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广超法师:定慧之路 第六讲 |
广超法师:定慧之路 第六讲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5.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就自以为修到某某果位。就自我肯定地 说:我已经修到如此这般了,佛法把未证谓证的烦恼称为增上慢。论中说,初果向人有时会有初果的增上慢,二果向人有时会有二果的增上慢,三果向人有时会有三果的增上慢,四果向人有时会有四果的增上慢。增上慢本身不是妄语,他本人不知道,自以为修到那里了。当增上慢人知道自己是增上慢时,他必须承认自己当时自以为是,不然就是大妄语,你有增上慢吗?别掉进去!更要小心大妄语哦! 6.果定 现法乐住 如何验证是否证初果?如果你以为你完成初果了,是否真的就完成了呢?初果是放下我见。在《清净道论》的最后一品,讲到修慧的功德说,如果一个人完成了初果,他就得到一种定,叫果定。果定不是入定,在经典里称果定为现法乐住。一个人如果完成了初果之后,他要享受证果的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这就是证果的现法乐住,现法乐住比四禅还要舒服。如果你完成了四禅与初果,你就会知道果定的现法乐住比四禅还要乐,还要舒服。这个乐不是世间的快乐,也不是三禅那样的快乐,是一种很平静很舒服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你会觉得全身很轻安,一种出离世间的宁静。当时世间的一切你都没有兴趣了,心就自然静静地定在里面。 如果你们真的完成了初果之后,必须是你自信地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若要他人印证就是你证初果没信心了。所以,一旦你认为你完成了初果,你应该去作现法乐住,如果你体验到了现法乐住,你就知道及自信有法喜充满这回事,你也会很自信证果了,确信证果的法乐是现法可以乐住享受的。一个人不论是否通过修行完成了初果,也可以尝试做现法乐住,如果他真的完成了初果,他一定有资格(能力)享受证果的快乐,就是说,一定要出现现法乐住。如果他没完成那个果位,就没有办法感受了。现法乐住会随着你的禅定退而退。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的禅定退,你的现法乐住也退。 如果你们没有完成四禅,你就不清楚现法乐住的乐是多乐,但是,如果你完成了四禅就会知道,由智慧得到的快乐比修定得来的快乐还要舒服。在经典里面说四禅也有现法乐住。是怎么回事?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四禅里出来,他会非常舒服,心念很清净,遇到任何境界,他都会心如止水。如果四禅的定力没了,这个感受也就没了,要重新修回四禅才会有。只要你完成四禅,你就随时享受从四禅出定给你带来的快乐。 在享受现法乐住时,有时会弄错去入定,要分别清楚现法乐住不是入定,不可弄错了,不要集中心念而入定。当有人在做现法乐住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看到的话,可以看到他头上会有光向上空冒,那光会升得很高。不需要入定,只要心想享受那快乐,他的光就出现了。这个是骗不了人的。他会法喜充满地在里面享受法乐。 退现法乐住 经论里面说有六种阿罗汉,即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护法阿罗汉、安住法阿罗汉,堪达法阿罗汉、不动法阿罗汉。其中的退法阿罗汉,就是因为禅定退而退了现法乐住。 可见证了果也会退,很多人不信证果后会退,不信者请参考所例举的经论,不同部派对于退果的见解不同。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我不知道四十二章经出自哪个部派,然而,这个部派认为佛说四果以下还有反复心,可见佛只信阿罗汉的心,换句话说,到了三果,心依然会反反复复,就是还会贪染世间,就有可能退果。当然有退也有进,如果你发觉退了,就赶紧修。 7.证果与断烦恼 证果已断已知的烦恼 证初果后还要修的是修道所应断的法:1、欲界贪;2、嗔恚;3、色界贪;4、无色界贪;5、痴;6、慢;7、掉举。就是不必去修那些破除我见的修法了。