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二一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21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四面,倒数第五行,从第十四段看起。

  【六喻以梦喻为总,余喻为别,令人一闻,便明了缘生之法,当体皆空。一切悲欢离合,得失穷通,转眼成空,了无所得。若乃迷恋尘世,计较分别,执著不舍,真痴人说梦也。此偈正唤醒众生速觉耳。】

  末后这一首偈里面,一共说了六个比喻。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不仅是比喻,实在说完全是事实。把它当作比喻来看,我们对於事实真相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应当把它看作事实。梦,有这桩事情,而决定不是真实的,决定没有实体。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有相;你说它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世间现象,不但人事、六道,乃至於十法界,都是梦境,这个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唯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那个地方讲真,可见得十法界都不是真实的。超越十法界之后,这才证得真实。唯有一才是真,二法就不是真的,就是迷妄,唯有一是真的。

  这六个字,「梦」这个字是总说;「幻、泡、影」都是比喻梦境不实在,都是形容这个梦是虚假的,决定不是真实的;露跟电是比喻它存在时间的短暂,它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长时间的存在。而它存在时间之短,说实实在在的话,这个露跟电都不能为比的。但是佛在三千年前,说露跟闪电,因为大家平常都见到,知道这个时间很短暂,容易体会。所以佛不往深处说,知道它是很短暂的,那就算是不错了。

  实际上,我们在前面经里面详细的说明过,这里面最重要的,「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这一句把物质现象讲得最彻底、最究竟。微尘,就是我们今天科学里面发现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就是说的这些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我们现在晓得是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基本粒子的性质是什么?你只要把它认识清楚,你对於这个世界就明了。这个东西在我们佛法里面叫做四大,物质称为四大;四大是说它有四大特性,「地、水、火、风」四个字来形容它。「地」,它是个物质,我们今天讲它是个固体,我们能够看得见的,当然这是肉眼看不见,在高倍显微镜下看见了。它有温度,它有湿度,温度我们称它作「火大」,湿度称它作「水大」;水、火是代表它的特性,现在科学称之为带电,带阴电、带阳电,阴电就是水大,阳电就是火大。还有一个「风大」,风大,表示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风是动的。这是基本物质它有这四个特性,所以四大皆空,它不是真实的。既然组成宇宙万法的基本物质是空的,四大皆空,是空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么它组成的现相哪里是真实的?当然不是真实的。组成最大的现相就是世界,佛在经上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说一个最大,说一个最小,当中全部都包括了。这里面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但是我们人世,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也不例外,都是不可得。

  相有体无,体确确实实没有,只是一个幻相而已。这个相是真的、是假的,就要看它存在的时间。佛法里面讲真假,它的定义是:凡是不变的、永恒的,就叫它做真的;凡是会变的,就叫它做假的,真假的定义是这个说法。用这个标准来看,只有真如本性是真的,因为它不变,永远不变。本性所起的相分,性一定会起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因为性不生不灭,所以它起的相也是不生不灭。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相是不生不灭。相是不是真的?相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相会变。不同性,性不会变,相会变,相是千变万化。相怎么变?随著众生心念,它变。《华严经》上所讲的「唯识所变」,识就是分别、就是执著,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随著念头,相会变;它会变,所以不是真的。

  它变的状况如何?它变得实在太快,前面我们讨论过,不止刹那九百生灭,不止,所以它的速度,它存在那个时间的短暂比闪电还要短,时间还要短,真正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就是它一生就灭了。我们细细体会佛在经上所讲的,确确实实它是生灭同时。生灭同时,你就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灭,生灭同时。说个生灭同时,真正的含义就是:相是虚假的,相是决定不可得的。我们今天看到,好像这个相存在还满久,停的时间还满长,那是我们错觉。我们所能够觉察到的是相续相,一个相接著一个,一个相接著一个,相续相,所以一刹那当中就有九百个相续相,我们看的是这个相。

  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就被这个假相迷了,以为这个假相是真正的存在。第一个被迷就是我们的身相,我们的身相的确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以为这个东西就是自己,坚固的执著它,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实在讲,一切享受全是落空,决定没有;但是所造作的罪业,那个不空。为什么说罪业不空?罪业是妄念、妄想。妄念是能变,能改变现相;刹那生灭的幻相,是所变的现相。法相唯识宗里面所说的,能变的是真的,所变的是假的。因此,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能变。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看十法界是什么?十法界的现相,只不过是善恶因果循环相续的现相,除这个现相之外,一无所有,觉悟的人!不但六道,十法界都是这样的。这个世间空无所有,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讲,「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句话现在我们听起来,体会自然就不一样。觉后空空无大千,是不是大千的十法界的现相没有了?不是的,十法界现相在,看法不一样,观念改变了。以前以为十法界是实在有的,现在晓得十法界无非是善恶业因果报循环相续的幻相,梦幻泡影之相,决定不是事实,决定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它存在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短暂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

