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七

 

  智海法师讲述 2009年5月28日·四川内江圣水寺

  今天请大家翻到《因果明镜论》二十六面。前面我们把一切的业总摄为十种业道。十种业道,从恶业方面来说,就是十种恶业;从善业方面来说,就是十种善业。能够深入细致地把这十种业道理解,体会,认知,这个很重要!我们修行最基础的基础,就是要能够分得清楚善恶。善有哪些善,恶有哪些恶呢?首先你要学习过,认知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八 贪欲

  昨天,已经把十种恶业的前七种,身体上的杀、盗、邪YIN;口业上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七个方面学过了。今天是第八种,贪欲。贪欲,它所针对的是什么?是别人的东西。我们针对别人的东西,总是在想别人的东西怎么样跑到我这里来;人家兜里面的钱怎么装到我兜里面来。这个世间上好的东西太多,见了好的东西难免就会生这种非分之心。所以,它的基是属于他人的东西,属于他人的财物。贪欲的发心,第一个是认知方面的。属于他人的东西,我们认识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个,发起心。就是想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就是发心。加行,就是由上面的两种发心进行实际的行动。怎么样才能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呢?想尽千方百计。所想的这些方法,所付诸施行的方法,都叫做加行。究竟,就是你所念的财物,最终属于自己了,这就算贪心圆满了。总之一句话,对于他人的财物,我们反反复复这样盘算:“我怎么样才能够得到他呢?”凡是对他人的财物生起一种欲求之心,这都是贪心。对于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妄起非分之想,希望占为己有,这些都属于贪心。

  贪心,它要究竟圆满的话,必须要具足下面的五种相。第一个方面,有耽著心。就是特别执着,守护自己的财物。属于自己的财物特别耽著,想尽千方百计都要把它守住。这个是耽著心。从我们自己要好好观察,从周围的众生身上你也要好好观察。比如像那只狗,它的窝边上你要走过去,它就警觉了:“这个人走到那儿,是不是要拿我的什么东西?”它立马就跑过来,观察观察你想干啥,这样守护自己的东西。还有一个,它认为是自己的地盘,听到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响动,它立马两只耳朵竖起来了,就要叫。为啥呢?就是不要别人走进自己的东西,它就要守护。我们是不是这样子呢?我们也是这样的。你有什么东西,腰包里面揣上一万块钱,要是谁挨着你坐的话,你就小心了:“诶,这个人挨着我这么近,是不是知道我身上有钱?”也许别人不知道,但是你就是要起这种防护心理。那就是自己的财物而耽著,而守护。这就是对于我们自己的财物产生耽著心。

  第二个方面,有贪婪心。心里面总是渴望这些物质能够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很希望天下的好东西,都为自己所拥有。所以,我们的心里面,钱不嫌其多,好东西不嫌其多。我们很多人就往自己家里搬东西,啥都往家里搬。家里面都塞不下了,他还想往家里搬。实际上就是一个增长财富的心。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他认为看得起的,基本上都朝他家里搬。希望这些财物辗转增长,很喜欢积累这些东西。

  第三个方面,有饕餮心。什么叫饕餮心呢?就是对于他人所拥有的资金、财物,看到别人拥有的觉得就是好,自己拥有的,拥有了他就不珍惜了,自己的再好也比不上别人的。总是看见别人的东西,他就垂涎三尺,羡慕不已。凡是别人的东西,他都觉得好。只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了,那就无所谓了。拿进来以后,再想别的东西。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是太突出了。这叫饕餮。过分的贪婪。

  第四个方面,有谋略心。什么叫谋略心?我们心里面盘算:“这个人的财物怎么样才能够归我所有呢?”心里面就在起这样的念头,起那样的念头,想尽千方百计,怎么样把别人的东西弄为己有。所以,对他人的东西希望去取得,心里面来思虑、谋划。这叫谋略心。

