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孔雀明王·文集: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 |
 
孔雀明王·文集: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 《佛说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初稿序 序 乐序 读诵本经咒愿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 目次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广播讲稿 一、略释名题 二、经功威德 三、法统简述 四、教乘摄属 五、菩萨德相 六、修法须知 七、入文略释 八、跋 集集大地震动国难劫难.孔雀明王法会息灾吉祥 《附录》佛菩萨没有冒烟的! 补白联语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初稿 《佛说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初稿序 时德见如上座,昔年从军报国屡建功勋,中岁看破世缘毅然出尘。披剃后,初则钻究教典研习梵呗,继则持经法化四方。 近义年来台湾社会由于民意肆虐、财阀独大,功利思想弥漫人心。从而道德不张,贪瞋炽盛。放眼世界各地,亦多处于天灾人祸之中。上座悲心特重,念念济物利生;专修「孔雀明王」法门,期以救劫弭难。精诚所至,感应殊多! 为启世人信乐,上座曾于去秋编印《感应录》一辑。近顷复应中国广播电台之请,播讲《孔雀明王经》全文。审其原稿内容:章法有度,条理分明。举凡「名题大意、法统源流、菩萨本迹、经文宗旨、修法须知、功德善利」,均有周详指引,剀切敷陈。 案:《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于佛法中应属「事门」,「事门」侧重行持。修是法者,须以菩提心为因,以慈悲方便为本,以尊重受特礼诵为门。此经功德,善能除灭「刀兵饥馑、水火疾疫、邪魔恶鬼、罪业报累、忧恼斗诤、天灾人祸」诸苦。于此五浊恶世,万方多难时代,见如上座独能尊重是经、演认是经、修待是经、印行是经,堪称适时应机,寻声救苦之举措。 云释门孽子,滥竽僧数。有幸先读上座「讲义」,并承雅嘱撰序。盛情难却,惶恐为文。谨奉蒭言,诸希我鉴!──谨序。 民国八十三年农历正月 释祥云序于台湾 序 梵典始由大唐三藏法师玄奘上人,远赴印度拜佛求经。住印十余载,学习语文,研译移辑多部经文运回长安。圣主明令全国,无论在家出家学者集会研议翻译。又复专设组织教授僧资,俾能广度宣化,可谓中华译经之胜史也。 《孔雀明王经》乃千余年绝传密教至尊无上大法,唐、元后不可能出现于世。我佛如来慈悲至极,千方百计使龙大推出。虽传承八祖于扶桑,而本经实正规唐密,却是不诤之事。考诸史迹,佛灭七百余年,龙树承诸金刚萨陲,继则龙智遍传五天。至善无畏、全刚智、不空先后来华,正规有系统之密始行建立。于佛典史乘,光耀浩瀚,绵延古今,感应事迹尤具实证。虽圣旨不乖,中华数朝翻译,民虽遭难尚未遍宣,今台岛修学者亦不多见。见如法师净俗学问悉博,见解高妙。正赖大师全力主持宣化,普度有情。使无上圣真之经典,得由台湾而大陆而东亚各邦,大放异采,以挽末劫世法纲纪之颓驰,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于无形。 疏释本经著述,除《孔雀音义》及《白宝口抄》甚少阐征流通者。今见师手着《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讲稿,阐发本经功德力用,显扬幽微妙理,深广浅揭、谆谆善诱,教人不疲,诲人无倦。使此一无上至尊无极大法,公诸世人。诚广开佛日,秘密真诠,遍流同益,灵符既显,万障自祛。今书成付梓在即,谨随喜赞叹,释迦慈悲至极,众生得度无疑。国运与日俱隆,世界和平遥遥在望,是为序。 民国八十三年六月廿二日 悰嗒草堂主本慧序于万佛寺明王法会中 乐序 见如法师一日过舍,将其编释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讲稿》手稿交余,嘱写序言;余以文藻笨拙,辞之再三而未肯,乃披览诸篇,益觉法师弘法利生之精神深广幽深。 考古德讲经,不离分科判教,易于标章立义,条分缕析,前启后承,点睛分明,直若伸指探囊,骊珠在握;故教下宣讲,各家法脉传承不一,多依天台之「五重玄义」或贤首之「十门玄谈」,如是讲经说法,教陈佛义,方能入理契机。 唐密诸经,向缺疏解,尤其陀罗尼为五种不翻之一,亦即秘密不翻,盖即系诸佛历修悟证,隐秘内摄,不以思惟知,不以言语道,三业清净,神变莫测,境界深邃,弗能思议,故后代善知识,在密部诸经咒仪赞,皆少疏解阐微。 时光迁流,世间变异,为应对现今世间之机,宜倡显密圆融之理;惟业阵频仍,人少习密,即人密乘,经文无解,因之潜遁不前。见如法师有鉴于此,发心将本经阐发无余,以显杨其义,除咒语例不翻外,经文名相一一会通,复以七门分别,次第解说。今见师之讲稿,深广浅揭,谆谆善诱,教人不疲,诲人无倦,十年以还,普化有缘,弘场孔雀大法,坚忍不拔,气宇磅礴,为众拔苦,真堪式范。 今据此本演述,大开古德之先河;人人能入孔雀法门,户户定受吉祥福泽,若入法门,先解经义,若了经义,持咒作观,入三摩地,如斯相应也。果如是,邪魔伏之为护法,灾殃化之成吉祥,自是凶灭则吉生,否极而泰来。人手一册,祈诸佛灌顶何难,至诚恳切礼孔雀明王实易,群伦迷却本性,陷溺业海难伸,劝化普及,幸赖师之明志,得拨掩月之云,顿见万里晴空;凡有见闻修特,天龙鬼神拥护。今以书成,付梓在即,谨赘数言,以启扉篇,咸入觉海,庶无咎也。 三宝弟子乐崇辉序于洗心斋 民国第二癸酉腊八佛成道日 读诵本经咒愿 夫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佛所宣记,愿以神力常拥护我中华民国、国运昌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主团结,国会议争,迅即建立问政风格与品质;暴力问政,肢体杯葛、议事效率不彰迅即消灭。总统、副总统政躬康泰,文武百官军政修明。诸山长老、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法体康秦,*轮常转,佛日增辉。地球臭气层浓度迅即复原。海峡两岸同胞,和平统一,顺利运作。祈愿弟子等,常蒙佛光注照。全国同胞,安居乐业,雨顺风调,五谷丰登。同发菩提心,同登无量寿佛国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 目次 一、略释名题 甲、释经题 乙、释人题 丙、追溯鉴定 二、经功威德 甲、持验略述 乙、文献明德 丙、语惊今古 丁、校显主助 三、法统简述 甲、源流概说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摄属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统密圆 五、菩萨德相 六、修法须知 甲、引述经藏 乙、残食处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简介 七、入文略释 甲、序 分二 (乙)一、证信序 (乙)二、发起序 乙、正宗简介 (丙)一、学者考据 (丁)一、名著译丛 (丁)二、佛书解说 (丙)二、引序简介 (丙)三、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义明 (丁)二、系统整合 (丁)三、名相简释 (丁)四、念段显义 丙、流通分 八、跋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广播讲稿 收音机前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机缘在空中研究这一部经,据文献记载,一千五百年前它就广受信众欢迎,而现在十多年来也广受大家的肯定。唯还有些大德们不了解这部经,岂肯盲从信受奉行!虽然曾邀请先进诸大善知识题字签名助宣,果然收效一时,可是仍有人瞪着眼,看着师父的签名题字,还是不能接受,此非宣扬犹待加强乎?这就是我写这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的动机。为佛弟子有义务替佛宣扬这部鬼神钦,龙天护,导迷标月指,除热恼底真甘露《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期法灯常遍照,祖印相传付。 首先要说明本经前启请法,很明显是「前方便」,这在义净大师译本处理的很流畅,没有另外立题,「尔时,佛告阿难陀,若有苾刍、苾刍尼、国王、大臣有所愿求,发心归命《摩诃摩瑜利咒王》者,应当先作如是启请命召法式为前方便……」而本经却另外立题为《启请法》。因为排列字体大小不同,甚或有加()括号的,令人读出不是,不读亦不是,若不加以研究很难决断,而义净大师的这段译文就显得高明些。在《新修大正藏》十九卷四一五页,原文立题《启请法》,字体是一样的,另外还加上译人,这就是不空大师的译本。这分明告诉我们这段启请文要读的,而且不可或阙──尤其公开修法时。学人把《坛场仪轨》的五条咒,移到启请法的末后,一面庄严坛场,一面把秘密的密教透明化,好让发大心同修们也能领众同沐法恩。 至于单行本把《启请法》加上括号,或把字缩小,自当不必在意,也不必多心,以后有人发心助印结缘改正,也就是了。它的内容是皈依三宝,召请鬼神、龙天等来听我们读诵本经,来接受我们香花、饮食的供养。舍除暴恶心,咸起慈悲念,于佛法僧三宝,生清净信,愿生欢喜。 显教里佛说的经典,都有六种成就的序分。密教的经典也不例外,唯有部分的密教经典结构章法不同。除了本经还有《新修大藏》十九卷三五三页,大唐.京兆杜行顗奉 诏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首句就是「稽首一切智」,接着「如是我闻……」这是密教经典章法结构特异地方。 《启请法》内的名相,移后入文略释的正宗略明再介绍。 现在介绍,《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在介绍本经之前先说几句闲话:其它的经典注疏很多,例如《金驯经》的解释,有古人造的《百家注》、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内容都很丰富。还有时彦出家在家的大德们,都有作品出版,可说不一而足,而本经参考资料仅日僧观静大德撰的《孔雀音义》而已。据《佛光大辞典》一三七九页上:《孔雀音义》凡三卷,为唐朝不空所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注释书,收于《大正载》六十一册。全书分成述大意、释题目、入文解释等三门。述大意中简述经旨;释题目再分显、密两种,以显密二教之立场,解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八字。其次入文解释,则将附于经首之《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启请法》与经之本文加以批注,批注之语凡千四百六十。解说其字音字义,或有关事项。全书对各语解释之精粗差别极其显著,所引书目极多,计百三十部,举凡经典、密部、论部、史传、中国撰述、日本撰述、外典等皆用之。《释教诸师制作目录》卷二、《录内启蒙》卷十五,书末细注云:清书之本狠藉无极之上,忽书之间,定多误欤……。若以栂尾藏库之书文字脱落,蠹损文义,虽残难终读,末流生不逢时,谁敢忽之?伏请明王本誓照察弟子微志,命法久住利益人天。 走笔至此,白内障的老眼昏花,加上盈眶的泪珠,祇好合眼不胜唏嘘地,仰白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常以智慧光明加被,万勿把此《孔雀法》的讲稿写得乖误百出啊! 张曼涛教授的百部《佛教学术丛刊》密教部分,搜罗些蛛丝马迹,在中国广播录音室点子小姐底催促下,赶写讲稿。讲稿未竟,先行录音播出。测试播出的波段,台北地区过多干扰,台中、埔里,彰化、员林都收不到讯号。祇好停止录音,得以再次清稿整理的机会,俾便配合广播,或到各地弘扬,迅能出书,不致错误百出。 将释此经,略以七门分别: 一、略释名题 甲、 释经题 乙、释人题 丙、追溯鉴定 二、经功威德 甲、持验略述 乙文献明德 丙、语惊今古 丁、校显主助 三、法统简述 甲、源流概说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摄属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统密圆 五、菩萨德相 六、修法须知 甲、引述经藏 乙、残食处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简介 七、入文略释 甲、序分 (乙)一、证信序 (乙)二、发起序 乙、正宗简介 (丙)一、学者考据 (丁)一、名著译丛 (丁)二、佛书解说 (丙)二、引序简介 (丙)三、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义明 (丁)二、系统整合 (丁)三、名相简释 (丁)四、念段显义 丙、流通分 一、略释名题三 甲、释经题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八个字,在《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解经题「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条,经题未解只字,却把经底内容作了完整的描述,这也很好。 佛母者,佛之一字,是圣位之极。这里的佛字泛指一切诸佛。母字有出生之义。《大方便报恩经》六曰:佛以法为师,法是佛母。又般若能出生诸佛,故般若是佛母。 大孔雀者,大之一字有横竖无边际义,数量过尘沙义,最胜最上义。孔雀者禽类也,它的特性好食毒虫毒草,诸毒不能为害,反增其羽毛丰润光泽,胜诸他鸟他兽的消毒能力。鸟者譬喻经之德也;以所喻之鸟德,显能喻之经德。本经下卷云:「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佛法将毒除。」以孔雀鸟所喻之德,显本经能喻之经德,实在妙极,恰当极了。《涅槃经》:「孔雀闻雷声成胎。」佛说法譬喻震法雷鸣法鼓。春雷一震,动植物咸蒙其益。《法华经药草喻品》云:「三草两木,以喻五乘之机。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孔雀不但开雷声可以成孕,闻公孔雀之叫声,或与其影子接触,亦可成孕。更显示本经不思议力,末学幸亲见其事,复闻其理,诚不虚也。 这大孔雀显然不是普通的孔雀,而是释迦如来化现的。在本经里也说:「此孔雀王者,我身是。」密教也说:「此孔雀王者,大日如来化身是。」大日如来是法身佛,释迦是化身佛;显教法身是不说法的,密教法身不但说法,且以六尘作佛事,它强调处处比显教高一筹。其实「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诸大法身大士说法,就是法身佛说法,法身无相,无不相故。青青翠竹,潺潺流水,皆说妙法。显教不亦六尘作佛事么!?祖师们不是因见闻而明心见性开悟么!?或曰:「此大日如来化身与释迦化身如何会通?」曰:「名虽异,体常一;法、报、化非一非异,缺一则不可也。」《普贤观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是大日如来之梵名。《金刚顶经疏》、《法华》久远成佛,亦是毗卢遮那佛,不可异解。大日如来为内证之秘说,外《法华》终极妙谈之用。虽内证外用之不同,皆如来随智之妙教也。 明王者,明是光明之义;亦云咒或真言。《佛学大辞典》云:「由佛口说者,谓之真言;身放光光中说者,谓之明。能破众生暗障。所谓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故云明王。」 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3册,《密宗思想集》二一九页郭元兴大德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胜利》十一行:「大孔雀佛母明王者,佛部之尊,双具部母、明王之德,故称佛母明王也。」这又是一解。 《西域记》三:珊尼罗阇川北,石崖边有塔池,水有却病之德,病者往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携眷至此,热渴求,每多以水而愈。昔孔雀王携眷至此,热渴所迫,以嘴啄崖,涌泉流注,迄今水池不涸。石上尚有孔雀趾迹。(出《孔雀音义》) 经者,契经之义;上契诸佛度生之理,下契众生得度之机。尚有贯摄常穿之义,众常开兹不赘。 