  佛说法,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提示过,佛为一切众生说法的原则,是依二谛而说。二谛是真谛、俗谛;真谛就是事实真相。一切大乘经所讲的都是实相,大乘经是以实相为体,佛说的完全讲的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说出来,众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佛就不讲事实真相,讲俗谛。俗谛是什么?众生的知见;也就是,迷失自性的人,他们的想法、看法可以接受的,佛说这一方面的,这是依俗谛而说。譬如经典上常说,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个阶位,这是随俗谛而说的;如果说真话,这话统统没有。我们读《金刚经》,快念完了,到这里晓得,真的确实是没有,哪有什么大小乘,哪有什么四果四向?没有!依俗谛而说,你容易懂。譬如,佛讲修行证果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这是随俗谛而说的。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仁王经》上讲的一刹那九百生灭,随俗谛说的。这种讲法凡夫可以接受,想想佛讲的满有道理,可以接受。如果讲真的,不能接受了,为什么?超越他的常识太多了。超过一点点还行,还勉强能同意;超过太多了,就不能接受。

  现在我们可以能够接受佛所讲的真谛,实在讲得利於现代的科技。佛讲宇宙人生许许多多现象,现在科技逐渐逐渐观察到了。今人的修学比古人实在讲方便多了,但是我们对古代人不能不佩服。现代人有一些科学常识,讲到甚深境界,我们点头同意,佩服佛所说的。古时候科技没有发明,那些人怎么能够相信?这是我们讲的,那些人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善根。若不是深厚的善根、真实智慧,那佛讲的这些超越我们的想像,超越我们的常识,他们怎么能相信?这又是我们不能不佩服的地方。

  这一首偈子里面,让我们听到之后,就明了缘生之法当体即空。十法界是缘生之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没有自体,所以说当体即空,就跟作梦完全一样。我们对於这个事实,能够体会的,可以说是表面,没有能够深入。表面上的体会,前面曾经说过,我们用天台家的讲法,天台家讲六即佛,我们今天在什么地位?名字位中。我们对金刚般若 的体会在名字位中,意思确实是懂得一些,没错,是正确的理解,为什么说名字位中?不管用。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是会分别执著,不管用!像底下讲的,「一切悲欢离合,得失穷通,转眼成空,了无所得。」我们懂得,但是了无所得我们还是要得,还是拼命追求,这就是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这叫名字位中,不得受用。经是正确的理解了,但是不得受用。

  要怎样才得受用?要认真去做。怎么做?把我们错误的看法要把它转过来。我们没有把世间当作梦看待,你把这个世间看作梦,这个看法正确了。你觉得这不是梦,样样都是真实的,这就错了。如何能在现实环境当中把它转成一个梦境来看待,这转境界了,这个就叫真正修行。把一切现实的环境,要看成梦幻泡影,要看成如露亦如电,真正这样去做,你就得受用,经里面的理论、境界,跟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了,改变了我们在生活里面的看法与想法,这就叫观行位。观行是真正去做,我们讲修行,真正在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那就得受用了。

  所以到观行,才可以说是从表面就渗入进去了。对於经义,经里面讲的理论境界,你能够深入一层,入的还浅,还不够深。但是浅入就有受用,什么受用?烦恼轻了。平常烦恼重,「重」是妄想多、分别多、执著多,得失的念头多,贪瞋痴慢多。这些东西多,变的境界就变三途,不会变好境界。你能够入进去一分、二分,这些念头轻了,心地逐渐逐渐恢复清净,清净心生真智慧,《金刚经》前面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 现前了,真实智慧现前了,真实智慧就是佛知佛见。所以你得受用;得受用,超六道了。

