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三届净慧老和尚无门之门——禅堂开示(净慧法师) |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三届净慧老和尚无门之门——禅堂开示(净慧法师) 这次生活禅夏令营,安排坐禅的时间只有三次。因为别的活动比较多,坐的时间就少了。要真正尝到一点坐禅的滋味,是不容易的。 各位都知道,柏林寺是赵州和尚的道场,赵州和尚的禅法、赵州和尚的门风,除了赵州茶、庭前柏树子、赵州四门、赵州桥以外,影响最深远、最广泛、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赵州和尚关于狗子无佛性的公案。赵州和尚在回答一个学人的问话时,说过“狗子无佛性”的话。当时参禅的人以此为话题进行问答勘辨,遂成为一则很有名的公案。这个公案的重点在“无”字上,一无一切无,言思路绝,截断众流,无你开口处。就在无开口处下功夫,找个答案。这个公案从唐朝开始,也就是从赵州和尚还在世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作为一个话头、作为一个公案,作为进入禅的一种方便,加以提倡。大家知道,与赵州和尚同时的黄檗禅师在他的语录里面就提到要参一个“无”字公案。所以说提倡参话头的老祖宗是黄檗禅师,黄檗禅师是临济义玄禅师的师父,与赵州和尚是同辈、同时的人。到了宋朝以后,参“无”字公案的人更多了,并称之为“禅宗无门关”。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撰有《无门关》一书,录古来闻名的禅宗公案四十八则,第一则就是“赵州狗子无佛性”公案。书中写道:“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这)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全书旨在阐明“无”的境地,同时强调入悟应以“无”为门,无门即法门。一直到现在,在中国、在日本、在韩国、在所有有禅宗流传的地方,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还被无数的禅人在运用,在作为进入禅门的一种方便。所以说,狗子无佛性这个公案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强大的影响力。现在日本有几位有名的禅师,在接引西方人的时候,就是用这个无字公案。日本临济宗的一些禅师所修的法门、所讲的禅法基本上都是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 这个公案与佛教的教义、与所有的禅师的禅法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无字公案尽管当时赵州和尚在回答学人提问时是作为一种接引当机的方便而提出的,他的这个回答,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堵塞学人的一切执著、一切分别、一切知见。因为有执著、有分别、有知见,就有对待,就破坏了我们这个心性的整体,就不是禅本身。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执著、分别、知见堵塞住呢?就是要筑起一道墙。这道墙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无”。这个“无”,不能作有无的无来理解,不能作没有来理解,也不能作有来理解。你要去理解它就错了。所以在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这篇重要的禅文献里就有这样的四句话,讲参禅怎么样入门: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心如墙壁”与赵州和尚所提倡的无字公案在法门上、在禅风上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从赵州和尚与达摩初祖之间的关系来看。这个无字公案与《六祖坛经》强调的三个无,“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也是一脉相承的。无字公案与佛陀的说法、与经教的宗要是不是一致的呢?那更是契合无间的。大家最熟悉的《金刚经》强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是要我们在真正进入修行的实际境界时,一定要扫除一切相。不扫除一切相,要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解决我们人的生命困扰问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赵州和尚的门风极其高峻。清朝雍正皇帝在选编《御选语录》选到《赵州和尚语录》时,赞叹赵州和尚真正是古佛再来。但他同时也叹惜赵州老人像百尺孤桐一样,没有枝叶,就是说他的门风太高了,没有继承的人,没有形成宗派。赵州和尚的门下只传了四代就没人再继承了。不过,他的无字公案,却是被禅宗各家都在继承、都在采用,这比他自己形成一个宗派的影响力更大。 那么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怎样来运用这个无字公案作为一种方便从而进入禅的境界呢?古人对这个问题起码不只重复一万次。我们只要把祖师的语录翻开看看,各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这个公案的提倡,几乎是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人的回答的方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修证体验作出的回答。 今天就是想告诉大家怎样地操作、怎样地运用这种方便,使我们也能够契入禅的境界。对于这一点,古人有的叫“看”一个“无”字,有的人叫“参”一个“无”字。我在前几年的禅七法会中曾经讲到看和参是有区别的。我是主张第一步看,第二步再参。第一步来“看”这个“无”字。我们大家可以把这个“无”字稍微提一下,然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无”字的念头上。虽然我们是闭着眼睛,但也要死死地盯住它,用我们反观内视的智慧之眼来盯住这个“无”字。不管它有妄想还是没有妄想,不要去理它,你只要照管这个“无”字就行了。妄想起来了,你不要理它,只要注意不转移就行了。打坐的时候看住它,走路的时候看住它,睡觉的时候看住它,乃至日用云为,语默动静,时时处处都看住这个“无”字,功夫就很容易相应。我自己在入门的时候做过试验,“念佛是谁”的“谁”字话头也参过,但不如这个无字公案来得快,无字公案容易相应。但是也不要去念它,口中不停地念“无”字也没有必要,只要经常地提一下就行了。当我们在看“无”字时,第一念就会想到,你也无,我也无,是也无,非也无,佛也无,魔也无,消融一切对待,死死地盯住这个“无”字,保险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顺顺当当。佛来了,无;魔来了,无,这样不容易受到外境的干扰。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呢?我想,最起码要有三种心。第一要有信心。信什么呢?信诸佛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信我自己与佛具有同样的智慧,只因自己还在迷惑当中,所以不能够体证自己的智慧,不能够认识自己的德相;信自己本有的真如佛性与释迦牟尼佛、与历代祖师是无二无别的,只要我们转迷为觉、背尘合觉,我们当下就与十方诸佛、历代祖师同一鼻孔出气。第二要有求道的心。光有信心没有一种求道的紧迫感,依然下不了这个决心,依然坚持不下去。我们为什么要求道呢?因为我们是处在迷失的生活状态,我们的生命被种种的无明烦恼所缠绕,不得解脱、不得自在。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方法来解除内心的种种困扰和困惑。困扰、困惑就是无明、烦恼。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得自在,就不能够过潇洒自在的生活。现在我看到社会上很多人穿的文化衫,上面写着“潇洒走一回”的字样。实际上,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最终不是欺人,仅是自欺而已。整天在无明烦恼中打滚怎么潇洒得起来啊?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怎么潇洒得起来?只有我们真正地找到了归家的路,并且在走向家园,就有归家稳坐的希望。第三要有决心。就是说我们有了信心和道心,如果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决心,那也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那依然不可能当生当下得到受用。我反复地强调,我们修行绝对不能等到临命终时靠十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能等那一天。 一定要像佛陀当年说法救度众生那样,现证涅槃。要当下就能获得果证,这才能真正的潇洒自在。我们平常都不能作主,平常都不知道是怎么生活的,到了八苦焦煎的那一刻怎么能作得了主呢?到那个时候就被业力所牵引了,根本没有力量再来提起正念。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决心,要在我们还健康的时候,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那么往后去,我们做人做事,才真正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有了志愿。佛教不是老年的宗教,学佛不能够等到老了再学。 “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在年轻力壮之时就要立下志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弄个水落石出。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道,历代有大成就的祖师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开悟了,然后才说法度众生,广作佛事。 我们要真正把这个无字公案看好,必须具备这三心。不具备这三心,要想照顾好这个“无”字是根本不可能的。希望大家放下万缘,把握住当下的心态,盯住这个“无”字。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