  第五个方面,有覆蔽心。什么叫覆蔽心呢?我们自心为贪欲所占据了,有这种贪欲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羞耻,也不知道贪欲的过患,也不能够发起远离贪欲的心。你看心里面有这种烦恼的时候,让你念佛很难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个金钱好,那个金钱好。”念佛就念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去了。所以人家说“念”,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就是你当前的心是什么。你喜欢什么东西,不叫你念你也去念了。你说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万德名号,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好不好?好,太好了。但是叫你念,念不起来。为啥呢?你是嘴巴上说好,内心里面没有真正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为什么没有真正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呢?就是现在的世俗五欲,贪欲太重,像财、色、名、食、睡,这个世间上的东西就是好。就由于我们内心地执着,实际上还耽着于现前世俗上的五欲,它把我们的心牢牢地占据了,占有了。所以,你的心是属于世俗五欲的,并不属于阿弥陀佛,并不属于西方极乐世界。为啥呢?就是你的价值取舍观所决定的。你的内心层面认为什么东西好,说给别人听的不一定是真的,挂在嘴上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把你内心真正的想法翻出来,看看你内心里面认为什么真正好。所以,学佛就要把价值观念改变过来。世俗五欲的价值观念是世间上的人的,不是学佛人的。今天我们学佛,好坏观念、价值观念要改过来,要与佛法相应。如果我们心里面与佛法不相应,我们的心还是喜欢世俗人喜欢的那套,只要我们有这种贪欲之心,我们这个心就很难办道,很难修行。为啥呢?这个尾巴紧紧地把你拴住了,没有办法。就像泥沼一样,草地里面的泥潭,陷下去以后再想爬出来,已经是很艰难了。所以,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主要是要懂这些道理,看看世俗五欲对我们形成的约束。世间上的情爱、家庭,世俗名利、地位,花前月下的享受,山山水水之间的贪婪,我们把这些东西始终丢不掉,我们始终是心向往之。对这些地向往,甚至比对佛法地向往还要来得更深刻,更强烈。这个时候,我们修行往往就没有力量。因为我们的心被这些东西所占据,它就把你的心压服住了,智慧显现不出来。所以,平时我们说五蕴执着,一旦执着色、受、想、行、识这个身心世界,实际上另外一个方面它就叫作“五盖”。什么叫“五盖”?把我们的心覆盖了,智慧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今天念佛,学习,修行,不管是显密哪一个法门,实际上都要在好恶观念上用心,都要在价值观念上来修行。真正能够转变价值观念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针对我们自己就是有用的方法。你学了之后,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不能够转变,这种方法对于你仅仅是形式上的法,没有深入到内心。

  所以,当这种贪欲一起来以后,它就让我们自心的智慧覆盖了。我们心里面不知道远离贪欲,对贪欲的过患,不能够见为过患。因为愚痴的关系,因为无明的关系,我们对于无明、过患、贪欲不见为过失,反而见为功德。我就听到好多居士在听经闻法的时候,你跟他这样讲:“这个不好。”“不,这个就是好!”经上说不好,是以佛法的价值观念;他说这个东西好,是占在他自己的价值观念上。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念,把佛法的价值观念否定了,你说他是学佛,还是学我呢?实际上就是学我。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佛呢?意识到自己的缺欠,意识到自己没有智慧,意识到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东西不一定正确。而佛,他有圆满的智慧,他所说的道理非常清净,非常圆满。所以我们要改换一个标准,把我们自己的标准丢掉,要以佛的标准为标准,要以法的标准为标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学佛。如果不然的话,我们就是学自己。学自己学了半天,当然是越学越厉害了,执着是越学越执着,烦恼是越学越烦恼,毛病是越学越深沉,越学越堕落。到最后他说这些佛法没用,你说是佛法没用,还是你没用?当然是我们自己没用。没把这些法宝用起来。所以,当有贪欲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过患,它能够把我们自己的智慧覆盖住,不能够显现自心的觉照能力,不能够显现自心的智慧能力,不能够有一种正确地取舍,这就是覆蔽心。有贪心,有嗔心,有愚痴心,都会覆盖我们自己的智慧。所以这五种心:耽著心、贪婪心、饕餮心、谋略心、覆蔽心。这五种心随便缺其中一种,贪欲的行相都不算圆满。所以要具备这五种行相,贪心就算非常圆满了。

  不是究竟的贪心,它有下面这几种。第一种,内心思维如何让他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如何让他人为自己服务,如何让这个人的生活资具:衣服、钱财、房屋,等等,等等,凡是帮助他生活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一种心态。是不是一种贪心?就是一种贪心。一个,是针对人来说的,这个人怎么样听我的话,怎么样给我办事,这是一种贪心;二个,是对别人生活所拥有的资具:衣服、钱财、车子、饮食,凡是帮助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想为我所用。

  第二种,思维如何能够使国王、大臣等当官的,还有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包包里面有钱,还有四众弟子,这些人有东西,有供养,如何让这些人来供养侍奉于我。有钱的拿钱,有东西的拿东西,没有钱没东西的也能够帮我做事,他想尽千方百计,这个就是一种贪心。

