众生。我希望每一个佛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他必须做到两点:第一个,要“咨嗟”,就是赞叹的意思,我希望十方诸佛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他都能够赞叹我净土的果地的功德,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第二个,我希望诸佛在教化众生的时候,能称念我的名号。因为,你能够成就净土的功德,它必须有一个桥梁,就是你要称念他的名号,所以这个名号是往生的正因。如果我们今天只知道果地的功德,而不知道名号,那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修学。所以说,阿弥陀佛希望透过无量诸佛的金口,来介绍净土的功德,来介绍净土的因地。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这个愿等于是要十方诸佛来赞叹净土的因果。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从《阿弥陀经》当中得到印证。你看《阿弥陀经》,这部经有两个特色:第一个,它刚开始的时候,无问自说,没有人提问题。“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主动地来宣说净土法门,这是很特别的。第二个,到流通分的时候,这部经,佛陀没有交给菩萨来流通,直接由六方诸佛来传承净土法门。

  从无问自说跟诸佛的称叹,这个地方澫益大师说,就表示净土法门它是有两个特色的:第一个,它法门特别的广大,因为它

  不简别根基。如果说这个法门是有特定善根的人才能够修学,那你就不能无问自说了。既然没有人提问,佛陀能够直接开讲,就好像我一个医生,你病人来找我,我连把脉都不用把脉,我就直接开一个阿伽陀药给你,那么这个药一定是怎么样?一定要普遍性的。所以从无问自说当中,可以知道这个法门广大;第二个,从诸佛的流通当中,可以知道这个法门非常的深奥。为什么我这一念心忆念佛陀的圣号,我一心归命的心去忆念佛陀的圣号,就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所谓感应道交,这是一个佛的境界。因为,感应道交必须建立在自他不二的基础,就是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虽然打很多妄想,但是,把这种生灭的妄想拨开以后,我们清净的本性跟诸佛的本性是不二的。所谓的建立在一种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不二法门,所以这个法门特别的深妙。所以必须要透过诸佛的称叹才能够取信于众生,菩萨没有资格。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必须要透过诸佛的嘴巴,来称叹净土的因果,使令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佛号的殊胜。这个是讲到阿弥陀佛第十七个愿,诸佛称叹愿。

  好,我们看核心五愿的第四段,十念必生愿。这个愿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在往生的因地当中,一个人可以往生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靠着十念必生,这一般我们说往生的最低标准;那么临终接引是往生的一个高标准。一个是最低的标准,一个是最高的标准,在这当中都被列入了核心五愿。前面讲到果地功德,这个地方正式说明往生的正因,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个愿被善导大师列入整个四十八愿的愿王,因为有这个愿,就使令净土宗变成了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这个殊胜的法门之所以能够普遍广大,因为有十八愿的存在,所以这个十八愿,意义就特别的殊胜。以下我们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因为在整个十八愿当中,最有权威性的是善导大师的解释。

  我们用善导大师的解释来解释这一段愿。这个愿分成根基、修行跟利益三段。先看它所加被的根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在我成佛以后,这以下的功德它所加被的根基是谁呢?是十方的众生,这个“十方众生”,善导大师解释,就是我们一般的颠倒凡夫。什么叫颠倒凡夫?我们的内心是做不了主的,心随境转,遇到好的环境就造善,遇到邪恶的环境就造恶,譬如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这就是颠倒凡夫。我们没有真实的觉悟,所以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心念。身为一个对心念没有控制的颠倒凡夫,就是这个第十八愿所加被的众生。这个讲到根基。

  第二个讲到它修行的内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三资粮。第一个要往生的条件,也就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至心信乐,这个“至心”就是真实的心,没有任何虚妄,真实的,也就是说,你首先要具足一种真实的信心。这个真实的信心,善导大师说,就是一种顺从本愿的心,你内心当中对本愿完全没有乖违,没有抗拒,完全地顺从。为什么有些人念佛,他心中把佛号现出来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把他带走;为什么我们有些人,在加护病房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没有现前?我们讲过,事出必有因,诸法因缘生,因为你没有具足它的条件。什么

  是往生基本的条件呢?就是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你必须要顺从本愿。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他是抗拒本愿的。

  好,我先把顺从本愿的情况讲出来,再说明什么叫抗拒本愿。善导大师提出来顺从本愿,他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个,你要相信你自身是“业障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没有出离的因缘。”也就是说,你这一个明了的心在忆念佛陀的时候,你相信你自己没有能力来救拔你自己。这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你在念佛的时候,你不能打任何妄想,因为你打妄想根本没有用。我希望诸位注意这句话,你相信你没有能力,这句话跟修圣道门的人是相冲突的。圣道门他是考虑心力,他完全仰仗心力的,由这个心力来发菩提心,由心力来修六波罗蜜,所以他必须建立一种强烈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在整个圣道门的思考,他是先建立你自己的信心,自力的信心,我一定做得到。净土宗你相信你自己你就完了,你就打很多妄想。所以,在净土宗,第一个你要先放下你的自我意识,因为你没有能力,所以你想什么都没有用,你想什么都多余的。什么叫没有能力?就是你从现在开始,你也不吃饭、也不睡觉、也不工作,把所有的精神体力都用来修行,你还是不能离开三界,因为生死的业力太强大了。你累积这么多的烦恼业力,这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不是你短时间的几十年就可以把它消灭的,不可能!因为它产生的过程是这么的长远,你修行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根本做不到。所以,净土宗,你要能够一心归命,你要能够顺从本愿,第一个条件,你相信你做不到,你才可以通身靠倒。第一个,你相信你没有能力去完成离开三界的使命。第二个,你要相信“彼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定得往生。”你要完全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你,他有足够

  的力量。这个时候,你就是所谓的一种真实的信心,你才能够全心地靠在这句佛号上。

  那么什么叫抗拒本愿呢?善导大师也提出了相反的相貌:你念佛的时候,你心中害怕,你说你是业障深重,你说你是福报不足,所以说你不得往生。善导大师说,这样子,你怀疑你不能往生,这叫抗拒本愿,对十八愿产生抗拒,因为你假设阿弥陀佛不能救拔你。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可能有一种经验,在黑暗当中行走,我们感到害怕,对不对?可能有很多的无形的众生会干扰你,这个时候你产生害怕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当你把你的本尊佛号现出来的时候,你还会害怕吗?不错,顺从本愿。如果你把你本尊的佛号现出来的时候,你还害怕,那表示你假设佛陀没有办法救拔你,那就是说你还是没有通身靠倒,你心中疑根犹在。那这是一个不吉祥的征兆,你临终的时候有问题。其实我们的内心是可以测试的,因为你现在的心就是你未来的心嘛,等流性嘛!当然,心是无自性的,你可以透过教理的学习来改变自己。

  但是,一个人会往生,临终的时候招感佛陀的现前,这是非常重要的至心信乐,你要空掉你的自我意识,心中只有佛陀的本愿,完全地顺从,这个叫作至心信乐。也是整个往生、也是你的生命当中要启动佛陀力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启动佛力、感应佛力的关键。

  第二个关键,欲生我国。你把佛力启动了,你的目标在哪里?它是一个很大的加持力,你希望这个加持力带你到哪里去?

  你必须有强烈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目标,除了对佛陀的信心以外,你有一个很明确的来生的去处。

  最后一个资粮,乃至十念,这个是临终的十念,这个“十念”很多古德解释,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不过,昙鸾大师解释说,不必那么地强求,你不是说一定要十句、二十句。总而言之,当你能够产生真实的信心,产生一种决定往生的愿望,临终的时候只要相续称念,直到净业成就为止。所以这个十念就是一种相续的称念,就是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这中间没有妄想插进来,也不决定说是十念、二十念。总之,你要产生一种相续的称念,相续称念佛号。当然,十念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很长啦,一个短暂的称念。你能够在临终的时候,具足一种一心归命的信心,产生往生的愿力,而且产生一种相续的没有间断的称念佛号,而你不往生的话,阿弥陀佛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这是很重大的罪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逆的重罪。第二个,也唯除你诽谤正法。前面的五逆是重罪,这个地方是起邪见,诽谤大乘佛法。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莲池大师、善导大师、澫益大师都提出同样的概念,他说: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约着你没有忏悔来说,你内心当中还是很坚固,没有忏悔,那就不能往生,构成遮障。假设,即使你有五逆,即使你曾经诽谤正法,只要你在临命终之前忏悔,莲池大师说得好,忏悔就是清净。所以你忏悔以后,你就不是诽谤正法了,因为你忏悔了,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这个地方是约着没有忏悔的人来说,

  扣除没有忏悔的坚固的恶念的五逆跟诽谤正法以外,其他的,只要具足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决定往生的。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公案来做说明。在唐朝有一个叫张钟馗的居士,这个张居士他的家族世代是杀鸡的。古代的社会是很保守了,父亲做什么,儿子就做什么,所以他就继承了杀鸡的行业,一生当中当然杀了很多鸡。在临命终的时候,他就经常梦到很多的鸡飞到他的眼前去啄他的双眼。他一做这个梦以后,醒过来眼睛就非常疼痛。后来临命终的时候,他就在疼痛当中跟他太太说,你赶快去叫一个出家人来帮我做法会、消灾,他太太就请到一个法师叫宏道法师。这宏道法师到的时候就跟他讲说:你现在做消灾法会完全来不及了,你现在唯一的方式,要赶快忆念阿弥陀佛,这是最简单的方式,最直接地契入弥陀的功德,其它的法会都来不及了。这个时候,这个张钟馗居士他是有善根啊,他听到以后,就很专心地、一心归命地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念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就自己坐起来说:现在这些鸡都已经慢慢消失掉了。过了几天再继续念,他就在他的太太面前跟那个法师面前,端坐往生,而且香气满室,闻到很多的异香。

  我们从这个公案可以知道张钟馗这个造业的心,他本来是有很多的罪业。但是他生命是怎么改变的呢?因为他进入弥陀的功德里面去了。那么为什么他进得去呢?因为他临终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想法,他就是顺从本愿,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他选择了归命佛陀,所以他的心整个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进入弥陀的功德,弥陀的功德把他的罪业全部稀释掉了。我们前面说过,佛陀的福德可以跟众生共用,阿弥陀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布施、持

  戒、忍辱、精进、禅定,它足够来消你的业障,绰绰有余。就象再脏的水进入大海,都被大海稀释掉了。

  我讲一个我实际非常遗憾的公案给大家参考,我实际遇到的。我的俗家在台湾的高雄,我认识一个当初跟我同时学佛的一个居士,他年龄跟我差不多,我们可以说同时亲近一个道场,同时学佛。后来我选择了出家,他选择在家。这个居士姓李,木子李。我出家以后一直跟他保持很好的互动,很好的联络。这李居士,他也是念佛,念佛很虔诚。后来,在几年前,他得到了癌症。他那段时间没有跟我联络,事后他太太告诉我这整个过程。他得到癌症以后,就要他太太到台北找医生,看了几个医生没有效果。他又听到说在高雄屏东的地方有一个偏方,他又叫他太太开车去屏东找这个偏方的医生。结果,到了这个医院的时候,他上厕所的时候就坐在马桶上往生了。他太太告诉我说,他相貌并不好看。

  我们今天这两个公案可以做一个对比:你看《净土圣贤录》这个张钟馗居士,他还是一个造业的凡夫,他的心中有很多罪业的;我那个最好的朋友,姓李的李居士,他一生有没有造恶业我不知道,但是他很护持三宝,而且又念佛,那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临终的时候没有顺从本愿,他打很多妄想,去看医生,看北边的医生,看南边的医生。所以诸位要知道,当你临终的时候,你最大的障碍是你心中的妄想。所以我们经常在打佛七的时候告诉大家,打得念头死,建立弥陀佛。净土法门,他不怕你业障重,他也不怕你没有福报。你说,我没修什么福报,这不是重点,但是他很怕你打妄想,非常怕。因为你一打妄想的时候,你就没有顺从本愿了嘛,你的心就进不去了。重点不是阿弥陀佛不

  救拔你,而是你根本你自己进不去了。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观念:一个人能够去往生,他的一个共同的条件,临终的时候,把这个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他就是没有任何的念头,只有一句佛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其它的想法都没有。就象那个两三岁的小孩,他自己没办法站,整个身体靠在母亲身上。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八个字,把它参透,你就知道怎么往生了。就是我们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十八愿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往生的一个最低标准。它不要你广修功德,但是它要求你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是你要准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粮。

  其实,诸位你要是学佛学久了,你经典看多了,你发觉,这个是整个圣道当中你最容易准备的资粮。如果这条路你不走,你要象其它的圣道门,要修习空观,要断见思烦恼,那是更难。我看过很多大乘经典,我觉得这个资粮是最容易准备的,你最容易做到的,如果你这个都不容易做到,你要离开三界就很困难,你来生就准备轮回了。而每一次的轮回,你每一次的受生,你都要夹带很多很多的痛苦。每一次的生命,你要经历很多的痛苦。所以,我们一旦往生失败,你就要用一生的生命来偿还这个失败,来生再拼一次。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先知道目标在哪里,往生的目标在哪里,你先知道目标是怎么样,你现在是什么状态,那你怎么调整,把心调整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诸法因缘生,你把这个因缘准备好了,结果就出现了,就这个道理。好,这个是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看往生的高标准,这个是品位更高的,第五个是临终接引愿。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了往生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你不必修诸功德,你也不必发菩提心,但是临终的时候,你把佛号现前的时候,你内心要保持两种状态,第一个,至心信乐,第二个,欲生我国。现在这个标准更高了,我们解释一下。在我成佛以后,有十方的众生,这个地方的根基,已经不是前面的一个颠倒凡夫,而是一个觉悟的众生,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他对生命的整个因缘多少有所觉悟了,有所智慧。他透过大乘佛法的学习,他看到了生命的一个无常相,所以从无常当中,他生起了发菩提心、 修诸功德。这个菩提心简单地讲就是四宏誓愿。

  四宏誓愿,这当中有两种差别,第一个,菩提心有一种智增上的菩提心,跟悲增上的菩提心。有些人,他在四宏誓愿当中,他主要是缘佛道无上誓愿成,他看到了佛菩萨的功德庄严而生起好乐,我一定要成佛,所以,我只好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有些人,他学佛的过程是缘佛的功德而学佛的,我为了成就佛的功德,所以我只好去断烦恼、度众生、学法门。这种人是属于智增上的,特别理性的人。第二种人是悲增上的菩提心。他学佛过程是缘众生法界,他是缘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先看到了众生的苦恼,那么他为了救拔众生的苦恼,

  他不得已只好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所以这两个思考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悲增上,一个智增上。

  总而言之,从发菩提心而修诸功德,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个“至心发愿”我说明一下。这个地方的“至心发愿”跟“至心信乐”不一样,“至心信乐”是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没有,只是靠在佛号当中。这个“至心发愿”是他想要成佛,但是,他看到佛道的久远,所以,以往生净土当作他一个成佛的前方便,所谓“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他这个地方强调的是愿,前面的十八愿强调的是信心。诸位知道吗?钝根人强调信心,利根人强调愿,他是一个要成佛的理想,但是他没办法达成,所以先求生净土,他把求生净土跟自己成佛的愿望把它结合在一起。这样子临寿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而把他接走。这两个是往生的不同相貌:一个是临终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全部靠在佛上,求生净土;一个是有理想、有成佛目标的人,以成佛为目标,最后归依阿弥陀佛,来完成他的理想。但是这两个大方向都是一心归命,只是一个有目标,一个没有目标,如此而已。一个是先往生再说,一个是为了成佛的目标,所以这两个往生的品位是不一样的。

  澫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当中就把十八愿跟第十九愿做一个分判,他说:往生有两种人,一种是三业专修的,就善导大师说的,你不要想太多,身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称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就是做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其

  它都不要想;另外一种人是,澫益大师强调圆修,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以念佛为正行,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为助行,正助合行而求生净土,这种人,利根人。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但是,澫益大师说,另外一个是杂修。杂修就是你心中没有至心信乐,你心中忆念佛号的时候,你心中很多的想法,我们讲过念佛最可怕的不是你的业障,是你的胡思乱想,那就完了。因为你没有真正地靠进去,你的心靠在妄想,不是靠在佛号,那阿弥陀佛就救拔不了你了。所以,我们在修每一个法门之前,要掌握它的心法,它的心要,这个法门的心地法门是怎么用功的。当然,我们也不否定一些仪轨了,我们怎么拜佛,怎么听自己的声音,怎么去观想,这个仪轨都很重要,但是它毕竟是枝末。你看,所有的密法,密宗他把仪轨传授完以后,他要传上师的口授心法,这个心法不能看书,一定要师师相传。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净土宗,你念佛的时候,成败的心法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心法。你掌握这八个字,你就知道怎么进入弥陀的功德了,这个是整个成败的关键。我们未来的佛七,我们会带大家达到这个目标,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好,我们今天先讲到核心五愿。其它的比较枝末的愿,包括国土的庄严、包括身心的安乐,这个是讲到往生以后安乐的功德,第三个出世的解脱,第四个闻名得益。闻名得益是讲到今生的安乐,前面三个是往生的安乐。

  好,我们今天先到这个地方。回答几个问题。

  请问净界法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如何保持正念?

