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 |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
百法明门论表解 慧律法师 1991年文殊讲堂 南无本师释加牟尼佛(三称) 今天我们所开的课程,是《百法明门论》,因为《百法明门论》字很少,所以,我们如果用表解来讲的话就会很方便,这个《百法明门论》不管哪一个人,是统统要学的。你是显教也要学,你是密教,也要学,你是禅宗也要学,天台也要学。为什么这个百法大家都要学呢?因为,这个一切法都包括在百法里面,你任何每天的生活的语言,你的心理,统统离不开这个百法。这个百法就是包括一切哲学、一切的心理学,一切的解脱学,统统在里面。你不可能离开这个百法里面的内容。《瑜珈师地论》里面,它是讲六百六十个法,因为太多、太繁了,所以,后来慢慢的就把它删减,删减到后来,我们用这个百法来讨论就可以了。所以,《百法明门论》在佛教里面是列为融空、有,圆融的一部论。百法可以说在佛教界来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只要真的学佛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研究这部的。 前面这个是[1科表],接下来[2正文],[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就像世尊所说的一切法是没有真正的自我,什么是一切法?又为什么叫做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就心王来讲,心法就是心王。[一切最胜故]。心王是统领一切的就是八识,你一切的法要论就不能离开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一切最胜故。 第二个心所有法叫做[与此相应故]。心王就是一切最胜故,心所有法就是与此相应故,与什么相应?与心王相应,所以,这个心所有法,大部分来讲用一个比喻,如同大臣跟随在国王的旁边,这国王旁边都有随从,这个八识、第六识里面,它就会带有贪、嗔、痴、我慢,这些心所的存在,看到境界就起这个心所。譬如说:你今天来看到这个境界,我要来拜佛、我要精进,就变成善的心所。今天,我看到一朵花,看到一个贪的境界,我起一个贪念或者不顺的嗔,那么就是又与心王相应,是心所有法,所以,心所有法是人类的一切心灵的活动状态,善、恶统统有,心所有法。 三者色法就是[二所现影故]。二所现影就是由心王、心所动念产生的相分,心王、心所是心法,然后由这个动念,二所现影故,现这个影像出来,那就是色法,简单讲这个色法就众生位来讲是与心法对立的,可是,就诸佛菩萨来讲,色、心二法是圆融的。你晚上睡觉睡到一半起梦境,那么,这个就是于心动念,就产生一个色法在你的影像当中,在你的梦境当中。你一直执着那个梦境里面的色法是真实的,所以,你会贪爱那个境界,或者是说你会恐惧,或者是喜、怒、哀、乐,都会在这个梦境里面表现出来。甚至有的人太感应了,感动得在梦境里面哭,亲人死亡,或者是爱人离开了,他在梦境里面梦到,哭得很惨,一醒过来,原来是要床铺上,这是二所现影故。 二所现影故,拿这个梦境来比喻,就跟我们现在也是一样,有一天,我们如果成道的话,我们也会觉得我们今天的执着是一种很无知,非常无知的、是多余的,非常不谅解自己的愚痴。二所现影是色法,简单讲,心王、心所有法那是一种见分,色法是一种相分,所以,相分是由见分所影现出来的。 [三位差别故]。三位差别故就是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上次我有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得]字。你颁奖,你把东西拿给我,我来接受,中间有一个东西,构成一个观念叫做得,其实这个得是由心王看到心所的一种执着,然后,色法的传递。奖状拿给你,你认为你得到一张毕业证书,是不是?这个是三位差别。时间、空间也是这样子,三位差别。 再来,无为法的话,叫做[四所显示故]。四所就是无为法它是跟有为法当下空性的话,就是无为法,四所显示故,无为法什么都没有,实相的东西,空无一切法,所以,由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些有为造作来显示无为法,所以,这个叫做四所显示故。因为,这个无为法,本身是什么都没有,你也不能去形容它,因此,四所显示,由这前面的四位来显示这个无为法的存在。 [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六大部分,[一、遍行(心所)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1、作意;2、触;3、受;4、想;5、思。二、别境五者:1、欲;2、胜解;3、念;4、三摩地;5、慧。]三摩地就是定,欲、胜解、念、定、慧。 [三、善十一者:1信、2精进、3惭、4愧、5无贪、6无嗔、7无痴、8轻安、9不放逸、10行舍、11不害]。这个不害的意思就是内心没有虐待狂,没有残忍心,反正不会去害到一切众生,没有报复心,这是很好的心所就是善。[四、烦恼有六者],我们每天都在讲的[1贪、2嗔、3慢、4无明、5疑、6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1忿、2恨、3恼、4覆],覆就是覆盖自己的缺点,不让人家知道。[5诳],就是欺骗别人。[6諂]就是阿谀、拍马屁。[7憍]就是狂妄、骄傲。[8害]就是说让众生痛苦他觉得很快乐。[9嫉]嫉妒。[10悭]就是不肯布施,也是一种烦恼,人家向他化化缘,他就会烦恼。[11无惭、12无愧],合起来就是无惭无愧。[13无信],对三宝都没信心,这个就完蛋了。[14懈怠]这个也没办法修行,懈怠的人也就很难。 [15放逸、16昏沉],昏沉就是一打坐,就马上入三摩地,马上睡觉了,有的人还发出呼、呼的作响,[17掉举],就是定不下来,如果严重的掉举就是今天所讲的精神恍惚,更严重的就是歇斯底里,分裂症就是掉举,这个掉举就是没有办法,心怎么样都安不住,你叫他坐在那里看书,他就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掉举就是一种精神恍惚,好动,然后一种控制不住的精神系统。[18失念]提不起正念。[19不正知],外道就不正知。[20散乱]。 [六、不定四者:]什么叫不定?比喻说[1睡眠],你说睡眠是烦恼吗?那你不睡眠的话,你怎么办?所以,睡眠也可以说是好的,也可以说是不好的,你要刚刚好就好,[2恶作、3寻、4伺]。寻就是一种粗糙的思想,伺是一种比较微细的思惟,这个后面有解释得很清楚,今天暂时先念过。[三、色法有十一者:1眼、2耳、3鼻、4舌、5身、6色、7声、8香、9味、10触、11法处所摄色]。意识所落下的影子叫做法,这个法有半分的色法,半分的心法。当然,有半分的色法,当然也是,色法也有份。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1、得]。由心王、心所、色法三个所假立的。[2、命根],就是我们色身的命。[3、众同分],看法相同。[4、异生性;5、无想定;6、灭尽定;7、无想报;8、名身;9、句身;10、文身;11、生;12、住;13、老;14、无常;15、流转;16、定异;17、相应;18、势速;19、次第;20、方;21、时;22、数],数就是数目字。[23、和合性;24、不和合性]。这人当然后面就讲得很清楚,念一念而已。[第五、无为法者],无为法[略有六种:1、虚空无为;2、择灭无为;]择灭就是选择。[3、非择灭无为;4、不动无为;5、想受灭无为;]就是想心所跟受心所灭掉的无为。[6、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1补特伽罗无我;]翻译成中文叫做数取趣,数,每次;取就是执着的取。数取趣就是说每一次都是趋向于六道轮回。一次、一次所变幻的貌相都不一样,又叫做[2、法无我]。没有真正一个我,简单讲如果说你今天贪执任何一件事情,认为是我的、认为是永恒的,那将是为痛苦的根本。佛要我们早日觉悟,一切法无我,我们生生世世都在变化这个脸、变化这个色身,哪有一个真实的我?你今天拼命的造作、拼命的追求,到最后,终头来,双手一放,什么都没有你的,你今世的财产怎么能够带到来世去啊?能吗?今生今世的婚姻就算美满,你能带到来世去吗?也不可以。补特伽罗无我就是说数取趣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比如一下变猪、一下变人、一下变狼,一下变马,对不对?哪一种动物是真的你?哪一种人类是真的你呀?所以,既然无我的话,那么就一切法无我。 开始慢慢来讨论,《大乘百法明门论》,[3释题],这七个字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解释,我们看[大]有两种意义,[一含容大故]。这个含容的意思有包容性,这个大那当然不是小啦,体是究竟。[二殊胜]叫做[大故],[当体]因为它是究竟的体,[拣小]这个拣就是不同于,小就是小乘,不同于小乘名叫做大乘法。当体是空性,这个空不是偏空,而是圆满的空,那么就是含容大故,含容就是你修大乘,这个大字,就是你要容天、容地、容看法意见不同的,包容一切污垢的人,这个在《大智度论》第三十卷里面有谈到。 谈到一个比丘,他看到人家行善事的时候,大加的赞叹;结果,看到人家造恶的时候,他嫉恶如仇,开始就毁谤。然后,看到人家是去听经闻法,就非常的赞叹;看到人家不来闻法,他不忿怒不平,自己每次都讲自己很持戒,每次都讲别人破戒,后来,碰到胜意菩萨。胜意菩萨讲:行者!你这样修行不能入佛道,佛道者,无持戒破戒相、佛道者,无男女相、佛道者,无胜劣相。当求实相,则不能有对立相,你看到好的,就拼命的赞叹,看到不好的,就嫉恶如仇,一点包容性都没有,哪里是本性的东西呢? 这个恶比丘起恶劣心,毁谤这个胜意菩萨,说这个菩萨所讲的非法,非真的佛法,我这个才是佛法。后来就毁谤这个实相法,落无量阿僧祇劫的这个恶道,堕落这个恶道。毁谤大乘的实相法,因为,他不悟到这个大是绝对的事情,绝对当体就是如,当下就是如。简单讲,你如果要真的修行,你看到恶的,连动到个念头都不可以,笑一笑;你看到不好的仇敌,你连动到一个恨都不可以,你怎么可以说,我今天一定要度好的呢?那些恶劣的众生怎么办?所以,大乘里面更讲说:菩萨或诸佛菩萨,对那些恶的众生更应该更发大悲心,发同那个恶劣的子弟,花双倍的时间去教化他。 怎么可以说,今天人家对方一点恶,你就嫉恶如仇,就毁谤、伤害、攻击,他持戒、不持戒或怎么样子,一直伤害对方。所以,要研究大乘这个大字,要知道什么叫做绝对的东西,什么叫绝对?绝对就是万法皆如,不能起心,也不能动念,起一个善的,也不对;恶的,也不对,恶的不应该学,应该除;善的也必须除,连善的观念都不可以,如果说善的观念有的话,那我今天: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不是每天都高唱这样子,自已太高兴了,实无众生可度. 也不能有度众生的相,那是名度众生,如果,有度众生的相,那众生对不起我的话,我不就怨恨了吗?所以,心无一切相,名大乘法。会归到最后,你还是禅宗的一法了不可得,还是一法了不可得,无一切相名大。所以,要行这个大简单讲就是无限的容忍、无限的包容、无限的胸量、无限的放下、无量无边的智慧,这个都讲无,什么都与空相应,名叫做大。 第二叫做殊胜名叫做大,因为,它是讲究竟圆满的道理,拣小就不同于小乘,小乘的话度众生度一度,疲惫不堪,他就不度了。舍利弗过去还因为度众生发一个大乘心,很好,帝释天要来试试看,他发这个大乘心发得怎么样,他说:我生病病得很厉害,我需要右眼,右边的眼睛。他说:噢!我是行菩萨道的人,有谁怎么可以给我烦恼?唉!右手就把右眼挖出来:来!给你!吭都不吭一声。后来,接到右边的眼睛,他说:嗯,这个好臭!然后放在地上踩一踩,说:你挖错了,医生讲要左眼才有效,右眼没有效,唉呀!你不早讲,害我挖错了,众生怎么那么难度,左右眼你都分不清楚,唉!不度众生了。 舍利弗因此退了六十劫的菩提心,不敢度众生。只有左右眼挖错了,就差这么多。所以,要行这个大乘的法,我们只能讲一讲,不要说什么眼睛,他吐一口痰在你脸上,你都忍耐不住,还稠稠的、黄黄的、还整块的,很臭,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你就受不了,不要说挖眼睛那种功夫,对不对?一个吐痰你就没有办法了,哪有办法忍耐到那种程度,我们行什么大乘,小乘都不如,我们哪有办法行大乘,不可能,对不对?我们这个也不晓得是哪一乘,吊在半空中,不晓得哪一乘,自己去命名吧! 再来,这个[乘]就是[运载]的意思,比如说: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你持五戒就是由人乘运往人,就是你来世想要做人,那么你今生今世最起码的条件,你要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你要升天的话,你必须行十善,不贪、不嗔、不痴、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身三口四意三。如果你要证阿罗汉,就必须修四谛法,这个四谛法可以运载一个人入阿罗汉位。如果你修缘觉的话,修这个十二因缘,可以运这个修行人达到辟支弗。如果你修六度的话,就可以达到菩萨位;如果你修六度万行的话,就可以达到佛位。 这个乘就是车子,古时候的车子,就是你坐什么车子,达到什么目的地。你持五戒,你就是坐五戒的车子,来世又做人;你打八关斋戒又念佛,那么你就乘了八关斋戒的功德,直接通往极乐世界。所以,打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中品中生,不管你犯五逆十恶,都可以忏悔清净,所以,还是要打八关斋戒。 [百]就是[数目]。[法]就是[世、出世法],这个都是法。[明]就是[无漏之慧],无漏就是没有烦恼,是真正的智慧,我们这个有漏之慧叫做小聪明,无漏之慧叫做智慧[能破暗故]。明就是有光明、有智慧,人类缺乏了这个,就麻烦大了,所以,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法,那这个世间就成什么世间,就斗乱。你说,拉其夫:甘地,他为了要竞选这个总理,炸得身首异处,同样的时间死了十四个人。四十六岁,他儿子读哈佛大学,从这个哈佛大学赶回去,送葬的人有十五万人,但现在变成一堆白骨。这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正因为政坛上的斗争。所以,我们说这个世间,真正的要和平的话,还是要佛教,佛教第一个大大戒,那就是不能杀生。 从以前,几千年来佛教的战争,几乎没有,佛教怎么能战争?一直叫你六度、叫你忍辱、叫你行善,对不对?在,而且它是釜底抽薪的毕竟空,它不是说像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可以借助神的名义。我发动战争,我就是站在正义的一面,你就是魔鬼。这个海珊那么残忍,他都会说打着正义的旗帜,那每一个都为了正义战争,像阿拉伯的人民要发起这个圣战。佛教,只要你战争,你就是残忍的,不管你是怎么样的一个角度,不管你是哪样的角度,统统要负因果。 释迦牟尼佛在前世,生生世世,杀掉那些恶人的时候,自己要堕到地狱去,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不忍心这个恶的众生。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做商人的时候,有一个商人要杀掉那上面的五百个人,独吞那五百个人的金银财宝,释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头,马上就先把他宰掉,后来,也是要下地狱。菩萨怕他下地狱,先下手为强,除非你是这样子心境的人,没有这种心境的人,是不可以的。所以说,佛教的战争在历史上来讲,你去看看!中东那个战争,那就多了,为了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中东几乎都变成战场,没有几天几年是宁静的日子。为什么说佛法到今天来讲,可以说是人类最彻底的、最究竟的,因为它是发源于东方,虽然说西方的科学比较先进,可是,他们要研究这个文明、这个哲学,统统要到东方来。明这个智慧是最重要,列为最重要的就是知见的问题。 [门]是[开通而无壅滞故],当然是门一开的话,那就通,门一关起来,就不通。门上面一个明字,意思就是智慧,无漏的慧你可以破这个暗,那么可以开通一切而没有壅滞,而不会停留在里面。[论]就是[简择性相],简择就是用智慧来讨论它,使你能够选择;简择:你用智慧来分别,如何是性?如何是相?[教诫学子],学子就是学佛的人,[断恶修善,灭妄证真]。灭除妄想,证得空性的真理。再来[能诠之教],诠就是解释,能够解释的就是我们[大乘,所诠事理]就是[百法]:一切法,大乘能诠之教,百法是所诠的事理,事相跟理体。那么,用[能缘之慧],所缘的百法是门,能缘之慧是[明,所缘百法]是[门],[所诠之义],就是所诠的道理是[体],就是要让我们了解这个体性是什么。所诠之义还有体性,所解释的百法的道理,还有这个体性。《大乘百法明门》是对[论]分开来讲的话,论是[能诠之教],《大乘百法明门》是所诠之义,论是[用],《大乘百法明门》是体,这个就要对着看就更清楚了。这本论是能诠之教,《大乘百法明门》这些道理是所诠的义理,就是显示我们的本体。 [4宗旨][正解:本论共有一百种名词],如果能够[明此]一百种名词;明此就是如果你能够明了这一百种名词,[则能了万法唯识之旨,可入大乘之门]。我们说要研究大乘的经典,你连门都不知道,你就无从进入,这个《百法明门论》是进入大乘之门。研究大乘的人,尤其是中国哪一个人不研究《百法明门论》。[通俗解],通俗就是就世俗来说明它的作用,就是《大乘百法明门论》,它就世俗的角度来说,[一、为唯识学的名相提纲]。《大乘百法明门论》是什么?是唯识学的名相的提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提纲,提纳就契领。[二、为唯识宗于心理学上的简要说明]。所以,我说它包括心理学,连那个心理学看到《百法明门论》都要叹为观止,可惜!他没有机会,拿来,翻开也看不懂。[三、为宇宙万有之分类],研究《百法明门》可以[明达的宇宙人生观]。通达宇宙人生观。 再来,我们这本《百法明门论》是谁写的呢?[5著者]是[世亲菩萨],又名天亲菩萨,以后看到世亲菩萨、天亲菩萨是同一个人。像《往生论》的话,就翻译成天亲菩萨,[梵语]叫做[婆薮盘豆],[Vasubandhu],[译曰世亲,或译天亲,生于佛涅槃后九百年,西元前二百年]。这个从以前到现在,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有的人说是三千多年,有的人说是二千五百多年,像这个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五百年才出生,他又是西元前二百年,那么,九百加二百再加一九九……就是多少?就是三千年,所以,这个是采用佛诞三千年时间来推算的。这样推算起来,如果,以二千五百多年的话,那就没有这个人,就推算不出来。所以,这个印度是很不重视历史的,反正,就是有这样伟大的人,反正你也弄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别管他何时出生,只要有圣人就好了,圣人就是很行就对了。 西元前二百年,[为北印度健驮逻国,富罗城人]。北印度的一个国,一个大城的人,他的爸爸是[国师],什么叫国师?国王的师父。国王拜他做师父,国师[婆罗门矫尸迦之次子]。这婆罗门是专门替国家祭祀、礼拜、礼节、祷告,这婆罗门是一个属于修行人非常最高级的,比国王、王公、大臣还尊贵,矫尸迦的次子;第二个儿子,[无著菩萨之胞弟]。无着是哥哥,世亲菩萨是弟弟,这两个都是菩萨,一个是无著菩萨,一个是世亲菩萨。这个爸爸很会生,生两个都是菩萨,这很厉害。怎么也不出生一个到别的地方去,怎么菩萨都跑到他家去。 [菩萨青年出家受持三藏],经、律、论,这不是普通人。[博学多闻,神才俊朗]。神才就是他这个才干,人家说鬼才、天才,不是,他比天才还厉害是神才,我在建中的时候,外号叫天才;大学的时候,因为智商很高叫鬼才,后来,广化老和尚说:这不是,这个学佛很厉害叫神才,三种外号。神才就是出神入化,俊是非常显赫,很出众的意思。神才,这个才干非常出众。[无以俦匹],俦就是同类的人,同一类叫做俦,匹就是比,没有同一类的可以跟他比的,那就是人类没有一个可以跟他比。 [著阿毘达磨],著这个[俱舍论]。《阿毘达磨俱舍论》,[初执小乘,谤大乘法,]刚开始他诽谤大乘法,他认为小乘是佛说的,大乘非佛说,到今天来讲也有很多人,诽谤大乘非佛说。[后来由无著菩萨摄化],他哥哥很聪明,知道他弟弟执着小乘,哥哥不晓得要怎么去救他,后来,他哥哥灵机一动,好了,就回去找他。回去找他,就病得很厉害,爬不起来,这个世亲菩萨就说:哥哥你怎么样?回来怎么病得那么严重。他哥哥说:唉呀!我没有办法爬起来,可是,我过去是修学大乘,我又很喜欢听这个大乘,你念给我听好了。每天都叫他弟弟念这个大乘,念到后来,哇!自己开悟了,在哥哥面前痛哭流涕:哇!我以前怎么这么愚痴?他哥哥就:我的病好了。 以前诽谤大乘,假装生病叫他念,念一念,不错。将来如果你们对方的一半,他说:不信佛,那你也躺着:唉呀!老公,我喜欢看佛书,你看看,有没有往生的故事,你老公就念。我告诉你不信佛没有关系,你念给我这个老婆,你看,你同情我跟你生三、四个孩子,我现在病得那么严重,你念一段故事给我听。噢!就念佛,见到光明怎么样,往生自在,搞不好你老公明天,他就马上要念佛了。这一招也不错,无著菩萨假装生病。如果说我讲我生病,你念给我听就没有用了,你念到一半,我说:那你懂吗?说:师父,我不懂!唉呀!真差,我在生病当中,还得爬起来解释给你听。 [悟大乘义],由无著菩萨摄化,假装生病,然后他就悟到大乘义。[乃深自咎责,]自己责备自己,[欲割舌以谢谤大乘之罪]。要把舌头割掉,[时无著菩萨告之以谤法之罪,非割舌所能赎,今惟以此舌转而弘赞大乘,则罪可除。于是广造诸论释大乘经,一生著作等身]。就是说好象这个著作跟身体那么高一样的啦,很多;等身,一生的著作高到像身体那么高一样的意思。 你们学佛的弟子们,我们人的一生里面,很多人都会有犯到这个戒律,犯到戒律,有的人就自卑:唉呀!我不信佛了,我要自杀啦,同学们,你们要Stop,你如果觉得自己罪恶很重的话,那刚好用这个色身,来广泛的投资在这个佛教的事业里面,要好好的去度众生,说法或者是行善,或者是布施,或者是劝化一切众生。你既然觉得说你愧对于三宝,自己造恶重,那么自杀也不能解决事情,更应该的精进,来为佛教做一点功德,把你认为造业的这个色身,转为造功德的色身。那不就好了吗?[其中尤以《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摄大乘论》、《释金刚论》、《法华经论》、《往生论》],像我们下个礼拜要讲《往生论》,也是世亲菩萨所著作的,这个也很重要。[《遗教经论》等,著名于世。] [总释],这个八宗,[6世尊言教八宗三时表]。[八宗]是哪八宗?[一、我法俱有宗],这个我跟法,他认为都是有的,有这一类的[小乘],它包括[1犊子部、2法上部、3贤胄zhou部、4正量部、5密林山部、6兼取经部],这个经部就是经量部,[根本一分之义]。就是兼取经量部的根本道理一分。[二、法有我无宗],法是有,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我,这是小乘的融和[7一切有部、8雪山部、9多闻部、10兼化地部末计一分之义。]末计就是接着最后,末就是最后。当时候的小乘分作二十部,共分四个角度来讨论。第二个叫做法有我无宗。 [三、法无去来宗],法也没有所谓的去,也没有所谓的来,[11大众部、12鸡胤部、13制多山部、14西山住部、15北山住部、16法藏部、17饮光部、18兼取化地部根本一分之义]。[第四、现通假实宗],假就是有,实就是空,意思就是通有跟空的东西,[19说假部、20经部末一分之义]。现通假实宗,贯通这个假跟实。以上这20部小乘的,小乘的道理相同把它纳归起来,无非所讲的就是上面所讲的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这是小乘的。慢慢的根机成熟了,讲通大乘跟小乘! [五、俗妄真实宗],就世俗来讲是虚妄的,可是,就有来讲,本来来讲,它是真实的。[六、诸法但名宗],一切法统统无,那么只有名。俗妄真实宗,说出世部;诸法但名宗,一说部。这个就是讲到[通大小乘]的思想,[七、胜义俱空宗]。胜义就 是连那个出世义,最殊胜的胜义,第一义统统空。胜义俱空宗,但摄依般若等经,所立之[大乘]空宗。这意思就是说依《般若经》的一宗,专门讲《般若经》的一宗叫做胜义俱空宗。 [八、应理圆实宗],叫做:但摄依深密就是《解深密经》,但摄依深密等经的大乘有宗。前面是大乘空宗,现在是大乘有宗,依什么经?《深密经》,所以,胜义俱空宗是般若等经,应理圆实,这个道理统统是圆的,那么就是深密。那就是《解深密经》为主的大乘。胜义俱空宗、应理圆实宗,就是大乘的,就是[《百法明门论》]。注:七、八此之二宗,皆非彼二十部宗所能有者,二十部就是刚刚前面所讲的,小乘的二十部宗所能有的。意思是这大乘都不是小乘里面有的。 [三时],这里分的三时就比较简单了。[一、四阿含:有]小乘的时候,小乘的经典都讲有。[二、八部般若]六百卷,都讲[空]。[三、《解深密经》]就是[空有双彰中道教],那就是[《百法明门论》],空跟有同时具足,讲中道,《百法明门论》。 [7法之释义],我们每天都在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法是什么意思?[(一)通义有四],[法]通常的角度来讲,有四个角度,就四个角度来讲:[一、佛所说教],佛所说的教:经典,统统叫做法。[二、法式规则],佛所说的原则,正知正见的原则,你必须要依法而行,才能达到涅槃的彼岸,否则的话,你就会堕落生灭的六道轮回,法式一个规则。法又是什么?[三、真如法性],真如法性就是如如不动,空一切法也叫做法。[四、宇宙万有],六根、六尘、六识所构成的统统叫做法。 通义有四,[(二)别义唯一]。别义是单独的,通义就是一般来讲,这个法就别义来讲就只有一个,[华言]就是中国话讲[法,梵语]叫做[Dharma]。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达摩耶就是法,所以,我们说达摩祖师。这个法的[义]就是[持、轨范],持跟轨范,底下都有[解释,一、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持续某一种特性,这个自性跟我们那个自性不一样,这自性是指物质,某一种物质,它有它的特性。轨生物解,有某一种轨道,让我们产生对那种事情的了解。比如:茶杯、玻璃杯,这个玻璃杯就任持自性,一直持续这个特性存在。这个轨生就是这个轨道,就像火车的铁轨,它有一定的轨道。这个轨道要被破坏的话,这个物就无法解。 你说这个杯子,我把它摔得烂掉,这个轨道被破坏了,那你对杯子的了解,那一打,打坏碎掉,那你怎么知道它多高、多大?你就无法分辨这个它到底是多大、多高?意思是:就拿杯子来讲,它有任持自性,它持续这种特性有一定的轨道,这个轨道不是像铁轨那样只有平行,轨道就是说它保持某一种形状。比如麦克风,麦克风那就轨道循着这个轨迹,这个轨道就是圆圆的;桌子就是这样子的轨道,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轨就是物体的形状,可以让我们了解、物解,可以让我们对这个物的东西,产生了解:轨生物解。 [二、能持自性而不变,以为规范,与他了解]。意思是说:能够保持某一种特性,以为规范,然后让对方来了解说,这是什么。[三、有其自己之特性,能为吾人认识之对象]。杯子这是一个法、桌子也是一个法、麦克风也是一个法、语言、文字也是一个法,反正天地万物、事相理体,只要谈到的统统是法,法就是理、事,一切事理的总称叫做法。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法是什么?法就是一切事理的总称。 [宇宙万有名之谓法],宇宙万有:一切一切都以法来代替,[法为梵语Dharma之义译。《成唯识论》云,法谓轨持。古云,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谓能持自性不变,以为轨范与他了解。]杯子就杯子,就保持这个自性,桌子就桌子的自性。[盖宇宙万有身心现象,各个皆能保持其特性,以为规模范畴,能为吾人所认识的对象,此宇宙万有之诸法事理,无量无边,本论概分共为五位],五位是粗分,粗分就是简单的来分,[细分则为百法]。 [8一切法略有五种表],第一叫做心王,就是所谓的[一、心法],心王就是简称心法,心法叫做[一切最胜故]。谈到一切法,那都不可以离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一切最胜。[二、心所有法],简称心所,心王、心所简称也是心所,所以,这个心所有法就是[与此(心法)相应故]。你心王一起来,心所就起来,见境就生心,如果用一句现在话,见景就生情,见景就是我们用八识去见;生情就是种种情绪就不一样,心所有法包括一切善恶的情绪统统在里面。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为什么?跟心法相应。心王就象国王,国王走到哪里,大臣一定走到哪里,就象今天的总统,你看过总统自己一个人出去的呀?那不可能的。他一出来的话,都是随从。 [三、色法],这个色法[二所现影故]。就是心王、心所所现出来的影像,在众生位来讲,是实实在在的,硬的就是硬的,软的就是软的,正因为我们把四大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无法融通这个地、水、火、风,可是,本性不一样。本性把火性、水性、地性、暖性等等,地、水、火、风,都会归到性,就变成性色真空,真空性色。由本性散发出来的也有四大,可是,这四大是本性本来就具足的,虽然分,但是就是不分,所以性色真空,真空性色,就是这个道理。 这跟《心经》里面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完全不一样。在《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这个色、心二法当下就是本性,没有色跟心,统统色法就是性,心法也是性,所以,可以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事事无碍法界,重重之叠。这个色法,二所现影故,就众生位来讲就是由见分影现出相分出来,叫做二所现影故。心王、心所这是见分,精神的作用;色法是物质的现象。意思是说:如果你生生世世造这个业,你所感受的色法,就是你的依报。 [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叫做[三位差别故]。三位差别就是由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去构成心不相应行法,差别就是一种构成。三位差别就是因为心不相应行法,也不能讲是心法,也不能讲是心所有法,也不能讲是一个色法;但是,又离不开心法,又离不开心所有法,又离不开色法去构成。比如说时间,你对时间怎么讲?噢!太阳照过来,太阳照过来是色法,地球接受这个阳光,也是色法,是不是?看得清现在嘛。我内心里面去把它刻划:这是白天、这是晚上,这是心法。晚上恐惧,白天光明,这是心所有法。这个阳光所产生的时间的观念,你说时间是什么?它又不是心法,因为它有光、它有地球转动;也不能讲是色法,如果说我心不承认它,它哪里时间有什么作用呢?所以,它又是心法、又是心所有法、又是色法,可是,它又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有法、也不是色法,它是什么?三位假设构成一种差别、一种假设存在的东西。是心不相应,也不是跟心王、也不是跟心所,是不是? [五、无为法],因为它必须要由有为法[四所显示故],就象我们的智慧要藉着缘起法来显示这个智慧。这个人很有智慧,那他一直坐在那边,你怎么知道他很有智慧?当然,他要处理事情,碰到事件,碰到境界现前,他要处理事情,才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处理事情是不是有智慧。我坐在那个地方,你怎么知道我有没有智慧?你看我一个呆呆的,对不对?那我一说法:这个人还满有智慧的。有智慧藉着因缘来显示出来,无为法也是一样,要藉有为法来显示出来,要藉着缘起法当体即空,即空当下就不坏一切法,于一切法当中见到真实的智慧;可是,智慧又不可见,智慧又不能离开缘起,缘起当下是性空,性空就显现出我们真正的智慧出来,所以,无为法必须借重前面所显现出来。 [9一切法如是次第表],心王是比较[胜],心所是附带的,[劣]其实是同一个时间,胜、劣是为了讲经说法方便,其实[心王]跟[心所],根本就是同时。比如:你眼睛看到金钱,哇!这么多钱,马上内心里面就贪那个,那是我的!师父!我不会贪心,对!你不会贪,你看到二十块当然不会贪,那就丢掉谁也不要,我也不会贪。二百万,哇!打下去马上就晕了,不会贪?我都会贪了,你们不会贪,是不是?人嘛!讲大话大家难免都会。心王、心所同时,如果,你要细分,那当然是心王、心所,如果不把它分,那一看就动念,一看就执着,当然嘛!所以,心王、心所能攀缘,色法是所攀缘。[能]是[心],[所]是[色],心跟色是[实],这个实,很重要,很多人都把它弄错了。这个实就众生位来讲,心法跟色法是实在的;这个实就众生位来说,[心王、心所、色]法那是实在的,有真的八识,有五十一个心所,有十一个色法,那是实在的。就毕竟空来讲的话,它其实也是空的。那根本谈不上心不相应,所以,心不相应的话,那是[假]立的,假设的,三位差别假立的。所以,这个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那是[有为]法,有为法是对[无为]法,有为、无为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百法。 [10五位百法表],[五位百法 心王 心所],心王有[(8)],心所有[(51)],[遍行(5);别境(5);善(11);烦恼(6);随烦恼(20);不定(4);色(11);心不相应行(24);无为(6)]。我们慢慢谈。[11五位百法略释表],[万有]不外乎是[事相]跟理体,在哲学里面讲,事相就 是[现象界],[理性]叫做[本体界],就哲学的角度,现象界、本体界,我们不是理性,那就是事相。就现象界来讲,理性是一、是无为法,现象界就有[能所变现,能变现]的当然是[精神界],[所变现]的是[物质界]。意思是你心转境就转,心转境就转,这个太简单了。 比如说你平常吃饭吃得很好,你现在吃饭感受非常好,听听音乐很好,突然有人来告诉你:你妈妈车祸了,在加护病房急诊。你那个牛排,你吃得下吗?马上精神变化,就没有胃口了,然后,看你妈妈看刀,开了很久,开脑部,我问你,你吃得下吗?我不相信你在急诊室的旁边,你还吃起便当,才怪!怎么可能!你精神一变化,这个物质现象马上就完全改变了。所以,我们修行人要知道用精神来支配一切,你观知足,观察知足。为什么那一种人饿却不觉得饿?他全部的精神都放在那个地方!精神界一改变,物质的世界它就会改变,但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执着太深了,我们现在变成没有办法,只能做精神状态的微细的改变。所以,要保持精神愉快,因此,你必须接受每一个人都必须走向死亡的道路。你要避免死亡的恐惧,那你必须要觉悟:每一个人都必须死亡。要接受这种事实,要接受这种思想,你就不会怕死。国王、总统、有钱、没钱的,统统要死,你这个精神状态,就升华到没有恐惧,没有颠倒,那必须要学佛了。 没有恐惧、没有颠倒,这就不得了。我们没有办法变化所有的物质现象,至少我们可以变化这个精神状态。释迦牟尼佛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在《楞严经》里面讲的,如果,你可以转那个物,就是物质现象,即同如来。你现在只能转这个精神状态,没有办法转这个物,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可以把这个精神界的提升到跟物质界平等,色、心二法,统统平等,所以,他可以融通这个变化,变化无穷,神通自在,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升华这个精神界,但是,这个就不得了了,这个日子就很好过了,思想一改变的话,我们整个生命观改变的话,哎呀!那真是享受,enjoy every day。 以前,每天爬山涉水,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郊游,交男朋友,一天到晚,爸爸、妈妈一讲一话不听,看也看不住,一直拼命要嫁人,父母劝告她就不听,为什么?她精神状态完全被迷惑了,现在学佛了,稳住了。师父讲的,一切的不幸统统由婚姻而来,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寻找外面不如寻找内在。我去爬山,万一死在山上怎么办?那还是来听经好,慢慢她就会过滤了,她就会找到真正的精神状态。人很奇怪!一定要爬到山上去,爬到那个寒冷的地方去。所以,人都是虚伪的动物,为什么?你看那个报导,游过英吉利海峡,他就是征服海峡,你放屁!爬到山上,征服圣母峰,那叫征服圣母峰?爬上去而已叫做征服?人家向你低头?那我坐飞机飞过去,不是比你高吗?人都是虚伪的动物,从台湾游一点,就征服什么海峡,游过去而已,征服什么海峡,万一死掉怎么办?我们怎么能够征服海,海那么深,对不对?游过去,从上面漂过去而已,就叫做征服,你用的名词不会太重了?我若看他们报导,我就膀胱无力,都想跑去拉尿,人都善于虚伪。我们控制一下精神界的,这个物质界的,没有办法完全的话,但是精神领域就过得很愉快,精神很愉快的话,他就不会老化,心灵不会老化。心灵不会老化就会用他的生命真正的去支持着。为什么说人家得到癌症,癌症的人,都不愿意让他知道,就是身体坏了,物质界也不行了,那么,精神界还支持他,就这样子。 [主体;一、心王(八法)。伴属;二、心所(五十一法)]。心王跟心所有法;[(知)]是属于心。这个心所跟色法,[三、色法(情)],意思是说情是对境就会生情,心所有五十一个法,色法有[(十一法)],对境就生情。心王只有知,能知的心,可是,对境就会生情,因此如果不必要的场合,那你最好不要去,因为对境就会生情。我们人很容易受到诱惑的。我们台湾肇事的事祸,看看年龄,都是国中、高中的,要不然就是军人,军人回来骑摩托车,军人会判军法,因为这摩托车死得太多了,就是那些电视。向前走,我什么都不怕,只怕火车,什么都不怕(法师学唱歌)。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广告,哇!这是自找死路,惨了,一台摩托车就什么都不怕还得了,待会儿撞得全死光,我说那个广告早晚会取缔,要不要相信? 这个年轻人在幻想,你看,那个摩托车,都是载女朋友的,你有没有看到?哪一个摩托车就自己一个这样骑的,都是后面坐女朋友。那些年轻人都是受到这个电视的广告,这个境界,一看,骑着摩托车载女朋友,可能很飙风,好象大家都在看我。心理学里面讲:纵然没有优点,引起别人注意也是一种尊严,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就觉得自己很有面子。昨天,我看报导,实在不敢相信,美国有一种年轻人,他有虐待狂,叫同事把他录影,录在路上抢劫。走过去把人打昏倒,把东西抢走,还要录下来,然后就寄给他的家人。你看那种黑人,那种狂妄跟残忍、残暴到极点,你说,那种是什么心态?为恶已经怕人家知道了,他还把它录下来。现在的人那个心,只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不管用什么手段。叫他上台讲经说法,他也没办法,他一讲,没有人要听,引不起人家注意,干脆用杀人放火,要不然用绑票的,只要报纸一出来,他就出名了。 有一个小孩子发生车祸,腿撞成重伤,第二天报纸一登他的名字,然后你看看:我上报了,我上报了,腿已经断掉了,还在嘿嘿笑。他一只腿可以换明天的报纸那样看一下,所以,心理学家讲的,荣誉可以置人于死地,为了一点荣誉可以叫你去死,就是这样子。人的愚痴、可怜,这种精神状态的无依靠,没有寄托达到极点,那种空虚、缺乏自卫,那种幼稚、无知,真的是悲哀!女人也是这样,她没什么好争的,为了一点感情上的问题,嫉妒、排斥、攻击、伤害,所以,你可以看到两个女人在抢一个男人,这个比比皆是。还两个人出来谈判,到底是你要嫁他,还是我要嫁他,要不然,两个一起来,你睡星期一、三、五,我睡星期二、四、六,还谈判呢?你没办法啦! 人没有抓到佛法,没有抓到生命的根本,他就要抓这个世间的金钱、男女、荣誉,所以,他会一直作茧自缚。对境他就情,情就束缚,要是一个圣者,那这个就笑死了。圣人通达这个法,一切法了不可得,你怎么样,他才不会去管你的。所以,你们是一个幸运的人,幸运的比丘、幸运的比丘尼,听到佛法嘛![分位假立(宇宙间一切人事差别)],统统必须借重[四、不相应行]来描述它[(二十四法)],理性就本体界,[五、无为(六法)]。[五位百法(十法界众生之因素)]。 [12五蕴与百法表],[五蕴]就是[色蕴;色法(11)]。[受蕴]单独列为[受(1)]。