  观行的功夫深,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之后,再不断的深入,你就得相似位。相似位是什么?有一点像了,像佛、像菩萨。相似位在哪里?在四圣法界。六道超出去了,声闻、缘觉、菩萨,那个虽然不是真实的证果,很像!跟菩萨接近了,跟佛接近了,这叫相似位;再要深入一层就到分证位,超越相似。从相似再提升一下,分证了,分证就是出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虽是真的并没有圆满,你是证得一分、二分的真,不是圆满的真。古人把这个境界用个比喻来说,因为这个境界很难清楚,我这样讲已经是相当清楚了。我讲六道、四圣法界、一真法界,这大家好懂。古人用比喻讲,比月亮,天空当中月亮是真的,水里面的月亮是假的,是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影子是什么?观行位,比喻你第一个阶段,观行位。第二个阶段相似位,相似位是相似,还不是真的,那是什么月?古德教给我们,叫捏目所看的第二月。你晚上看月亮,把手指在眼睛上用力一按,看到两个月亮,那个月亮是从真的变现,那不是纯真,但是很接近真了。用这个比喻来说,当然那个月比水里面月要真,水里月完全是假的,这个是接近真,相似位的。好眼睛看的这个月亮,那是真的,那是分证。分证,初三、初四那个月牙是真月,不是假的,真月亮,但它不是满月,这叫分证;要到十五月圆、满月,那叫究竟圆满证,那叫究竟觉、究竟位。古人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比喻我们也很容易懂得。但是我们在修行果位上合起来看,诸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这是说明,你要不真正用功夫,不是真正深入,光是听,听懂了也没用处,要做,要真正的做。从哪里做?第一个,从得失里面去做。因为我们烦恼里面,得失的烦恼看得最重,样样总想据为己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肯放下。从这个地方去做,不要害怕,这是真修行。你不要以为:我不要了,不要不就没有了?我不要钱,明天吃饭怎么办?所以人都打妄想,不晓得事实真相。你以为你打妄想:「我拼命赚钱,明天钱就赚到了」,哪有这回事情?《金刚经》上明白了这个道理,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这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与你那个妄想毫不相干。如果打妄想就可以得来的话,那佛菩萨又何必来教化众生?不是打妄想能够得来的,你得来的是命里有的。它到那个时候刹那刹那就现前,不打妄想也现前,你何必要打妄想!理与事确实都有相当的深度,深明事理的人,他不打妄想。

  我劝初学同修,一定先要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希望你真正能够肯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想什么?什么都不要想了,心自自然然就定下来。命运确实是有,但是命运可以改变,我们必须要知道,每天从早到晚起的念头,有善念、有恶念,就在你命运里头,起善念就加一点,起恶念就减一点,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但是你那个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你一个善念,那个善不是大善,是小善;你起个恶念,也是小恶,也不是大恶。所以天天加减乘除,距离你那个标准都差不多,幅度都不大,所以你的命就被人算得很准;如果加减乘除幅度大,就算不准,你有大善大恶,加减乘除就大,就算不准。只要幅度不大,命相是很准确的,能够看得准。

  命从哪里来的?前生造作的业因,这一生受的是果报,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业因变成果报,果报又变成业因,永远在那里循环不息,搞这么个把戏。这个现相不是梦幻泡影是什么!真正觉悟的人,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有没有?没有。转眼成空,那是讲报尽了,这是世间人看的。觉悟的人看,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根本就不存在,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哪有这个东西在?只要你还有悲欢离合、得失穷通,你还迷在这个境界里头,才会起这个现相。你真正觉悟了,哪里会有这种念头!真正觉悟的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心里充满真实的智慧。没有觉悟的人,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迷跟觉的受用,显著不同的地方在此地。

  觉悟的人心清净,觉悟的人显露出来的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要用现代话来说,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他那个爱护、关怀是平等的,不是说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特别爱护他;那个人跟我过不去,我就远离他,没有!决定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正确的,正知正见;不平等,就迷了,就是错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分,同一个自性,所以平等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平等跟自性完全相应,不平等就跟自性相违背,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确确实实无有一法可得。这是前面讲觉悟的境界,真正知道「了无所得」,不只转眼成空。说转眼成空是随俗谛说,一般世俗人能体会、能理解;讲当体即空,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当体即空」是随真谛而说的,「转眼成空」是随俗谛而说的。

  后面这是讲不觉之人,不觉是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他还是迷恋尘世。尘是五欲六尘,在佛法里面把它归纳,归纳为财色名食睡,心里头放不下。「迷」是以此为实,这叫迷了。「恋」是在这里面起了贪瞋痴慢,顺自己心意的就起贪爱,不顺自己心意就起瞋恚,这就造业了。六根所对的境界,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包括世间跟出世间,都离不开境界相,在这里面计较分别。计较,计就是嫉妒、分别,计就是心里头起心动念,就是计的意思;较是比较,起心动念在境界里头比较。