小乘部派的‘说一切有部’的论典里把烦恼分为欲界烦恼,色界烦恼,无色界烦恼,再把三界烦恼个别细分为八十八使见惑及九十八使见思惑,这种讲法已经被现在的北传佛教的学者接受。然而,在经(不是论)里没有九十八使见思惑的说法,只是把烦恼分为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欲界里的五个烦恼,称为五下分结。欲界以上的五个烦恼叫五上分结,五上分结就是色界的烦恼和无色界的烦恼。 五下分结就是我见、戒禁取见、疑、欲界的贪和嗔。 贪心有欲界贪、色界贪和无色界贪。嗔心唯欲界有。痴心通三界。 五上分结就是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掉举、我慢和痴。其中: 须陀洹果是身见、戒取、疑三结已断已知,欲界贪和嗔未断,还重所以来回欲界七次。 斯陀含果修或不修梵行,只断三结、欲界贪和嗔薄,只来欲界投生一次。 阿那含果必修诸梵行,断五下分结,即欲界贪已断,所以不来欲界。 阿罗汉果必修八正道,断五上分结,不来三界。 初果只断三结,二果的欲界的贪和嗔虽薄,却不是完全没有,所以不可以欲界的贪和嗔来验证初果及二果。唯有断五上分结的三果,才可以依有没有断贪和嗔来验证。因此初果虽断我见,还有贪嗔痴、我执及怕死。 一个人完成初果是断五下分结其中的三个结,并没有断除欲界的贪和嗔。证初果之后,欲界的贪还是很重的,有欲界贪就有嗔心。如果你不明白证初果只是破我见没有断其它烦恼,就会怀疑那些已经证初果的人,为什么还有这样多的烦恼呢?那是因为你不通佛法,以为放下我见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证初果不必断除贪嗔的烦恼,只是放下我见,放下我见是很容易的。因为你没有弄清楚,于是以为证初果是很难的。其实,所有的果位里,证初果是最快的,我见是一刹那就能放下的。但是,你要懂得怎么去修。你们在修的时候,我会一直鼓励并教导你们,要完成初果不难,但是,如果你去跟人家讲说:某某法师说证悟初果很容易,人家就会骂我。他们认为这是很难的。其实在佛教界里有很多人完成了初果,他还不敢相信自己能证,这些人总觉得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证悟,但却不敢承认是初果。因为他没办法分辨,他不知道初果断什么烦恼,其实他是证悟了初果的,但是因为听人家讲初果是如何的不得了,比如传说初果者不会踏死虫蚁了!于是,自己虽然有所觉悟却不以为是证悟初果。这种人,你让他做现法乐住,他会立刻就做出现法乐住来的。 8.禅定里也有掉举 完成初果以后再继续修,就不再是放下我见了,而是放下五下分结里面的另外两个结——欲界贪和嗔。就是说,一个人完成了初果,他还有掉举等五上分结的烦恼。你们会说,入了禅定不是没有掉举了吗?不是的,入定只是没有掉悔,在所有的禅定里面都可以有掉举。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修了禅定就没有掉举。进了初禅没有掉悔,但是还有掉举。掉悔和掉举的区别是,掉悔是一个人心中后悔、良心责备自己做错的一些事情。然后他整天想我是一个罪人,我很罪恶,这样,他就没办法入初禅了。所以,掉悔会障碍修初禅。如果一个人整天很后悔,认为自己很罪恶,整天忏悔,是没有办法进初禅的。掉举是整天回忆某一件事情,回忆某一境界。比如说你修完初禅要上二禅时,专心看呼吸、专心观所修的境界,掉举心会叫你回到初禅,又在享受初禅的快乐。就是说你修了初禅以后,执着初禅而产生掉举,你就整天回忆初禅的境界。所以,掉举很严重的人上不了更高的定,可是他不明白是掉举致使他留在原来的定。他反而会说禅定中怎么会有掉举呢?他不知道掉举也发生在五上分结,是色界和无色界里最严重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如果进某一个定后心不愿意出来,要修下一个定却又溜回原来的定,就是你对该禅定有贪——色界贪。这个贪就让你掉举。另外,就是痴。痴就是无明,就是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完成初果以后的人会发现我慢是很严重的烦恼。你修得越深入,越发觉别人修行不如你,这就是我慢的烦恼。心念看得越清楚就越我慢,会越来越重。 除非是阿罗汉,不然就有我慢,不能以我慢来评论前三果。 9.应该多观遍行五 有些修行者观心念生灭,观到正念现前,后来因为做工谋生等种种原故而失去正念,原因是定力退了。这种人必须先修好四禅,然后再重新观五遍行。不要以为禅定和遍行五已经修过了不必再修。重观五遍行是为了把你的微细心重新建立起来,重新掌握看到第一念,然后才开始观心念生灭。