[想蕴]列为[想(1)]。[行蕴(49)]加[(24)],行蕴有73。[除受想余心所],因为我们总共51个心所,51个心所里面有受跟想,那就剩下49,还有加上心[不相应行法],这个三位差别,那么24,49加24就是73。[识蕴]就是[心王],心王有[(8)],所以,加起来,11加1加1加49加24加8,[九十四法(依他起性)],统统叫做缘起,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法,九十四法;有为法,统统是缘起,缘起就产生了九十四法。[无为法(8)]那就非缘起法,无为法就[(圆成实性)],不是藉着缘起,所以,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加起来有[百法]。 [13五位百法事理,别总二门唯识表]。[事]跟[理,八识心王;识自相故],这个八识的自相,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六位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等等,这六位心所[识相应故],就是与八识相应。[相见二分;二所变故],二所变故就是八识,心王、心所所变现出来的,那就是色法。[不相应行;三分位故],那么就是心王、心所,再来就是色法,三分位所假立而成的。[四实性故],实性就是悟到真如实性,意思就是实在有一个清净的本性,就是实性。悟到真如名叫做实性,那么就是无为法。底下这个叫做[别门唯识],还有一个叫总门,什么叫做总门?就理体来讲[所显真如]就是[无为]法[不离识故]。不离识在旁边写:转识成智。你要转识成智,那么就是真如,转分别变成真如,所以,到最后所有的缘起法都在显示真如法。[总门唯识],一切法都是[唯识],别门就细分,总门就简单,所以,别门唯识,总门唯识,统统是讲唯识。 [心法;14八识名称表],八识名称[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异熟识]第一能变;[思量识]第二能变;[了别境识]第三能变。我们本性的真如本性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无始劫以来,因为动念,生相无明,所以,第一能变就变成异熟识;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要受果报的。这个异熟识就像一个大的储存的库槽,什么能量,六道轮回的这个,统统有,包括四圣六凡的种子统统有。异熟简单解释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就会受果报,你造什么因你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受果报,第八意识在受苦。 第二能变呢?因为异熟识里面是没有执着心的,第二能变就是思量,我法二执叫思量。透过执着变成执着,你内心里面变现的种子、变现的这个境界,你认为那是自己的。第三能变叫做了别境识,第三能变就是比较粗糙的了别,就是我们所谓的第六识,第六识就是分别心,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一般的妄想,平常待人处事,统统离不开这个第六意识。我们眼、耳、鼻、舌、身是与生俱来的,统统要用到这个五根、五识,所以,叫做了别境识。 [前五识]配合着[第六识],第六意识又根据[第七识],所以,第七意识叫做意根,第七意识对内执着[第八识]为自我,对外当作是第六意识的根,所以,第六意识的根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又名意根。对内执着第八意识,对外作为前六识的支撑者,就是根本为第六意识的依靠。了别境识、思量识就[唯识],第八识;异熟识;[本识]。初学者听《百法明门论》,可能会比较稍微吃力一点,但是,没有关系,没有经过这个难的,你也没有办法成就,也不算很难。所以,希望大家要平心静气的努力的修学佛法,将来师父往生以后,就靠你们年轻一辈。我们现在是讲到这个心法,心法里面有八识的名称。 [15第八识三要略表],我们以前谈到阿赖耶识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叫做异熟识,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第八意识就像一个储藏库一样,大的能量。里面包括六道一切的种子,所以,一下生天,一下做人,一下又变畜生,一下又跑到地狱去。第二能变叫做思量识,所谓的末那识,这个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思量所谓的执着,我执、法执,都列归为思量识。意识又名第六意识,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能够研究的最深的地方,就是潜意识。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的寻跟伺,那么就是识心所,所谓的思心所;思惟的心所。其他的心理学家无法了解,第七意识或者第八意识的微细的东西,他也只能在第六意识里面打转,最深的也就是无法了解的一个潜意识。 第六意识加上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意,叫做了别境识,这个叫做第三能变;初能变把本性变作第八意识,二能变把第八意识加上一层执着,三能变依第七意识作为根本,名叫做意根,然后,加上分别,那就是了别境识。所以,阿赖耶称为本识,其他称为唯识,唯心所造。本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六道轮回包括等觉菩萨还没有完全清净,还留有一分无明。[阿赖耶识]它翻译成中文叫做[藏识],所谓藏识就是[自相]。自相就是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统统叫做执着,我爱执藏相。[一切种识;因相],所谓因相就是相续执持位,从无始劫以来它有这个相续的执着。到成佛我们五根不坏,也是有相续执持的力量,不过,他已经转识成智了。[异熟识]是[果相],就是所谓的善恶业果相,善恶的业果位。 为了使大家更清楚,所大家听不太了解,所以,我们拿出讲义。资料并不太好懂,对于初学者来说,听不太了解,不了解也要听,否则的话你这个佛法就会停止在某一个阶段,正因为听不懂才要听,才要更加的用心来研究,所以,现在必须要慢慢来解释。使你们加强印上,在修行上、在名相上比较清楚。 第八识三相略表,三位,第八识由于正智的程度,所谓智就是修正功夫,转识成智的功夫,二乘人、菩萨、佛果,程度都不太相同,所以,这个正智就是在第八意识修正的功夫里面,可分作三个位次。三个位次第一个叫做我爱执藏现行位,第二叫做善恶业果位,第三叫做相续执持位。一我爱执藏现行位,顾名思义我爱执藏,就知道第八意识受到第七意识的执着,由无始劫以来,都是因为第七意识一直永恒的执着第八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本来见分的心法,相分的色法是同一体性的,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业力熏习,使我们色心圆融无碍的法变成隔阂,变成强烈的精神跟物质。其实我们晓得精神会影响到我们物质,物质也会影响到我们色身。 比如说我们今天心情好,饭吃得下了;我们今天父母亲发生了一些问题,送进加护病房;我们因为操心、过度惊吓;恐惧过度,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没有说父母亲发生了严重的车祸,送进加护病房,你这个饭吃得下,我不相信。或者是你所爱的人,一下子离开你了,那你要学佛的心也定不下来。所以,我们的心就会影响到胃,吃饭的胃,就是心(情绪),精神就会影响到物质,这个物质也会影响到我们色身。比如说身体病了,情绪就会变成低潮,就会感觉到绝望,没有幸福可言,世间无可追寻。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在第八意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执着,把色法跟心法严重的分开,我们藉着无始无明,变化成世智辩聪,由无始劫以来的世智辩聪幻化成肉体,由地、水、火、风产生的知觉;由这个知觉显示的世智辩聪,幻化成我们的精神,神经系统。所以,我们说神经系统是物质也对,是精神也对,为什么?因为我们神经系统受情绪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受到破坏,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境。 我们的色身,整个由精神支柱,精神跟精神就是神经系统,全部有关系。所以,神经系统的来源,就是我们对外界的反应,有的是可以自主的神经,有的是不可自主的神经。换句话说:我们的精神某些方面可以控制,某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没有办法的。就算你印度的瑜珈行者,可以控制这个胃使它蠕动,但是,你也没有办法抑制这个无常使它变成永恒。你还是要生、老、病、死,大修行人把肉体当作是永恒,是一种错误的追求,本性才是永恒的东西。 我爱执藏现行位,这是指第八识的自相而说,简单讲自相就是内面,里面含有执着性,变成一种污染的意思,意思是如果谈到我们阿赖耶识的自相,就是本身就有执着,那是因为受到无始劫以来,怎么样?恒由第七识的爱执为我,叫做我爱执藏位。凡是下至凡夫,上到第七地的菩萨,或者二乘中的有学圣者;有学就是还有学习的地方,还有可学的,那不是到无学位,无学位就是在这个三界里面没有什么好学的,究竟极果。所以,是二乘中有学圣者,有学是对无学讲的,这个位的识叫做阿赖耶;阿赖耶为执藏识,执藏就是所谓的执着,而蕴育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如果,会修行的人,看到这一句话,那也就知道凡一切相不可执着,否则的话,将与成佛绝缘。人类两大不好修行的,欲望和情。欲望就是指饮食、男女之欲望;情,那就是发挥了父子之情、母女之情,我们无法把这个情升华成悲心,那你就永远不能成佛。所以,因为你执着,阿赖耶识的名相就永远存在,那么因此,如果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能够在一句话里面好好的思惟:噢!原来阿赖耶识,我们无始劫来就是这个执,这个执一定要破,不破与成佛绝缘,不破这个执着的人,没有机会成佛,也不可能修行,连往生极乐世界都会有问题。为什么?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对娑婆世界无所留恋,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专不生极乐。你这个爱或者这个情欲不重,那你就不会来到这个娑婆,你不把它平淡化,那没有办法。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专。 我们一般人,念佛的人多,往生极乐世界的少,正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行,以为自己有办法,所以,不在平常的日子里面下一点功夫,不做功夫。不做功夫,他只是会念念:阿弥陀佛,自己平常告诉自己:我做这种功德,差不多可以往生了。他并没有经过考试啊,在没有经过大专联考以前,大家都可以估计,我可以考四百多,一考起来:三百二十。跟估计的差一百分,人一直认为自己在临命终有办法,到临命终就没有办法,没有考试你怎么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哪里?考试就是每天碰到境界,能够在情、在欲淡泊,你这个考试,你自己考试,你就知道你几分。我们如果到临命终才要试试看,去通过这个联考,万一通不过,你就麻烦大了。 我们每天面对这个境界统统叫做修行,烦恼当下就是菩提,每天你都要试试看,你的境界有多高。感情来,你抵挡得住吗?欲望来,你控制得住吗?你能转识成智吗?在古来的禅宗,我说禅宗厉害就在这个地方。禅宗里面有一句话:若能悟到一句,这一句就可以成佛。如果你不把这个佛法当作心地的功夫来用,而只把它当作学术来研究,就算你看完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没有用,为什么?你变成是一个学者,不是学佛。佛法,它是一种功夫的表现,就是你平常你的生命一定要赶快发挥你本性上的功夫,否则的话,你一直到临命终。你现在自已以为行,其实一点都不行,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你怎么知道可以在冬天里面还盛开着花朵?境界是学佛人的天堂,你要把境界当作是天堂,好好的来享受它。 以前,有一个密宗的上师,徒弟对他非常好,每天端饭,时间到就给他弄洗澡水,他非常享受,徒弟也很孝顺。他不住了,他说:我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西藏去。回到西藏以后,他的徒弟对他忤逆、不孝,他好高兴。后来,对他很孝顺的徒弟就跑到西藏来找他,说:上师啊!您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他说:唉呀!你们太孝顺了,我在那里都没有什么好学的,也没有境界,你们统统顺从我。我从来没有碰到过逆境叫什么。我在这里有得学,那个稀奇古怪的、不孝的、叛逆的,那才知道师父的功夫。还有这种怪师父,他一定要找境界。所以,人家的修学佛法不一样,因此,真正的功夫要用出来,那才叫真的功夫。平常讲得很好听,或者是在家居士吹嘘的,那没有用的,当你今天听到师父这句话以后,你二十四个小时,就统统叫做修行。境界现在那儿,现在就要看功夫;每天都会碰境界的,现在就看功夫了,师父讲的这叫做修行。 以及二乘的无学果,到这个位次才能够舍,所以,二乘中的有学圣者都属于有阿赖耶的名词,此位的识叫做阿赖耶,为执藏识。八地以上的菩萨,以及二乘的无学果,已经没有第七意识的我执,所以,就没有这个名词。因此,阿赖耶识到八地以上,就没有这个名相,就没有所谓的阿赖耶。阿赖耶是第七地以前所用的,七地菩萨以前所用的叫做阿赖耶。包括凡夫、二乘人,二乘的有学位。再来就是菩萨或者是佛果,不过,二乘跟菩萨有一点要注意的。二乘人如果自力的功夫够,那就等于七地菩萨的自力的功夫,而不是说二乘位来才叫做菩萨,菩萨位来才叫做佛果。 就自力来讲的话,阿罗汉的位置,比菩萨的位置还高,自己修证的功夫。如果就菩提心来讲的话,初地菩萨虽然没有阿罗汉的功夫,但是,初地菩萨的功夫他是因为发大菩提心,所以,就唯识学来讲,证阿罗汉的功夫,远远的超过菩萨的力量。这个菩萨必须到八地菩萨以上,才能够走过阿罗汉位,因为,阿罗汉叫做无生。就自力功夫来讲,阿罗汉走过菩萨,就究竟位或者就发菩提心来讲,菩萨的位次超过阿罗汉,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到二乘的无学位,就没有第七意识的我执,就没有这个名字。 第二叫做善恶业果位,这是指第八识的果相而言,因为,第八识是由无始劫以来的善恶业所召感的异熟果,就是你无始劫以来造这个善恶业,这是因:善因、恶因,经过一段时间就成熟叫做异熟。你造善因就得善果,你造恶因就得恶果。第八识又叫善恶业果位,召感的异熟果叫做业果位,这个位一直通到十地菩萨的金刚心,为什么讲金刚心?因为,他接近佛了,在唯识学里面没有列出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直接就是成佛。在唯识学里面没有所谓的等觉,有的有谈到,有的没有谈到,有的只有列出四十一个位次;有的经典有谈到这个十地菩萨,再来等觉,再来妙觉,有的没有。 这个金刚心就跟佛心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所以,此位通到十地菩萨的金刚心或二乘的无学位。这个二乘的无学位,那也不得了。这个识就改成名字叫做毘播迦,七地菩萨以前位次叫做阿赖耶,要是就果相来讲的话,是通到十地菩萨、二乘的无学位,又叫做毘播迦,叫做异熟识。所以,第八意识第一个名字叫做阿赖耶,是通到第七地菩萨的二乘的有学位;另外一个名相叫做异熟识,异熟识是通到金刚心十地菩萨、二乘的无学位。 第三、相续执持位,这是通到佛位,为什么相续执持位是通到佛果?因为,释迦牟尼佛他也会变现这个色身出来,我们众生也有色身,那么他要持这个五根身,令这个五根身不失。如果说成佛以后什么都没有,见法身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完蛋了,那他怎么能够度众生呢?所以,以这个识,还可以执持色法、心法的万法的种子,令这个五根不失。所以,佛也能成佛,也能示现成这个色身,正因为有相续执持。相续执持位,在凡夫位来讲,它是一种执着,在佛菩萨来讲,它是一种示现,已经转识成智了。 相续执持位,就第八意识的因相来说的,这个位通到佛果,以及尽未来际,为什么尽未来际?尽未来际要八相成道,要在他方世界示现成佛,所以,这个相续执持位,一定要有尽未来际,否则的话,他要度众生的话,他怎么样来示现八相成道?因此此识,执持这个色心的万法种子,令五根不失叫做相续位。众生也五根不失,佛菩萨也五根不失,他神通妙用。就凡夫位来讲,五根不失是因为业力的执持,就佛菩萨来讲是愿力的执持位,那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五根不失有一种是愿力来的佛菩萨,有一种是凡夫业力来的,都是相续执持位。 这个识的梵语叫做阿陀那识,也叫做执持识,可见阿赖耶的特质是凡夫到菩萨第七地,或者是二乘有学位的众生而言,那么,这是叫阿赖耶。什么叫异熟呢?异熟识是指菩萨的十地,或二乘无学果位的圣者而言。什么叫做执持识呢?就是指佛果以及尽未来际的圣者而言。所以,我最聪明,为什么?假设你们有一点钱,你们不要去投资公司,投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最大的危机就是投机。你们没有看过《佛心慧语》吗?我这个人最聪明,如果你有一点钱的话,放哪里?放国家的政府,除了国家灭亡,否则的话,你的钱永远存在,利息虽然少一点,可是这个有保障。你要人家的利息,人家要你的本钱,所以,你投资这个风险很大的地方,到最后没完没了,你完蛋了,我告诉你。所以,要记住!学聪明一点。 [18缘起之相表(缘起之相,有共、不共二相,以四料简分别之)]。这个料简就是以前抓中药:配药,四种不同。料简以现代话来讲叫做分类的意思。[缘起之相—共相、不共相],什么叫共相?共相里面有[共中共、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所以,初学者,象今天我们这个大专的同学来都坐在三楼,最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听不懂。没办法,因为初学者是没有办法听懂,熏习可以,讲讲故事,他就听得懂。这些慢慢来解释,认识一点也不错,第一次听比较艰涩。缘起之相有共相,就是我们人生宇宙的[山河大地等]一切相。什么叫共相?[共相]就是[共业所感]。所谓共业所感,比如说你做人,对这个宇宙的认同、看法是有相同之处的。比如山河大地,你看那是一座山、大海,因为人的业感几乎相同,所以,看出去的世间,就会差不多。我看,这是文殊讲堂,你看,也是文殊讲堂,可是一只蟑螂呢?就不是看文殊讲堂,这好大、好大啊,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也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一只蟑螂它知道这是文殊讲堂吗?老鼠它知道这是什么大讲堂;弘法的地方吗? 所谓共业所感就是认知的层次不一样,所以,我们感觉到它是山河大地。你要是说鱼的话,它是生活在水里面、海里面,我们对这个世间,对鱼很了解,鱼要了解人那就难了。所以,高层次的有办法了解低层次的,低层次的要了解高层次的就没有办法。佛菩萨要了解我们,太容易了,易如反掌;我们要了解佛菩萨,那难如登天。他生活在高层次里面,心境改变,所以,这个共中共就是一切的众生所感应的共同业力,共业里面的共业;共相就是共业里面的共业,共中共。比如山河大地,大家统统都看得到,喜马拉雅山你也搬不走,那不是你家的,就是印度政府或者中国政府的,大家都可以去爬一爬、走一走这是山河大地。 共中不共就不是这样子了,[田宅衣服等],是不是?你有你的财产,那是辛苦赚来的财产。虽然说共业,大家都住在山河大地宇宙里面,但是,它是不共同的,你的福报是你的;他的福报是他的。同样生活在台湾是共业,我们的共业都投胎在台湾,可是,有的投胎在台北、有的投胎在台中,有的在高雄。各人的福报享受也不一样,有的人吃的是山珍海味,有的人饥寒交迫、家徒四壁;有的人一进去就寒舍,有的人是热屋,差很多。我们这里就是寒舍,有冷气的地方,所以,现在有空到寒舍来走一走,就是冷气,这不错。有的人就没有办法,所以说,虽然同样住在这山河大地里面,但是每一个人的享受就是不一样。所以,[不共相]叫做[自业所感],这个自业就是自己的福报,自己的福报有多寡。 有的人他一学佛,就知道佛法是无上的道理,可是,同样来亲近讲堂,有的人就不以为然。那福报不够,转,一下子受到外在的影响就转走了,他就不信佛了。碰到邪师,碰不到善知识,他就不信佛了。所以,共业里面有共相,不共业里面就是自相。山河大地是大家所共同运用的,但是,你住的地方,那就各人享受的,不一样。有的人住皇宫,有的人住的才几坪而已,很可怜! 再来,缘起之相里面有不共相,不共中的共相,不共相里面的共相,什么叫不共里面的共相?比如说[自己扶尘根],扶尘根就是肉眼。不共就是我有我的肉眼,你有你的肉眼;可是,你的肉眼是眼,我的肉眼也是眼睛。不共就是说不同的,你的跟我的不一样,你的眼睛跟我的眼睛不一样,但是,都有相同的地方,你有眼睛,我也有眼睛;你有耳朵,我也有耳朵。你有尾巴……你没有尾巴,讲太快了(法师笑)。据说某一些人类有尾巴,真的,人类是猴子进化的嘛。有的人摸一摸,我是没有。据说有一类的众生是有尾巴的,真的,在这个奇怪的地球里面有人类是有尾巴的。尾巴一点点,好象骨头突出来那一种的。 不共中的共业就是说自己的扶尘根,但是,大家都有眼睛。共中的不共,你有眼睛没有错,我有眼睛,没有错,已经不共了。不共中不共就是你的神经系统,跟我的神经系统感受不一样,[自己胜义根]就是不共中的不共。胜义根就如同神经系统,扶尘根就是我们的肉眼,你有肉眼,我有肉眼;可是,你的感受,你眼睛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感受就是不一样,就是神经系统不一样。我有学佛,我看这些众生就是很顺眼;刚刚初学佛的,我看你不顺眼,他看我也不顺眼,学佛的人要是看什么事情都很顺眼,那就是学佛成功了。我们大部分是嫉恶如仇,看到恶的就很不以为然,蓄意的去排斥、摈斥他。不过,我们学佛的人要慈悲、怜愍他,真正学佛的人要包容,所以,在学佛的人里面,他就是平等。 这个不共相就是除了神经系统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知身心世界皆为自己业力所感、但应转业不可怨天尤人]。不抱怨,这句话很重要,你为什么不出生成男的,为什么出生成女的?你为什么不变成男的,他为什么不变成女的?有的女孩子跑到这里来讲:唉呀!师父!我要是做男的多好,可以亲近你来出家、修行,可惜我是女孩子,没有办法,她就是很感触。有的男孩子也很糟糕,他看到女孩子要化妆,挂耳环吊得叮咚咚的,觉得满好玩的。女孩子可以化妆,有腰、有胸、有屁股,他就觉得这个三围很好看。这有什么好看的?像我们平面多好看,我们也有好看的地方,前后看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好看的,是不是?这个像人妖,他就很不正常,喉咙有结,腰部以下都是男的,他就是去隆乳、去打针,这像什么?所以,人这个业力实在是不一样。 我们到泰国去,导游带我们去沙滩,在沙滩导游告诉我们:师父!师父!那个是人妖,我吓一跳,怎么这么漂亮的人妖?怎么看不出来?真的,那个是人妖,就是戴耳环、穿泳装,就这样子,你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就是化妆得怎么样都看不出来。不过,据说这种人妖寿命很短,因为,他每一个礼拜要打两次女性荷尔蒙,为什么要这样子?我常常想:一个好好的男人不当,你一定要当女人,女人有什么好?麻烦!意志又脆弱。不见得,你学佛当然很强,我讲的是外面的。我觉得众生,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有的女的想变男的,有的男的想变女的,天下无奇不有。美国还有一项男众化妆成女众的活动,那有的美国人,西方人的思想无奇不有,赛蟑螂、赛老鼠、赛猪,这个精神有问题,美国人还其乐融融。 我看电视的时候,美国人还化妆成女孩子,有的男的,六七十岁,那一画怎么都画不起来。因为他们那个脸像橘子皮一样,挂那个耳朵,看了会呕吐,受不了。人类的无知、愚痴,他没有目标、没有人生,又不晓得追求什么,我常常讲的,就搞这些活动,人生实在太短促,没有办法,唱歌、跳舞,有什么办法。像我们到欧洲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去德国什么河,忘记了,我一直在念大悲咒,我管它什么河,我走到哪里就是,徒弟愿意看,好!去看,唱歌、跳舞,就是这样子,跳得摇晃不已,这样子。然后就拿个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台湾也念佛,出国也念佛,走到哪里,统统在念阿弥陀佛,在台湾也要往生,到德国也要往生,到法国也要往生,到伦敦也要往生,对不对?众生如果悟到佛法,你所到之处没有一样不解脱的。 [19第八识因相表]。种子的意义,我们已经看过第八识的自相表、果相表,现在我们要看第八识的因相,自相、果相、因相。16是第八识的自相,17是第八识的果相,19是第八识的因相,自相、果相、因相,这三个来讲这个第八意识。好!种子的意义:凡一切有漏,这个漏就是烦恼法,凡一切有烦恼的,无漏就是无为法,就是解脱;没有烦恼色心不二,圣人,色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色法,色心不二。凡夫,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是强烈对立的。色法、心法无不从第八阿赖耶识中的功能开发而来,第八意识就是我们的仓库一样开发出来。这种能开发的功能,就是所谓的种子,但种子的条件,必须具足六种条件,就是要具足六种情形才能称为种子。第一、刹那灭,就是刹那、刹那的变化;第二、果俱有;第三、恒随转;第四、性决定;第五、待众缘;第六、引自果。 要作为第八意识里面的种子,要有这六种性质才够资格,这就是所谓的种子六义,种子六种意义,六种性质。什么叫做刹那灭?就是第八意识里面的种子,必须要刹那、刹那生灭变化。底下解释为什么?因为因果是在生灭变化上假名的,换句话说成佛就是超因果。我们常常讲的,不昧因果就是说他超越因果又不离因果,释迦牟尼佛是超越因果的束缚,因为因果是生灭法,但是又不离因果。所以,虽是生灭的因果,可是,对佛来讲他不作用,束缚不了他。因此,说佛落不落因果?你说落因果也不对,说不落因果也不对,落因果的话,佛是生灭法;不落因果的话,佛违背因果法。所以,叫做不昧因果,所谓不昧因果就是不离因果,当下就超越因果。所以,因果是在生灭变化上假名的。 像常住不灭的无为法,就不能加上赋予这个因果的名字,不可以的。因此,释迦牟尼佛负因果,但是,超越这个因果,叫做不昧因果。不昧因果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意义:1、不离因果,2、超越当下这个因果,所谓超越就是因果束缚不了他,名为超越因果。什么叫做果俱有?第一个要当第八意识的种子,要刹那、刹那一直变化,一直变化。再来,果俱有意思就是种子虽然要刹那生灭,但是,它所生的果,一定要有能生的因,还有所生的果。能生跟所生,能生的因,那就是种子,所生的果,那就是现行,现行就是指现在;现在的种种人生宇宙现前,所生出来的现行因果。能生的因,所生的现行因果,两个条件的和合才行。换句话说,八识田中的种子起现行的时候,它能生的种子,跟所生的现行,都必须同时俱有而不能相离。相离的话,因果就不符合了,相离的话,因跟果就不一样了,所以,要因果和合,和合就是要相同,造如是因,得如是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造无记因,得无记果,一样的道理,就是要因果和合。这是第二个条件,就是因果俱有。 第三个条件叫做恒随转,什么叫恒随转?种子不但要刹那、刹那不灭,同时要相续不断,恒随转就是永远在转动、永远在变化。在诸法之中只有第八意识有上述六种功能,那么,种子当然也要跟随着第八意识流转。意思是这个种子一直在变化,比如说,你前世造业,你把人家杀死,那么,你今生今世一直生病,病苦不断,因为,这个冤亲债主卡住这个冤魂,你怎么吃药也吃不好。突然喉咙痛、腹泻、肠炎,怎么样子那里酸痛,那里痛,这里也痛。你找不到病根,你现在拜佛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唉!奇怪!这个病慢慢就好了。为什么?这个业障、冤亲债主、这个鬼魂,常常在你的身旁要找机会要报仇,他看你每天这样拜佛求忏悔,好了!原谅你!所以,我们在未成佛以前,要多求忏悔,不能造恶。恒随转,那么,你来世的因缘果报就会转,同时转。因此,恒随转就蕴育在第八意识的种子,一直在变化。要看你怎么样操纵它,看你怎么样控制现在。所以,佛教讲自转因缘、自转因果,佛教不是宿命论,我生来天生有福报就是福报,那你福报享尽了怎么办?拼命乱花钱、浪费财物,那不行。 第四叫做性决定就是要构成第八意识的种子,它这个性要决定,性不决定的话,因果就不相同了,意思是如是因一定要如是果,善因一定要善果,恶因一定要恶果,决不可混乱。性不决定的话,善因变恶果,那还得了,那谁要行善。那你今天学佛也没有用,学佛有学佛的种子,如果说性不决定的话,我学佛变成魔王,那还得了,那这象什么?佛法象什么?佛法的因果不可混乱,不能相违,是不是?所以,性决定是指因果性必须相同,不得相违,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皆不可混乱。 第五、待众缘,就是蕴育在八识田中的种子一定要碰到因缘,你才有办法。譬如在座诸位,你们统统前世有学佛的因缘,也许有的是从学校介绍,有的从善知识介绍,有的从报章杂志来认识我们文殊讲堂,有的是听到风声要来看看师父,有的是这样子。这个人家介绍,好奇来,也会学佛。所以,这个度众生,貌相长得奇特,也可以度众生。他因为好奇来,不是真正学佛来的;如果我长得其貌不扬,也可以度众生,你不晓得,那个慧律法师象什么?像钟楼怪人,你去看过吧,钟楼怪人,驼背又很准时在扣钟,很丑,像秘雕也可以度众生。所以,学佛的因缘千百万种,只要能引进来,也不错。 第六、引自果,就是指种子,除了有上述五义之外,必须要有色法、心法,各自引生自果之义,到这还没讲完。种子必待种种的助缘的和合才能发生果报,都不能单独现行,这个很容易了解,你不等待因缘,就算你们前世有缘,那么,你没有碰到这个学佛的因缘,那你也没有办法学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这样。这是针对外道所说的自然顿生的迷执,自然顿生就是他没有那个愿力,反正,你有缘也好,没有缘也好;佛教不一样,佛教是我们有这个愿力制造这个因缘,缘是由愿力而来的,所以,你要制造这个因缘给众生。你愿力强,比如我今天生病,我不讲课,你们就没有学佛的因缘,我讲课,我这个愿力够,就可以制造因缘。所以,智者会创造因缘给众生,众生不来那就没有办法了。 大智慧的人,慈悲心的人,他会创造这个因缘给众生,他不会等待因缘,那么你自己来,所以,创造愿力的话可以让众生的因缘早熟,因此,还是要因缘,但还是要靠愿力。引自果指种子除了上述五种意义以外,必须要色、心各引生自果的意思,色法引色法的果,心法引心法的果;就是色法由色法的种子生,心法由心法的种子生,这个并不难。比如你前世喜欢插花供物,花是物质,但是,你今生今世就会感得非常漂亮。你前世喜欢整理肮脏的佛像,佛像不可以用嘴巴去吹灰尘,罪过无量的,你那个臭嘴巴,一颗大牙,一颗烂牙,每天都吃东西那口臭,然后,吹佛像的那个灰尘,怎么可以?我们整理佛像,要用新的抹布,新的柔软的东西,慢慢的擦拭,你来世这个皮肤就很漂亮,因为你整理佛像。 你前世对三宝用深心恭敬供养三宝,礼敬三宝,你今生今世学佛就没有障碍。如果你今生今世一学佛的话,到处造口业,断人家慧命,你来世要学佛,就会碰到障碍。你阻止人家学佛,本身你就会障碍自己。这个色法由色法的种子生,心法由心法的种子生,丝毫不能差错。比如,前世嫉妒心很强的人,今生今世嫉妒心还会存在;有的女孩子凶巴巴的,一讲起来:你要怎么样?你不认识老娘吗?哼!所以,这个人的个性,心法,从前世她就有这样子带过来的,没有办法。有的人一出生,他就有领导的能力,特别会讲话,一上台就讲得头头是道;有的人一上台讲话语无伦次,没有办法。因此,各人的因缘,各人的果报有各人的果报,谁都不要怪谁。所以,学佛就有一点好处,不怨天也不尤人。这是针对外道所执的,万法由大自在天因生的迷妄而立的。 这个种子的六义,我看念一遍好了,[种子六义:刹那灭:种子自体必须是有为刹那生灭]。二就[果俱有:种子要与他所生的现行果法,俱是现有]。三[恒随转:种子要是恒时一类相续,没有间断]。有的起现行,有的还在潜伏,四[性决定:种子要与他以前能熏的现行因性相符]。性决定,种子要跟他以前能熏的现行,因为现行就是现在造的业才能熏;因性,因就是以前起现行的因相符合,才能性决定。五[待众缘]就是因要等待因缘才能够产生,就像你们前世有学佛,你们今生今世要等待这个因缘,你们才能学佛。[种子要待它自己的众缘和合,才能生起]。六[引自果:种子各引生自果,色法种唯能引生色法现行]。心法引出这个心法的种子,所以,种子要引这个自果,这个要稍微注意:色法引色法,心法引心法的种子。 [20熏习相状图],所谓熏习如同点香一样,一次再一次的重复叫做熏习。比如我们每天点香,我们就会闻到很多的香气,我们每天喝牛奶,杯子虽然洗得很干净,也闻到牛奶的味道,或者是我们每天泡茶,泡习惯了,虽然把茶壶洗得很干净,但我们还是闻到一股清香味,这熏习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切万法都是由熏习而来的。[种]子[能生(因)],[种]子[生现]行,所谓现行就是变现了色法、变现了心法,一切的心法、色法。[七转识];相分、见分,统统由八识的种子互不相碍影现出来。所以,种子起现行,色法有色法的种子,心法有心法的种子。讲:色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色法,那是指色、心二法圆融无碍的圣者;就众生位来讲,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色法、心法会有质碍的。 当我们一个人内在烦恼,他就会影响、伤害到身体,当我们的身体病得很长,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那是我们的心无法主宰这个色法的肉体,而肉体的破坏我们也没有办法靠心的念力去支持它。众生地、水、火、风就是分得很清楚,而圣者,色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色法,地就是水,水就是火,火就是风,因为当体即空。与空来相应、与理性来相应,所以,能产生事事无碍法界,因为透过空性的不可思议的心念、动力,可以融和一切的地、水、火、风,变成圆融无碍的一切法。圣者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可以转一切法,山河大地变成他心中的东西。我们在凡夫来讲,没有办法,因此,这个现行,所谓的心法跟色法两种。 就种子来讲,是[能熏(因)],就现行来讲,就是[所生(果)],但是,就七转识所生的果来讲,因为七转识是由能生的因变现出来的,就七转识来讲,能熏的变成因,[现熏种];现行又熏习这个种子,这个[种]子落下来又变成[所熏(果)],所以,这个叫做当下。当下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在唯识学里面,有几种比喻,在《俱舍论》里面也有比喻,比如说我们点蜡烛,蜡烛的灯心能够助火燃烧,火又燃烧这个灯心,换句话说就是互为因果是同时的。所以,灯心生火,火又烧灯心,同时,种子起现行,现行又会变成我们的种子,因此,这个熏习既然那么重要,换句话说:善知识跟环境就变成为是最重要的。 你要碰到正法的,大彻大悟的一个出世的明师,他能够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无量无边正知正见的种子,那么你生生世世,就算今生今世没有了脱生死,你也可以走出正道,因为你有智慧判断。但是,如果你碰到邪知邪见的,所谓的误人子弟的邪见的六师外道,那么,你八识田中也就产生无量无边邪知邪见的种子,你来世要学佛,就自然会排斥这个佛门。所以,熏习变成我们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种子,也是非常重要的现行。所以,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双重因果同时俱足,种生现,现熏种,就是这个意思。[断恶;伏现行、灭种子(改习气)],改变我们的习气。[修善;以现行熏种子、使种子起现行]。 [21种子类别表],这个种子类别有[本有]的,就是先天的,有[新熏]的,就是后天的,本有的分[有漏]跟[无漏],新熏的种子有有漏和无漏种子。有漏的种子又分成[名言]跟[业]的种子,名言又分成[表义],或者是[显境],名言就是[等流],等流习气。业就是一种[异熟]的习气;等流又分成[名言]跟[我执],这是对外相名词会产生一种执着,名言就是我们大家所认知的叫做[共相]。但是,大家所认知的,产生执着的程度又不一样,就变成[不共相]。异熟[有支]就是我们第八意识变成异熟识,有共同认同的东西叫做[共业],比如山河大地。[不共业]就是你各人所享受的环境不一样。无漏;[生空无漏;见道无漏;法空无漏;修道无漏;二空无漏;无学道无漏]。 要好好的听,否则不容易了解,种子可分为两种,第一个就是本有,本有就是先天性的,无量亿劫来所储存在第八意识里面的一切种子,叫做本有的种子。第二叫做新熏的种子,就是后天的种子,你先天的种子强的话,那么你就转不过来,你就必须受到命运的支配,你的命随着一定的形式去流转。所以,一般没有修行的人,大部分都是接受本有的种子,而一直无能力与这个环境对抗,所以,一直穷到底,一直受业力的支配,直到死亡。如果是个大修行人,他有新熏的种子的话,虽然没有那个能力转变所有本有的种子,但是,他总是知道怎么样下手,至少目前他活着也不会这么痛苦。 新熏的种子是后天,后天所谓的学习的。本有的种子是无始劫以来,就在第八阿赖耶识的自体中俱足,它能够开展、开发,这个万法的功能势力,也就是说我们无量亿劫来,有流转六道轮回动力的,就是这个。由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所开展出来的这个念力,念力就会变成幻相,幻相就是我们执着的错觉,所以,第八意识就如同无量无边的发电厂,你只要碰到因缘了,那个某个地方就会亮。比如你碰到天界的缘,你就到天界去享福;你碰到人道,就来人道学佛;你作恶多端,碰到这个地狱的因,那就要去受苦。每一个人都下过地狱,所以,每一个人都很怕下地狱。 再来,功能;功能就是种子的别名,同时也是表现它的特性。在哲学里面来讲,性能是无形的能力;而且本来就有的,比如我们有饮食之欲望,你一出生就懂得饮食;比如我们有男女的欲望,这也不是你要跟不要的问题,只是没有办法。而不是说靠那几个道德观念,或者靠这个戒律的观念,就有办法控制这个男女的欲望,为什么?这是性本能的东西,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就像你白天要小便,晚上也要小便;你要上大号,你晚上也要上大号,这个是人的一种力量,所以,在众生位来讲,它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而大修行人要破除这种习惯性,那不下很大、很大的功夫,不是很容易的。这并不是说你能够说我不贪吃,你就没有这个贪念。你看到好饭、好菜,饿了还是会贪的啦。 你看到这个美貌的男子,看到美貌的美女,你还是会执着,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因为你本来一出生就有这种能力,所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不然,你说他怎么发泄?造反了,这个社会就乱七八糟。周公制礼作乐就是怕这个社会大乱,每一个人先天性就有这种需要这个能力,你不安排他结婚,那就完蛋了。他又没有学佛,他怎么能够升华呢?所以,这种动力,也就是我们的YIN念,YIN念就是投胎的根本。所以,生死的根本就是男女,结过婚的人,包括没有结婚的人,你只要有成熟,正常的男众、女众,都知道这种力量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知道要好自为之,这不是用道德,用几个戒律,或者法律,你就有办法约束,这是不可能的,很难的。