  第三种,思维如何让众人知道,我这个人是具足多闻,戒定慧三学功德;要让他们知道,我是精进的,我是修学的,我是正人君子,我是少欲喜欢布施的。把这些好的一面,希望别人了解。为什么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好的一面呢?因为他了解我好的一面以后,就会赞叹我,佩服我,我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有好的东西就会拿给我,有钱之后就可以供养我,其实还是一个贪心。所以,我们平时说:“为善怕人知”。为啥呢?真正修善法的,深怕别人知道,那就是做阴德。但是我们今天不是,我们今天稍微做一点什么好事,深怕天下人不知道,到处打广告。我今天做了这个了,明天做了那个了。师父你不知道,我这个人恨虔诚。各种各样的人都要表白自己。为什么要表白呢?希望别人认识自己。为什么希望别人认识自己呢?潜意识里面很多东西就与贪欲相应。

  第四种,思维如何能够让我上升天界,享受非常美妙的天欲;或者思维如何能够得到父母、妻子、仆从、同行道友的资具等等。这就是贪心。当有这种贪心的时候,他就要思虑盘算,要想各种各样的计策。所以,我们说自己所拥有的资具,应该从正当的途径当中来。正当的途径是什么?布施,供养,修行,利益众生,闻思修。从这些正当的修行当中来,那是你自己的福报。我们不从这样的正确途径来,往往就是邪命。邪命的根本因素,就是贪欲。因为喜欢这些东西,又没有正确的方法,他只能够想歪门邪道,不能够从善业当中好好地去修行,就从贪欲当中,想偷,想抢,想欺骗,哄骗欺诈等等。这都是由贪欲而来的。所以,这一种不究竟的贪心表现在这些方面。

  九 嗔心

  第九个,嗔恨心。嗔恨心的基,是能够引发我们自己嗔恨心的对境。这个对境包括人,包括事,也包括情与无情。有的人对人会生嗔恨心,有的人对石头也会生嗔恨心,老天下雨他会生嗔恨心,冬天太冷他也会生嗔恨心。凡是能够引发自己嗔恨心的对象,就是嗔恨心的基,就是嗔恨心所针对的环境。每一个人下来以后,你反省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不高兴?到底是什么东西经常让我生嗔恨心?”你要这样反思过,觉照过了以后,对于自己的嗔恨心就有所了解。

  第二个,发心。发心两个方面:第一,是认识上没有偏颇,没有错误;第二,是发起的心,发起这种嗔恨心了,要去打众生,要去侮辱众生。比如,他思维如何让其他的众生遭到杀害,如何把其他的众生都绑起来,如何使他人的财产耗损掉。所以,你偷东西,或者说前面讲的身体上的恶业:杀、盗、YIN,乃至于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些里面都有这种成分。或者说因为贪心而起,或者因为嗔恨心而起。他要嗔恨别人,有的时候方法很多。一个方面是针对人来说的,能够欺负这个众生就欺负他,能够打他就打他,如果势力上较量不过别人,他就拿别人的东西出气,或者说损伤别人的东西,偷别人的东西,总之要让别人得到损伤,这样他就高兴了。所以说“快意恩仇”,往往就在这个地方产生。所以,这样的心就叫发起心。嗔恨心发起来了。

  加行,就是我们思维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你心里面不舒服,不高兴,甚至于要骂他,要打他,要杀他,要捆绑他,乃至要让他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要遭到损失。就由这种发心思维所发起来的一切行为,都属于嗔恨心的加行。你看我们得嗔恨心多不多?一个方面,是不给人家好脸色,黑着一个脸,“你看我不高兴你了!”要表现给别人看。二个方面,进一步就是恶言恶语恶口,骂别人,揭别人的短。三个方面,更进一步就是能够打他,伤害她,诽谤他;或者说退而求其次,让他所拥有的东西给别人破坏掉,是他的东西给他偷掉,偷不掉就给他弄坏;看到谁与他关系很好,就诽谤别人,挑拨离间,让他的好关系得不到延续。嗔恨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些过程当中,其实都是嗔恨心的加行。

  嗔恨心怎么才算达到究竟呢?就是我们内心经过这样反反复复地思维,决定去打众生,侮辱众生,损害众生,这就算达到究竟了。总之,我们以愤恨心这样想:“我应当如此这样来损害某一个有情。”对于别人所具有的功德和拥有的财产我们不高兴,见不得别人有好的东西,见不得别人出人头地,就是妒忌心。妒忌心还是这个嗔恨心产生的。他拥有的东西怎么我没有呢?她长得那么高,长得那么漂亮,我怎么没有呢?就开始妒忌,其实还是嗔恨心的一种分位。所以,看到别人被赞扬,发了财了,升了官了,家庭里面和谐了,他就不高兴,其实内在的骨子里面就是一个嗔恨心;我们思维如何使他人不安乐,不幸福;对他人发生不如意事之后,往往是幸灾乐祸,跳起来高兴,“该呀,早就该这样了!”这些心都表现出我们内在的嗔恨心。就像这样,我们对其他的众生有情生起损恼之心,这都属于嗔恨心的范畴。