凡是修学菩萨道的行人,本经是不可或阙的度生法宝;凡欲成就佛道,必须行菩萨道度众生,约本经而言,也可以出生诸佛,佛佛道同故。故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经很多,其题名不外别题与通题;「经」之一字就是通题,「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别题,别于他经故。 本经在七法立题中,属法、喻、人三法立题: 佛母是法,大孔雀是喻,明王是人,三法立题。 若云单人立题也很妙,因为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三世诸佛之母故。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一书里云,考《大孔雀明王经》Mahamayuri vidyarajni,为北方佛教「五护」(panca-raksa)之一,时逾千百年,而民笃信如故也。中国自纪元四世纪,此经已有四译。西藏亦有译本,尼泊尔亦钞录不绝。 佛教的经典,唯本经考据学家,经过实地的勘对;诸药叉名,也经历朝版本一一对照,确认佛所宣说,所以值得大家信赖,尤其是为佛弟子。 「五护」者,(1)密护出离罪业及其它凶恶底《大随求陀罗尼》。(2)抵御恶魔底《守护大千国土经》。(3)抵御毒蛇底《佛母大孔雀明王经》。(4)抵御恶星野兽毒虫底《大寒林圣难陀陀罗尼》。(5)祛除疾病底《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七○四页,有关本经的题目: (1)《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共八纸,失译人。 (2)《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共五纸,唐.义净译。 (3)《孔雀王咒经》一卷,秦.罗什译。 (4)《佛说大孔雀王咒经》三卷六十纸,唐.义净译。 (5)《佛说孔雀王咒经》二卷共五十三纸,梁.僧伽婆罗译。 (6)《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译。此本最为流通,盖其经过专家考据,值当信赖也。(释经题竟) 乙、释人题 唐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奉玄宗、肃宗二帝恩命) 唐,是朝代名;特进试者,是唐代宗时制授的官衔。汉制诸王公将军,功高德盛,为朝廷所敬重者赐位特进试,位次「三公」,隋唐改为散官,清时废之。「散官」者,无实职之虚位也。 鸿胪卿者,秦称「典客」,汉称鸿胪卿。掌接待外宾及凶丧仪庆等事。北齐曰鸿胪寺。佛教初传入中国即接待于鸿胪寺,由其卿指示进退。唐代盛世,西域僧人有追赠鸿胪卿者,尚有菩提流支、善无畏二位大师,清末始废。 开府者,开建府署,设置僚属也。汉制惟「三公」开府。汉末李傕、张扬、董承等,以将军开府,开府之名始此。魏晋以后,开府者益多,别置「开府仪同三司」之名。晋羊祜1督荆州,亦以将军开府。故后世称督抚(总督、巡抚)为开府。公元七七四年,大历九年六月十六日,师寂于长安,生前帝亲临病榻探视,并任师为开府仪同三司。同时封他为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虽师一再坚辞,帝意已决。七月十五日帝又敕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谥是人死后追赠的封号,和上即和尚。 三司者,古官名,亦称「三公」。西汉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司;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时以「御使大夫、中书(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为三司。 仪同三司者,于三司(三公)之外,对权高位重之官员所别加赠之尊号曰仪同三司,意谓其仪制与三司同也。 大广智者,帝所加号也。敕赠司空。谥号大办正。 不空是师的法名,梵名Amoghavajra。 大兴善寺者,位于长安城南约十里,唐十大寺之一。隋开元年中建立之后,不空三藏驻锡大开灌顶道场。 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之谓也。 沙门者,梵语Sramana,修道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奉 诏译者,是奉皇帝诏旨翻译的。 师,西域人也,又名不空金刚,为唐代译经家,密教付法第六祖。诞于大唐神龙元年(七○五)南印度师子国2人。天资聪明,幼从叔父游南洋诸国。其后出家,年方十四(七一八),于阇婆国见大弘教三藏金刚智而师事之,学《悉昙章》,诵持《梵经》。寻渡南海,唐.玄宗八年(七二○)抵洛阳,时年十六。至二十岁开元十二年,于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师聪明过人,尽得五部三密之法。 五部三密之法: 四曼诸法各有身、口、意之三业,无有缺者。 斯之三业,其物之作用,周遍法界,其大无方所,其细也绝无间,非等觉以还之人,所能测知,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金刚智示寂,师遵遗命,往印度求法。船遇顺风,未逾一年而抵师子国龙智阿阇梨所。行礼如仪从而问津,即奉献大唐国信,金具等供养物。龙智曰:「吾宝者心也,非此金具等也。」即授以《十八会金刚瑜伽及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各十万颂,《五部3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策五百余部,并蒙指授诸尊密印,文义性相等。又遍游五印度,于天宝五年(七四六)还京,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适时干旱,修孔雀法祈雨灵验,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 安史之乱起,师住长安大兴善寺行禳灾之法。曾于太原五台山建密教道场。大历六年(七七一)表进开元以来所译经典七十七部一○一卷及目录一卷并请入藏。 大历九年六月中,师预知时至,上表辞别,倚卧入寂,享年七十。追赠司空,代宗朝谥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于大兴善寺造塔安置舍利,与罗什、真谛、玄奘并称四大翻译家,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音韵对照组织之功甚钜。又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付法弟子惠果为嫡传真言宗第七祖。 其所居寺有荷池,周回四十亩,旁无灌注而涌甘泉,浓甘镜清,冬夏常满。池水先期而涸,与夫双林变白,事虽异,感同矣。(宋《高俪传》卷一,《表制集》4卷一至卷六,《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卷上卷下,大唐贞元《释教录》卷上) 欲详师之行谊,请阅《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七十二册,《密宗教史》七○页,《不空三藏的兴法》。 附注 1祜者,幸福也。 2楞严咒疏谓师子国,今锡兰。 3五部者,佛部、宝部、莲华部、金刚部、羯磨部。 4《表制集》收于《大藏》五十二册,唐.圆照编集。本书搜集唐代密教最盛时期之文献,向为史学家所重。 丙、追溯鉴定 公元三一二年,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罗PoSrimitra为西域国王子,舍位出家,于晋怀帝水嘉六年来中国,住于建康(南京)建初寺。东晋元帝永昌元年译《孔雀王神咒经》等。这是根据佛光山出版的《佛教史年表》里的记载。 在《世界佛学名著译丛》78册,《大孔雀经药叉名录舆地考》二十一页七行云:帛尸盘密多罗于三○七-三一二年1间至中国,三一七至三二二年间译有三本,《释藏》尚存帛译二本。兹二本实为一本,特其一本译文较长耳。《高丽藏》皆名《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元藏》、《明藏》一名《佛说大孔雀王咒经》,一名《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鸠摩罗什Kumarajiva译经甚多,《释藏》中亦有一《孔雀经》,据云为其译本,其名为《大金色孔雀咒经》。其中杂有《般若波罗密多咒》Prajnaparamitadharani,及别咒。诸咒以外余文,似节录帛译二本之文,恐非鸠译。则此三本实一本之节译耳。 《大孔雀经》全文之翻译,在五一六年,译人为扶南2三藏法师僧伽婆罗Sanghabhadra至中国后,于五○六至五二○年间翻译经文。其《孔雀经》汉名为《佛说孔雀王咒经》,其译文多从实录,译笔既劣,间有错误。 至七○五年,工缀典词之义净,又译《佛说大孔雀王咒经》。净本虽自称译其全文,散文词颂,皆依原本,第药叉之名,有音缀甚长,而不能合中文之五言颂句者,其译本之本名,遂不免有省译意译之事。 其后密宗大师不空亦有(相去净师四十余年)新译本,名《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此本与其谓译原文,无宁谓校正净本。当时不空必定有一种或数种梵本为根据,且其学问甚博,则其译本洵可重也。 据《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一二八五至一二八七年,元.庆吉祥等集),《元藏》中尚有不空撰之《唐梵相对孔雀经》,现已佚而不传。又日本僧人灵云Rio-un曾于一六八六年,对勘(不)空本及(义)净本,而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异同》,此本已为日本《释藏》(应指明治本)所录……。 西藏文译本,现存于北京刊《甘珠尔藏》Kandjour中之Rgyud部中,为Silendrabodhi, Jnakyaprabha, Sakyaprabha等及Ye-‘sessde团合译本。其名为Rigsnagskyargyal mo rma bya chen mo gzuna,乃直译梵文原名。译文亦极正确。惟译本名则依西藏译例,不译其音,仅译其意,自不免有多少臆断耳。 本经经题虽因译人不同而相异,但皆取孔雀能灭除蛇毒之义。以所喻之鸟德,显能喻之经德,纵追溯自七世纪或六世纪亦不例外。孔在王日暮晨朝以咒自护,所以《孔雀咒》即名曰Paritta,译为拥护是也。 帛尸柴密多罗,于公元三一七年携《孔雀咒经》抵华,在此之前,亦即小角、空海之数百年前已有孔雀法。(经题人题追溯鉴定竟) 附注 1密宗纲要三页云西晋水嘉年来华。 2扶南者今高棉也。 二、经功威德四 甲、持验略述 据《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七十三册,《密宗思想集》,郭元兴大德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之胜利》一文云:「日本有役小角者,以持诵《孔雀明王真言》,念念不绝而得悉地。升天入地,役使百神,为彼邦修验派之开祖。因一腹行神(摩睺罗伽)违其敕令,即以《孔雀明王咒》,咒铁索缚之深涧。后有越泰澄者,持《观音真言》而得悉地,欲试咒力解彼神缚,小角现身空中厉声叱止,越泰澄扶桑密教史中,所称为观音化身者也,其对持《孔雀明王咒》而得悉地者,犹不敢违其敕教,则本尊威德从可知矣。」 按:本经内容从无得悉地可升天入地,役使百神之经文。小角之技显系邪密外道。未悉元兴大德资料来源,取自何处?复按:小角因持咒术妖惑世人,已于公元六九九年,日本嗣圣十六年五月流放伊豆。(出自《佛教史年表》) 复据:日本之密教,莫先于役之小角。小角待《孔雀经》但一尊之念诵行轨而已,不可云完全之密教也。《密宗纲要》第六页第五行细注;役之小角者,流役之小角也。其葛城那茆原人,生于舒明帝六年,三十二岁,入葛城山岩穴,废火食苦行修练三十余年,有大神验。韩国广足从其学,已而嫉其师。诬为妖妄惑众,因窜于伊豆。越时免其罪还,造摄津箕面寺居之,后不知所终。 但《密宗真言秘密大全》述及役小角修验事迹,亦具参考。 在日本方面,最初修此法者,为圣宝尊师。醍醐天皇延喜八年(九○八)夏,天旱。七月十九日,圣宝率三十二僧众,于神泉苑修《孔雀法》祈雨。 又醍醐天皇延长五年(九二七)十月十九,日僧观宿于承香殿,修《孔雀法》以禳怪物。 村上天皇天德四年(九六○)五月十三日,日僧宽空于仁寿殿修《孔雀法》以息灾。其后多次为祈雨而修此法。其中最著名者,为小野的仁海法师,数次修此法祈雨而皆验。 在中华民国台湾省方面,最初于一九八四年,华僧见如为台湾北部年余干旱发心四十九天修《孔雀法》祈雨,阅六日旱象解除。 后相继于台湾中部埔里玉佛寺、北部南方澳南光寺、宜兰孔雀山开成寺、台北县双溪大观寺、台北市佛教*轮讲堂、圣灵寺、华严讲堂,分别息灾祈雨。为大陆十八省旱涝为患,修《孔雀法》祈雨止雨。莫不皆验。 在马来西亚方面,于一九九一年,马六甲佛教居士林,由见如法师领众修法三天祈雨,年余旱象不逾三天即行解除。美国尖端科学家人造雨宣布失败。(事见《孔雀明王经感应纪实》) 按:中国唐时,不空三藏求法五印归京,适天干旱,帝敕于内道场修《孔雀法》祈雨三天果验,帝赐号「智藏」。真是洪钟虽古,小扣仍小鸣,大扣则大鸣也。《密宗真言秘密大全》76页云:修孔雀法从此成为日本后世祈雨的法则,在广泽流求雨,一定要修孔雀法。 大马二次于吉隆坡天后宫修法,台湾尚有屏东的东山寺、中部员林大礼堂、彰化的中山堂、灵天寺、大园的净莲寺、桃园国校大礼堂、罗东的慈惠寺、左营的兴隆净寺、台南的法雨讲堂,都是七天的修法。今年将有台北县大观寺的二十一天的修法,明后天桃园大溪印心寺也有七天修法。 以上的修法多半都要为地球臭氧层浓度迅即复原啦,地震、台风幸勿侵损啦,波斯湾战局迅即和平化解啦、还有为中华民国国运昌隆、民主团结经济繁荣,国会议事迅即建立问政风格啦……这些愿求差不多都很巧合,这些巧合也获得大众的肯定,大家都愿意听。至于消业、治病已是小焉者,不足为道的巧合了。(详见《孔雀明王经感应纪实》) 乙、文献明德 藏经密部有至尊无上大法曰《一字金轮佛顶》者,八佛顶之导者,一切真言之主宰也。若其真言持诵时,五百由旬之内,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悉不成就,一切诸尊悉不降赴。若有持诵其它出世间真言不成就者,依《一字金轮佛顶真言》和诵,即得成就。若不成就,真言主即头破如兰香蕱。而《一字金轮佛顶真言》,若以祈请所求作一切事不成就者,应和诵《孔雀明王陀罗尼》,无事不克。(出《如来剑印》) 夫以轮王至尊最胜无极大法,祈请作事,尚须和诵《孔雀明王陀罗尼》犹资助成。本经功德力用,破除障难,消除病毒,无不速疾立验,如响斯应宜矣。 复检密部诸经仪轨,诸尊坛场,无不以佛陀为主,最胜如《顶轮》(此指《释迦金轮》,若《大日金轮》,则与《一印会》之《毗卢遮那》同体。见《时处轨》)亦以佛陀居中而轮王旁侍。今曼荼罗,以本尊《孔雀明王》居中,而以七佛补处围绕,岂非以其胜绝不共诸尊莫及哉! 或曰本经为「北方佛教五护之一」。岂知不但五护全该,且与至尊无上「《一字金轮佛顶尊胜陀罗尼》」相伯仲。十多年来证验不虚,谅此今古大德未始料梦寐及也。 丙、语惊今古 常通法师者,圣印长老之高足也。于宜兰开成寺领众四十余,晨朝课诵,过堂用斋,诵经拜佛,讲经诵戒,常年无辍。名山得主,深庆得人。一日把晤语我,要排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课程。我讶其说,因问其故,曰:「一日念佛得力异于平时,若非孔雀尾拂我面门,还以为弥陀如来加被所致,真不可思议!」 《白宝口抄》卷三十六(孔雀法上)口云,阿弥陀佛所变者,五佛所乘时阿弥陀如来乘孔雀故。今孔雀明王即同体也。《破地狱轨》 字西方阿弥陀……孔雀鸟食一切毒虫为身命,阿弥陀佛亦消灭一切众生造恶三毒,为自性清净寿命故,以此鸟为坐也。今明王亦如是。以同体故,云弥陀加被或孔雀王加被事非异也。 孔雀尾拂面者,尚有参加吉隆坡天后宫第二次明王法会之张彭淑英居士,她家住马六甲(电话二二四三七五)。 台北圣灵寺信徒XX大白天看到孔雀明王坐孔雀背,住于正在宣疏时佛前半空中;或于大殿空中看到孔雀尾;或于梦中看到孔雀飞来飞去;这些都是业障潜消之象。 开成寺位于宜兰礁溪,孔雀明王殿占地百坪。师等于殿之两边,分别过堂用斋,讲经诵戒,以此因缘即蒙孔雀明王慈悲护念。 尚有台北某居士,从来没有到过开成寺而梦中见到孔雀明王菩萨。这些不一而足难以令人相信的事实,我不能不说出来给大家知道。但信与不信,任听尊便了。 犹有进者,真是语惊今古,不免令人愕然。 中华民国台湾省,花莲吉安乡,建昌路一四○巷八弄一号,有詹添兴者,六十岁,肺癌扩散,痛苦异常。住省立医院加护病房,孝顺的儿子詹文魁,劝其念「阿弥陀佛」。可怜的老爸却答道:「不必劝,不会念。」