  临命终保持正念,诸位知道临命终的念是哪里来的吗?临命终的念是你现在的念相续下去的。你说黄河,黄河下游的水要干净,你上游就要干净,这个水是等流的嘛!我绝对不相信一个人平常的时候没有正念,临终有正念,这不可能的,无中生有。没有平时的正念,你就不可能有临终的正念。我们前面讲到往生的心法是什么?八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对不对?那你平常念佛的时候就要求自己。念佛的时候,我希望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当你心中把佛号现前、把你的本尊现前的时候,你平常打妄想我们都没有意见,懂吗?人是会打妄想的,这正常的,你平常打妄想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我要求你,当你的本尊现前的时候,你不要打妄想了。我觉得你佛号可以念得少,但是尽量不要打妄想。你要告诉你自己,当你的心安住佛号的时候,这个生命,阿弥陀佛一定给你安排到最好。你懂吗?当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你不必要打妄想了,因为你的生命,阿弥陀佛会给你安排到最好的状态。你还打什么妄想呢?你打妄想就是障碍自己了。所以,你要训练你自己临终的正念,你平常在佛堂当中就要训练你自己,我们的内心,它的状态是你自己塑造出来的,你可以改变它的,因为它的本性是空寂的。所以,临终的正念是你平常培养的。每一次的佛七,每一次的用功,都是在保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请解释什么叫作“德能”?

  这个“德能”就是功能,他有什么功能。这种功能为什么加一个“德”呢?一般佛教来说,讲德能的话就是比较好的,比较善良的功能,叫德能。

  什么是“观照”?什么是“转凡成圣”?

  观照的意思,观照就是观察。当然,这个观照有向外观照,有向内观照。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要观照你的念头是不是很清楚地靠上去。就是,我们要检查自己,不断地检查自己,修行除了去忆念以外,你随时要调整。就象宗喀巴大师说的,你要调伏一个象,让它往前走,你除了前面把这个象的脖子绑住往前拉以外,还要有人拿一个棍子在旁边,随时看这个象,它不听话就打它一下。所以,我们修行是两种人,第一个是往前的一个正念力,第二个是随时调整的一个观照,随时调整自己。这个观照力就是一种观察。那么当你的心离开了佛号,马上拉回来。你为什么知道拉回来呢?因为你有观照。

  “转凡成圣”应该很清楚,转凡夫的心成为圣人的心。

  请问师父,什么情况之下构成诽谤正法的罪业?

  诽谤,就是它变成一个口业。在菩萨戒上说,你可以不相信大乘,你也可以不相信净土,你有权力去修你相应的法门,但是 你嘴巴不能讲出来。不相信不代表诽谤。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样,基督教就一本《圣经》,佛教那是八万四千法门,因为它整个功德,那是有四圣法界,你要成就阿罗汉也可以,你要成佛也可以。诽谤就是说,你从不相信而变成了邪见,你认为大乘不是佛说的,而且你还表达出来,透过语言,或者是写书,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构成诽谤,以邪见为动力而表达出的语言跟文字。你不相信,不构成诽谤,你不相信,你大不了不修嘛!但是,你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变成诽谤了。我们一个佛教徒,我们今天面对一个甚深广大的大乘的功德海,我觉得一个态度很重要,

  你对于你不了解的东西你少说话,嘴巴闭起来,等到你知道了再来说。你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就好了,不要诽谤。因为,我们的智慧有限。

  我们修净土的人,是不是不赞成生病去看医生?

  当然,这要看情况了。印光大师说,你该看医生还去看医生。但是,如果你觉得,医生告诉你说,你这个病已经超过医疗范围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再看医生了。当然,小病要看医生,你不能说,小病也不看医生,对不对?那有一点执理废事了。就是 你这个是重病,实在是没办法救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规划你的来生了。你今生的因缘结束了。那么,真的是在医疗之外的,这个时候,你就少打妄想了。你今天打妄想,你就失掉了你的未来。所以,该看病还是看病。但是,这个重病没办法治的时候,你就要开始要做心理建设,要准备面对来生。修净土宗的人,说实在的,你随时要准备面对来生。如果你今天没有一种心态,随时往生的心态,那你这个修行净土宗没有上路。净土宗是活在未来,诸位知道吗?不是活在现在。你把今生看太重要的人,你就没有未来。净土宗是标准的活在未来,禅宗是重视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探讨你的本性。净土宗是你将往哪里而去?净土宗的心是整天想着未来: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他把今生当客人,来生是他的家嘛,是不是?

  如果说,生病拒绝就医,是否会引起社会上的非议?

  那的确是有一点矫枉过正了。你不能说,小病也不看医生嘛!对不对?

  请示“至心信乐”的标准,“没有妄想,一念不生”才成吗?

  “至心信乐”就是说,当你的心接触佛号的时候,你要想Everything is OK(一切都好)。这句话懂吗?这意思就是这样,当你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不要再打妄想,因为,你多余的嘛!你打妄想表示什么?你认为佛陀做不到嘛!你还要帮他打妄想。好,我们今天来思维为什么不能打妄想。很多事情你要把它看透了,才能把它放下,没有参透你就不能放下。我讲实在话,你打妄想没有用,这个事情会发生,不会因为你打妄想而改变,对不对?你哪一次经验,因为你打妄想结果它没有出现?有没有这种经验?没有嘛!它会出现,你打妄想没有用;它如果不出现,你根本不需要打妄想。对不对?那表示什么?打妄想完全没有意义,它不会出现,你打妄想多余的;它会出现,你打妄想也不能制止它。诸法因缘生。所以说,你慢慢要知道,其实,打妄想对你的生命完全没有任何增上的因缘,没有增上的力量,没有好处。我们总是觉得,好像打妄想,怎么怎么,你想一想,事情会往好的地方走,不可能的。所以,当你觉得打妄想对你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时候,你才知道,哦,原来这个妄想是障碍的。我们要远离一个东西,首先,你要知道它的过失,否则,你很难远离它的。你先知道这个道理,然后,慢慢地训练自己,打妄想的时候就把它切断。慢慢地,把这个妄想拉回来,放在佛号上。当然,一个人为什么会打妄想?就是你人生没有目标。我一再强调,净土宗是先有目标,才有佛号的,是因为你真地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做不到,所以你才念这个佛号。他的思考模式是这样。

  我发觉很多净土宗的人,他对来生没有目标的。他也不知道念这句佛号是干什么的,甚至于你跟他讲说,阿弥陀佛现在要接你去,他还怕。那你不是活在未来嘛!你这个佛号只是当消业障的工具而已,那不是真实的净土宗的特色。净土宗是要求生净土的。如果你今天还没有准备要到净土去,你不可能念佛的时候不打妄想,不可能!你是真心真意地把娑婆世界当作客人,你真心真意地知道,你真正的归依处在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你念佛,你容易做到不打妄想。如果你的目标没有明确地设定出来,你对来生还没有做正确的规划,你还犹豫不决,你念佛的时候很容易打妄想,因为你的目标不明确。所以你应该要早一点确定,到底你来生要去哪里,反正,你只有两种选择,你不可能到涅槃去的,你去不了的,也就是说,你要么在三界继续流转,要么到净土去,两种选择。而你必须要把到娑婆世界会有什么结果,到净土会有什么结果,你要很清楚地思维,透过你智慧的抉择,设定目标。然后,由这个目标,产生一心归命,再去念佛。这个时候你就容易做到。所以,净土宗,我再讲一次,先有目标,才有佛号,它是一个有目标的行动。如果你今天,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你这个佛号念不好的,不可能念好的,你不知道你干什么念佛。我今天开车,我上了高速公路,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你这个车子开不好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你就退转了。你一定是对来生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才可能把佛号念好。做什么事情,先掌握根本,先有目标的根本,才有念佛的前进的动力,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四十八愿?你透过四十八愿了解极乐世界。我们下一次会介绍极乐世界的庄严、安乐、解脱,我们分成三个主题。然后,你再跟娑婆世界比较一下,然后你从你内心去设定你来生的目标,等到你很明确要求生净土以后,你

  再来念这句佛号,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你心中有目标,再来念佛,那你就容易做到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我们有些人拿到钱,他也无所谓。但是,当你有目标的时候,你说,我要买一栋房子。我要这个房子,我必须要靠这个钱才能完成我的目标。这个时候,你看到钱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它可以帮你达到目标,一个人没有目标的时候,这个钱 他也觉得没什么关系的。所以,当你有目标的时候,而靠这个钱才能达到目标,你今天很想要买一栋房子来安住,而你完成目标一定要靠很多的钱,这个时候,你对这个钱会产生很大的好乐。因为你有这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是靠这个钱来完成的。那诸位知道,你的目标跟佛号的关系了,对不对?所以,现在诸位不是急着去念佛,你要去想一想,你来生要去哪里?而这个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不是。你自己发自内心的思维,产生一个很明确的想法。佛教的功德都不能从外而内,要从内而外,先有思想才有行动,别人讲的是别人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够本末倒置,净土宗先有目标,才有佛号,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建立目标呢?就是学四十八愿。好,我们明天再讲,把四十八愿讲清楚,今天讲一个纲要,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第三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

  我们昨天讲到净土法门的内涵,我们整个净土法门的内涵,简单地讲,它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

  宗的学者,不管是你今生的离苦得乐,或者是你来生的究竟解脱,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所成就的,所以它是一个本尊相应法。

  那么这个法门的特色,慧远大师说是下手易、成就高。为什么叫下手易呢?因为你不必去成就自己的功德,你只要把已经成就在法界当中的功德启发起来就好。我们修大乘的人相信佛陀的功德是随时存在的,你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把阿弥陀佛存在法界的功德,把它启动。所以这样子是很容易的。

  而且更重要是,它成功率特别高。我们看不管是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在早期的阶段,修净土的人并不多。你看龙树菩萨、天亲菩萨,虽然很多净土的著作,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明显地修净土。但是到了末法时代——我们现在进入末法时代的初期,修净土的人有增加的趋势。你看近代的大德:广钦老和尚、忏公师父、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从一个正法、像法的清净时代而变成了一个五浊恶世的时代。这个时候,特别是大乘的弟子,开始会很务实地面对生死的问题,会比较务实。也就是说,重点不是你喜欢修什么法,重点是哪一个法门能够让你成功。这个是到了末法时代,大家会务实地看待法门的成功率。因为你修这个法门,你很喜欢,你过去跟这个法门很相应,但是你失败了,你就完了。我们今天一个大乘佛弟子,我们有很多理想:要亲近十方诸佛,要广度一切众生……而你理想要实现,第一个基本条件:你先得自己站起来。如果你一个菩萨,你连三界都没办法离开,你什么事都办不了,你光是一期生命当中生死的烦恼业力就弄得

  你团团转了。什么理想抱负,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什么事都做不了。

  所以我是觉得,我们现在要开始务实地面对生死问题,而不是说你喜欢什么法门。所以说这个下手易、成就高,这个就很重要了。你的成功率相当的高。那么净土法门成功高,当然它也有它的一个关键点,你要掌握它关键的心法,我们前面刚刚讲过,它是一个他力法门。也就是说你今天所谓的成功失败,不是你本身的戒定慧,而是你要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你的这个明了的心跟佛陀的功德两个要产生心心相印,这个是所有净土宗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你只要没办法启动弥陀的功德,那你就不是净土法门,就变成自力法门了。

  那么怎么样来启动弥陀的功德?我们昨天也讲很多了,简单地说就是:你要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个是你的内心要准备的状态:一心,你内心当中没有二心,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一心一意地忆念这句佛号,而且把你的心全部地靠在这个佛号上面,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当然这样的一个内心状态的前提,就是你要有一个生命的目标,我们讲信愿行从教理上的生起,由信心产生愿望,由愿望带动修行。但是实际修行的时候不是这样次第的,等你信愿行上路以后真实地操作的时候,是先有愿望,你一定是要求生净土,然后再依止信心来念佛。目标是第一个,这个信愿行在实际修行的时候,愿望是摆在第一个。

  很多人打佛七的时候,佛号一直上不了路。你看我们过几天会打佛七,很多人这个佛号在心中一转的时候,这个佛号再也跑不掉,他总是能够把这个佛号咬住,他就能够很容易地跟佛号两个在一起,妄想插不进来。有些人努力地,佛一过去了、佛二过

  去了、第三天过去了,他永远抓不住佛号。其实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生命没有目标,你没有设定一个来生的愿景,你一定要求生净土,你一定要了生脱死,所以你必须要去靠这个佛号。我讲实在话,一个修净土宗的人心中完全无所求,你这个佛号念不好的。你看善导大师怎么说,善导大师说,你今天设定了一个往生目标以后,你要相信你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你,这个时候你才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我们今天净土宗很多人都一直在说,佛号没有办法抓住,但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根源在哪里。你今天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你佛号永远抓不好。就是你没有下定一个决心,你一定要成功。你没有下定决心,你一定要求生净土,所以佛号对你来说是可有可无,你就很难抓住佛号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求生净土呢?就是我们对净土宗了解太少,对净土这两个字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简单地说善根不够、智慧不足,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两三天,我们透过四十八愿——因为净土宗的成就来自于弥陀四十八愿——我们带大家把净土走一遍,到底什么叫作极乐世界。你不了解净土,你很难下定决心的。目标不明确,佛号也就抓不住了。所以我希望我们今天透过四十八愿的学习,带大家实际地把净土的整个功德庄严走过一次。走过一次以后,你心中先规划出一个你未来的愿景,而这个愿景,你要不断地告诉你自己,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是你要靠这句佛号来帮助你。这个时候念佛的力量就不一样了,你变成一个有目标的行动,那是一个有意乐的行动,跟你过去完全没有目标念佛是完全不一样的。好,那么我们现在就正式地要带大家进入净土的功德庄严。

  入文分四,我们把这个四十八愿的整个结构分成四大段:第一个,国土庄严,讲依报的环境;第二个,身心安乐,这个讲到正报,你在极乐世界你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正报的身心;第三个,出世解脱,前面的国土庄严跟身心安乐是约着有为的快乐,这个出世的解脱是讲到圣道的功德,讲出世的解脱,前面讲到安乐道,这个讲到解脱道。那么国土庄严、身心安乐跟出世解脱,这个是约着往生以后的功德,就是来生才得到的功德。那么闻名得益就是你在念佛的当下,你今生因为念佛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好处。这个地方有八个好处,我们也带大家走一次。就包括了你今天念这句佛号,你今生会有什么样的受益,你来生会有什么功德,我们把它全面地做一个了解。好,我们看第八面,讲到往生以后的净土的功德,就是我们来生的一个规划。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来生要去的地方,先介绍它的依报环境。那么这个地方的第一个愿叫作一切严净愿,就是极乐世界是一个庄严清净的环境。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好,我做一个简单的消释。就是说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这个天人指的是我们一般的带业往生的,这个叫凡圣同居土的这些众生。那么我们众生所受用的是什么呢?一切的万物,这个地方指的是我们依报的环境,包括我们所住的房子,或者是我

  们所受用的树木、山河大地等等…那么极乐世界这个依报环境是什么样的相貌呢?这以下从两段来说明:第一段从它内在的本质上来说,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严”,它是庄严的,极乐世界是一种功德庄严相。这个功德庄严当中,经文当中讲出了三个内涵:第一个,清净而不杂染;第二个,光明而不昏暗;第三个,美丽而不丑陋。那么当然这个地方特别讲出了光明,极乐世界的整个环境都会释放光明,所以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晚上的这种情况,没有说白天、晚上,它全部都是白天,因为它每一个宝物都会放光。所以基本上你到了极乐世界,你整个世界是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美丽的、清净的世界。这个是指它的内在的本质上来说。那么它外表是怎么样呢?它的形状、它的五颜六色也特别的殊胜,不是世间所有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光明的、美妙的形状跟颜色,穷微极妙、无能称量,是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世界,我们没办法用言辞来加以形容,甚至于无能称量,就是你根本不能用一个凡夫的心思来测量它到底是怎么个微妙法。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前面是讲到整个依报环境光明清净美丽,是指的它的质,本质上来说;这个地方讲它的数量,那么这样的一种清净光明的环境,它的数量是多大呢?这里讲出一个譬喻,即使你得到了天眼通,你用这么一个广大能力的天眼通来观察极乐世界,你都不能去明了它的数目,来辨别它的数目。那么我们从这个愿文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就是极乐世界的庄严美丽是无限量的。这个经文当中,你看它一再强调穷微极妙、无能称量,你根本没办法去明了,去辨别它的数目。

  那么这个地方到底透露什么消息呢?我们说明一下。那么从古德的注解上说,我们的生命当中,也会因为一时的善业而创造一个庄严安乐的果报,比如说你今生很富有。但是你的富有不可能是无有限量的,不可能!你可能小时候很富有,长大变得不富有;你可能小时候不富有,长大以后富有;而且即使你富有,你也不可能庄严;你庄严,你也不可能眷属美好……所以古人说,人生孤贫残你三个至少具足一个:你要么孤独,你没有一个美好的眷属来享受天伦之乐;贫,你要么贫穷,要么你就是身体有残缺、有病痛,你不可能说你孤贫残三个都没有。你如果没有,这个变成不正常,不正常就不会持久。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我们同时也造了恶业,所以得果报不可能完全是快乐的,不可能!所以你看到一个人,所有的都是快乐的,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他已经到了极限了,物极必反。但极乐世界不一样,我们今天在了解极乐世界的时候要有一个概念:我们娑婆世界的整个受用叫作“业报身”,是业力创造的;极乐世界的整个庄严,为什么它的整个庄严是没有限量的?它富贵是没有限量的,它的健康是没有限量的,庄严没有限量的,因为它是弥陀的法身所变现。它刚开始的一个来源不一样。简单地讲,我们到极乐世界,它的一个情况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我们今天去受用弥陀的功德,阿弥陀佛从因地开始,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六波罗蜜,他积集一个广大的资粮,他开放给我们来受用。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到极乐世界,是去分享弥陀的功德,那弥陀的功德是法身变现的,所以它是没有限量的。我们后面会讲到,你看它的寿命也没有限量,随便你使用,除非你自己愿意舍掉生命;它的健康也没有限量,你小时候很健康,长大也很健康,那么老了也是很健康;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身相是三十