为什么?这不是你有选择的余地,这个力量就是黄河一样大的力量一直推过来的。 你看,底下就写得很清楚,能,含有这个力量跟这个作用的,年龄一到,你就非结婚不行,你就会朝思暮想有一个伴,有一个依靠,还有要吃吃好的东西,要享受。这个能量力用;力量作用,无始劫来就是这样子的。正如一芥子中,含藏无量种子的功能一样,这个用一芥子来形容是很小,其实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我常举一个例子,比如他欺负我,我忍耐,每天都压抑着忍耐,那么,你在我头脑里面,我不讲,你也不晓得我的仇人是谁。到有一天,他一直欺负我,欺负到我受不了的时候,我就爆发起来,这无量种子的恨,那一种力量就显现庞大的力量。所以,很多善良的人,一生气起来杀死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杀人,为什么?他逼得让他发疯。 比如这个菜市场里面抽税金,鱼肉人民,无法无天,来了,好吃懒做,流浪汉动不动就要向人家要钱。你不给他,他就揍你一顿,你报警,他就要你死,这个恨一直隐藏着。隐藏到有一天爆发起来,这个就是庞大的力量,那种恨。一个女人嫉妒另外一个女人,蕴育着嫉妒的心,找机会说她坏话,明明是白的,她就要讲黑的,无中生有、攻击、诽谤。圣者就会保持如如不动,不听妇道人家之言,一个大智慧的人,他只作参考,自己会去调查,他不可能听片面之词。为什么?他会知道这个众生,因为众生会扭曲本来的面目,众生没有大彻大悟的人,他不如;他不如就是弯,没有悟到清净的本性的人,都会透过意识状态扭曲别人的东西。所以,只要他不大彻大悟,他没有平等心;没有平等心,讲出来的话都有色彩,都会扭曲原来的意思。 哪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包括你们在座诸位,都是这样子。不必笑别人,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扭曲别人的意思,为什么?希望掌握自己真正的生命,其实愈离愈远,对于佛法都是一样的,愈想保护自己,就愈离真理愈远。你一直想保护自己,就愈自私;愈自私就产生妄念愈多,愈想保护自己就把对的讲错的,黑的讲白的,白的讲黑的。所以,人不应该听片面之词,应当冷静,把你的真如自性空一切法的力量拿出来,坐落两边,不落空也不落有,不落左也不落右,不落男也不落女,不落对也不落错,不落是也不落非,善恶同时就空性的。所以,诸法不相到,这个法也没有来到这个地方,那个法也没有来到这个地方,当处就解脱。不必加上任何的言语,讲解脱也是多余的,佛法就是这么悟,悟不了你就轮转生死;悟得了这一念你就受用无穷。 正如一个芥子当中含藏着无量种子的功能一样,有庞大的性能,因为这是先天固有的,所以,一名叫做本性住种。这个本性不是我们那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指本来就有的。在唯识学讲的本性,不是我们所讲的明心见性的那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由无始劫以来,住就是执持的,一直持续着有这种种子。那么,新熏的种子,与本有的种子相反,不是原来有的,而是互相熏习而来的,这是由于七转识的作用,为什么加一个转?因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就像台风一样的旋转,造了无量无边善业、恶业还有无记业,所以,加一个转字,就是动的意思。不停的造业叫做转,所以,在第八识的自体当中再为熏习现行的习气,一名习所成种。 诸法的发生,除了见道初刹那的无漏智,诸法的发生就是本性的功能,平等心、大智慧、般若的智慧心,除了见道初刹那的无漏智,只有从本有的种子生起。本有就是本性,本来就是具足有的,那么,其他的一切法,没有不是从本有或从新熏习的两个了;两种情形和合而生的。种子,因为它的性质又分成两种,一个叫做有漏种子,一个叫做无漏种子。有漏的种子又分成两类,一个叫做名言种子,名言简单讲就是所谓的名相,我们每天叫的声音、名,或者句子、文章这些统统叫做名言种子。一种叫做业的种子,这个业造下去以后,就会慢慢的成熟,我们就必须去受报,这是业的种子。名言是我们平常来叫的习气,但是,业的习气,它将来是要去受果报的。这一名,名言叫做等流习气、业叫做异熟习气。 为什么名言叫做等流习气?等就是因,流就是果,因果是平等的。比如你从无始劫以来,对名相上的执着,那么你一投胎,一转世以后,今天的果报,你一看就很清楚的认识它,对名相上认识它。比如你前世读书读多,你今生今世对这个书的符号就会特别厉害,你前世学音乐,对这个音乐的五线谱,你就看得很清楚。所以,这个名言、文字,这个是一种等流习气。一种叫做异熟习气,又叫做业力的习气。业力就是说它会牵引我们去受这个果报,所以,如果把等流习气,配名言跟我执二种习气,加上异熟习气的有,有就是造业,有将来的业叫做有支习气,那么就是三种习气。 名言种子又分成共相的名言或者不共相的名言,业的种子也分成共业、不共业两种,无漏种子又有生空无漏,生空无漏就是断我执,法空无漏就是断法执,二空无漏就是连空的,法空的那个空字也空,名二空无漏,二空无漏就是连空,当体也是空的这三类。或者由修行的位次分为见道无漏,见道位;你见到了真正的真理,再来,修道位;继续修行破这个法执,到最后无学道,那就成佛了。无学,佛就是无学位,菩萨还是有学。有学就是还是需要学习,无学位分成两个:一个叫做三界无学位,就是证四果阿罗汉;一个叫做三界外的无学位,那么就是佛。三界无学位就是在三界内没有什么好学的,三界外的无学位是指大乘的佛。 总之,种子的种类是很多,不同的名字、性能也很多,现在将最主要的名目、条列如下:甲、依生起来说,就是依照我们八识田中所生起的来讲,种子怎么来的,第一个是由无量亿劫来本有的种子名叫做本性住种。是先天的,就是我们的本能;第二叫做新熏的种子,又名习所成种,就是后天的,由后天学习来的,那么,这样子的话,佛法的解释就非常圆融了,你就不会怨恨了。有的人一出生就是这么会读书,有的人一出生就是这么没有办法读书,他用功的时间比别人还多三个钟头,还是读不来。你不晓得人家前世是什么学校的,前世是北大来的,前世是美国哈佛大学念完,死了以后来台湾投胎,当然念台湾大学医科的,是不是?那你前世连小学都没念完,你今生今世读起书来当然很痛苦,是不是? 有的人就坐得下,像我就坐得下,你叫我拿斧头,拿铁鎚我没办法,但是,你一天叫我看十四钟头的书我很有办法,我是个读书人,你看我的手也知道。你叫我在那里动,我没有办法,你叫我爬山涉水、去烤肉,我很痛苦。我告诉你,我在大学四年里面,没有去参加过烤肉,你们相信吗?真的,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先天性是个读书人,不喜欢动、不喜欢爬山、根本不喜欢跳舞,也不会喝酒,也不会抽烟,打麻将到现在都看不懂,我不是跟你们讲笑话,是实在话的。我们人不要怨天,也不必尤人,就我们今生今世的各种显示出来,也可以了解我们前世。那些算命的会准,那是因为你先天性的种子被他算得准,你后天的话,他们大部分都是讲你过去怎么样,那就不要讲,你问那个算命:那我未来怎么样?他就哑口无言,谁怎么知道未来? 我常一个比喻一个有修行的大修行人就象电脑的硬盘,我们每天都加入新的资料,那电脑出来的答案当然不一样,为什么你每天念佛、拜佛,你会转你的业?你每天都求忏悔!那么不修行的人,每天都是干坏事情,那当然,先天性的力量存在,后天又没有行善,当然被一算就算得很准。所以,你不必怨恨谁,有的小孩子在四、五岁,音乐就弹得很厉害,我到现在五线谱都看不懂,我要看简谱才看得懂,是啊!所以,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好怨恨的。因此,我要出家以前,我就用唯识学来看,我是属于什么种子?我是属于出家的,我这个人晚上只要有人睡在我旁边我就睡不着,你说讨老婆怎么办?每天都睡在一起,那麻烦大了。不过,有一种办法,孩子照样生,然后她睡隔壁那就无所谓,这也是一个办法。所以,我们了解这个佛法的唯识,心就坦荡荡的接受,你什么境界来,那是你自己造的,你怨恨谁啊?她前世没有跟你有缘,她怎么当你老婆?怎么会跟你气死汝命? 乙、依有无漏说,第一个有漏种子,第二个叫做无漏种子。有漏的种子叫什么?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趣就是六道轮回中,受到这个生死的种子。名言、我执、有支,后面会讲到。有漏的种子就是三界六道中受生死的种子;二、无漏的种子,就是入见道位的时候,一直到阿罗汉、佛果位的出世的种子,这个叫做无漏的种子。 丙、依三性说,那么就是善性就是善的种子,恶性就是恶的种子,无记性就是无记种子,无记就是非善非恶。善恶的力量强,无记的种子弱,所以,这个叫做有漏的种子。依三性来说,无漏的种子是善种,其实这个描述并不恰当,我觉得唯识在这个地方描述还是不太好。应该加一个字叫做净善,你用这个善的种子,人家还以为是十善业,不!我们的本性是具足净善,为什么加一个净?净就是一种没有分别,大慈大悲绝对的善,而不是世俗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布施了几个金钱,盖了几个庙,就大加的吹嘘,貼了几个功德榜让大家认识,大柱子就刻着林大头,然后,大家每一个都知道这个柱子是他寄付一百万的,这个就是有漏善。而佛法,释迦牟尼佛也是善,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那种佛,你用这种善的种子来形容,我觉得很不恰当,为什么?会给人家误会是有漏。 所以,这个善不适合,应该加一个净,净善,清净的善。那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透过平等心、大智慧所透脱出来的那种洒脱自在的善,这样形容就正确。再来,种子分成本有的种子,还有新熏习的种子,本有的种子有有漏还有无漏,新熏的种子也有有漏还有无漏。有漏就是名言,这个名言就表义。什么叫表义名言?简单说就是第六意识的认识,一种想象的名词,对名字、文章的认识,声音的认识,然后存放在你第六意识的那些文字相。显境就不一样了,显境就是由六道的见闻觉知,眼睛看到桌子,那就是真的桌子,是实实在在的境界,不是你脑筋里面那个文字的桌子,是桌子就在你面前的。所以,表义名言,就是单靠第六意识的文字、名声、句子等等这一些表义,无形的落在第六意识印象里面的名相。显境是实实在在的,六根对这个六尘存在的境界,那当然会有一些名言。等流习气,习气就是有这个习惯性。 哪些习惯性?名言;我们对名字上的执着,我们对我执,对执着上的看法有一点不一样。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吃什么?喜欢吃茶,冻顶的乌龙、铁观音、普洱茶,普洱茶很贵的,都是几十年的,我虽然没吃过,但是也闻过。我们中国人喜欢吃茶,吃习惯了,他很容易就会常常出生在中国。因为,中国人在吃茶,外国人也不吃茶,你看过美国人吃茶吗?我以前泡了一杯茶,美国人来泡了茶叶放着。他不会吃茶,他把那个茶叶拿起来嚼。那是树叶,他不懂,他没听过那个吃茶是什么东西,我说:那个不能吃,喝而已。 还有这个我执也很重要,我们讲实在话的,如果我们今生今世做中国人,生生世世做中国人的机会就大了,为什么?因为你讲的都是中国话,你习惯于中国人,因为你中国的习气就很重,所以,一投胎差不多变成中国人。除非有一种人,恨不得剥皮易发,比如,头发黑的就黑的嘛,你为什么要烫成金黄色?然后,又长出来一半是黑的,后半段又是金黄色的,那又不象猴子,母猴一样的,何必要这样子。崇洋也不是崇这个样子。黑的头发多好看,中国人,东洋人的魄力。我们讲实在话,我走了一、二十个国家,我觉得这个中国的女孩子还是最漂亮的,真的,当然,出家讲这个,是比较不好听,但是,实在是赞叹我们中国人的小姐。其实你不必羡慕美国人,美国人小时候很好看,美国人小孩子很可爱,但是,到老的时候,鸡皮鹤毛(发)。你注意看他们的皮肤,因为他们牛肉吃太多了,那个一个洞一个洞,一个疮,你注意看看,上面都画地图。美国人年纪大了多难看,那个皮肤,还是东方人好看。有的人还去隆鼻、烫发,何必呢?不需要这样。 名言、等流,还有这个我执,那是对认知不同,产生执着不一样。名言底下对这个共相,就是我们大家所运用的,比如这个叫茶杯,这是共相,麦克风、桌子、灯光、窗户,大家共同运用这个名词,叫做共相。但是对这个感受就会不一样,不共相;不共相就是看法不一样,有的人很喜欢看火车,这火车看得很高兴。可是爱迪生就很怕火车,瓦特发明蒸气,你晓不晓得瓦特耳朵是怎么聋的?他有一次,就是被这个火车声吓到,结果这个耳朵整个聋掉,爱迪生耳朵都聋掉了。所以,我们对事物的感受,生生世世的感受,都会不一样。 就像我来讲的话,我对这个佛经是爱不释手,看到这个佛经,就是一直想要把它看完,不能控制的力量。孔老夫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但是,这个对我们来讲,好象不是这样子,我觉得天仙美女的力量好象也不会比我看经典的力量大,这是什么力量?就是一种前世对佛法的名言深深的喜欢,所以,对这个佛法的名相上,就特别的执着。也算是执着,但是,你不执着这个佛法,那你哪里有一天能解脱呢?执着于不执着?所以,你对这个外境的名言,那是共相,可是,你我执,各人的执着是不一样的。业,一种叫做有漏业,业的底下异熟习气,我们这个第八意识经过一段的时间会成熟,要遭受这个果报,完全是因为习气而来。那你想要不让它去转世投胎,就只有一种办法,那么就是少起心、少动念,就是所谓的无念。 无念就可以转这个异熟的习气不去投胎。有,就所谓的有来世的业力,有生生世世的业力,这个有就是业的意思。有又分共业、不共业,共业就是大家所认同的山河大地,不共业,比如说你的房子、你的衣服,那是你各人用的。无漏;生空无漏,法空无漏,二空无漏。见道无漏就是生空无漏,因为你见道。再来,法空呢?是属于断这个法执,是属于尘沙惑,所以,见道无漏就是断见思惑,修道无漏就是断尘沙惑,无学道无漏就是断根本无明。 我们以上所解释的,下面就解释的更清楚。等流习气是什么?是由于七转识的善业、恶业、无记业等等的作用,等是因,流就是果。因果的习气所熏习的种子,这是指能生八识三性,诸法的亲因缘的种子,要注意听!普通人看不太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第八识里面,万法的种子都有,万法的种子会产生什么?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能生八识。意思是第八识的阿赖耶可以生出里面的那些种子,可以生出八识,还有三性:善、恶、无记,诸法的亲因缘的种子。为什么讲亲因缘?亲因缘就是当下就要受用的叫做亲因缘,不是离我们很远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就是你本身现在用到,那个就是八识田中你生起来的。 比如你变成猪的话,你那个八识就跟我们人的八识就完全不一样,人的亲因缘的种子跟猪的亲因缘的种子又不一样,现在是以人的亲因缘种子而变现出来的是八识,善、恶、无记,三性的诸法的亲因缘种子。所以,亲因缘种子就是直接生起果报来。等流习气,这个等字是相似义,类似的意思,是对因来讲的,是名于因,是对种子来讲的。流是流类的意思,流出同样一类的,当然这是安插这个果的名字,是名于果。这是依主得名,依主,依照前世的,依照这个根本的种子来命名,这些无量劫来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这个种子的名字来命名的。所以,依主得名也就是从果,从这个似果之因,为什么讲似果?因为还没有结成果以前是相似果,因为[因]跟[果]要有类似,所以,讲似果就是还没有发生果以前,因就是相似于果,才能变现 同样的果。所以,就是似果的因,到最后才会发生真正的果。 比如由善因引这个善业,由恶因引恶果,善因引善果,恶因引恶果,由无记因引无记果,等等就属于此类。为什么无记因引无记果?比如说:他喜欢在山上很静的,他来世一投胎他继续就是喜欢住在山上;这个人喜欢海、喜欢看海,他一出生就到海边去,喜欢山、喜欢海,这不是什么善,也不是什么恶,但是,这个无记业里面,它就有一种力量存在。有的人很喜欢自己坐在那边沉思,沉思他没杀人、也没放火、也没行善布施,你说他善也不对、说他恶也不对,他前世就是喜欢这样,习惯于这样子。所以,这个无记业就是因引这个无记果,无记,一个人的个性,喜欢的环境有关系。前世他喜欢赌博,你今生今世把他十个手指头砍掉,他也是喜欢赌博。所以,同学们,那些坏的习气要早日断除,为什么?它会影响到你的来世,好的,佛法的种子,要多多的灌进去,就算你没有成道,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来世也能听到佛法继续修行。 无记因引无记果就属于此类的,这又有两类,第一个叫做表义名言,一个叫做显境名言。表义名言是依音声所产生的名相、句子,更长一点的就是文章等这些言语,来解释、表达色法、心法等等诸法的体。而在心上浮出的相分,熏习的种子,比如我喜欢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浮出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其实,我也没有见到佛。我的心很想要往生极乐世界,那我就观想到极乐世界,可是,我确实没有见到极乐世界的真实相,可是,我心中已经浮出这个相分的熏习种子。熏习久了,八识田中也就清净了。比如,相应的寻跟伺,寻就是粗糙的第六意识分别心,伺就是比较微细的分别心。寻、伺心所的第六意识,它能攀级其他的名言,熏习善、恶、无记的种子,因此叫做名言种子。 显境名言与表义名言刚好相反,这是不依照名相、句子、文章等等的言语来了知一切心识,它必须靠什么?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会构成见闻觉知,见就是眼睛,闻就是耳朵,觉就是觉察到,知就是第六意识的知道。见闻觉知就是等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以,以后见到见闻觉知,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根。由六根的作用所熏习的种子,它虽然不依照名言,但是,它的功能就像名言的诠表的解释,就是显境名言。桌子、墙壁、麦克风、电灯、花盆、木鱼,这境界马上现前,这代表名相。一看到就是名相统统存在,不是自己观想的。所以,对显境名言的熏习,遍及了七转识的心、心所。表义名言的熏习,只限于第六识的寻、伺相应两心所,因为缘这个名言是属于第六识相应的寻、伺心所的职责之故,等流习气。 再来,异熟习气,什么叫异熟习气?有漏的善、恶的前六识所熏习的种子,这是指从善能招感异熟果的增上缘的种子,这句话什么意思?从善能够招感异熟果的增上缘,比如说,你今生今世行善,你前世也布施,或是你前世发心印佛经,很奇怪!因为你发心印佛经,你生生世世就很容易听到佛法,为什么?因为你爱好这个佛法。你帮助人家印经,印善书让大家看,你把这个法一直普遍出去,你来世不学佛也不可能。因为你就是印二十本,那二十个人学佛,这个功德多大!你布施,你今生今世也不必为了三餐,冒生死还赚不到钱;你穷得要死,你怎么学佛?你三餐都不济,冷热都不知道,家徒四壁,朝不保夕,没有办法只好日中一食。 有的人他也日中一食,那是不得已的,太穷,穷得没饭吃,当然日中一食。所以,我们行善、布施、持戒、忍辱、印经典,这都可以感得到善的,因为你环境好,你学佛就会愈来愈顺。比如我的福报还不够,我这讲堂一建起来,虽然有过一阵子很操心,但是现在讲堂建起来了,能够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我就不用操心了。我前世可能有点布施心,这个布施心今天找得到果报,还好徒弟都很听我的话,还没听说过徒弟对我大声,那还不错。所以,这个善业能够感得到增上,这个增上缘就是增加一分力量。你本来学佛有心,他给你一点力量,你所碰到的眷属都好,你生活吃饭没问题,能好好的学佛、念佛,多棒!碰到的都是善人。 再来,异熟就是什么?是由善业、恶业所引生的,这因所引生的总报、别报。总报就是我们人,别报就是所谓的一切的享受叫做别报;总报,比如说你得到了根身,你得到这个色身。什么叫别报?你虽然得到一个人身,有的有钱、有的没有钱,你个别的报应不一样就是别报,是不是?总报,大家都是人,可是,别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能享福,有的人一天到晚操劳得要死。总报跟别报,这两个是无记果,只要是报,都是无记的,报是一种还债。所以,这普通叫做因是善、恶,果是无记,这句话要注意听!因就是起心动念,你起心动念就论善恶;果报,像我们现在做人,做人就做人,你不能讲是善、是恶。你说做人是善,做人如果会想行善,里面有善因,做人杀人放火那是恶的;但是,单单这个肉体来讲,你怎么讨论是善、是恶,对不对?造因,从因来讲。 我是人,当然是无记性,我今天帮助人家学佛、施舍、持戒,这是善的;但是,如果说我利用人杀盗YIN妄、喝酒、打牌、杀烧掳掠,什么都来,那当然是恶的。果报不能讲是善、是恶,这看你造了是什么因。我前世是造了,那么今生今世要果报,我现在继续做善是善因,就果来讲不能论断是善是因。就像我欠银行的钱,欠别人的钱,我还你钱就是,当我还你钱的时候,你怎么说我是善、是恶?我跟你恶生倒闭,那是恶,可是,我现在还钱。习气就是熏习的气分,异熟果的习气,是依主得名,依主是果,习气是因,所以,依主得名。也就是帮助第八识,前六识一分的异熟生,三界异熟种子,使它发生果报的善、恶业的种子,这个也不容易懂,不容易了解,看不懂,我慢慢解释。 依熟果的习气是依主得名,依照那个因得名,也就是说能够帮助第八识和前六识的一分,为什么讲前六识的一分?因为这前六识有分作先天已经成为你的思想,有一种是完全还没有的,那就还没有造的。比如你今生今世已经投胎,有的人第六意识就特别强,有的人就很迟钝,没有办法。第六意识有的就非常厉害,分别、聪明、伶俐,就特别厉害,所以,第六意识也是一种果报。有的人第六意识特别厉害,社会的世智辩聪特别厉害,有的人就迟钝,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就会:等于一。问他为什么?因为一支桌子放在房屋里面,也是一间屋子,它就会变成一,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个前六识一分,也就是说我们由第八意识所带动,所投胎出来的和前六识的一分,它是三界的异熟种子。为什么?因为前六识一直还没有起现行,有的人第六意识是还没有起现行,是潜伏的。 已经生出来的,那叫做异熟生,就是三界的异熟的种子;使它发生果报的善业、恶业的种子,这是因为异熟果的因,所以,叫做异熟习气。有业种子的原因,也就是善、恶业所熏习的种子叫做业种子,注意听!异熟习气的体是第六识相应的思心所的种子。思心所就是你思惟善的,就放进善的种子;思惟恶的就放进恶的种子;你思惟YIN念,那你就不容易断生死,就会一直男女这一关就很难断,你每天的YIN心就会很重。比如你喜欢赌博,你每天就思惟赌博,所以,这个第六识相应的思心所的种子,都非常重要。就圣者来讲,无所住,一切法不受,那么一切心所就平等了。就凡夫来讲,他一定要想,想善的,就变善的种子;想恶的,就变恶的种子;想赌博,变成赌博的种子,你想要喝酒,你每天还没有喝,那你这习气就跑出来了。人家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变成习气了,这个思的力量很强,把思想变成一种力量。这个上我们无形的思想变成一种力量。 比如你喜欢赌博,现在想赌博,在内心里面,知道我不能赌博,可是,他变成一种力量,让你没有办法控制,你去找赌场、赌马,赌六合彩,没有办法,控制不住!比如我们嗔恨心的习气很重,我们现在虽然有一点佛法,忍耐忍耐,可是,你回来一想,愈想愈气,你这个第八意识又是思惟的种子,又跑出来了。那麻烦就大了,又变成嗔恨心的业力,又强出来了,所以,这个思的种子。或者心所变为善、恶法,使它发出善、恶业,大修行人就在这个思里面下手,一切法不受,就是无所思就无念。这思心所对他就没有作用了,所以,不思善、不思恶,(法师手举抚尺一拍)就是这个时候,就是本来面目,为什么?没有作用嘛!思心所没作用,你开悟没有?我拍这一下,你开悟没有?唉呀,很可惜。那个《佛心禅话》,我看回去要好好的参,有的人说看不懂,奇怪!我怎么都看得懂,你怎么看不懂,差那么多。 熏习之种子在第八意识,此种子又有两种功能,第一就是生自果的功能,为什么能够生自果?你思善的,那就生自己的果报。我在这里要劝告众生一句话:凡事往好的一方面去想,不要怀疑,不要去讨论人家对、错,也根本不需要去论断别人的对、错,你只要把你的思想会归到正知正见,思惟善知识讲的话,放下你的怀疑,放下你不必要的操心,你将来的果报自然就显现。为什么?你凡事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就对了,八识田中就完全清净。 二、助他,帮助他,羸弱的无记种子发生现行的功能,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什么叫羸弱的无记种子?就是果报的无记性。譬如你喜欢住山,那你不去行善,你来世变猪,你能住山吗?你懂得那个是山吗?所以,你思惟的种子,羸弱就是没有力量的无记种子发生现行的功能。譬如你得到人身,你喜欢住山,你喜欢闭关,你才有得住;造业太多,去大海里面做大鱼,鲸鱼,你能住山吗?所以,就不能帮助那种羸弱的种子起现行。所以,弱的无记的种子就变成在水里面,变成鱼。所以,助其他羸弱的无记种子发生现行的功能,比如你造恶的话,也会帮助你羸弱的无记种子,你前世造恶,今生今世变成狼,狼继续要吃动物,它就会帮助你这个色身去杀生,因为你不吃荤的,你就是没有办法过日子。你看狼吃过草吗?或者是老虎,你有看过素食的老虎吗?老虎都是要吃肉,肉食类的动物。所以,你造恶,它就会变成更恶的种子,然后,又帮助这个无记的种子起现行。 前者属于名言的种子,后者是属于业的种子,无记种子的性质是很薄弱的,是没有什么能力起现行的。比如你喜欢山,不是说你喜欢山,你来世就有山住,必须假业的种子助缘,才能发生作用。你平常行善,我希望我来世做人,那你持五戒,来世做人,你又喜欢住山,你才能满你的愿。才能帮助你喜欢住山的这个无记的种子,因为,住山也不是说善、也不是恶,但是,你要得人身才有选择的余地,对不对?帮助它发挥起现行。所以,能生自类果,助缘你必须要假这个业的种子,反过来讲,善、恶两个种子的性质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能够引生自类的果。简单讲,造善必得善果,造恶一定得恶果,这种能生自类果名字叫做名言种子;能帮助其他无记种子发生果的叫做业种子。此二者虽然不是一体,这个体不相同,但是,为了容易说明,在作用上立了两个名称。 无漏种子是什么?于见道位,修道所起的无漏智的种子,这虽然有多种,但是,现在省略。那么,对本有的种子,或者新熏的种子,在见地上古来的高僧大德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护月大师,是主张一切就是先天性,都是本来就有的,它不立新熏。难陀跟胜军,他指一切都是新熏习的,原本是没有的。而护法取两个,也有本有的,也有新熏的,大部分我们都是以护法论师为正译。 [22识智能熏非能熏表]。就是意识和我们的四智,[八识与四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等等,[有能熏]、有[非能熏之别]。我们看识智能熏非能熏表,种子跟第八识的关系,如上述种子是藏在第八识自体中的生果功能,为什么自体中呢?因为同一体。种子跟第八意识是同一个体,并不能离开了第八识,另外有不同的体性的存在,种子和第八识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关于这个,唯识说,应该有两种,就是以不异和不一来解释,不异就是不能讲说它是不同;不一,不能讲说它同。一个是站在体用门的关系,一个是站在因果门的关系;体用门的关系就是以第八识为体,种子为用,因为一切种子必须蕴藏在第八识。也就是第八识是有情的主体,种子是它的作用,所以,这个叫做摄用归体,它的性都为无记。 而不异: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若就体跟用各别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第八识的体,它是无记性的,而种子的用是受到善、恶、无记,三性诸法的熏习,而现行的三性诸法的,所以,不能说两者是一。体性虽然是相同,但是,这个第八识跟种子是有所差别的,因为第八识是无记性的,种子是有三性,善、恶、无记的。那么就因果门的关系,也是以种子来当作因的话,第八意识就变成果了;因为种子为因,第八意识变成果,转识嘛!第八识是起现行,种子就变成生的因,所以,两者是有因果的关系。本来因果是相顺,或者是相违,所以,将因是属于果,所以,它的性是不异,不能有所不同,因是属于果的,所以,它的性是不能不相同的。不异就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种子是隐伏在第八意识中的能生作用,没有现起来的叫做种子,现起来叫做唯识。已经起现行的叫做唯识,还没有起现行叫做识种。因为万法唯识,唯识就是已经起现行,在作用了,已经心有在作用了。没有起现行的叫做识种,意识的种子、唯识的种子。可是,种子是隐伏在第八识中的能生的作用,潜伏着;现行就是它所生成果,就是潜伏里面的这个种子里面所现行,而且已经显现了,所以,它们就是一个隐、一个显,也不能说是一。 可见,体用、因果两个门,这两门都有不异的关系,它的关系怎么样?就第八识来讲,这个体是起现行的,用是就种子来讲,第八意识起现行。人是第八意识里面的一个种子,比如说,我们这第八意识里面,有天界的种子、有人道的、有无量畜生道的、有地狱、有饿鬼道,那我们现在起这个现行,这个现行就是人;以人为体性,所以,人就是这个体起现行的。所以,第八意识只有一个种子起现行,人的这颗种子起现行,就人的话,有无量无边的种子,因为你生生世世造的这个善、恶不一样,所以,只有一颗种子起现行,那就代表今生今世。但是,这颗种子又是第八意识里面的千百万亿分之一而已。那么,用就是种子,现在人道起现行,现行就有种子,所以就种子的用来讲,分成体的种子还有用的种子。体就是无记性,就无记性来讲,摄用归体,因为用不离体;就用来讲的话,有善、恶、无记等三性,它会引自果,所以,体跟用是各别来论断,又不一样。 底下,一个相分,因为它全部都在作用里面。再来,种子跟现行的关系,种子跟现行关系就体、用门。就体来讲是第八意识,就用来讲它是种子,体都是无记的。第八意识的体为什么无记?它记的也没有强盛的善,也没有强盛的恶,统统没有。所以,第八意识也不能造善、也不能造恶,它只有接受,力量不强。善、恶是很强的力量,第八意识它没有什么强的力量当然就是无记。种子不一样,种子无记还有三性,三性:善、恶、无记等等,所以,第八意识的无记,还有种子的无记,当然就摄用归体,就不异,不能讲不同。但是,第八意识的体无记,它的三性的作用,这个种子是体跟用,是各别来论断的。不一:不能讲是一的,意思是说体性是无记的,但是,作用它是善、恶无记,不一样,要分开来论断,这是体用门。 就因果门来讲,因叫做种子,果是起现行;种子又分成因,它是隐的,现行是果,是显的,所以,如果说把因拿来属于这个果的话,那是不异。意思是因是属于果,为什么?由自因而引自果,当然因是属于果,因如果不属于果,能称为因果关系。所以,因跟果当然就不异,不能讲不同,因跟果一定要相连,才称因果、因果。就隐跟显就不一样,种子有隐的,是因;可是就果来讲是显,所以一个隐一个显,一个看得到,一个看不到,所以,这个因果就隐跟显的角度来讲是各别来讨论的。就因果来讲,是不异;就隐跟显来讲,是不一。这很简单,没有关系,我也知道你听不懂,但是,一定要这样讲,鼓励,鼓励。也没有办法,没有一点唯识基础,你将来怎么看大藏经? 如此第八识是对这个种子,一方面要保持体用跟因果的关系,一方面又要变七转识熏习所新生的种子的场所就是熏处,但是,种子的熏习必须要有能熏的法和所熏处的和合。能熏跟所熏要和合,并且应该具足四义,才能建立这个熏习的意义。要四种角度、道理才能具足这个熏习,四义就是坚住性,二叫做无记性,三就可熏习,四与能熏和合。什么叫做坚住?大凡为所熏习处,所保持的种子,意思就是第八意识是保存种子的地方,它必须从无始劫以来一类相续:无转易。无转易就是你有善性、是恶性不能乱改变,而且没有间断,并且坚住的性质,什么叫坚住?永恒的存在,要不然这因果怎么讲得通?要不然,怎么能够讲: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量亿劫来你所造的恶、善你统统要报。 比如,七转识和它相应的心所,七转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还有它的相应的心所,因为意识都会有相应的心所,以及色法都有转易跟间断。这个是要坚住性,它不能转易而且不能间断,所以,七转识纵然受到熏习,也没有办法保持这个种子,只有第八识才能够保持这个种子,所以,它必须要具足什么?坚住性。所以,为所熏处的就必须具足坚住性。第二、无记性,无记性就是不能讲是善的、也不能讲是恶的,种子不但要具足上面的坚住性,才能够持续无量亿劫来的不损害这个因果的道理,还要在善、恶、无记;三性当中必须是无覆无记,第七意识叫做有覆无记,第八意识叫做无覆无记。 什么叫无覆?就是不会遮盖。因为它没有选择的能力,它只有接受的能力。所以,没有所谓的覆盖,第七意识它有强烈的执着,覆盖着第八意识,执着第八意识,所以,第八意识是只有接受,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叫做无覆无记性。无覆无记就是不会遮盖,它不会造业,只有接受,那就是无记。力量小,造业的善、恶没有,只有接受!这是因为善跟恶,恶是有覆的,这个性的力量,善恶的性质,这势力的力量比较起来,比较强烈,它们是互相排拒、它们是不容异性受熏,善就善,恶就恶。但是,无记性就比较中性,第八意识是中性的,不排斥恶的、也不排斥善的,就比较容易熏习。例如,佛果的第八识的大圆镜智,它的性虽然是坚住性,但是只有善性。纯善的,不容许种子的熏习,本性当然究竟圆满。种子熏习是生灭法,第八意识是不生不灭法;意思是佛果是没有熏习的,佛果是不能讲熏习的。 佛法有熏习,由熏习这个佛法来观照入空,但是,空就不能熏习,空若有熏习,怎么叫空?所以,佛果是由熏习这个佛法慢慢观照,然后,一念相应就进入佛果地,所以,佛果不能熏习。那么,可熏性是它的体,不但要自在而且不随它,同时要不坚,不密不常才行。为什么?因为体不自在,作用殊胜也没有用,因为它不能保持种子;如果它性质坚密,如果像本性的常住不变,也不受熏习。比如,第八意识相应的五遍行,虽然也具足前面二义,就是坚住性、无记性;但是,它的体不自在,所以,不容熏习。五遍行不能够很自在,所以,没有办法,不能受到这个熏习。又像无为法,这个无为假法,因为坚密常住性,也不允许受熏习。与能熏和合性,一名能所和合性,能熏习跟所能熏习的;能够熏习一定要所熏习的地方要和合,这不但要具足上面的三义,同时要具足能熏、同时同处和合不离。 比如,过去以及未来的第八意识,过去已经过去,未来的还示来,这第八意识你怎么知道你来世怎么样,以及他身的第八意识,别人是别人怎么讲熏习?别人的身上跟我的第八意识有什么关系?我的第八意识是由我的思心所,别人站在远方,他怎么能够影响我呢?所以,过去也无法熏习,未来也无法熏习,别人的身上也没办法熏习,所以,虽然也具足前面的三种意义,但是,不能以现身的,现在的色身,能熏习跟所熏习的识和合,那也不能产生熏习。在诸法当中,能够具足上面的四义,只有现身的,现在的这第八意识。新熏的种子以七转识为能熏,以第八识为所熏习。 种子跟七转识的关系,七转识也跟他法同样,还是第八识种子现行所开发的,为种子所生的果法,这是不必说的。意思就是七转识也是由第八识的种子所开发出来的,如果由这个观点来说,种子就是因,七转识就变成果。不过,七转识和他法就不同了,他是必须起六根的认识作用;见闻觉知是六根,六根的认识作用再熏习诸法,以及自己意识的种子,然后,放在第八意识里面。所以,被熏习的种子,就变成七转识是因,种子是果。 我们一定要认清这因果的关系,七转识这个种子放在第八意识是因,那么,七转识被产生是果,那现在七转识是造因,又熏习变成种子;就种子角度来讲,变成是七转识是因,种子变成是果。因为它是被七转识所熏习,但是,七转识并不是全部有能熏习的作用,因为能熏的功用必须有具足四义,就是:有生灭、有胜用、有增减与所熏习的和合性。什么叫有生灭?这是指能熏习的条件,不为生灭变化的有为法不可,如果无为法就不可以熏习,因为,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所以,不能使种子生长。所以,熏习必须生灭,因果也必须建立在生灭法才叫做因果。有胜用:能熏习的条件,除了具足上述生灭的条件外,还要能缘、强盛两种力量,殊胜的力量才行;能缘的势用是一定要主观的心、心所作用。其实,心跟心所要同时,心就是心王,心所就是五十一个心所,必须同时;就像国王跟大臣同时要存在,这是不同于色法。 色法虽然有强胜的作用,但是,它不能作为能缘,不能产生主观的心、心所法。所以,强盛的势用是指,在善、恶性当中的三性里面的善、恶性,这当然是不同于无记性;无记性的力量弱,所以,强势的力量必须是善、恶、无记里面的善、恶性,它比较强,当然不同于无记。这个异熟无记心,虽然也有能缘的作用,但是,没有强胜之作用。异熟的无记心,比如说我们这个色身,虽然也有能攀缘,但是没有强盛的善恶的力量。最后一个就是有增减,具足了上面两种意义以外,在作用上还要有增减,比如佛果的无漏善法,四智心,他达到最圆满的,也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他怎么能够熏习?这就是上面所讲的,佛果没有熏习的理由。与所熏习的和合性是必须具足上面三种道理,还要与所熏习的同时、同处、能熏、所熏和合不离,这个跟上述所熏习的意义相同,不再重复描述。所以,在诸法当中,具足上面四种意思的只有七转识的业非果,诸识和能熏、所非能熏的情形,能熏习、不能熏习有几种情形。 就因地修行的角度来讲,跟果地不一样,就因来讲,[前六识]的因有[善]因、有[恶]因、有[无记]因。这个无记因又分成[业果],业果就是已经成为果报,[非业果]是指现前的第六意识,还没有造任何的业,还在继续造业,还没有变成果报。所以,无主民业,业果已经成为事实了,已经成为果报,非业果是指现前第六意识,还没有变成果报的因,那么就是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思想都是非业果的无记业。再来,这个善也[能熏]习,恶也能熏习,而非业果的无记,现在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当然能熏习,好、坏都可以熏习,无记也可以;非业果的无记也可以熏习,是不是?这个[第七意识]就更不用讲了,第七意识是我执最强、法执最强一定能熏习。 再来谈到不能熏习的无记的业果,无记的果报,现在的果报。比如一个人的痴呆症,已经变成果报了,第六意识也没什么作用,它虽然有善、恶心,可是,它的无记性作用力,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他已经遭受的果报不能熏习,比如说变成白痴,或者变成人,在第六意识无记的业果不能熏习,还有[第八识]也[非能熏]。就因位来讲是不能熏,它不是种子,它是被熏习的。为什么第八意识没有主动的能力去熏习它?它必须要吸引前七识造业的,七转识的能熏,它没有办法,第八意识只有接受的分,所以,不能熏习;第八意识只有接受的这个力量不能熏习。[果位]也不能熏习,从佛果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不生不灭的东西,你怎么能够熏习?所以,不能熏。因此,不能熏习的,就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是只有接受分,它哪里有造业分,还有无记的业果,成为业果报的事实,那就不能转变。还有佛果,这个都不能熏习。简单讲,七转识还有强烈的善恶业,还有没有成定形的无记业;没有成定形的无记业就是非业果。这样子我想没有什么困难。 [23第七识释义表],八识,前面讲的统统是第八识的关系,现在讲第七意识。本来我可以很简单的讲,可是,为了要让大家对《百法明门论》,彻底的了解这八识,不得不不厌其烦的重复的讲,听起来很吃力,但是不讲也不行。好!第七识释义表,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三能变当中的思量能变,思量能变就是加上一层执着。第八意识叫做初能变,第一能变。第二,思量,第八意识本来是如如不动,跟本性是和合为一,现在变成真如不能回复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无明。这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因为第二能变的我执、法执所产生的第二思量能变,这个识是迷情的根本识。 众生迷了的根本,而自无始劫以来永远卡在第八意识俱起相续,所以,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另外缘这个相分妄执实我法。妄执有一个我,有一个法,有一个真正人身,有一个真正宇宙,其实我们法身本身就是统合了人身宇宙的一切,空相的东西。