  嗔恨心的圆满应该具备这样五种心态:第一个,憎恶心。心里面忆念对境的时候,他如何如何来伤害自己,如何如何让自己不高兴,一想起这些,我们就与对方的关系慢慢地趋向于恶劣,我们内心就不在欢喜,而是发生一种憎恶之心。这样也讨厌,那样也讨厌。所以第一个心就是憎恶心。

  第二个,怒不可忍心。由憎恶逐渐逐渐地加深,对于对方这样不顺我的意,这样不帮助我,那样不利益我,心里面没有办法忍受。“他又不跟我说话了,他又跟别人说话去了!”心里面越看越着急,越看越忍受不了。所以,你只要有嗔恨心,慢慢地它就会增加,达到自己不能够忍受,乃至于看他什么都不顺眼。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不高兴,越看越不能忍受。

  第三个,怨恨心。一次又一次地想别人如何如何对自己不好,当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一次又一次地受伤害。是别人伤害你吗?不是,是自己故意伤害自己,自觉不自觉地都在伤害自己。越是想,就越想对别人报复。怎么样收拾他,怎么样把我吃的亏能够赚回来。所以,这个心就是想报复别人。由怨恨心,起而想要报复别人。

  第四个,谋略心。内心思维如何去收拾对方。要捶他,要打他,或者要杀害他,或者说诽谤他,而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凡是能够伤害到对方的方法,他就在想。所以说这个是谋略心。

  第五个,覆蔽心。你有了嗔恨心以后,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显现不出来了,整个的真心全部被拉扯到嗔恨心当中去了,好像满心满意就是怀恨不舍。所以,对于嗔恨心我们不知道羞耻。说:“你嗔恨起来,变成包公脸了,内心起强烈的烦恼了,是伤害你自己,不要伤害你自己!”他说:“不行!”他还喜欢嗔恨。一发起脾气来,谁都劝不了。所以,对嗔恨心不觉羞耻。为什么不觉羞耻呢?就是不知道它的过患。即伤害自己,又伤害众生;即能够遮蔽我们目前的善法,也能够障碍我们尽未来际的善法生起来。不知道这些过患。因为嗔恨心,把我们多生累劫所修行的功德一把火烧光。你看这个过患大不大?过患很大。乃至这一念嗔恨心把自己的前途报废掉了。你希不希望报废自己的前途?不希望。你在嗔恨的当下,都是想如何把自己的一切变得更好,但是你在嗔恨的同时,实际上与自己的愿望恰恰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不了解这种过患,从而没有出离嗔恨心的愿望。所以有这五种心,就算是圆满的嗔恨心,就具足了。

  如果思维别人对我已经做了或着正在做的那些无意义的事情,我应当也对他做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你要伤害我,我就要伤害你!”“你要挑我的毛病,我也要挑你的毛病!”“你说我不对,我更能找到你的不对!”所以,这些心态就像开始我们所说的,要思维如何还报于别人。这样所起的心虑思维,不管有多少,都是损害心。损害心是损害谁?损害自己,也损害他人;损害目前的善法,也损害将来的善法。就像这样,我们愿他人现在丧失亲属,丢掉资财,或者善法修不起来,还发愿让他人将来堕入于恶趣。“你怎么不死掉!”“你怎么不堕落于三恶道!十八层地狱你都堕不穿,你这个人要堕十九层地狱!”我们以这种恶毒的心诅咒别人,实际上就是希望别人越来越不如意。我们一旦发生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是嗔恨心。损伤别人,也损害自己。这种害心虽然属于嗔恨心的范畴,但是不属于究竟圆满的嗔心。嗔恨心就有这些表现形式。但是贪心、嗔恨心,都是我们做一切恶事当中所发起的烦恼,随时随地你几乎都可以看得到,它在我们身口意上的表现。有觉照能力的人,看看自己的心里面就知道,今天不是在贪心当中,就是在嗔恨心当中,不是在贪心嗔恨心当中就是在愚痴心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时刻离开过贪嗔痴三毒。众生之所以说为众生,凡夫之所以说为凡夫,生死之所以说为生死,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十 邪见

  下面是邪见。邪见,所针对的环境。第一个,实有义。什么叫“实有义”?比如说,因果是实实在在有的,还有前世、后世、六道轮回在名言当中是真实存在的法,我们认为不存在。所以,针对实有的法发生邪见。而环境往往就是真理,往往就是现实。