  二相庄严,小时候是这样,你根本不会衰老,你以后永远是三十二相庄严。就是说极乐世界那个功德相一旦出现以后,它永久不会消失,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无常败坏”这四个字,没有这件事情,因为它的背后不是业力变现的,它是法身所变现的。所以基本上这个愿文是一个总说,就是极乐世界你所受用的是弥陀的法身的功德所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愿文我们为什么把它排第一个呢?因为它有一个概念,一个总概念的意思。好,我们看第二个:宝香妙严愿。这以下就个别地把极乐世界这种依报的庄严,慢慢把它开展出来。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 ,池流花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觉。

  这个是第三十二个愿。我们看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在整个极乐世界的生活空间,包括了从大地以上乃至于到天空,那等于是包括整个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些空间有什么东西呢?有宫殿——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有楼观——弥陀说法的地方;有八功德水——就是我们平常沐浴洗澡的地方;或者是花树,有种种的树木,乃至于所有一切的万物,这以下就讲出它的一个结构性: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我们娑婆世界的基本结构,大部分来说是混凝土,好一点的结构就是木头,实木的块木、柚木等等。极乐世界它的房子也好、宫殿也好、树木也好,它不是水泥所成的,它也不是木材所成的,极乐世界的结构是七宝所成。那么这样的一个七宝,我们看《无量寿经》的经文里面可以知道,极乐世界的宝物有三种特色,你最好把它记起来,第一个它放光,青黄赤白,我们娑婆世界的宝物顶多它会反射光明,但是它不会主动地放光。你看你拿到一个摩尼宝珠,拿到一个蓝宝石,它不可能放光的,它只能够反射光明。但极乐世界的宝放光,这第一个,光明。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宝物释放香气,这个很特别,珍宝能够释放香气,这个连天上都没有。天上的宝物顶多放光,它不可能释放香气。第三个极乐世界的宝物,能够演奏天乐,能够释放音乐,所以在极乐世界的整个结构当中,它的宝物具足了光明、具足了香气、具足了音乐,这是我们对极乐世界整个建筑结构的了解。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那么这样的一个七宝所成的结构,它是非常奇特微妙的,超诸天人,这个地方包括超出了“天”,也包括超越了“人”。那么超诸天人,古德说,什么叫“超诸天人”呢?他说天上的宝物能够放光,但是没有香气;天上的沉香能够释放香气,但是没有光明。也就是说在天上这样安乐的环境,光明跟香气很难同时表现出来。你看沉香有香气,沉香没有光明;珍宝有光明,但是珍宝没有香气。只有极乐世界的珍宝同时释放香气、释放光明、释放音乐,这个叫作超诸天人,它的功能太多了。而且这种功能还有它的一个特殊的效果,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当这个光明散发出来,当这个香

  气散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在那个地方经行也好、打坐也好,我们听到了这个音乐,我们闻到了这样的香气,我们看到这样的光明,有什么好处呢?都能够皆修佛行,发起菩提心,开始修习六波罗蜜。也就是说我们在受用极乐世界的庄严的同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圣道的力量,这一点是跟我们娑婆世界差别很多。我们娑婆世界看到宝物,你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想把它占为己有,贪心。娑婆世界美妙的东西背后都充满了很多很多杂染的心,极乐世界不是。极乐世界美妙的东西我们去接触的时候,菩萨闻者,菩萨见者,皆修佛行,它会启发你的菩提心。那么,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在澫益大师《弥陀要解》里面,他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他这句话把极乐世界的这些庄严做了一个描述。他说极乐世界的庄严,你应该怎么去理解它呢?说是“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那么这么一个理性,就是一种真空的法身,它法身当中所显现出来的是一一理性,显现庄严;而每一个庄严,它又会带你进入法身,它不会带你产生欲望。所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不会让你产生迷惑颠倒的心识,所以叫菩萨闻者,皆修佛行。那么这个地方是把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结构,把它开出来。我们看第三个:照见十方愿。我们前面主要是讲到宝物所构成的房子、楼观,这个地方讲到树木,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以后,我的整个依报的国土是如此的清净庄严,不但是清净庄严,这整个极乐世界的依报,不管是房子里面的珍宝,或者是树木上面的树叶,它都有一种很特殊的功能。是什么功能呢?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所教化的世界,这当中种种的善恶的因缘。而你能够在极乐世界一个国土,看到了无量无边的诸佛教化的世界当中种种染净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就好象你在家里面照镜子一样,如此的清楚,如此的分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被极乐世界的光明照射,我们闻到极乐世界的香气,我们菩萨闻者,皆修佛行,启发我们的道心。那么这个地方是你实际看到诸佛世界的整个因果的道理。古德讲出一个譬喻说,你到极乐世界,你会亲眼看到整个宝物当中显现出来:某些人因为布施的关系来世升天了,有些人因为悭贪的关系,来世到三恶道去了……这样子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我们在娑婆世界学习很多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觉得很多因果的道理跟事实上的印证,产生很大的落差。怎么说呢?这个人无恶不作,但是福报比谁都大;这个人造了很多善事,这个人贫穷多病。我们很难把这个道理跟现实的生活做一个等号,就是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在很多人世间没办法得到印证。为什么?因为因果是讲三世的,你今生的果报往往是跟前生有关的。你今生造了业,往往是来生才出现,所以由于这个时间的落差,我们很难从这个地方得到印证,我们对于真理的深信产生一定的动摇。但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子。极乐世界让你亲眼看到这个人他造了什么善业,升天了,他造了什么罪业,堕落了,你马上从这个事相的印证对这个真理产生更深刻的信心跟理解。就是它能够去照见诸佛世界的善恶因缘,这

  样子对我们修学圣道来说是有帮助的。因为每一个道理,如果背后都很多事相的印证,这个真理你会了解更深刻。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到这个地方,依报环境作结束,我们提出三个愿。

  我们在娑婆世界的修学圣道,古人说,你今天发了菩提心,你今天选择求增上生,你就象是一个逆水中的鱼,这个水是逆流,逆流而上。什么叫逆流而上呢?因为环境给你的因缘是堕落的因缘,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修学佛法是很困难的。在极乐世界你修学圣道,是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自然”这两个字,你要把它参透。说你很自然,你到了山边林下去经行、散步,你在那地方打坐,整个色声香味触它所释放的信息,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引你趋向圣道的,很自然,你根本不用勉强去修学。娑婆世界你试试看,你看到什么东西,都是让你放逸的多。你去那个百货公司逛一趟,你很自然生起贪心,你不可能说,我逛一圈以后,我道心增长了,不可能的,是不是?你的购买欲望增加了嘛!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很理性地知道,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是有帮助的。这个成佛之道有很多选择,但是你要很冷静地思考,你将往哪里而去?你的生命是你决定的,你不能等到临命终才决定,因为那时候来不及了。就是说成佛之道,你应该选择一个最有力的方式,来成就你的菩萨道。我觉得一个人有权力选择环境,非常重要。那么我们从这个地方有三个愿,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极乐世界的这样一个消息:它是一个安乐的环境、庄严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当中释放出一种圣道的力量,在引导你的心趋向于菩提心,趋向于清净法身。这个是讲到依报的环境。好,我们看第二个身心安乐。这以下我们开始探讨它的正报。我们有环境,要有一个正报。正报当中有十一个愿,我们选出十一个代表,第一个,国无恶道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把它做一个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我的极乐世界的人民绝对不可能有人到地狱去、到饿鬼去、到畜生去。地狱的特色,刀山油锅;饿鬼中的众生的相貌是饥饿口渴;畜生道的相貌是系缚打杀:它要么失去自由,你说我把你养得好好的,但是它失去自由。它衣食无缺,但是它没有自由;那要么它在大自然里面飞来飞去,但是它没有足够的饮食。所以说,这个三恶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苦恼的世界。古人说,你生命当中,身为一个人,你就算是——宗喀巴大师说,你一生当中最严重的病痛,痛到在地上打滚,跟三恶道比起来,那还是天差地别,跟地狱比起来,跟饿鬼道、畜生道比起来,那还是差很多。

  我们身为一个菩萨,你绝对要避免让你自己到三恶道去,除了痛苦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会障碍善根。你今生读了很多大乘经典,你对于大乘的教理很深刻地体悟,但是你在偶尔的机会当中牵涉到一个罪业,到三恶道去了——你完了。你变成一只狗,你这个狗的果报体离开了以后到人间,你过去的善根忘得一干二净了。为什么?报障!你经过畜生道的这个过程以后,你过去的善根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你还得重新开始学习。因为这个三恶道果报障道,它障碍圣道。所以你看《成唯识论》,佛陀在《成唯识论》里面警告菩萨:你绝对不能到三恶道去。你没有得自在之前,你今天修一个善法,可能会牵涉罪业,你不能做。因为你到三恶道去,你的代价太大了。你说我可以承受痛苦,问题不是痛苦而已啊!你从三恶道出来,这个后遗症太严重了,这个愚痴相太严重了。三恶道就是愚痴,所以极乐世界

  的保证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它根本没有三恶道,那么我们就远离很多障道的因缘。看第二个,丁二、不更恶道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我们国中的天人,这个地方当然指的凡圣同居土的天跟人。你在极乐世界这一期寿命终了以后,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假设又到三恶道去的话,那我不取正觉。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只要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曾经去过极乐世界,那就代表什么意思呢?你只要去过极乐世界一次,你以后的成佛之道,你不可能堕三恶道,不可能!这是弥陀的保证。

  我们的学佛,我们讲离苦得乐也好,讲趋吉避凶也好,其实你看整个大乘佛法的道次第,离苦得乐,它是两个次第啊!你知道菩萨应该先离开痛苦,还是先追求安乐呢?你知道吗?应该先离开痛苦。你看我们刚开始都是先持戒,没有人叫你先修善,先持戒。为什么?远离过失。为什么远离过失?先离开痛苦。所以趋吉避凶,先求避凶。我可以不马上得到安乐,但是我不能到三恶道去。所以极乐世界这个保证对一个菩萨很重要。你看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平安就是福”,平安就是福报。你说平安怎么是福报呢?只是平安而已,只是没有灾难而已?没有灾难就不错啦!是不是?因为我们未求趋吉,先求避凶。

  所以整个菩萨道,佛陀对一个初心的菩萨,不要求你成就种种的三昧乐、涅槃乐,什么功德庄严,这个都不急,先不要到三恶道去!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两个保证:第一个,你到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因缘;第二个,你离开极乐世界以后,你再也不可

  能到三恶道去了。到极乐世界后面会说明,你有两个选择:你只要到极乐世界去一趟,你回来以后,你可以转到其他诸佛的清净国土去,再投生到其他诸佛世界去,继续地修学圣道;第二个,你来到人世间,广设方便、度化众生,当然这个时候你是自在的。好,我们看第三、不闻恶名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这段的愿文,古人说,前面的远离三恶道是离开痛苦的果报;这个地方的不闻恶名,是离开痛苦的因地。为什么会有痛苦?因为有罪业。为什么有罪业?因为你有邪恶的思想。在极乐世界,你不可能创造一个邪恶的思想。我们看这个经文,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你在这一期生命当中,你绝对不可能接受到邪恶的名言——邪恶的语言、邪恶的文字来构成你邪恶的思想。我们的结果是由行为来的,你为什么今生变这个样子?因为你过去有这个业。那为什么他会造这个业呢?因为他有这种思想。因为你有悭贪的思想,你就会造作这种悭贪的行为,变成贫穷的果报。所以整个生命的造作是心为业主,思想推动的,没有思想不能造业。比如说你今天从你的家到大悲精舍来,你开车过来,可能你一路上压死了三十只蚂蚁左右。那我问你,诸位,这个算不算罪业?不算,当然不算。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犯罪动机。你今天把它压死了,但是你没有这种杀害的思想。所有的罪业要成立,第一个,要有内因力,要有犯罪动机。你根本就不是想要杀害它,你是想要来大悲精舍听经。所以,这样子叫“无记业”,顶多影响你的别报,不能让你到三恶道去。罪业会到三恶道,你不会因为这个行为到三恶道去,顶多可能你跟它结恶缘,

  它来生看到你不太欢喜,如此而已。所以思想是你一个造业的根本。

  你看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不好的思想,“我喜欢怎么样,我喜欢怎么样”,其实这个人没有什么前途了。你一个人要常说“我应该怎么样”。我们从一个人讲话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思想是怎么样的,也大概知道这个人的生命往哪一个方向在跑,你大概知道。老一代都可以听你讲话就知道,你未来怎么样了,因为从你的话里面就看出你的思想,也就看得出你这个人未来造业的趋势是什么。所以说,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所成就的思想都是正确的,你不可能产生邪恶的思想,都是产生大乘的思想。当然,你成就大乘的思想,你就会造作大乘的行为。这个地方是讲到远离恶因缘。前面是讲到远离恶的果报,这个是远离恶的因地,你不会听闻到邪恶的思想。我们看第四段,三十二相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我们讲到这个正报的身心,讲到离苦跟得乐。前面的远离三恶道,远离邪恶的思想是偏重在离开痛苦;那么这以下的身相庄严、衣食自然、具足神通、寿命长远,这个是开始讲到得乐。我们不能只是离苦,太消极了。极乐世界有什么样的安乐的身心?这个地方讲安乐的部分。第一个,先讲极乐世界的外表怎么样,身相怎么样。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他都能够成,“成”就是成就,或者是部分成就,或者是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这个三十二大人相的意思,就是说在佛教当中,这种福德、智慧具足所表现出的庄严相貌——三十二相。

  这三十二相,时间关系不一一解释。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概念,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三十二相我们怎么去想象它的庄严。龙树菩萨说,你一个凡夫看到这三十二相会生起大欢喜心。这个欢喜心到什么程度呢?你甚至于可以为他牺牲生命在所不惜。三十二相,他对你的摄受力,摄受到他要你死,你没有第二句话。龙树菩萨说,为什么今天佛陀成就万德庄严,成就觉悟以后,他要百劫修相好呢?三祗修福慧成佛,还要花一百劫来修这个相好呢?因为,龙树菩萨说,佛陀所宣说的真理,讲无常的真理、无我的真理,都是违背我们人性的,违背我们过去的思考模式的。假设佛陀没有三十二相,很难取信于众生。因为他讲的道理跟我们一般的思考模式相冲突的。所以佛陀成佛以后,一定要再花一百劫的时间来修这个相好。那么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提供你一个相好庄严的色身。

  当然你说我三十二相干什么用?如果你只是想要自己用功,你把房门关起来,那当然没有用了。但是当你要去利他的时候,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就有用了,因为人家第一个先看到你的外表。我们在台湾看到一个“民调”,它说,外表长得庄严的人找工作比较容易。他即使犯了错,大家也容易原谅他,占很多好处的,不是没有好处的。同样这个人犯错,A也犯错,B也犯错。你长得庄严,人家容易原谅你;B的话,重罚!因为你长得不好看。所以这个人际关系跟庄严也是有关系的。所以说,当你开始想利他,你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你的身相就很重要了,因为人家第一眼不是看到你内心的戒定慧,先看到你的外表。所以极乐世界提供一个美好的外表,三十二相,有助于我们未来摄受众生用。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第四卷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丁五、衣服随念愿。

  我们这一科是介绍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成就的功德庄严,这当中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就着有为的安乐来说,我们又分成了依报庄严跟正报庄严,那么这一科我们讲到极乐世界一个正报的五蕴的身心,它的一个相貌。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五蕴身心:第一个,它没有三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这个衣食自然,受用的衣食特别的自然。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诸天跟人民,当然往生的人是很多了,比如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往生,这种法身菩萨就不需要衣服了,做法工作,着忍辱衣,入慈悲室。但是一个生死凡夫,他就需要衣服了。我们一个凡夫众生,除了身相庄严以外,用衣服来庄严自身。极乐世界的衣服是怎么样成就的呢?是怎么来的呢?极乐世界怎么会有衣服呢?随念即至。极乐世界的衣服是你念头一动,它就出现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极乐世界的衣服,它是你念头变现出来的。你念头一动,它就出现了。那么是出现什么样的衣服呢?如佛所赞,应法妙服。它出现的是一个佛陀所赞叹的、庄严的、如法的衣服,而且是自然就显现在色身上面,也就是说,你得到衣服的整个过程,你不需要去裁缝,太大、太小,还要去裁缝那个布料;或者是染治,做种

  种的染色;甚至于衣服穿过以后,还要去做种种的洗涤。那么假设不如是的话,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生死凡夫当然衣食是我们生活的所需了。过去我去参加莲因寺斋戒学会,忏公师父就说,在大陆的东北有一句流行的话:嫁汉、嫁汉,为了穿衣吃饭。说一个女众的心思是怎么样呢?为什么去找一个好的先生呢?为了两件事情:穿衣、吃饭。当然这样的一个话就道尽了一个人生命的内心世界,人们所忙碌的无非就是为了衣服、为了吃穿,顶多加一个住,吃、穿、住。我看我们台湾的情况,南方人,知识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南方人比较重视吃,他觉得吃东西是最实在,吃到肚子最实在,所以衣服穿得很随便;北方人他注重穿,你看他吃东西很简单,但是他宁肯把钱省下来买漂亮衣服。当然这是人生的选择不同。但是,总而言之,我们一个生死凡夫,吃穿这是一个主题。当然阿弥陀佛也就不敢忽略这个主题,所以他在发愿的时候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就是你今天一个修道人,你不必为饮食去忙碌。为什么呢?“随念即至”这四个字是很重要的,说你念头一动它就出现,你要吃饭,你念头一动它就出现,你吃完的时候,你念头一动,就自动消失掉了。你今天换这个衣服,你不喜欢,你再念头一动,它又换另外一件衣服,这个地方叫作所谓的“随念即至,自然在身”,是这句话的意思。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免除了整个衣食的牵挂。