我人就是因为这个第七意识,才自无始劫以来无法离开这个迷,恢复到这个真如。无法脱离生死苦海,就是轮回。所以,同学们要在第七意识里面下一番功夫,就是破除我执。修行你抓得到根本,这才叫做不亏、不负善知识再三重复的开示,不要对这个世间太执着,善恶全都放下,一心一意的观照内在,好好的念佛,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归宿。 [末那]梵语就是[manas],翻译成中文叫做[意]或者是[思量]。此识因较他识的思量作用殊胜,而且含有[恒],永远存在;[审]就是分别心、执着心很重叫做思量识。所以,第七识虽然仍然不断的相续俱有恒,但是,任运分别不深,力量不强。缺少了审,第六意识虽然能够计度、分别,俱有审义,但是,时间会间断,所以,少掉一个恒。前五识既然不相续,也不计度,也不分别、执着,缺少两个意思。所以,它的关系,意是思量。[第八识]就是一个[恒]叫[具一];第七意识一个恒要加上一个[审],[具二];恒跟审同时具足就[第七识]。再来,审[具一];[第六识]只有分别没有恒,晚上一睡觉没有做梦就没有了。[俱缺],[前五识],不恒也不审叫做俱缺。 [24第七识四烦恼表],如果,你会修行,你是真的修行学佛之人,同学们!这四个放下就不得了,[四烦恼常俱],什么叫四烦恼常俱?第一个[我痴:即无明也,于诸事理迷暗之谓]。要听到佛法才能开大般若智慧,没有听到佛法只能讲是世间的聪明人,却是愚痴人。我曾经告诉大家,政治家到最后不能解决,他一定要找宗教家。很多在大陆当军阀的,现在都八、九十岁了,以前西安事变的那个叫什么?也是军阀,他现在是信基督教,他现身说法。所以,这政治家到最后要找宗教家;大企业家到最后也要找宗教家。否则,你怎么办呢?你一天到晚老赚钱,能够解决什么?当然,像这些大企业家,也是很伟大,养活无量无边的众生。比如一个工厂,养活十万人,一个十万,也养活了家人。但是,不能解决生死。 普天下只要没有听到佛法的都是痴人。就算听到佛法的人,那一分执着还不肯放下,也是离不开痴。痴就是知见有毛病,我觉得禅宗很了不起,我很佩服禅宗的祖师。禅宗讲的话都是一针见血的,修行就是一句话。禅宗里面有一句话说:离相是诸佛修行之本,若能参透,即是本来面目。就是离开一切执着,你就是佛,就这么简单。他不会像其他这个讲来讲去,研究了那么多,就是离不开这个相,你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禅宗的修行就是单刀直入一句话,如果你可以离开一切妄相的执着,迷妄颠倒放得下,你就是自在的大神。来去就是自如,也不会跟你讲很多,所以,禅宗为什么会那么有力量?因为他一句话就参、参,他不是每天在研究。 我们这个叫做研究佛法,每天看,我们这个不叫参,没有什么力量。我们这个叫做看,薰习,那打不深的;禅宗就像斧头一样,我们的顽固、冥顽不灵的思想在这个地方,参,啪!离相就是诸佛之本,你看!一句话就解决了。那我们离相了没有?我们不但没有离相,还执着了很多名相,修行。我今天会告诉你:噢!原来开悟就是这么容易!我今天的心境来告诉你,噢!原来本性就是这样,开悟也是很容易。可是,对你们来讲要难得要死,搞了老半天还不晓得做什么,无念也不对,有念也不对;执着也不对,不执着也不对,怎么办?所以,这个《大般若经》里面讲,若悟般若,亦云言语也是般若,这个沉默也是般若,如果是大彻大悟,懂得般若的人。如果不懂般若的人,言般若被般若所束缚,言非般若,被非般若所束缚;动态,动态所束缚;静态,静态所束缚。如果,大彻悟的人,静态,静态开悟、解脱;动态,动态开悟、解脱。 为什么?一切言语、名相都是缘起法的东西,他才不会去动一个念头去执着这个东西。他不会在智慧里面夹杂傲慢,也不会在语言里面夹杂执着,你讲什么,他都解脱。他讲也解脱,沉默也解脱,你是讲也束缚,沉默也是束缚。你以为他坐在墙角下,在那边参,你叫做开悟,那也是一种束缚。你说:师父,那怎么办?不晓得!我也不晓得,大彻悟的人只能告诉你这样子,只能告诉你:很简单,就在你的眼前。大道不离当下,所以,诸法不相到,什么叫诸法不相到?也没有来,也没有去,当然就不相到,当体就空。 你也不要一直追求顺境,说我要追求快乐,摒除痛苦。那你是永远不能开悟,你追求好人,就痛恨恶人,你也不能开悟。没有取舍,没有对立,善恶自体本空,如如一切皆如,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本末体空,当处寂灭,你开悟没有?很简单。我今天告诉你开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很容易的事,就没有什么了。你找到这个心地,用功起来就快乐无边,每天都在过年。你躺着也好,站着也好,没有一个地方不舒服。离相是诸佛之本,离一切相的执着,所以,我们要学禅宗那种功夫,一句就让你活得很快乐。 [我见]就是[缘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之假相,妄执为常、一、主宰之我身]。我见就是强烈的自尊心,傲视,藉着自己的学历、经验傲视别人,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我见就是一种争执的开端,先生有先生的见地,太太有太太的见地,这个我见是一切纷争的开始。娑婆世界的纷乱从哪里来,从见地上不同,主宰一个我。[我慢:恃所执之我,]傲视所执着的我,[令心高举]。这个慢换句话说就是自尊心太强,其实这是很脆弱的。我慢的人是最烦恼的,不懂谦虚的人是最烦恼的,因为,他处处都要人家赞叹、讴歌、赞颂。我的话,我会把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你吐痰也好,你骂我也好,这个我本来就很坏,我本来就很差。你对我的侮辱,没有什么作用,我慢就没有了。自尊心愈强的人,是世界, 上最脆弱的人,为什么?他不允许人家伤害。自尊心愈高的人就爬得愈高,把自己提得很高,不允许人家伤害,他就会打妄语。 我慢心的人:唉呀!你不探听看看,我是怎么样子?所以,我慢心的人,最容易打妄语,他为了要巩固自己,自尊、优越感,然后就讲谎话,讲谎话又怕人家识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补。所以,我慢的人每天都在补自己的缺点。高傲、狂妄、自负,编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我是怎么样的能力,我是怎么样子。以前,有一个竞选好象是立法委员,说他是留学德国,底下的人就说:你留学德国,那你讲几句德语,哇!完了!所以,我慢的人希望别人尊重他,愈糟糕。愈想保护自己的人就愈糟糕,而最重要的把自己坦诚公布,我有多少能力我讲多少话,行就讲行,不行就不行,就这么简单。 我讲经说法也是这样,我懂我就告诉你我懂,我不行,不懂就是不懂,这个也不能装的。装的要负因果,所以,诚恳的人很可爱,世间最高而且最尊贵的就是人类的诚心。诚恳,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使诈,不要吹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你孔老夫子没有念过吗?这个我慢不要,不能有。我劝告你们:学习讲话讲谦虚一点,你们试试看,好吗?试试看。比如我赞叹:某某人,你很了不起!唉呀!哪里,托您老人家的福。我慢是很可怕的,而且是自寻烦恼,要我的话,我一点能力也没有,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我都认为我的徒弟比我行。我常好:歹竹出好笋,师父不行,徒弟总是很行。真的,我把每一个出家徒弟,包括你们在家徒弟,都当作是菩萨,你们有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平时,我经常骂一骂女人,那是激发你们,其实你们很好的。你看,赞叹了! [我爱],这我爱就麻烦大了,这我爱就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我爱就是不能克制,这个我爱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哪一个不爱老婆?不爱老婆你跟她生那么多孩子干什么?你不爱你的老公,你跟他生那几个孩子干什么?所以,这个爱就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于所执之我,深生耽着,故名我爱,即贪心也]。这个包括什么?包括财、色、名、食、睡,这个我爱就包括五样,五样统统在里面。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地狱的道路很宽,你只要执着一个,你就去了。这个我爱是很难,我问你,财谁不要?名,有的人说:我才不要名,你错了,这个名最难断!名就是面子,你不竞选立法委员,你不竞选省议员,你不当乡长、村,你都做得到,人家拿个大便泼到你的脸,你就完了。你爱你的面子,你执着嘛!我爱:执着一个我。 如果一个人破掉我执,拿大便泼你的话,那你就告诉他:我的里面比外面更臭。以前有一个金山活佛,疯疯癫癫,人家试他,到底是圣人还是凡夫,因为他都不生气。有一天,人家用一个尿桶扣到他头上,他走到大街上,哈哈哈,也很高兴。唉呀!这个人真是疯子,然后金山活佛就说:唉呀,大的尿桶盖小的尿桶,一样的,都是臭的。噢!那种境界吓死人,他也不生气,别人对他一点也没有办法。所以,我说不是别人侮辱我们,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忍不过去,你不要说别人侮辱我们,你说我们修养还不够炉火纯青。这个佛法的境界就是这么伟大,一个金山活佛就活得这么伟大。如果你拿尿桶来盖我,我也受不了,我会报警,我不会杀你。警察伯伯,他侮辱我,坐在地上哭。没办法,我是不会跟你敌对。我爱,这个名,最难破就是这种东西,很多人都说:不贪名,很容易破,错了!这个最难,名就是自尊、我执。 再来,这个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色,女色。结过婚的人就更清楚了,结过婚的人,你能控制的举手,不必客气,行就举手!不行,对不对?大家都知道,你知、天知、地知,这个没有办法。女色这谁有办法?只有靠远离。所以,出家好修行,就是这样子。再来,食的话,有的这个就比较难,大鱼大肉的吃;再来就是说一天到晚想享受,据说,清朝皇帝一天吃一百道菜,还有满汉全席,你说清朝不灭亡,那才怪!睡的话,我看就比较容易一点,床铺用普通的,一天只要睡四、五个钟头也就够了,我想这个睡是比较容易的。有的人是很厉害的,这一招是无量劫来修的定功,五点叫他起来,他六点又去睡;六点叫他起来,他七点又去睡,实在没办法;坐着也睡,站着也睡,这种定功还不是普通人,修无量万亿劫来的。贪心我爱这个很难,我痴、我见、我慢,我爱都很难,这个就是烦恼。希望同学们好自为之。 [25第六识种类表],前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这六个识,此识较之,比较第七、第八意识,它的了别的作用殊胜。所谓了别就是一种分别,我们平常所用的就是妄想,就是第六意识,叫做第三了别能变。第一个叫做异熟能变,就是把真如本性,因为无明贪图,转变成异熟能变;第二个再把第八意识的,没有我、法二执,变成思量能变,这是第二能变;然后第三叫做了别境能变,就是第三能变。有的称第一、第二、第三能变,有的称为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别能变,这都对。这里面的五识都是藉着五根为所依靠:眼识仗着这个眼根,而发起这个了别的作用,所以,以色、声、香、味、触法,这五尘为五根所攀缘的,所共成五事。所以,概括叫做前五识,共成五事就是五种,五根攀缘的这个五尘,所产生的因缘和合的分别心叫做五识。 这五事就是第一,依同一色根;前五识缘同一色根,譬如你现在看电视,你要用眼根去看,耳朵也要耳根,鼻、舌、身都是一样的,依同一色根都要用到这个所谓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第二就缘同一色境,缘就是攀缘这个外在的境界,同样都是面对这个外在的境界。色、声、香、味、触,简称色境,谈到这个色境就是包括这五种境界。所以,你看得到的是色法,你看不到的声音也列为色法的一种,只要因缘和合的统统以色法来概括,所以,是缘同一色境。第三叫做共缘现在境,现在表示不是过去、未来,现在你很清楚的,那当然就是第六意识,配合着五根。第四、皆只有现量,这个现量就是看得到的、听得到的、闻得到的,或者是嗅得到味,吃得到的,接触得到的。 现量,那当然就不是比量,也不是非量。第五、都有间断,这当然有间断。比如你一晕倒,就作用就没有了;晚上睡觉,第六意识、前五识也没有什么作用。或者说,你证阿罗汉果,那么这个分别心也就停止了,就不落入这个意识形态的种子,也就不作为来世转生的这个业,所以,是都有间断的。五识是跟五遍行、五别境、十一个善心所,以及八大随惑,以及二个随烦恼,二中就是中等的烦恼,贪、嗔、痴等三十四心所相应,这个地方我们暂时保留,我们后面会谈到。遍通于,比如第六意识遍通于,或者前五识。为什么前五识跟第六意识都要连续讨论?因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五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一定要配合第六意识起来,否则,五根的力量不强。 比如,你眼睛看这个外境,那当然要通过第六意识,通过一些心所。这个遍通于善性、恶性、无记三性。前五识不像第六意识由作意、分别所起的,而是任动所起的。什么叫任运?因为它的善、恶、无记都是由第六意识引导,你看东西一定要通过第六意识作引导。因为第六意识的善、恶、无记性强,所以,前五识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迟钝。也就是说第六意识是善,此识也是善;比如说眼识,你看一些不好的境界,但是,你能够回光返照,坏的也变好的。你学佛,眼睛看的是佛像、是佛书、是出家众,清净的福田僧,那么,你这个意识就善。你一天到晚看人家打架、吵架,或者是不清净的男女,那你这个识就是恶的。所以,就是只要第六意识善,这个前五识就变成善的;第六意识恶的话,那么这此识也是恶的。 关于这个识的现起,就必须内、外等缘,内缘跟外缘,内缘是什么?具足在第八意识的五识的自己种子。这里要注意听!第八识中的五识的自种子,因为,心有心法的种子,色法有色法的种子,所以,五识当然要自己的种子。你没有这个种子,怎么开发出来?所以,五识的自种子就蕴育在第八意识,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起现行。就是以第六意识的种子为亲因缘而生起的现行五识。这什么意思?因为,第六意识造业,善、恶、无记业,缘善就变成善的种子,缘恶就变成恶的种子,因为它这个种子的力量强;亲因缘就是强的力量、强的种子,那么,你生起的现行的五识就是这样。 比如,你造善的,第六意识拼命造善,那当然来世就庄严。你不嫉妒别人、不贪、不嗔、也不痴,你出生的面相、高度、福报都很强。在你的心地又善良,因为你第六意识所种的全部都是善良的种子。那五根起来,看恶的就不喜欢看,就是喜欢看善的;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的种子为亲因缘。为什么?因为前五识是配合着第六意识,可以说是第六意识在支配着它。缘恶就恶,缘善就善。如果说你造业,第六意识的种子造业,你变成猪。猪的眼睛很大,猪耳朵、猪鼻子、猪嘴巴,就是眼、耳、鼻、舌那又不一样,一照起镜子来,哇!完蛋了,怎么鼻子这么挺,还这么大!做人的第六意识的种子,亲因缘所生起的现行五识,那就变成人,那就好看了。 外缘,需要仗着外缘,外缘就是:空、明、根、境,作意、根本依、染净依、分别依等八缘,这个是就人类来讲,就人的角度来讲的。伏着空,那就是空间,也就是距离;明就是光线;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等,八识有八个根。那么还要靠着境界,作意就是五十一个心所,就是要作意。根本依就是第八意识,染净依就是第七意识,分别依就是第六意识,这八个缘。底下有解释,明就是光明、光线,空就是空间,根就是所依的色根,境就是所缘的色境;作意就是作意的心所,作意好的就善心所,作意坏的叫恶心所。 在五识中,眼识需要九个缘,藉着九种条件叫做九缘,眼识九缘生;必须要藉着九种缘,它才能够看得到;耳识惟从八,就是八个缘;鼻舌身三七,那就是七个缘,鼻、舌、身这三个识,需要七种缘。除了明跟空,不需要光线也不需要距离,方能发生作用,这就是离中知。有的必须要离开才能感受出来;有的合中知,有的一定要接触才能感受出来。比如说眼睛,没有一点距离看不到,没有离中知;你眼睛貼上看,你有看人家看杂志是这样看的?没有距离,黏在眼睛上,当然就是你一定要离开,对不对?你不离开眼睛怎么看?你说听声音,把你放到耳膜里面,咚!你知道在唱什么东西? 再来,有的是合中知,你一定要接触,接触到你才闻得到。比如,我在台北点香,你高雄闻不到香,你不合的话,怎么能够知呢?嗯,你煮饭香喷喷的,一直找,找到厨房里面去,你一定要接触到。不能说台北煮东西很香,你高雄也闻得到,离那么远,怎么闻得到?触摸,一定要有接触到,合就一定要接触到。离就是你要离开一个距离,保持一个空间。第六意识是遍缘识,所以能缘有为;有所造为就是所谓的生灭法,无为就是不生不灭法,一切诸法。这如果跟前五识同时起来叫做五俱意识,要不然,叫做不俱意识。五俱意识就是五同缘意识,跟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同时起来的,眼根看东西同时加上这个善、恶、无记强烈的念头,五俱意识,这个叫做五同缘意识。那么,有的是不俱意识,有的不同缘。 比如眼睛看电视,同时有声音,可是你嘴巴没有吃东西,没有作用;如果拿东西来吃的话,又开始有作用了。所以,五俱意识可以分明的了知境界,一名明了意识,这里面如果跟五识同时起来的并且同缘五识的境界,就叫做五同缘意识。就是第六意识配合前五识起来作用的意识,叫做五同缘意识。如果跟前面五识的某一个识起来,而且在缘这个境界后,相续现行名叫五后意识。意思是说前面的五识跟特殊的某一个起来,那么缘境界后又相续的作用,就五后意识,可以说有一种回忆的意识。反之,不跟五识同时起来的,独自缘境的名叫做独头意识,不藉着境界。独头就单独起来,比如你坐在那边打妄想,你没看到什么境界,就把眼睛一闭起来,哇!明天是怎么样,去哪里郊游,后天运动比赛,就在那里想。想天想地,想你的一切,独头就是单独而起的,不藉着境界而起的名叫独头意识。 这个独头意识又有定中独头意识、独散独头意识、梦中独头意识。所谓的定中独头意识很简单,当你打坐入定的时候,你那个意识状态好象被你伏住了,意识状态变成单独的情况,你不需要藉着境界,也没有一切境界,你的意识很定,叫做定中独头意识。再来,独散意识,顾名思义就知道,就像一切众生,喜欢打妄想的众生,在那边假设我当皇帝怎么办?假设我中了奖券一百万怎么办?假设我考试不幸考落榜怎么办?独散意识,自己想想看,没有仗着任何的境界,自己胡思乱想。一般人就是坐着发呆,独散意识就是这样子。梦中独头意识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天梦地或者梦到佛,梦到西方三圣,梦到人家要杀,或者是捡到钱,这个就是做梦。梦境里面单独而起的意识状态叫做梦中独头意识。这定中意识跟色界、无色界一切的定同时起来的,这个只有定,还没有断惑。 色界四个禅定,无色界也四种禅定,所以,叫做四禅八定。四个禅,八个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八定,加上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个叫作四禅八定,就是世间的禅定。还没有断惑,这个是外道的,或者是修佛道的功夫,还没有修到那个断惑的境界。断惑不能靠定,还是要靠慧。独散意识就是单独现起的:回忆过去,预卜未来;过去怎么样?未来怎么样?加以比较、计度、分别的意识。梦中意识是什么?在睡眠当中现起的分别意识状态,这个识是因为境界、作恶,不共依的第七识,以及共依的第八识,亲因缘的种子等五缘发生。不但遍通于善、恶、无记,又跟六位五十一个心所法相应。意思是说第六意识有这个识,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境界。作恶就是起心动念不怀好意所产生落入这个第六意识。 不共依的第七意识以及共依的第八意识,为什么不共依?因为第七意识是意根,它是属于执着。共依的第八阿赖耶识,共同依的,是因为大家都来自于第八意识共同依的。所以,亲因缘的种子等五缘发生,由第八意识的种子开发出来的。就是由第六意识造业,然后,落入第八意识,等到来世再继续藉着这个强有力的因缘叫做亲因缘,力量比较小的叫做疏因缘;强有力的种子,叫做亲因缘的种子,当然这个五缘发生就是眼、耳、鼻、舌、身。再来,不但遍通了善、恶、无记三性,就是这第六意识遍善性、恶性、无记性,又同时六位;六个角度叫六位。 这个六位五十一个心所,[31五十一心所法、性业表],遍行1位,别境第2,善第3,烦恼第4,随烦恼第5,不定第6,就是六位,这就是六个位。51个心所就是遍行5、别境5、善11、大烦恼6、随烦恼20,再加不定,共计51个心所。第六位与五十一个心所相应,但是,这个第六意识在睡眠的时候不起作用。闷绝就是昏倒,昏迷的状态,无想定就是外道的定,第六意识没有什么作用。不去想就是无想定,灭尽定就是证果的,罗汉果断三界的这些第六意识的我执、分别心。以及无想天,无想天这个无想就是伏,并不是断。这五位就间断不起,暂时不起叫做间断,这就是所谓五位无心的理由。 25第六识种类表,[意识:五俱意识、不俱意识],跟前五识起作用,[五同缘意识],叫五俱意识。比如你看电视,耳朵有听到声音,嘴巴又吃东西,是不是?又点一支香,吃东西的时候当然就闻到香味,身体坐在舒服的沙发上,这个感觉很好,或者躺着接触到毯子,或者用动物皮的,五同缘意识。[不同缘],有的起作用,有的不起作用,比如,现在人很累了,进房间灯光开得很暗,听音乐,这音乐只有耳根作用,眼睛不怎么看,然后,喝一杯苦酒。不同缘,有的有听音乐,有的没有什么作用。不俱意识就是不跟这个境界连在一起,有[五后意识],五后意识就是属于一种回想。比如我们看一件东西,结束了,回来这个地方;比如你去外面逛街,逛完了回来,还在讨论这个街上有什么好的东西要买,所以,意识还存留着一些概念,但是,境界已经没有了。 再来,[独头意识],刚刚就讲了[定中]独头意识,[独散]独头意识、[梦中]独头意识,[心缘境时,所起作用有五位差别]。哪[五心]?[一率尔心],率尔心用一句现代话就是当下看到的东西,还没有起分别的那一念叫做率尔。看到这个花,你还没有起作用,这个时间是极短的时间,率尔属于一种直接,并没有谈到感受;要谈到感受就变成第二念。直接,眼睛看什么境界,可以说是现量;率尔、当下,没有讲到感受,感受就变成第二念,率尔心就是这样子。[二、寻求心],第二个念头产生寻求,这好的、这不好。[三、决定心],决定这个好、这个坏,决定或是要追求还是不追求,决定。[四、染净心],比如我们看到境界,决定心的时候,内心里面开始要去行动了。比如我在家里动一个念头,我要追求佛法,你就起这个境的决定心;要是说,不要了,我去看人家打架,或者跑到这个不清净的场合去,污染。所以,决定以后就变成肯定的东西。 [五、等流心],这个等是因,流是果,就像河流一样的,从上游流到下游,有那个因就是有那个果。你不能说黄河上游是流白的,下游就变成黑的、或者黄的,那怎么可能?一定有在上游夹要着,不清净的,然后冲刷;当然上游是这样,下游当然也是黄的。这个等流是用河流来比喻的,等是站在因的角度讲,流是站在果的角度讲。所以,等流就是说如是因得如是果,意思就是你起善念有善念这个因果,你起恶的有恶的因果心。这个五心,心缘境界的时候所起的作用,叫做五位差别。 [修定须知],你要修定最起码的要知道,[一、故起],这个世间人都是[故意起心、思想世间善、恶、无记等事]。所以,没有办法成道,因为不能离念,他一切法都接受,强烈的接受善念、恶念,无法在善当下本空,无法在恶的体性本空,无法在无记业里面自体本空。善、恶、无记业强烈的一直侵袭着我们无始劫以来清净的本性。如果我们也悟到禅宗所谓的诸法不相到,当处即解脱。诸法不相到,什么叫不相到?比如你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一直思惟着过去、或者梦想着未来,这个都是空性的东西。就算你现在所有的起心动念,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生理的作用,一切都是空性。为什么?《心经》里面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我们因为产生强烈的妄想,所以,诸法相到,诸法就是由生到灭,由因到果,连锁的一直作用,那就没有办法。诸法不相到,本来现在这一念解决,你无始劫以来的生死就解决。你现在没有起心、动念,一切法不受,那你八识田中就没有生死的种子,那你来生用什么作题材,来获得不清净的生命? 没有这个业的素材,那就没有所谓的生命;没有所谓的生命就是所做已办,不受后有。我们因为没有办法,我们一直连串的,一直起心动念,空不了。诸法不相到,所谓的相到就是由此到彼,由彼到此,由生到灭,由因到果,意思就是说生灭因果连续。所以,诸法不相到,当处即解脱。你现在会用心就空一切法,现在就解脱,那就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是因为你现在的定点,你这一念的定点;那么你这一念的定点又不是实在的东西,你那里有?就像你设定一个原点,如果连原点都没有,哪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解决现在,过去、未来统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可以把无量的万亿劫回归到一念,为什么?空。这个时间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当然,万亿劫可以化作一念,一念可以化作万亿劫。为什么?因为,你有强烈的本性的作用,那么,一切的妄想都就成影现。因此,无量的虚空就在佛陀的一念之间,对嘛!因为,佛陀的心尽虚空界、遍法界。我们因为无法超越、无法去修习这个大定,所以,善恶就强烈的连锁。 [二、串习:无意忽起],什么叫无意?这个串习简单讲就是习惯性,串就是贯串的东西,你无缘无故的东西、也由不得你,无意忽起的。简单讲这个就是无法控制,串习就是一种不是故意,忽然起来的,然后你就想到[思念世间]的善、恶、无记[三性诸法]。串习,习气形成了,这下麻烦了。 第[三]个就是麻烦,麻烦就[接续]。因为你有故起、有串习,就变成习惯,那么业就形成了。[于上二种散乱心所不知制止],上面两种散乱就是善性、恶性不懂得控制,善也是生死的种子,恶也是生死的种子,要无所执着的净善,才是出世间法的种子。不知道制止,就[接续思想]。接续思想你就接续的生命,所以,生命就是由思想来的。今天就讲到一个重心点,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思想,修正自己的知见。比如,我过去个性不好,我现在碰到境界了,我修正一下、回光返照,我慢慢的把这个空性的功夫拿出来用。以前我碰到我就是一天天的生气,现在不要了,修正自己的知见观念,然后随处解脱,随处放下,这个才叫真正的大修行人。记住师父的话:要能观心必能入道,观心是诸佛之本,不是拼了老命的一天在那里磕头,磕得头破血流,你搞不清楚自己在拜什么东西,烦恼还是一大堆。 心法才是一切法的根本,修心就是修正自己那些错误的思想,误导你的思想。只要会让你起烦恼的、嫉妒的、恨的,统统不对,一定要赶快把它修正好,然后,在你临命终绝对不受到诱惑。所以,你在修正观念的时候,你常常记住一个念头,就是说我现在控制不住,那我临命终怎么办?我现在放不下,我临命终怎么办?谁来同情我?你要记住师父告诉你的:修正的标准要放在这个地方。一切以死为先决的,你现在先学一法不执着,一切法不受,只是个不受。禅宗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很简单说:学道人一切法不必学,但学无求无着,即是见性成佛道!这个讲的多么的了不起,单刀直入告诉你,学道人一切都不必学,只要学什么?无求无着。不执着、不求,我看这个禅,真是不得了。也不会哆嗦,单刀直入,砍树就是由根,一下子就断掉了,OK!你什么都不要学,学什么?学无求、无着,不必执着。你求什么?不必求,也不必执着,什么法都具足。学道人就这样,多么了不起,所以,那本《佛心禅话》,看得懂也买回去看,看不懂也要买,没有钱,送给你。你一定要看那一本,那里面的几句话,就会教你大彻大悟的。 [四、别生:觉知前念散乱,即生惭愧,]惭愧心就是一种观照,[摄归正念]。唉呀!我修行人还这么样贪、这么样嗔,还这么愚痴,师父讲的又不听,然后,用自己的观念,好了!我现在起惭愧心,修正一下,摄归正念。正念就是正知正见,禅宗说:修行人应当依正智,应该于正确的智慧,钩住你的妄想,旋菜旋钩就是如果你一念散掉马上就观照,一念散掉马上就回光返照,如此就有消息了,这样就有消息了。否则的话,你一直妄想,那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停?所以,很多人都是一种错觉,以为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先学习懂得怎么叫做放下,什么叫做空,什么叫做正知正见。没有具足正知正见的话,你的烦恼就一大堆,要学习放得下,先学习放下,不是先学习念佛,先学习如何放下。 这很简单,比如你临命终,你要放生的对吧?可是,你放不下,死的时候,一方面又想到阿弥陀佛,对!我要极乐世界,很好!一方面又想到,唉呀!放不下!那你能往生吗?就像那个风筝,风筝有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指烦恼,风筝飘起来,可是,线一直拉着,离不开主人的手,主人的手一拉,这业力一拉,风筝就飘动,生死业就起来。你一定要,啪!剪断,风筝就消失了,跑到哪里去不晓得,当然,这是比喻,我们也是,我们既要升华,又不要剪断烦恼的线,你认为这可能吗?所以,在这个觉知,别生就是下功夫、观照,摄归正念。不听经的人是不行的,一定要一直修正这个错误的观念,这才叫做真的修行人,不听经是绝对没有办法的。 [五、寂静]:就是[始用功时,心即静止,更不散乱]。看底下,一、故起[懈怠者]就是我们的[病],这是一个病根。串习就是[初学者:轻病],初学的人无缘无故就跑出妄想出来,接续就[懈怠者],不知道把它制止的人,这是[重病],不知道回光返照的人;你可以一会就试试看,你二十四个小时注意你的起心动念。你试试看,那种日子是什么日子,观照——起来的时候,噢!这是烦恼了,生死比较重要,这些得失观念不重要,这些男女的儿女私情不重要,这些苦恼无量的执着不重要,不断的放下,放到无所舍。所以,你但学什么?学道人,但学一切法不受;学道的人,只要学一切法不接受,善、恶不落影像,OK,就是这样子,就是本来面目。懈怠者就重病,所以这叫做[病]。 第四个别生,别生就起惭愧心,有[惭愧者]就不同于禽兽,禽兽就没有惭愧心。学佛的人有一种是没有惭愧心的,比如你叫他起来早课,唉哟!佛在世也没有人起来早课,我有我的修行方法,他有他的修行方法。然后,你说他通,他也不通,你说他不懂,还懂一点,你怎么讲,怎么劝,这个无惭无愧。无惭无愧,你怎么学道?所以,善知识讲、师父讲,一定要生惭愧心,要接受师父、善知识的指导。还有一种可以让人家起惭愧心的,就是忍辱,为什么?比如,徒弟对我很大声,师父你怎么这样子!他生气了,然后,师父就保持微笑,明天,他就会来我面前求忏悔。人家师父,师父很大,他最大了,他都没有生气,你做徒弟的人在生气,所以,他很大声的时候,我就笑一笑。所以,学习忍辱可以让对方起惭愧心,有一种无惭无愧,我笑一笑,他大声,我师父怕我,这种就是无惭无愧。不懂得惭愧心,那就没有救了,所以,我们忍辱也可以解救众生。 救度众生不一定要用语言,你用修养。比如两个人起冲突,我用修养,不发脾气,明天、后天,再经过一个礼拜,唉呀!你看!人家这个某某法师这么有修养,我怎么那一天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我还是要向他求忏悔。所以,修忍辱的人可以感化一切的众生,要记住师父所讲的话。有惭有愧的,这是[药],惭愧就是无上的甘露药。因此,我们常常怀惭愧心。那么,有一种是挂在念头的,挂在平常的,我们现在的人,常常喜欢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到最后他都写一个:常惭愧僧。因为印光大师用得满不错的,是一代祖师烧出来一千八百多颗舍利子,二、三千颗舍利子。那祖师是真的懂得惭愧,而我们不是,我们写习惯了,也写个:常惭愧僧,其实是无惭无愧,他哪里有什么惭愧。因为,大家都这样写,不这样写不好意思,其实他的惭愧就是希望你再赞叹他一遍。这个不是呼口号的,你不要听那些呼口号的,惭愧、惭愧,他哪里有惭愧,狂妄得不得了。明天他又忘记了,狂妄习惯,完了,他又讲:惭愧,他用这个惭愧就是为非作歹,你知道吗?所以,记住!这不是呼口号,要真实的起惭愧心,真正的起惭愧心。 第五叫做寂静,一个人没有这种功夫,谈不上了生死;一个人没有寂静的功夫,你不要跟我谈到了生死,完全没有能力了生死。为什么?你心不寂静,你浮动或者你分别,恨、嫉妒、攀缘、爱金钱、爱名利,你想你的心静得下来吗?寂静要一切能舍,他心才能静,你没有静,你就没有安祥的心态,没有欢喜心,没有所谓的随喜功德;你心不寂静,没有随喜功德的心,没有欢喜的心,你怎么能够静得下来?一天到晚计较,你不就麻烦大了吗?寂静:始用功的时候,心就静止,更不散乱,这就是[精进者],精进可以[愈;健]众生愚痴的病症,贪、嗔、痴的病,还是要精进。那么,最大的精进,我告诉诸位!高僧大德最大的精进就是不精进,因为,他没有什么好精进,他无学位:不必再学。大彻大悟的人,他就包括连精进的念头都没有。而我们现在众生精进的,如果藉着外缘的精进,就是一定要听经闻法,不管什么活动,与听经闻法抵触的希望你能够舍掉那些不必要的攀缘。 第二个,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的内在,就是真正精进的人;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的内在,是不是平衡?是不是不生气?是不是真的看得破这个欲望、感情,五欲六尘是不是能舍?慢慢的观照。当你观照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这些众生的可怜。有一次我坐计程车,开到哪里?开到民生路要右转民权路的时候,刚好前面堵住一辆车,司机就坐在那里不停的按喇叭,当然前面堵住那辆车走的路线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计程车司机,他才差几秒钟他就按捺不住,一直拼命按喇叭。他内心里面的烦燥,我坐在那边就看,可怜的众生相。右转过去以后,就跟我讲:师父!我今天是载到你,因为你是修行人,要不然,我就下车问他吃饱了没有。我说:现在七点多,他一定吃饱了。何必呢? 当我们学佛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太幸运了,我们太幸福了,我们懂得控制这心念,你就让他嘛。就算给你半分钟好不好?你按喇叭,你清净的、安祥的心态完全破灭了,就为一个右转,你就这么苦恼,可怜啊!众生实在可怜到家,我坐在那个地方觉得好笑,唉呀!太好笑!就是为了一个右转。所以,没有学佛的那种浮躁、轻浮、那种不满,每天都过着惩罚的日子。你要先学习寂静,寂静就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修养,怎么样令你的心不受到影响,没有寂静的功夫,你谈不上修养,也谈不上超越解脱。 [26第五识五义表],就是[前五识相似五义,一、俱依色根:五识俱依色法五根]。色法就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的五根。[二、俱缘色境:五识所缘的五境,俱为色法]。都依照五根,就是我们肉眼、耳朵的神经系统、鼻、舌、身。第一个是根,第二个是境;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第二个境就是所谓色、声、香、味、触、法。[三、俱缘现在:五识皆不能缘过去未来之法,唯缘现在]。眼睛看目前,它怎么能够看到过去?所以,这个都是缘着现在。[四、俱为现量:五识皆无比量之作用,唯只现量了知],现在桌子就桌子,眼睛看的就是桌子;这是墙壁,墙壁就是墙壁,现量就是说不是比量,也不是非量。[五、俱有间断:五识皆待众缘而起,故起时少而有间断]。 这个[八识]九缘、八缘、七缘,有的五缘、三缘、四个缘,就眼识来讲,[眼识]就是眼睛能够见到东西而产生作用,必须藉着九种条件,第一、眼睛必须有距离:[空],第二、眼睛必须要有光线:[明],眼睛必须要有眼[根],没有眼睛你怎么能够看得到?没有肉眼的眼根,你怎么能够看到得。[境]界,没有境界你看什么,当然要有境界。[作意]那就产生心所法,善的或者是恶的,或者是无记的。还有依靠[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当然,最后一定要有[种子],没有种子,哪里有眼识,这一定的道理。种子可以加也可以不必加,为什么?一定要种子,没有种子,哪里会产生眼识?意思就是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就藉着[八]个缘,就可以听得到,耳朵有[空],当然要有距离才听得清楚,要不然,你把声音放在耳朵里边,你是在讲什么他怎么知道,所以,要有距离。听声音不需要光线,你进入一片漆黑的房子里面,可以随时放录音带,也可以听得到。耳朵要[根]:肉耳,耳根要声的[境]界,听了这个声起善、恶念头。[作意]:就是五十一种心所里面,可意声、不可意声,听得满舒服的;听得不顺就起这个贪、嗔、痴,或起善恶的念头。耳识相要依靠[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有[种子]。 [鼻识]呢?鼻子不需要有距离,鼻子有距离你怎么闻得到呢?说我这鼻子没有接触到这个香,说:嗯,好吃!六合路里面的东西炒得香喷喷,然后,这里说:嗯,好吃。有距离,这根本就打妄语。鼻子一定要闻到味道。再来鼻子不需要光线,也不需要有空,就是距离、隔开、隔阂,你要隔开的话就闻不到东西,不能直接接触到这个鼻黏膜。不能接触鼻黏膜,你就感受不出来。再来,就是[舌识]跟[身识],都是[七]个缘,舌跟鼻是一样的,不需要距离,不需要光线,就可以作用。身体也不需要距离、光线,接触,身识就是触的意思。再来,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不需要什么空间、光线,你随时坐着你第六意识都可以作用。 第六意识[根]:意识根,这个意识的根,就是第七意识;第六意识的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境]:第六意识有时候藉着境,有时候不必,有时候是自己幻化起来的境界。[作意],最多的五十一个心所,统统跟第六意识有关系。因为,第六意识本身就是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意根,上面有一个根。第六意识第三个意识有[五]个缘,第一个缘就是根,意根就是指第七意识,所以,第七意识这里也空起来。第六意识本身就是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指意识的根,第六意识的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再来第八意识,[末那识],这个末那识有[三]个缘,要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见分,见分是攀缘相分的,第八意识本来是见、相二分还没有强烈的执着;它加上一层执着,就是表示第七意识。所以,第七意识叫做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见分。所以,第七意识的[根],末那识的根,这根是指哪里?仗着第八意识来的,末那识它没有一个第八,末那识的根本从哪里来?那就是从第八意识来的,末那识本身就是第七意识。 末那识它根本就不需要靠第六意识,因此,末那识的根就是第八意识。[作意]就是心所,当然,第七意识,这个末那识当然要作意,有一些心所相应,最后那就是[种子]。八识一定要各个有各个识的种子,眼识有眼识的种子,耳识有耳识的种子,每一个种子都不一样。八种识有八种识的种子,所以,末那识藉着三个缘,[阿赖耶识]的[根],种子最后一个根,这个种子就是指无明。阿赖耶识从哪里来?我们饮水思源,我们追求到最大的根本,为什么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无明。不有无明,他哪里有什么第八意识。所以,阿赖耶识的根,那就是所谓的种子,这种子是我们所讲的一切的无明。因为,无明而产生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第八意识的根就是无始劫以来的生相无明。 阿赖耶识的[境],境就是相分,阿赖耶识当然有境。再来,阿赖耶识的[作意],它当然有起心动念,但是,它不强烈,但是,还是要作意。