  第二个,发心。发心,一个是想。对我们所持的邪见,做真实想。比如,佛教所说名言当中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但他认为没有,而且的的确确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把自己错误的想法当作为正确,当作为真实。这是认知上发生转变了。二个,发起心。发起什么心呢?基于邪见,对于其它的正见、正思维、正确的道理发生诽谤,不乐意这样的道理得到传播。这实际上是一个体的两个面。只要他有这种邪见,与邪见发生违背的他就不欢喜,一定要去驳斥别人。所以今天搞斗争,往往就是这样。一山不容二虎。一个人他的这种观念占了上风,另外一个观念就成不了。你做了善法以后,恶法在我们心里面就存在不了;你做了恶法,善法就存在不了。我们的心,虽然说是广阔无边,但是可以说善恶不两存。它也有一个诀窍在里面。善念不去,恶念绝难生得起来;恶念不去,善念绝难生得起来。比如,你在这个位置上,别人来了就占不了。所以修行其实也简单,针对这个方面的道理来修行,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够把正念放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能够生起强烈的正见,其它一切恶法都生不起来了。就这么简单!所以,当你一心一意念佛的时候,其它的恶法没有办法钻进来,自然而然它就是一种屏障。所以说修法,你只要专心一意地安住于现前的善法当中,有无边无际的利益,因为无量无边的恶法都生不起来。你要能够心心念念都这样坚持,持之以恒,修行就成功了。所以,千经万论教你的方法落到这一点上。简不简单?简单。说这个世间上的事情不管再复杂,不管再多,你总要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做,这样就简单了,要化复杂为简单。不要把那些东西都放在心里面,只要分得清楚轻重缓急,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分清楚以后,就把心落实下来,选自己要做的事情,清清净净,专专心心,欢欢喜喜,圆圆满满地做,这就得法了。

  所以修行也是这样。不要看三大阿僧祇劫的业障,不管它再多,你只要安住于现前一念心上,好好地修,好好地思维,好好地安住于正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祇劫的业障清净干净。原因是什么?就是这样。只要你把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只要我们的自心好好地安住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的恶业都生不起来。慢慢地,念念之间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我们的功力深厚了,是非,一天一天都在消失;业,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消业。功德一天天在增长。这个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修行方法。说念“阿弥陀佛”是这样,我们持咒是不是这样呢?也是这样。我们参禅,安住于当前的心念,是不是这样子呢?或者说我们安住于戒律当中,时时刻刻让我们的心安住于戒律当中而不违背戒法,是不是这样子呢?还是这样。修行,往往就是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够把你这一念正念,当前介尔一念安住好了,往往就能够好好地修行。所以,你需要知道很多吗?也不需要知道很多。有很多人,他说:“师父,我就是没有知识,听了也记不了。”我说:“你知道阿弥陀佛吗?”“知道。”“能不能念?”“能念。”“好,只要知道这个你就成功。”这也很简单。不念“阿弥陀佛”,你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可以。你说你念“嗡嘛呢叭咪吽”,也可以。只要你把心好好地安住于法上,天长日久,这就是功夫。说一千道一万,都要落实在这样的功夫上。如果不然的话,就很艰难。所以,心念,它有这样一个窍诀在里面。前念的善心不去,后念的恶心就来不了;前念的恶心不去,后念的善心就生不起来。所以,要知道这个心,说宽也很宽,说窄其实也很窄。你掌握这种诀窍,用在修行过程当中,其实并不是很复杂。只要得了法,这样去修就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专专心心去修,六根都能够收摄起来,八万四千烦恼都能够收摄起来。这是邪见的发心,在认识上他认为他的邪见是正确的,真实的,圆满的。由此,他就要排斥真理,诽谤真理,那就是发起心。