  看下一个,丁六、寿命无量愿。这个愿太重要了,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请合掌: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其实极乐世界整个功德,当然我们可以说以佛号来做代表,阿弥陀佛所代表的意思,包括了无量光跟无量寿。无量光代表整个依报的庄严,以光明来摄尽所有极乐世界的房子、树木,乃至于大地的庄严,就是以光明摄受。这个正报的庄严,其实正报庄严,我们刚刚学过了很多,包括身相庄严、衣食自然、五种神通 我们还没有学到,身体没有病痛,身体健康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寿命,正报最重要的就是寿命无量,我们先把它消释再解释。

  在我成佛以后,极乐世界的人民,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我们放弃了今生,我们活在未来,我们把今生应该享受的福报,本来你有这个福报去享受美好的饮食、美好的衣服,你全部牺牲掉了,你把所有精神体力用来修学净土法门。好,你今生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了,你今生的辛苦到了极乐世界去了。当然你就很在意了,这样子的一个果报体,我今生的努力,这个果报体它提供我多长的寿命让我受用呢?如果你到了极乐世界,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当然我们很在乎寿命,因为福报是以寿命做基础啊!假设没有寿命,那我去极乐世界只是很短暂的停留,那就完了。所以说,极乐世界的寿命是,即使是可以限量的话,那么它最低的程度不能够低于百千亿亿劫,假设不如是的话,不取正觉。

  这个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古人常说一句话,拼个今生,永做闲汉。这个“永做”意思就是说,佛陀不同意我们升天,我们今天身为一个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天上是一个快乐的世界,佛陀为什么禁止我们菩萨升天?因为它寿命太短。你到了天上去,你天上福报享完以后,你就堕落了。“譬如仰天射箭,势尽还堕。”你往天上射箭,箭力量结束了就掉下来了。极乐世界的特色,就

  是它提供你一个非常长的寿命,足够让你修学圣道。假设我们一般来说,花三大阿僧祗劫来成佛的话,它提供你是一个“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你再怎么懈怠,寿命都够你用了。

  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寿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死亡的问题,生老病死,这个死亡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个死亡,造成了一种隔阴之迷,使令我们的正念产生了中断,变成我们的寿命一加一不等于二。这怎么说呢?诸位今天来这个地方听四十八愿,我相信很多人应该是很有很多的大乘善根,绝对不是今生才学佛,我绝对不相信。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在流转呢?因为这个死亡,这个分段生死的死亡是个严重的障碍。你今天到了三十岁开始觉悟了,开始学佛了,开始用功用到六十岁,哎呀,内心世界把烦恼调伏了,夕阳无限好,但是,可惜近黄昏哪!你看我们经常,当然在家人一般不学佛不讲,修行人时常有这种感叹,就是说,我二十岁出家,出家的时候干什么呢?根本没办法修行,你光是对治烦恼就没有力量了。刚开始出家的人没有一个人在修行,就是先忙着对治烦恼,赶快把烦恼压下来,差不多花五年到十念的时间,把这种烦恼障一一地调下来。哎,十年后内心天下太平,你要修止修观自在啊!修行的好时间出现了,但是时间不多了,时间不多的时候你又死掉了。死掉又来生开始,又开始糊里糊涂到了三十岁,又学佛了,学佛以后又开始对治烦恼,烦恼调伏以后年纪又大了……我们几时可以成就圣道呢?这是一个问题。

  就是这个分段生死,这个死亡中断以后,你换一个果报体就换一个心态,问题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你现在正念分明,来

  生不一定啊!你看苏东坡,苏东坡你看他今生风流倜傥,什么喝酒吃肉,去逛那个风月场所,印光大师说,你不要看他今生这么放逸,他前生是五祖戒禅师啊!我把五祖戒禅师的整个经历找出来,我发觉这两个道不起来。他前生这么用功,他今生是这样子。就是我们的退转从某一种程度来说,跟我们寿命的死亡有关系。所以今天极乐世界,当然阿弥陀佛他思考到这个问题了,这个避免分段生死的问题。

  你说我今生跟你拼了,反正生死的问题迟早要解决的。你说我今生不急。你今生不急,来生你还是要面对;你来生不急,你再来生一定要面对。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你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而且你越晚处理对你越不利。诸位你们知道整个世界是变化的,是往好的地方变,还是往坏的地方变?是的,往坏的地方变。我从来不相信明天会更好,唱这首歌的人真的是误导众生呐!因为你讲的不是真理嘛!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动态的,而且它的趋势是往堕落的方向在走,这是佛陀讲的末法时代:正法、像法、末法。我们现在只是末法的初期,所以我们今天要有一个觉悟,就是说,第一个,生死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处理,佛陀不能进入你的内心世界,帮你把生死处理,不可能!他顶多说法让你知道,让你自己去觉悟,第一个你自己迟早要面对的问题,你今生越早点做成功率越高,你拖得越久,你后面越麻烦。

  只要我们今天真实地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当然修行要做一些牺牲,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享受。到极乐世界以后,这个净土法门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了。一劳永逸啊!你看你修圣道门,你从初果,初果你还没有大事已办;到二果,证到二果以后,你要经常保持小心,到三果、四果,每一个阶段都要谨慎小心。但是到极

  乐世界以后,你这一期的生命你基本上,你大概OK啦,你这个成佛的路大概清楚了,你不会退转了。为什么?它那个寿命很长,所以这个寿命是非常重要,我们在抉择我们是不是往生到净土去,甚至于在十方净土当中,有药师佛的净土,有阿弥陀佛的净土,其它的净土,为什么在历代的祖师传承当中,特别强调西方净土?因为它提供的寿命特别的长,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使令我们不必去经常更换寿命,更换这个胞胎。这个地方是讲正报的寿命。

  我们看下一个,随愿修短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把它做一个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他这一期的寿命,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长,长到几乎可以说是无能限量。这个地方的无能限量我们解释一下,是有量的无量,它还是有量的,极乐世界你还是总有一天要往生、要死掉的,只是说因为它太长了,所以我们说是无能限量。但是你还是有选择余地的,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假设你有很特殊的愿望,你很急迫地要到众生的世界来,你根本没有时间把极乐世界的寿命全部用完,那没关系。你要“修”,这个“修”就是长期的修学,你希望在极乐世界长期地安住,直到等觉菩萨为止。在极乐世界你不可以成佛的,你顶多到等觉菩萨。第二个,或者你选择短暂的停留,你都可以随你的心意自在地选择,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说,今天阿弥陀佛提供你这么长的寿命,他并没有强迫你一定要把它用完。你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大悲心太

  重,你到了极乐世界成就不退转以后,对世间的五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无住的力量以后,你就急着要回入娑婆,可以。有些人,他愿意在极乐世界亲近十方诸佛,直到等觉菩萨,也可以。所以这个叫作随其本愿、修短自在。你看我们净土宗第十一祖叫省庵大师,他做一个《劝发菩提心文》。他临命终的时候,他的弟子跪满地板在哭泣。这大师说:你们不要哭泣啦,我呢,去去就来,生死事大,大家尽心念佛。那么省庵大师说,去去就来,可见得他可能会很早就回来。我们台湾的回向文,不知道新加坡是怎么回向,你看: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到了净土以后,干什么呢?花开见佛悟无生,你的目的是要见佛闻法。那么见佛闻法以后有两个选择,这个回向文的最后第四句有两个:有一个是说不退菩萨为伴侣,你整天跟不退转的菩萨在一起,跟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跟他们学习,忏公师父把这个“不退菩萨为伴侣”改成了“回入娑婆度有情”,也是可以。

  也就是说,你这个寿命可以选择,你愿意在极乐世界长期修学也可以,你愿意早一点回入娑婆,我去去就来,也可以。这个地方跟前面的寿命无量,这两个愿是有关系的。好,我们看第八 那罗延身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菩萨,他的色身是什么色身呢?金刚那罗延身。这个“金刚”的意思就是坚固、不可破坏的意思,没有任何的病毒能够去伤害你的色身。这个色身用什么来譬喻呢?用“那罗延”。这个“那罗延”,他是一个天上的金刚护法神,叫作金刚力士,这个金刚力士的名称叫作“那罗

  延”,他是诸天天王的护法。因为他的色身特别的强壮,坚固 不可破坏,所以用他来比喻作金刚。就是说,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色身,身相庄严、衣食自然、寿命长远,这个地方讲到他的色身远离种种的病痛。极乐世界的生命体不但是长寿,而且他没有病痛。

  一般来说,我们要没有病痛,你要从慈悲中来。你看佛陀的弟子阿罗汉,同样阿罗汉,很多人都是生病生得很多。你看舍利弗尊者,他病痛发作的时候,身为一个大阿罗汉喏,佛陀说法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叫他的侍者用担架把他扛到讲堂来听法,他连站都站不起来。他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大阿罗汉了。当然,他内心自在,但是色身是不能自在的。这业报身,它不得自在,他一定要把这个业报身舍掉了,他来生到涅槃,他才自在。所以,阿罗汉只能讲心解脱,他色身是不能解脱的。因为他这一期最后的生命,他还要酬偿过去的业。但是,有两个阿罗汉是很特别的:阿难尊者跟薄拘罗尊者。阿难尊者活到一百二十岁,从小到大没有生过病。薄拘罗尊者活到一百六十岁,也没有生过病。那么这个地方就说明,他那种慈悲心强。在极乐世界,它提供你这么长的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的寿命,他没有病痛。《华严经》里面讲到菩萨的病痛,它说,菩萨修学圣道,菩萨不怕老,衰老不是很怕,他也不怕死,但是菩萨很怕病痛,因为这个病痛障道。你一病痛的时候,你根本没办法提起你的专注力。象三国时代的张飞,张飞有一次在大众当中说,我打仗的时候,我天不怕,地不怕。诸葛亮说,你怕一个东西,他说,我怕什么东西?他说,你把手伸起来,我写给你看。写了一个“病”字,张飞看到“病”字,马上显出恐惧的脸色。好汉就怕病来磨。所以我们在极乐世

  界,它所提供的这样一个长远的生命当中,它是金刚那罗延身,一生当中没有病痛。好,我们看第九,蒙光柔软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体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讲到极乐世界的身心世界,它的一个柔软的程度。我们看经文的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这么多的诸佛世界中有很多很多众生,假设他是在娑婆世界也好,或者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也好,经常能够蒙受我光明的照射。这个光明照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身心感到非常的舒适、非常的柔软,这种柔软的感受、安乐的感受,超过天人的快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们前面讲到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光,这个地方讲到光明照射的一个功德利益。

  我讲我个人一个小体验给大家参考。我在几年前应邀到美国去,到华盛顿D.C.讲《阿弥陀经》。那一年刚好是九.一一恐怖攻击那一年,我们那个时候有四个人去华盛顿。那次法会是讲得很殊胜,因为在美国有一百多位听众是很难得的,那是《阿弥陀经》法门的殊胜。讲完以后,我们隔天是要到华盛顿D.C.参观他们的国家博物馆。当我《阿弥陀经》讲完了,我那次讲了六天,第六天讲完了,晚上——隔天去博物馆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升一个很高的法座说法,下面很多很多的人我看可能有几千人。说法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整个灯光暗掉了,就是有魔障现前。有一种很恐怖的力量释放到整个讲堂当中。在黑暗出现的同时,产生一个很恐怖的力量。结果,大家就开始非常躁动,就开始起来、跑动。我看这个情况,我赶快摄心,因为那个时候《阿弥陀经》刚讲完,我就在上面专心地念佛。我印象里面

  念佛念得不是很久,从右边的窗户照进一个金黄色的光明。这个光明一照进来以后,突然间整个房间都变成光明。虽然它刚开始是一道光,它一照进来以后,整个地变成金黄色的光明,那么下面的躁动都安定下来了,后来我就醒过来了。

  醒过来以后,我们第二天大概早上七点半就出发了。后来要去华盛顿这个城市的时候,有人就提议,哎,有经过华盛顿,经过五角大厦,去参观一下吧。我们就顺道去参观五角大厦,那就在外面照相。那个时候还请来了一个中尉军人,他帮我们照相。照完以后,有人就提议说,哎,我们去参观一下吧。那个时候,我心中就有一种很不安的感觉,那感觉就是:不要进去!后来我说,哎,时间差不多了,我看我们走好了,现在去,慢慢开,刚好。后来我们就上车,就离开了五角大厦。差不多车子开了三分钟左右,五角大厦就爆炸了,那个飞机就撞上去了。我们听到一个很大的爆炸声,然后那个浓烟,没有看到火花,但是看到一个很浓很浓的黑烟升上去了,远远看得到。那个时候,不知道是飞机爆炸,哟,奇怪,怎么那个地方失火?因为我们刚刚离开那个地方嘛!那个时候整个消息都封锁。到了华盛顿D.C.的时候,整个交通就管制了,所有白宫的人,国会中的人全部出来,那才知道是恐怖攻击了。那是我在生命当中第一次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接触,那真地感觉是柔软哪!非常的安定。不然那个时候是很躁动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他既然有这个愿,我想我们今天应该有个信心了。他有这个愿,就是存在法界的一种力量,只要你很虔诚地忆念他的圣号,你一定可以跟他的光明感应道交,只要你充满了真实的信心。这个地方就是指的一种身心柔软,正报的身心柔软。

  我们看第十,乐如漏尽愿。这个也讲到快乐的另外一种。前面是从光明的照射产生快乐,这个地方是极乐世界的身心自然释放出一种快乐。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他的正报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身心是什么感受呢?他会产生很多快乐的感受,而这种快乐的感受绝对超过一个四果阿罗汉这种漏尽比丘。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产生一种涅槃寂静的快乐。那么极乐世界的快乐,超过阿罗汉入的灭尽定所产生的那种寂静的快乐。我们的身心世界是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的,这四大的体性是不一样的。你看地大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热性,风是动性。所以一个人身心经常能够调到四大平衡是很难的。即使你没有病痛,你就会觉得身心世界总是有一点哪一个地方不调畅,因为这个四大 它本身的体性是互相冲突的,除非你这个人善业很强。福报越大的人,他感到身心世界很轻安。如果我们今天罪业比较重的人,就感到这个色身好象一块肉重重地压在身上,就很粗重。这个地方讲到极乐世界它提供给你这样一个色身,你的这一念明了的心住在这个色身以后,你有什么感觉,他说了,这种快乐超过阿罗汉的这种寂静的快乐。

  这个地方我们引用《无量寿经》的说法,说极乐世界的色身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也就是说,他不是胞胎所成,所以他没有这种粗重的色身,它是莲花化生,所以它那个色身就是一种清虚之身,就是若有若无的样子。你看他是有这个色身,三十二相,但是,轻飘飘,就好像没有;没有当中,又好像有。那么这

  种色身,当我们这个明了的心住在这个色身以后,它产生了快乐,《无量寿经》做出一个比喻说:人世间的国王是福报最大的,他的色身特别的轻安,但是,人世间的国王跟天王比起来,跟乞丐跟国王一样;那么天王的快乐,跟阿罗汉的涅槃快乐比起来,就象乞丐跟国王一样;那么阿罗汉色身的快乐,跟极乐世界比起来,又象是乞丐跟国王。我们从这个层层的对比,就知道,当你这个明了的心住到极乐世界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以后,你是出现很多很多寂静的快乐。这个我们讲,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前面讲到身相庄严、衣食自然、寿命长远、没有病痛,这个地方讲你的心住在极乐世界,会产生无穷的快乐。

  我们看第十一、供养诸佛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我们把它做一个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菩萨,这个“菩萨”我们前面讲过了,除了你在受用这么多快乐,你看你到极乐世界,你受用这么多种种的安乐的一个身心世界,那么最重要的,你好还要去修福报。极乐世界是修福修慧的地方。修福报,当然,世间上最大的福田是佛陀。你到极乐世界可以怎么样呢?承佛神力,这四个字很重要。你极乐世界所提供的五种神通,特别是神足通,是由弥陀的本愿所加持的。所以他可以以神通力来供养十方诸佛。怎么个供养呢?这以下讲出供养的相貌,在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够遍至无量无数亿亿诸佛国,假设不如是的话,不取正觉。

  我们读四十八愿,感觉佛陀用的单位都是很大的,无量无数亿亿。我找一个事情的事实,你来做一个对比,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相貌。我们讲一个大阿罗汉,不是小阿罗汉喏,大阿罗汉,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是属于阿罗汉里面神通第一的。他有一天听佛陀说法,但是他迟到了。他本来是长老,应该坐前面,他因为迟到,所以他远远地在讲堂外面坐着。那么佛陀就宣说妙法。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想:哎呀,我以前坐在前面的时候,声音是这么大,怎么今天我坐在后面声音也这么大呢?好象没有任何的改变?这个真是起好奇心了,说,佛陀的声音到底有多远?他就起来以后,用神通力,一直飞,一直飞,一直飞……就往最远的地方飞——结果,飞到他方世界去了。一不注意,离开了娑婆世界,到另外一个佛世界去了。那一个佛的色身都很大 高大。那么那个菩萨说,哎呀,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来一个小虫啊?佛陀说,哎,你们不要这样讲,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哦!他要测试他师父的声音,跑到这边来了。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到了这个地方的时候,还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还是一样的清楚。然后,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想要回去的时候,飞不回去了,因为他的神通力只能够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佛国。他那个时候不晓得为什么,潜能发挥,超越了,他飞不回去了。那么他就请教这个佛陀说,那怎么办呢?他说,你现在忆念你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他就会帮助你飞回去。所以目犍连尊者就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结果就飞回去了。

  一个大阿罗汉的神足通只能够到一个佛国,你到了极乐世界,那个果报体,它的五种神通,其中一个神足通,它是什么相貌?它能够遍至无量无数亿亿诸佛国,而且是在一顿饭的时间这么短。当然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很快地去亲近诸佛,而积

  集广大的福德资。亲近佛陀不完全只是听法,成就智慧,在某种程度来说,佛是一个最殊胜的福田。什么叫福田呢?就是你这个种子种一点点,水果就长很多。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当然释提桓因很多了,很多很多的三十三天,其中有一天的释提桓因,他的寿命将尽,天上的花枯萎了,他身上开始流出臭汗等等……他的天福将尽的时候,他旁边那些眷属——那些美女开始远离他,因为他身体产生臭秽的味道,福报享尽了嘛——开始远离他了,他知道他要死掉了。而不幸的是,天人又有神通,他知道他来生要生长在一个乡村,里面有一只母猪,它怀了六只小猪,其中一只就是他,他知道他的来生,所以他很害怕。你想,这个落差太大,一个是天王,一个是一只猪啊!这怎么办呢?他就在还没有死之前,赶快用神通力就飞到大梵天去了,请三界的王——大梵天来为他想办法。他说,我的寿命快尽了,你可不可以传授我一个延长寿命的办法?大梵天说,我有很多很多的法门,但是我没有增长寿命的法门,这个我做不到。释提桓因说,那我怎么办呢?他说,这样子了,现在人世间有佛陀出世,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你求他可能会有办法,我是做不到。你赶快趁你现在寿命还没结束,赶快去!