  「分别执著不舍」,不舍就是坚固的执著,哪里晓得他的计较、分别、执著、不舍是一场空,就跟在梦中完全一样。人在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梦里头还干这个事情,这个愚痴。醒的时候,你干这个事情还情有可原,作梦也干这个,也分别计较,也坚固执著。梦的时间短,醒来的时候,想想那是什么味道?可是有几个人梦醒之后,他会去想一想。梦醒之后果然去想一想,那个人觉悟了。这一想,梦中境界全是假的,我刚才大错特错了。梦到一只老虎要吃我,吓了一身冷汗,你说冤枉不冤枉!晓得是作梦,我就舍身喂虎,跟佛一样;他就不肯舍身喂虎,他要到处乱跑去躲避,吓得一身冷汗,醒来一场梦,这才后悔没有把身体喂老虎。这就是说明计度分别。

  真痴人说梦也。如何能把眼前的境界,从眼前的境界扩大到六道、到十法界?都是一场梦,都是梦境。所以我们才看到佛在经上讲的,「大作梦中佛事」,这句话我们就体会到一点意思了。佛菩萨在六道里面示现度化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那是什么回事情?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佛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干的什么?大作梦中佛事。佛知道这是梦境,这个不是事实,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佛说他没有说法。这些经文几乎大乘经上都常说,本经就有。所谓兴建水月道场,道场建立留不留恋?不留恋,水中之月,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从这两句要能够体会,不要以为这是佛菩萨示现,他们的境界,他们的境界就与我们不相干,我们听了他这个话,要想到自己,我们自己建一个家园,是水月家园;我们一家人的组合,每天生活,这是梦中生活。你要是能把你的生活、把你的工作看作梦中的事业,看所有一切的建树是水月道场,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成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你执著你的家园,执著你的事业,你是凡夫。所以我们听听人家的话,马上要销归自性,我也得受用。他那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他建个道场,我建个家,这是一桩事情。他那个道场是水月道场,我这个家不是水月家庭吗?他的工作是梦中佛事,我的工作又何尝不是梦中工作?一样的道理。所以听到这些话要能够销归自性,就是我们要回归到自己本身上,我们就得受用了。我们对生活、对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毫不执著,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一生生活当中,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烦恼,你说多自在!充满了真实智慧,你的一生生活就生活在智慧里面,跟别人不一样,这样就转凡成圣。念头转过来了,你的行为生活统统转过来了。

  成佛、成菩萨,转凡成圣不一定要出家,出家不会,照样不能转。出家建个道场,我的道场,它不是水月道场,他认为是他自己真正的道场,死了也不肯放手。不肯放手怎么办?来生,道场里头很多蚊虫蚂蚁,他去投胎,搞这个,他舍不得离开。这都是真的,都是事实。我们曾经看到,道场里面养的一些动物,养狗、养猫,很有灵性。倓虚法师讲的,谛闲老法师早年在温州头陀寺作住持的时候,他们庙里养了一只公鸡,那个公鸡就很有灵性,那个公鸡前身就是庙里的和尚。为什么投个畜生胎,还舍不得离开道场?大概建道场他出了不少力,化了不少缘,舍不得离开,这就很糟糕。

  早年,我们在台湾听说,高雄小港有一个寺庙里面养了一条狗,那个狗以后被人发现,是过去庙里头的住持。怎么发现的?那个狗每天跟大家一样做早晚课,大家绕佛,它跟在后面,一到打三皈依它就走了,它不参加打三皈依,它是住持,还有这个习气在。以后时间久了,被人发现了,被另外一个法师知道这个事情,把它叫过来训了一顿,你现在是畜生不是住持,早晚课一定要做完你才能走。它也真的很有灵性,它就做完才走。这就是放不下,不晓得是水月道场、梦中佛事。

  《金刚般若 》教给我们修行的两个纲领,没有别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这是前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这两个方法互相交换,相辅相成。我们读到这首偈子,要有高度的警觉,这首偈真是唤醒众生速觉,快快觉悟,决定不能够迷恋。迷恋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生所修的只是一点福报而已,三界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给诸位说,决定不能享,这是世间人很多不知道,因为享福没有不造罪业。正因为如此,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不受福德,为什么交代菩萨不受福德?就是享福会造罪业,享福很容易迷惑。菩萨有智慧,菩萨觉而不迷,虽修福不享福。给诸位说,不享福才是真正的享福,这是一般人不懂得的。