想不到《孔雀法》的第三天痛苦消除,七天出院亦如常人,也会念佛,更能念地藏王菩萨,反劝儿女们要多念。结果在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而能预知时至,念佛中往生了。噫!这不是净土行人梦寐所求底人生最后应走的光明大道么!?《孔雀明王经》的慈悲威德,殆今人古人都作梦想也想不到吧!? 其它如彰化员林住家的刘法圣居士说得好:「诵明王经能加被未皈依三宝者皈依之,不受戒者去受戒,不修行者重新再发心。」《孔雀明王经》不可思议,每年必须公开举行一次绝对有必要(电话:○四八-三四二八六○)。 有事必有理,《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云:「不梵行者,亦成梵行。不持戒者亦成持戒。不布萨者,亦成布萨。不清净者,亦成清净。若有五无间罪,及无始以来宿殃,旧业陈罪,尽灭无余。」(大藏十九卷四○三页)得少为足者,本经慈悲威德何能显现!?众生何时方能蒙益!? 丁、校显主助 密教至尊无上大法《一字金轮佛顶》,其威德广大至尊修法尚佐助本经,而本经修法亦仗《一字金轮佛顶》和诵,发菩提心,欲有求请,无不立杆见影,速得成就。 《白宝口抄》卷二十九(金轮法下)一五○页:「若以孔雀明王为本尊时,结《孔雀明王印》,以《一字金轮咒》可加上也。同法若以《金轮法》为本尊故,结《大日剑印》,以《孔雀明王真言》上置之也。」 问:「《大日剑印》上置《孔雀明王真言》,所求必成,由绪何如?」 答「孔雀明王总部母理,金轮总部主智,此理智二法和合相应,一切所求必成就也。《孔雀明王轨》云所有灾难,旱涝疾疫、鬼魅厌祷、恶毒、……种种苦难,必得除灭,所有祈愿无不遂心。事不离理,一切陀罗尼经典。和诵本经无不相宜。」 禅宗乃教外别传,已有密义,然非密非不密。如道明问,六祖曰:「与汝言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由是观之,修定法门宜矣。亦等于修止观法之修止。何以故?人生在世,眼耳鼻舌身意,逐欲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境,从不停息。欲成贤圣菩提者,为其戕害矣。故其为贼为魔。修定修止者,拴锁六者于一处,使不妄动。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密咒即拴锁法门。本经即有此功能。六祖坛经云:「自性内照,三毒即灭」;亦不违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反闻闻自性」。 又:一行禅师赞述《神变真言》。智者禅师得宿命通,广示持咒轨仪。契符禅师谓人间最上乘法,直教诵密言。又禅宗既云一切诸法皆真如,诵持真言岂非真如耶!古德云:「密宗原资禅宗而向上,禅宗可资密宗而速成。两宗相资,绝无可诤之处,起诤者识情用事耳。」 六祖大师曰:「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否则合掌令欢喜。佛法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又云:「以持真言之心读《华严》,以读《华严》之心持真言,当自得互助之益。藉《华严》之广以充其略,用五教之圆,以扶其偏,使糅成一味。令偏习《华严》者兼习真言,偏习真言者兼习《华严》更无所谓君、臣、佐、使,但求法门适于成佛而已。」谁曰「显教加入真言,其价值已大打折扣」耶?如《法华》之《陀罗尼品》,《弥陀经》之《往生咒》,《楞严经》之《楞严咒》、早课诵还有十小咒、禅门课诵的日常小咒……都是古德慈悲方便。大家都习以为常,不便者考据学家难知所以也。 密教神咒,若据所知所解,即唯诸佛境界。今因位凡夫,难非知解,但当持诵,自然灭障成德,超凡入圣。斯之一义,语惊俗听,理越常情。人既罕闻,庸流难其信也。博学上智,仰愿细而详之。《孔雀音义》云:「八缮深海,非修足,不能极其底;九万高风,非鹏翼,何得见其顶。」 缮,就是逾缮那之略,为印度计算里程之单位,亦曰由旬。据大唐《西域记》卷二云,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旧传一由旬四十里。计算方法不一。不逾四十总有三十多里。修足者长腿也。鹏翼者,指大鹏金翅鸟之两翼也。八缮者,一由旬四十里,四八三百二十里深海,若有人倍其深海方能极其底。此唯阿修罗1王足可当之而有余。盖此王伸双手,可分别遮日月之光也。日月巡行于须弥山腰,去地平已四万二千由旬也。其立于海中,海水尚不及其脐,其身量之大,可想见矣。大鹏金翅鸟之两翼伸展,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其力甚大,食龙时高飞须弥半山腰,亦即四万二千由旬,合翅跌入海底,然后展其两翼,海水自分龙现其前,啄出龙宫,高飞须弥半山,龙尾尚在水中,九万高风自不足为道也。 有两句闻话:某一年,出现一个中度台风,由本省南端而北,直向高丽。台湾无损失,高丽死九十余人。韩国人云,台湾气象播报准确。又某年有两个中度台风,分别在修《孔雀法》的第一天登陆,一于台北县大观寺,一于桃园大园净莲寺。事后气象播报云,这两个台风登陆,都是给我们优待,打了八折,所以都无捐失。这两次没有捐失,只有我们自己说「气象播报很准确」了。 地震、台风都属于天灾,在佛法说,这些灾害是众生「共业」所感。与我们身心环保有极密切的关系。身心环保做得好,唯有归向三宝佛法僧。其次是世间法律的规范。虽是天灾也可消灭于无形。上面说的「九万高风」,台风由高空吹过,地面的人自无损失。这证明了台湾全民对环保、野生动物的保护有了高度的认知。也说明了身心环保也做得很好。地震、台风的「共业」不是近十多年转变底很多很多吗?这就是台湾气象播报正确底秘密所以然。信不信由您。 附注 1阿修罗身量有倍于须弥山者,即十六万八千由旬。 三、法统简述二 甲、源流概说 佛法原兴起于印度,传入中国首为显教。密教乃于如来灭后七百年时,龙树菩萨开南天竺铁塔,遇金刚萨埵,受灌顶职秘密法门方传于世。虽帛尸梨密多罗,于东晋之初,携《孔雀经》至建业,为我国咒法之始。现在说此种密法,尚属杂密所摄。然自唐.元宗时,始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相继来华,弘扬密法。其中最力者,莫过不空三藏。斯等密法,方是纯正有系统底密法。 金刚萨埵亲承大日如来传授,再传于龙树。阅数百年传于龙智,展转相传金刚智、不空、惠果、空海诸阿阇梨。于金刚智同时受法的,尚有善无畏传于一行,一行没有再传。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善无畏-一行。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空海。 此后受密语者,多满山林。习有宗者,自成渊薮。方今末世后生,千万血脉之中,全是第三代弟子也。(出《孔雀音义》七五七页) 按:显教相承,仅为法的相承,不问年代之相去。密教之相承,乃亲承师受灌顶为限,故谓之「血脉」。(出佛学大辞典一七五四页) 诸宗中以如来加列祖中,仅真言教而已。日本真言宗中,依教法次第相承八位祖师,与传持八祖相对称。 传持八祖 龙猛-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 付法八祖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空海 传持八祖,指日本真言宗中,流传护持真言密法之八位祖师。 其它密教系统甚繁,兹不赘。现在单就以上的系统看,本经当属东密系统,当无疑义。但拋开「付法」、「传持」系统,说为正统底唐密系统也不为过。因为八祖的密法,完全承诸于唐密,而于接法后当时没有弘扬就回扶桑了。因此中国密教系统,止于惠果。 问:方今末世后生,全是第三代弟子,如何云尔? 答:中国之密教,当以金刚智为初祖,不空、一行为二祖,惠果为三祖,所谓第三代弟子,应是三祖以后学密行人(见字典金刚智条)。 在有系统,有承传的正统密教,从七祖惠果圆寂后,迄今已一千一百八十余年中间,无人传法弘扬下,本经出现于世,简直是难思议的事!而且突破了密教「法令规章」传法灌顶。真是有点不鼓自鸣的味道。这尊贵的无上大法《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若不是檀越们出钱出力,广印《大藏经》底流通,本经也不可能出现世间。在这儿我们要给予《大藏经》底印行高度的肯定,更应对佛菩萨,龙天的护念,付予三业弘扬佛法,多加努力才是。所谓大恩不言报。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下卷三一页:「真言中每一一字,皆诸佛全身。」《一字咒经》云:「如来灭后,变身作此咒。」咒是诣佛心印,咒在如佛在。 佛法不到灭的时候,谁也灭不了。《佛名经》云:「若色若声俱是咒心,或见或闻,莫非佛法。」《六字大明咒》、《准提法》,都是无上大法,不是都在普遍流通么!?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家不是都在持诵么!? 乙、知一知二 我佛慈悲,最初对弟子们,严禁学世俗之咒术密法,曾弹呵说:「此世俗密法为畜生之学(Tirachana-vijja)。」这于《中阿含》、《长阿含》、《四分律》等经典即可看出。 但是罗什大师译的《十诵律》四十六卷里,佛又说:「会妨碍修行的恶咒密法,当然是禁止的。」可是对于像《治毒咒》、《治齿咒》……笔,能守护一身自得安稳的善咒,乃认为修之亦无妨而终于点头允许了。(出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2册《密宗教史》二十七页) 四、教乘摄属三 粗看本经,无甚奇特,平庸如世间法,极易引人误会,前人亦有提及,不能不加以研究。 甲、不究不明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2册,密宗史第一七六页:「……诸佛神鬼杂然陈列,而于《孔雀经》不免起一种佛神龙鬼,一乱杂的姓名簿之感。中心且无,遑论系统!?如见一种存古佛像之八百屋,眩人头目。……」 义净三藏谓:「《孔雀王经》,何故大小乘教徒皆崇拜读诵之耶?何使其通大小两乘耶?明暸的大乘特色,此经毫无。佛菩萨有七佛、弥勒,神明有梵天、帝释、四天王、夜叉等,此概大小乘共通者也。此经魔鬼崇拜发达之形迹初掩,因而大小乘之区别,亦极暧昧,是其特色。」 虽然如是。本经于日本密教史上颇属重要。且引致昔日法国白玉连(Stanislas Julien)教授、烈维教授等之考据与对勘。 吾弘扬本经十余载,每读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佛所宣说。累累告诫。及七佛慈氏随喜说咒,常苦思平庸中必有蕴奥妙之教理,不能不加以探索。又,台省近代善知识──贤顿老和尚,临寂前曾嘱咐其徒众,此经很有奥密,不可思议,应详加研究。 乙、宗用略述 夫如来一代时教,虽浩瀚若海,不出显密二教,皆是证圣之要津,入真之妙道。显教即经、律、论三藏。密教则总名陀罗尼,莫不皆是诱掖群迷,开种种之门。方便虽陈于万法,旨趣皆归于一乘,虽文貌或异,经旨正理,莫不皆一。 善导大师判净土一法「《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为趣。」《楞严经讲记》,仁海大师判「不生不灭为本修因为宗,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趣。」《金刚经》蕅益《破空论》「以观照契理为宗。」江味农大德《金刚经讲义》,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宗。其明宗之义,实为显体也。 虽大乘诸经莫不皆以实相为体,然说法各异,既言其体,自是无相为正说。正说既立,误会亦起。故应继之「无不相」。禅宗大德对此灵活指陈,亦圣亦凡,亦妙亦粗,无不皆是。大日如来以六大为体六尘说法,六尘皆是。 本经密教所摄,以何为宗趣?「读诵忆念」可矣。无劳理解,但自信愿奉持,便得心想事成。「随机悉地1」,若净土行人,各以其根机,及功行之浅深,往生不同四土。其体也,当下即是。定规应如是认知。唯极乐国土亭台楼阁,鸟鸣风动,皆说妙法,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娑婆世界,却是五浊煎迫。种种的不如意尤以病苦为甚,如五脏的种种病苦,四大不调的种种病苦,鬼神所作的种种病苦,宿业所感的种种病苦。所谓去圣远遥,运生末法,异种魔生。修行者被惑情迷,居家者众邪为患。除自嗟叹,生不逢时,怨天尤人,还能知道什么呢?极乐世界其四土也,莫不皆是体性本自具足, 修断而现。五浊恶世却是体性本无,妄造恶业,感果而受。体是一业感却迥然相异。其「显体也」,显与我等知也,何去何从,智者当有所取舍。时下有「知的权利」云云,我今藉题发挥、愿大家切莫轻易放弃。 显教诸经,性、相、空、有诸宗说法不同,亦密教修法各异,其目的不外离苦得乐之妙法也,本经自不例外。 附注 1悉地者、梵语siddhi西藏语grubpa,意译妙成就也。如完成正觉曰无上悉地。 丙、正统密圆 今依天台宗所立的「化法四教」「化仪四教」来研究。藏通别圆为化法四教,亦即教化不同根性众生的方法,犹如药味。化仪就是教化众生的方式,犹如药方。顿渐秘密不定,谓之天台八教,判如来一代时教的学说。 藏教者,指小乘教,即为三乘人各别说生灭四谛。以析空观,同断见思惑,令入无余涅槃。 通教者,指诸部般若,义通大小,包括深奥与浅显之道理。即为三乘人说体空无生之四谛,令入无余涅槃。 别教者,指其他方等经(大乘诸经)即不共二乘人说,专为大菩萨说无量四谛,以次第之三观破三惑,令证「但中」之理。 圆教者,指《法华经》教义,亦即为菩萨说无作之四谛,以圆融三观同断三惑,令证「不但中」之理, 按:台宗立中、假、空三谛之说;中谛是本体,超言绝思。此为化法四教属别圆教所说,但别教视三谛为各个独立之真理,空假为现象面,中谛为本体面。此种释法为「但中」,圆教则视三谛并非孤立,一谛之中具足三谛,三者圆融无别,为即空、即假、即中之中谛。故称为「不但中」。 化仪四教: (1)顿教者指《华严经》所说不历阶次,「顿」至佛位之教义,由化仪上而言,称为顿教。 (2)渐教者,指《阿含经》、《般若经》、《方等经》等教义,须依次渐修,故称渐教。 (3)秘密者,指「同听异闻,互不相知」,各人听到与自己根机相应之道理,故称秘密教。 (4)不定者,指「同听异闻,彼彼相知」,而各有不同之理解,称为不定教。(《法华经玄义》卷十下) 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者,密乘圆教也,不但圆该「化法四教」,亦顿教大乘也。我等何幸如之,如穷人得宝。本经显说文字章句,密示陀罗尼真言,莫不如来化现。直指眼前,莫不皆是。如《佛说阿弥陀经》之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经貌非一,经旨皆莫不是导归极乐国土。今本经既与「一字金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二而不二。自亦大乘密圆所摄。 《大日经2》在密教中为圆教地位,亦如《华严经》在显教中之圆教地位。不空大师的《都部要目》里,认为《大日经》乃不过是《金刚顶经3》十八会中第十六会的说法而已。八佛顶之导首的《一字金轮佛顶陀罗尼经》,其修法也,尚以和诵《孔雀明王经》,可见本经地位,顿教大乘圆密所摄无疑。 清凉国师澄观于大唐大历十一年(七七六年),游山西五台,住于华严寺。常与密教融合讲《华严经》,《密》与《华严》并行于塞北。(《密宗史》八十八页) 《神变疏钞》、《曼荼罗疏钞》,皆判《陀罗尼》是密圆也。《理趣经》中,如来说有五藏:一经藏如牛乳,二律藏如酪,三论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酥,五陀罗尼藏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等中最为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陀罗尼》者,《经》、《律》中最为第一。能除诸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据《密宗概论台密纲要》:台密之判教,大概分二种,一是绝对门之判教,二是相对门的判教。绝对门之判教者,依《大日经义释》所说,秘密一乘,统摄权实偏圆诸教,建立一大圆教也。相对门之判教者,傍附天台之判释,约相对判释二教之粗妙也。若先用相对之判释,后必能用绝对之开显矣。 台密所依之《经论》,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秘典,加《菩提心论》,古称密教三经一论。另加《顶轮阿王经及瑜祇经》,称为密教五部经典。 所谓台密者,弘法大师原习《法华》,留学于唐,学成归国。以《法华》教义说明秘典内涵谓之台密。后以《华严》说明秘典教义,谓之东密。 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一代圣教。