  那么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就用他最后的神通力,最后那一点力量赶快飞到释迦牟尼佛的地方去。那个时候佛陀在精舍说法,他一到的时候,他已经是精神都快要结束了。他最后到达的时候,赶快顶礼,拜下去,身业礼拜,口业称念佛陀,意业产生强烈的归依,身口意三密相应。这个时候他的内心的虔诚,跟释迦牟尼佛的福报感应道交。他拜下去的时候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业力的关系,就马上投胎到这个母猪的肚子里面去了。但是因为他在

  死亡之前,他亲自地供养佛陀——你说,他没拿东西啊!他这个叫作三业供养,法供养,身口意三业供养,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所以我们打佛七也是一种供养。那么,他因为这样强烈的供养,因为他今天重点是,他不是面对一个佛像哦,他面对是一个真的佛陀,所以他死掉以后,那个母猪——因为它怀的胎是一个大福报的,它怎么受得了——这个母猪象发疯一样到处乱撞,就把它的主人的花瓶打破了。这个主人一生气,拿棒子就打它,就流产了。流产了,他又死掉了,又回复到他原来的位置,再做一次的释提桓因。你看,只有拜一拜佛陀,称念一句圣号,一念的归依,换取一期的释提桓因的寿命。为什么?因为他可以遇到佛陀,我们做不到。

  澫益大师说,成就善根不必等待因缘,你修习智慧,你在佛堂里面,佛陀在世不在世,跟你成就善根没有关系。你成就智慧,你只要语言文字看得懂,你能够参透道理,跟佛陀在世不在世没有关系,它不必等待因缘。但是成就福德,你一定要等待因缘。我们现在为什么很难创造大福德的人出来?因为你很难遇到一个好的福田,我们很难去遇到一个初果圣人、二果圣人、四果圣人,乃至于遇到佛陀,你的培福报的速度太慢。所以,我们今天不要以为到极乐世界好象都在损福报,受用很多快乐,不是的。你看,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马上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你可以在极乐世界培植福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缘。

  到这个地方我们等于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的庄严,跟正报的身心的种种的安乐,我们到这个地方告一段落。那么出世的解脱,至于极乐世界在这样的一种依正庄严当中,是怎么样修

  学圣道的,它是怎么用功的、怎么增上的,我们明天再加以说明 出世解脱。我们剩下时间回答问题。

  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当然,你念佛的时候,你是要配合呼吸比较好。但是你吸气的时候不能念佛,要吐气的时候才能念佛。你吸气的时候念佛,你的气会出状况的。

  师父,阿弥陀佛!我有一个朋友,工作上的地方有一间小房间,他安装了无主孤魂的牌位。这个朋友在工作的时候,他看到有众生干扰他,结果他就请这个无主孤魂不要去打扰他。这当下他就感受到这个众生握住他的脖子。他口中念不出佛号,但是他心中一直念佛,因为佛号的感应,这个无主孤魂当下就消失了,他的身体感到很轻松。请问这是阿弥陀佛的感应吗?

  当然哪!因为你的因地是念佛嘛!你因地是念佛,那当然是感应阿弥陀佛;你因地念地藏王菩萨,就感应地藏王菩萨。我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念阿弥陀佛,跟念地藏王菩萨,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功德有没有一样?功德有没有一样?一样?怎么会一样呢?因缘所生法是各式各样的。你念阿弥陀佛,你是感应阿弥陀佛的本愿嘛!你念释迦牟尼佛,你是感动释迦牟尼佛的本愿。他们因地发的愿不同,名号是由他的愿力创造出来的,以后你成佛以后,你也可以丢出一个名号,你来念我的名号,但是,这个名号会产生什么效果,跟你因地发的愿有关系,不是每一尊佛发的愿都一样的。但是,大方向来说都能够消业障。但是,念

  阿弥陀佛跟其他不同,他多了一个特别,临终接引往生净土,这一点其他的佛的本愿就比较没有。你说十方世界这么多的佛世界,为什么单单阿弥陀佛?因为你容易去,十念必生。其它的佛世界,你绝对不可能十念就去的,做不到的。因为它成功率特别高。那你因地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那当然是感应阿弥陀佛了。你不可能念阿弥陀佛,感应地藏王菩萨,那不可能,因果不符嘛!所以,智者大师说,说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出现地藏王菩萨,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因果不符嘛!可能是魔障。你因地念佛,出现地藏王菩萨,这就不对了。

  弟子的弟弟患了癌症,到观音庙求签,签上说,弟子业障太重,所以,虽然开了刀,还是没有效,必须诵《地藏经》来减轻他的痛苦,使令他走的时候比较轻松。请问师父有没有什么办法延长他的寿命,让病好起来?

  延长寿命不是很容易的。如果说他的寿命没有尽,寿命还在,但是他有一个很强烈的业障过不去,这一点还容易做到,只要你破障就好了。如果他阳寿已尽,而且业障又现前,那就很难,这个就比较麻烦。很多人死亡的时候是阳寿没有尽就死掉了,突然的业障现前,这种要救,只要遇到好的法门是可以救的。当然,延长寿命的话,我们一般来说,大乘佛法放生、诵经、念佛都可以。忏公师父说,诵《金刚经》对延长寿命很有帮助,《金刚经》。我觉得都可以尝试。如果你真心念阿弥陀佛,你该好的时候就好起来,该走的时候就走,但是你要对这句佛号很有信心,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修习所有的法门,你内心的状态是很重要的,你看一句佛号跑到不同的人心里面,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这表示什么?表示念佛,你的过

  程是很重要,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他是很重要。有些人根本没办法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开展出来,你做不到,你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方法。有些人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接触的时候,他就可以把他的功德开展出来,就是你要掌握他的心法。我觉得念阿弥陀佛,如果他的心理准备够的话,应该是可以,会有效果。

  请问法师要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呢?

  我们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墙壁。这道墙壁诸位知道是什么吗?对啊,就是妄想。所以我们就觉得刚开始的时候,你看打佛七的时候,我们觉得离佛好像距离很远,因为你中间有妄想。你差不多念了两天、三天以后,你会觉得,哎,好象感觉你跟佛陀距离拉近了。这表示你妄想减少了。一个人要念佛要少妄想,就是你没有什么原则,多训练。当然,我刚刚也提出一个观念,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是先有目标,才有佛号的。就好像一个人,先有目标,才去赚钱的。如果你一个人没有目标,你也不会很在乎赚钱的。我要去盖一栋大厦,我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你有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只有钱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个时候你就会努力地赚钱。你一定是先设定你来生的愿景,你希望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种种的愿景,而这个时候只有佛号可以帮助你,你才能够死心塌地地安住在佛号上。所以你要没有妄想,第一个,你要有一个目标;第二个,你要多训练。刚开始都是跑掉了,再拉回来,跑掉了,再拉回来。我们打佛七也会有方法,到时候会告诉大家。这个妄想,你要能够多多地训练,它就会慢慢消失掉,因为它是不真实的。

  请法师慈悲,行菩萨道要修六波罗蜜,到极乐世界有机会修六波罗蜜吗?有这种因缘吗?

  我们后面会讲到很多因缘。极乐世界它为什么提供你五种神通?你如果说你不修六波罗蜜,就极乐世界乖乖地呆着就好嘛!古德说,阿弥陀佛他不但提供你一个这么好的环境,他提供你五种神通,就是让你亲近十方诸佛,然后广度众生用的。五种神通就是让你离开极乐世界,第一个亲近诸佛,第二个广度众生。要不然他提供神通给你干什么?这个后面在最后一个愿文会说到。

  曾经有人问说,净土法门可信吗?我回答说,很难相信,我也不知道。这算谤法吗?

  应该是没有。你说,我很难相信,结果,我也不知道。这个叫愚痴啦!这不是谤法啦!谤法是邪见,愚痴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愚痴顶多障道。但是,你不能说它是罪业。邪见就是罪业了,邪见跟愚痴不一样。因为你愚痴,你还犹豫不决。所以,你看外道叫邪见,你没有学佛,也没有学外道,这个顶多叫作愚痴。外道就是邪见,因为你是坚固有想法了。

  我们再回答一个问题,剩下不能回答的我们明天回答,再不能回答的就佛七的时候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修净土的佛弟子应该如何发愿?应该在净土先成佛再度众生,还是应该先从净土转到娑婆世界广度众生再成佛?

  这等于是两个问题。第一个,修净土的应该如何发愿?修净土的人你心中只有两个愿望,只有两个愿望而已:第一个,你要厌离娑婆;第二个,你要欣求极乐。这个愿开出是两个。有些人 他想要求生净土,但是娑婆世界的手没有放掉,这个会有问题的。诸位知道吗?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是熟境界,你这边打滚太久了。诸位,你知道你长久以来都呆在哪儿?呆在娑婆世界嘛!你跟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个人都太熟了。所以,憨山大师说,你只有欣求极乐,没有厌离娑婆。结果,娑婆世界是熟境界,极乐世界对你来说,你只是依稀仿佛了解,叫生疏的境界。临终的时候,心是随熟的境界转。所以你厌离娑婆也很重要啊!所以你发愿是,它是两个方向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都有。

  那么到底,你到了净土以后,你是先成佛再度众生,还是先度众生再成佛?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佛法很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由你决定。如果你是悲增上的菩萨,当然你就会去先度众生;如果你是智增上菩萨,你就会去先成佛道。怎么知道我是悲增上、智增上呢?可以测试。可以从你的学佛的缘起看出消息,就是你当初的发心,有些人是看到众生的苦而感动发心的。你为什么想成佛?因为我看到众生太苦了,我要赶快帮助他。他是缘众生无边誓愿度而发心的,他是缘众生的苦而发心的。有些人他为什么发菩提心?他看到诸佛的功德太殊胜了,他也想要成就而发心的,从这个最初的你发心的缘起,大概就知道你这个人的根基了。但这两个都不错,没有说谁好谁坏。但是从这个缘起可以判定,有些人会先成就圣道再度众生;有些人会先成就众生的缘,福报会很大,然后再成就圣道。你去回想看看你当初是怎么学佛的?当初你为什么受菩萨戒?你那个最初的念头你找出来,

  你大概就知道你未来成佛的时候,是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大概跑不掉,那个根基养成以后很难改的。但这两个都不错,都不错。

  好,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明天我们会把它讲圆满。阿弥陀佛!好,大家请坐下,我们回向,我们把这个听经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往生净土、回向法界众生。我们虔诚地回向。

  第五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现象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命现象呢?从佛法的角度,他不认为是上帝创造的。那我们今生的生命是怎么有的呢?佛教说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地讲就是说,我们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变现出来的。详细地说,应该是你过去的心态、你过去很多的想法创造了你今生的生命,那么你今生又有很多的想法,又会去创造来生的生命。所以整个宇宙间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呢?因为我们内在的念头不断地相续。所以《楞严经》讲,由于心念的相续,使令我们外在的世界也就相续。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犹如长远的水流的生命现象,我们应该怎么来改造自己,使令自己离苦得乐呢?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你要改造你的心念。因为你的世界是你的心念来主导的。

  那么怎么改造心念呢?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首先你的心要有一个安住的地方,这个安住的地方就是,首先你要设定目标,你希望你来生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要很清楚。我们一般人的心都是住在娑婆世界,我们以娑婆世界的五欲的快乐为住。我们曾经去受用五欲的快乐,然后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念念的去怀念它、去安住它。所以这样子来讲,我们不断地去忆念娑婆世界的快乐的境界,我们希望它重复的出现,产生一种牵引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三界投胎?因为我们心中对它有所住。你对它有所住,它就会对你产生牵引的力量。所以我们希望改造我们的来生,首先你要改变你心中的住处,你的目标要改变。大乘佛教的住处,有两个地方是可以安住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是以我空、法空的真如为住,或者说是以无住为住。当然这个地方困难度很高,跟我们的习惯是违背的。那么,净土宗 它不是,它是以净土的功德为住。所以从净土宗的角度,你刚开始修学净土的第一步,你就要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了。修净土宗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先发愿的,没有说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没有这种道理,都是要先发愿,以愿来导行的。所以你现在还没有确定你来生要去哪里,严格来讲,你还没有开始修行。你还在那个地方原地打转,你还没有开始上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你的人生顶多就是积集福报。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知道你心中以何为住,你未来要往哪里而去,你将往哪里而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好,那么当我们经过对净土的学习,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来生要去哪里,这个时候就开始要怎么样?要开始修行了。什么叫修行?就是降伏其心。前面我们讲云何应住,其实修行就是降伏

  其心,不断地用佛教的道理来调整自己。因为你今天设定一个净土的目标,但是你的心态跟净土是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你的目标在这个地方,你的内心是这样子。你必须把你的内心调到跟净土一样,所以我必须要怎么样?要忆佛念佛,不断地忆念佛的功德,不断地忆念佛的圣号。这个就是怎么样?不断地修正你的念头。所以净土宗的修学,简单地讲,就是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目标的设定,一个是整个过程的调整。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今天开车,你一定先有一个目标:我这个车要往哪里去。你将往哪里而去?, 没有人是边开车边想的,没有这回事情。那么目标清楚以后,你整个过程,你的方向盘就是不断的调整。在整个路的过程当中,看到障碍,看到什么东西,就应该闪过去,就是微调。那么当然这个地方,云何降伏其心,这是我们第二阶段打佛七该做的工作。七天,我们打佛七这七天干什么?就是降伏其心。把你现在一个非常粗重的念头,跟净土不相应的念头,把它调整成跟净土相应的念头,这要花七天的时间。我们希望在打佛七之前,先设定目标,云何应住?那么我们必须透过教理的学习,对净土的认识,设定我们来生的目标。然后你把你的内心住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需要来了解四十八愿,因为整个净土的功德是四十八愿创造出来的。

  好,我们看讲义的第十七面,丙三、出世解脱。我们讲到净土的功德是有三段:第一个是国土庄严,第二个,身心安乐,第三个,出世解脱。那么前面两个是讲到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也就是讲到这种有为的快乐。你看极乐世界种种安乐的相貌,这个地方讲到无为的解脱。在这个快乐当中,我们想要了解

  极乐世界是怎么样来修学佛法的?他修学佛法跟我们娑婆世界的人修学佛法有什么差别?我们现在了解这件事情。我们先看这当中有四个代表的愿。我们先看第一个愿,不贪计身愿,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解释。整个大乘佛法的善根有三个: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空正见,大乘的三种善根。那么这三种善根在净土宗是怎么修学的?我们先看在净土的人们是怎么样修出离心的,先看出离心。我们看消释的地方: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那么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正报的身心是非常的庄严,他一生当中没有病痛,有三十二相、有神通、有种种快乐的境界——那么极乐世界的人们这心跟庄严的外境接触的时候,它是什么相貌呢?它不会生起想、念、贪、计这个色身的情况。这个想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今天看到一个境,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一个杯子,我生起一种想象。当然,所谓的想象就是怎么样?它跟杯子已经不一样了,但是又跟杯子很相似。那么对这个外境产生想象以后,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像。

  当然这个地方所谓的影像是指的自我的影像,这个身见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得到一个生命体的时候,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内心第一个接触的不是外境,而是我们的色身,父母亲给我们的一个色身。好,那么我们这一念心开始住在这个色身以后呢,我们对这个色身开始产生一种错误的想象,我们开始想象这个色身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这个我能够主宰我的生命体,这个自我意识。那么当然,这是一种颠倒的想象,这种想象慢慢地它会产生一种相续的忆念,这个念就是铭记不忘。我们的

  想象不可能持久,有时候想,有时候不想,但是转成这个念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微细的坚固的妄想,就是相续的。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想跟念,而产生自我意识。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提供你一个这么样的依正庄严的时候,你这个明了的心跟这样的五尘接触的时候,你决定不会产生错误的想念而产生自我意识,你内心当中永远保持在一种出离的状态,保持在一种无住的状态。

  我们从佛教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死的根本来自于无明,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内心总是觉得有一个自我,就产生很多的情执,这个情执就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就开始造业,造业以后又得果报。那么这个新的果报又产生新的情执,又开始造业,就是这样恶性循环。唯识学上说,随所生所系:我们今天是一个女人的身相、一个女人的心态,我们就产生一个女人的自我;然后我们去造业以后,来生变成一只蚂蚁,我们就以蚂蚁的果报体、蚂蚁的心识为自我,我就是一只蚂蚁,我的生命就是工作;等到你蚂蚁死掉以后,你又变成一个男人,你又以男人的身相、男人的内心为自我,这就是我们不断地在错误当中产生恶性循环。