  我们世间人有福报,好多人伺候,这个很有福报。伺候是什么?他身体不好,需要人伺候。身体好,像从前李老师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我们看到老师九十五岁了,都没有人照顾,没有福报。他真有福报,他真享福,他身体健康。到许多人照顾,自己不动了,他身体就坏了。所以身要动,活动,活就要动;不动,人就不活了。许多人伺候,他就不动,不动那就快了,就不活了。要懂这个道理,那是真正的享福。世间人确确实实把事情往往看颠倒了,佛经上常讲的颠倒错乱。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佛法作梦观者】

  佛法也是因缘所生,也不是真的。

  【令其勤修佛事,而归於了不可得。庶几能所双亡,智理冥合也。】

  我们先看这一段。其实,佛菩萨不但是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更难得的是他表演给我们看,示现在这个世间做出来给我们看。在中国古大德里面,有出家、也有在家,佛菩萨化身的。在近代,像印光法师,像虚云老和尚,这距离我们近,说起来大家都还能够熟悉。这两位大德住世的时间都很长,印光法师八十岁圆寂的,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走的,你看看他们一生生活行持所表演的,那就是榜样,那就是佛法作梦观,他们做到了,勤修佛事而了不可得。

  示现在家居士的,在大陆上像夏莲居居士,在台湾像李炳南老居士,绝对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来。真正是觉而不迷,净而不染,他真做到了。他一生生活非常清苦,一天吃一餐,吃的什么菜?都是些酱菜、小菜,简单得不得了。别人要过那个生活,那还得了,太苦了!他们不改其乐。我们吃东西,餐餐要换味道、换口味,人家一个味道一年吃到头,他也没有感觉得吃厌了,没有!我们为什么吃东西要挑口味?三餐吃一样的,就觉得吃不下去?著相,妄想分别执著。人家一个菜吃一年,他也没有觉得不好吃,他不著相,他没有分别执著。人家过的是智慧的生活,我们过的是烦恼的生活,生活里头打妄想,人家生活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智慧。所以他们真正是勤修佛事。

  无论示现的在家、出家,莫不是自行化他。虽然天天做自行化他的事业,心里干干净净,若无其事,他才真清净。如果我替佛法做这么多的事,替众生做这么多的事,我还过这么苦的生活,这个划不来,这是凡夫见解,这哪里是菩萨?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四相都具足。由此可知,凡夫做不到的,因为他有四相。有四相就有烦恼,就有轮回,就有果报;无四相就没有轮回,就没有烦恼。如果无四见,那就超越十法界。破了四相,超越六道轮回;破了四见,超越十法界,这叫学佛的人。我们在佛法无论修哪一个法门,无论用什么样的功夫,这里给我们讲的是原则,佛法也不能执著。《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它,执著就错了。所以要勤修,虽勤修,心地要清净。不要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夫,那就坏了,有这一念就错了。认真努力勤修,而若无其事,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个样子才能做到「能所双亡,智理冥合」。能所双亡是断德,断一切恶。有能有所这个念头是一切执著的根源,说一切执著的根源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是把烦恼的根本拔除掉了。智理冥合,这是所知障破掉了,明心见性;能所双亡是断德,这是智德,真实智慧现前了。下面说:

  【住於生死,固是作梦。】

  这一句是讲的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都是搞生死轮回,生天也好,堕三途也好,都是作梦,那个境界全是梦境。

  【住於涅槃,亦是作梦。】

  有一些超越六道,证到阿罗汉果,证到辟支佛果,住在偏真涅槃,还是错了,那也是在作梦。

  【必一无所住,乃为大觉耳。】

  佛教给我们无住,两边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两边不能住,住就错了。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教人,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大家「住无所住」,这就对了;有所住就错了。

  【若住於所修之法,住於所说之法,住於所得之法,则皆是作梦。】

  这是特别对我们学佛真正用功的人,怕你错用了心。在我们一般看,这很不错了,他那个心安住在他所修之法,所说、所得之法,他安住在这里,我们看起来不错,很难得!好不好?不能说不好。毛病在哪里?不能出十法界。住於所修,住於所说,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们。住於所得,阿罗汉、辟支佛,他所得的是偏真涅槃。四圣法界里还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他证得佛果了,住在佛果上,坏了!他这一住就不能再往上提升。好像我们上楼,有十层大楼,我上到五层我就住在那里,第六层你就上不去,要不住才能上得去,住了就上不去。十法界里面的佛,为什么证不到一真法界,就是他住了,住就是著相。诸位要晓得,所修不能住,你修行的功夫就不断向上提升。