其后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三藏,请来真言密教,依《大日经住心品义释》,总判真言教,第五时之教也。第五时又开为三时,初《法华》,次《涅槃》,后《大日》、《金刚顶》等陀罗尼藏也。然虽依五时判教,收摄第五时最后时,若约法身如来,自性界中所说义边,不妨广一代五时通摄。 台密之判教,约三乘一乘,相对而分显、密二教。谓诸三乘教者,所说未尽如来秘密之深旨,故判为显示教。一乘教者,开示所说真如实相之深旨,说尽二谛圆融之妙理,究竟显示如来秘密之妙旨,故判为秘密教。 本经属秘密教,五部妙典所摄,自亦圆教大乘。 或曰:如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至尊且贵底无上大法何无人弘扬乎? 答曰:据本经序……中华数朝翻译,民虽遭难,尚未遍宣。即盖缘往时,译者词质文梗,润文者阙方便之妙言。虽圣旨不乖,寻读者引肩而翥目。 《密教史》云:东晋三二二年,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经》,时在晋元帝永昌元年。其部头较少,普通藏经亦不录,不为世人所知耳。 唐.惠果七祖以后,佛教遭遇会昌法难以来,纯正的密教,仅法付日僧弘法,乃归于衰灭。唐亡五代战乱,尤其后周世宗,竟行极端排佛,加之西藏左道邪密盛行,致元祖诏令禁止。密教遂一蹶不振。弘法得法,携归扶桑,大传其道。而中国承传中断。唐末离乱,经疏销毁,正纯的密教走上衰亡的命运。惠果寂于八○五年,时顺宗皇帝永真元年,距今已一千一百四十余年,本经其谁弘扬乎! 《密教史》之渡边海旭之《密宗发展观》……唯中国本部,昔日只昙华一现。明后则传统全失,无人研究,而信仰者,亦少之又少……。灵符重晖,可待其谁!? 附注 2《大日经》具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胎藏界根本大经也。 3《金刚顶经》者,具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界之根本大经也。 五、菩萨德相 以不空大师译《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云:于内院中心画八叶莲华,于华胎上画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头向东方。白色,着白缯轻衣,头冠璎珞,耳铛臂钏,种种庄严。乘金色孔雀王,结跏趺坐白莲华上,或青色莲华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边第一手,执开敷莲华。第二手执俱缘果(状似木瓜)。左边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如桃李形)。第二手执三、五茎孔雀尾。从佛母左边右旋,周匝莲华叶上、画七佛世尊,从尾钵尸如来,次第列布乃至至释迦及慈氏菩萨等。皆头向外坐,各住定相。至西北角第八叶上,画慈氏菩萨左手执军持,右手扬掌向外,作施无畏势。(上四手所持四物中:莲叶表敬爱,俱缘果表调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灾。) 检密教诸部经轨,诸尊坛场,无不以佛陀为主尊。最胜如《顶轮》,(此指《释迦金轮》,若《大日金轮》,则与《一印会毗卢遮那》同体)(见《时处轨》)亦以佛陀居中,而轮王傍侍。今曼荼罗,以本尊孔雀明王居中,而以七佛补处1围绕,岂非以其胜绝不共诸尊莫及哉! 密教中几乎所有的明王,都现忿怒相,而孔雀明王却现慈悲相,不亦隐示本尊为「三世诸佛之母」,其法胜绝不共诸尊宜矣。 此孔雀明王为毗卢遮那如来等流身,具有摄取、折伏二德,故有二种座。白莲华座表摄取慈悲之本誓,青莲座表降伏之义。现胎藏曼荼罗中为肉色二臂,右持孔雀尾,左持莲华,坐赤莲华,密号佛母金刚。亦云护世金刚。 问:菩萨以孔雀为坐云何义? 答:贤觉云用两界种子最秘云:或曰今明王大日所变,释迦所变,或阿弥陀所变……。口云:阿弥陀所变者,五佛所乘时,阿弥陀如来乘孔雀故,今孔雀明王即同体也。《破地狱轨》:孔雀鸟食一切毒虫为身命,阿弥陀佛亦消灭一切众生造恶三毒,为自性清净寿命故,以此鸟为坐也,今孔雀明王亦如是。(出《白宝口抄孔雀法》上五二八页) 问:何以尚有二臂孔雀明王像耶? 答:私云胎藏界尊二臂相也。《秘藏记》云,孔雀王母左手持开敷莲华,右手持孔雀羽……。 问:孔雀明王菩萨如何定位? 答:凡一一佛有三种轮身,曰自性轮身、正*轮身、教令轮身,孔雀明王菩萨,即佛正*轮身也。(见辞典一二六七上)《秘藏记》末:无能胜金刚明王为释迦之教令轮身也。其自性轮身,慈氏菩萨也。 附注 1补处即当来弥勒佛 六、修法须知四 甲、引述经藏 转读经者,可三人五人,乃至七人,更替相续。昼夜不令经声间断,要在绝言语。 除数内一人,明闲教法,作法结印,启请贤圣。余人当至心读经,三时或六时1。在其道场或一日乃至七日。一切灾祸悉皆殄灭,除不至心。 转读经者,或在家人,或出家人。每日澡浴清净,着新净衣。初起首时,对道场前,虔诚礼诸圣众。先以印契真言,依教召请佛菩萨,及诸天众。如法供养。说所求事,殷勤启告,愿垂加护,普为一切苦难众生,广发大愿,然后结跏趺坐,以涂香涂手……。 本经经前细字注 「次捧香炉奉献启请,白圣众说所求事。如是依法请召,供养已,然后起悲愍心,为拔济众生苦难故转读此经。每日中午前,换诸供物,应结阿波罗 多明王印,诵本真言,以印左旋一匝,暂解其界。换供养已,即如前次第,再迎请结界。如是依教供养转读此经。所有灾难,亢旱、疾疫、鬼魅、魇祷、恶毒、灾障种种苦难,必得除灭。所有祈愿无不遂心。我已广说《画像坛场供养仪轨》竟,若不办如是涂画坛场,或有疾速灾难至,可随自力分于一净处,以瞿摩夷涂地,作一方坛。随意大小,磨白檀香,涂作圆坛,九位中安佛像,及以三、五茎孔雀尾,竖于坛上。随时烧香散花,乳糜酪等供养圣众。但虔诚一心,转读此经,或一遍或三遍,乃至七遍,或一日或二日。一切厄难悉得消除,所有祈愿皆得圆满。」 「瞿摩夷」者,巴利语gomaya,指牛粪。古印度人皆将牛视为神圣之象征,以其粪为最清净物。故常涂牛粪以净化祭坛。此风习后为密教采用。或投其入炉中,可作护摩供物之一。又以《陀罗尼集经》九云:取净牛粪蒸之,可去除臭气。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亦云瞿摩夷可治疮,除便秘之记载。雪山有香草,牛食之,粪便亦香。 又,《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水坛法》:取新牛粪、犊子粪最第一,不得用生牛粪,取新瓦罐及净水,以粪及水搅令取滓,水着檀香末……日日别作,不得用残香水……。(出大藏十九册一九二页) 附注 1昼三时夜三时谓之六时也。 乙、残食处理 据《无上密法初业行者应知略仪》十页十四行云:「供品供完后,可以拿来吃。」无上密法的修行者,认为本尊与佛无一无二。自己是众生,佛菩萨、本尊、自己无一无二。自己能吃的才供养佛菩萨,供养佛菩萨后,拿来供本尊──自己,那是更能得到相应的。 东密、瑜伽密,他们认为佛菩萨、修行者之间,是有对待的。佛菩萨高高在上,修行者将供品供养后,怎可自己拿来吃呢? 实际上,将供品供养后,拿去丢掉,未免暴殄天物。如果修行者,认为此供品不好吃,或不喜欢吃,或坏了不能吃。修行者对不起佛菩萨,这样怎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 《佛教大藏经》五十七册《密教部》七十页:「所有供物撤换后,置于水中……或埋于地,勿令得食,亦勿足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仪轨》曰:「其坛所用饮食、饼果,日别替换,更作新者。撤下物曰残食。咒师及求愿者,皆不得食,食者咒力无验。其所残食施与贫穷,最为第一。」 乘宁尼师来信说:「我与《孔雀法》结下甚深之缘,受持修法,成为常课。屈指也有十年以上。曾于梦中,慈氏菩萨三弹指,加持我之后,对经中的咒语,自有一番特殊的感受。 一天供佛念供养时,脑海幻现出很大的白色底几个字,『此是孔雀法仪式,非常仪轨。』从此以后,我对残食的处理不再疑惑。在这之前,我曾试过二次,一次吃过肚子痛,一次使我手指出疹子。总之我也不去试了。依教奉行不亦乐乎可也。」 还有台中慈善寺,一位信徒,吃过了也是肚子痛。马来西亚一位护士小姐,吃过了也是肚子痛。罗东的陈春美居士,特为试验买了供果,分别以未供的和已供过的给她的工人吃,结果就是供过的吃了肚子痛。如是就有人说:「供过的东西有毒。」 当然也有人吃得很开心。学人不是无上密也不是东密,从来也没有试过究竟,假设我要凑热闹,吃吃看,是否会平安?我想自己一定会拉肚子。虽然如是,我从未说过换下的供品有毒,经教里也未说「有毒」啊!您先要反省一下,自己胃肠过敏,或消化不良,这都能使人肚子痛或者拉肚子。实在说造这个谣言没有意义,「施与贫穷斯为第一」,不是很好吗? 丙、德外施恩 佛教的哲理很能吸引高级知识分子,但佛教接引众生的方便,权巧之妙,却是世界一流的施教。 《大藏经》五十七册,《坛场画像法式》,第二八六页:「……若事不遂心者,更多持诵心咒为上供养。于画像前坐,如其梦到大夫者,即是诵咒有验。若见女人来者,即是所求天神哀愍,感应有此差别。若有信心,欲常受持求拥护者,当于像前安孔雀,置清净处,常为供养。一切病苦。一切恐怖,不如意事,悉皆殄灭。」 又四七七页:「……可将孔雀羽一、二茎,或以茅草拂病者身,诵前心咒二十一遍,称病者名,日别三时,……假令人造五逆重罪,若能七度作此坛法,五逆重罪事亦得消灭。」 或曰:「众生何有如是等病苦、恐怖、灾祸逼恼?」 「佛告阿难陀:『若诸世间所有灾祸逼恼,刀兵饥馑,亢旱疾疫,四百四病1,忧恼斗诤。及八万四千鬼魅,娆恼有情。所求世间出世间胜愿,多有障碍者,皆由无始以来,贫爱无明,虚妄分别,三毒烦恼。不了解实相,积集不善,感召如是灾难。是故我今为彼,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一切灾难皆得除灭,所有求愿,随意满足。』」 诸佛有不思议度生方便:谓有众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随其乐,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议力,所求之事,尽得遂心,一切罪业,亦得消灭,自然超凡入圣。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有智医人,涂药母乳。其小儿本食母乳,不觉服了良药,除却病苦。 如孔雀经二十六种病痛,地藏经三十四鬼王,童子经十五鬼名,楞严经十五畜鬼等,皆是意自在佛、身自在佛、六入自在佛、六能自在佛……大权示现,摄化异类者(海仁(楞严讲记)八三五页)。 又玄奘大师至印度之时(纪元后七世纪上叶),据Bana证明《大孔雀经》为七世纪习诵之文,当戒日王Harsavardhana Siladitya未即位前,闻其父死,奔赴王宫,遇诸传教师举行仪式,有诵《大孔雀经文》者。(出Cowell-Thomas译本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七十八册二二二页) 而今台北市如来禅寺之菩萨阁,其开光仪式亦诵《大孔雀明王经》,岂不古今辉映! 附注 1四百四病者,谓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生。 丁、曼荼简介 曼茶者,具云曼荼罗。有广义狭义的解释;狭义的诠释,译为坛或曰坛场。由于平整方圆,层次分明,画诸佛菩萨,龙天鬼神,似象征底标帜,所以名曼荼罗。 《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最后,附一简单的坛,也就是曼荼罗。亦如瑜伽焰口施食,主法面前的曼荼盒。修准提法用的准提镜。 先研究本经的坛法:有五幡、五镜、五刀、二十灯,中间一个香炉。显然与《画像仪轨》,所云坛法,颇有出入。虽然如是,可见这样简单底曼荼罗,也可以修法了。 五幡,代表五方佛。五镜,代表五智。五刀,代表誓愿标帜。兹列表于后: 五智之法界体性智居中,方各有四,成二十盏灯。 大日普门是总德的表现,其余四佛,是别门各德的象征。五智本身就是无际智,各个复具五智,主伴具足,重重无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叫无际智。所以五佛本身,就是无量诸佛诸尊的象征,也就是诸佛的本体,诸法的根源。 广义的曼荼罗者,表现于本体和现象,内容千差万别。大体上分四种说法: (1)大曼荼罗──佛菩萨形像,乃至一切万象,坛场。 (2)三摩耶曼荼罗──标帜、刀剑、轮宝、莲华……誓愿的代表,乃至手印,庄严具。 (3)法曼荼罗──音声、文字、名称。六尘诸法皆文字。 (4)羯磨曼荼罗──诸佛菩萨的威仪事业。广义说一切行住坐卧,一切事物的活动,作用行为都是。 「阿难!如是末世,结界建坛,唯许清净比丘。若坛已成,修习不拘四众。」(出圆瑛《楞严讲义》一○三一页)坛中心本尊、香炉。七佛及慈氏菩萨围绕。皆头向外,各住定相。慈氏左手执军持,右手扬掌,向外作施无畏势。 注:○表二十八大药叉将 △表宿曜十二宫神: 东方夫妇宫、羊宫、牛宫, 西方秤宫、蝎宫、弓宫, 南方瓶宫、鱼宫、蜜牛宫, 北方螃蟹宫、狮子宫、双女宫。 另外四辟支佛,头有肉髻、亦住定相。又四隅画四大声闻,从东北隅阿难,东南隅罗睺罗,西南隅舍利弗,西北隅目犍连。皆着袈裟,偏袒右肩。次画八方天王并诸眷属:东方帝释天,执金刚杵,与诸天众围绕。东南方火天,左手持军持,右手施无畏,与五通苦行仙围绕。南方焰魔天王,执焰魔幢,与焰魔界鬼众围绕。西南方罗剎王执刀,与诸罗剎众围绕。西方水天,执羂索与诸龙众围绕。西北方风天王,执幢幡与诸持明仙众围绕。北方多闻天王,执宝棒与诸药叉众围绕。东北方伊舍那天,执三戟叉,与诸部多鬼围绕。次第三院,从东北隅,右旋周匝二十八大药叉将,各与鬼众围绕。及宿曜十二宫神。次四周各以乳、酪、饭、饼、果、沙糖、冰糖、蜂蜜等供养。另四隅置酥油灯各一盏。四门各置净水器盛香水。坛中安佛母大孔雀明王像,并散白色花,中院圣众烧沉香,以为供养。东方天王应烧白胶香,而为供养。南方天众以紫矿芥子和盐,烧之以为供养。西方天众,以酥和安息香,烧而供养。北方天众应烧熏陆香而供养之。 这个大曼荼罗,较前更充实,含义又幽深。包括胎藏界,众生本具的平等理体本觉理。金刚界的始觉智,修显差别之智,因果毫厘不爽。过去庄严劫最后三佛,现在贤劫的四佛,未来慈氏的一佛。本尊三世佛母,中香炉表真如理体。如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并诸众生。三复成三,重重无尽。修显一法界、多法界一切理智因果等,无尽法门,说尽一宗之奥秘,论定密部一切经执法门,皆从此大曼荼罗等分流出。 问:供瓶之花限白色如何? 答:《深密钞四》曰:三昧相应者,若本尊作慈悲容,或身白色,应供白花,名三昧相应,否则名不相应(佛字典二二一)。 七、入文略释三 甲、序分二 (乙)一、证信序 如是我闻,-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 这段本经,是正宗分之前的序说分的起首,一部佛经都分这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样的分法,始于东晋道安法师。后人认为很高明,当时就誉为「弥天高判」。 中国有一位大学问家名习凿齿,他自认为学问很好。听说有一位高僧名道安的法师,学问了不得。于是就想跟人家辩论一下,较量谁的学问好。习凿齿便专程去访问,道安法师见有居士来访,便请教他的大名。谁知他高傲的回答「四海习凿齿」。意思就是四海之内我是学问第一了。说完他也请教法师的德号。法师就随口答曰:「弥天释道安。」意思就是天下只有我这个释道安。针锋相对,真是对的太妙了。后人就称法师为「弥天释道安」。于是「弥天高判」的佳句,就流传到今天。法师们讲经多半都依这样的科判。 序分的序字,就是序列,经文内容的排列次序,都不例外。在经文的前段,叫经前序,也叫通序,通于一切经故。亦名证信序,证明是佛亲口所说。也是佛涅槃时,阿难尊者请示佛陀,四种遗教之一。 如是者,信成就。我闻者,闻成就。一时者,时成就。薄伽梵者,主成就。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者,处成就。言成能者,有此五段方成正宗之教起。《法华文句》一之二曰「通序五、六,或七」。普通释经,多依六种成就。元照大师《弥陀疏》上曰:「六缘不具,教则不兴,名六成就。」 本经众成就的文,没有连贯在一起,事实上并无缺少。本经流通分的文,就是众成就的证明,「尔时世尊,说是经已,人天药叉,及诸鬼魅,奉佛教敕,不敢违越……。」还有经前的《启请法》,不但有龙天八部,佛菩萨都有降临。在《世界佛学名著译丛》里云……所说诸神,名称之众,实为佛教之大动员。而七佛亦降临随喜说咒。其法会场面之大,其众成就宁云缺如哉?译人妙笔巧施不亦可乎。 一时者,佛说法之时也。 婆伽梵者,梵音Bhagavan,译为世尊,佛十号之一《智度论》二曰:婆伽梵者,天竺语。义为有德,有名声。巧能分别诸法总相别相。复次婆伽名破,婆名能。是人能破媱怒痴,故名婆伽婆。《玄应音义》三曰:婆伽婆者至圣之名,正言婆伽梵。 室罗伐城者,古舍卫国城,古印度之都域名也。 