作意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都不可以缺少。阿赖耶识有阿赖耶识的[种子],为什么?人有人的种子,要投胎人,八识里面,天有天的种子,投胎成天;猪有猪的种子,投胎成猪。阿赖耶识的种子不一样,你变成人的话,阿赖耶识就转变成我、法二执,再来是眼、耳、鼻、舌、身。你变成猪的话,那就是猪头猪脑的,完全不一样。看你第八意识怎么转,然后,末那识就跟着转,然后就是六识就跟着末那识转。你一变成猪的话,或者变成其他的动物,那种执着又不一样。 [八识九缘偈:眼识九缘生,]眼睛看到能够分别的清楚,要靠着九种条件生的;[耳识惟从八]种条件,[鼻舌身]这[三]个是必须仗着[七]个缘。[后三]就是后面的三个: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五三四]。五三四就是说第六意识是五个缘,第七意识是三个缘,第八意识是四个缘。若加等无间,从头各加一,如果再加上一个等无间缘,那么,从头到尾再加一个缘。眼识就变成十个缘、耳识就九个缘、鼻舌身就八个缘、意识就六个缘、末那识就变成四个缘、阿赖耶识就变成五种缘。但是,因为等无间并没有加进去,作用一定要连续看、连续作用,没有连续作用的话,它哪里会作用,是不是?所以,若加等无间缘,从头各加一。 [三性28一、三性表解],[三性: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就是[能于此世],此世就是这个世;[他世]就是来世,[俱顺益帮名为善性]。俱顺益就是说什么都对我们有好处,比如投胎成人,那就很好,还不错;天也满不错的,福报大。今生今世能够使我们好处,或者是来世对我们好的,就是善性[能感乐果]。那么恶呢?能[于此世]你作恶,悭贪不舍,杀人放火、胸量狭小,你所过的日子,就注定要苦恼无量,注定的把自己判处死刑。所以,一个内心怀恶的人,你不必让他痛苦,他就会过得很痛苦;一个胸量很大的人,你要让他痛苦也不可能。所以,这个恶出自于人,而伤害自己、伤害于人,一定的道理。你用善心的解脱的心理,你所到之处都是善的,你用恶的念头,不但今生今世,[他世俱违损]。作恶多端,当然果报逃不掉,[故名为恶性,能感苦果]。所感受到的都是痛苦的,能感苦果。 再来就是无记,这无记比较详细,分为[无覆无记、有覆无记]。[覆者],就是一种遮盖,[障、蔽义]。蔽就是一种遮盖,染污的意思,盖住我们的本性。[于善恶二性不可记别],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第八意识也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因有善、恶,果为无记,善恶性不可记别,所以[无感果之作用]。没有感果,因为别人作用,然后,别人造善、恶,放在他里面的种子,变成第八意识的种子,是很冤枉的被引导去受这个果报,所以,他没有感果的作用。[不障蔽圣智及本心],本来就是见,我们的本性,[故名]无覆无记,这是指第八意识。有覆无记是指第七意识,[其体染污,障圣道智],障圣道,[不令生起],不会让我们生起。 [覆蔽依他起心,不令清净,名有覆无记]。依他起就是缘起里面,一切缘起法里面统统盖着,没有办法悟到这个空,没有办法进入解脱。不令清净,我们一直想要清净,可是,没有办法,名叫做有覆无记。简单讲,无覆就是不会遮盖圣道,无记就是没有强烈的善、恶;有覆就还会遮盖圣道,但是,它也没有强烈的引导的作用。因为,第七意识遮盖着,但是,它没有作用,它不是像第八意识可以去流转这个生死,它一造业完了就没有了,剩下就第八意识在受苦,所以,叫有覆无记。 [二、有为、无为与有漏、无漏之分别],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名词。[一、有为、无为之分别(诸法之哲学的分类),为者,造作之意]。造作分三个就是身、口、意三种造作,凡是造作离不开身体的造作、口的造作、意念的造作,这都是有为法。[依因缘而作为],仗着这个因缘法,藉着种种条件而产生作用,[有生灭变化之法,曰有为法,反是曰无为法]。其实也不能讲反过来,有为法当下空性就是无为法,就是于一切因缘法里面不执、不着、无求、无念,这个就是无为法。所以,说反过来是方便讲,如果这个法变成有为法,要反过来那还是有为法,反来反去还是有为法。就唯识学、百法来讲,这样讲是对的,有为法反过来当然就无为法,恶反过来就是善的,生死法反过来就是不生不死法,这是方便讲。 [有为法为现象界,无为法是本体界]。而现象界当体空就是本体界,而本体界起作用,当下就是现象界。所谓现象界就是一切有为法,本体界就是无为法,当下空性的无为法。所以,有为法所谓的烦恼,无为法所谓的菩提,烦恼就是即菩提,当下就是。[二、有漏、无漏之分别(诸法之迷悟的分类)。漏者,漏泄义,指烦恼言。谓烦恼自有情],有情就是众生,烦恼是来自于众生的[六根时常漏泄]。跑出来,修行就是悟,千万不要让烦恼跑出来,[能使有情留住生死,]继续[流转]欲界、色界跟无色界[三界]。[有此漏者,名有漏法。反是名无漏法]。 [三、百法有为、无为表],[百法:九十四法]是[有为],[六法]是[无为]。这个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统统是心所法,统统叫做有为。五十一个心所法,心王有八个,色法11,心不相应行法24;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个统统九十四位,有为法。。最后你看,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这是六种无为法。九十四个法是有为,是属于[事相],是[现象界],它是属于[用],它是[依他起性],就是藉着缘起,缘起是属于[俗谛],俗谛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立一切法。 众生是烦恼法,圣者叫做妙有,妙用,这一切的因缘法,六根、六尘、六识,在众生位来讲,统统是让我们烦恼的。但是,就圣人来讲,就是妙用无穷,你烦不了他,这些对他没有作用,他就是藉着现象界、缘起法来普度众生,你不借重缘起法、烦恼法,那你怎么办?菩萨能够逃离开这个吗?那也不可能。所以,九十四个法,对众生来讲,没有修道来讲,那是属于烦恼。依他起性是属于缘起的,俗谛的。六法的无为是属于[理性]的,是属于[本体界],这是哲学讲的;现象界跟本体界是哲学讲的。[体]是佛教讲的,[圆成实性]:圆满成就,实就是不虚假的、不是生灭的。[真谛],就是空一切法,俗谛就是立一切法,[中谛(不二)]:真、俗二谛圆融无碍。 [四、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三性关系表]。[诸法]分成[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法分成[有漏、无漏],为什么?因为有为法的话,当下缘起,缘起依他起性,有漏、无漏是属于依他起性,到最后清净才叫做无漏法。所以,有为法分成有漏跟无漏法,无为法就只有无漏法。简单讲,有为法依他起性,包括了一切,这个有漏又包括了[善、恶、无记]的有漏;无漏法:纯善。所以,用这个善字,我觉得并不是很恰当,无漏应该用纯善是净,清净的善。它会让人家误会行善就可以成佛,错了!行善不能成佛,行善怎么能成佛。看哪一种善就对了,你行有漏善,那就人、天;你行无漏善,就对了,就纯净的善,就正确,无所执着的善。 [五、诸法之首先上的分别表]:[三性]就[善、恶、无记];无记又分成[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所以,善、恶又分成[善、恶]有覆无记跟无覆无记。这个恶跟有覆无记是染的,无覆无记是属于无记性。所以,[善、染、无记]又变成[染]跟[净]。无记跟善是净的,所以,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无记性因为没有强烈的善、恶,所以,它是属于净的。[心所法],心所有法,我们前面讲的就是所谓的心王。[29心所法具三义:一、恒依心起],就是永远要跟着心王才起作用。心王就是八识,八识心王就像王一样的,这些善的心所,其他的51个心所,就像大臣陪伴他起来。恒依心王而起,[要心为依,方得起故]。要就必须,必须要藉着心王为依靠,它才起作用,这就是心所有法,附带的就是了,心王所附带的东西。[二、与心相应,触等恒与心相应故]。那不与心王相应,你跟谁相应?第一个跟心王同时起来,第二个就是必须要与心王相应,不能与心王相应哪里叫做心所法。[三、系属于心],它是属于心,[触等若与何心生时,便属于彼心之触等故]。与善触、恶触,那都是属于心,心王与何心生起来?触。所以,触等如果与什么心产生,便是属于彼心的触。 [30心王、心所差别表],[总相]当然包括[心王]跟[心所],[别相]就是只有心所来讲。总相:心王,[譬如画师],能够绘画的,[作画先绘轮廓]、先画这个轮廓出来;学过美术、画画的人就会知道,先画轮廓出来。[如心王眼识对境],因为眼识也是属于心王的一分;心王有八个: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就举眼睛也对这个境界,这个心王来讲,[缘色为青],就是属于青色。再来,就心所,[譬如弟子学画],弟子跟在师父后面,学画画,怎么样?[从添色彩,则心所于青色分别],有[浓]青色、有[淡]青色、有[美]青色、有[丑]青色,这个叫别相。所以,单单青,就是总相包括一切,但是,里面又分浓淡、美丑,那就是别相了。心所也是这样子,单单整体性的观念就是心王,细加分别就叫心所,分别。 [32性业释义表],[名]相,[性]跟[业]有所不同。它的[义],第一个站在[释义]的角度,性是[体性,自体之亲作用]。为什么亲作用?强有力的力量,[业用,自体之疏作用],疏就是力量比较小,业用,自己体性所产生出来的疏的作用。亲、疏是站在用比喻来讲,譬如:这是我亲戚,我们最亲的人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是最亲的,手足是最亲的。疏呢?就是比如说我们远亲,这是姑妈、姑丈,姑丈的弟弟,远亲离我们太远,疏就是用比喻的。亲的力量大,亲疏的[譬喻(一)如火有暖性],火有温和性,[如暖性]起作用的话,[有燃烧作用]煮饭、炒菜,你还是要有作用。第[(二)]个譬喻[如桌椅、钟磬],有的[以木]体质、有的用[铜为体]。但是,[如桌椅]有桌子的作用,[钟]有钟的作用,[磬]有磬的作用,[各有作用]。我们要了解性跟业不一样,业应该加一个用:业用;性应该加一个字:性体,就是性体,业用。 [33遍行五心所表解。遍行:周遍行起义],什么叫周遍行起?[遍四一切,心得行故],意思就是[一切时]:过去、现在、未来。[三性]:善、恶、无记,[八识]都要用到五遍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九地]就是把三界画归成九地,五趣杂居地,欲界六个地,禅的话,四禅分成四个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这个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分成四地。欲界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等于九地。这什么意思呢?遍行就是一切时、三性、八识、九地都要用到什么?用到第[一]、叫做[触]心所,[二]、一定要[作意],[三]、[受]心所,[四]、[想]心所,[五]、[思]心所。触、作意、受、想、思,这五种心所必须用在一切时、善、恶、无记性,八个识,九个地,统统要用到这五种心所,叫做五遍行。遍一切时、遍一切性、遍八识、遍九地,就这意思。 第一个触心所,前面八识的关系我们讲了一大堆,现在要讲到这51个心所,心王讲完讲心所。[根境识三者和合生触],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和合生触,根、境、识一和合就有触的产生。[触与三学]的关系是什么?[摄律仪戒],就是把自己保持很有威仪。[戒三合生触],为什么戒三合?免生妄想,[(恶触)]就是戒恶的东西,把它戒掉恶。摄律仪就是指自己修行,要好好的保持这个威仪,使众生对自己威仪、修养肯定。三合就是根、境、识叫三合,戒这个根、境、识所产生的恶念。恶触就是自私,为了自己享受;所以,我们要摄好,我们要摄受威仪,不要伤害到众生。大部分来讲,根、境、识一和合,我们就产生恶触。比如:贪、嗔,或是一切享受,自利,我们称为它恶,只享受自己就成为恶。再来是利他,我们说是善触,[摄善法戒],摄善法就是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摄众生戒],摄一切善法还摄一切众生,[令三各生触],就是[善触],能够善法,能够利益众生,这当然是好的。 [修定慧亦然],[亦即令]根、境、识[三和生触而成定慧。作善、作恶皆由作意之力],作意就是你心里起什么动念,就是我们所讲的动念。你动到善的念头,你日子好过了,你动到恶的念头,那么因缘果报逃不掉的。要善于观照自己,千万赶快放掉恶的、不好的念头,你才有快乐的成分。[七种任意功能差别:1、了相作意,2、胜解作意,3、远离任意,4、摄乐任意,5、观察任意,6、加行观察作意,7、加行究竟果任意]。单单这个作意就分成七种功能差别,第一个了相作意,[于所应断]。断什么?断恶的,恶的当然应该断。[能正了知],了相就是清清楚楚,于所应该断的恶,你清清楚楚,能正了知,正确的知道。[于所应得],得就是善的,你应该好好的拥有这个,得就是拥有。[应正了知,为断应断,为得应得,经生希愿]。希愿就是自己的希望,你为恶,有的人控制不住。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他拼命的往地狱里面去冲,该断的他不断,该得的他不得。 第二、胜解作意,就是对这个正知见殊胜的了解,胜解就是清清楚楚,[为所应得,正发加行]。自己所应该得到的,就继续进行。第三叫做远离作意,远离就是舍、不受的意思。远离就是说我现在作意,可是,我把它舍掉,[能舍所有上品烦恼],上品烦恼就是烦恼难断,对众生来说当然很难断。比如:贪、嗔、痴、慢、疑,这个能断吗?起这种作用,这种任意的念头能断吗?可以舍掉上品的烦恼,叫做远离作意。远离是属于一种慢慢的,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念头;远离就是放下、舍。第四叫做摄乐,能够令心喜悦叫做摄乐。这个摄受一切的快乐,简单讲,如果你能够让你的心欢喜的,那么,你就可[能舍所有中品烦恼]。保持欢喜心是一件很重要的情绪。我们情绪大部分都是什么?颠颠倒倒的,今天乐,明天就苦,后天就烦恼。这个摄乐,以令心喜悦的,这个都很重要。尤其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谈的,我常常称《普贤行愿品》叫做修养圣经。那十条,你能够做到一条就好,那就是世间的圣人。很简单,随喜功德,什么时间、什么境界都保持随喜,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境界。《普贤行愿品》里面第一个称赞如来,你就修这个就好,嘴巴里面所讲出来的统统是好话、鼓励、赞叹,不会刮伤人家,暗中没有带刺,或者是说讲伤害人家的自尊,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修养,就一个称赞如来。 我常常告诉我的徒弟,这些信徒们,《普贤行愿品》不研究是不可以的,不用做到菩萨,它能够让你二十四个小时都过快乐的日子。《普贤行愿品》它讲的都是修养,随喜功德,称赞如来,礼敬诸佛,你想想看!尊重一要众生,随便抓出一条,你就不得了。这个对众生的修养太重要了,没有修养的人,你看到普贤菩萨的修养,你也会起惭愧心的。人家是怎么当菩萨的?礼敬诸佛,一切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礼敬,包括那个畜生、一切贫穷、乞丐,统统尊敬他,你能吗?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随喜功德、忏悔业障,随便抓出一个就不得了。第五、观察作意,[能舍所有下品烦恼]。就是注意到平日的细节,我平常的这个起心动念,我好好的观察,那么,连那个下品的这些烦恼都可以舍。所以,上品、中品、下品是指能够让我们大烦恼的、中烦恼的、下的就是比较平常细节的,不必要的挂碍。观察作意是指平日的功夫,能舍掉所有的下品的烦恼。 第六加行观察作意,什么叫加行?就是所谓的精进,加行就是一种精进。再进一步、再更加的注意,观照我们内在的念头,而且[能舍所有下品烦恼],那就可以[安住其心]。简单讲那个观照就是我们解脱的根本,还是要观照;观空、观舍,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第七叫做加行究竟果,究竟果就是佛果,[能正偏爱彼诸作意]。清清楚楚的、用正知正见的来领受,所以[善修习果]。意思就是以前所修习的习惯性,比如:善、宽恕、身口意清净,叫修习果。习就是一种所谓善的、修行的习惯性,修习就是一种惯性,譬如听经、闻法、念佛能够变成一种习惯性,到最后就产生究竟果出来,加行究竟果作意。 第三叫做受,[苦受(逼迫受)]。什么叫苦?会逼迫我们叫做苦,[苦受]。比如说肉体的叫做苦受,心灵的叫做[忧受],忧,烦恼。对肉体的痛苦,我们叫做苦受,对心灵的烦恼我们叫做忧受;一种是心灵的痛苦,一种是肉体的痛苦。比如众生打你的身体,那是身体的[身受],苦得不得了。再来,比如你烦恼,一件事情得失的观念太强了你就忧。再来[乐受]也有两种:[(适乐受)],什么叫乐受?比如你游泳,你觉得游泳很快乐,肉体在运动;比如你跳舞,喜欢这个肉体的[乐受],可是,内心里面却产生欢喜心。[喜受]是因为享受而产生欢喜,比如你得到了美女,或者你得到英俊的先生,你太欢喜了。或者是你中爱国奖券,太欢喜了,内心的那种喜悦,当然这是指世俗的乐跟喜。[舍受]呢?[(非苦乐二受)],不是苦也不是乐叫做舍,就是一种愚痴状态,[舍受]是一种愚痴状态。也不是苦,也不是乐,是属于一种痴受,没有强烈的善、恶,苦、乐之受。苦受、乐受、舍受是身,忧受、喜受、舍受,这是[心]的感[受],心灵的感受。 第四就想,[性],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本能,想的特质就是[写取],写取就是记取,记取就是[所缘境于心中(取像)]。我们这个脑筋像照相机一样,卡喳,照起来,我们内心里面就开始想了。写取所缘境于心中,写取就是记取:取像。[业:取像故,施设种种名言],产生种种的名相、文章、声音等等。性就是一种想,想的特质的特性,就是记取、取像,想就产生业,就是产生种种的语言、名相。 第五叫思,[思作、思不作],什么时候该作,什么时候不应该作,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善恶之分歧处],[造作]这个善业、恶业、无记业[三业之原动力]。所以,想是一种比较浮躁的一种作用,思就比较沉着、比较微细,人家讲的你要三思而后行。所以,大部分冷静都是用思;那么想都是用妄,妄想就是比较浮躁的一种第六意识的一种状态。大部分形容第六意识的状态就是浮躁的浮想,浮动妄想,那么思就属于一种冷静思考,比较微细的心所的作用。 [34别境五心所表解],别境是对五遍行,我们说前面所讲的五遍行叫做四一切。遍行就是一切时,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要用到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心所;三性就是善、恶、无记,也是触、作意、受、想、思的心所。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这八识也必须跟触、作意、受、想、思相应,这五个心所。九地呢?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都必须跟触、作意、受、想、思五个心所。那么这个别境?不是遍一切时,也不是遍三性,不是同时的,也不是八识同时,也不是九地,意思就是说在什么时候它才起来?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形,它才起这个五个心所,就是欲、胜解、念、定、慧,所以,这个叫做别境。遍行是四个一切,统统必须具足这五个心所,而别境是单独而起的。 [一、欲]心所,欲心所就是[于所乐境,希望为性。]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这个欲心所好解释。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你想要做什么;我们念小学的时候,老师的作文题目:我的未来。有的人喜欢做科学家,有的人喜欢做老师,有的人喜欢做音乐家;好象念小学的时候,没有人写过我的未来要当法师。因为,也不懂三宝,是不是?现在小学生可能有了,有一个小学生周记,老师出个题目;你们今天回去要写我的未来,结果一个学生写:我的未来要像慧律法师,结果,他老师竟然是我的皈依徒弟,打一百分,满分。学生刚好是欣赏师父,老师刚好是我的徒弟,太棒了。若遇到清海的徒弟,他就零分;写这个像赌,一半赌博。这个欲大家都有,你希望怎么样,于所乐境,希望为性。 [所乐境:一、可欣境]。可欣境就是实实在在的境界,这跟第三个欣观境;欣观境是一种希望,然后,自己作意去观想。希望有什么境界,合于自己的见闻觉知,而这个可欣境不是,是实实在在的面对这个见闻觉知。可欣境就是[欣见闻觉知之境],比如你现在喜欢看电影,或者是看划龙船,你闻觉知,你喜欢的境界,那么现在刚好给你碰上了。[简非可厌境],不是你讨厌的境界,也不是[中间境]。中间境就不是两端化,不是不可乐,也不是可厌,意思就是说中性的境界,叫做中间境。也不是很快乐,也不是很讨厌,就是这个样子,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很特殊的叫做中间境。 [二、所求境;一、可欣境:未得求合,既得求不离;二、可厌境:未得求不合,既得求离]。这个跟婚前、婚后;结婚以前,可欣境,未得求合,唉!还没有碰到她,唉呀!你是多漂亮,她的皮肤,她的眼睛像猫咪,耳朵像如来佛,长得很漂亮。未得求合,既得求不离,结婚以后,刚刚结婚了,希望不要离开,每天回来实在太好了,感觉很好。经过了三年、五年就不一样了,三年、五年就是可厌境,可厌境怎么样?未得求不合,是不是?既得求离。未得,以前还没有得到,现在,我怎么会嫁给你?希望不要碰到他,现在碰到了希望离开。所以,未得就求不合,既得求离,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希望不要碰到;现在碰到了,就希望赶快要走,就是这样子,众生就是情绪化的。当你很喜欢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想想看!那件事情的缺陷是什么?比如说你不能得到对方,你也不必认为得到他叫做幸福,也不见得。谁得到佛法,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欣境没有得到是求合,既然得到又不希望离开;可厌境,还没有得到,千万不要碰到他,比如,冤亲债主!碰到了,要赶快离开,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结婚以后就是这样。既得求离,赶快要离婚;离婚做什么?要来短期出家,后来就变成长期出家。 [三、欣观境]就是:[作意欲观之境],作意就是动一个念头观想,[即欲见闻觉知之境]。你希望怎么样?比如,我希望有一个房间的摆设,希望我一进来见到,就是有罗曼蒂克;听闻,回到家里,就听到了音乐声,就感觉很舒服,就是见闻觉知;或者是说你希望怎样的见闻觉知。第一个可欣境是实实在在有喜欢的境界;所求境有可欣境跟可厌境;欣观境就是你希望怎么样的境界,而是作意的自己去观想,不是实在碰到的,只是说你的盼望是什么。 [善欲]跟[恶欲],这个欲望,有的人认为欲望是染污的根本,欲望是罪恶的根本,错了。欲望是社会推动的原动力,欲望是一切社会,整个国家结构的原动力,人一定有欲望。可是,这个欲望你不要把它丑陋化的名词,欲望本身并没有含善、恶的东西,只是你在上面怎么加;如果你加善,就变成善的欲望,如果你加恶,就变成恶的欲望。如果你一定要把欲望认为是不好的,那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有欲望就不好,那怎么办呢?有的人,他不了解这个道理,他就说:唉呀!师父,欲望在佛教里面都列为不好。我说:弄错了,那我喜欢布施呢?我希望去弘法利生?这不是欲望吗?对啊!那怎么是不好的呢?我们一般人报章杂志看多了,把这个欲望当作是一种罪恶的名词,严重的错误。欲望是人类推动一切的根本,没有欲望,那这个社会哪里有动力呢? 欲望是一种动力,那要看你的发心,比如你[起正勤、精进]。那么,就是善的欲望;正勤,比如你为法忘躯,为了求佛法,下大雨、淹大水,像今天你一样来上课,这个多不简单。为法精进,善的欲望!恶的欲望,为色,为女色,为财;再来[懈怠]不修行。不好的欲望,比如,为女色颠倒,然后昏头转向,忘记任务是什么;为了财,你忘记你是一个怎样的立场,这个就是[起倒勤]。你很精进,你拼命的在追求,欲望就追求错了;反过来,你追求佛法,这个也是欲望。但是,这是正确的,这是会让你解脱的,这个叫欲。这个在某一个时刻而显现出来,所以叫别境。欲不是任何一个时刻都显示出来,要特殊的境界才有这个欲的讨论。 [二、胜解],胜解就是[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什么叫印持为性?譬如这个胜解,于[决定境]就是[对正法或邪说];比如佛教、佛法,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以及祖师大德所说的法这是正法,那决定深信不疑。我们与一贯道的道亲,他们也是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自己很幸运,将来能够回到无极老母理天去。他们也认为这个是决定境,肯定的,回教的阿拉也是决定的,他们认为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基督教、天主教,上帝也是决定的,因此,各说各的,那么没有经过任何的比较,没有透过智慧的批判、分别,你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个胜解变成正的,变成殊胜的了解,是正法的了解。对于邪的话,就变成执着错误的东西,所以,有福德因缘的人,他就会碰到正知正见的法师、善知识;福报不够的人碰到恶知见,他还攻击、伤害别人。所以[生起决定之理论],他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因此,正就是正,邪就是邪,生起决定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决定性]。因此,这个知见很重要,胜解就是一种知见,你知见错误了,那就完了。 八正道里面第一个为什么讲正知正见?这个知见就像你的两个眼睛,没有眼睛的话,你走不出路来,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所以,正知正见是学佛的一个关卡,因此,亲近善知识,对的跟错的,会决定你的生死的问题。[胜解:殊胜了解],这个包括邪知邪见,[印持:印证执持]。执着佛法是世间上最究竟圆满的道理,一贯道、天主教、基督教,包括儒教的,乃至道家的,都认为他们才是世界上最究竟的道理。那么到底谁是谁非,那除非透过大智慧的人,否则每一个人都讲自己是对的,他们会同情别人,也很可怜,现在末法,老母娘要收缘九十六亿;不来信一贯道的怎么样子,他也会同情别人,他们认为自己很幸运,信佛很可怜。我姐姐以前碰到一贯道,一贯道的问:你弟弟现在做什么?我姐姐说:我弟弟现在做法师。唉!念佛来不及,念佛像走路,我们的一点得道像坐飞机。他们观念就这样子,用自己的观念,很可怜!我们一直说我们殊胜,可是,他没有因缘,没有用的。 [三、念]心所,念心所就是[于曾习境],就是过去曾有过这样的境界,[令心明记]令心清清楚楚,[不忘为性],不要忘记,念兹在兹。[定依为业],你这个念,常常念的话,他就有定力。所以,定依为业就是说定是善念之业;这个心的定,是必须修这个善的念头,才有办法产生。意思是[善念为定所依、能生定故]。每一个人的善念,当然,你的善念就包括你的一切;它这里的善就包括你的本性、佛的音声、语言,佛的教化的佛法等等,能够让你心得到定。那这个必须要善,恶不能让你心定的,[造杀盗YIN妄等十恶业]的人,这个心没有办法定。[曾习境]就是过去有过这样[之境];[恶]的曾习境,还有[善]的曾习境。[十善业境],比如说,听[佛声]清[净]的声音,这个净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这个是禅。天台宗的[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定、慧[之境]就是[教]。教我们怎么样修定,怎么样开大智慧。这个念如果你常常念善,念本性,念这个定、慧均等,念法的真理,那么你的心就慢慢一直转过来,如果你念恶的话,那就散乱。 [四、定],就是包括佛道、外道都有定。外道四禅八定,佛道,比如说证阿罗汉果漏尽定,再来,菩萨的话,一切时都在定,那伽常在定,三昧等等。这个定就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你对于你所观照的境界,让你的心专注不散掉,这个定是成佛的必须过程。没有一点定力,虽然你有一点智慧没有用的,比如你研究佛法,可是,人家讲你几句话,你就发大脾气。定跟舍是相应的,你能够舍,你的心才能够得到定,这个定就是我们讲的很安祥,心里非常的喜悦,充满着欢喜。这个定需要用空观,在空观里面好好的下功夫,就知道相一切虚妄,我们因为妄执,虚妄的执着,所以,产生不定。对我们[所观境],我们知道它是无常的,不值得我们这样留恋执着,你就能够舍。 也就是说观境:比如,[即四念处]。四念处,比如说观受是苦,你观照这个色身是很痛苦的,那么你对男女追求这个感情,或者是希望来世再继续做人的人,你就会知道,世间是很痛苦的。观身不净:观察这个色身,男的九孔常流不净,女的十孔常流不净,心慢慢去突破它。观心无常:观照我们的心刹那变化。观法无我:观一切法都没有真正的自我。[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唯识观所观事]相和[理]体,[天台三观所观三谛],空假中、真谛、俗谛、中谛等等。[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本来的面目等]。本来的面目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无一切相。能够观照、[专注,令心于欲住之境,专精注照,不使散乱,若不如是,定力不生]。这个定功夫不到的人,就讲观照:能、所观照;能观的心,所观的境,都是空性的东西。我认为修定力还是要禅,这我个人,不是一直标榜。我认为其它宗派所讲的,也有可贵之处,但是,跟禅的比较,直入佛陀的本怀,那差太多了。 讲实在话,我以前学律学,用四年的时间,发现一直重视这个威仪,持钵、搭衣、早晚二课,可是我的个性,那种好象还是不能够稳住,一直没有办法,说标榜戒律的人,怎么会持到这样子。好了!后来就学净土念佛,就亲近过几个高僧大德,煮云法师就讲说大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后来,无力!跟着忏公,忏公念佛要绵绵密密的,要慢:南无阿弥陀佛~念到第五个字睡着了,这样太慢了。去李炳南老居士那边也学了一些佛法,似乎也有得力,但是,就是一直找不到什么是本来的东西。我那个时候,内心里面就想,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佛法里面,一定有一种东西可以让我单刀直入,于一觉观还得本心!这个好象都找不到本来的东西,后来在三十三岁的那一年阅读《六祖坛经》。因为我在经教上已经下了十几年的时间,一直认为天台、华严、净土、律宗都有它的优点,但是,我最大得力的地方,那就是禅。阅读《六祖坛经》那种单刀直入,没有繁琐的一句话,若欲成佛,即需离相,就一句话。如果你要成佛,就一句话:离相。 禅宗用最少、最少的字,然后,你就很容易就解决,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然后,在《大珠和尚》里面讲,二性空即是如来,本来面目。二性空:善性、恶性,空,对立的;对、错这二性,两个性。就看这个禅的思想,定,才发现说,噢!原来人家祖师大德,他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是没有的东西。然后,就知道原来什么是不生,什么是不灭,什么是二性空;然后什么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噢!就开始对《金刚经》禅的思想,发生了最大的力量,后来,我发现一句话:禅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到三十三岁的时候,真正的体悟到,才知道明心见性这么简单,并不困难!十多年一直在碰撞、一直在找,到山上找善知识、寻求,就是怎么样也找不到东西,好象能够得到东西,好象也不能。 比如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念,就被牵走了,所以,这是我个人的根器,还是禅的力量大。最大的,因为它空一切法,所以,当我在呕吐的时候,我的本心并没有改变。以前在呕吐的时候,我感受不出那个清净的本性叫做什么,现在知道了,噢!原来不生不灭的本性,这跟呕吐扯不上关系,你吐,吐你的;然后,咦!也很清楚,就是这种东西,本来的面目就是这么样子,无所住、无所执着,你怎么呕吐,它还是清清净净的东西。才发现业报,烦恼当下就是菩提的东西。所以,你要修定,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完就讲《普贤行愿品》,这是修养的圣经;不研究《普贤行愿品》的人,今生今世的修养不会很好的。动不动就跟人家吵架、动不动就讲人家坏话,人家劝告他,他就:多话!就会这样子。你看看《普贤行愿品》那种修养,你惭愧死了,真的。你一天到晚都在造业,人家纠正你,你还有问题,所以,你看《普贤行愿品》就知道,那种人类的修养跟菩萨是不能比的。再来,我们就开始讲《金刚经》的思想,《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六祖坛经》,再来就尽可能讲《永嘉禅宗证道歌》那个注解。这个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一句话里面让你得到真正本来的面目。 我以前修过天台,能观、所观,那谁来观这个能观?我能观境,所观的心,那谁来观这个能?境界是被心所观,这个心还不是一样?还是有能、所,一直推论下去。一是数目的开始,我的心是能观,这个境界所空,那个心呢怎么办?令心空,令心怎么空呢?我心观照境,境可以叫它空,这个能观的心怎么办?也叫它空?你没有理由叫它空。所以,要先找到那个什么叫做本来不来,什么叫不去的东西。你根本就不必设立一个能观心,一个所观境,诸法不相到,当体即空。当下就是解脱的东西,噢!你就会发现,这个本来的东西,根本就不隔一丝一毫,但是,我们拼命在寻找,追寻这个修行;追寻到最后,你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追寻的。所以,不脱对治法是生死业,你不摆脱那个怎么样对治它,那个对治的东西,就是生死的东西。你才会发现禅,这个本性的东西,它可以让你一刹那之间,进入法身的境界,这个悟,不懂也不行。 谈到定,师父告诉你:[定有七名表,佛法所谓的解脱,即为静止散乱心品,]这个静止,使我们心不散乱,心停止,[以达到断惑证真之谓]。断这个惑就是无明,惑就是烦恼的别名,证真就是本来的面目,[故定为修道不可或缺之方法。为三学]就是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枢要。有种种的名相,吾人当顾名思义,依义修持也]。我们应当顾名思义,按照这个道理来修行。左边有七个,[三摩四多;等引],什么叫等引?[引者引发,等者指身心平等安静状态言]。使你的身、心平等安静的状态来说的,这个要有一点功夫,就是必须要在悟里面下手才有办法。比如我以前,听到人家讲我好,我也许会很高兴,听到人家诽谤我,无中生有的伤害我,或者是讲一句话,这种人也会讲这种话,我会很生气的去问候他,兴师问罪。我现在就不一样了,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你怎么讲都没有关系,问题是我个人。我常常告诉自己,如果,我现在没有一点定力,那我临命终怎么办呢?所以,现在再大的侮辱,你怎么样在后面讲什么,那是你个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咦!好象一刹那之间,就得到了很大、很大的安祥,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自己的问题。 平常的凡夫是受不了别人无中生有的诽谤,无中生有的攻击,是绝对受不了的。不过,一个修行人能够在这个地方好好的下手,好好的观照无生,观照无生去觉悟那种不执着的清净的本来面目,告诉诸位!这才是真的下手的地方,否则你会用情绪化累劫的修行,如是之人,累劫不能见性,也没有办法超越。我现在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无生是修行的根本,碰到一切法,本来就无生,该处理的处理,但是,每一件事情处理都必须与空相应。观空当处就解脱,你所到之处,你都是用空观,为什么?因为它是缘起,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硬要安上名词,那你就会烦恼,你就是对立、你就是落入两边的东西。你并不需要费吹灰之力,有一天,就会跟师父讲的一样,噢!原来明心见性这么简单。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东西,你就会把它变得复杂。如果你内心里面很想解脱,师父告诉你,你把复杂的事情单纯化,你把单纯的东西无生化,就两个步骤而已。 你说:唉呀!这么多的事情,不要管他,单纯化,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把一切复杂的事情单纯化,把单纯的东西,无生化,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就会回归到你本来的东西,但是,要有环境。要有环境的意思是说你要有善知识,然后一个道场,你去外面,那我就不晓得了。需要一个道场,慢慢的引发你那种身、心平等,因此,你内心里面观照自己,当你这颗心,安祥的心态失去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是欢喜无量,慈悲无量,破除一切的执着,那个就是自性、本来的东西。这个本来的东西,就是见性成佛最大的动力,否则的话,没有办法。 [三摩地]叫做[等持,亦云三昧。平等持心,使心转为一境],为什么心转为一境?就是身、心、境界统统一如;一境就是如,如就是空的意思,不动的意思。所以,修禅的人要具足慈悲心,他看到无知的众生,一样怜愍他。当你发现这个本来的面目,你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不管你看什么电影,跳什么舞,吃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得到你那个本心,本来的面目。那种乐、那种欢喜,是无法形容的。[三摩钵底:等至,依诸定力,能(至)身心安定境界“等”]。按照种种的定力,定力就是由能舍,由能够悟、由无生,尤其是无生的力量。本来无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不生当然就不灭,既然不生不灭就没有所谓的得失,就空一切法,一切法了不可得。如水中月,风中尘,渺茫不可知。所以,知幻幻离,离即是菩提。 知幻即离,《圆觉经》讲的,你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幻的,你就要离开它。离就是菩提,能离就是菩提,既然你知道这个虚妄的世间,你还不离,那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要修行?知幻即离,离这个就是菩提,我们就是不肯。所以,结婚的人不好修行就是这样,为什么?他知道这个虚幻的东西,可是老婆睡在旁边,老婆很漂亮,对不对?睡到半夜就会毛手毛脚,他知道这个是虚妄的,老婆太漂亮,没办法控制不住;或者是先生长得太好看了,老公!念佛!你有没有念大悲咒?有啊!可是大悲咒的力量还不比这个力量大,没办法,克服不了。这个就是在家结婚不好修行的原因,他这个境一直重复起来,所以,你不修到空上境一如的话,那能舍;不是菩萨有跟没有对他没有关系。