  第三个,加行。依这种发心而策发各种各样的实际行为。比如,诽谤。排斥真理。有诽谤因、诽谤果、诽谤作用、诽谤有这种事,分为这样四个方面。首先,谤因。比如,善有善因,恶有恶因,善因恶因将来都要结果的,他、认为我们今天所有的行为无善亦无恶,没什么善,没什么恶。这个是诽谤什么?诽谤善因恶因,认为没有。认为善因恶因没有结果,这是第二个,谤果。认为善因不能够结安乐的果实,认为恶业不能够结痛苦的果实,认为异熟果报不存在,为善没有作用,为恶也没有作用,将来没有结果。这是谤果。第三个,谤作用。谤作用分为三种,一个是诽谤殖种,二个是诽谤持种。比如,认为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诽谤往来作用,否认前世后世的存在;或者诽谤受生作用,就是否认化生有情的存在。这些都是诽谤作用。比如说,我们今天念起念落都是在殖种,善念恶念起来以后,它在心里面有影响,它就把种子种下去了,就相当于殖种。阿赖耶识又能够把善念恶念的种子保存下来,只要你没有忏悔,没有对治,没有修法,乃至没有结果,这样的种子(因)不会轻而易举地失掉。我们平时所说,比如你对一个人的嗔恨心,如果不加以对治,就会发现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厉害,见了他你就不高兴,见了他你就要冒火,见了他你就要用白眼对他。为什么这样呢?说:“你昨天已经嗔恨过了,今天就过了!”“没有!”昨天嗔恨他没有对治,今天嗔恨心一面临对境的时候更厉害。平时所说的怀恶不舍,怀恨不舍。再比如我们的善念,昨天看他很高兴,今天你一看他还高兴。照理说昨天的行为已经过去了,今天应该没有了,但是今天你一见还高兴。隔了二三十年你再见他,“这个人太好了!”你还高兴。为啥呢?内心有持种的作用,阿赖耶识有保存种子的势力。今天我们认为在事情上不是父母所生,于是对父母不感恩,这就是诽谤作用。诽谤往来作用,比如从前因后果,从前世一直到今生乃至到后世,你诽谤其不存在,这就是诽谤作用。诽谤受生作用,比如将来你因为这些业而托生在什么地方,就是受生作用,你诽谤这些不存在就是诽谤作用。第四个方面,谤实有的事情。毁谤实实在在的事情。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没有。这就是诽谤它。说:“阿罗汉有没有?”“没有。”“圣贤有没有?”“没有。”他没有见到,从自己非常狭隘的认识观念当中,诽谤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说:“佛有没有?”“没有。”今天很多学者他去考古,两千五百多年之前释迦牟尼佛存不存在?考古过来,考古过去,得出一个结论:释迦牟尼佛不存在。为啥呢?没有考古依据。所以这是非常狭隘的一种。比如,今天他是从自己的父母生出来,父母又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这一生的父母考据得出东西,自己的祖祖辈辈越考东西就越少,时间拉得越长他就找不到根据了,“完了,我自己不是从祖先而来的!”你说这个狭隘不狭隘?这是非常狭隘的东西。天长日久,自己的认知不能够完全认识这种东西了,他就否认它不存在。就想我们今天否认历史一样,不能够认为历史真实存在,过去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不存在了?不是。我们今天的人,好多都活在历史当中。比如,上一代的历史,今天在你的身心行为当中还能找出非常对应的东西,你的祖祖辈辈。你看生了一个小孩以后,看这个小孩长得像谁呢?鼻子像妈妈,眼睛像爸爸,乃至于从性格上也能够分的出来,这个性格对谁的脾气,那个性格对谁的脾气。有没有这种东西?他有对应的东西,哪里会没有。我们这个人,能脱离历史而存在吗?不能够脱离历史而存在。我们多生累世所造作的业,虽然说成为历史了,只要它还没有结果,只要它还没有对治,只要它还没有忏悔干净,它一定在我们的身心上要发生作用。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传递,一直到今天它还是存在着这种势力,乃至将来说由于业力的关系地球也不存在了,但是我们的业力还存在。地球不存在了,我们由于业力,将来往什么地方去受生呢?自然而然会有地方给你往生。就像我们自己,由于业力,身体躺在床上,但是心由于业推动着就往生到梦境当中去了。一会儿到天堂,一会儿到地狱。但是醒过来,天堂地狱在哪里呢?好像不存在。这都是你自心造作的。所以,这种东西它是有作用的,不能够否认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存在。这就是加行。从因果作用和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四个方面,由于邪见而发生诽谤,这就是邪见。

  邪见怎么才算是究竟呢?执持这样错误的见解,愚痴的见解,内心决定对其它正确的道理要进行排斥,进行诽谤,邪见就算究竟了。今天,只要你有一个不正确的见解,很难接纳正确的道理。我们平时所说,障碍有很多,有烦恼障,有所知障。烦恼障,就像刚才所说的贪心、嗔恨心,它就要产生障碍,叫烦恼障。所知障,往往就落实在邪见上,愚痴上。你的内心里面有邪见的时候,价值观确定了,其它的观念就进不来,自然而然有一个屏蔽作用。所以,生而为人难免就会拉帮结派,难免就会画地为牢,难免就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自己观念不相合的,自然而然就排斥别人,所以就会发生这样的抵触与诽谤,不接受。这是邪见心达到究竟。

  邪见要圆满,具备有五种方面的心。第一个,愚昧心。什么叫愚昧心呢?不能够如实地了知所应该知道的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要想了解真理,要想觉悟世出世间一切法理,这个就是障碍,就是成见,就是邪见。它往往障碍我们觉悟不了。这个就是愚昧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愚痴、无明。无明,不是说你没有见解;愚痴,也不是说啥都不知道,就像畜生、娃娃一样啥都不知道。不是那样的。往往愚痴就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邪见上,错误的见解上。他还蛮以为自己很聪明,蛮以为自己很正确,就有这种观念。我们平时说愚痴是你啥都不懂,这叫愚痴,不是那样的。啥都不懂的愚痴,是另外一种。这种自以为自己很了不得,自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自己的见解偏偏是与真理背道而驰的,那就是愚痴心,那就是愚昧心。