逝多林者,从丰德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古云祇陀林;又云祇树。是逝多太子之林也。 给孤独园者,胜军大臣苏达多。此云喜施长者;又云须达多。仁而聪敏,积而能散。哀孤恤老,济困施贫。人美其德曰「给孤独」。时人问佛其名,佛告阿难: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业,自今以后,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也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乙)二、发起序 有一苾刍,名曰莎底。出家未久,受具近圆,学《毗奈耶法》。为众破薪营澡浴事。有一大黑蛇,从朽木孔出,螫彼苾刍右足拇指。毒气遍身,闷绝于地。口中吐沫,两目翻上。尔时,具寿阿难陀,见彼苾刍为毒所中,极受苦痛。疾往佛所,礼双足已。而白佛言:世尊!莎底苾刍为毒所中,受大苦恼,具如上说。如来大悲,云何救护,作是语已。 苾刍者,《六波罗密经疏》云:「西国草名也。草具五义,兼有四德。佛圣弟子,本无名相。由具五义,复有四德,与草相似。从喻立名,故曰苾刍。言五义者,(1)此草未生,诸草竞长。喻诸圣弟子未出世时,外道六师竞兴于世。(2)此草生已,诸草皆枯,枯已还生。喻圣弟子出兴于世,诸外道等悉皆摧伏。后还归佛名曰还生。(3)此草不为尘垢之所污染。喻圣弟子,不为破戒烦恼所污染。(4)此草假使猛风不能倾动。喻圣弟子,世间八法称、讥、苦、乐、利、衰、毁、誉不能倾动。(5)此草所生之处,掩诸臭秽。喻诸圣弟子,所至之处,色诸诤论。言四德者,(1)此草柔软,香气远腾。喻圣弟子,身口柔软,戒香远闻。(2)引蔓傍布,钩销相连。喻圣弟子,递相度脱,师资不绝。(3)如来所住之处,草头悉向如来倾注。况圣弟子,围绕如来。白马驮经东度,草头尽向东倾。(4)佛涅槃时,此草亦变白。况圣弟子,于佛灭后,无复精光。」 以上自然是指世尊住世时,圣众弟子而言。若以今日佛弟子而言,苾刍亦名比丘(Bhiksu)。指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通途释为乞士、怖魔、破恶。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下从信众乞食以资身命,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出家受具足戒羯磨时,魔宫震动,魔王怖其子孙又少一个,故名怖魔。世间之恶,莫过贪瞋痴三毒;比丘就是要破此三毒,故名破恶。 毗奈耶者,旧译毗尼《毗尼母论》一曰:毗尼名灭,灭诸恶法,故名毗尼。又译为律,乃当正义。戒律如世间之律法,断决犯罪之重轻者,故云为律。 具寿者,比丘之通称,亦云师呼弟子之称,亦是长老呼少年之用。《毗奈耶杂事》十九曰:「少年比丘应唤老者为大德,老唤少年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 阿难陀者,简称阿难,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译曰庆喜。二十五岁出家,从侍佛二十五年,能受持一切佛法。佛灭后,摩诃迦叶于摩竭陀国,大石窟结集三藏时,使阿难结集经藏。在密教中,《胎藏界曼荼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 蛇之一字,爬虫类,身圆而长。分有毒无毒两种。佛经中多喻黄金财宝为毒蛇。《大庄严论》六曰:「舍卫国中,佛与阿难旷野中行,见田畔有伏藏。佛告阿难是大毒蛇……」又喻女色甚于蚖蛇。《智论》十四曰:「蚖1蛇含毒犹可触,女情惑人不可近。」故蛇表贪,但于密教中,女人表贪,蛇表瞋。 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究竟果德之称。 世尊者,佛十号具足之谓。世出世间皆尊也。古德谓世尊为十号之一,十号者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来者,《金刚经》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 《金刚经》的发起序,如来以托钵、饭食经行、洗足敷坐寻常日用事,发起了正宗分。古今信众都认为很高妙,大家都欢喜读诵。《楞严经》以媱女摩登伽,迷恋阿难为发起序。大家都怀疑:「佛怎么把男女间床第情感的事,当作题材说呢?可能是伪经。」岂不知男女间情感,也是大家最看不破的寻常日用事。今本经以莎底比丘为众破薪,营澡浴事,被毒蛇所螫,发起了本经的正宗分。事虽有异,却都属寻常日用,也是不能否认。因此也是同样的高妙。 在密教《曼荼罗》某种修法(大正藏十九册六一二中)女人表贪,蛇表瞋,猪表痴。本经发起序,蛇表贪、瞋、痴,自是开合不同。莎底比丘代表我们苦恼众生,毒蛇螫到莎底比丘,也就是螫到我们。若不遇佛救护,其毒足以致命。我们的法身慧命,沦落六道,长劫受苦,而不自知。 尔时,阿难尊者,见彼苾刍为为毒所中。疾往白佛,请示如何救护,就是为我们苦恼众生为贪瞋痴三毒所染污,请示如何身心环保之法?就发起了正宗分。 在《大藏经别尊杂记》第十五,《孔雀经缘起》云:「夫五浊乱漫之世,佛法世道浇薄之时,诸众生类,沉沦病患之苦,不知对治方法,迷于出离要途。所以大觉慈父,住无缘大悲,开无碍权巧妙智,据莎底苾刍之损缘,法则阿难尊者求请之因。盖即为救护未来浊世,受苦逼迫诸有情类,而速令到菩提涅槃之津梁故,佛说此经法也。」(序分竟) 乙、正宗简介三 (丙)一、学者考据二 (丁)一、名著译丛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大孔雀明王经》及《正法念经的研究》里,尚有《大孔雀经药叉名录舆地考》,其本文概说如后: 「考《大孔雀明王经》(Maha-mayurividya-rajni),为北方佛教所称『《五护》』(Panca-raksa)真言之一。时虽逾千百年,而民众之笃信如故也。中国自纪元四世纪,此经已经四译,西藏文亦有译本,尼泊尔(Nepal)亦钞录不绝。近人在中亚西亚最初之发现,曾获有梵文原本二残卷,可见流传之远。其内容则以旧有之咒语为中心,复以诸咒附依其间。按孔雀之在印度,视为蛇之劲敌,《大孔雀咒》自为灭除蛇毒救护灾害之良咒。相传昔有孔雀明王名曰金光Suvarnavab hasa居于雪山Himalaya诵咒自护。一时忘诵此咒,与众多孔雀婇女,从林至林,从山至山,而为游戏。为补猎怨家之所缚,旋再诵咒得脱。」 经首为莎底(Svati)苾刍,破薪为蛇所螫。阿难陀(Ananda)见彼苦痛,疾往佛所白佛。佛告阿难陀有《摩诃摩瑜利(Mahamayuri,此言大孔雀明王大陀罗尼。)(Dharani此言咒)》有大威力,能灭诸毒。佛说此咒之后,历数诸种神道不能恼害持此咒者。所说诸神,名称之众,实为佛教之大动员,尤以民众所信神团为众。佛所说者,有七佛世尊、四大天王(Maharaja)、长子珊逝耶(Naravahana)、矩吠罗(Kuvera)。各地护持佛法之诸大药叉(Yaksa)、二十八药叉大将(Mahayaksa senapati)、薜室罗末拿天王(Vaisravana),并诸法弟(Dharmahhratr)。复次说菩萨处胎时初生时及生已守护之鬼女,有十二大毕会遮女(Mahapisaci)、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罗剎女(Maharaksasi)、十大罗剎女、十二大罗剎女、十二天母(Matr)。复有一大毕舍遮女(Mahapisaci)、一吉(Ekajata)是大罗剎(Raksasa Ravana)妇,居大海岸。复有七十七大罗剎女(Maharaksasi)。次又说一百零八龙王(Nagaraja)、过去七佛、慈氏菩萨(Maitreya)、大梵天王(Bra hmasahati)、帝释天王(Sakra)、三十九河王(Nadirajni)、五十八山王(Parvataraja)、二十八星神(Naksatra),分为四方,方各七宿(Graha)。复有六十七仙人(’Rsi)、十三大毒药(Maha prajapati)。佛说此《大孔雀明王真言》无能违越者,常得远离一切不善之事,获大吉祥云云。阿难陀闻佛说已,往以《大孔雀明王法》为莎底救护,遂苦毒消散。此经内容,大致如此。 (丁)二、佛书解说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大意 本经又有《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孔雀明王经》、《大孔雀明王经》、《孔雀经》等异名,收在《大正藏》十九册,分上中下三卷。此外,另有序文与《读诵大孔雀明王经》的经前的《启请法》。尚有序文,其作者不详。其要旨是说不空三藏周游五天竺归唐后,译此名为《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由来,文中另以细字说此经有大神力,愿求者皆灵验。凡居于五天之地,南海十洲2及北方吐货罗(Tukhara)等二十余国,不问道俗,皆共尊敬,读诵愿求,咸蒙福利。由于旧译经文有阙文,神洲内不广流通,虽遭厄难而读诵者也不多,故今综寻诸部梵本,译成三卷,并记《画像坛场轨》云云。 《启请法》是本经人的一部分,由不空译出。文中先皈依三宝与七佛,敬礼慈氏等诸大菩萨,并谓今读诵摩诃摩瑜利(Mahamayura)大孔雀明王经,所求诸愿皆如意满足。所有诸天灵祇,或居地上、或处虚空及诸蛊魅人及非人等,皆来此道场,听我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舍除暴恶,咸起慈心,于佛法僧,生清净信,今施设香花饮食,愿生欢喜,咸听我言云云。其次说神咒。 卷上述及世尊居室罗伐(’Sravasti)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一名为莎底(Svati)的比丘,出家不久,执掌砍柴,营澡浴事。适逢大黑蛇自朽木孔出,螫其右足拇指,毒气遍行全身,倒地闷绝,口中吐沫,两目翻上。阿难见状,疾往佛所白佛。佛告诉阿难:「《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有大威力,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切有情,使得安乐。」又令阿难诵此神咒救护该比丘,并述说陀罗尼。 附注 1蚖:水陆两栖动物,形如守宫。 2十洲: 一、瀛洲──一名环州,在东海中。 二、玄洲──在北海中。 三、长洲──在南海中。 四、流洲──在西海中。 五、元洲──在北海中。 六、生洲──在东海中。 七、祖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蓬莱,至祖洲不返。 八、炎洲──在南海中,汉时曾通中国。 九、凤麟洲──在西海中,出续弦胶。 十、聚窟洲──在西海中,出返魂香,秦时尝通中国。 (出《佛学名相汇解》卷第七十七,二八五七页) 世尊告阿难陀:「昔雪山南侧,有金曜孔雀,每晨朝诵持《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昼必安隐;慕时读诵,夜必安隐。」其次说《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佛又对阿难述其功德如下:「人若入聚落,应忆念此《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或于矿野中、道路中,甚至入王宫,或逢劫贼、斗诤、水火难、会怨敌于大众中、为蛇蝎所螫而中毒、或有诸怖畏时、患风黄痰癊时,乃至有苦恼时,应忆念此《心陀罗尼》,则一切忧恼悉皆消散。」又说东方有天王名持国,为彦达嚩(Gandharva)之主,以无量百千彦达嚩为眷属,守护东方,其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拥护某一众生及诸眷属,除忧恼,保寿命百岁。又说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亦以此《心咒》拥护行者。 卷中说住在诸国诸城的药叉,皆护持佛法,怀慈心,彼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常拥护某人,摄受饶益之,使得安隐,所有厄难,皆悉消除。或刀杖损伤,或中毒、王贼、水火逼恼,或天龙诸鬼等害,悉皆远离。又东南西北四方中,有四药叉大将,皆以佛母大孔雀明王拥护所欲济助之众生及眷属,使寿命百岁,诸愿皆满足。其它诸鬼神或诸病难,因读诵此经,皆得消除。又十二大毕舍遮(Pisaca)等鬼女也有大神力,具大光明,形色圆满,在帝释天与阿修罗(Asura)相战时,出大威力,对帝释天加势,时彼等皆以此《孔雀明王真言》,去护持众生及眷属,使得寿命百年。其它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罗剎女(Raksa)、十大罗剎女、十二罗剎女、十二天母、七十三大罗剎女等,也同样地依之护持众生及其眷属,使得寿命百岁。还有大海龙王、海子龙王等,或降甘雨成熟苗稼,曾由如来受三皈依戒,有大势力富贵自在,彼都如此。 下卷说过去七佛,亦以《佛母明王真言》守护行者。其它河神、山神、诸星宿、诸大仙、诸药神,皆依佛母大孔雀明王,守护众生及眷属,使寿命百年,离诸毒害。又鬼魅人非人等诸恶毒害、一切不祥、怨敌恐怖,或种种诸毒,及咒术一切之魇祷,皆无法违越此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常得远离一切不善业,得大吉祥,蒙众圣加持,所求皆得满足。若有人正在称念此大孔雀明王名字,依此得以护自身及他身,或结线索带持身上者,虽遇死罪,得以罚物脱罪,一切苦难皆悉消散。又此人不受王贼、水火、恶毒、刀杖之所侵害,人天鬼神不敢违越,离诸恐怖,福德增长,寿命延长。(译自《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条) (丙)二、引序简介 唐.义净译本前,有一篇序文,据《毗卢大藏经考释》「误出唐太宗序」,亦未加说明所以。区区摸象,是否为愚者一得?特献曝于此,聊供有心诸上喜人参考指正。第一阙帝口吻,如「朕维如来演大乘教……目睹其效,诚实不虚,朕君临天下,闵斯民之执迷,所作所为,堕于恶趣……忠臣孝子生于中国。」第二本经序中十六行「支那数朝」末行「圣寿十春,保金枝而长茂。」亦非圣上口吻,更非朝臣口吻。非义净执笔,他人难以为文。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为唐.定觉寺沙门志静述,两序辉映,其情节充分显示,佛经出现于世,悲悯度生之慈,何论谁人为序。况《御制佛顶尊胜总持经咒序》,据细字注明版本方列入,他本皆阙,斯实义净谦隐其名也。 《佛母人金曜孔雀明王经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者,牟尼大仙之灵言也。总持真句,悲救要门,绾悉地之玄宗,息波澜之苦海。二十八部之神众,同誓护于斯经。罗剎吞毒之都军,发慈心而警卫。药叉大将数罢百姟,动石擎山散支为首。捧香花于舍卫,起净念于祇林,礼明行之牟尼,忻所谈之深法。乐飧禅悦,希甘露以洗心。佛乃悲愍将来,托莎底而演教。自陈因地,为彼鸟王,被羂网罗,命如悬露。忽思古圣无上觉皇,演《陀罗尼》能超众苦。发声应念,系缚冰销。适乐青空,翔腾自在。迄于成佛,酬彼曩因,逝多林中,述斯密教。咨嗟末代,蠢蠢含灵,去圣遥远,运生像季。多逢留难,异种魔生。修行者被惑情迷,居家者众邪为患;妖祇祲怪,常现灾祥。若不此经,何威能制?是以多闻庆喜,亲奉圣言,结集贝多,周传沙界。然此支那数朝翻译,民虽遭难尚未遍宣。即盖缘往时译者词质而文梗,润文者阙方便之妙言,虽圣旨不乖,唐、梵之言,穷五天之教。来于此国,敕令于大明宫,乃译此经勒成三卷,题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矣。莫不广开佛日,高照重晖,秘密真诠,遍流同益。灵符既显,万障自祛。法药普施,业患永灭。愿此法灯常耀,总法界而清安。圣寿千春,保金枝而长茂。天龙警护,法化恒宣。佛敕流晖,尘劫不朽。(出《大藏》十九册九八二页) (丙)三、再知所以四 (丁)一、引音义明 《大藏》二二四四《孔雀音义》云:风闻八缮深海,非修足不能极其底。九万高风,非鹏翼不得见其顶。盘薄厚地,劫火之所灰灭。叆叇浓云,猛风之所搴卷。摩尼奇珠,待大龙而雨宝。轮王妙药,对鄙人以为毒。何况真言秘藏,超三祇以难闻;金刚佛乘,过十地而叵得。自非龙王种姓大机菩萨,谁能开五智于一心,得三密1于凡身。医眼所见,百毒变药;佛悲所照,众生即佛。今此经者,乃三世如来掌内之醍醐,一切众生心中之甘露。戏称念者,四百四病忽除,游读诵者,八万心患顿灭。不登雪山,服不死之妙药;不人神窟,得长生秘术。一千二百之药草,七十二种之金丹。大素本草之文,神农耆婆之术,岂当此妙经力耶。」 文虽精粗出入甚大,年久字句脱落。参考不尽理想,后世密教,仍多以其搜集资料,不能或阙底宝典。 附注 1三密:字、印、形像。