  那么一般来说,对治这个自我意识是修无常无我观,你要观察你的生命是变化的,它不是常态的,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动态的。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一样,今天的你跟明天也不一样,这个无常当中,无常故苦,我们从生命的变化当中,我们体验到生命是痛苦的,为什么说变化就是痛苦呢?因为它给我们一种不安全感,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就是痛苦。佛教的痛苦不是说地狱、恶鬼、畜生,不是这样,那是很粗的。佛法的“痛苦”是建立在无常,因为这个无常是通三界的。你说这个地

  狱的苦,那是局部性的,那人天就没有这种痛苦,但是无常变化的痛苦是通三界的。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它是变化,但是你又不能控制,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那么这个痛苦出现了,你知道你没有主宰性,如果你能够主宰你的生命,你怎么能让你痛苦呢?你能够主宰你的生命,你不可能让你的生命变化的。所以,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宰性。《楞严经》上说,我们的生命的个体就好象是“如海一沤发”,大海当中,碰到了石头,产生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当它掉到海里的时候,它就死掉了,又产生另外一个水泡。而我们每一个水泡就代表我们的一个生命体,它是变化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个水泡是什么。当然极乐世界也是无常相,只要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它是无自性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变化相。只是说,极乐世界的变化相当缓慢,他的寿命很长,所以我们感觉不出来。那么极乐世界所提供你的生命体,因为他是弥陀的法身变现的,所以你看到极乐世界的珍宝也好,你看到你自己的色身这么庄严也好,你绝对不会生起这种想念、贪计。因为它不是业报身,它是清净法身变现的,它不会去勾引你的贪念,它不会去触动你贪念的种子,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极乐世界,内心是安住在一种出离的状态,一种清净的出离状态,这个是讲到极乐世界的一种出离心的善根。我们再往下看,看到他的大乘的菩提心,看丁二的随愿闻法愿。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就讲到极乐世界是怎么样修习大乘法的。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菩萨,他心中有各式各样的志愿,有各式各样的目标。佛教跟基督教的不同,因为基督教他本身的修学是一个单一的,他只有一本《圣经》,你基本上没什么选择。那么佛教是一个多元化的宗教,你可以选择人天,你说,我来生做一个大国王,也可以;你说,做国王太辛苦了,我做一个有钱的大富长者,也可以;我要做阿罗汉,也可以。整个佛教的选择是五乘的功德。总而言之,你心中有不同的目标,你在极乐世界它整个珍宝会随着你内心的目标显现不同的法义。比如说,A跟B在这个地方,你们心中目标不同,你现在想要修什么法门,他想修什么法门,但是同样的珍宝所释放的法是不一样的。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它随时会调整,它能够随顺你内心的志向、所希望听到的法,你自然得闻。极乐世界的法义是很自然的,不是我们现在很勉强的。也就是我们讲,五尘的说法,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在归依三宝的时候,我们会忆念三宝的功德。《华严经》上说:佛陀有说法之恩。我们为什么拜佛呢?因为,佛陀要不说法,我们没有人知道真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东西南北。所以,真理是佛陀宣说的,佛有说法之恩。法有开慧之恩。我们为什么要去顶礼法宝呢?因为,法进入我们心中,这个法会产生一种道,它产生一种道力,开启我们心中的光明,法有开慧之恩。僧有住持之恩。我们为什么要感谢僧宝呢?因为僧宝使令这个法能够相续下去,代代相传。佛陀灭度以后,就靠这个僧众来住持正法,使令世间的光明没有消失掉。当然,这当中最重要是归依法了,开启智慧。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给大家体会一下。有一个禅师,他听《法华经》,听到一句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句话到这个禅师的心中的时候,他产生了一个疑情。他说,这个一切法,你看这个什么人,这个什么事情,怎么是常自寂灭相呢?一切法怎么会是毕竟空呢?就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师父为什么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我的眼耳鼻舌身意,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怎么出现的呢?他师父说,你自己去参,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那么这个禅师他就去打坐了。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他在这个房间打坐的时候,他不断地去思维,我们内心当中去思维法义的时候,他就可以把这个法义的道把它咀嚼出来,就象牛在吃草、反刍的意思一样。经过他这几个月的反复的思维,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突然间听到这个鸟的叫声,他这个时候,“啪”,开悟了。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生命的真相,从本体来说,每一个法的本性都是空寂的。如果你要问我们说,你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我们从空性中来。真的是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是从本来无一物而来的。如果我们今天把生命回归到原点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相等的。那么相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有很多不同的因缘,所以诸法因缘生。我们生命创造太多因缘了,就产生很多的相貌。所以春到百花开就是因缘,春天的因缘,百花盛开;秋天的因缘,百花凋零。花开花谢,那是因缘所生法。你要让花开,很简单,你把春天准备好了,花就开;你希望花谢,也很简单,你把秋天准备好了,花就谢。所以生命就是怎么样?要掌握因缘。所以一个人通达空性以后,是要掌握因缘的。你说,往生极乐世界,你掌握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极乐世界就出现了。世间上事情是很公平的,你到地

  狱去,也可以啊,你具足地狱的因缘,地狱就出现了。这个生命没有一个人在主宰我们,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因缘,这个因缘保存在心中,然后释放出来。所以这个禅师开悟了。

  这个因缘法我再讲几句话,多讲几句。大家要知道生命的因缘,就是说,这个诸法因缘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诸位知道吗?这句话你要去参哪!诸法、生命的相貌,是因缘创造出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佛教不同意宿命论,没有所谓定业。你给人家算命,你今生一定要遇到什么人,一定要跟他怎么样,一定要遇到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一定要发生……佛教不同意这种看法。那你这样子讲的话就是,生命就有自性了。我们只能够说,你有这种倾向,有这种可能性。如果这个事情还没有出现之前,你内心觉悟了,你的想法改变了,你的生命就改变,那个因缘就消失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也就是说,你当初给人家算命的时候,你那个时候想法还在,那当然就有这个因缘,就有这个灵动。但是你修行以后,你的想法改变了,其实你因缘也改变了。你看,一场佛七下来,多少人改造了生命。因为他的想法,他七天前走进佛堂跟七天后走出佛堂,那是绝然不同的想法,脱胎换骨。打完一场佛七以后,你的命盘就改变了,你的命盘是心变现出来的嘛!这才是诸法的所谓叫“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我们佛教不否定前生的业力,的确,算命有它的道理。但是你今生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那你修行干什么呢?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从听闻佛法当中,我们慢慢慢慢地了解生命的相貌,我们了解到我们过去是怎么回事,才会有今生的你。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因为你以前经常打这个妄想,打久了以后你就有这个想法。他为什么很喜欢

  布施?他前生不断地造作布施的业,今生就很喜欢布施,这种等流性嘛!重点是你未来要怎么办?你的目标在哪里?

  这个地方就是说,在极乐世界我们很容易听闻佛法,而这个地方,我们在研究愿文的时候要掌握几个重点,就是抓住它的主题。这个地方的听闻佛法叫“自然得闻”,这个“自然”这两个字,你要明白,你才知道你在极乐世界修学佛法跟娑婆世界有什么差别,我们在娑婆世界学佛法是非常不自然的。因为你整个环境是杂染的,你要创造因缘才能够听闻佛法,你要正常情况,按你过去的习惯你不可能听闻佛法,你就一天过一天了。极乐世界 即便你没有到佛堂去,听阿弥陀佛说法,即使你到山边林下去,风吹这个树产生的声音也为你说法,你到整个环境当中,它整个五尘都是在说法的。这个叫作自然得闻,不必勉强的。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的每一天,都是在增长大乘的善根。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随愿闻法”的意思。

  好,我们看第三个,诵经得慧愿。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前面是我们一种被动的听法,我们今天在那个地方经行的时候,我们听到有法进入我们心中,这个地方是我们主动地修学,我们到了佛堂去用功的相貌。那么极乐世界的人民在佛堂用功的时候,他是什么相貌?前面是被动的听法,这个地方是主动的诵经。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菩萨,他在自己的佛堂当中做功课,就是所谓的诵读经法。诵读的情况有四种的差别:第一个讽,讽就是朗读,就是把它读出声,读其文,思其

  义;诵,就是把它背下来,背下来不断地思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然后就参,这个是背诵;第三个是持,你就是把它放在心中,受持不忘;然后说,为人演说。你在整个讽诵持说的过程当中,你会产生智慧跟辩才。智慧是你心中的观照,你心中的光明,那是一种自受用了,这个辩才是你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给对方了,是他受用。

  智慧跟辩才,一个人的智慧的高低跟你的想象力有关系。当然,有时候有些人的智慧是邪恶的智慧,他产生错误的想象;有些人是正确的智慧,比如说,我们大乘佛教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龙树菩萨的名言,十个字而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字进入你心中,你有什么想象?都没有想象?都没有想象,那就完了。你要从这个十个字当中去创造、想象出一个真空的道理。什么叫空呢?比如说,这个杯子,你用这个杯子来想象,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杯子是存在,但是它的存在是因缘的力量使令它存在,不是它自己可以存在,不是的。也就是说,这个因缘改变了,它就没有办法存在了,它自己不能决定它的存在了,每一个东西都是这样的。每一个东西的存在的背后都有它的因缘,当这个因缘力量消失了,它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去主宰任何一个什么东西的,我们打的妄想都是多余的,因为它该消失的时候会消失掉。总而言之,一个人的智慧就是跟你的想象有关系了,在极乐世界,经过这样的读诵,他会产生一个美好的想象,创造智慧跟辩才。智慧跟辩才的意思,它的关系是这样,我们刚开始从文字当中去了解这个道,是假借文字。没有文字的引导,我们不能够成就道,比如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假借这个语言文字我们通达到真理去了。但是,一个人开悟以后,他在那个觉

  悟的心中,他会创造很多的文字出来,这个文字就不一定是他以前听过的。所以,道也可以创造文字,文字引导我们进入道。但是,你得到道以后,会创造很多文字来引导别人。你看,六祖大师跟神秀大师两个人在争这个方丈和尚的时候,神秀大师讲,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从这个地方看出他心中的道。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道比前面的道更高。因为你这个时时勤拂拭,还是表面的,还在那个地方对治;那么,六祖大师他怎么能够讲出本来无一物呢?当然,他悟的道理,悟到真实的,所以他讲出的话就会随顺这个道。好,这个地方就说明,极乐世界的人民在诵读经法的时候,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也就是说,极乐世界,你在那个果报体当中,那个明了的心有很丰富的、很殊胜的、正确的想象力。简单地讲,就是他很有悟性。这个地方是跟诸天不一样的。诸天的果报,因为福报太大,所以诸天的人,心里很暗钝,他没什么想象力。在经典上说,诸天的内心当中都是直觉性的,他没有办法想象。你告诉他这样,他说,对,不对,就是直觉。你看福报越大的人越难想象,贫穷人家的人智慧比较高,因为他逆境的刺激多。那么极乐世界即使在这么庄严的情况之下,他还能够保持美好的智慧跟辩才,那么他的想象力没有失掉。这个是整个学佛的非常重要的根本。

  好,我们看第四个愿,一生补处愿。这个愿是把前面的整个极乐世界的修学圣道做一个总结。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

  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好,我们加以解释。这个愿等于是讲到极乐世界人民修学的最高的意境了。在我成佛以后,有他方的这些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们都来受生到我极乐世界去了。这当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乘菩萨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究竟必至一生补处,我们前面讲到,阿弥陀佛提供给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的寿命。那么,你面对这个寿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在极乐世界,我这个人的个性不喜欢跑来跑去,你就长时间地呆在极乐世界,这样子你在极乐世界可以修到一生补处——就是等觉菩萨,极乐世界是不可以成佛的,这是你长时间的修学的情况;第二个,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第二种人,他的大悲心比较重,他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虽然他有权力享受这么长的寿命,但是,他选择要早一点度化众生。所以,他有一种慈悲的本愿,而且具足自在度化众生的方便,那么为了度化众生,他以他的誓愿力来到了娑婆世界,或者来到其它的众生的世界,干什么呢?积累德本,度脱一切,这个地方等于是做一个总结。游诸佛国,修菩萨行,极乐世界的人民经常可以,以神通力,游学十方佛国,修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这个菩萨行开展出来有两个:第一个,供养十方诸佛如来,第二个,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我们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善根不一样。假设你是属于智增上的菩萨,你是属于理智型的菩萨,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可能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亲近诸佛。因为你认为使令你自己进步是比较重要的,你认为上求佛道是比下化众生重要,所以你会先完成上求佛道这一部分。有一种人是慈悲心特别重的,这种人到了

  极乐世界以后,他会利用阿弥陀佛所给他的这个果报体,比如说 他身相庄严、具足五种神通、有很多的智慧辩才,他不会用这个果报体去亲近十方诸佛,他干什么?他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跟众生接触,来教化众生,使令众生建立大乘的善根。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同样一个这样的果报体,但是,每一个人在使用这个果报体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看看这么一个极乐世界的人民,他在亲近诸佛也好,他在度化众生也好,他的内心是什么相貌?我们看看: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身为一个极乐世界的人民,他不管是亲近诸佛,或者教化众生,他的内心世界是超越一般的十地菩萨的行为,因为弥陀的加持。什么叫超越十地菩萨之行呢?因为他的内心当中,安住普贤之德,这个普贤之德我们讲一下。《华严经》上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每一个人要成佛之前都要先成就普贤德,他是长子。我们佛教界,佛陀是父亲,下一个是长子,就是普贤德。什么是普贤德呢?古德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也就是这个人 他本身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他叫“普”,内心是平等的;在平等当中,他又能够有很多的善巧来教化众生。所以这个“普”指的是根本智,“贤”是后得智,他有很多很多的善巧方便。其实,这个“普”比较容易达到,这个“贤”就很难达到了,这个善巧——菩萨的后得智是很难达到的,根本智易开,后得智难明。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亲近诸佛?就是干什么?广学方便。因为极乐世界一方面是弥陀本愿的加持,一方面我们在那个地方经常亲近十方诸佛,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的善巧方便会超越一般的十地菩萨,而且能够安住在普贤德。就是你的整个方便,比一般的菩萨殊胜。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就知道什么叫度众生的方便。在佛陀弟子当中,有一个弟子是很特别的,就是优婆拘多尊者。这个尊者,他是一个阿罗汉,他度化众生有很多善巧方便。他有一个弟子,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出家的。这个大富长者他是怎么出家的呢?他因为感情受到了挫折,出家了。出家以后,因为这个大富长者身相非常庄严,所以他对他的色身非常执着,身见很重。虽然修习无常无我的四念处,但是他因为身见的障碍,一直不能入道,他的心进不去我空的道理。背后总是有东西拉住他,就是他那个对色身的执取产生障碍。这个障碍不破掉,他进不去的。当然,身为一个善知识,他就知道他的问题点在哪里了。善知识能够帮你破障。

  这个时候这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经过长时间的修学都没有入圣道,他就很灰心,就跟他师父说,我干脆回去好了,我在这个地方也没办法成就圣道,浪费时间。优婆拘多尊者说,那这样子啦,天黑了,你要回去,你明天再回去,你先到我隔壁的小房间住一下。这个公子哥就说,没关系,反正差一天而已,就住下来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有事情出现了。就看到一个小鬼拉着一个老人家刚刚死的尸体,就要在他面前吃。正当要吃的时候,一个大鬼跑进来说,慢!这个尸体是我先看到的哦!你怎么给我抢走呢?你应该把这个尸体让给我。这小鬼说,哎哟,你这个鬼怎么不讲道理啊?这个尸体是我先看到的,怎么是你看到的呢?两个人就吵起来。大鬼跟小鬼吵一吵以后,大鬼说,那这样子好了,旁边睡一个人,我们去问他,看这个尸体是谁先看到的。这小鬼就说,好吧!就问这个公子哥说,你看这个尸体是谁先看到的?这个时候,因为这个公子哥他还没舍戒,他想说我心中还是有戒体,我要讲实话:这个尸体是小鬼先拿到、先看到的。这样

  一讲的时候,这个大鬼很生气,过去就把他的右手臂拿下来,就吃掉了。小鬼:唉,你替我讲话,小鬼就帮助他了,就把老人家的这个手拔起来替他装上去;这个大鬼又把他的左手臂又拿起来,那么小鬼又把这个老人家的左手臂又装上去……如是辗转, 他的身体就全部被大鬼吃掉了,他身体变成一个老人家的身体。他心里想说,哎哟,这个我是跑哪里去了?刚刚的我跟现在的我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就触动他心中的疑情。我们讲,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第二天早上,他就仗着心中的疑情去问他师父。他师父跟他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当下开悟,证得初果。那么这个大鬼小鬼是优婆拘多尊者变现出来的。所以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内心当中安住普贤之德,你内心有很多很多的善巧。为什么?因为你经常亲近十方诸佛。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极乐世界的人民做一个总结。也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你可能长期地在极乐世界安住、修学圣道;第二个,你因为你的善巧方便来到娑婆世界,这个时候,你有很多的方便力。这个是说明整个极乐世界菩萨未来的一个出路。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第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一面,丙四、闻名得益。

  这个净土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法。这个本尊相应法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他力、果地教。这个果地教的意思就是说,