《维摩诘经》里面讲的不二法门:菩提烦恼,圣者也没有菩提,也没有烦恼,佛道尚不可得,何况什么烦恼?成佛尚不可得,何况什么烦恼?菩提涅槃等同空性,所以,他有老婆跟没有老婆都一样,没有作用。他一样结婚生儿育女,可是,他是佛嘛!不二法门就是无生。 再来,叫做[驮那演那]就是[静虑亦云禅那、禅。寂静(止)审虑(观)故名],能够寂静、审虑,止:停止一切烦恼;观照就是慧。[质多翡伽阿羯罗多:心一境性],心统一,境也是一如,[使心止于一境之状态,定之自性也]。定的意思就是使身心,使这个心定在一个境界。[奢摩多:止,令心寂止一处故],当你悟到自性清净心的时候,你再念《般若心经》,你那个感触又不一样,完全不一样。象我现在在念佛的时候,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当我用功的时候没有妄想,我不晓得妄想是什么。我在念佛的时候,因为,我也知道五蕴彻底的空,色、受、想、行、识,动念就是不对的东西。所以,你要用什么心来念佛?一直舍、一直舍,舍到后来,咦!这个佛号就自然的显现出来,而你就无所执着于五蕴法;五蕴法里面当体即空,空性里面去发挥那种佛号出来,哇!那真是不可思议的安祥。我现在念佛跟十年前念佛,那是截然不同:十年前是拼命的一直念佛,一直想要压制那个妄想,那么我现在念佛,不要压制那个妄想,想要让它妄想都很难。为什么?因为你知道悟到五蕴真的彻底空性的时候,你想要动一个念头,打妄想都会很难,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 你所有的思想,都是对立的东西;你所有的思想,都是落入知见;你所有的思想,都是我执的产物;你所有的思想,都是记忆的影像。没有一件事情,没有一种东西,是你真正本来的东西。当你得到你本来的东西,你就可以舍掉五蕴法,当然,你所拥有的就是你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清净心念佛,你想要动一个妄想去克制这个妄念也不必,因为本来就没有,也不必克制,也没有能,也没有所。等到空一切法的时候,那个安祥显现出南无阿弥陀佛,那一句佛号,就是你的法身全体。通达法界无碍的东西,本来面目。讲了这么多禅的思想就是告诉你,这个是世界上最重要,整个佛法的重心点。所以,《六祖坛经》里面讲,法华千句,曹溪一句亡。 《法华经》讲了千万句,实相、无相、无不相,二十八品,曹溪一句亡。曹溪是什么?曹溪就是六祖的道场,曹溪一句亡,一句就解决了《法华经》一切,诵法华千部,曹溪一句亡,六祖大师一句就解决了。听师父讲,好象很好,也很快,你不悟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有人问:师父!什么叫明心见性?我的东西怎么拿给你?你讲我怎么讲?从何讲起,动念即乖,开口就离了。你讲我怎么讲呢?讲也是方便讲,所以,唯证相应,除了你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要不然,你怎么讲也不对。悟到本性的人,怎么讲怎么对,不悟到本性的人,都是用猜测的,嗯!明心见性大概这样子,有一个大概就完了,明心见性是决定境的东西,一点都不会含糊的。 [现法乐住:四禅根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根本定,[住于现前之法乐]。初禅、二禅、三禅,它有这个根本定,根本定就是修十善业,不去造业,然后修你的心叫本定。四禅就是伏惑,暂时使你的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安住于现前的法乐,但是,不是断。定只能伏,没有办法,慧才能断惑。所以,只有打坐的人,不修佛教正规的正当的智慧,正确的智慧,就是知见不正,那么也是一个外道定:邪定。所以,定是伏贼,慧是杀贼,只有大智慧的人。其实,我认为这个定、慧,就像六祖,他哪里有什么持戒、修戒,才能修定,才能修慧的?这是指钝根的人,持戒、生定、开智慧,没有错,这是一个过程。如果是上根利智的,像六祖那一种的,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无所住而生其心,空一切法,那就是本来的戒、定、慧,其实戒定慧怎么可以分开,本来就不可以分开的。 [五、慧]心所,[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拣择就是有选择的能力,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什么是得,什么是失。所以,[拣择]就是[于所观境简别选择],也就是选择,简别选择[得失、邪正等]。用智慧去判断,比如,你是恶[慧]的话,或者是善慧就不一样了。你用[恶]的智慧,[推求之用猛利,颠倒而拣择,即烦恼心所中之恶见]。这个恶见,比如你错误的见地,就象一个外道,佛教叫人家要修学五戒,这个外道自称是什么诸佛之佛,这个是最伟大的佛中之佛;人家持五戒不喝酒,然后,皈依他的人要喝酒,为什么要喝酒?要破相,拼命叫你喝酒要破相。这个就是烦恼心所中的恶见。推求之用猛利就是强烈,非常的强烈颠倒,而拣择颠倒。明明这是坏的、不正确的,他就说这是究竟的法;功夫还没有到家,然后他就会说:这个没差别。境界现前到歌厅、舞厅随便的乱来,他就说这个叫做破除执着,恶见。 [善:推求之用轻稳],轻稳就是温和的态度,用温和的态度,善是最温和的,恶是猛利。所以,轻稳就是很温和,[正当而拣择,即正见、正慧],知见正确、正确的智慧。[正慧:闻慧、思慧、修慧];三慧。闻慧:[聆听经教而发之慧],比如,大家虽然比较辛苦一点,重复的来听经,听经教以后,你们学习慢慢的能够放下,对金钱、感情、对这个世间也就无所执着,慢慢也就能够放得下。思就[思惟义理],师父教完了,回去好好的想一想是不是很正确、很有道理。发现他是对的,那么,你就坚持下去,因为思惟而得到利益,[而发之慧]。再来,修,因为[修定而发之慧(般若)]。这是方便讲,其实,般若哪里可以修?般若怎么能修?般若是无作法,般若是用悟的,怎么是用修的?你用修的,是有造作的,方便讲闻、思、修。般若愈修你就愈离,若有人得般若,即是非般若,是不是?般若德,般若不说缘修,如果,真正得到般若的思想他怎么能讲修?悟到平等的东西、悟到超越的思想,不能讲修的。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用修,修什么东西,你愈修就愈离。所以,闻、思、修是方便讲,真正本来的东西,不是用修的,是用悟的。 好!这个[慧:体同,用:智]跟慧,体是同,用是不一样的,[拣择]这个慧的拣择,[初]比较[宽],你要选择是善、是恶,是邪是正,是得是失,这个就比较宽。[印可,后,狭]为什么印可后狭?因为觉悟才有,你要悟道才有慧,能者方有,有能力的人才有大智慧。没有能力的你是不开大智慧的,开大智慧的人恢复本来的面目,那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大慈,什么叫做大悲。我以前刚刚出家的时候,就发一个愿:以后跟我剃度出家的徒弟,不可以让他太舒服。后来,慢慢看到《大智度论》、《华严经》、《楞严经》,看到菩萨的修行,噢!原来不是说师父严格,徒弟就会听你的。你要让他心服口服,必须要用德去感化他,用耐性去感化他。徒弟大声,师父就要小声,慢慢的用德去感化徒弟,要给他时间。因为,他们发一个心来出家很不容易,要转凡成圣,完全需要看师父的;要转凡成圣,那是需要耐性,也需要慈悲。所以,我尽量不责备徒弟,尽量责备我自己,徒弟不好,可能我表现的不好;徒弟不好,干脆我自己去跪香好了,跪到他改过为止。徒弟要走,那干脆我去跪好了,求你不要走去跪;以后走一个,自己跑到佛前去跪好了:我的表现不好,所以徒弟要走,惩罚自己,跪到他回来为止,不过,我也会跑去吃饭的,你放心。 咦!我发现这个空性里面,充满着安祥、充满着慈悲、耐性。所以,一个伟大的师父,他不会斤斤计较,跟徒弟斤斤计较缺点的。他会很同情徒弟,因为他们刚实学、刚出家,很多地方都不能发挥起来,他犯错,师父一定会宽恕他的。但是,不能因为长远的宽恕他,而让他一直继续犯错下去,不可以的。宽恕是引导,不是纵容,要记住!徒弟自己要有惭有愧,不要:反正我犯错了,师父一定会原谅我,无惭无愧!原谅你,你自己还不觉悟,那就无惭无愧。所以,有智慧的人处理事情那就不一样了,在几年前、十年前跟我今天的思想完全不一样。我以前的个性,看到不合我的意思,那就是对立的东西,我在雷音寺当住持的时候,我生气起来,不是你走,就是我走,真的,我讲了这句话。 因为,有一次一个法师,他说:我们这里没有打坐的椅子,要做这个禅坐的椅子。我说:好,那你来负责。结果这个法师不负责任,认为找到这个木工很难,我们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我说:没有打坐的椅子,是你讲的、你建议的,那现在你去找,适合什么,我做住持,我来出钱,对不对?我这个人最尊重人家的,到后来他懒惰,自己又说要做,又不做了,慧律法师!你找别人。我说:你真的是可恶,你把这个僧团搞得这个样子,一下子嫌道场没有禅坐的椅子,那我现在委托你来做,你怕麻烦又不做,像什么东西。后来我就跟他讲:不是你走就是我走,老子这个住持不干了,你试试看。真的,我那时候的个性就是这样子,现在发现很幼稚。最好你不要走,我也不要走,现在就会通融,会耐性,会慈悲,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后徒弟要走,我就跟他跪,拜托你不要走。我不是怕你走,是可怜你出去,要流浪街头,跑来跑去的。初出家跑去外面是很可怜的,也很悲哀的,因为你不是别的师父剃度的,人家看不上眼,也不会疼爱的,讲实在话。你也不晓得哪一个道场适合你,没有出去流浪过的人,一个憧憬,一个妄想,也不晓得。所以,修行到一个程度,你那个慈悲、悲心,那种耐性就有了。现在徒弟要跟我吵架,我会告诉他:没关系!慢慢讲、慢慢讲,只要你不走,明天我买棒棒糖给你吃。没办法,现在要有耐性,很不简单的。 [所乐境:或为一境、二境、三境、四境],有的是同时存在的,有的是一、二、三、四,所乐境,所喜欢的境界。[决定]境,你自己认同的;[曾习]境,过去的习惯性;[所观]境,就是现在所观照的境界。所以,境界分了四个,你所喜欢的境界,你由知见所产生的决定,过去的习气的这个境界叫曾习境,再来就是所观境,所观照的这个境界。这个统统是空,必须透过智慧的,但是,都有正跟邪。 欲心所,有善欲跟恶欲;胜解心所,决定境:正说,正法和邪说;你看第三个念,念的话怎么样?善跟恶;第四个定,那就是一定要善,没有善的话,没办法定,你就是四禅八定,那也是善的,但是,不是究竟的就是了;再来慧心所,慧有恶慧、善慧。为什么说别境呢?因为,它这个有时候是在善的时候生起,有时候是在恶的时候生起,可是作意的话,善也要作意,恶也要作意,要不然,你怎么认识它?胜解就不一样,有时候是对正法的胜解,有时候是对恶法的胜解,这个叫做别境。你们会分吧,就是这个意思。 [35善十一心所表解],就是我们的心,善的一方面只有十一个,所以,我们修行难,就是因为善心所少,恶的心所太多;恶的心所占的比例多,善只有十一个。哪十一种心是善的?[一、信]心,这个当然非常重要,什么都要信心。你今天为什么要来研究佛法,因为有信心;你怎么能相信极乐世界?有信心,你想成佛,有信心,是不是?你为什么要进入讲堂?有信心。这个信就像我们建筑的基础,建大楼的基础就要信,没有信,那就什么都不要谈。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你所作也不成,[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信是一个很好的善的心所,看到任何事情,有信心,所以,这个信心很重要,生命的主导。于实、德、能,实后面会谈到,德跟能分三个角度。[实、德、能为信之依处,忍、乐、欲为信之因果,由此显示信心之行相也]。 [实]就是就[事]相来讲,意思就是[有为法];他相信有为法是缘起生灭法,是缘生缘灭法,他相信的。[于中深忍],佛教讲的这个[信忍]不是忍耐的忍,这个忍就是印可、印证;深深的印证、深深的相信,深信不疑。忍可以说是不动的意思,深信而不会动摇。所以,知道有为法都是缘生缘灭的,因缘生因缘灭的事相;那么,[无为法]就是我们无所造作的本体,无所造作的本体不离有为法,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所以,这个实就是你对于有为的事相,无为的[理]体,实实在在的去透视它,而你产生的巨大的信心,那么你就想要去了解它。[德]是[有德]的意思,是我们所谓的慈、悲、喜、舍,在三宝里面都可以找到。什么是德?[佛]的德,我们今天没有秉承佛的这个德,今天世界都是黑暗的。因为有佛的慈悲、德性才有办法来延续这个大智慧的东西,否则的话,我们一样生活在无明当中。[法]的德呢?因为,佛所宣扬的大、小乘这个法,就是智慧的依归。所以,这个法就是一种德,所谓德就是能够利益众生,普润众生叫做德。 说这个人很有德性,就是说这个人很慈悲,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叫做德。所以,以德服人者非常的长远;以暴制人:你用残暴的手段压制别人者乱,以德服人者远。就是用备来感化别人,那么他是会很深、很远的,如果用暴来制别人,就会乱掉;有一天他会控制不住的。所以,做法师、师父的人,这个字是非常重要,德从哪里修起?从忍辱下手,要有德高望众,那么他的忍辱一定要比别人深,从忍辱、修养、宽恕下手,包容就是德。那么法呢?是一种智慧的德,与世间的德不一样,有般若的德、法身德,是吧!法身、般若、实相等等。再来,就是僧,僧是代表佛跟法,佛已经入涅槃了,法放在经架上,你也看不懂,就需要靠[僧]。僧就是出家众的慈悲,佛、法、僧这个三宝[清净之德,于中深乐(信乐yao)]。乐就是信,深信不移,要信奉三宝、皈依三宝的人,还不是容易的。现在的佛教徒好象很多,有办不完的皈依。[能:有能],就是有能力,对于[世、出世,善法,于中深欲(信能成就,而起希望)]。意思就是相信行善可以得到善报,还有行净善就是不执着的,这个出世间的善,可以成佛。 [于实、德、能,起忍],忍就是对实,有为、无为法的事理来讲的;德,就是对佛、法、僧来讲的;能就是对世、出世法来讲的;忍就是对实来讲的;[乐]就是对德来讲的;[欲]就是对能来讲的。这个要搭配得很好,于实、德、能,起忍、乐、欲[之信心,其自性清净,又能澄清相应心品]。意思是说你只要深具信心,那一切就具足,你说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好!人家诽谤师父,或者是准备伤害佛教,你会受到动摇吗?我深信不移,你能怎么样?所以,这个坚持到底的信心所是成佛之根本。《大智度论》里面讲,怎么样能够产生莫大的信心?不观善知识之过失,能起大信心,因为善知识能说法。他能说法,在经典里面有比喻,比如说,布很烂,恶的囊,虽然外表不好,可是里面装的都是金银财宝;这个善知识他本身的行为不太好,可是他里面拥有很大的大智慧的佛法。虽然他的行为不太好,但是,我们要的是他的法,里面那个锦囊当中,可以取得金银财宝。意思是说:真正修行人,不能观善知识的过恶,善知识的一点点小过失,我们不应该观,我们观他的实、德、能。我们是亲近善知识的法,而不是每天看善知识的恶;那你看善知识的恶,你的信心就起不来了。所以,要对善知识的恶,就是小小的不好的地方,我们应当放下,不要去计较他,专看善知识的宝贵的法。你不能因为说我那个布袋外面很坏,就不取里面的财宝。 譬如黑暗中的火炬,拿着火把,后面跟着很多人;善知识就像一个火把,不能因为那个拿火把的人品行很坏,你就不要跟他走。你今天去露营,没有月亮的晚上,大家就迷路了。有一个人拿一个火把:跟着我走。你不能说:你的品行那么坏,拿着火把,我才不跟你走;不跟着走,你走哪里?你掉进火坑里面?他品行不好没有错,他能拿火把,你就要跟他走,以法为主。所以,要怎么样才能够产生大的信心?于善知识前不观过恶,但观其善;于善知识的地方,只观他的好的一方面,法的尊贵,永远不看善知识的过失,这样可以生清净信心。所以,能够澄清其他的相应心品,[故曰心净为性]。 [信为道源功德母,善能长养诸善根]。你对三宝有信,那是一切道的功德母,能够长养诸善根。这个长养诸善根有两大力量:一善知识,二要环境。既然你想要长养诸善根,你自己就有信心了,怎么样能让你有信心?有好的环境、有好的师父,这个信心就会坚固不坏。[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法就像大海一样,大海表示里面有很多的宝,只有深信不移的人能够入,只有大智慧的人可以度。所以,善心所里面,第一个最好的就是你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就是很好的善。第[二]、什么是善?[精进]心所是善的,[于善恶品],善的是修,恶的就断,[修、断事中],断恶的,当然要断,[勇捍为性],像捍卫战士一样的,[对治懈怠]。自己修行就会懈怠,团体修行就会精进,[满善为业]。什么叫满善?圆满一切的善,这是精进的性质。精进就是要让我们的善更加的圆满。所以,[于善品修],于[恶品断,勇:表胜进、简诸染法]。不同于染法,染法不叫做精进,叫堕落。[捍:表精纯、简净无记],净无记就是迷迷糊糊的,那么,这是很精进,但是又清清楚楚的,表示有智慧的精进。 [六种精进:一、增减精进],比如[四正勤],增是增善,善的增进;减是减恶,增是对善讲的,减是对恶讲的,这个叫增减精进。什么叫四正勤?已生恶令速断,已经产生的恶,赶快把它断掉;未生恶令不生,还没有生起来的恶,叫它不要生起来。已生善令增长,已经生起来的善根,你要保持增长;未生善令使生,赶快让它生起来,这是四正勤。再讲一遍:已生恶令速断,已经产生的恶赶快断掉;未生恶,没有恶就让它不要生;已生善令增长,已经产生的善,就让它增长;未生善令使生,赶快让它生起来,这四正勤。[二、增上精进: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增上就是说我们在信心下手、精进下手、念下手、定下手、慧下手,会增强我们的精进叫做增上精进,就是我们的五根。[五力]就是这五根强化以后,因为有定,所以产生有力,所以,能舍障碍,叫做[三、舍障精进]。因为有定力,所以可以舍掉障碍,我们今天的障碍就是没有定、没有力量。 你知道烦恼不好,你舍不掉,为什么?定力不够,容易受到左右、受到影响嘛![四、入真精进],就[七觉支(见道)]。这个在《弥陀经》里面,我们讲得很清楚,七菩提分。入真就是不假,是属于见道位。[五、转依精进],就是按照[八正道(修道)],去修行。转依就是大涅槃以前,由小乘进入大乘,或者是由发心的,或者是由这个乘,小乘、大乘来分别,或者是由善恶来分别,对立的转依;由烦恼或者菩提来分别,转依,转烦恼成菩提,经过八正道修道。[六、大利精进],大大的利益众生叫做大利,大大的利益众生就是[六波罗蜜],就是六度。精进是很重要的,[一切世出世间,自利利人之事,皆由精进一法而能成就]。所以,不是一直光谈理论就可以修行的,光谈理论是一种理想,还是要多多拜佛、多念佛,然后,把你的理念弄清楚。[勤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你只要精进就象小水滴一样的穿石。[懈则如钻木取火,未热而息],懈怠就像钻木取火还没有热,你就停止了,懈怠就是这样子。所以,我规定徒弟,为什么要早、晚课,为什么这么严格?我这里,你不起来早、晚课,那你给师父的印象是最坏的,我也不可能叫你停留在这个地方。我这里的徒弟没有例外,每一个都要早、晚课,早晚课久了,就会变成精进。别的道场,有的早课二十分钟,晚课二十分钟,然后,就请他们自己参禅悟道;结夏安居也是这样,一天讲一个钟头的法,比丘戒,其他的就自修。会用功的人没有差别,不会用功的就懈怠,一天到晚讲笑话,一天到晚浪费生命,三三两两就在那边讲话。 所以,离开讲堂,出去外面自己用功,到最后、三五年以后,他所看的经典,没有人家的十分之一,为什么?看不懂会烦恼。在这里,每天一点点、一点点不得了!你不要小看这一个晚上、一个晚上,两个钟头、两个钟头的力量,累积下来,五年会吓死人的。所以,我们不要用自己的观念,不要自己出去修行,没有办法的,小鸡还是需要母鸡的,要我这只老母鸡的。还是不可以自己一个人出去外面修行,这是做师父的人,再三的劝戒徒弟的,一定要团结合作。单单这个早、晚课,每天拜八十八佛就会不得了,出去外面哪里会这样修行,你出去外面,有办法吗?行吗?这是不可能的。修行一定要团体,要记住师父的话,刚刚出家不要自己跑到山上去住,也不要两个买一个茅蓬住,这不可以的。所以,星云大师讲的,五十岁以前不要闭关,不是没有道理的。你不懂,动不动要闭关,闭什么关?闭关是闭你的心。 一次,有一个人来,一个比丘流浪,跑到这个地方来,他说:据说慧律法师是善知识,特地听闻法师的大名,顶礼法师,然后就用跪的,很虔诚:法师!据说您是善知识,我现在请问您,我要找道场,我要找哪一个道场?我说:你为什么不找心,要找道场?啪~!(法师一拍抚尺),开悟了,马上开悟了!道场就在你的心里,你这个心烦烦恼恼的,走到哪里也不是道场,对不对?他说:那要碰到缘,我说:缘是由愿而来的。也开悟,他知道了,问两句话,他说:我今天来问这两句话就受益无穷。我说:你为什么不找你的心,你找什么道场?你以为道场在哪里,你告诉我?你道场在哪里,你的是非不断,你的内心里面收敛修养不够,你哪里都不是道场。你要内在的功夫,定力够,哪里都是道场,他觉悟了。他说:那要看福报、因缘,我说:缘是由愿而来的,你的选择就是愿。 [三、惭:依自法力],崇贤理善,崇是对贤,重是对善讲的,所以,念起来有点怪。依[自法力],依照[自:自己],借重[法:佛法]的力量。为什么叫惭愧?惭是对不起自己,愧是对不起别人,惭自愧他。所以,崇重贤善,要[崇贤重善为性]。就是[崇敬贤人],所以,我叫你们看《高僧传》就是这样子。重善就是[尊重善事]为性,[对治无惭],对治没有惭愧心的人。什么叫没有惭愧心的人?睡到六点,他不起来早课,师父说:你怎么不早课?师父!您不是说开悟的人可以躺在床铺上?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认为是洒脱,是不是?然后,怎么不早课?师父!您不是说通达三藏的人不必早课吗?他就藉着一大堆理由,其实没有这种能力,是吧!无惭,你碰到这种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止息],停息、停止,[恶]业,恶[行],停止这些[恶业]。所以,有惭是很好的,善嘛!就是善心所!惭心所就是尊重贤能,重视行善的人,你就会专注去行善,这是对自己讲的。 [四、愧]是愧他,[依世间力],比如说,怕人家诽谤,你就会怕愧对别人,我告诉诸位,我们佛教徒,尤其是法师,你只要离开两种人:第一个你远离女众,第二个远离在家,你的戒不持就自然清净。你也没有诽谤,也没有讥毁,也不可能破戒,也不可能去犯戒,也不可能让在家人去说,因为跟在家人统统没有接触。所以,你怎么可能让人家诽谤呢?怎么可能呢?所以,弟子们要记住!不管你将来讲经说法,这个在家,尤其是女众,会跟你护持的,小心!很快你就被她吃掉了,她是老虎,你不是伏虎罗汉。我告诉你,刚出家的五年不怕,怕的是五年后。刚出家的五年,他不敢乱来,他听我的,五年后他就会作怪,他会讲经弘法,有供养。他就会说:师父!我坐车很辛苦,我可不可以买一辆车子来开。就开车子了,一天到晚就不在了,唉呀!师父,我已经五年了,可以不必早课,我们自己订个规则,五年后就不必早课,也不必晚课,完蛋了。这个出家不怕五年内,就怕五年后,怕开始讲经说法。这定力不够,五年以内我不怕,怕的就开始讲经的时候。所以,将来要讲经的时候,就派两个人去监督,一个收供养,一个专门叫他不准接电话、不准接信件。比如说去嘉义讲经,11日讲经回来,你必须要11日晚上回到这个家里来,我会测时间的。九点半讲完,十二点以前一定要到家,而且不可能让你自己一个人去讲经说法,不可能的。你想要一个人去,动手脚都不可能,想要跟女众讲话也不可能,也没有这个机会,no opportunity,没有这个机会,我这招很厉害。但是到最后,他会不愿意住在这里,因为不方便。不方便他就不愿住在这里,所有的供养都拿掉了,这里的供养都由常住收起来,不是供养他拿去的。供养,有钱他就会作怪,所以,我有一套,但是,他不住我也没有办法。为了保护他,只有用这种方式。 依[世间力]怕[他人讥谤,国法制裁]。你在这里,你要犯戒的机会没有,你一出去,那就很难讲了,没有师父在旁边,我看这个也很难讲。[轻拒暴恶],这个要轻暴拒恶,古文为什么要轻拒暴恶,为什么要这样念呢?轻暴拒恶,[轻斥]就是轻视那些[暴人],那些做坏的人,[拒绝]自已去做[恶事],轻暴拒恶这样念就正确。轻视那些做坏的人,拒绝自己去做坏,愧嘛![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对治恶无愧,无惭无愧,做坏也习以为常,止息恶行;停止这些坏。 [惭愧二法别释表:惭:小乘]来讲是[惭自;愧]是[愧他。大乘]来讲是[崇善],愧是[拒恶。儒]家就是有羞[耻]心,要有羞耻心。一个人达到无耻的话,有两种,一种是解脱的大乘,解脱的菩萨,连耻这个字都不执着;一种是真的无耻的众生,你怎么讲他都一样,不增不减,不改不变,起来早课。不要!起来用功,不要!你讲他,他也嘻嘻笑一笑的,他也不进步,也不接受,怎么样,你对他就是没有办法,你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就无耻。这种人就没有救了,出家人像这样子的话,叫做滥侧僧伦,用一个这个躯壳,然后吃佛陀的饭,三宝的饭,也不精进,也不用功,用自已的知见就无耻。我们出家的法师们,我们要有耻,要知道怎么样惭愧。但是,这个惭愧也不要常常挂在口头:惭愧、惭愧,到现在来讲,没有几个真的懂得惭愧的道理是什么。 [《遗教经》:惭愧之服于诸庄严,]就是你有惭愧心这种心,那么种种的庄严,[最为第一(相)]。最了不起,你有惭愧你就怕去犯戒,你就怕去做违背三宝的事情,那你当然就会精进,就会保护三宝。[惭愧如钩,能制人非法(用)]。制就是停止,非法就是恶法,能够停止恶法,有惭愧心的人就像钩,钩住一样,怎么样?让你停止这些恶法,你不去作用。[有惭愧者,则有善法(用)],你有惭愧心,当然善法就起来。所以,我们这师兄弟里面,比如说要互相检讨,我们要有惭愧心,我们要半月半月的诵戒。师父会告诉你说:这半月里面有犯戒的,起来在佛前求忏悔,你就不要客气,把你所犯的就讲给大家听。以后,你就不敢了,就会警惕了,你不起来,我就会叫他举罪,师兄弟互相举罪,谁犯戒,谁不太好就举罪。那么在家居士,师父制定的那三十条清规,最好你们每天能够诵一遍,这三十条清规,所有的戒律,包括比丘、比丘尼戒,统统在里面,有惭愧的人,则有善法。 [无惭愧者,则与禽兽无相异也(相)],跟禽兽没有什么两样。[无贪、无嗔、无痴],没有贪心、没有嗔念、没有这个痴那是[三善根]。一切的善根都建立在无贪、无嗔、无痴,[能生一切善法,此三]:无贪、无嗔、无痴,[最胜故。(体是无为法、或精进)。三善根是为修一切善法之最初功夫与究竟目标],这个就是三善根伟大的地方。我们讲了几个心所了?第一个信心所,第二个精进心所,第三个惭心所,第四个愧心所。 [五、无贪],无贪也是善的心所,[于有、有具],有就是三界,有具就是有这个三界的恶:业因。[无着为性],不执着[对治贪着,作善为业]。无贪是对治贪,你无贪就会施舍,布施心就会大,好!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水陆大法会,师父这个讲堂做法会的少,一年只有一次。好吧!无贪,施舍一点,修修福德:作善为业。[有;三有;三界;果,有具;三界受生之因缘;因,厌离了三界因果,而不执着,谓之无贪]。 前几天有一个自称为马来西亚的华侨,因为他非法入关,结果护照被人家扣留起来,他来到这个地方要向我要钱,我知道现在骗人的很多,我就不给他。这个师妈慈悲拿五百元给他,前几天我就收到一封世界新专寄来的,结果那个是骗子。专门针对全台湾省的寺庙,还有大专院校。他的手指头多一只,六指,那个人理平头,脸黑黑的,讲起话来,他知道我是云林县的,他就说:慧律法师,我也是云林县的,你帮我看一下信件、证件。年级轻轻的,四肢健全,动不动就要来道场要钱,我就知道这个有问题。没有隔几天就收到一封信,到处骗钱。结果,有一所大专院校,世界新专的同学钱不给他,他趁同学不在的时候,把佛学社全部敲开,钱全部拿走。无贪,他专门光顾佛门的众生,可恶不可恶?所以,你说我现在来讲,慈悲怎么发?除非查得很清楚,那个突然来的,我劝告大家一毛钱都不要给他,师父讲这个就是告诉你,不是叫你不要慈悲,你要查到是真正的是可怜的人,那么你就救济他、帮忙他。有就是三有,就是三界这个果,有具就是三界受生之因缘,这个业因,远离三界因果而不执着,叫做无贪。 [六、无嗔],无嗔这个地方你们要好好下手,女孩子不要凶巴巴的,你是哪里?我是凶巴巴公司出来的,你听得懂吗?就是她妈妈也是很凶的,女儿也是继承母志,也很凶。有一次,有一个女孩子很凶,我就告诉她说:唉呀!小姐!你这么凶巴巴的,你将来怎么办?她说:你没有去看我妈妈,我还算很好。听了差点昏倒,我爸爸都要按照时间上班、下班,几分钟慢一点回来,就没完没了,有其母必有其女。所以,这个无嗔很难,男众就脾气坏、狂妄,这个脾气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我自己承认我的脾气不好,在这个地方也需要好好的下功夫,师父讲这个互相鼓励、勉励,这个嗔很难。 [于苦、苦具、无恚为性],于[苦]就是[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就是三界的苦,这是[果]报的苦,还有[苦具:三苦生起之因缘],就是三界的苦[因],苦具是不是!无恚为性。苦具的意思就是你造的苦将来要受这个苦的恶因,所以,苦是果,受苦;苦具是因,无恚为性,无恚就是不会发脾气,[对治嗔恚],希望大家好好下功夫。尤其是比丘,你一个出家人动不动用嗔恚心来相对,开一个会吵得要死,那种会笑死人的,要举罪或怎么样,互相检讨,冷静一下,不要攻击,不做人身的攻击,不要这样子。对治嗔恚,[作善为业],因为你无嗔,那你就行善。所以苦是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是三界的果;苦具就是三苦生起的因缘:是因,[遇苦果、苦因等违情之缘,而不恼怒曰无嗔]。 [七、无痴],无痴就是对[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无痴就是有智慧,不愚痴。[一、事]相是对[现前见闻觉知等境(众缘所生,唯识所变)]。底下写几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以后看到这个地方就知道,一切见闻觉知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是本来面目。为什么?因为那是唯识所变的,不值得你留恋,不值得你追求,不值得你痛苦,不值得你争吵。所以,与命运争吵的人永远无法解脱,不要跟命运争吵,命运自有因缘果报。[二、理:苦、空、无常、无我、四谛],就苦、集、灭、道,[二谛等理],就是真、俗二谛。对于这个苦的道理,空的道理,无常的道理,无我的道理要好好的体会。苦、集、灭、道的道理,还有真谛、俗谛的道理,就无痴。[五种善心所、业用比较表]:[信]心坚强的人,很欢喜的去做善事,[乐善为业],欢喜这个善。[无贪、无嗔、无痴;作善为业],积极的去做善。[精进、不放逸;满善为业],这是[修善]。[惭]:止恶,[止息恶行为业。愧:止息恶行为业],也是一样的,惭愧都是[止恶]。 [八、轻安],这个轻安[远离麤cu重],麤就是跟我们粗糙的粗一样。[调畅身心],这个轻安是修定之前,内心欢喜、自觉、安祥的一种心态。比如说,打坐,还没有完全入定,或者是修学佛法,修得欢喜。轻安跟欢喜心是相连续的,自己轻安,感觉很舒服的意思。一心不乱,还比这个更了不起,所以,轻安只是欢喜心,还不是一心不乱。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堪任就是没有压迫感,觉得很欢喜、很安祥,堪任令心能觉知,负担得起名叫堪任。我能够承受得起,佛法很欢喜、能够觉知,我对佛法很有信心,没有什么压迫感。内心里面事相、理论都很清楚,[对治昏沉],昏沉就是打瞌睡,[转依为业,转烦恼为心安],转烦恼为菩提叫做转依为业。就是内心觉得很轻安、欢喜,你就不会烦恼,就会使得心里很安祥,会使烦恼达到最究竟的菩提。 [麤重:一、烦恼,二、有漏,远离麤重,则身心调畅,便觉轻利安适。此乃以定力对治定障],定障就是难舍之障碍叫定障,定就是坚固的障碍,用定力对治这个定障,或者是散定,[故散地(非定)中无此心所]。就是你这个散乱的心,没有这个定,或者轻安的心所。所以,轻安是定前的这个功夫,要入定,要先知道轻安。但是,如果在轻安执着,那就永远不能入定,这个欢喜心。有的人念佛念的很欢喜,一直回忆那种欢喜,那就永远不能入定。那种法喜一直存在你内心里面,一直希望重回以前,那一刹那的法喜,那就叫做执着,那叫做法执,又不能轻安,这是错误的。所以,在轻安里面,就是放下就好,觉得很舒服、很顺畅,也就是很好。[三种轻安:一、相似轻安,得定之前,相似入定之轻安。]内心充满着欢喜、安祥。[二、有漏轻安:远离烦恼],远离[(麤重)而得]的烦恼,[与有漏定相应之轻安],远离烦恼就是粗重的有漏定。[三、无漏轻安],那就是定,[远离有漏(粗重)而得,与无漏定相应之轻安]。无漏就不能讲轻安,无漏就是定,就要讲定,无漏那就是大定。 [九、不放逸: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什么叫精进[三根]?比如说,[无贪],我们好好的精进,[无嗔]我们好好的精进,[无痴]好好精进,就好好下功夫,要无贪、无嗔、无痴这[三善根也]好好下功夫。于所修断,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就是断恶修善、防非止恶;防就是防止恶的,修就是修善的,断就断恶,修是修善的。[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善事为业。防:于所断恶,防令不起;修:于所修善,修令增长]。就不放逸,不放逸当然就跟精进一样的意思,[普贤菩萨警众偈: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你想每天都有死人,哪一天不晓得轮到你。[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要作学问,没有其他的道理,只有收敛,求就是收敛;放心就是放荡之妄想,把那个收敛起放荡的心而已。求其放心而已就是收敛那个放荡,不能节制的这个念头、妄想,就是这样子。 [十、行舍],这个行舍是善心所的第十个,行舍的心所底下要写:万缘放下,行舍叫万缘放下。这个行舍对我们参禅,对我们修行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劝人家放下,可是,我们毕竟真的很少人彻底的用这种功夫。这个放下的观念有好几种,有的人是观这个无常法,能够令一切得失对立的观念,是非、善恶的对立,都可以放得下,就是观无常,就是破除相对立的观念。第二就是观死亡,当一个人变成骨灰的时候,你今天所有的执着,都是一种错误。换句话说,用人的生命的尽端,来结束你现在一切的妄想,使你的妄想全部化为灰烬,以死来作为警惕,那是一种行舍的观念。比较了不起的伟大的人,圣贤他就观诸法皆空,当体就是,并不需要等到死亡,也不需要观照这个无常法,他当下就是,没有一件事情不会放不下的。所以,我们功夫的深、浅就必须完全看这个字,能舍不能舍。如果我们平常也念佛念得很好,讲经也讲得很好,可是对一件事情的执,那么也不是一个真修行人。 这个执从几方面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个如果一个人的内心里面,嘴巴常大发牢骚、抱怨、不满的,而且讲别人背后的坏话,一天到晚对这个人不满,那个人也不满,你放心!这个人谈不上修行。如果一个人常常讲:唉呀!师父!这是我不对,他这样对我已经不错了,可能是我做人做得不成功、不圆满,使他对我这种看法。这个人就很了不起了,一天到晚牢骚、抱怨、不满,好象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对不起他,一谈起话来,就是什么都对不起他,只有他对得起别人。他0.1的施舍,就告诉别人他施舍了一百,别人对他100%的恩,那对他来讲他就说没有什么。忘恩负义的众生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行舍从几个角度可以看得出来,行舍一个是牢骚抱怨。另外一种是嘴巴讲:要放下了,不执着了,可是你看他的行为,察言观色,人焉瘦哉。察言观色就知道这个人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隐藏的呢?嘴巴一直讲放下、不执着,碰到什么事情比别人更执着,这就要看他怎么样处理一些事情。看他的处理事情就知道这个人的功夫境界到哪一种程度! 这个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让你的心恢复到平等,就是本来面目,无上下、无高低、无对立、无善恶。正直就是不扭曲,不扭曲别人,也不扭曲自己,其实扭曲了别人的意思,来称扬自己,也是先扭曲了自己。我们一般人都不善待自己,因为他不善待别人,为了面子,为了自己一点私心的利益,然后就扭曲跟丑化别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罪恶。我们希望别人看不出我们真正的面目是什么,那么,其实不是在骗别人,你是在骗自己。修行人这样叫做骗自己,不是骗别人。这个正直就是我们所讲的直心,直心、深心、菩提心,再来就无功用住,就是说当我们用功到达某一种境界的时候,就不必再用功。对大修行人讲的:你有没有在用功?没有。因为,用功是对治法,不舍对治法是名生死业,这句话要听清楚噢!你不舍掉那个对治的那个执,那还是生死的东西,连那个对治的东西都不能有。我对治贪,你对治贪,你那个对治的东西还存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这个世间你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一念觉观,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你一直说:我在对治,我最近比较不贪了,那就表示还有贪嘛!傻瓜!我最近比较不嗔恨了,那表示你脾气还很坏。 你告诉人家:你有没有觉得我现在在进步?那就是还没有进步完全,圣人他哪里感觉进步,没有对立的东西,你进哪里?一切法犹如虚空你进哪里?也没有进,也没有退,到哪里都是随遇而安,当体即空,诸法不相到的东西,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你进什么,你退什么,哪里可以进?哪里可以退?所以,我们众生就是难,难在这个无功就是无住,无所住的意思,无所住真的是在用功,这个无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难。我们做一点早课,做一点晚课就:噢!我们很精进。就笑别人!稍微念一点戒律,我们持戒,你不持戒,你犯戒,你破戒,一天到晚就讲别人不对,这个也不是真正大修行人。你去看过六祖惠能大师里面,他从头到尾就没有讲过一个人错误,也没有伤害过哪一个众生,他没有啊!所以,那个大彻悟的人,这无功用住,就是由舍这个心来的。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忍受这种所谓的忍受这世间的痛苦,我们要忍耐。我们并不需要忍受,因为本来就没有,你忍受什么,你并不需要对这个世间忍受,因为这个世间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你忍受什么?你所谓的忍那是多余的观念,你用不着忍受这个世间,无用的这些错觉,因为这都是一种执着。所以,不要忍受,要完全接受、认命、欢喜,这个才是真正的一个大修行人。大修行人回光返照一念觉观,这就是本来面目,无所修也无所进,本来就是这样子。每天用功精进,他不觉得他用功精进,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身口意不清净你哪里能够往生净土呢?所以,无功用住为性就是行舍的究竟处,佛也是用这个功夫。 [对治掉举],这个掉就是心浮气燥,举就是心怎么样都定不下来;掉就是说忘记什么东西,举就是心浮气燥,怎么样子都定不下来。我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懂得徒弟的毛病,等到这个徒弟在牢骚抱怨的时候,我们也会告诉自己,我以前也牢骚过,我以前也抱怨过。所以,做师父的人,那个善知识的人,他要有慈悲要耐性,就一直让徒弟发牢骚、不满、抱怨,没有关系,经过一个礼拜以后,他就会对师父很敬佩了。你给他时间、空间、给他耐性,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个掉举没有办法,浮躁,他一直定不下来,所以,做师父的人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耐性、慈悲、宽恕他。朋友与朋友之间也是这样子,掉举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说,忘东忘西,心浮气躁,这个叫做掉举。 [静住为业],就是说你这个行舍最重要的就是使你的心能够安静,安住在清净的地方就静住。