字者,法曼荼罗;印谓种种标帜,即三昧耶曼荼罗;形像者即相好具足身。各具威仪事业,名羯磨曼荼罗。此谓三密、四曼。 (丁)二、系统整合 本经的格局很特别,雷同的段落也有多处。例如重罪轻报的文有二处;从头至足种种病苦,鬼神所作、宿业所感种种病苦的段落有二处;说明龙王名字及其身形有二处;有诸鬼魅资养身命,以不同的饮食有三处;龙天八部的段落有九处。 因而可以判断自公元三二二年,晋元帝永昌元年,帛尸梨密多罗译本,历经鸠摩罗什、扶南僧伽婆罗、义净二译,失译人一本。至不空三藏游五印度归京,已四百二十四年。而不空住唐凡二十四年之久,其手头有关《孔雀咒》之资料必定不止一、二,逐一充实内容,自是意料中事。例如嘱付来听法的天龙段落,说有三处。归依三宝的文也有二处。 (丁)三、名相简释 名相者,就是专门名词。道源长老常谓《佛法》并不难懂,难懂的就是名相。平常法师们讲经,有很多名相,因与经旨不十分密切,都是轻轻带过。本经龙天鬼神的名字居多,而且与国家、社会、家庭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祂们都是拥护世间国土众生的。因此我们应该加以了解与配合,使得人世间,更安乐、更祥和。贫富贵贱互尊重,人禽生态互饶益。 大梵天王者,在欲、色、无色之三界中,属色界初禅三天。他不但王于初禅,初禅以下诸天,乃至包括三界,他都为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他造的,所以名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法苑珠林》云:此天王很狂傲,目空一切,不了诸法缘起,为佛降伏,为佛教护法。修禅定而生此。无欲禅悦为食,有隶属关系而无着于心。寿命梵众天半劫、梵辅天一劫、大梵天一劫半。《起世经》云:色界诸天衣服,着如不着。头虽无髻,似戴天冠,无男女形(《楞严讲记》八一六页:大悲光佛所现。《密迹经》:佛记螺髻梵王,当来成佛,号清净光明如来)。帝释天者,或曰忉利天,或曰三十三天。即四方各八臣天,中间居帝释,共三十三天之谓。也叫天主,三十二天即天众,帝释其主也,梵云Indra此云因达罗,译作大王(《缨络经》:佛记当来成佛,号无着尊)。据《杂阿含经》四十,举出八名,古传因达罗别名有一○八种或有千种之多,与梵天最早摄入佛教护法神,其位次于大梵天王。为雷雨之神,善攻城陷阵,挥舞金刚杵,退治恶魔。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天主手持宝盖,为佛侍从。过去修福德布施而生,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正邪。若闻世间作恶者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减损,阿修罗众增益;否则,诸天皆大欢喜,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懈怠者,则敕伺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或夺其命。出《杂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须弥山者,依《起世经》,须弥山高,正广八万四千由旬。山腰四万二千由旬,四方周有四大天王所居宫殿。山顶有帝释天宫殿。其梵名Sumeru与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耸立于一个世界之中央高山。据《立世阿毗昙论卷数量品》记:其外围有八大山,及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海水各深八万由旬,其底呈四方形,周围三十二由旬。山与山间,相隔七海。详请阅《佛光大辞典》九山八海。 四大天王者: (1)东方名提头赖咤天王(Dhrtarastra)手持琵琶,亦名持国。 (2)南方毗楼勒叉天王(Virudhaka),手持剑,亦名增长。 (3)西方毗楼博叉天王(Virupaksa),手中缠绕一龙,亦名广目。 (4)北方毗沙门天王(Vaisravana),手持伞,亦名多闻。 各天王身高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宽半由旬。重半两。由旬者,约四十里。《大吉义咒经》云:「护世四王,各典领八部鬼众。」 《仁王经合疏》上亦云: 干达婆,毗舍遮二众,属东方持国天王典领。 鸠盘茶,薜荔多二众,属南方增长天王典领。 龙,富单那二众,属西方广目天王典领。 夜叉,罗叉二众,属北方多闻天王典领。 各王各有九十一子,合计共三百六十四子。典领八部鬼众千百亿眷属,能护十方国土,释提桓因亦总指挥。 干达婆(Gandharva)者,此云寻香,以香为食。亦云音乐神。 毗舍遮者,Pisaca,啖精气,食人,食五谷精气恶鬼也。 鸠盘茶者,或云矩畔拿。鸠盘茶(Kumbhand),妇女鬼也,或云冬苽鬼也。 薜荔多者,或云毕丽多(Preta),新译曰鬼。亦名饿鬼,常为饥渴所迫。 富单那者,或云布单那Putana,臭饿鬼也。其形如猪。主热病饿鬼也。 龙者,Naga,属畜生趣,有呼风唤雨之神力,能以滴水而润四天下。出《大智度论》三十。故称龙力不可思议。亦名龙神。守护佛法之异类。《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生品载: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所住处海底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法行龙王瞋恚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依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不降灾雹,丰乐安隐,信佛法僧,于四天下降澍甘雨。非法行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不敬婆罗门,不孝父母之故。其所住处常受热沙之苦,焚烧宫殿,磨灭复生。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能坏世间,增长恶龙势力。《新华严》卷四十三、《大集经》卷五十八《须弥藏分》载:海龙王变人形而出家修行,然于睡眠中不能隐形而现原形。佛为此说龙于初生、临终、交媾、瞋怒、睡眠等时,必为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云:龙有三种热恼之患──(1)受热风热沙吹袭之苦。(2)恶风暴起时,其饰身宝衣自然而失,受原形毕露之苦。(3)畏怖大鹏金翅鸟搏食宫中龙子之苦。其有四生;胎、卵、湿、化,常为四生金翅鸟所食。但皈依佛之龙,及深位菩萨权现者例外。《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日藏分送使品》载,此世界诸地中,各有龙王,于龙宫中护持地、水、风、树、花、果等诸物。 本经所说的龙类,其依住的所在,有地上、虚空、妙高山、水中。其形状有一头、二头、乃至多头。或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其头尚有马、牛、鹿、象……的形状。颜色也有赤、白、黑、黄之色。有持山的,有持地的,有持光明的,有持宝宫的……。百余类大龙王,及其眷属。于此大地,或时震响,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熟苗稼。都曾见过如来,受三皈依,并受学处。脱金翅鸟怖,离火沙怖,免王役怖。常持大地,住大宝宫,寿命长远,有大势力,富贵自在。有无量眷属,具大神通,能摧怨敌。形色圆满,名称周遍,天、阿修罗共战之时,助威神力,令天得胜。其所有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皆以此《佛母大孔雀真言》,守护于我,并诸眷属。令离忧苦,寿命百年。免诸鬼神恼乱,免诸水火之怖,恶友劫杀,怨敌他兵,饥馑夭寿死怖,地震恶兽,一切恐怖,悉皆解脱。要获得以上殊胜的利益,必须与诸龙类加以「慈念」,而且常诵本经。《四分律》:「有蛇杀新受戒比丘;时世尊告诸比丘,彼比丘于八龙王不生慈心,故被蛇杀。」扶南、义净三藏译本皆有此义。益见圣人益生,言语数句,即可免杀身之祸。《西域记》三云:「有(殹/言)罗钵呾逻龙王者,即昔迦叶波佛时,(殹/玉)罗钵呾罗树叶比丘也。故令彼土请雨祈晴,必与沙门至其池所,弹指慰问,随愿必果。」(按:迦叶波佛距今已二万二千五三十多年矣) 无热恼池嚩噜那龙王者,七住菩萨也,出《智论》。 佛世尊龙王者,《华严经》云:「大龙身中从定出,大龙身中入正定。」可见龙中也有菩萨权现利生也。 《海龙王经》云:「海龙王号光耀白佛言:『我从劫初拘留孙如来,大海之中,诸龙妻子眷属,因何繁衍不断?』佛告龙王:『于佛法中,出家在家众中,行戒不具,现戒成就。见惑犯行,不舍真见。不堕地狱,如斯之类,寿终皆生龙中。以是之故,大海中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 我等何幸,虽际末运,得遇信、愿、行之净土法门。复值尊贵无上万劫难逢的大乘圆密,《孔雀大法》,今生决定得生净土。龙类绝迹,三途悉获解脱。虽圣言有乖,岂可不令慈父感到意外欣慰么! 富单那(Putana)者,臭饿鬼,主热病之饿鬼也。 夜叉(Yaksa)者,此云勇健鬼,有地行、空行、天行三种。常食人。新译云药叉。 罗剎(Raksa)者,捷疾鬼。出《名义集》。 啰剎娑(Raksasa)者,略称罗剎。此云可畏,捷疾鬼也。 塞建陀(Skanda)者,此云鸠摩童子,是四大天王各摄所镇者也。 嗢摩陀(Unmada)者,此云狂鬼也。 药叉,罗剎总名恶鬼。《水陆大斋》的法事,迎请四圣六道,受供闻法。还要仰赖这等捷疾鬼,不过名称曰,捷疾持符使者。虽然其形是纸人纸马,实际可能较今日之传真,还要直接了当。其《仪轨》二十五页,《发符》云:「圣凡同体,迷悟心异。今此修斋致请,或云赴感之不齐。谓三宝诸大之居,固一念而可格。如六道群生之类,有屡呼而不闻。盖恶业重者,正苦留连。及邪见多者,自为障碍,非赖使者之捷疾,曷通施者之勤渠。恭惟四大使者,内修菩萨行,外现神王身。被全甲而曜日增辉,乘宝马而鸾铃振响。步山涉海,应念而来。此界他方,剎那即至。」 车夜(Chaya)者,此云影鬼也。 阿波三摩罗(Apasmara)者,羊头鬼也。其形如野狐。 乌悉多(口+洛)迦(Ostaraka)者,此云转筋鬼。亦名癫病鬼,食夺一切众生精气。 吠哆拏(Vetada)者,起尸鬼。 质(Cica)者,起尸鬼。 摩噜跢(Maruta)者,主热风鬼也。 独路荼(Garuda)者,此云妙翅,又云金翅鸟。展翅三百三十六万里,高三十万里。其风使人目盲,故不出现人间。于四天下,日各食一龙。有胎、卵、湿、化四生。寿命一劫。 莫呼洛伽(Mahoraga)者,八部众之一,大蟒神也。亦乐神。亦名非人,其形人身蛇首。 紧那罗(Kimnara)者,新译歌神,或云非人。别名人非人。形似人而头有一角。《慧琳音义》云,男为马头人身能歌,女则貌端善舞,多嫁寻香天为妻。 阿素洛(Asura)者,略称修罗。为六道、八部、十界之一。意译非天,非同类,不端正。其为印度古神之一。属战斗一类鬼神。常被视为恶神,男丑女端。有四类生: (1)卵生 鬼趣摄,有小神通。 (2)胎生 人趣摄,天道中降德遭贬坠,居处临于日月。 (3)湿生 畜类摄,朝游虚空,暮归水宿。 (4)化生 天趣摄,势力大无畏,能与梵王、帝释争权战斗。有四阿修罗王,各有百千眷属,多住大海下。形倍须弥,住处有宫殿、园林、侍者、婇女。其状不一,或有九头千眼,或谓千头二千手,或谓万头二万手,或谓三头六臂,皆口中出火,口大纵广千由旬。多由瞋慢疑为生因,好怀瞋心,好战斗。大力之神也。 羯咤布单那(Kataputana)者,大臭鬼也. 步多(Bhota)者,夜叉类也。 怛你也他(Tadyatha)者,即说咒曰,或所谓。起首之词。 司嚩哈(Svaha)者,即娑诃,娑婆诃。有多义:福智成就,吉祥圆满,消灾增福……圆轮具足。 南莫司睹母驮野(Namo stu buddha ya)顶礼诸佛陀耶。 南无司睹母驮曳(Namo stu buddha ye)顶礼诸佛所证本觉菩提理。 那莫司覩目巨怛野(Namo stu mu kta ya)顶礼修得涅槃果。 那莫司睹日巨驮曳(Namo stu mu kta ye)顶礼本来清净涅槃理。 那莫司覩散怛野(Namo stu santa ya)顶礼地上诸位大菩萨摩诃萨。 那么司睹散怛曳(Namo stu santa ye)顶礼三贤位诸菩萨。 那么昧目巨怛野(Namo vi mu kta ya)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摩诃萨。 那莫味目巨怛曳(Namo vi mu kta ye)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无上法宝。 那莫母驮野(Namo Buddha ya)那莫者,皈依归敬。母驮野者,即佛陀耶。 《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佛陀者,即得诸佛五菩萨等,一切菩萨,与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那莫达摩野(Namo dharma ya)即皈依法也,即佛教的经藏、律、论、陀罗尼藏法宝也。《仁王经陀罗尼释》,皈依法者,即得帝释并诸眷属,四天王等皆来加护。 南莫僧伽野(Nama sangha ya)唐、略云僧。又云和合众。即今之僧团也。《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僧者,即得色究竟天、五净居天等并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七佛正遍知者,正遍知者,三藐三佛陀。佛十种德号之一。七佛后文再释。 慈氏者,梵云梅怛利曳,或云弥勒。此云慈,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皆无量也。亦即当来下生佛也。 菩萨者,菩提萨埵之略。菩提云觉,萨埵曰有情。有情亦即众生也。有初发心菩萨,三贤菩萨,十地、等觉、妙觉菩萨。 独觉者,又名缘觉。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成功于无佛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大智度论》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缘觉。独觉出无佛世,见风动树而悟道;缘觉出有佛世,闻十二因缘而悟道成辟支佛。三乘之一。 声闻者,梵语舍罗婆迦。为佛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 四向者, 一、须陀洹向 预流、向于斯陀含果,为因位故名。 二、斯陀含向 一来、向于阿那含果,为因位故名。 三、阿那含尚 不还、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阿罗汉向 不生、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果者,新译家以:(1)预流。(2)一来。(3)不还为三果,阿罗汉为四果。以其断尽三界见思惑,是声闻乘极果也。 《十住心论》云:「三世如来,皆于树下成等正觉,树是一,名各其异。」《大悲经》云:「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现于世。拘留孙为首……如是次第汝等当知。」 护世十二天 帝释天(Indra)火天(Agni)焰魔天(Yama)罗剎天(Raksasa)水天(Varuna)风天(Vayu)毗沙门天(Vaisravana)伊舍那天(I’sana)梵天(Brahman)地天(Prthivi)日天(Surya)月天(Soma) 这护世天或曰护方天,在显教密教都很重要,尤其密教更重要。差不多底《曼荼罗》方位,祂们都有分别出境。在《供养十二天大威德天报恩品》(《大藏》二一.三八五上)云,此十二天尊,乃至诸天、龙、鬼神、星宿、冥官之总主,皆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现也。是故行者,唯观彼天法身庄严。(出《孔雀音义》及《佛教图像解说画典》三六八页) 二十八宿(《孔雀音义》卷下七九八页) (一)东方七宿 (1)昂宿(Krttika)六星,如剃刀,火神也。姓其尼装苫,食乳酪。 (2)毕宿(Rohi, ni)八, , 星,形车,钵阇神。姓瞿昙,食鹿肉。 (3)觜宿(Mrgasira)三星,形如鹿头,月神也。姓婆罗堕门,食鹿肉。 (4)参宿(Ardia)十星,如额上点,曾达罗神也,姓卢醯底耶,食血。 (5)井宿(Punarvasu)二星,形如屋状,日神也。姓婆私瑟咤,食苏饼子。 (6)鬼宿(Pusya)五星,形如瓶,苾利诃馺拨底神也。