  我们今天所受用的功德,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是阿弥陀佛已经存在的一个东西,它是一个现成的东西。你看四十八愿,每一个愿都是已经成就的一种力量。所以身为果地教,我们要做的就是感应道交,我们怎么样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种功德转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我们是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透过我们的了解,产生正确的忆佛念佛;只要我们正确地忆佛念佛,这以下这四十八愿,其实每一种功德在我们的今生跟来生都一定可以出现。因为,佛陀发的愿不会是虚妄的,每一个愿都是真实的。重点是你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好,我们看第四段的闻名得益。前面的三段,国土庄严、身心安乐、出世解脱,都是往生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讲到你现世的利益,意思就是说,当我们一个人心忆念佛号,假设我今生很努力地打佛七,但是我临终的时候情执现前,结果没有往生,往生失败了,那你这个佛号是不是白费了?也没有白费。即使你念佛没有往生,你也会得到以下的八种功德。这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往生,你也因为你内心当中不断跟佛号接触的关系,这个佛号对你就不断地熏习,会产生八种的加持力,这叫“闻名得益”。

  这个地方是约着没有往生的条件来说。当然有些人本身,你看有些外道,他也念佛,他也不想求生净土,但是他也可以从这个“闻名得益”当中得到弥陀的加持。所以这以下的闻名得益是约着你没有往生,或者说你现生得到的利益。我们看第一个,诸根无缺愿,看经文,请合掌: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有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能够“闻”,这个“闻” 我们解释一下。

  澫益大师说这个“闻”是受持的意思,什么叫受持呢?包括身口意三业的受持。可能你要安立阿弥陀佛的佛像,每天有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跟意业的观想。经过这个三业的受持,你不断地以本尊的功德来熏习你的身口意三业。但是,可能这个菩萨并没有往生的意愿,但是他本身有身口意去受持弥陀的名号的这种功德,那么这样子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至于得佛,在他未来的生命当中,他不会去招感六根有缺陋的相貌。你比如说一出生,眼睛有缺陋,或者耳朵听不到,或者鼻根怎么样等等。我们今天用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把弥陀的本尊功德引到我们身口意以后,在我们生命当中绝对不会招感六根不具的情况。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这个愿呢?这个六根不具对一个菩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古德说,因为菩萨要度化众生,那么你产生六根不具,很容易接受到众生对你的轻慢。你看你这个菩萨修行修得很好,但是你六根有缺陋,这样子你度众就不能广泛。身相有残缺会造成一种度化众生的障碍,所以弥陀发这个愿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看第二个,闻名得福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看消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可能他本身也没有往生净土的意愿,他可能悲心太重。但是他也平常安排时间有一些定课来受持我的名号,我们前面说过了,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这样子名号的功德进入到他的身口意,在这一期寿命结束以后,他来生一定会生长在一个尊贵的、受人尊重赞叹的家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尊贵的家

  族,在龙树菩萨的《智度论》上说,所谓的尊贵这两个字,有三种的含义:第一个,他生长在一个有权势的家族,王族,是一个有权势的家族;第二个,他生长在一个有学问的家族,一个读书的家族;第三个,他生长在一个有财富的家族。这三种都能够受到人家的尊重。身为一个菩萨,他受到人家的尊重,他就能够广泛地度化众生。你看,在娑婆世界出世的佛陀,贤劫千佛,每一尊佛基本上不是国王出家,就是王子出家,没有一尊佛是乞丐出家的,没有。为什么?因为你要受到大家的尊重,度化众生才能够广泛。生尊贵家,受到别人的尊重,有助于你去度化众生。阿弥陀佛也就看出了这个因缘,所以,你只要去受持阿弥陀佛的圣号,礼拜阿弥陀佛,你就容易产生尊贵的果报。

  其实,有些东西你不一定来生,你今生有些也可以看出一点消息。我就觉得我们台湾的忏公师父,他在所有长老当中,他修一个很特别的法门,他非常喜欢拜佛,非常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你比如说,你跟他约十二点出去,还有两分钟,他跑去拜三拜,等我一下,我再跑去拜三拜,再出去。他逮到机会就拜佛。他忙完了,哎,还有五分钟吃饭,他也跑去拜三拜。当然,这句圣号进入到你的身口意,绝对不会空过的。所以你看忏公师父,他给人感觉他在长老当中,他看起来特别有贵气。可能有些人看过忏公师父,你看到忏公师父以后,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你有一股冲动想去给他顶礼。他那个就是一种贵气,很奇怪。我觉得他是拜佛来的,因为你拜佛就是生尊贵身嘛!所以,其实,生尊贵身本来要修忍辱的,如果从因地法门 修忍辱的,当然每一个果报的产生是有很多条道路,方便有多门。那么你拜阿弥陀佛也是一个方式。你如果说你要从自力法门,你要成就尊贵身,那你要别人打你、骂你,你都安忍不动,

  你就成就尊贵身了,这第一个选择。你说,哎呀,这样太难了,他打我、骂我,我一定会回击的,那怎么办呢?那你选择这个方式最快,你礼拜、赞叹、观想,得尊贵身,这个是仰仗佛力的加被。

  好,我们看第三、常修梵行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的尊贵身,当然还是一个有漏的福报,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受持名号,你很容易成就出世的善根,你善根会增长,看经文:在我成佛以后,有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么多的菩萨众,他平常的定课能够受持本尊的圣号,包括礼拜、赞叹、观想,命终之后,他来生会怎么样呢?常修梵行,他的烦恼、欲望会比一般人淡薄,这种情况就是他的那个善根强。你看有些人他的心跟五欲的境界接触,他自然会产生排斥的效果,即便他还没有接触佛法,他这个人的烦恼淡薄。这个地方就是说,你经常在受持圣号的时候,即使你来生没有往生,你来生的内心会比一般人清净,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善根跟福报有什么差别,我这里讲一下。今天,你去做一个义工,或者你捐钱给慈善机构,这个叫作福报。那么福报进入你内心当中,你的内心没有产生变化。你昨天是这样子,今天还是这样子的,只是加一个善业下去。这个善业本身对你的烦恼没有对治力,没有对治烦恼的力量。也就是说,你昨天烦恼很重,你布施出去以后,你今天烦恼还是很重,因为善业不能改变你的烦恼。但是善根不一样:你打佛七,你每一天把很多很多佛

  号放到你的心中去,这个摩尼宝珠不断地进去,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你打完佛七以后,你烦恼轻薄了,因为这个佛号是一种善根,它对你的烦恼有对治的力量,它可以改造你的心念,修福报没办法改造你的心念。所以说,佛陀的圣号进入你的心中,它本身可以清净你的烦恼,就叫“常修梵行”,它可以清净烦恼,可以对治烦恼。这个地方是讲到善根的增长。我们看第四段,天人致敬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讲到的是尊贵身,尊贵身是受到世间人的敬重;这个地方是进一步,你能够进一步地很虔诚地念佛,得到天人的敬重。前面是世间人的敬重,这是天人的敬重,那更高一层。好,我们看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有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这些的诸天或者人民,他能够拨出一点宝贵的时间来受持我的圣号,包括礼拜、称念跟观想,是怎么个修法呢?五体投地,稽首作礼,内心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而且兼修菩萨行。你这样子身口意三密相应有什么好处呢?你的生命当中,诸天世人对你特别的恭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受到天人的恭敬,它所代表的意义我们解释一下。你要是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可能天人恭不恭敬你,差别不大。但是你要生长在末法时代,这个地方差别就蛮大了。因为末法时代的特色就是魔强法弱,你修习圣道的时候,有人会障碍你,你看你的冤亲债主会障碍你,鬼神障碍你,你功夫再进一步的话,魔王障碍你。所以,你能够得到天人的护佑,这件事情是有帮助的。

  我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台中莲社讲到在新竹的念佛会,有一个叫钳哥的居士。这个钳哥,他的“钳”是左边一个黄金的“金”,右边一个甘露王菩萨的“甘”,那个字念成钳(qi′an)。这个钳哥,他是做水泥工的。他的曾祖母的坟墓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他们那个乡村的家族,要是有人不小心踏过他曾祖母的坟墓,那么回去肯定要生重病了;要是有些牧牛的小孩,他不小心,那个牛羊踏过这个坟墓,那这个牛羊回去马上死掉——这个坟墓是个凶墓,非常凶恶的墓。很多人知道以后,就不敢靠近那个坟墓了,连他们的家族平常扫墓,没有一个人敢去那边扫墓,敬而远之。

  有一年发生八.七水灾,大水把这个坟墓冲得几乎是完全破坏了。当然,乡村的家庭,你这个祖先的坟墓冲得这么乱,你不去整修,那这个是不孝的。所以,他们家族开会说,我们这个坟墓虽然是凶墓,但是,应该好好整理整理。为什么是凶墓呢?因为这个曾祖母以前嫁到这个家族的时候,跟她的长辈不合,因为她的长辈跟她有一点口角,就上吊自杀了。所以,她这个坟墓以后就变成凶墓。那么这个家族讨论的结果,应该把这个坟墓重新整理一下,但是谁来整理呢?没有人敢整理。家族说,钳哥,你做水泥工的,这件事交给你了。钳哥也没办法了,接下来以后,他想,唯一的方式是求阿弥陀佛,马到成功,我求佛力加被。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很虔诚地拜佛、念佛,每天回向。他接下这个事件以后,离他开工的时间还有一个月,他足足用功了三个礼拜。在他开工前一个礼拜,他晚上做一个梦,他梦到他曾祖母的坟墓走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穿古时候衣服的女人,那脸上露出很凶恶的相貌。钳哥看到以后,刚开始怕,后来就念佛。他就观想,心里面念佛,然后对她释放善意,释放光明。念了一段时

  间以后,他就看到这个女人的脸慢慢改变、慢慢改变,从一个凶恶的相貌变成一个微笑的相貌。佛力不可思议。这个时候他醒过来就说,哎,没问题了。果然,一个礼拜去整理这个坟墓的时候,从今以后,那个坟墓就没事了,佛力的加被,因为这个圣号力量太大了,把对方感化了,把她摄受住了。

  我不知道,可能诸位也是很多高人在下面,我个人的体会,我平常也持咒,但是我觉得持咒跟念佛在降伏鬼神不太一样。这个持咒是比较刚强的,持咒意思就是说:你不走,我就对你怎么怎么的!那是一个很强硬的态度,那真的是顽劣的鬼神只好持咒;但是,我觉得念佛的时候,对鬼神是感化的,它释放无量光明,是一种柔性的感化。诸位,你可以体会看看,你念佛跟持咒,对鬼神的态度不太一样,一个是刚性,一个是柔性。你看这个地方讲,天人尊重,它是柔性感化的。所以我们心中经常跟佛号在一起,鬼神会护持你,他会感化的。

  我们看第五、修行具德愿,我们先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能够受持我的名号,包括礼拜、赞叹、观想,另一方面,他能够以欢喜的菩提心来修习六度的菩萨行,这有什么结果呢?具足德本。因为受持圣号的关系,他能够具足广大的福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具足德本”,在大乘经典我们经常听到,《华严经》说,哪一个菩萨具足德本。这个“具足德本”的意思,讲一

  个白话就是心想事成。有福报的人,他心中想什么,这件事就会出现。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这同学也是我师兄弟。他以前在家的时候,是做一个加工厂的打螺丝的工人。我看他的样子,刚开始不是很有福报。但是,他很用功。他在佛学院读完三年以后,在我们佛学院的关房闭关了三年,每天拜三千拜的阿弥陀佛,日课三千拜。拜了一年以后,我去看他,我觉得他相貌改变很多,而且,有很多特殊的事情出现。他告诉我说很奇怪,他心中想要一个枕头,没多久,就有人送枕头过来;他要一个水杯,他水杯不小心打破了,就有人送他一个杯子。他说,净界法师,我现在都不敢随便乱动念头了,我动一个念头,就会有事情出现。这就是具足德本。我说,你拜佛拜太多了,这个资粮快速增长。后来,他拜了三年以后,就有人送他一个茅蓬,让他去静修。后来,他又跑到缅甸去参学,做了很多事情。几年后,他来找我,我说,某某人,你现在一天拜几拜佛?他说他现在每天拜三拜。我说,那你以前那个心想事成还在吗?现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内心当中,真的是,我们在体会这句话,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内心当中,心想佛的时候,你真的是会进入到佛的境界,去分享佛的功德。

  我看《影尘回忆录》,倓虚老和尚在东北盖了很多寺庙,有人问他盖寺庙的秘诀,怎么东北也不是很有钱,你盖那么多寺庙?几乎哪一个人没办法盖寺庙,交给你,你就把它盖好?倓虚老和尚说,盖寺庙很简单,哪一个大殿盖不起来,他到那个地方打佛七。他说,我打几次佛七以后,寺庙就盖起来了,为什么?因为这句佛号叫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很奇怪,这个佛号,你

  没有用心力去启动它,没有用。你说,我们整天放录音带,没有用,因为录音带没有明了性。你今天放一百台录音带在这边念佛,念到最后都没有用。但是,你一百个有心识的去接触佛号,那就会创造功德,很奇怪。这个佛号一定要经过明了的心,它的功德才表现出来,一定要身口意,身礼拜、口赞叹、意业的观想。我们会这样讲,阿弥陀佛把四十八愿的功德放在这个佛号,但是,你要经过你那个虔诚的心去接触它,它才会转成你的功德这个叫作什么?这个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其实我们过去的生命错过很多机会,很多很多的功德我们是可以把它开启出来的,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能够受持佛陀的圣号,我们的生命当中能够具足德本,这广大的福德。

  我们看第六、普等三昧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世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前面的闻名得益,他所加被的对象主要是资粮位的菩萨,就是这种散乱心的菩萨,这以下有两个愿,包括普等三昧、清净解脱三昧,这个都是加被加行位的菩萨。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暂时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以随喜功德的情况先结善缘。我们解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的这些菩萨,这个菩萨指的是加行位的已经有禅定的菩萨。那么,有禅定的菩萨,当然经常修习三昧,而且,在三昧当中受持我的圣号。他在禅定当中去忆念弥陀的圣号,这样子有什么加分效果呢?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他就能够成就普遍平等的法界。什么叫作普等三昧呢?就是在这个三昧当中,他可以见到佛陀,而且是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

  来。智者大师说,所有三昧当中,念佛三昧最殊胜,因为只有它可以见佛。你修不净观,你看到的是白骨;你修无常观,你看到的是真理;你今生要见到广大殊胜的三十二相的佛陀,你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没有其它的方法。忆佛念佛才能够见佛,佛是大光明的。所以,菩萨如果要见佛,那一定要在三昧当中受持佛的圣号,这是别无选择的。这个地方是讲到普等三昧。

  好,我们看第七、清净解脱三昧: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诸菩萨众,这个地方的菩萨众也是指的加行位的菩萨,他在禅定当中受持我的圣号,有什么好处呢?他能够成就清净解脱三昧,这个“清净”指的是心无染着,他对这个三昧的快乐没有染着;而且,能够解脱,什么叫“解脱”呢?就是离诸障碍,在这个清净解脱的境界当中,他能够在一念之间——一发意顷就是一念之间,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禅定的心念。这个地方我要讲一下,清净解脱三昧的内涵就是说,他在供佛,供佛是动态的,照讲要失去禅定,因为动则无定,定则无动。但是,一个念佛的人很奇怪,他在念佛的时候,他同时可以供佛,他又可以不失禅定,这个叫作“动静一如”。动静一如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做得到,但是念佛三昧的人,他做得到。他在念佛当中看到佛陀,他可以把他的珍宝、鲜花供养给佛陀,但是,他又不破坏他的禅定。当然,这都是佛力的加被。这个地方是说,他同时供养无量不可思

  议诸佛世尊而又不失去禅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三昧是很难成就的。

  当然,这两个愿我们都是随喜赞叹。好,我们看最后一个,闻名不退愿,这个愿对我们很重要。看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我们先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每天有定课,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称念阿弥陀佛,意业观想阿弥陀佛,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在他的内心当中会产生一种菩提心的不退转,他的善根特别坚固,不容易受到破坏。我们一般修净土的人跟没有修净土的人,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就是我们心中经常会放进去很多佛号。你看禅宗的人,他不念佛的,禅宗的人到了禅堂,他连佛像也没有,他这个禅堂只有写一个“舍”——慈悲喜舍的“舍”。然后,你就去参吧。那么当然,诸法因缘生。你心中经常放很多佛号进去,跟没有放佛号进去,在未来的生命会有所不同。比如说,你经常打佛七,礼拜、赞叹、观想。好,万一你没有往生,但是你心中的佛号对你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加持力。什么加持力?你来生很容易很快地会遇到三宝,这个在《阿弥陀经》有讲到,说一个人能够受持弥陀的圣号,能够得到诸佛的护念,这个护念就是加持的意思。所以,你平常经常忆念弥陀本尊的人,即使你今天愿望不决定,娑婆世界放不下,七弄八弄没往生,但是你会比一般人来得早遇到三宝,因为你心中有佛号。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佛陀度化众生是要讲因缘的,佛度生、生受化,其间浅易难深,总在遇缘。佛陀要度化你,中间要有个桥梁,我讲实在话,佛陀不能主动地度化一个人,不可能!