我们这个动,浮动,对治掉举,掉举就心浮气躁,心浮气躁能对治,那你的心就很安静了。使你的心安住在静的地方,叫做静住为业,这个就是行舍的功夫。[初]、一开始,[平等(不昏不掉)],昏就是昏沉。一打坐起来,太早三点半起来了,一打坐马上进入那个呼呼作声的三昧定,很厉害。昏的话,心就无法把持得住,掉就是心浮气躁,好象忘记什么东西似的,举不起精神。不昏不掉,昏是精神过于沉迷,掉是精神过于浮躁,这个都不能够使境界平等。 [(次)、正直(不偏不曲)],不偏也不弯曲,不偏哪一方面,也不曲哪一方面,就是说不扭曲。[(后)、无功用住(能所一如)],所谓能所一如就是无能也无所,没有这一些对立的观念,没有所谓的能,也没有所谓的所,也不必所谓的用功,自自然然就无所住而生其心。[行蕴之舍],所谓[行蕴:五十一心所中除受],除了受蕴那是色、受、想、行、识的受,五十一个心所里面有一个受,[想其余四十九心所,及二十四不相应行],这就是所谓的[万缘],就是行蕴。简单讲就是除了受跟想,五十一个扣掉二个,就是扣掉受心所、想心所,剩下的就是四十九个心所,以及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这个所谓的万缘。 [舍:舍离],所谓的舍离,[所谓的万缘放下也]。万缘放下包括宗教的争执,一个人自己固执自己是对的,说别人不对的,那卷入宗教的是非,那这样也不对。所以,我本人的作风,从以前到现在,绝对不卷入宗教的是非里面,除非外道。外道那没有话讲,他没有正知正见那一定要破的,破邪显正,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不过,这个破邪显正也很麻烦,象龙树菩萨这个破邪显正也死得很惨,目犍连破邪显正也死得很惨,所以,这个破邪显正要恰到好处,看不对劲就要溜。也不能为了佛教就这样子死了,不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毕竟要培养一个僧才是不容易的,被外道打死了,那真的是很可惜,对不对?所以说这个要万缘放下,因为各人拥有权利自己看法不一样嘛!这个舍字要必须要同一个佛教的立场上,也必须站立在中立的立场。不能卷入宗教的是非圈里面,从以前到现在,我不曾批评过佛教界的高僧大德,我也不批评哪一个在家居士,我统统不批评,是不是?你真正的为佛教那没有话讲,除非你破坏佛教,也没有话讲。 这个万缘放下[与四无量心及七觉支之舍义相同],这个地方要下很大的功夫,行舍最难的是什么?就是习气,对治习气才是真的功夫。比如说我们布施,三百、五百这个大家都做得到,甚至一千、一万、二万,这个大家都做得到,要等到什么?等到比如说,你身上只有带二百块钱用来吃中餐跟晚餐的,你看到一个很饥饿的人,那么你真的能够拿出那二百块会给他。他真的是穷,真的是没有饭吃,你不要到处同情,滥用慈悲,你真的能够舍,这个就对治习气。行舍最难的就是那个习气,贪的习气是没有办法,很难。所以,有的人布施到最后,他拿出那个关卡的时候,他表情很沉重也很痛苦。师父!(法师做一个给的动作,很痛苦的),怎么这样子?因为,我看到会很痛苦,舍不出去,他最后:唉!拿去、赶快拿去,要不然等一下再两分钟我又要回来了。没有办法,这很难的,执着这个。尤其是舍掉金钱还很容易,舍掉女朋友,能舍吗?舍掉一个你心爱的人,对不对?何况玉皇大帝两万个老婆,难,这个要在这个地方下很大的功夫,能不能往生,同学们!就看这个字,临命终能不能往生就看这个舍字。 [轻安、行舍对照表:轻安是对治昏沉,昏沉能障轻安、毘钵舍那],毘钵舍那是慧,昏沉会障碍这个智慧。[行舍]可以对治[掉举],什么都能够舍的话,就不会心浮气躁,能够怎么样?[行舍、奢摩他],心就定,一个人内心里面无所不舍的话,他内心里面怎么会有浮躁的地方?什么都看得开,他就有定,这个[睡眠]能[障]碍[观慧],[恶作]会障碍这个[止]。恶作就是悔的意思,后悔叫做恶作,恶作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悔,不定法里面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心常常后悔,行善事也后悔,行恶事也后悔,行恶事后悔还不错,行善事后悔就麻烦大了。睡眠障观,恶作就是后悔,做了善事以后,唉呀!早知道就不要布施二万,布施那么多给他,对不对?早知道就不要帮忙他。我们大部分的人碰到恶的境界他就会抱怨,会讲:唉呀!我以前对他怎么好,后悔,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他今天对我这么无情寡义,怎么样子没有慈悲心,或者没有良心。恶作就是一种后悔,它就会障[定]。一个人内心里面常常后悔他行善事,他内心里面麻烦就大了。[轻安、行舍二法为各宗修行止观,成就定慧之下手功夫与究竟方便]。 [十一、不害],就是慈悲,心不残暴,这个是学佛的人,每一个人都这样子,这个慈悲是一定要有的心肠。古道心肠都必须要以慈悲为主,慈悲是诸佛之母,诸佛之母虽然讲是般若,但是,没有慈悲也不能产生大般若。所以,慈悲也是诸佛之母,依大藏经告诉我们,那就是慈悲喜舍。一个人心不残暴,那就好了,日子就很好过了。所以,[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损就是伤害到某一种程度,伤害到某些程度。比如说,你骂他几句,这个叫做损,你剁他一只脚,这个也是损,这个损本身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只要引起他的烦恼,这个统统叫做损。损就是伤害到某一种程度,只要引起他的烦恼的程度统统叫做损。比如你拿他的钱,明明他已经很穷了,穷得要死,拿他的钱。比如,你在电视上常常看到,一个有钱的员外很有钱,有一个少妇她的先生去跑船了,不晓得是生还是死,在外面不回来,她要养公公、婆婆,她没有钱,整人乡镇里面都穷得要命,这个员外比较有钱,她就要借钱,那个员外就拈着胡须:哼哼,我钱可以借你,不过嘛~~看到那个漂亮的,色眯眯的就一直靠过去,就想要动手动脚的,是不是?唉呀!我看那个电视,差点把电视砸坏了,这个人坏死了,这个坏蛋真是坏死了,要是我在场就揍死他,真的。人家已经没有钱很可怜了,又要侮辱人家,噢!这种人真是可恶至极,电视是这样演的。我们这个乘人之危,杀则不仁,真的是这样子,你不能救她没有关系,你不要侮辱人家那个少妇嘛,对不对? 有学佛的人毕竟不敢做这种事情,没有学佛的人,这个很难讲,象世间的坏蛋就是这样子。不为损恼,无嗔为性,不嗔恨为性,[能对治害]。害就是残暴,你要看看那个社会上的人,为了财、为了名、为了利或者是为了女色,不得了。前几天什么警察局的一个警察,跟女朋友谈判,从侧门出去,配带枪支出去。他这个女朋友好象跟他一言不合,举枪就呯、呯、呯,连开三枪都中要害。警察呢!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女朋友意见不合,一发起来,马上就开枪了。所以,这个人一激怒起来,什么事情都敢做。因此,奉劝诸位同学讲话千万不要激怒对方,我们所要修学的这个习惯就是学习忍辱,你明明知道那个人很坏,就像饿的老虎一样,你就在那里捉弄他、捉弄他,没有必要嘛!那种人有一天会被揍,你放心。我说我这个人很聪明,君子不吃眼前亏,我不需要跟你对立,各人做各人的。哪一种人最可贵?实行真正的圣道的人,真理的人是最可贵的人,圣人之法就是无贪、无嗔、无痴,行舍不害,大慈大悲。你能够保持这个正知正见,悲天悯人的这种心怀,你到哪里,德不孤、必有邻,不要怕没有朋友。所以,你这个害的本质不变,这个害包括几个名词:仇视、嫉妒、恨、忿怒,还有就是残忍,这个都是害的里面所开演出来,因此,我们要[悲愍为业]。 [不害、无嗔之差别;不害,拔苦]。不害就是你心里没有残暴的本质,那么你就可以令众生离开这个痛苦,拔苦就是[悲]。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你供养了那么多金钱,买了那么多东西供养师父,师父讲你两句话就不高兴,脸上无嗔叫做真正的供养。要供养师父,最简单,那就无嗔、欢喜心。[无嗔;与乐;慈],[害;但损有情]皆名为害,伤害到某一种程度统统叫做害。无嗔,这个[嗔;或杀有情],这个嗔就更厉害了。杀,那么就是断掉众生的命,那就更厉害了,害还是伤害到某一种程度而已。[不害一法为修戒定慧及行菩萨道之根本心行],不害就是所有的慈、悲、喜、舍都必须以这个不害为主,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好好下功夫。 以上就是十一种善法,什么是善的?我们再从头看一遍,第一个就是信心所,对三宝要有信心;第二个要精进修行,这是善心所;第三个要有惭,惭就是愧对于自己,就是要有良心发现,惭就是要良心发现;四、愧就是千万要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不要愧对别人;五、叫做无贪,如果你无贪的话那就是善。第六叫做无嗔,这个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忿怒暴烈之性;第七叫做无痴,没有愚痴,那就是要常常听经闻法;第八叫做轻安,修定之前的功夫;第九就是不放逸;十就是行舍,舍的心所,第十一就是不害。十一个心所能够让我们成佛道、行菩萨道,于菩提当中念念不退,都是因为这十一个心所,诸位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 [烦恼的表解: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为根本烦恼又称本惑]。为什么叫本惑?一切的烦恼都离不开这六个开展出来的,根本烦恼就像树的枝,这个树干一样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正见就是邪见,就是拨无因果。这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所谓恶知见就是莎迦耶见,这六个就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叫做根本烦恼。很难断,又称本惑,就像树的根一样的那么难,你要砍掉这个枝枝叶叶很容易,轻而易举。你要砍断那个树根那就很难,要锯得老半天才锯得下来,[忿等二十为枝末烦恼又称随烦恼或随惑],随着这个心王而起来的,[随根本烦恼生起故]。那么就是随烦恼,或者随惑,就随着根本烦恼而产生的。 [烦恼与十使对照表:一、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思惑],思惑叫做[五钝使]。五钝使就是说第二刹那的烦恼,第一刹那的烦恼叫做[五利使],叫做[不正见]。这个不正见,所谓[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等五]都是属于不正见。这个不正见就是没有正确的理念,不能透视整个人生,所以,产生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这个[见惑];五利使,利就是说反射力非常强。你一碰到事情你第一个一定告诉自己:那是我,第二个才起贪念。你不为我,一个人无我,你怎么会贪,我问你?一个人无我他怎么会嗔心?无我了,他怎么会嗔心,是不是?所以,身见这个速度来得比这个其他的思惑来得快,你为什么会贪?因为,你希望我得到好处,所以贪。贪心重的人,简单讲无我的功夫不到家,无我的功夫到家的话,这个身见就没有,所以,这个五利使就是碰到境界,第一个反射那就是五利使,非常的快。第一个就使你起这个身见之观念,再来,第二刹那,就起这个贪、嗔、痴、慢、疑的念头[十使烦恼]。 [二、十使烦恼,十使为天台宗名相。唯识别名十烦恼、十惑;使者:烦恼之别称,就喻而名,如衙役差使,]这个衙就是官署,以前衙门办案的地方,如衙役差使。衙役差使就是说老是跟在你的旁边,[能使罪人辛劳痛苦而系缚囚禁之],行刑你就很痛苦了,[喻烦恼能使凡夫造业受苦,系缚三界,不令出离]。所以,当我听到这个佛法的时候,唉呀!我发出来的感叹,跟佛陀一样,奇哉!奇哉!佛陀都是这样,佛陀是这样感叹,我不是,我是这样:妙哉!妙哉!这个世间竟然有佛法这种学问真的是不可思议,我在学校里念了几十年,学校里面统统都是在这个知见里面打转,学生,学习如何生存,就没有一科叫做学死,学习如何死亡的。我一听到这个佛法,也许是宿世的善根,爱不释手。一进到这个佛学的领域里面就忘记了自己,连吃饭的时间都忘记。 我曾经在晚上人家晚课完的时候去自修,一看,坐着,自己到底坐到几点不晓得,然后突然打板了,准备要去睡觉,以为人家是晚上打板睡觉;一看,人家要起来早课了,那种对佛法的欣赏,那种可以说用生命的,一直专精,感觉不疲倦。这个佛法实在讲比我们生命更重要,有佛法你才有真正的生命,你拥有再多的享受,那只是使你的灵魂染污而已,没有真正的佛法就没有真正的灵魂,也没有所谓真正的灵性,听到佛法的人那是何等的幸运。这个世间的学问都是累积的一种经验、知见,然后增加你的执着,书读愈多,愈增加你的执着,文字相嘛!骄傲、狂妄、自负,没有办法出三界,我一听到佛法就说今生今世没有白来。我今生今世身上就是穷到没有钱,我也会很快乐。就像读大学,一天生活费有时候才二十块,我也是一样过得很快乐的日子,很快乐的日子。我常常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最快乐,没有一件事情比听到佛法更快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个。这个道理讲的实在是太好了,是不是?我们都是生活在错觉里面,所以,这个信心可以使一个人像甘露药一样的起死回生,离开佛法的人实在是很不幸的人,很没有福报的人。最后一行叫[烦恼:扰浊内心],扰就困扰,浊就污浊,困扰我们内心。[令外转识],外转识就是心攀缘外境名外转识,就是使这个心一直转动,使你攀缘不已,[恒成杂染],使你染污,杂染,[有情由此而生死轮回] [三、十使利钝,(五钝使皆为迷世间事而起之惑)。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这个使就是所谓的习气。[五利使]就是所谓的道理知道,比如说你知道身见,众生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等等这五个。我们学佛的人也知道这个身见,可是要断这个贪、嗔、痴,那就难了,所以,五利使是讲理的,众生迷于这道理,不晓得没有真正的身见、边见、邪见等等,没有这一些,这些都是一种, 错觉,因为道理不懂,所以产生这个。学佛的人道理虽然懂,可是习气没有办法,五钝使就是所谓的习气,五利使就是要悟理,要悟到真理。五钝使叫做断习,断掉习气,这个难。所以,五钝使很难,非常之难,要断掉贪、嗔、痴、慢那就是佛了,那就是大菩萨了。 [五利使皆为迷理而起之惑],身见对[于]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取蕴执我、我所]。当然,有我的话就是有我所,一定是我,那么这个东西就是我的。这是我的妹妹、我的哥哥、我的爸爸、我的姐姐,你有[我]的话,就我四周围的一切就产生了,[一切见趣所依为业]。这个见就是看法,你所看到的都认为是自己的东西。那什么叫边见呢?[即于身见]堕入这个执着,[随执断常],身见随这个执断执常,这个断见就是我今生今世是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狗死了也没有,没有所谓的来世就是断;断见就是说没有来世,死了就什么都没有,化归乌有。所谓的断见,那是外道的,常见就是我今生今世是人,我来世也是人;它是狗,它来世也是狗,它是猪,它来世也是猪。没有这么好,谁愿意生生世世变猪肉给人家吃,你要吗?所以,这个断见、常见名叫做二边见,两种边见。 [障处中行],因为边见所以随处成障,因为他的见地属于错,所以,处处行障。比如说,他拨无因果,来世没有来世叫做断见,没有来世他不怕因果了,什么都干,什么都做,他也不怕死,为什么?认为死了就没有。常见也是这样子,我今生今世是人,那我杀人放火,然后抓去枪毙的时候他就讲一句话,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傻瓜!不必二十年,一年后就是一条好猪准备被人家杀,你这个杀人放火,恶业造得太重了,来世都给你做人那还得了,因果;天理昭彰,哪里是真理?你杀人放火还可以做人。所以,这二十年后是一条好汉,是一种断见、常见的这种看法,以为生生世世都可以做人,是不是?障处中行就是因为边见,所以随处成障,因为边见的执着,所以走到哪里都变成障碍,他造恶业嘛![出离为业],在这里特别注意,出离为业就是边见他所行所为,所做的都是超出常轨,出离就是如火车出轨,不是正见、不是中道,出离就是偏了的意思,这很容易误会,一般人见出离这两个字,以为是出离三界,出离什么?边见令中道出离,如火车出轨一样,使一个人不能行中道正法。邪见是[谤因果、作用、实事,及四见],四见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之外一切邪执]。邪见就最可怕,什么烦恼都是从这个来的,邪见:没有因果,作用,什么作用?什么实事?(无因果此事),我都不甩这一套,以及四见之外的一切邪执,统统叫做邪见。 [见取见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争所依为业。]这个很容易,见取见就是什么?就是我执、我见,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什么,自己永远对,别人永远错,自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最正确的,见取见就是这样子。他明明这种见地,是很可怜的,今天我收到一贯道的一封信,他写个:林益谦先生。说:慧律法师!你讲经说法身体又不好,虽然你是一个大修行人,大智慧的人,你还是不能超越五行。他说我还是不能超越这个五行,所以说你就是少了那一点关卡,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你是不是有想过?如果你需要我的指导,那麻烦你来信。你说这一贯道可怜到什么程度,写这封信的人,结过婚的人,然后有二、三个孩子,这个人好象是说属于堂主那一类的,他家设一个一贯道的,然后来普度众生。你说他可怜到这种程度,以他的智慧他要来指导慧律法师,你说这种人是可怜到什么程度?这不是说我很了不起,而是说他写的那种完全是邪知邪见的东西,所以,一贯道的悲哀,不是可恶,是实在是够可怜的,死在自己的见地里面,一直怜愍别人,可怜别人。人家念佛就说人家来不及了,一贯道你死也是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那点传师也在旁边,我就加持过这个一贯道的妈妈,她女儿是信佛的。 有一次我去旗山的附近,一个小乡镇去加持,她女儿是信佛的,也很少跟我见面,好象是说什么亲戚还是信一贯道的,就请他去加持;她女儿有一点信佛,要请我去加持,我就去了,去了以后,我看,咦!一贯道的点传师。你看那个穿中山装,头发理平头,脸都由里面发黑,眼眶都黑黑的,一看就是很善良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很善良;一贯道本来就是很善良的人,然后我就在旁边,我去我不先跟她加持,我先跟她加持,点传师会说他点道的。她妈妈很痛苦,两个眼睛睁得很大,嘴巴也张得很大,信一贯道的。她说:师父,赶快加持。我说:不!一贯道的点传师在那边,我就让他先点一点,我说:你们一贯道先,你们先加持。要我先念的话,你们说你们的感应,我不要你先。我就站在旁边看,他没有什么仪式,就在那边不晓得念什么东西,没有。没有我说:那你在旁边看,换我。一个人在临命终她会挣扎、会痛苦就是冤业没有解,因为佛法里面有解冤业的,就:南无部部帝唎伽哩哆哩怛陀耶,唵三陀啰 伽陀娑婆诃。我们就跟他放蒙山,然后那个脸就慢慢的变了,嘴巴慢慢的合上,噢!就慢慢的开始有笑容,我就开始念佛。后来,那一贯道的也在旁边:阿弥陀佛!没办法,他也没有办法。我说:你比较行,让你先。所以,我今天收到那个信:唉!真是~~那一封信我不晓得丢在哪里,要不然,等一下拿给你们看,那真是悲哀,够可怜的。他说我们也是很可怜,我们说他也很可怜,所以,病不同,可是都互相怜愍。他们可怜我们佛教,我们也可怜一贯道的,那到底是谁可怜谁,是不是?他讲的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他没有看过《华严经》,一贯道的道亲们,你打开《华严经》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所以,有福报的人他会亲近到善知识,去亲近到正法,没有福报的人就执,见取见就执着他所碰到的是最棒的明师,他是最幸运的,你们就是很可怜,那么就是少了一点。他就:慧律法师!你就少了一点,少了一点,又不是印度人嫁丈夫少了一点,对不对?我们佛教徒也不必跟他争执,大家知道就好了,我们还是怜悯他,没有办法,他生生世世就是恶知见,亲近不正见的地方,那有什么办法,是不是?你也不要跟他吵架,也不要跟他打架,各人信各人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戒禁取见,所以,这个见取见就是一切斗争所依为业,你们家里的父母为什么会斗争,见取见;兄弟姐妹为什么会斗争,见取见;你们这个师徒什么会斗争,见取见,为什么?大家都我执、我见,这个见取见只有一个办法,要听两种人的话,第一、要听大智慧人的话,放弃你的见地。第二、接受有经验人的话,见取见用这两个角度来修正自己。 戒禁取见:[于随顺诸见之戒禁],戒禁就随顺诸见之戒禁,就是说不如法的戒律,[及所依之蕴,执为最胜,]以为[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无利就是一点也没有什么帮忙,对这个涅槃一点帮忙都没有,他每天都勤苦的修行,可是,到最后开不了果,一贯道就是可怜到这种程度,外道就是可怜到这种程度,他无果可得。因为他知见不正,所以,无法证初果,没有办法断见惑跟思惑,对不对?也不可能明心见性,他说要回理天,一贯道常常讲,说:我要回理天。我说:你晓不晓得理天是什么。有一个一贯道讲师来,他说:久仰法师大名,我说:不必久仰,我这个人是小名。据说慧律法师您是高僧大德,我说:你看!我根本就是矮僧无德,哪里有什么高僧大德,我才157公分而已,才稍微比广钦老和尚高一点而已。我无德,没有什么德,他说:我修学到现在,那么我想请问慧律法师!你们佛教学到最后,要回去哪里?我说:方便讲,回极乐世界,如果是究竟讲就是没有回去哪里,本来也不来,哪里有回去。他说:我们讲回理天,我说:那理天在哪里,你讲啊!理天在哪里?你告诉我理天是什么,在东边还是西边,在南边还是北边?理就是无相,那无相怎么回,回去什么理天,你有问题啊!理天就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既然无形无相,就不生不灭,那连回去的观念也不可以有,这才叫做正知正见。哪里有这种东西,连什么理天,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理就是不可得的东西叫做理,既不生也不灭,那回去什么,本来就没有来,你回去哪里?唉哟!悲哀!悲哀。 因此,执为能胜,还有就是戒禁取见的意思,比如说,我们过年,吃一吃,吃什么,吃鱼,年年有余,结果,每年股票都输得一塌糊涂,是不是?还有贴这个对联,这个爆竹一声除旧岁,要布置这个对联,否则不像在过年。就说:唉呀!过年你一定要讲好话,恭喜!恭喜发财,结果,今年房地产低落、破产,你过年,你家不是贴了很多的春联吗?这个六畜兴旺,什么财大发,有的那个发还颠倒,倒发;福,福颠倒叫做倒福。福气已经是很好了,还倒福,很有福气的意思,我的话,我就不会这样,我就写:生,把它颠倒过来,死,再把它颠倒过来,那叫什么?不生不死,没有生,生颠倒;死,死就颠倒,反过来就是……死就是颠倒过来。所以说,这个戒禁取见就是世间人的过年,外道没有必要的这个戒律,比如说,星期五,十三号这个不吉利的,就是不能怎么样,还有这个四号、四楼就是不吉利,我告诉他:没有关系,四楼人家不要,我全都买。它就是比较不好,那姓出家人每一个人都姓释,释迦牟尼佛的释,那不跟四是同音吗?难道姓一,一贯道的一。所以说,这个无谓的执着,这个戒禁取见,简单讲就是持不必要的戒律而困扰自己,也不能得到这个道果,不能解脱叫做戒禁取见。 [钝者:遇境辄爱着。修道难断,其惑性钝者曰钝使。如水沉滞。]钝就是碰到这个境界,往往生这个染着,修道的时候非常难断,他的惑,这个迷惑比较钝,所谓钝不是真的很钝,是第二念。第一念叫做锐,第二念叫做钝;第一念叫做利,第二念叫做钝的意思,如水沉滞就是反射稍微慢一点,其实也是很快,动一个念头,贪、瞋、痴就出来了,哪里慢呢?[利者:遇境辄生分别,修道易断,]这修行人很容易断,[其惑性钝者曰钝使。]很敏锐,[如火轻炎。]就像火,轻炎就是浮上来的火焰,浮上来的火焰很利。底下很重要,[见以推度为义,]见就是用推测,[慧心所之作用也。慧若正当推度名正见,]推测正确你叫正知正见,推测颠倒你叫恶知恶见,[颠倒推度为恶见。]这就麻烦大了。如果一个人这个见地错误,你一生一世再大的苦行、再大的精进、再大的忍辱都不能成道。因为,你没有用空慧,缘起法里面当体即空的法去修行这个无生,所以你再大的忍辱,你还有存在一个忍辱,你就不能成佛,就不能解脱。外道没有空慧,没有空的这个智慧,我要修忍辱,我们拜神的人要忍辱、我忍耐,这个理念一直存在他在忍辱,他这个我见还没有断,是不是?佛说忍辱者即非忍辱,是名忍辱。佛说这个忍辱,他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忍辱,才是真正的忍辱,你要忍到我根本没有忍辱的念头,这就是功夫。 我一直劝告这个众生,就说:你不可以学忍辱,要以无生为主要的修行法,不能学习忍辱,学习忍辱是方便讲。比如说,忍,你的压,你的忍,你想想看!这根本不是断根的办法,你今天真的境界的时候,我忍耐一下,明天再忍耐一下,忍耐久了,这个根还没有断。你只是稍微有一点定力而已,这个烦恼一起来,就忍辱压下去,这个根还不是存在。我们不要这样子,我们连这个忍都没有,连这个根都没有,也不要除掉这个忍,也不要除掉麻烦,当下就是。没有所谓的忍不忍的东西,它根本就不会浮现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不生的东西,你忍什么东西,答案就出来了。同参道友在一起,或者是这一些,你对人家都很好,别人对你怎么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叫做大修行人?一切法不受是大修行人,一切法无生是大修行人。无生就是你连动一个念头都不要,无生就不灭,所以见以推度为慧,慧心所之所作用,慧如果正当推度,名叫做正见,颠倒推度这个就是恶见,[故见以慧为体,由慧别开一分耳。] [37随烦恼三类差别立义表,随烦恼:大随惑、中随惑、小随惑]惑就是烦恼的意思,大随烦恼的意思就是说[遍与一切染心],染心底下一个[不善],不善就是恶就是烦恼,[及(有覆)]就是能遮清净心。有覆就是这些烦恼会遮盖我们的清净心,不是像第八意识的无覆无记;第八意识的无覆无记,因为它只有接受,所以它没有什么造业的能力,它只有接受的能力,叫做无覆无记。有覆就是它会造业,而盖住清净心叫做有覆,遍于一切染心。一切染心就是不善,就是恶、就是烦恼,以及有覆,就是会遮这个清净心,[相应而起,作用广大故。]大随烦恼就是放逸、失念、不正知、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散乱,你们看左边的这个38的大随烦恼,等一下我们讲。再来中随烦恼,中随烦恼就是无惭无愧,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诸位你看,一个人没有惭愧会怎么样,[惟与不善心相应而起,]这个人不知羞耻,你跟他说,他也如如不动,你讲什么东西,他也不管你讲什么东西,你讲什么他都这样子,外表看起来是如如不动,其实是无惭无愧,你讲什么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唉呀!好好遵守这里的戒规吧!他也不要,说犯大戒也没有,大戒不犯,小戒是不断,每天都不听你的话,很生气,无惭无愧。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是所谓无耻,他就麻烦大了,无耻就是所谓没有礼义廉耻,就是所谓没有自尊心,一个人完全不尊重自己的话,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的,无惭无愧嘛!这个无惭无愧完全就是跟这个不善心相应,[作用较狭故。]大随烦恼作用比较广大。小随烦恼,小随惑:[不遍染心与不善心,]个别起来的叫做[各自行起,]不遍就是不通达一切的染心,与不善心,不善心就是恶,各自行起,这什么意思?诸位你们看38的小烦恼,小随烦恼的忿、恨;忿就是忿怒,恨就是心中有结不通,覆就是覆藏自己的过失,恼就是容易烦恼,嫉就是嫉妒,悭就是不施舍,诳就是打妄语,谄就是拍马屁,害就是残暴的本质,憍就是傲慢。什么叫小随烦恼?不遍染心与不善心,意思就是说各自而起的。有的人他心很慈悲,但是他这个嫉妒心很强,你叫他杀人放火,打死他也不要,可是他就是不满,他就是不容许别人比他更强。他宁愿做一个保护者,也不愿意做一个被保护者,他认为被保护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她心里都是扮演老大姐的角色,她很容易同情别人,可是你要依附在她的呵护之下。 你看过这种人吗?她就是老大姐你讲她,她就不高兴,可是,她那个人很好,为什么?她出去就买一点东西给你,可是你就不准讲她,这个就是狂、骄傲,但是她不是全部,比如说一个人他很烦恼,烦恼很重,他也不会恨人家,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形的人,我天生就是这种个性。恼:内心的烦恼、忧郁寡欢的恼,可是他是个弱者。所以说这个忿、恨、覆、恼等等,这些心所是单独而起的,就是某些人比较恨;某些人是覆就是不要让人家知道自己的缺点,而覆盖自己的缺点,自尊心特别强的叫做覆。某些人是不能施舍,有些人是很能够施舍,但是骄傲得不得了,有的人是不肯施舍一毛不拔,但是他人非常好,你和他讲到布施这个金钱,他说:唉呦!我们两个好朋友,我们两个见面除了钱不要提,什么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提钱因为他不肯布施。所以这个小随烦恼,[遍位有所局限故。]有某一个这个局限,所以说大随烦恼作用广,中随烦恼作用狭小,小随烦恼又更小只有单独而起的。 诸位看[38随烦恼三类差别假实表,小随惑:忿]忿就是怒,[恨]就是心里打结恨气难消,有的人这个恨很厉害,你若被他恨到,你的列祖列宗,七代祖宗都请出来。[覆]就覆藏,覆藏就是覆藏自己的缺点,简单讲就是自尊心太过于强,一直掩饰自己,[恼]就是烦恼,那个人多愁善感每天一点小事情就看不开。这个恼有一点就是恼害别人的意思,也是恼自己,是不是?[嫉]是嫉妒,[悭]就是不施舍,贪求别人那个叫做贪,自己有不肯施舍叫做悭,从别人不该得的觊觎之想叫做贪。[诳]就是欺骗别人,狂妄、自大,[谄]就是拍马屁,[害]就是残暴的本质,他看到人家痛苦他很高兴。尤其那种报复的女人,这个女人被男人玩弄过了,她现在也玩弄男人,她对每一个男人都非常之好,然后等到这个男人掉进漩涡爱上她的时候,她就说:我没有爱你我一向都把你当作小弟,你马上就昏倒,一听到这个马上死掉,因为感情全部放下去不能自拔了,然后她就在后面:哼、哼,老娘还是有几分姿色。所以,这个害就是喜欢看别人的不幸,唉!这个大部分的人就是这样子。[憍]就是骄傲、傲慢。 [大随惑:放逸、失念、不正知],放逸就是懈怠、懒惰;失念,一个人完全失去正念了,你说他做什么,迷迷糊糊就失念,失去这个正念。不正知就是不正知正见,不正知就是什么都走错路,再来底下一个[假立],这个要注意听,[根本烦恼之分位的差别。]就是从六种根本烦恼开展成十三个的差别,由根本烦恼分位就是差不多相等于根本烦恼,由这些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开展出来变成十三个,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放逸、失念、不正知],不正见。简单讲就是什么,就是说与其说六大烦恼,也可以说你是三大烦恼。 [大随惑]里面的[掉举]这个掉就是使心不定,举就是浮躁,[昏沉]跟掉举,昏沉刚好是掉举相反的名词。昏沉是使你的精神无法集中,然后,一直入眠,一直睡着了:昏沉,一念起佛来,是不是?念起佛来就睡着了。这个掉举就是心浮气躁,定不下来。[不信]心,你不信心什么都免谈,[懈怠、散乱,中随惑:无惭、无愧],底下一个[实体],在这里要注意听![根本烦恼之等流性(同等流类),由根本烦恼为因、而得有故。]这个不容易懂,我一解释你就知道,什么是根本烦恼之等流类?同等流类,等就是因,流就是果,意思就是根本烦恼同时并为因果的观念。由根本烦恼为因、而得有故。 好!我一念你就知道,因为你贪、瞋 、痴,所以你无惭愧,你因为贪心所以你惭愧心就没有,你因为贪念一点点小利这种钱你也要,你真是没有惭愧,是不是?你为了一点点的儿女的私情,你抢人家的老公还一大堆的理由,还要杀掉对方,人家真正他的老婆都没有讲什么,你是人家这个什么外遇碰到的,结果你要杀掉人家的老婆。无惭无愧,你是什么身份,人家是夫妻,你是从中间挤进来的,你这个户口头也没有名,尾也没有名,你还有杀掉对方成何体统?你有惭愧心没有惭愧心?所以说因为你贪、嗔、痴,所以你无惭无愧,因为你贪、嗔、痴,所以你掉举、你昏沉;因为你贪、嗔、痴,所以你不信,因为你贪、嗔、痴,所以你懈怠,散乱,这样讲就听得懂了吧!就是由这个根本烦恼,同样的性质根本烦恼为因,而其他这个等于果一样的道理。这样听就很容易了。 [39慢心所表解],就是这个[七慢]分成[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注意听![于劣记已胜,于等记已等。心高举为性。]有的人他弄不清楚于劣,是说自己比他差,还是别人比我差,他会弄不清楚标准是用我们来讲他,还是用他来讲我。所以他这一段看不懂,什么于劣、于等、于胜?师父讲就知道。所谓于劣就是说对于比自己差的,认为自己赢过他,意思就是虽然我们比他好,但是一直很肯定自己,我比他强多了,是不是?所以,于等计已等,对于别人的程度跟我们一样的,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跟他平等。心高举为性,这个每一个慢,都是心高举为性最后一句话都是这样,心高举为性就是把自己抬得很高的意思。心高举:你的心高高的举起来,那摔下去就会很痛苦,这个是自尊心、优越感特别重的人,你的日子会很痛苦的,于劣计已胜,对于别人比自己差的,肯定自己比别人强。于等:对于别人跟自己差不多平等的,认为我跟他平等,所以心高举为性。 第二叫做过慢,[于等计己胜,]别人等于,平等于我自己的程度,别人的程度跟自己的程度是平等的、并驾齐驱的,他不认为平等,他认为自己比他强,计己胜:他认为比他强,是不是?[于胜计己等],对于别人胜过我们的,自己认为:计己等,自己认为自己跟他是平等的,别人胜过我们,可是我们认为他没什么了不起,所以也是[心高举为性。]叫做过慢。第三、慢过慢,[于胜计己胜。]别人实实在在是赢了我们太多了,自己认为我赢他太多了,计己胜:认为自己赢。第四、我慢,[于五取蕴随观为我,]五取蕴就是说这个色、受、想、行、识认为是自己,[或为我所。]我所有的也是[心高举为性。]我慢,大部份都晓得,随观为我就是随处都有一个我的观念。你看到什么就有一个我,就是我慢,所以这个我慢是潜伏性的,无始劫以来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形态的;难分难舍的。 第五叫做增上慢,[于未得],未得就是没有证果,[增上殊胜所证法中,]就是没有得到这个增上殊胜的胜果,[谓我已得。]就是增上慢,比如说自己认为自己见神、见鬼,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的人一碰到唉!你证三果了、你证四果了,增上慢,诳妄、大妄语戒。增上本来就是一种功夫,就是修行上有相当殊胜增上的功夫,可是他没有这种功夫,却误认为自己有这种功夫,叫做增上慢。将来如果你们以后看到这个增上慢,就晓得增上是一种果,是一种强有力的修证,但是他没有到这种果位,就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 第六叫做卑慢,卑慢到处都是,[于多分殊胜,]就是自己胜得太多、太多了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叫做多分殊胜。记住那个多分,他有写两个字:多分就是不能相提并论,[计己少分下劣,]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差他太多。举个例子,乞丐很穷,当他有一天很快乐的时候,他就会说:唉呀!做这个皇帝有什么了不起,对不对?他也赢不了我多少,我有酒可喝优哉游哉的也很好过日子,皇帝还得操烦国事,操烦我不用,自己没办法,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下劣。意思是说他也赢不了我多少,差不多。第七叫做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自己实在是没有德性,还认为自己很有德性。德性要从慈悲、忍辱心下手,修学慈悲的心肠、耐性,然后这个宽恕、原谅,我们的德行就愈来愈多,你的四周围就会充满着欢笑,那么人家亲近你,你也没有给人家压力、负担,所以这个德还是需要从这个慈悲、忍辱、宽恕下手。 一般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一、无病。]这个无病就会骄傲,有一次我在高中的时候这个急性肠炎,噢!这个病得很厉害,病的非常厉害,很严重,校医没有用,学校那种医生都是很糟糕的,交了几百块,然后学校开了那个小小的感冒可以,拿那些药回来也吃不好,所以校医那真的是要好好的检讨,所以我一生病我都不在学校里面看。那么很严重病的时候,旁边有一个身体力壮的胖子,常常踢足球,打橄榄球,身体很壮的,他就说:唉呀!我们这一班,我的外号:山本五十六。人是很狠,胆量很够的意思,可惜这个身体太差,像我,拍拍那个胸脯,我的胃吃什么都消化,咦!第二天请假。我说:奇怪!第二天怎么请假!噢!胃痛,痛得整夜都睡不着第二天请假,是不是?这个人就是不能狂,老是说自己没病身体很壮,问题就来了,这无病也会骄傲。 [二、少年。]少年他因为身体力壮就会骄傲,[三、色力。]属于色力有两个,第一个叫做体力,一个叫做俊美。男的叫做英俊,女的叫做美丽、漂亮,这个俊美,这个大家都很喜欢,女孩子一生一世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活泼、漂亮、美丽、端庄,希望自己永远不老化。你看那个伊丽莎白泰勒,你看她已经换过己任的丈夫了,你看不来她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已经老太婆了,像台湾那个劳工阶级的五、六十岁的,她出来前面、后面已经分不清楚了,噢!不会形容,她那个头部就是头部,还有某一个地方就是某一个地方,我们不能讲得太清楚,化妆那么漂亮,你看!六、七任的丈夫了。这个人这个美是很好的,但是这个美都会很执着,这个女孩子一化妆完,她就会认为我真的是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连唐玄宗都有昏迷几分,然后每次那个头发乌溜溜,头发美每一个女孩子都是。男孩子喜欢玩弄那个头发,不管有没有头发都是喜欢这个甩头,甩一下,其实那个头发也没有什么毛,no more(毛的谐音)他也这样甩,结果习惯了变成一种别扭的那种错误的习惯性,同学讲到一半,怎么样,你头扭伤吗?讲到一半就这样子,你怎么样不自由,脑袋里面昨天扭到,怎么常常在晃动?色力:美这个东西容易引起憍慢。 [四、族姓。]所谓族姓就是出身贵族,我们学佛的人就是单身跪族,就是每天拜佛,单身而且拜佛就跪族;那么别人族姓就是出身,他爸爸总统,是不是?这个什么内政部长,出身就很尊贵,像我们这个出身就很下贱,所以人家讲说:慧律法师很骄傲!我说:你不要看不起我,我就很好了,你说我有什么好骄傲的?我那一点比你行,我没有一点比你行,出身贫穷、下贱,到台北捡破烂,打那个铛子,打铛子就是每天为那个死人,六块,six dollars,今天若八块就大力一点,若六块就小声一点,不然才六块而已要打多大声,也不用太大力,铛、铛。吃咸稀饭一次都吃四、五碗,吃够本的,六块而已,不吃丧家提供的咸稀饭,怎么补得过来,对不对?我都跑去吹喇叭的地方吃,吹喇叭的都吃得比较好,打铛子的吃得比较差,吹喇叭的:咦!弟弟你怎么来这里,你又不是吹喇叭的,我说:你们吹就好,我负责吃就好,跑到那里帮忙吃。所以我们出身贫穷下贱,自小就捡破烂,吃美援稀饭,就是到妈祖庙口人家在救济,然后一天吃午餐,午餐的时候那个面条,这个麦粉,像养猪一样的搅和在一起,免费的嘛!去捡破烂没有办法。所以你说我骄傲不如说我自卑,我从小就不晓得什么叫做父、母亲的爱,母亲、父亲都忙,也没有钱,穿一双鞋子像狮子大开口,你想像得出来吗?那一双鞋子走起路来狮子大开口。