姓谟阇耶,食蜜(食+少)、稻、花,及乳粥。 (7)柳宿(Aslesa)六星,形如蛇头,毗舍神也。姓曼陀耶,食蟒蛇肉。 (二)南方七宿 (1)星宿(Magha) 六星,形如墙,薄伽神也。姓瞿必略耶那,食六十日稻。 (2)张宿(Purvaphalguni) 六星,形如杵,婆薮神也。姓瞿那律耶,食乳粥。 (3)翼宿(Uttaraphalguni) 二星,形如跏趺,利耶摩神。姓遏咥梨,食粟苏。 (4)轸宿(Hasta) 五星,形如手,婆毗怛利神。姓跋蹉耶那,食乳粥。 (5)角宿(Citra) 二星,形如长布,埵瑟室利神。姓僧伽罗耶。食苏密香菜。 (6)亢宿(Svati) 一星,形如火珠,风神也。姓苏那,食大麦饭藻豆苏。 (7)氐宿(Vislesa) 四星,形如角,因达罗祇尼神。姓逻怛利迦,食鸟杂花。 (三)西方七宿 (1)房宿(Anuradha) 四星,如长布,密多罗神。姓罗多毗耶,食酒肉。 (2)心宿(Jyestha) 三星,形如阶,因陀罗神。姓僧讫利底耶那,食粳米、苏乳。 (3)尼宿(Mula) 九星,形如师子顶毛,儞律神。姓迦底耶神,食乳果花草。 (4)箕宿(Purvasadha) 四星,如牛步,水神也。姓刺婆耶尼,食瞿陀甜苦味。 (5)斗宿(Uttarasadha) 四星,形如象步,毗说神也。姓毗耶鞞罗那,食蜜(食+少)稻花。 (6)牛宿(牛吉祥)(Sravana) 牛吉祥。其三星,形牛头,风梵摩神。姓奢那耶,食乳粥香花。天竺以牛宿为吉祥之宿,每日午值事故。 (7)女宿(Abhijit) (孔雀音义空白) (四)北方七宿 (1)虚宿(Satabhisa) 四星,形如诃黎勒,婆娑神。姓婆私迦耶,食苽及大豆喻沙。译云和水煮乳为喻沙。 (2)危宿(Dhanistha) 石星,形如花穗,婆鲁那神。姓丹荼耶,食羝羊肉。 (3)室宿(Purvabhadrapada) 二星,形如车辕,阿醯步陀神。姓陀罗阇耶尼,食一切肉。 (4)壁宿(Uttarabhadrapada) 二星,形立竿,尼陀罗神。姓俱摩多罗,食大麦、饭、苏、乳。 (5)奎宿(Revati) 三星,形如小艇,通沙神。姓曼荼罗□鼻耶,食肉(食+少)。 (6)娄宿(A’svini) 三星,形如马头,干闼神。姓阿说耶尼,食鸟麻杂果。 (7)胃宿(Bharani) 三星,形如三角,阇摩神。姓婆粟笈婆,食鸟摩米蜜居。 七曜及九曜(又称九执)(出《佛教图像解说画典》,及《音义》七九九页。) 日,大阳Aditya 天竺名阿儞底耶。 月,太阴Soma 天竺名苏摩。 荧惑,Angaraka 火星也。星形如外道驴冠,手执刀,南方星也。 辰,Budha 水星也。其形如女人。头猿冠,手执纸笔,北辰。 岁,Brhaspati 木星也。其形如卿相,着青衣、戴亥冠,手执花果,东方星也。 太白,Sukra 金星也。形如女人,头戴酉冠,白练衣弹弦,与人为患,西方星也。 镇,Sanisacara 土星也。天竺名舍室悉罗。 罗睺,Rahu 交食神。又云罗师。 彗,Ketu 又云计都,正译为旗星,又云豹尾。似帚,妖星也。 前七为七曜,后二共九曜。曰九执。均为天文上主要行星,自古在表示天地间现象时受到重视。这些都是曼荼罗第二院的诸佛。七曜又为北斗七星之主。但二者有时分别称呼。解说七曜九执的经轨包括《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七曜星辰别法》、《梵天火罗九曜》等。 二十八宿星与人类环保的关系: 《大集经》云:尔时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四天王言:过去天仙布置诸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大王等而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星曜辰、摄擭国土养育众生,于四方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者。 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王养育众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国土众生,各个随分摄护养育。故说二十八宿所属不同,各有威灵护卫也。 (一)东方七宿 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者。氐宿主水主众生。房宿主行车求利。心宿主于女人。尾宿主洲渚众。箕宿主于陶师。 (二)南方七宿 井宿主于金师。鬼宿主一切国王大臣。柳宿主雪山龙。星宿主巨富者。张宿主于盗贼。翼宿主于贵人。轸宿主于须罗达国。 (三)西方七宿 奎宿主行船人。娄宿主于商人。胃宿主婆楼迦国。 昴宿主于水牛。毕宿主一切众生。觜宿主鞞提诃国。参宿主剎利(剎利译曰王种)。 (四)北方七宿 斗宿主浇部沙国。牛宿主剎利及安多钵竭那国。 女宿主鸯伽摩伽陀国。虚宿主那遮罗国。 危宿主着华冠。室宿主干陀罗国、输卢那国及诸龙、蛇腹行之类。 壁宿主干闼婆善乐。 星宿。又称星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十二宫七曜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于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命运者也。星相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 藏经中有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等。 按,印土多用二十七宿,除牛宿。 独角大仙者,《西域记》第二云:此仙为媱女诱乱退失神通,媱女乃骑其项而还城邑。 鹦鹉大仙者,《众经要集》二卷云:昔佛在世时,舍卫国中,须达长者信敬三宝,为僧檀越。众僧所需,一切供给。须达家内有二鹦鹉,一名健提二名赊律提,禀性聪慧,解人言语。见比丘来告家内令出迎。阿难后时到长者家,为说四谛──苦集灭道。门前有树,二鸟闻法,飞向树上欢喜诵持。夜在树宿,为野狐食,缘此善根生四天王天,寿尽复生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此上下七返生于六欲天自恣受乐,极天之寿而无中夭。后时命终来生人中,出家修道,得辟支佛,一名昙摩,二名修摩。 《十一面经疏》云:仙有二种,一内仙人二外仙人。内仙人者佛菩萨故。二外道仙人修苦行者,如依咒术得悉地人。如围陀事火之类,勤修苦行,成五通仙。《涅槃经》云:复有二十恒河沙等四天下诸神仙人忍辱仙等,而为上首。又云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灭一劫,经行空中,坐卧自在。左胁出火右胁出水,身出烟炎,犹如火聚。若欲住世,寿命修短自在。 婆私瑟陀大仙,大广智三藏和尚曰,观世音菩萨化身也。 食吐鬼者,前世时夫劝妇布拖,妇悭言无,故今世常受吐食之报。 食粪鬼者,由前世诳夫,自啖恶食,嫌夫故受此报。 食火鬼者,由前世禁人饮食而死,故受此报。 食气鬼者。由前世时,多食美食,不施妻儿,常困饥渴。 食水鬼者,由酤酒以水惑愚人,不持斋戒,常患憔渴。 食唾鬼者,以不净施出家人者,感得身常饥渴,恒被煮烧以求人唾,兼食不净。 食鬘鬼者,以前世盗佛花鬘,用自庄严,若人以鬘祭祠方得为食。 食血鬼者,以杀生血食,不施妻子。以血涂祭供时方得食。 食肉鬼者,贩卖人肉,欺诳众生。其报身丑恶,人见人恶,祭祠杂肉,方得食之。 食香鬼者,以卖恶香,多取酬值,唯食香烟,后受贫穷。 食精气鬼者,诈为亲友以为保护,令他奋勇没阵而死,竟不救护,感得此报。 魅鬼者,宿因多诈,惑乱于人,死后附托畜类以成其质,能魅于人,即称狸精等。 散支葛大将,哈里滴母及五百子者: 哈里滴母即诃离帝,译曰怨贼。归佛后名诃利底,译曰欢喜。所谓罗剎鬼子母也。散支葛其夫也。受聘为生五百子(《大正藏》,不空译《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丁)四、念段显义 阿难陀,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罗尼,无能违越者;若天若龙、若阿输啰……等,一切鬼神,亦无能违越者。及一切诸恶食者:食精气者,食胎者,食血者,食肉者,食脂膏者,食髓者,食生者,食命者,食祭供者,……食残食者,食吐者,如是等诸恶食者,亦不能违越,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 鬼神,有时包括天龙八部,乃至释梵述说。因为祂们都不愿看到人世间广造诸恶,而致善神减损其威;修罗恶神增益其暴恶。恼害众生。 又诸王、贼、水、火、他兵,饥馑,非时夭寿、地动、恶兽、怨敌、恶友等,亦不能违越,悉皆远离。又诸恶病:疥、癞、疮、癣、痔、漏、痈、疽,身皮黑涩,饮食不消,头痛、半头痛,眼、耳、鼻痛,唇、口、颊痛,牙、齿、舌痛,及咽喉痛,胸、胁、背痛,心痛、肚痛、腰痛、胯痛,及(月+坒)痛膝痛,手足四肢,及隐密处痛,亦不能违越,皆得远离。又诸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半月一月,或复频日,或复须臾,或常热病。偏邪瘿病,鬼、神、壮热,风、黄、痰癊,或三集病,四百四病,皆不能违越,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 《楞严咒讲记》八一五页,皈依三宝,治诸怨害病难,令生善喜。水神能除水毒,空神能除时气病,火神能治地大增损病,风神能除风瘫病,诸金刚神王,能除灭众生一切毒病,令得乐果。关于鬼神恼害众生底现象,及其因由,《楞严经》十八卷至廿三卷述说甚细密,本经述说较简,但其原委相同却是无庸置疑。也就是我们人类生态环保,与幽冥界众生生态的平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复次阿难陀,若有人纔称念此摩诃-摩由──哩佛母明王名字者,便护自身,及护他人。或结线索,身上带持。如其此人,应合死罪,以罚物得脱。应合被罚,轻杖得脱。应合轻杖,被骂得脱。应合被骂,战悚得脱……一切苦难悉皆消散。 这段经文有二种含义:一是小有称念,便可自护及护他人。二是或有人心昏,未能忆诵,或是不会念,只要结线索,或者佛牌,身上带持,也能重罪轻报,真实不虚。 有法耀法师者,未出家前,由二手烟波及而不知,致患肺气泡,又是气喘。长期治疗而药物中毒,不能再用任何注射或药物,祇有忍受病苦等待死神降临。结果称念摩诃──摩由──哩佛母明王圣号,仅九千余声,药毒全消!师住宜兰孔雀山开成寺。 阿难陀,若天旱时,及雨涝时,读诵此经,诸龙欢喜。若滞雨即晴,若亢旱必雨。令彼求者,随意满足。 这段经文。提供我们求雨止雨的简便,而且有效率的管道,我们应生珍惜与感激心。珍惜善加利用,感激归投佛法僧,受持五戒,广行十善。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如此方能增益天威,依时风雨。否则多行不义,恣任放逸,修罗凶恶势增,非旱即涝,或恶星变怪,世人不能不知。 祈雨止雨能办到吗?且看历史的记载: 公元三一七年晋愍帝建武元年六月,佛图澄祈雨。 公元五八六年至德四年开皇六年,隋文帝请昙延等人祈雨并授八关斋戒。 公元六○○年开皇二十年一月,百济国法王创建王兴寺度僧三十人,夏,王临幸漆岳寺祈雨。 公元六九一年嗣圣八年二月,日本天皇为求止雨,诏令公卿忏悔。 公元六九二年嗣圣九年,周则天武后敕令全国禁止屠钓祈雨。 公元七十六年开元四年(玄宗)六月,新罗居士理晓祈雨。 公元七四六年天宝五年,不空三藏于长安宫内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七六二年,宋太祖于相国寺祈雨。 公元七七二年大历七年八月,日本风雨不顺,规定每年正月诸国国分寺举行吉祥悔过法会七日。 公元九○八年日本方面醍醐天皇延喜八年夏,天旱。七月十九日,圣宝率三十二僧在神泉苑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九六○年五月十三日以后,日僧宽空,及仁海数次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九七○年开宝三年四月,宋太祖临幸建隆观祈雨。 公元九八六年雍熙三年十一月,祈雪。 公元九九二年淳化二年九月,宋太祖临幸诸寺观祈霁。 公元一○○○年咸平三年十二月,祈雨。 公元一○○二年咸平五年七月,真宗临太平兴国寺及上清宫祈霁。 公元一○四三年庆历二年七月,宋仁宗于开封相国寺内殿祈雨。 公元一○四七年春,仁宗至隋州太洪山祈雨。 公元一○五九年九月,仁宗于相国寺祈雨。 公元一○七三年三月,神宗于瑶津亭祈雨。 公元一○八二年八月一日,僧觉信于东寺,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一三七二年三月,道士修请雨法。 公元一四七三年成化九年八月,明宪宗洪景相祈雨。 公元一九七七年民国六十六年三月十一日,美西海岸旱灾,三藩市中美佛教会举行祈雨法会。 公元一九八四年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六月,台北华严讲堂见如法师修孔雀法四十九日祈雨。一年六个月旱象,阅六日解除。(六三大雨,中和市成灾,许兆麟居士亦修孔雀法止雨。) 公元一九八八年七月,台湾中部缺雨,见如法师于埔里玉佛寺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一九八九年民国七十八年三月,见如法师于苏澳南光寺祈雨。 公元一九八九年民国七十八年十二月六日,华盛顿四日美联社电,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今天报导地球臭气层破洞,已于今年补合。孔雀法每修皆求复原,今果复原。 公元一九九○年民国七十九年九月八日,台湾大甲豪雨成灾,见如法师于宜兰开成寺止雨。 公元一九九○年民国七十九年九月,卫星云图显示有三们台风,呈一字形东西排列,分别是杰鲁得、芙瑞达、郝丽,尤其杰鲁得,最接近本省,可能造成灾害。结果幸免于难。迄目前八十三年以还,十多年来无台风灾害,已肯定孔雀法护国护家的威德不可思议。 公元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七-二十九日,于马来西亚马六甲佛教居士林,见如法师修孔雀法三天,一年半的干旱解除。 据中央地震测报中心云,本年有感及无感地震共二千三百多次,是历史绝无仅有的纪录。每年修孔雀法请求「地震台风幸勿侵损」很有成效,化解了一次周期性的大地震。 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国八十三年元月,于本省桃园印心寺修孔雀法,为中南地区祈雨。 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国八十三年五月四日起于台北县双溪大观寺见如法师修孔雀法廿一天,祈雨顺风调。(出《佛教史年表》、《密宗史》、《明王经感应录》) 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诸佛皆已断,实语毒消除;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达磨皆已断,实语毒消除;贪欲、瞋恚、痴,是世间三毒,僧伽皆已断,实语毒消除。 有人电话问我:「《孔雀明王经》是个什么经?」上面三行经文就是画龙点睛,告诉我们这部经是消除贪欲、瞋恚、愚痴三毒的;这毒很利害,小则伤身命,损健康,断善根,大则影响环境及至地球生态,及杀害法身慧命。正觉世间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祂们都以「法宝」消除了三毒;祂们的身心获得安稳,环境生态,常得离灾危。我们每个人也应正视这问题。 毒者毒害也。谓贪、瞋、痴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为毒。 (一)贪毒者,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涅槃经》谓之贪病。其病当以不净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矣。 (二)忿怒之心名之为瞋。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涅槃经》谓,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当以慈心之观而为药对治之。令其观一切众生皆吾眷属,应予其乐,何可所瞋!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凉矣! (三)痴毒者,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涅槃经》谓之痴病,当以因缘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知生死轮转,因果相续,循环无际,何得而离此因缘!