如果你对第一念的遍行心所还没有看清楚就去观心念生灭,那是自己欺骗自己。所以,练习观察遍行心所很重要。如果你观好遍行心所,你就可以去观心念的生灭。 10.到烦恼的环境观心 一旦你认识到无心的时候,你可以躲起来修一阵子,训练保持它。过后你必须出来面对境界,然后去掌握这个心时时保持在无心状态,一旦烦恼心动就立刻知道,然后把烦恼放下。所以,一般人修行进入不同阶段,需要到不同环境磨炼,开始时在修行道场里,一切安排好好地不令心烦乱,这样的修行是温室里面栽培出来的花朵。修行人达到无心后,必须去面对暴风雨考验,若开始时你受不了暴风雨,可以先在温室里努力修一阵子的,最后还是要去面对令你烦恼的环境,如果你逃避令你烦恼的环境,你依然会面临起烦恼的一天。 11.八正道的生活环境 证阿罗汉果可能吗?在南传佛教国家有可能,中国寺院不太可能,因为阿罗汉是明天死都无所谓了,没得吃都无所谓了。所以,阿罗汉不为生活操心,但是他要过八正道的生活。当今很难看到符合八正道生活环境的寺院道场,在寺庙里的种种事务根本不适合阿罗汉来做;一般寺庙里有很多不符合戒律的生活,杂务太多而且干扰修行的生活。大多数修解脱道者,需要的是远离繁琐的世俗,要有自己的时间,所以要躲到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去修。在现代的寺庙里很难自修,寺庙里只适合一起共修。寺院安排的时间、那种生活、还要办事情,很难与你的修法相应,你不能安排符合你自己的功课。比方说,在早课前入了定,三小时后出定,你要被骂了。嘿,你这懒惰鬼,不来做早课啊,吃饭时间你不来吃啊!当你修观修到很投入的时候,有人来打岔了。所以,我说寺庙生活只适合大家一起共修,可是修行进度是不共的,寺庙共修不适合个别人修行的生活。如果,你要磨练你的心念,你要做无心道人,在寺庙里可以磨练。但是,你要完成阿罗汉果,在寺庙就很难。寺庙里很多事情令你无法完成阿罗汉果。比方说,寺庙里有抽签,阿罗汉不可能做这种事情。还有,寺庙里由出家人自己煮饭来吃,阿罗汉只会应供,不吃僧人煮的食物,凡夫比丘认为他是白吃的懒人。不可以讲太多,讲太多就是讲寺庙的坏话。 就是说寺庙已经形成那种生活方式,所以说你要完成阿罗汉果,寺庙生活是不适合的。但是,在南传佛教的一些国家的寺庙,就适合,在大陆一些持戒的道场也比较适合。也就是说持戒的道场要过堂、行堂,出家人不可以做吃行堂。出家人行堂就是犯戒。所以,很多因素使到阿罗汉要离开寺院。如果你要完成阿罗汉果,你要过八正道生活,你只能独居,只能住山。但住山还是有问题,阿罗汉不会自己煮饭。山上谁供养啊。住在城市,你去乞食就会被公安抓去,这要看你们的缘了。 11.入空定 如果继续修下去,还有一个阶段要修。那个阶段是很多修行的方法都能达到的。就是你会进入一种光明,这个光明很难分辨,怎么说很难分辨呢?因为有些人在初禅就看到光明了。有些人在初禅到四禅都会看到不同的光明,在观心念生灭的当时也可以看到光明。在论典里说证阿罗汉果前要入金刚喻定,在南传佛教里面叫做证入空定,就是要证空性。入空定的时候,会见到一种光明。他是怎么进入这个光明的呢?不允许从禅定入,四禅八定无法进金刚喻定,必须用修观来进入,要以智慧观心念来进入。进这个定之前有一个现象,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去查一些人死了又回来的死亡记录,看看他们怎么经过死亡的经历,证入空定类似死亡的经历。证入空定者先有脱离世间的现象,最后会出现光明,在南传佛教里有人说这是证了空定。你们可以去查看一些早期禅宗祖师讲过的一些人怎么样进入涅槃。也会讲到这一点。换句话说,涅槃就是要懂得怎么去死亡,就是必定先以智慧觉悟不生不死,然后入涅槃时先感觉身体的死亡,最后证实心原来是不生不死,明明了了脱离了身心。也就是密宗里面讲到的,在死亡的阶段会经过法性光明的阶段,而且说在当时若心不迷以为死亡,则可以证悟空性,但死亡时不迷,能做得到的人太少了。如果你们继续修下去的话,你们可以去体验证入空定。
----------------------------------------------------------------------------------------------------------------- 更多广超法师佛学内容 -----------------------------------------------------------------------------------------------------------------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