  所说的不能住,这个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跟诸位说,为什么?因为犯这个毛病很多。哪些毛病?讲经的法师,譬如讲《金刚经》的法师,到处讲《金刚经》,他有一本讲义,到哪里都照这个讲义讲,遍遍都一样,他境界不能提升。像学校里教书的老师,教一年级的国文老师,年年教一年级,年年用这个课本,年年用一样的笔记,他的境界永远不会提升,他就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错了。不住是什么?我教人,也常常给他讲,经要常讲、要多讲,但是每一次讲,你这些资料都要重新去准备,决定不能用旧的,你才会有进步。你要想偷懒,还拿旧的笔记,那就坏了,那就完了,你就不会有进步。你讲十遍,你就要做十次不同的预备,你会遍遍不一样,遍遍有新的悟处,遍遍有新的境界。住不得!不但连修跟说,自行化他不能住,证果不能住。小乘有四果四向,住了,不能往上提升;大乘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你一住,上头就没分,决定不能住。不住是一直往上进。则皆是作梦,这都是梦中佛事。知道是梦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为什么?梦没醒,没能突破。佛教给我们这条道路,这就是往清醒的道路上走,这才真正可贵,真正的难能。

  【总之,观一切染净法如梦者,意在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也。】

  这是目标的所在。佛讲《般若 经》到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教我们观一切染净法如梦,染是六凡,净是四圣,染净合起来就是十法界。佛法里面常用莲花做比喻,我们造的佛像、菩萨像,无论是站著的、坐著的,都在莲花上。诸位想想这个有没有道理?如果坐著站著底下都有一朵莲花,这多麻烦讨厌,多此一举。莲花是表法的,不是真的,要懂这个意思。不是真的脚底下有个莲花,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莲花代表染净都离,莲花长在污泥里面,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六凡,染法;莲花的茎在水里面,水代表净;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都离开了,表这个意思。不但染要离开,净也要离开。所以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意思显示著六凡我们不染,六道不染,四圣也不染,声闻、缘觉、菩萨、佛也不染,超越十法界,不得已说一个一真法界,表这个意思。佛菩萨站在莲花上面就是超越十法界,代表这个意思,这就是观一切染净法如梦,莲花表这个意思。

  意在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为什么要舍?舍实在讲就是放下,六凡要放下,四圣也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佛叫你放下?因为本来不可得。佛不是无缘无故叫你放下,叫你放下是真有道理;如果真有所得,那佛叫你放下是对不起你,确确实实不可得。我们了解这个现相是怎么来的,搞清楚了,现相的存在情形我们也搞清楚了,才知道确确实实不可得。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复如是,所以佛才叫我们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世界就包括十法界,讲到十法界就讲到三千大千世界。

  【一心清净,有何可得乎。若有所得,即非清净矣。作如梦之观,正是照破我法二执之宝镜也。】

  这个比喻得好。一心清净就是真心显露、本性显露。一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本体,这是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里头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心。一心清净,这里面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若有所得,就不清净,这个意思要懂、要明了、要清楚。我们今天念佛,心里面有没有一物?有;有阿弥陀佛,有六字名号,六字、四字都一样。心里头有一物,有一物就不清净。所以有些人说念佛这个法门不是究竟法,我们听了不要受他动摇,我们不究竟没错,你那个法究竟吗?你那个法还不如我这个法。我这个法虽然不是真究竟,接近究竟。我这一关突破就究竟,但是这一关在娑婆世界不容易突破,我们用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再做突破;换句话说,是不究竟,我换一个环境修行,这个环境太困难了。什么困难?第一个困难,寿命太短了。修行的时间要长,我这个地方的时间不够,佛在经上讲,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寿命还不到一百年,那怎么能成功!不能成功。到了西方世界寿命是无量寿,三大阿僧只劫太短了,那个无所谓了。到那里寿命长,有的是时间,这才能成就,这都是事实真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就晓得这个世间不可留。西方一切无量,寿命是第一德,第一个条件,寿命长。

  四种念佛里面,佛教给我们持名念佛。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教我们持名,《弥陀经》也教我们持名。而《观无量寿佛经》说得很好,观想你做不到,观像你做不到,最后教你持名。所以十六观,最后第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是第十六观。为什么持名有好处?这里就有了,「若有所得,即非清净」。你要观相,观佛的相,不要说报身,报身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观不出来。就算是劣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观成了。所谓观成,睁开眼睛,佛在你面前;闭著眼睛,佛也在你面前,那叫观成。你修行功夫成就了,那决定往生。那个相,我们讲印象多深刻,睁眼闭眼相都在面前,可是有这个相,你心不清净,必须把相拿掉,你才能恢复清净心。观好不容易观成,将来把它拿掉,好不容易拿掉,为什么?印象太深了。哪有这句名号简单!名号是假名,所以名号拿掉容易。这就是四种念佛当中,为什么佛菩萨劝你持名,就是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还要拿掉,决定不能执著。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执持名号,要靠它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可不能执持了。名号可以念,不能执持,执持,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拿掉名号容易,比拿掉形像容易太多太多了,理就在此地。