若此观成,此病即去而心明了矣。因缘观即十二因缘也: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出《法界次第》) 对治贪欲之毒,尚有九想观;即对人体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法,行之可断除我人对肉体之执着与情执: (1)青瘀想,梵Vinilaka-samjna,于死尸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 (2)脓澜想,Vipuyak samjna,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 (3)虫啖想,梵Vipadumaka-samjna,观想蛆虫、鸟兽之食尸。 (4)膨胀想,梵Vyadhmataka-samjna,观想死尸膨胀。 (5)血涂想,梵Vilohitaka-samjna,观想死尸之脓血溢涂。 (6)坏烂想,梵Vikhaditaka-samjna,观想皮肉之破裂,腐烂。 (7)败坏想,梵Viksiptaka-samjna,观想皮肉烂尽,仅存助骨,七零八落。 (8)烧想,梵Vidagdhaka-samjna,观想死尸,烧为灰烬。 (9)骨想,梵asthi-samjna,作枯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之白骨。(出《大智度论》卷二十一) 《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把贪欲的热恼心,引导换个想法;写字、绘画、打球、帮做家务,当义工……都可以,总之要脱离贪欲之引诱联想。万不可说为「适度」或者说,「这是年轻人正常的行为」。尚有呵欲偈一首,常为背诵亦可移转邪思。 「欲欲我知你,本从心想生,我今不想你,你即不得生。」 否则常念「摩哈──摩由──瑜佛母明王」圣号,当属上上之方便也。 或问:「陀罗尼多令人有所希求,不亦反损众生乎?」 曰:「此问是离求外别取无求,全同断见外道。今佛教说,终日求之不见有能求所求之相,是真无求。非同木石,全不希求。《观音钞》云:『虽念念求,而无能求所求之相。』又况诸佛大悲,岂可反损众生耶?」 或问:「善知识讲经说法,莫不指归『南芜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求生净土,不亦可乎?」 曰「甚善,甚善。」然北宋有慧照法邻法师者,尝谓徒众曰:「三十以前未可念阿弥陀,少不知进。七十以后不得持《消灾咒》,老不知止。」昔台中李老师尝谓门人,佛法如水里的葫芦,不按不转,一按就转。古德云,说法若落一边,佛法亦魔法矣!华严经云:「受一非余,魔所摄持。劝诸后学,若显若密,或性或相,行则任在一门,信须回通无碍,勿同盲人模象……。」「偈云:大圣亲宣五教文,千门万户入天真。遍观受一非余者,尽是佛家不了人。」 或问:「二十八宿者,道教不亦云乎哉?」 曰:「《佛名经》云,若色若声,俱是咒心,或见或闻,莫非佛法。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宿曜岂在心外耶?密教谓『一法界』即『一大曼荼罗』也。」(详见入文略释一二九、一三一页) 本经下卷,与具寿阿难陀,俱诣佛所,礼双足已,在一面住,是属于正宗分的经文。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至随所住处常安乐,属流通分了。 丙、流通分 流则不滞,通则不壅,谓正说分既陈,务传后世,利益众生。用使正法之源流,不滞不壅,流通不已。 遗憾的本经已壅塞不传千四百余年矣!再不流通法宝殆将永不见天日,若长眠于龙宫海藏,有劳护法龙天,常散天香守护了。 一经流通分之判别,古人见地不一,如《金刚经》之流通分,就有不同的判别。其中《心印疏》的溥畹大师,别具慧眼:其判为「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以后的经文,属流通分。试看解释都很费事,当非泛泛之辈所能担当。已圆寂的普行老法师,曾写《金刚经析微》云:「欲了金经如人啃铁馒头。」 楞严经以较量持经福胜,劝赞读诵,流传无尽。本经以现感现应,普告四众、国王大臣、世间人等,受持此法,为他人说,书写经卷,在处流通,更是大慈不舍鼓励有加。 天阿输啰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 日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稳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每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这偈颂前八句是世尊谆谆咐嘱来听法的龙天鬼神等众,要拥护佛法,勤行世尊的教诲:常于人世起慈心,也就是对人世间常关怀拥护。 我们有理智,有情感底万物之灵之人类,对于祂们关怀拥护,应如何态度,当是智者深思详虑,急起直究,付诸行动的要务,俾期幽显生态相互关怀;使这个世界,不再是五浊恶世,更安乐、更可爱、更美满、更有品质。 其次八句,《楞严咒疏》五十二页细释,云为《四悉檀》: 愿诸世界常安稳,是世界悉檀欢喜益。 无边福智益群生,是为人悉檀生善益。 所有罪业并消除,是对治悉檀破恶益。 远离众苦归圆寂,是第一义悉檀入理益。 凡诸佛说《经典》、神咒,皆不出四悉利益众生。 最后四句,是说为佛弟子,自当坚持净戒,则戒香远播,不受任何风向的影响,其它的世间任何香都要受风向的影响不能远闻。《华严经》六十三:「善男子,摩罗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若以涂鼓及诸螺具,其声发时,一切敌军皆自退散。其较诸戒香,百分不及一也。」戒乃六波罗之一,是凡夫趋往涅槃的修道资粮。戒净则能生定,常在定中,自然心不颠倒。严以治身,净以治心。身心清净,戒体自然皎洁晶莹。 菩提译为觉、智。是断绝烦恼,成就涅槃之智慧。有: (1) 声闻菩提──声闻行中,虽发菩提心,而不劝众生亦不学习大乘经典。 (2)缘觉菩提──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 (3)诸佛菩提──因中发菩提心,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自解脱亦令众生解脱。 菩提妙华指诸佛菩提,犹如妙华,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可以遍庄严,超胜他华不可思议。佛座常以莲华就是表妙华,约本经言有十妙: (1)境妙──智之对象之境妙。 (2)智妙──不用观照之智慧。 (3)行妙──实践的行为平常。 (4)位妙──不分实践阶段阶位。 (5)法妙──不求悟解。 (6)感应妙──现感现应。 (7)神通妙──佛之身业。 (8)说法妙──佛之口业。 (9)利益妙──各蒙其益。 (10)眷属妙──常读诵常近佛。 三种安乐 (1)成记加行,圆满安乐-于净戒不敢毁犯,于身语意清净无染,若有过失即能忏悔,令其戒体圆满无亏。 (2)成就意乐,圆满安乐-为法出家,不为活命,但为求无上菩提及求大涅槃乐,勇猛精进不生懈怠之心,不离众恶之法,不受当来生老病死之苦。 (3)成就宿因,圆满安乐-于宿世中曾修福善,故于今生无匮乏,复能为他广行惠施,心不悭吝。(出《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 以上偈颂楞严咒疏称为《孔雀偈》,也是流通分经文一部分。本经上中下卷尾题之前都应读诵,不应在尾题之后,特校正出来。这也是本经体例特别之处,也显示不空祖师译笔忠实。末流凡夫,何敢任意删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已竟,若有乖误之述说,其罪由老衲一人承当,若有些微功德利益,愿与法界众生共同分享,回向众生,回向龙天,回向真如实际,回向广大曼荼罗,诸佛度生圆轮具足。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佛历二五三七年二月十八日 公元一九九四年见如脱稿于埔里玉佛寺 八、跋 本经简介之出,原应诸方急欲了解,故不分昼夜,仓促编撰出书,乖误难免,其重点介绍本经出处,及历代传播有据者;兼略释名相,断疑生信,此一难得难遇,至尊无上,绝传于世,法宝真经,迅能流通人间,人手一卷,期消灭三毒──贪、瞋、痴;增长智慧于不觉;众邪为患,妖祇祲怪不扰、灾星变异,不祥化解,不此之经何威能伏?简介一出,众疑立平。 大乘印经会揽为大乘丛书,九华基金会收为文库,尚有欲深入研究者,实汗颜终日,日复一日不能释怀。近廿年来,举办此一殊胜法会,信众日增,感应纷至沓来;净土法门,有不知信、愿、行三资粮者,不会称念六字洪名,经孔雀法加被,弥陀圣号、地藏菩萨圣号也会念,还劝人多念,也能预知时至,如入禅定安祥往生,古人今人,未之闻也;禅、净、密、律、教都蒙加被,您不得不信。 前两个月,是七月初,于台北汐止市秀峰中学体育馆,修此大法三永日,千五百余众参加,廿余道场联合主办,可谓空前;万人法会来日不愁。中国两岸统一。世界和平,遥遥在望,振奋风烛残年幻躯,再为增删,以饷同道,不负此生,若小有功德,回向龙天,回向众生,回向真如,曰向诸佛度生圆轮具足。 一九九九年九月见如于 宜兰开成禅寺 集集大地震动国难劫难 孔雀明王法会息灾吉祥 【台北讯】由孔雀法弘场协会支持,大观寺、妙觉寺、松山讲堂、清华寺、净觉寺、开成寺、慈光寺共同主办之全国同胞关怀台湾九二一大地震,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护国息灾祈福吉祥大法会,已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假板桥市体育馆举行,参加僧俗约二千余众。 法会中得悉媒体发布,将有二周至二月余震;会众愿求迅即远离;法会圆满迄今,仍很平安。地震专责机构也于二十六日发布地震频率已见松缓。 盼大家常念那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忘记忧心、恐怖,在政府暨国际友人支持下,迅能重建家园。 按:孔雀法弘扬协会,经已取得内政部备案;现广征会员,期大家参预,人人皆入此法门,户户定受吉祥。邪魔伏之为护法,灾殃化为吉祥,凶咎劫难必可化解消灭。 《附录》 佛菩萨没有冒烟的! -访见如法师谈几个洒脱话题 简妙珠 (摘自佛教新闻周刊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日至廿六日) 当师父还在军中服务时,薪俸比长官还多。薪俸多的原因,是因为他常要出生入死,在危险边缘办事,子弹声咻咻乱飞,谁也不敢保证平安,但师父说:「死了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 灵山讲堂为应信众需求,于成立十周年之际,特礼请见如法师教诵明王经,并举办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护国祈安息灾法会。 个性率直为人耿介 见如法师民国十三年生,现年六十六岁,宜兰孔雀山开成寺住持。祖籍陕西省西安人,就学于中国佛教研究院,曾任十方大觉寺监院、临济寺监院、中国内学院训导主任、香港菩提院监学。 见如法师于民国五十年受戒,他的出家因缘,是为社会没有他好做的事情,所以他只好往出家这条路钻。听了他说的这个理由,让人直觉得这人蛮灵活的,而且讲话也很有个性。 的确,见如法师是个蛮有个性的人,从以下他的几个答话,相信您更能感受他那份洒脱旷达的性格。过去,师父为了戒烟的事,曾经以报喜的心情告欣他的朋友说,他要戒烟了,当时他的朋友都说他神经病。师父那时也不计较,他说神经病就神经病嘛,「因为佛菩萨没有冒烟的。」当时师父自己已要出家了,所以别人认为他神经病是无所谓的。 过去师父在部队里,虽然上级命令要他办事,但师父对军纪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不想去就是不想去。这样坚决的个性,令他在军中纵横自在,看来也唯他有办法吃得开了。 当大陆沦陷,政府撤台时,凭师父在常胜军的身分,亲近总统谋个一官半职是非常容易的,但他不要,他决定只身来台。那时人家问他,你准备干什么?他的回答是:「管我干什么,流浪去。」 当师父还在军队里时,他的薪俸比长官多,多的原因是他们常要出生入死,在危险边缘办事。师父说:「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子弹声咻咻乱飞,谁也不敢保证平安。」但是师父强调说,人家不敢我们敢,死了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 诵经祈福从不言苦 由于师父身体不好,有时忙于法会,因此胃口不好,信众特地买营养食品送给师父调理身体,师父说营养品一付六千元,他吃不起,但是若不要钱那可以吃,要钱的话就不吃了,哈-哈-。 师父说话带着北方人率直坦诚的语气,有些话虽然刚直了一点,但是您可以感觉到他的本意是纯身善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喜爱开玩笑,他似乎会吹会盖,但有分寸。 民国七十三年,师父为了祈雨,读诵四十九天的孔雀明王经,也许大家不知道,当时持诵的地点是在顶楼,那时闹旱灾,天气闷热,顶楼又没冷气设备,不要说待在那里四十九天,待二个钟头恐怕大家都受不了,但是师父表示,当时除了满身大汗外,还是坚持把经诵下去。 诵明王经和诵其它经不同,虽然时间长短我们可以弹性调整,但是此经往往一诵就是二小时,师父甚至有过四、五小时不下台的记录。 诵明王经只为祈雨 明王经的殊胜是现感现应,因此师父表示,办法会他的压力最大,因为要现感现应,只要法会有一人感应,即有证验了。同时师父强调诵明王经殊胜的原因,是它不要你念多少遍,用多少功,只要你诵「摩哈-摩由-利佛母明王菩萨」,就可以自利利他,因为明王经有这殊胜的功德,难怪那次四十九天的祈雨法会,有许多病好了,也有许多求愿的事如愿以偿。 至于师父为何决定宏扬这部经,师父反问说:一年半不下雨你怎么办?师父接着说明他决定宏扬这部经,是因为看到经文上写:「若天旱时及雨涝时,读诵此经,诸龙欢喜,若滞雨即睛,若亢旱必雨,令彼求者,随意满足。」因为每次的法会都有应验,所以明王法会和其它法会有所不同,那就是大家欢喜,法喜充满,而且法会后,大家都一再询问几时还要再诵? 师父自认以前他的想法很天真,也没想到出家后比在家生活事情还要多,但是他也很干脆,他说:「既来之,则安之,那说学吧!」于是讲经、念经、放焰口、打水陆、拜忏……种种事情,他就一一去实践了。 念佛自许一心不乱 师父没事时,总喜欢跑到山上,而且独来独往。过去在他禁足三年期间,他曾打了二次的佛七,皆有感应。第一次是打了七天的佛七结束时,突然间从床底下发出轻细的女音说,谢谢你!谢谢你!虽然师父探头想看个究竟,但我们当然知道床底下是不会躲着一个人的。 第二次是打了八天的佛七,师父自我期许的约定自己,念佛若没念到一心不乱,只准坐不准卧。但师父并没有做到,有一天他睡着了,醒来时,看到前面站着一个人,看那个人的装扮,感觉上像一个修行人,那人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着师父的脚,师父会意,知道他在质问他为什么睡着了,于是师父打个念头,也在心里想,如果你再出现一次,我就照约定去做,那人随即就消失了。师父说到这里哈哈大笑,他表示,只要你真正在用功,天龙八部护法都会知道,他们都会随时护持着你,不但附近众生的获益,也可以得到你的利益。 在见如法师风趣的谈笑中,时间已经不早了,师父在讲堂上了一天的课,此时已感到疲累。最后,师父强调修佛不是短时间可以融会贯通的,尤其业力,众生常在不知不觉中造,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师父为此不禁慈悲感慨的叹惜着。 补白联语 ◎总持妙药天甘露,读诵受持身安乐。 ◎八缮深海非修足不能极其底,九万高风非鹏翼何得见其顶。 ◎一代密教此法犹殊胜,八部善神振威致卫护。 ◎一切众生心中甘露,三世如来掌内醍醐。 ◎医眼所见百毒皆药,佛慧所照众生即佛。 ◎雀食毒草养身命,经出妙音净法身。 ◎戏称念者四百身病忽除,游读诵者八万心患顿灭。 ◎不登雪山服不死妙药,不入神窟得长生秘术。 ◎尾拂无量灾殃迎吉祥,嘴啖三毒长养妙法身。 ◎摩尼奇珠待大龙而雨宝,轮王妙药对鄙人以为毒。 ◎真言秘藏超三祇以难闻,金刚佛乘过十地而叵得。 ◎普贤愿愿冥符菩萨愿,神咒心心暗契如来心。 ◎愿诸世界常安稳,无边福智益群生。 ◎菩提妙华过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明王座下种善根,弥陀愿海生莲池。 ◎身病百种,方药不能一途;心病万品,经教不得一种。 ◎天龙警护,法灯常耀。 ◎发慈心而警卫,起净念于祇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