  你跟他没有缘,他没办法度化你的。你一定要本身心中有这样的因缘,才能够跟佛陀感应道交。

  澫益大师讲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家退休以后,在家里面受到他的子女冷言冷语的,他就很灰心。我工作一辈子,子女不孝顺,他就想出家。来到精舍的地方,这个时候就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就说,我们师父规定,佛陀规定,出家要看善根,没有善根不能出家。用禅定看他的善根,一看,糟糕了,八万大劫没有拜过佛陀,没有称念过佛陀,也没有观想过佛陀,跟三宝完全没缘。他说,你回去好了,你这个人出家,空过光阴。那么他就很伤心,我子女也不要我,三宝也不要我,他就在寺庙前面哭泣,这时刚好佛陀进来了。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怎么哭泣呢?他说,我要出家,舍利弗尊者不让我出家,说我没善根。佛陀说,那没关系啦!他不给你出家 我给你出家,我亲自给你剃度。结果,剃完度以后,跟大家一起修四念处,也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僧团很惊讶,说,佛陀,他没有善根,他怎么会成就阿罗汉果呢?没有因,怎么会有果呢?佛陀说,你们阿罗汉的神通只看八万大劫。他八万大劫之前做一个樵夫,上山砍柴的时候遇到老虎,跑到树上去,老虎就对他一吼的时候,他念了一声“南无佛”,这个佛号进去他的善根。他的善根现在成熟了,所以他遇到我,就出家了,成就圣道。

  这个公案,我们要想一件事:这个人,他去出家没有出成,在寺庙哭泣,为什么刚好佛陀会回来?为什么我们在哭泣的时候佛陀没有回来?你要想到这一点,就是这么刚好——诸法因缘生。因为他内心当中有一句佛号的力量,会招感佛陀回来。其实

  我讲实在话,你把东西准备好了,世间上的事情——我现在慢慢觉得,这个心地法门它不是求来的。你要干什么事,你把内心准备好了,它自然会出现,不要向外追求。那么,我们今天准备的佛号有什么好处呢?你很容易跟佛陀相遇,很容易跟佛法相遇,很容易跟三宝相遇,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佛教的内涵当中,他不怕你烦恼重,佛法有的是药,他不怕你烦恼重,因为它是虚妄的。他不怕你病重,他也不怕你业障重,那个是小Case(意思)。但是,他很怕你没有善根,非常怕。你看到三宝,你没有感觉,这个非常怕。你看,这个世间的正人君子,根钝遮轻。什么叫根钝呢?没有善根。但是,他这个人是个好人。这个人没有善根,他是个好人;这个人烦恼很重,看到三宝就顶礼——你们看哪一个比较好?他有救啊!他没有救啊!

  当然,你能够往生最好,但是,你即使不能往生,你一定要跟三宝产生一定的这种连接的关系,否则,佛陀都没办法救你。你看,印光大师说,在八宗当中,退转比例最高的是禅宗,退得最不像话的是禅宗。你看禅宗里面前生修得很好的很多。你看,我举几个例子:五祖戒禅师变成苏东坡;草堂庵禅师变成秦桧!秦桧杀了岳飞,那是宋朝的罪人。他前生是一个出家人,是一个大禅师,那么他为什么今生就没有遇到三宝呢?因为禅宗他听到佛号,他去洗耳朵;他嘴巴念一句佛号,他去刷牙,你跟三宝没有结缘嘛!你对三宝是排斥的嘛!我们不能够完全靠自力啊!这个佛力是很重要的,很重要。你要跟三宝结缘。那么,跟三宝结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忆念他的圣号,因为这句佛号总持他所有功德,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因为,我们看不到佛陀,我们出世的时候,佛陀不在了,但是,他的名号还在。诸位知道,他的名号还在,如果连这个名号都不在的时候,那我们要知道怕了。

  所以,这个闻名不退就是说,只要你还能够遇到他的圣号,来受持他的圣号,那么你就能够产生不退转。因为,你只要心中有佛陀的圣号,佛陀就有办法救你,这个地方是指的三宝的加被。

  好,前面是讲到闻名得益,是讲到我们成就尊贵身,成就广大的福德、广大的善根,乃至于在未来生命当中得益于三宝而不退,是讲到这个持名的好处。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总结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总结法要,先把前面的观念、这四十八愿做一个总结。我们引用澫益大师的开示做说明,大家请合掌: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这句话把我们的心力跟佛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个总结,这句话很重要,修净土宗的人,这个道理要很清楚。我们看第一段: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身为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名号本身就代表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弥陀为什么当初要创造这个圣号呢?不是表示他很厉害,创造圣号主要是要救拔众生用的。因为佛陀灭度了,佛陀不能够长远在人世间照顾我们弟子,那怎么办呢?后代的弟子出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佛陀在了,所以,佛陀留下一个名号在那个地方,至少你还有办法跟他沟通。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跟佛陀之间还有一个桥梁在,假设连名号都没有了,那就完了,我们完全没有办法跟佛陀沟通了,佛陀

  的力量再大,他的本愿功德再多,我们也不能跟他接触了。所以,佛陀为什么要创造圣号呢?就是为了站在众生的角度,要救拔众生建立的。佛陀的圣号怎么就能够救度众生呢?这就要讲出个道理了,因为生佛平等的关系,所以,使令我们念佛的人也能够成就无量光、无量寿。这个观念很重要,本尊相应法,我们的心进入本尊的功德,本尊的功德进入我们的心中,心入佛中、佛入心中。有人会问:为什么阿弥陀佛创造的功德你可以受用?你凭什么受用?你凭什么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怎么进得去?我告诉大家:凭的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凭的就是我们的本体跟佛的本体是一样的。我们这一念心——这个表层意识是有很多的妄想,可能善念、也可能恶念,但是这种表层意识,你把它剥开来,你会发现你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的;佛陀的万德庄严也是因缘所生法,你把它剥开来,它的本性也是清净本然的。所以,两个都清净本然,自然是重叠在一起。如果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没有交集,那就完了。那佛陀的功德,不能够输送给我们。所以 在本尊相应的一个根本信心,你要相信:你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是不二的,自他不二而建立信心。佛陀的本性就象虚空,我们的本性也像虚空,虚空没有两个虚空,所以,我们能够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生佛平等,所以我们才能够进入到佛号,才能够受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讲出一个道理:我们为什么能够去受用佛的功德?因为生佛平等。

  好,这以下把佛的功德再开出来。这个无量光是空间,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有这个神通力,就等于是能够生到十方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能够同时见到十方诸佛;一方面能够自度,一方面能够利他,空间无障碍。无量光故,使令我们未来的生命空间无障碍。由无量寿义,使令我们在时间上得到自在,有无量无边

  的寿命,在一生当中,完成我们等觉菩萨的功德,在此生成佛,不必等到异生。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等于你成佛的意思了,因为你这期生命就到了等觉菩萨。最后总结,所以,离开了我们心中的忆念,我们就没有阿弥陀佛的功德;没有阿弥陀佛的功德,也就不能开显我们的本性。这就是说,心力跟佛力,你没有心力,就等于没有佛力;没有佛力,你就很难开显你的本性。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要把佛的功德转成你的功德,那么心力跟佛力,谁要先采取主动,诸位知道吗?啊?对啦!心力。佛陀有很多很多很多的能力,但是,他有一点做不到,他没办法主动救拔你。你说,哎,你有本事,我不要念你,你主动来救我看看。不可能,这点他做不到。你不拜他,你不念他,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陀只有这点做不到,只有这点他做不到,但是,你只要肯忆念他,他就有办法。所以,诸位要知道,心力永远是主动的。好,你知道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可以作总结了。佛力是存在法界当中的四十八愿,当我们了解以后,设定目标。但是,我们要启发佛力,首先要有心力。我们的心力去忆念圣号,最后才启动佛力,这个叫感应道交。我们看这个表:心持法,法持心。首先第一个动作,你的心要受持弥陀的圣号,礼拜、赞叹,观想。然后,佛才能够对你产生回应,一定是你要采取主动,佛陀才能够产生反应,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然后,慢慢地,你要心持法,法又持心,这个时候,你内心的黑点慢慢减少,因为你一受持佛,佛陀对你产生加持;然后,你再受持,他又对你加持,慢慢地,能所双亡,心佛不二,这个就是本尊相应法。本尊相应法就是说,你先了解本尊的功德,然后,你要去忆念他,他才能够产生被动的回应,这一点大家要很清楚。

  好,我们四十八愿讲到这个地方。这四十八愿是为打佛七做前方便的,告诉你,要先设定目标。跟诸位讲,这四十八愿,每一个愿你都可以成就,只要你愿意。因为佛陀发四十八愿,是为众生而发的,它本来就是为你准备的。但是,我们要假借佛七的因缘才能够把它启动。所以,佛七就是实际的操作。但是,我们今天四十八愿讲完,你大概知道怎么打佛七了,我们把过程再稍微调整一下。但是,你大概知道,你应该把四十八愿画出一个图,心中有一个未来的功德、现前的功德。你要有一个目标,你来生的愿景,依报、正报的庄严,佛陀、菩萨、七宝池、八功德水,种种的庄严;然后,这个庄严,要靠你心中的佛号来完成。所以,打佛七先有目标,才有过程。所以我们今天讲四十八愿,是把诸位的目标——你心中的愿景,先把它设定下来;然后,用你的佛号的引导,让你慢慢地趋向目标。当然,我们相信这句佛号力量太大了,无量光、无量寿,它七天当中在你的身口意不断地运转,七天以后你就有不同的感觉。那个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作“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当然,诸位要去体会了,你要去体会这个道理。

  好,我们简单地回答几个问题。

  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一直强调念佛的时候不能打妄想,请问:什么样的想为妄想?什么样不是妄想?

  我们在听经的时候要靠想象力,你听经的时候没有想象力,你就不能把四十八愿的功德想象出来。但是,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的想法。古人讲一句话叫作“行起解绝”。这句话懂吗?行门生起的时候,想法要完全放掉。因为,你在打佛

  七之前,这个道前基础,该学的都要学完了。你说,我打佛七的时候才来想,来不及了,打佛七就是已经上路了。你前面的那些开水、面包、资粮都准备好了,才有办法上路。所以,我们有时候显教不重视这个道次第,打个结缘佛七。真正打佛七之前,教理都要先学过,你的心要怎么用功?佛是什么相貌?你怎么去触动他?怎么跟他感应?你的方法要很清楚。然后,有方法以后干什么?你说,我方法会了。让它熟练,生转熟,就是你随时可以进去,随时可以出来。我随时可以进入,无量光、无量寿,再出来。熟练的人,他就能够熟能生巧。你看有些人的心进不去佛号,太生疏了嘛!你知道方法,但是你操作得太生疏了,这条路你走得太少了。你看有些人,他一起床,他眼睛还没有打开,他就知道走到自己的浴室了。为什么?太熟了,他闭着眼睛都可以走,太熟了。当你的心经常进入佛号,走到很熟的时候,那你就成功了。

  所以,打佛七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修止,有时候修观。你看前面的礼拜、赞叹、作愿,那是不能打妄想的。你心中忆念佛号的时候,不能打妄想,只能够听到你的声音,一句弥陀念诵听。听你的声音,这个叫作相应。什么叫你的心跟佛号相应呢?你创造一个声音,你自己听得到,这个叫作相应,你跟本尊相应了。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的妄想,只有一个归依的心,不能有任何的想法。任何的想法,舍掉!但是,我们在修观的时候,我们后面有观察门,观察极乐世界。你暂时把佛号放掉,那是在修观。所以,你在修止的时候,不能够有任何想法的。

  如果受了五戒,可是不能完全断肉、素食,会是破戒吗?

  这个五戒,它没有规定要吃素。但是,你不能去杀生,你不能说,我要这条鱼,你帮我杀,不可以,你不能指定,就是杀现成的,你可以吃三净肉的。

  请问法师:如何修学才能够跟菩萨感应道交?又如何才能够跟上师相应?

  我想,感应道交主要就是你那个真诚的心,一心归命。一心归命,那种信仰,你相信他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离开了他,你就是Nothing(一无所有)。我们有些人把佛号当作是可有可无的,我没有你,我也可以做到,那就完了。我不知道诸位,佛号在你心中是什么份量?你认为你没有佛号,你还可以活得很好,那就完了。善导大师讲到归依的标准,就是说:我自己是一个业障凡夫,我完全没有能力做到,而阿弥陀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这个叫作一心归命,也是跟弥陀感应道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如果你太相信你自己,你认为说,我有佛号也不错,没有佛号也可以,那这个佛号我保证你很难抓得住。你这个七天当中,你很难跟着佛号走,很难。因为它对你是可有可无嘛!因为它在你心中的地位不是那么高嘛!所以你对佛号,你要建立一个什么关系?就是说,你离开了佛号,你就完了,你就不敢离开佛号。这个时候,你要念得好。所以,我们祖师开示的那个心法,你要抓到。

  弟子每天都在跟弥陀发愿往生净土,若愿力不足,或修行不够,当往何去,去六道的意思是否一定下地狱?

  当然,不一定下地狱啦!印光大师说,你观想你自己没有往生,来生就下地狱,那是观想,那是吓吓你的。你要没有往生,那就是随业流转,看你今生造什么业了,那就不是随念往生。我们净土宗是随念往生的,临终的时候提起正念,他往生了。你正念不提起来,那就业力决定了。我经常在讲一个观念,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自己决定你要去哪里,你提起正念;第二个,你放弃你的决定权,你不想决定,结果是谁决定,你知道吗?对啦!业力决定。就是这样子,你不想决定,那就业力来决定了。你说,我要想决定,那就要培养正念,那种归依的正念。我们一开始,这业力它还不错,它还让你有一个选择,我们其实一开始是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培养正念的。但是,业力会先等你,你一段时间过去,你正念一直提不起来,那这个时候,你就进入闷绝状态、昏昧状态,这个时候,业力就现前了。它就把你带走了,不管你愿不愿意哦!它就把你带走了。所以,你不想决定的时候,就由业力决定了。但至于去哪里,你自己比我清楚了,对不对?你造什么业你很清楚啊!

  大法师说的话一定对吗?世尊已经灭度了,僧伽又代表佛法,佛教徒是否一定要依教奉行呢?感谢法师慈悲开示。

  当然,不一定每一个法师讲的法都正确了。不过,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这样:你要有判断力。但是你判断这个法师跟你不相应的时候,我建议你默然离开,你不要口出恶言,对你会有好处。你可以离开,但是不要口出,因为他毕竟还是三宝的形象,即使他有过失,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因为你今天口出恶言,对你非常不利,对佛教界也不是好事情。所以我建议就是说,你先判断

  这个法师你值不值得亲近。不值得亲近,那没关系,那你就找你相应的法师。但是,不要口出恶言,这点很重要。

  请问师父,受五戒跟八关斋戒可以买马票吗?

  受五戒可以买马票啦,受八关斋戒你可能就不能买了。八关斋戒,什么叫“关”?关闭一切的恶因缘嘛!对不对?这两个戒的程度不太一样。五戒,当然佛陀对你要求不高了,但八关斋戒你就不能买马票了,你跟你八关斋戒的精神违背了,因为它出世的戒。所以,佛教是多元化,就是你今天什么戒,它有它的标准。那么五戒是可以,八关斋戒不可以。

  买马票的人,对因果的道理信心不够。你会因为买马票而富有吗?不可能嘛!你的福报是因为布施来的嘛!对不对?你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布施。布施是因,福报是果。你要有福报,你不用买马票,你还是有福报。你买马票的钱拿去布施善业,你来生还会有钱;你买马票没有中你就完了。是不是?你拿那个钱去布施,你来生一定有回馈嘛!你买马票没买上,这个钱浪费掉了,是不是?所以,你要用这个智慧想一想,诸法因缘生,你有多大福报就多大福报,你不会因为买马票有钱的;即使你中了,那也是你的善业,不是马票给你的,是你前生有这个善业。

  但是,我要提醒你一件事:一个人善业突然间生起太大,不是好事情!诸位知道吗?我们希望我们的善业是慢慢释放的,如果善业来得太猛利,不是好事情!不是好事情!物极必反!你看那些中“乐透”的,没有一个好下场。真的,你看美国人他们统计过,中“乐透”的人都是短命的,没有一个好下场的。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福报全部现前,花得太凶了,你不会珍惜。其实

  你一个人中“乐透”,依我来看,我认为不是好事情。我好不容易前生积集那个善业,一下子就花光了,那剩下就什么?你把善业——你阿赖耶识是有善业恶业的,你把善业花光了,剩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那是罪业嘛!所以你这个福报,不要让它来得太快啊!点点滴滴、细水才能够长流,是不是?

  你中了马票,你有本事捐出去,不简单!但是一般人做不到。我知道有一个基督教徒,我在《读者文摘》看到,他这个人对上帝,喔!那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真的。他怎么样呢?他每天骑脚踏车到教堂里打扫房间,打扫完再回去。后来他生日,他那个基督教的佛友,不是佛友了,基督教友,筹一点钱买一个“乐透”的彩券,给他作生日礼物。结果,中了“乐透”。中“乐透”以后,他把它全部捐出去了,第二天,还是骑脚踏车来做义工。这个人不简单!他说,我做我该做的事,我的生命就是奉献给上帝,他这种精神来念佛的话,那绝对是往生的,可惜他归依了上帝,也不错了,也是有他的加持力。只有这个人有资格买马票。他可以把它捐出去嘛!对不对?其他的人没有资格。因为你买马票你就把它花光了,你把你福报花光了,你就完了。而且,你花福报的过程会造成放逸,对你是伤害的。眼前是好了,长远来说,一定伤到你。你有时候要想一想,这件事情对你的因缘。

  请问师父,弟子想知道修学净土的人是否在做晚课以后不必再念忏悔文?

  其实是可以念忏悔文。因为你忏悔,你把这个罪业减少一点,临终障碍会减少。虽然,理论上是临终的正念,但是,这个

  正念,如果太多的罪业在拉扯这个正念的时候,对你会产生伤害。所以,净土的人也不能造罪业,你不能给自己添麻烦。

  好,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剩下的我们没办法回答的,我们就到佛七的时候再慢慢回答。好,我们把听闻四十八愿的功德做一个回向。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文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善根发相第七

净界法师:我们要先从这个语言文字去找那个道!

净界法师:佛陀说法的功德——调伏烦恼

 

后五篇文章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正修行第六

净土宗文集: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

净土宗文集:略谈“念佛禅”(西妙)

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方便行第五

净土宗文集:念佛人的交友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