  现在我们懂得一点般若 的道理,这是《金刚经》对我们很大的帮助,知道一切法无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现在就知道事实真相,就能够把分别执著,虽然不能完全断掉,总是淡掉几分。希望随著我们的时间,一年比一年看得淡,这就是你的功夫提升了。你能够看淡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看淡二分,你的智慧就透二分,将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一生有把握决定往生。功夫不能间断,行住坐卧念念之中,要把境界看作梦境,要知道在这个境界里一无所得。我们所有一切享受,全是业因果报的现前,绝对不是真实的,你就心开意解,心地就会清净。所以这一首偈就是照破我法二执,把它比作宝镜。不但破我执,而且破法执,身心世界统统是梦幻泡影,再也不执著,再也不计较,什么都好,法法皆如,法法皆是,这是真正恢复到平静了。

  【当知人生在世,一切遭逢。】

  遭是遭遇,逢是遇到,一切的遭遇都是因果。因果是生生世世累积的业缘,非常复杂,非常繁琐。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无量无边的业缘不出这四大类。报恩的,我们讲善缘、好缘;报怨的,恶缘,冤家债主对头,遇到了,彼此互相残害,是恶缘。缘结得深的就变成一家人,没有法子摆脱,对头来报仇了,他做你儿子、做你孙子,你说糟糕不糟糕!这没有法子。缘稍微疏一点的,就是亲戚朋友。如果没有缘,对面不相识,没有缘的,遇到就像没有遇到一样,没有缘的。凡是人与人相聚,要晓得是四种缘,都不是真的。学佛的人,学佛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学佛的人开了一点智慧,不管它是善缘、是恶缘,我们都要把它变成法缘。只有学佛的人才懂得,才有办法转变,不要再继续搞下去了,继续搞下去,这个事情没完没了,太可怕了!善,不是永远善,善会变成恶,恶也会变成善,就在那里搞循环。循环里面总是善的少,善的时间短,恶的多,恶的时间长,所以日子很难过。人与人之间非常非常复杂,我们一定要晓得它的真相。知道真相,这是梦幻泡影,不要放在心上,要把它统统放下。事实真相:

  【莫非妄识业缘所变现】

  这是它的事实真相。你要问怎么回事?就这么回事情。识是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业缘,过去生中跟这些人物交往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待?你是善心善行,那结的是善缘;恶心、恶的手段,那结的是恶缘,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既然造的有业因,到以后遇到缘一定起现行,果报就起现行。所以六道、十法界就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现相,这才是事实真相。除了业因果报循环相续的幻相之外,是一无所有,这是唯独佛法里头说得清楚,说得明白。

  【世间即是戏场】

  人生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场戏,戏也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用这些名词都是告诉我们不是真实的。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经上常讲游戏神通,可见得佛菩萨眼里看十法界是戏场。

  【顺逆诸境,虽历历身受,其实皆如幻耳。】

  我们在一生当中的感受,顺境是乐受,逆境是苦受。历历是亲身经历,它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给诸位说,完全是假的。但是世间人因为迷恋执著,把假的当作真的。觉悟的人细心去观察,就知道完全是假的。我们在前面曾经举了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当中,心再粗的人、业障再重的人,都能够体会到事实真相。我举的是:过去,去年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上个月过去了,也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昨天过去了,也不会再回来了;前一个小时过去了,也不回来了;前一分钟过去了,也不会再回来了。诸位想想看,这个事实是真的、是假的?这是从极其粗的现相里面,教你观察没有真实的存在。《金刚经》前面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是真相,是事实真相。顺境也不可得,逆境也不可得。好人好事也不可得,坏人坏事也不可得。从不可得上看,平等了,你的心就清净、就平等了。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心就平等了,这才看出事实的真相。所有一切善恶现相是什么?缘。缘也了不可得,缘虽然变现这个相,但是相一现了,马上就没有了,俱不可得。我们所受的是什么,岂不是梦境?其实皆如幻,也就是如梦,这才是事实真相。