  第二个,暴酷心。什么叫暴酷心呢?对于颠倒的、错误的道理很欢喜,很依赖,谁要是排斥,驳斥他这种不正确的道理,他要生嗔恨。他一旦有成见了,要想让他改变,他要跟你打架,要拿刀子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印度那些辩经的,高僧大德为了去度化他,用正确道理把邪见给他破斥掉了,让他转变道理。往往师父还很高超,辩输了他就知道这种道理不存在,也就改变了;徒弟,就不能够以道理为核心,辩输了自己还不服气,往往就要拿刀子去刺杀别人,要把别人杀掉,只要把你杀掉我这个道理好像就存在了。其实哪里是那样呢?你把别人杀掉你的道理还是不成立。所以,这种暴酷就表现在这种地方。对于这个见解,他很依赖,很看重,不允许别人去破斥它。如果别人去破斥它,他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它,甚至要伤害别人。今天他的见解是那样的,你让他改变观念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们说,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你又要善巧,又要让他欢喜,又要让他改变,容不容易?不太容易。人家说:“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太慈悲,太方便,太将就他了,他什么也改变不了。相反的,你要拿起棍子了,现愤怒相了,要降魔了,要伏怪了,这个时候你彻底把它降住了,他能够改变过来。但是对众生非常不容易,你要现愤怒相,现刚强相降服他,又很容易激发他的嗔恨心。嗔恨心一激发出来,他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所以,众生到底因为什么方法而去度化他,都要看每一个众生的心性。《瑜伽师地论》里面就帮我们分析,有的人是属于嗔型人,他的嗔恨心特别重。针对嗔恨心特别重的人,有特别化度的方法。有的时候要有随顺的机巧,要能够改变他,让他不知不觉中欢欢喜喜地改变过来,这个就是高超的艺术了。有的人是属于贪型人,贪心特别重。针对贪型人,度化的方法又不一样。布施,爱语,让他生欢喜心。你不是贪吗,我就让你贪,让你贪了之后发生高兴了,不知不觉就把它转化过来了。《真实明经》上就这样说:大嗔,嗔烦恼。你不是有瞋恨心吗?当你有嗔恨心的时候,叫你把嗔恨心去掉,你去不掉,“我非得要嗔!”“行,你嗔,但是嗔该嗔的!”嗔什么呢?嗔烦恼。烦恼是你的冤家对头。你不嗔恨烦恼,嗔恨谁呢?你要有嗔恨,就嗔烦恼;你要有强烈的斗争心,你就与自己的烦恼做斗争。这样它就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你说你要有贪心,叫你把贪心拿掉,拿不掉,“我就是要有贪心,不贪我就生活不下去!”“行,大贪贪功德,贪修行。”你一贪这些,它不就起来了。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不就起来了。贪佛菩萨,它也可以帮助你。你的贪,还是贪,但是你贪功德,贪修行,贪佛菩萨,贪名号,你只要把这些贪到了,你的心就转变了,贪心就转变了。你说愚痴,有的人属于愚痴型。愚痴型也可以改变。叫你不愚痴,“不行,非得要愚痴!”“行,要愚痴,该怎么样愚痴?难得糊涂。”中国人这种文化,难得糊涂。你分那么清楚干什么,世间上的东西不了了之,你要把聪明的心用在正知正见上,其它的东西糊涂一点没有关系。这样就能够帮助你放下世间上特别在意的东西。所以你要了解众生的心性,才能够度化他。不了解他的心性,很难度化。所以,众生有了邪见以后,他就有依赖心和欢喜自己的邪见,从而发生暴酷心理。

  第三种,有越流行心。什么叫越流行心?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理,他不如理、不如法的观察思维形成习惯了。一形成习惯,就是恶劣的习气毛病。那叫越流行心。形成习惯了,不能够入于法流当中,而入于习气毛病当中。今天要改过来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今天很多人已经了解道理了,早上要起来上殿,但是因为习气毛病的缘故还是起不来。我们也已经了解了嗔恨心不对头,但是面对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火冒三丈,控制不了。你说贪心不对头,我们了解,道理我知道,但是面对不该贪的东西,我们又习惯地要去贪。那就是越流行心。这种非理观察、非理思维已经形成习惯了。

