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静中开示 |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静中开示
(2005年12月6日) 各位大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一天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此次四祖寺的禅七虽然时间不是很长,总的来说收获很大。参加的人,每一位都能以生死大事作为禅七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每个人都能精进不懈地行香、坐香,听招呼、守范围。参加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每一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在这二十一天当中,都能够发扬正气,一团和气,生活在一起,修行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 在这期间,本人作为禅七的主持人,深感惶恐。因为寺院的种种事情,没有每一支香与大众一同起倒,缺了好几支香。但是今年每一天都与大家分享学习佛法、修行佛法的体会,坚持二十一天都这样做,我感到自己是尽了心。我相信各位也都能够多少有一些感受和体会,对各位的用功多少会有一些帮助。 今天就要解七了,虽然常住每天还会坚持坐长香,而外地来的居士因为各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还要回去照顾,还要为生活、为家计、为事业、为佛法、为修行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大众的工作。在禅七结束之际,在各位要回到尘劳中的这一刻,我想讲几句话,供大家在生活中作为参照。 我们出家人修行,在家居士修行,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理念,才能少走弯路,比较顺利地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能够在生活中少病少恼、事业顺利、道业顺利。这几年我讲了许多话,在各种场合也提出了一些自认为可以作为修行初步指导的理念。比如说,我在1992年柏林禅寺第一次禅七结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修行理念,也就是生活禅的四句口诀。即: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句话,不但成为柏林禅寺全体大众修生活禅的指导思想,也被佛教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接受。有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这些理念是佛法在当今社会条件、文化背景下的新诠释。 今年已经是2005年,这一次的禅七即将结束,我也想送各位几句话,作为我们共同勉励的理念。前不久柏林禅寺举行了“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会上我有一篇讲话,在赵州塔前我也吟诵了一首比较长的诗,讲“禅茶一味”的理念是什么。诗中有两句话:“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本来我是想用“喜舍慈悲心”,为了押韵的方便,没有办法,只能用花字。因为那首诗主要是讲赵州茶,在押韵的时候,避免不了“茶”字。所以就用“喜舍慈悲花”。花就是心,心就是花。禅宗就是用这一朵花来传递了佛陀正法眼藏的深奥道理,所以说“拈花微笑启禅河”。现在我把这两句话改过来,就成了:“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心。”“正、清、和”这三个字是当代文学大家、文化名流文怀沙老先生提出来的。他说,儒、道、释三家,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正、清、和三个字,就代表了儒、道、佛三家的核心思想。所谓核心思想,只是就其重点而言。从佛家来说,它的根本精神是般若智慧,是空。空就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谐。内外和谐、自他和谐、心物和谐、世间与出世间和谐,还是一个和字。虽然说一法不立,一法不立的最后还是和谐的状态、和平的状态。所以僧伽又名和合众,有六和。太虚大师说:和就是自由。见和同解就是学术自由;戒和同修就是信仰自由;利和同均就是经济平等;身和同住就是居住自由;口言无争就是言论自由;意和同悦就是思想自由。和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和者,和而不同。有不同的意思在一起,大家和合无争,彼此包容,那就能和。彼此不能包容,那就和不了。所以文老把佛教精神拐弯抹角地说到“和”字上,也还是很得体。因为当时是要开禅茶大会,是要给“禅茶一味”下一个定义,提出一个理念,茶的精神是什么?我想来想去,茶者、雅也。喝茶这件事,虽然是人生日用事,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众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茶;但是,把茶提升到文化的品味,那就是文人雅士的事情。不管是解渴也好、品茶也好、谈心也好,喝茶总是一件雅事。所以我就用一个“雅”字来概括茶的精神,概括茶文化的精神。那么禅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要把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都概括在禅的精神之中,概括在禅的文化之中,这样就形成一个禅茶文化的理念。正、清、和、雅之气,就是禅茶文化的理念。虽然是讲禅茶文化,在生活的其他领域,要不要有正气呢?要;要不要有清气呢?要;要不要有和气呢?从当前的社会来说,更加需要要;要不要有一点雅气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文化的发展,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落实,人的生活不能只有俗气,而更需要有雅气。有雅气才能和得了,有雅气才能清得了,有雅气才能正得了。反过来,能够正、能够清、能够和,自然就雅了。 接下来“喜舍慈悲心”,本来是“慈悲喜舍”,为了平仄的关系,所以倒过来。“慈悲喜舍”是菩萨的四大精神,是修禅的四种境界、四个次第,即所谓“四无量心”。无缘的慈心、同体的悲心、清净的喜心、平等的舍心,这四点,不管是在我们的修行中,还是在待人接物中,都是非常必要的,非常重要的。这四点加在一起,就是菩萨的精神,就是菩萨待人接物的风度、作风与态度。 把这两句话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要有一腔正气、一股清气、一团和气、一派雅气;要有无缘的慈心、同体的悲心、清净的喜心、平等的舍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待人接物的生活,时时刻刻保持这四种气、培养这四种心,就是生活禅和禅生活,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和待人接物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气质和心态。 在分别之际,没有什么好供养,首先是以我的心和大家的心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接触,那就是供养每人“一香板”;接下来,还是以我的心与大家进行沟通、进行交流,提出了保持四种气、培养四种心的法供养。这就是这次禅七结束之时送给各位的临别赠言。 这里的禅七结束了,本月8日我要去新加坡,10日在新加坡双林寺主持一个禅七,到16日结束。回国以后,2006年1月1日在石家庄真际禅林主持一个禅七;1月10日在邢台玉泉寺主持两个禅七,希望各位有缘人再会。大家二十一天辛苦了,维那师早一点开静解七。 解七法语 黄梅佛法祖师禅,般若灵光火里莲。 四部众前重拈出,百千三昧一时圆。 黄梅四祖寺中兴以来第三次结社参禅,与会者近200人次,意气高昂,一鼓作气,与四魔鏖战三七二十一天,大长正气,大扬清气,大得和气,充满瑞气。虽然如是,今日法社暂休,各赴前程,以四仪为道场,将三业作佛事,向千人万人队中行去一句且作么生道呢? 黄梅佛法无多子,把守心城作道场。 人境分明夺不夺,当机立断免商量! (手执竹篦云:)解!
----------------------------------------------------------------------------------------------------------------- 更多净慧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