  【智者便当自警】

  有智慧的人能够体察到这个事实,就应当自己警觉。

  【转眼即下台矣,岂可当真。】

  这句话很要紧!六道的凡夫,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只要稍稍有一点权力,往往不知不觉他就欺人压人,烦恼习气自自然然是这样的。这个习气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傲慢,贪瞋痴慢。儒家也观察到,《礼记》一展开,第一篇就说到「傲不可长」,这就是承认肯定这个习气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现在学的,与生俱来的烦恼,多生多劫的习气;我总比别人强一点,总觉得别人不如我。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说:人这个傲慢习气,没有一个人没有。举世间要饭的,在大陆上常有讨饭的,讨饭的在这个社会上那是完全没有地位,贫贱到了极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这样的人他有没有傲慢?一样有。看到一个富贵人从他面前过,他还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他还觉得他很傲慢,这是实实在在的。稍稍有一点权力,他就会压人,就会欺负人,这就造业。

  俗话常说: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不如意?是因为我们造的一些不如意的业,得的这个果报。有几个人在自己有权有势的时候,想到帮助一切众生,那就造善了。如果那么样想,那么样做,那他一生如意的事情应该是常八九。由此可知,业因果报自作自受。不明了事实真相的人遭遇到了,怨天尤人,总觉得人对不起他,社会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哪有这种事情!这个造的罪业更深了,怨声载道,造得更深,他将来堕得更苦。一世不如一世,所以从这里要觉悟。

  真正聪明人,在台上的时候,他就想到将来怎么下台,那是高明的人。在台上为老百姓、为社会造福,将来下台的时候才自在。不但当时的人尊重他、爱戴他,连后代在历史上提到的时候,哪个人不尊敬他,哪个人不敬仰他。那是一个聪明人,不迷惑。当我们有力量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为一切众生造福,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不要以为我们没有能力,个个人都有能力,只是你的能力大小不一样,你的缘分浅深不一样,没有一个人没有能力,要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自己无论受什么样的侮辱,不要放在心里,晓得自作自受。我们想做一桩好事,好事多磨,磨是折磨。有很多很多的障碍,不让你的好事做成功,这什么原因?过去别人做好事,我障碍他;现在我想做好事,人家障碍我,这一报还一报。没有说是没有原因的,没有,绝对没有!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所以后面讲:

  【当知因果难逃,因果可畏。】

  所以我们在受报的时候,我们要很坦然的来接受。我的的确确是善心、是好意,要想来做好事,很多人障碍我,我要知道这是我的果报,我不能怪那些障碍的人。要想到他为什么不障碍别人来障碍我?必定是过去生中我障碍他,今天他障碍我。我不怨天不尤人,甘心受这个果报,我们这一笔帐就消了,下次再见面就好了,就了了。这就是你的佛法没有白学,你真的得受用,真正明白了。其实真正发心做好事,纵然有障碍,你的这个心是圆满的,你的功德是圆满的。不是你不做,是别人障碍。障碍是什么?众生没有福。这个人把众生的福障住,他造的罪业就重了。

  佛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的功德跟修功德的人是一样大,他修多大的功德,只要我随喜,我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障不了!障,只有自己造罪业,他的功德还是那么大。佛在《楞严经》上,佛告诉阿难:「发意圆成,圆满功德。」这一发心,功德就圆满了。他还没做,他为什么没有做?有障碍。有障碍,但是他的心是圆满的,他的功德是圆满的。由此可知,真正发心修行,没有人能障碍,事上可以障碍,理上不能障碍;形式上可以障碍,心理不能障碍,那颗善心是没有办法障碍的。明白这些道理,明白这些事理,我们就晓得,样样随缘就好,随缘而不攀缘,知道一切都是虚幻不实,不能当真,不能计较,不能执著,确确实实万法皆空。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可得,《金刚经》上说得不错!要记住因果不空,这个不空我们也是多次的说明,希望大家印象能够深刻。因果是改变现相的,那个「能」,我们今天讲能力,因果是改变现相的能力,所以境界随著能力产生变化。它是能变,十法界这个现相是所变,能所不二。在佛门里面,特别是唯识学家,大乘八大宗派里面的唯识宗,它最重视这个。最重视这个,用粗俗的话来说,就是它著重因果。学唯识的人对於因果看得最重,他晓得因果不空,所以在起心动念之处,他就谨慎小心,不但不造恶业,恶的念头他都没有,这才达到纯善,这才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前五篇文章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0集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人生的究竟意义

依师闻法 精进学修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

 

后五篇文章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二集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三集

省思物欲过患获得佛法真谛

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

佛法的下手处(供灯法会的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