  第四个,有失坏心。什么叫失坏心呢?对于与自己见解相违的事物,他就进行诽谤。比如,诽谤布施,诽谤供养,诽谤火供,诽谤一切善行,诽谤一切善行没有结果,那就失坏了。失坏什么?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破坏掉了。你要是不破坏,有一种正确思维的习惯,就能够成为法器,让身心都能够成为接受真理的法器。但是假如你有邪见心,就把这种身心破坏掉了,不能够载道,不能够容纳真理,真理不能够进入自心。你这种器皿不是装真理的,所以不是法器,而是业器。那就糟糕了!身心世界一被破坏掉,要想修行就很艰难,所以我们说“一阐提”。相对而言,这一生这一辈子观念不改过来,你差不多就没救了,你把身心世界破坏掉了。

  第五个,有覆蔽心。对于自己所持的邪见并不感觉到羞耻,反而以为光荣;不知道有过患,反而认为有功德;不知道出离,反而很欢喜。就像猪在猪圈里面一样,很欢喜。住在猪屎堆里,很舒服。久在臭屎堆中,不知道臭处。这就是覆蔽。

  以上这五种相状,如果缺少其中一种,都不算是究竟的邪见。虽然还有其它种种邪见,但是在这个地方只把上述加行当中所说的:诽谤因果、诽谤作用、诽谤实有的事情称之为邪见。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种诽谤能够断除一切善根,能够让我们随顺于一切恶法,随心所欲行持恶法,这就是邪见当中极为严重的邪见。总之,邪见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类:第一,无有因果之见。诽谤因果见,这就是最大的邪见;第二,常见和断见。什么叫常见?人是不死的。什么叫断见呢?人死掉就啥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基本上都落入于这样的断见当中。说有善因善果,“哪里有什么善因善果,我看世间上行善的没见他有什么好果报,我看贪污腐败也没什么坏果报!”这就是诽谤因果正见。还有的,“这个人生来死去都是那样的,死了我还存在!”那叫常见。认为“我”不灭的,就是常见。我们今天最大的邪见是什么?断见。人死如灯熄,灯一熄啥都没有了。人死了就啥都没有了,一辈子所行的善善恶恶都没有结果了;死就死掉了,也没什么地狱,也没有什么后世。这就是断见。

  邪见概括为这两大类别:无有因果的邪见,常见断见的邪见。无有因果的邪见,就是认为修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也没有罪过。常见和断见,是外道的见解,可以分为六十二种邪见,归纳起来就是常见和断见。常见,认为神我是常有的。什么叫神我?中国人认为有灵魂,人死了有灵魂,人的身体可以死掉,但是灵魂不死,这就是一种常见。很多人分不清灵魂也是一种常见,他把佛法也说成有灵魂。佛法不认为有灵魂,佛法只是一种业识,只是一种身心相续,是连续不断地造作,连续不断地行为,连续不断地业果所形成的,但是这中间没有主宰,没有一个不变的灵魂。所以,业识和灵魂是两码事。常见,就认为有灵魂存在,有神我存在,或者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大自在天造作的,由上帝主宰的,这些都属于常见。断见,认为诸法是自然而生的,不承认有前世和后世,自然派的自然见解,不承认因果报应以及解脱等等。如果有人认为外道的论点是真实的,而且随顺于外道的邪见去修行,或者虽还没有修行却认为佛陀的经教,上师的教言,还有这些有智慧者的论点都不真实,这样对佛陀,对法宝经书产生怀疑,或者进行诽谤,都是邪见。

  所以,贪心、嗔恨心、邪见心是一切恶法当中的三个根本恶法。因此,十恶业当中的杀生、粗恶语、嗔心是由三毒引发的,因嗔恨心而究竟。要分辨,在十种恶业当中它是由什么引发,由什么究竟。三毒是哪三毒?贪、嗔、痴。杀生,说粗恶语或者发起嗔心,这是由贪嗔痴三毒发起的,然后由嗔恨心来究竟圆满。不与取、邪YIN、贪欲,也可以由贪嗔痴发起,由贪心达到究竟圆满。妄语、离间语、绮语,它的发起与究竟都是由贪嗔痴三毒。邪见,是由贪嗔痴三毒而引发,由愚痴邪见心而究竟圆满的。这就是从发起到究竟圆满的过程是怎样的。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很概略,但是我们下来之后要好好地思维。

  (毒 毒整理)

-----------------------------------------------------------------------------------------------------------------

更多智海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八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九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开幕式的讲话(明海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人生的真正价值(衍真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发菩提心 报四重恩(宗舜法师

 

后五篇文章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开幕式的讲话(女营员代表)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开幕式的讲话(男营员代表)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十三届开幕式的讲话(宗舜法师)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六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