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不动佛·文集 阿閦鞞佛之自行愿 |
 
不动佛·文集 阿閦鞞佛之自行愿 诸佛菩萨在因地发愿的内容中,共可分为三种蕴义,即三聚净戒义: (1)摄律仪戒-是以摄律仪遏止一切之恶,属止持义,如阿閦佛自行愿即是; (2)摄善法戒-是以摄善法积集一切之善,属作持义,如普贤菩萨行愿即是; (3)摄众生戒-亦名饶益有情戒,是以慈悲喜舍,济度一切众生,属利他义,如观世音菩萨悲愿即是。 阿閦鞞佛在菩萨因地发愿的过程中,是极具丰富而多彩的,特着重于「止持」义来摄取众生的,而受到释迦如来于说法时称杨赞叹。如经云-《佛告善现:有诸菩萨摩诃萨众随不动佛为菩萨时所修而学,所行而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是菩萨摩诃萨虽于无上正等菩萨未得不退,而蒙如来应正等觉为众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大众中自然欢喜称杨、赞叹名字、种性、色相功德。》兹以「不动如来会」来陈述阿閦如来因地所发的自行愿文: (1)「于众无瞋愿」:经云-《世尊。我从今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无谄无诳实语不异语。求一切智智。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于众生起瞋害心者。则为违背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中现在说法诸佛如来。》 (2)「不起二乘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于其中间若发声闻独觉心者。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3)「不生三毒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于众生起爱欲瞋痴之心。或与惛沈贡高恶作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4)「不顺五盖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生疑惑心。如是或起杀害不与取心。或起邪见及非梵行。妄语两舌粗语相应。或与损害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5)「如说而行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未证无上正觉。所修行业或违此言者。则为欺诳无量无数世界诸佛如来安住说法者。》 (6)「与智相应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大心如是回向。乃至未证菩提。若于一一语言。不与念佛及一切智相应。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7)「世世出家愿」:经云-《世尊。我今如是发心回向。乃至未证无上菩提。生生在家不出家者。则为违背一切诸佛。》 (8)「沙门正行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未得无上菩提。生生出家。若不乞食。不一坐食。不节减食。再食不食。不持三衣不着粪扫衣。不随所而坐。不常坐。不住阿兰若。不安止树下。不露坐。不住冢间。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9)「妙说善辩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大菩提心如是回向。乃至未得一切智智。若不成就无碍辩才说诸妙法。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10)「住三威仪愿」:经云--《世尊。我今如是发心。乃至未得无上菩提。若不住三威仪。或立或坐。或复经行。则为欺诳无量诸佛。》 (11)「静默随顺愿」:经云-《世尊。我今发如上心。乃至未得一切智智。或于众生犯根本罪。或作妄语及余世俗愦闹之言。或起摧伏他论相应之心。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12)「说法空相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与妇人说法。若不起无常苦空无我之相。而取彼相及露齿而笑。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13)「说法不动愿」:经云-《世尊。若我发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说法时顾指轻躁。或见余菩萨不生大师之想。则为欺诳无数诸佛。》 (14)「不事外道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坐听法及礼外道沙门婆罗门。唯除诸佛沙门弟子。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15)「行施平等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大心至无上觉。若行财法施时。情有彼此。应供养所生简异心。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16)「舍命救护愿」:经云-《世尊。我今发一切智心。乃至无上菩提。若见诸罪人将被刑罚。不舍身命而救护彼。则为欺诳一切诸佛。》 (17)「不说他恶愿」:经云-《世尊。我今发此一切智心。乃至未证无上菩提。于其中间。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诸罪衅若说其所犯。则为违背诸佛如来。世尊。我修是行愿成无上正等菩提。使我剎中广大清净。诸声闻众悉无过失。》 (18)「避利如怨愿」:经云-《我常观察利养称誉。如火如毒如怨。心常远避。》 (19)「梦中无失愿」:经云-《世尊。若我发此一切智心。若未证得无上菩提。乃至梦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则为违背诸佛如来。世尊。我修是行证无上觉。使彼国中出家菩萨。彼于梦间亦无漏泄。》 (20)「誓愿坚固愿」:经云-《佛言。彼不动菩萨发如是愿。假使虚空而有变异。我之弘誓终无退转。由此愿故。不动菩萨所有功德皆速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