不过我们有一点就是读书很厉害,从小这个读书,小学六年级读书都是名列前茅,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论到这个色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你说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家里没有钱也没有势,人家也瞧不起,所有的祖先的财产都卖光了,对不对?进无路,退不步,也没有什么依靠,所以年轻人能够盖这栋,说真的也很行,那是人家这么说的,很行,是啊!我们这个出身没有什么族姓,尊贵的地方。 [五、富。]富贵的人会骄傲,富就指金钱,[六、贵。]就是指权势,很尊贵,他爸爸当总统你敢对他怎样?[七、多闻。]表示这个人很有学问,[谦能治慢]。我现在告诉你一句话你一定要遵守,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你每一句话都谦虚、保守,如果你真的有哪一种优点,你讲话也讲:托你的福,你把所有的功劳全部推给别人,所有的过失都自己承担,那你这个我慢就会慢慢的对治,而且你所到之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真的。你常常告诉自己:我没有什么了不起,像我这种人很了不起的话,那么世间人还得了,所以说我们常常这样讲,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世间人比我行的太多、太多了,就这样讲。虽然一开始可能很勉强,那么久了你就真正的尝试到谦虚的可贵,因为没有敌人,不树立敌人,你不损伤别人,而且你能够过得平安,很好过的日子,所以谦能治慢,[易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个谦谦君子就是谦虚还要再谦虚的人,君子卑以自牧,就是很谦虚的,卑就是把自己拉得很低以自牧,牧就是所谓管理,使自己约束自己,而不要使自己膨胀自己,卑以自牧就是站得很低而且不使自己膨胀,要不然,什么叫做牧师,这个牧就是约束。 [40散乱、掉举分别表:散乱令心易缘],[掉举]令心易[解],这个缘要记住!无法克制,令心大乱,你一个人心散乱的时候,一天到晚到处攀缘,跑到那个地方去,跑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叫做修行。错了,散乱令心易缘,很容易就无法克制这个外缘,所以我不允许我这些初家的徒弟里面,去外面讲经说法,或者是去外面到处攀缘,否则你无法克制,定、慧不够,没有办法克制这个境界。再来,掉就是所谓心不安,举就是浮动,掉就是心不安,而且浮动,那么就会令心易解。这个解是一种敏感,是对什么事情都过度的错觉,因为心很不安,这个解就是敏感度很强的东西,掉举:心不安,人家看一眼嗯!拿刀要杀我。两个人讲话,嗯!在讲我的坏话,心浮动不安,要我的话,我管你讲什么,你讲得嘴巴烂掉也跟我无关,你造的不是我的业,你是你自己的恶业,你诽谤别人,那不是别人的业,是你自己的业,记住哦!造的是自己的业,不是别人的业,我才不管你造什么业。 [41不定四心所表解],不定就是不一定是善,也不一定是恶,也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一、睡眠,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昧就是没有定,略就是没有悟,昧略就是我们讲的迷迷糊糊的意思,睡觉哪一个不是迷迷糊糊,难道你睡觉的时候能够念阿弥陀佛念到你醒过来吗?睡觉的时候,眼睛一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吗?不可能!大家一睡觉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不自在了,什么叫做昧略?就是所谓的迷迷糊糊,[昧、简在定。]就是不同于定,昧就是不定的意思,简在定就是不同于定,[略、别悟时。]别悟就是别于悟,不同于悟,因为略就是不觉悟,昧就是不定,那么睡眠就是不定而且不觉悟,迷迷糊糊嘛!为什么讲这个睡眠不定心所?比如说,睡眠,明天我要演讲,我今天晚上就睡眠,睡醒的时候我有体力,为做善而睡眠,这个就怎么样?睡觉是好的,因为它不定嘛!嗯!明天到我们的合作金库去干一票,先睡眠,那就怎么样?那你这个睡觉就不好了,你愈有精神就干愈多的坏事,这就不好了,所以这个睡眠就不能说是好、是不好的知道吗? [二、恶作],恶作就是事后追悔,后悔的意思,这个事后的后悔,如果你做善,事后后悔,唉呀!我来听经闻法,这太浪费我的时间,不如看金庸小说吧!你的听经是善的,而你后悔那就变成恶;你布施救度众生,后悔了,早知道不要度众生,烦都烦死了,这个就变成恶。如果我做坏事情,唉呀!我贪、嗔、痴起来,昨天,对不起别人,唉呀!伤害到别人,我今天好好的忏悔。唉呀!我昨天怎么那么冲动,讲话怎么那么冲,不分场合,真是太后悔了,这个后悔就变成善的,你要改过嘛!还有一种人没差别,他也没感觉,善也不后悔,恶也不后悔,那叫做麻痹,哇!那就更严重了,那个叫做麻痹,什么对他都没有作用,他不是如如不动,是麻痹了,你讲什么他都没有关系,就是愚痴型的。[恶作,恶所作业,追悔为性。故恶作亦名曰悔。为作善而睡眠]是[善]的,[为作恶而睡眠]就[恶,于所作恶]对于所作的恶、坏的事情[追悔],那就是好的,后悔自己所作的错误,那当然是好的。[于所作善追悔],那就是恶,[个为不定,睡眠障观,恶作]障这个[止]。 [附:忏悔十法相对比较表:十、拔无因果],我们先要对治它,好好的求忏悔,忏悔以后要怎么样?要[一、深信因果],这就是修善,[九、无惭怃愧]那就是恶的,不知羞耻;无惭无愧,我们要[生重惭愧]心,我们要生大惭愧心改过迁善。[八、不畏恶道],不怕三恶道。就像我以前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我隔壁那个姓游,一天到晚打麻将,然后我就告诉他,说:唉呀!我们是学生时代,不要这样子。他说:我才不像你,一天到晚吃素,吃得脸有菜色,然后这个年纪轻轻的,就这样不懂得享受人生,人生何其短,我才不管我的来世。我说:唉呀!不要这样子,他说:我如果敢下地狱,那你能怎样?我说:那我不能怎样。地狱你都敢下去,我能怎样,你说我能怎样,大家都是好同学劝劝嘛!讲讲道理嘛!如果不信我也没有办法,所以不畏恶道是众生相。 有一个外面养了很多女人,然后他又酗酒,他的老婆就向我哭诉,我就告诉这个先生,我说:先生,不要这样子嘛!太太信佛很善良,你在外面为什么要这样拈花惹草,这样酗酒。哼!我现在四十多岁,我不享受我做什么,我一个月几万块给她就好了。我说:你太太不是猪,不是用饲料给她养她就好,她需要你的爱,对不对?你钱给她,那跟养猪没有什么两样,像狗一样,你给它东西吃,你没有给它爱心,那怎么可以?不可以这样子,这是我家里的事情,你不要干涉,你是出家人,我说:我不是干涉,是希望你能够早一点回来。不行!他还是不听,没有办法!难啊!很难。不畏恶道:不怕这个恶道,她先生就是有钱就享乐,享乐就喝酒、打牌、玩女人,除了这样以外,没有什么嗜好,是不是? 我们知道因果要[三、起大怖畏],[七、覆讳过失]隐藏自己的过失,我们要[四、发露忏悔],就多拜佛,[昼夜相续]就是[断相续心],恶道的心都是一样的,[六、恶心遍布;五、发菩提心],恶心遍布就是我们充满着恶。我们现在不要,发一个慈悲,菩提心就是慈悲喜舍心,我们要慈悲给众生快乐,我们要拔众生的苦,要叫众生觉悟,要舍掉这些不必要的痛苦、罪恶。[五、广造众恶],我们必须要[六、断恶],[四、不修善法],我们要好好的[七、修善],[三、外加恶友],所以我们要[八、随喜他善],我们尽量不要接触这个外的恶友。[二、内计我人],我们要[九、念十方佛]的慈悲,[能救拔我],十方佛能够救度我们,[一、由爱见故,十、知法空寂,断恶修善]。我们由爱见,爱就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见就是说执着自己的看法,知道一切法空寂,没有对立的观念,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所以忏悔十法由[作恶],忏悔就分成[修善]。 [三、寻],这个寻用一句现代话的名词叫做慌慌张张,这个人心神不定,寻就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样的,好像很慌慌张张,在找东西一样的浮动,寻就是一种浮动的、浮躁的第六意识。[四、伺]就是冷静一点在思惟东西,伺就是伺机而动,就是好像在等待什么东西一样的,就是微细比较冷静的第六意识。[寻、伺二法皆以思慧各一分为体。]就是体是相同,作用不太相同,寻作用比较浮躁,那么浮躁的第六意识,伺就是微细的第六意识,所以这个 [思:徐而细故,能令心安。慧:急而粗故,令心不安。]这个慧不是智慧的慧,是世间的小聪明,要记住!这个思是我们所讲的冷静,慧是世间的小聪明,不是我们所讲的大智慧,这不一样,所以是世间的小聪明是急而粗糙,令心不安。[寻伺二法于:善则为观照,恶、则为妄想,故为不安],所以不安。不一定,寻跟伺是不定法,如果你观照那么就是善的,如果你一天到晚打妄想,那就是所谓的恶,因此寻跟伺也是不定法心所。前面讲的是眠,第二个是悔,第三个是寻,第四个是伺,这四个是不定心所法,不定就是不一定是善的,也不一定是恶的,要看你怎么运用,是不是? 最后[附:不定四心所别释表],[不定],比如说,[悔、眠、寻、伺]不定,悔又名叫做[恶作],[释义:假实],这悔是[实]在的,眠也是[实]在的,为什么讲这个悔是实在的,眠是实在的东西,因为这个不可抗拒,实实在在的有这种心态,而且寻跟伺这个不是真实性的东西,只是意识状态的粗糙,比如说,眠:睡觉,那就实在的,没有办法。那悔,那心里面起挣扎,那是实实在在的有这种感受、强烈的感受。实:[三性]就是善性、恶性、无记性统统有,那么这个悔跟面,统统是[欲界]才有,悔跟面它所面临的,因为是事后的追悔,所以它没有现量,所以是[比、]量跟[非]量。那么眠,睡眠当中,只有梦见;比量跟非量,它没有真正的现量,所以后悔。那当然是事后的忏悔,那么眠,睡觉当中比量跟非量,因此,它相应心所都是[第六识],寻跟伺都是[假]的,为什么?那是浮而不实的心思,没有肯定的东西,到底标准定在哪里也不晓得,只是第六意识的一种浮躁的作用跟微细的作用,所以它是遍善、恶、无记,[欲界、初禅、]。 再来,[三量],寻就遍三量,现量、比量、非量,寻,慌慌张张的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样,伺:[初、欲界,初禅、中间],中间就是所谓的非欲界、非色界,不一定是欲界,不一定是色界,也许是来到欲界,也许是来到这个色界,也许是来到其他的界,中间:不定。[三量]就欲界、色界、无色界,不,现量、比量、非量,这三量也是[第六识],那么这里伺就没有所谓的无色界。无色界里面的定、定力,欲界、初禅、中间,中间就是不一定,因为寻跟伺都是现量的第六识,也可以推测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问题,所以这个第六意识,范围就比较大了,悔、眠、寻、伺这个都是第六意识里面的作用。诸位!先翻开49页,我们上次讲到这个四不定法,我们今天就是应该要按照这个色法来谈,但是,不是,我们中间有一段没有讲,先看45页,大随烦恼、中随烦恼,还有小随烦恼都没有谈,因为这个简单的,所以我们为了讲课不滞留,所以一直解释到四不定法。但是,这个忿、恨、覆、恼、嫉、悭、诳,这个都没有解释。 好!现在翻开五十一个心所法,[31五十一心所法、性业表],我们已经讲了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还有四不定法,那么中间的这个烦恼,还有随烦恼,都没有讲,所以像这个忿、恨、恼、覆、诳、谄、憍、害 ,这个都没有解释,所以我们从这个[烦恼]来慢慢解释。那么我们一开始看中间这个,善的隔壁这个六大个根本烦恼,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这六个地方,这个随烦恼是配合着根本烦恼的分枝而来的。第一个叫[贪:于有、]有就是因,就是你在造这个贪的恶因;于有,[有具,]就是已经变成果报了,因为你生生世世贪心,然后具足了先天性的痛苦的果报,这个贪念:[染着为性。]有就是你造了恶因,你就会有生死的因,有具就是说你的报应已经形成果报了,你先天性就具足了这个贪念。三界里面: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贪念都没有办法去掉,所以,这个染着为性,贪是以执着一切事情,所以叫染着为性。[能障无贪,]会障碍我们无贪、无嗔、无痴这三善根,那么能够障碍无贪,所以,[生苦为业。]因为,这个贪念贪得太强了,所以,就制定各种不合理的看法给别人,这个在民主制度里面还看不太出来,要是在这个君王的制度有时候会误了自己。 我们第一次去泰国的时候,泰国的导游讲了一个故事给我们听,我觉得是很有启发的价值,所以我今天讲给你们听,他说:有一次,泰国的国王,好像是第几世的国王,他非常的喜欢他的妃子,贪恋他这个爱妃,那么他就下一道命令,就说:在这个世间谁要碰到皇后,那头就必须落地,因此他恩恩爱爱,非常恩爱,那么国王嘛!国王的老婆谁敢动她呢?不要命了,是不是?有一天这个划船划到湖中,船翻了,翻船所有的大臣都不敢靠过去,因为皇上有讲,皇帝讲:谁碰到他老婆:皇后,头就落地。所以就没有人敢过去,要救也不敢,要不救快死掉了,回来就淹死了。这个国王就闭门思过,这个就是什么?说:福享尽了,祸患就到,话讲尽了,麻烦就来,话讲得太绝对了,这个麻烦就到,一个人福报享尽了,他祸患就到。一个人话讲太绝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怎么样,叫人百分之一百的不能碰到皇后,他今天如果说没有讲这种话,也许人家敢救他的太太,救这个皇后了,因为讲这种话没有人敢,所以我们有时候这个贪念,自己制定出来这个不合理的,我们自己害死了自己不知道,不晓得,因此这个能障无贪,生苦为业。 [嗔:于苦、]就是苦因,嗔恨心当然是苦因;忿怒,[苦具,]先天性具来的,已经变成一种果报,比如说,从小你不满意他,他就一直抗议,抗议这种忿怒,有的小孩子他就会很善良,有的小孩子就很会哭,一哭起来,就好久的时间都不停,从小就是很凶、凶悍,这个嗔恨心很重,[憎恚为性。]这个忿还有恨怒,[能障无嗔,不安稳性,]嗔恨心怎么会安稳呢?[恶行所依为业。]当然你嗔恨就无所不造,是不是?稍微忤逆你,你就不得了了,嗔怒不息。[痴:于诸理事,迷闇为性。]对于这个事相或理体,迷迷糊糊。[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为什么叫杂染呢?不分青红皂白的恶业你统统收,反正你也搞不清状况,愚痴:他分不清状况,到底是对是错的,是不是?叫做杂染,愚痴就没有智慧。[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 恃己意思就是说仗势着自己的能力以为是超过别人,高举为性,高举就是把自己抬得很高。慢就是所谓的养尊处优,形成一种自尊心的强烈,慢可以解释作强烈的自尊心。这个强烈的自尊心纵然你善意的建言、建议,他也会认为是恶意的中伤,这个慢最可怕的就是过度的敏感。这个慢就是说我认为我很行,别人实在是很诚心诚意的来告诉他,可是他不相信,他认为别人诽谤他,因为他认为自己很行,所以这个自尊心,是很糟糕的事情,适当的自尊心叫做有惭愧心,过分的自尊心就狂妄,因此要做到中道是很难,[能障不慢,生苦为业。]当然将来一定会产生痛苦。 [疑:于诸谛理,]谛理就是真理,对于种种的真理,[犹豫为性。]唉呀!他讲他也有道理,这个讲这个有道理,念阿弥陀佛这个没有看过,没看过不晓得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是很想去,但是就是没有看过,念了这么久人家见佛、见光、见花或是闻到香味,但是没有啊!我只有闻到我老婆的香水味,老婆的面粉、面霜有闻过,什么都没闻过,也没有什么感应,统统没有,有感应的话有,看到光,一定要开电灯才看得到,什么都没有,那是犹豫,也不相信佛,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这个要注意听!意思就是说他希望为善,可是又怀疑。他希望去做善,所以这个疑就是很糟糕,他想修净土却很怀疑,他想进入佛门他很怀疑,难道这一条路是真的究竟之处吗?是不是?比如说,像没有结过婚的人,一方面,他来:到底我要出家还是在家?他就怀疑,我要是出家,能够忍得住吗?那就疑:犹豫不决,所以能障不疑,善品为业,意思就是说他希望修善,当然以善品为业,可是,却又怀疑。 再来[不正见:于诸谛理,颠倒推度,]对于这个真理他错误了,错误这个颠倒,比如说一贯道的回归到理天,其实就没有这个理天的东西,他回归到理天,理本身就是不见的东西,无形的东西,是不是?[染慧为性。]我们叫做正慧,正知正见的智慧,它就是污染,没有正知正见的这个智慧,所以[能障善见,]善见就是正知正见,[招苦为业。]一定的,你没有正见,你就不晓得,比如说我们一般人说吃素叫做修行,师父!这个人讲经说法,他也叫人家行善,他也叫人家吃素,他就认为奉为圭臬,完了!他也分不清楚到底是真的是假的。 有一次,我在办皈依的时候,我说:有三个人不要靠近,第一个就清海,第二个就卢胜彦,第三个就李俊南。然后有一个人就站起来了,结果他是听李俊南的这个……,听李俊南说他很赞叹慧律法师,然后他就来皈依了,可是一看,李俊南赞叹您,您怎么诽谤人家,我说我没有诽谤人家,我是告诉他不正见,他就走出去了,他认为我没有修养,是不是?所以说,这个就是他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是正法,善知识救他也救不了,没有办法,他这个信仰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他认为赞叹别人就叫做有修养,赞叹别人意思就是说当别人赞叹我的时候,我就不可以攻击别人,我宁可让你诽谤,但是你的知见一定要正确,他弄不清楚这个知见,大义要灭亲:这个为了正法,你赞叹我一样的,你说邪法,一样不可原谅,你今天你去喝酒,你去吃狗肉,你怎么样去做坏事情,那是你一个人的因果。你一登台,那不得了了,你这个影响出去几万,几百万的众生,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种智慧的重要,我从来不批评哪一个人对或者是错,但是你这个邪知邪见一定要讲,一定不可以亲近,亲近的话,你就完蛋了,是不是?被人牵引进去你自己就不知道,能障善见,招苦为业,你不正见像因地落差,果地一定弯曲,一定的道理,是不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不正见:一开始你就走错了,你要到台北,当然要往北走,你往南走,到鹅銮鼻去,对不对?这个不正见是最大的关卡,就像如果你三度空间,你差这个0.1度的话,愈走愈远,那你就差很多了。一开始出家没有碰到善知识、正知正见的师父,他出家久了他就改不过来,他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对、是错,师父就这样,我就跟着师父这样做。 再来[随烦恼],随烦恼第一个叫[忿],[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杖为业。]执杖就是拿东西攻击别人,这个忿:不饶益,就是不肯宽恕别人。愤发为性,一个圣者的心态,跟一个凡夫的心态,是完全两码事情的,所以,一个没有学佛人的心境,跟一个圣贤的心境是一百八十度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人只拥有躯壳,没有拥有真正的生命,单单我们这个不宽恕众生就没有办法过日子了,所以,这个结:这个愤发为性,能障不忿,忿怒,是不是?执杖为业,执杖就是准备打斗,[恨],就是连下去。[由忿为先,怀恶不舍,]不舍内心里面那种恨,我一直恨你,我整天恨到晚上不能睡觉,彻夜难眠,人家对方也不知道你恨他,人家是睡得非常好,非常的好,为什么?因为人家内心没有恨,恨就是心里打结,人家心中没有恨,也不知道你在恨他,所以说这个怀恶不舍的人,到最后死了自己,这个木柴要烧别人,要引起别人,一定要先自己燃烧,这炸弹要炸伤别人,一定要自己先爆破。怀恶的人也伤害到别人,已经伤害到自己了,唉呀!恨了三年,结果憔悴、瘦,三年的时候在路上碰到,我已经恨三年了,你知道吗?我每天都是装着这个笑脸,其实我已经恨你三年了;属下不满这个经理都会这样讲,我已经恨你三年,你知不知道?经理就说:我不知道!啊!我恨你三年,你竟然不知道,你也不告诉我,我替你分担一下,对不对?恨是惩罚自己,看不惯的话,对不对?你报警察!依法追诉,你恨他这个不能解决事情,所以我告诉你,我这一点做得满好的,我从来不恨任何一个人,包括我所知道的,这样子写什么攻击,打这电话来闹的,到现在我从来不恨他,因为恨不能解决事情。 [结冤为性。]结这个冤业为性。恨,[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能障这个不恨,热恼,这个恼已经很痛苦了,热恼就是沸腾不已,沸腾的恼,你想想看!这个恼已经苦恼万端了,是不是?还沸腾的这个热恼。可见这个恨是……烦恼很难,恨气很难,这个恨,你从这个影片上,从这个古来的恩怨就知道,这个恨是最难的,再来,就[恼],由前面两个[忿恨为先,追触暴热,]记住,这个所谓的追触暴热就是说永远跟暴热连在一起,追就是不放,触就是永远碰到,永远跟他相处在一起叫做触,[狠戾为性。]狠戾也是暴恶,戾就是很狠,[能障不恼,蛆螫为业。]这个螫就是一种毒虫的尾针,这个毒虫的尾巴有一只针螫下去就中毒了,蛆螫就是一种毒虫,尾巴有针碰到人就扎,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覆:于自作罪,恐失利益,隐藏为性。]这个大家都犯了,每一个人自己所做的这个坏,没有一个人愿意让人家知道,恐怕失去什么?利,还有失去什么?荣誉,隐藏为性,难道你自己的隐私,你向人家都公布,这怎么可能,所以这个覆:覆藏。在戒律里面讲覆藏就是掩盖自己的缺点,我想这是每一个人,千千万万个人没有一个没有缺点的,[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这个悔恼是到最后他会后悔的。 [诳:为获利益,矫现有德,]诳就欺骗别人,认为自己很有德性,[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为什么叫邪命?以不正当的手段赚钱养活自己的生命叫做邪命,所以邪命的意思就是说,用不正当的这个手段来赚这个不正当的钱,骗人家的,然后就是邪命。[谄],谄:[为罔他故,]这个罔就是欺的意思,欺骗别人,为罔他故:为了欺骗别人,谄,是不是?[矫设异仪,谄曲为性。]为了欺骗他所以假装得很高,别人很高,我自己,唉呀!不行![能障不谄,]那种就不谄,[教诲为业。]什么叫教诲?我接受你的教诲,唉呀!你比我大,你很了不起,是不是?唉呀!你怎么样,他就一直赞叹别人,谄就是拍马屁,拍马屁就把别人拍得很高,你教导我吧!你训诫我吧!我是不行怎么样子,是不是?谄,看到总经理,是!总经理,是!董事长,其实在背后☉%&,董事长一转头,马上就假装弄牙齿,一转身,他就一直点……一转过来……你看这个影片都有很多。谄,碰到他的时候,做什么是、是、所以这个谄,教诲就是把自己自我贬低,然后让别人来教训自己。 [憍: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醉傲就沉迷,沉迷在这个傲性里面,这个醉就是沉迷很深的傲里面,于自盛事:对自己有一点优点,深生染着。我是世界的拳王,我怎么样子,常常看到这个镜中人,你看,我长得这么漂亮,你看,人比花娇,是不是?自己越照的话,顾影自怜,为什么长得这么好看呢?他很有自信,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因为太过骄傲了,所以就没有人要跟他做朋友,自己又认为自己很行,骄傲的人到最后都没有朋友,[害: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損恼为性。]对于一切的众生没有慈悲心,損恼为性:这个害,[能障不害,逼恼为业。]这个害你在哪里可以看得到?这个在海产店就看得很清楚,这个活生生的东西,它愈痛苦愈好,这个害,如果说是救人的话,那就战争了,愈大的这个残害心,这个战争杀得愈多人,国王如果有这个害字,那就麻烦大了,一个将军有这个害,没有慈愍心就完蛋了。 [嫉:殉自名利,不耐他荣。]殉就是依。依,沉迷自己的名跟利。不耐他荣,这个就多了。每一个都有嫉妒:[妒忌为性。]这个每一个都有,除非是大修行人,见平等法性的人。否则的话,这个嫉妒心不可能没有!这个看太多了,日常生活每天都看得到。[能障不嫉。]能够障碍这个不嫉妒。这个嫉妒大家都很熟了。就不必再讲了。不耐他荣,这个荣就是成功、成就。他有光荣,光宗耀祖。我们以前乡下常常看到这个考上什么某某大学,然后他妈妈就说:唉呀!你丢不丢人!你看,隔壁村的人,林小弟他竟然考上台大的。然后他就不耐他荣。他就说:那才怪!那才不是他会读书,是因为你把我的名字命得不太好。我因为名字命得不太好,所以考不上大学。反正他就会有一大套理由。所以像男人就争这个名跟利。女人就争这个男的,女人要争这个美。不过,这个女孩子长得丑,也是很糟糕,唉!女人长得丑,我是很同情她的,真的。也不晓得怎么办,为什么女人长得丑?只是因为男人都不欣赏女人的丑。但是欣赏女人的漂亮,那个美。从内在里面的美,如果一个人丑陋,由内在里面的美还可以弥补一点。如果内在里面那个嫉妒心也很强,那外在也很丑陋的话,唉呀!这没有救了。 我以前在念建国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北一女中的,因为建中跟北一女中的有这个跆拳班。教练在练:呵!呵!我看一个又胖又丑的。我以前很调皮。我就问她说:唉呀!小姐!你练这个跆拳道做什么?她说:保护自己啊!我就说:唉呀!拜托!你这种身材,你一定很安全的,你不可能会发生那个……。除了那个坏蛋近视眼。这么胖,你怎么会碰到危险。我说:你不必练了,你那个身材就是最好的保护了。我在那边说……。她就要揍我。揍不到我,我身材瘦跑的让她追。所以说这个妒没有办法。不管男人、女人,这个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忧戚为业。]忧戚就烦恼。烦恼,一天到晚在跟人家争这个美好。看别人成功受不了。 [悭]qian。[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吝为性。]这个秘吝就是偷偷的隐藏起来,不让人家知道我多少。耽着法财。耽着这个法,这个法的意思就是说他懂得佛法。某某人啊,麻烦你讲一些佛法给我听。他说:不行!我让你听的话,饭碗就砸了,不能布施给你。 古时候这个秘笈,都会有留一招。师父都不交给徒弟的。为什么?怕徒弟背叛,留一招。而我这里没有,我什么都教给你。财就是对金钱很吝啬,财不能惠施。所以我们布施不是布施法就是布施财,不能惠施的话就是悭。所以,[能障不悭,鄙畜为业。]鄙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鄙畜就是说对于这个储蓄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不肯施舍!鄙就是简陋、陋劣。[无惭:不顾自法。]就是不管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轻拒贤善为性。]这个要这样念:轻贤拒善。它这个第一个字是要配第三个字,第二个字是要配第四个字。叫做轻贤拒善。轻视这个贤人,无惭愧嘛!人家说:唉呀!来听听法嘛!听法师说法。“那么矮能讲什么,我都比他高。据说他只会讲笑话,听什么?”他还没有来听,他就排斥了。轻贤拒善,拒绝这个善。[能障碍惭。]有惭的话,才不会[生长恶行为业。]没有惭的话,就是会生长这个恶行。[无愧:不顾世间。]就是不管别人怎么看法。不顾自法就是不管自己,放荡自己的行为。不愧,就是说别人已经指指点点了,还不赶快逃避。[崇暴重恶为性。]暴戾之气,怀恶之心,就不管。 [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再来,[不信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心肮脏[为性。实、德、能。]实是什么?对于事理,佛、法、僧三宝;德对于世、出世间法的能,就怎么样?不相信!所以,于实、德、能不相信。不忍乐欲,就是不能接受,心肮脏,心不清净为性。[能障净心,堕依为业。]堕落,你不相信三宝,不深信这个因果,那你一定要堕落。[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 于善恶品,对于这个善跟恶的,善就要修,恶要断。所以叫做修断。修就指善来讲,断是指恶来讲。所以,修善断恶事中,懒惰为性。一天到晚就是睡觉、吃饭、穿漂亮的衣服,也不晓得要做什么。这个懈怠也很糟糕。这个有的众生他没有救了。能障精进,增染为业。[放逸:于染净品不能防修,]这个懈怠跟放逸是连的。[纵荡为性。障不放逸,]障碍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懈怠、放逸。有的是从家庭培养而来的,有的是从自己的缺陷而来的。这个是很可怜的。懈怠、放逸,是没有救的。有的众生,你纠正他,他也不会精进,也不会改善的。 比如说上次在这个法会期间,她不晓得怎么跑进来的。凌晨四点多了,我披着袈裟起来做早课。一开门,结果,一个脱光光的一个女孩子在客厅。她吃了这个迷幻药。我打开门一看,怎么会这样子,我门赶快就关起来。她就一直要抓师父,好像吃过什么药一样的,都没有穿。还好我近视眼,要不然就看得太清楚了,不太好。只知道她没有穿,但是没有看得很清楚。她吃红中白板,迷幻药。她吃这个迷幻药,这个眼神就呆滞了。我怕人家误会,怎么会跑到客厅呢?因为我那个客厅,以前都没有锁,就关起来。我就跑到七楼去叫那个女众,把她拖出去,这第一次。第二次,还好穿得整齐。也不晓躲在哪里。地藏殿的底下,桌子底下还是怎么样子。我请这二、三十个法师,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二、三十个也很糟糕。晚上睡觉不晓得做什么,都没有巡寮房。她又跑来了。敲我的门,做什么?一听,又是那个有问题的。她吃得神智不清。我说:你可耻不可耻,这里是男众修行的道场,亏你还是个年轻人。对不对?你这样子实在对不起你爸爸、妈妈。你有手、有腿,你为什么不赚钱。为什么这样潦倒,脸都没有洗,看她脚底也都没有洗,唉呀!一个女孩子这样子,真是很糟糕。不晓得那时候凌晨是一点还是二点,我就拿一千块,我就给她,你赶快走。唉呀!那时候冬天很冷的天气。 咦!昨天晚上又来,昨天晚上十二点多的时候。准备休息了,有人按铃,答、答、答,电话一拿起来,她就:唉呀,大师啊!大师啊!您要救救我、救救我!我说:你是谁?十二点多又是那个女孩子的声音。我说:你是哪里来的?她说:我有困难。我说:你有困难,你讲嘛!你有困难也不是十二点半找师父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困难?她说:我没有钱,我没有车钱买这个车票。我一听,又是那个吸食红中白板的那个。她一吸食迷幻药,就需要男人。她不管你骂她也好。其实她身上有钱,她不是没有钱,她就一直按,可是,我一直忍耐、按了多久?按了半个钟头,这些徒弟都睡得不醒人事,都不晓得师父被人吵,睡得不醒人事,没有一个知道我在被人吵,一直压,一直答、答,半个钟头,没有办法,唉呀!我说:我要叫警察了。我这句话是唬她的,我说:你赶快走!她看警察没有来,她也不管你。这个女孩子实在没有救了。后来我没有办法,我就真的报警了。昨天差不多十二点四、五十分的时候,我就报警了,我就怕我来楼下开电灯,她马上就跑掉,抓不到人,我就报警不告诉她,我坐在里面联络110。我就在五楼打开窗户看看,警察来了,我就坐电梯马上下来,这个电灯全部都开,这个铁门就开起来的时候,那个神经病的,吃迷幻药的,已经跑到民权路准备叫一辆黄色计程车要开走了,我说:刚刚在这里。警察说:是不是那个?我说:对!那警察就告诉那个司机:不准开车。因为我近视眼看不到,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说:你等一下我去看看。他说:唉呀!师父!您几度?很深、很深,很有深度的人,噢!就是她,唉!压了半个钟头的电铃,警察伯伯你看这个压了半个钟头神经病,是不是?他说:你怎么给人家压了半个钟头。她说:我是他的信徒。我说:你有没有问题,信徒十二点半来找师父,那干坏事情?有这样子?我们这里有信徒十二点半来的呀?我跟警察说:她以前吸食过迷幻药,到现在不晓得来了几次了。我都一直很不忍心,一直怕去伤害到她。昨天来一直按,按了半个钟头。这个大概有问题。警察说:你不是说要向师父要钱吗?警察问她:你有没有钱?你没有钱你怎么坐计程车?如果你有钱,你为什么要向师父要钱?如果你没有钱,你怎么敢坐计程车?就双断论法,她说:我有钱。左摸摸,右摸摸,好像抽出了二百块。你坐计程车做什么,去哪里?他说:去火车站要回去。可是,你为什么常来找师父?她说:我欣赏他。警察说:你难道这么爱师父吗?她说:对啊!没有办法,自己招惹来的。她就说她很喜欢师父,这你怎么办呢?然后她就跟警察讲了一句不可思议的话,跟陈宁差不多,她跟警察怎么说:我今天会变成这样,都是他害我的。哇!我跟警察说:这下不晓得在搞什么把戏,我害她的。我什么时候害过她,唉哟!跳进黄河洗不清。警察先生说:师父!我们了解您,师父!您很出名,您就休息一下,我们来处理就好了,很倒楣。她今天神经病,吃红中白板都是因为我。哪有这样子的,就像那个陈宁。陈宁我跟她大声,她说:您对我这样,叫我以后怎么过日子。奇怪!讲堂怎么都是这些东西来,正常的都不来,都是神经病来,唉呀!没有办法! 就是说这种众生,他遭受到打击——懈怠、懒惰、放逸。你要救他,你怎么样救,都没有办法救,她最后讲一句话,离开的时候:我以后不会再来找您了。我说:拜托!你不能来,我永远再也不要看到您了。唉呀!谢谢,真是谢谢!讲得好像很有感情一样的,真是没有办法。所以,以后我们这个法师要加强,要强化这个巡寮的工作。 放逸: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这障碍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无堪任就是受不了,一直想要睡觉,[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修慧的时候不能产生智慧叫做毗钵舍那为业。为什么昏沉?因为,他本来要修轻安,所谓轻安就是一种法喜,但是因为他昏沉,所以会障碍这个毗钵舍那,会障碍这个修智慧,修慧为业,可是他会障碍。昏沉的人他哪里有什么智慧,迷迷糊糊。[掉举],掉举跟昏沉刚好是相反的名词,掉举就是心浮气躁的意思,[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这个心,心浮气躁,静不下来,[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为什么能障行舍?这个舍就是放下,因为浮躁心一直放不下,奢摩他为业就修定,但是产生不了定,所以障碍这个定。[失念],失去这个正念,[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你失去这个正念的话,那当然就没有办法了,[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一般都是这样子,为什么?他信心不能坚定,这个失念就是跟坚定的信心刚好相反的名词。他很不容易来听经闻法,他在外面只要随随便便,人家跟他讲了两句师父的坏话,他就不来了。这个师父那么坏我不来了,他也搞不清楚是真的、是假的,他也不查查看,也不来问我情况怎么样,他就不来了,失去这个念。 我们一个人要奠定那个九牛不挽的信心,还可真是难的,比如说你今天来亲近师父、来讲堂,好了!一个出名的人难免一定会有人讲他是是非非,好了!去外面的话,人家讲什么,就:对不起,你没有就好,你做得表现很好就好。我是听一个信徒讲的,这个开三老和尚很了不起,他是修苦行的,他的禅定的功夫也是很厉害,这个人也不要名,也不要利,别人讲他,他也没有关系。有一次,人家说他跟女人有关系,他不守这个戒律,他锄地人家就找他说:唉呀!您是老和尚吗?对呀!他就说:人家说您怎么样、怎么样。他说:你没有就好。你注意听这句话,你没有就好,只有五个字,但是所有的禅意都包括在里面。就是你没有,你不必负因果嘛!别人跟你有什么关系,就算他不好,那也跟你生死没有关系,唉!所以,他就不讲下去了,他就除他的草。他不是像这个世间人,一直想拼命要解释,他也不会失去他的正念,他不是说:啊!你怎么可以讲我这样子,大大的生气,他绝对不会。 于所诸缘,不能明记,他是明记在心,因为大彻悟的人,见平等法性的人,不思善、不思恶,是知善、知恶,但是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一个得到本来面目的人,叫他失这个念,那不可能,他用正信道与大智慧去支配着他,他深信着根,你怎么可以转过他的念头?你侮辱他,他就忘掉这个正知正见的念头,不可能的。众生凡夫是很容易失去这个念头,为什么?他不堪这个众生洗脑,两句话就洗了。一个容易失去念的人,他要绕很大的圈子修行,他今天对这个法师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了;他对这个法门有信心,明天就没有了,所以,失念是一个很严重的毛病。修行人你如果找到了善知识,找到了一个肯定的道场,你就深信不移,那你道业就成就十分之九了,他说的法完全是正法,那你不能动摇,因此要明记在心,不可以失去这个念,失去这个念就叫做散乱,学道这个最重要。 [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那这个多了,[能障正知,]能障正知正见,[毁犯为业。]比如说,外道的,唉呀!我吃素了,我叫做有修行。那么我就拼命的吃素,然后什么?一边诽谤三宝:唉呀!出家人不事生产,一天到晚受人家供养,是造成社会的一种负担。像我们在家人,你看!我们也事生产,然后也修行,然后产生一种错误的见地,让你没有正见:毁犯。这个毁犯就两个,犯戒还有犯因果,违犯了因果,谤佛、谤法、谤僧:不正见。[散乱: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恶慧是一种名词,就是一种邪慧,简单讲就是一种错误的聪明,其实根本连这个慧都没有。恶慧的意思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开大智慧,自己认为很行,所以这种人就动不动喜欢批判别人,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不定:睡眠],睡眠为什么讲不定?因为[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但是如果睡眠,明天早一点起来用功、拜佛,睡眠是好的;如果说,我睡眠,睡一觉,明天起来杀人放火、抢银行,那又不好。所以睡眠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为什么?因为你睡眠,明天起来早课好好的念佛、用功,那么这个一定正确的;如果你睡眠,睡眠精神好了,那么就花天酒地、打牌,那个又不好了,所以这个睡眠是昧略为性,就是迷迷糊糊,[障观为业。]观,没有观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简单讲障观就障智慧。[恶作:恶所作业,追悔为性。]后悔叫做追悔,就是追悔自己所作的恶业,所以说如果你行善而后悔,那么就变成恶,唉呀!我布施了多少钱,很后悔,本来是救人,一件好事,他后悔了,就变成恶的。本来是坏的,我杀人放火,被抓去关了几年感训,出来以后,我这样做确实不对,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国家,后悔了,就变成善的,所以,这个恶作又名悔、后悔的意思,后悔善的就变成恶,后悔恶的那么就变成善,所以不一定叫做不定心所。 [障止为业。]这个止就是定,我们心不定,定不下来那就是悔。[寻:令心匆遽]这个匆遽,这个匆就是一种很匆匆忙忙令心恍惚;遽就是一种害怕,突然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令这个心一种迷迷糊糊的恐惧不安,然后好像突然决定某些事情,[于意言境,]对这个意识:第六意识;或者是对这个语言,或者是外境,[粗转为性。]粗转令心定不下来,粗转就是说比较粗糙去考虑,[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依为业。]为什么以安、不安住?比如说寻,刚刚做某些事情,我现在粗糙的回光返照一下,令心突然好好的思惟一下我的错误,虽然是说暂时的回光返照,但是也可以使你的心慢慢的安住下来。如果说刚刚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我回来一直去想它,愈想就愈气,那么就怎么样?无法安住,这寻就是找,使你的心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似地,恍恍惚惚的。你找恶的,你就不安,你找善的,你就安。[伺],伺就是比较微细的第六意识,[令心匆遽]也是一样,[于意言境,细转为性。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依为业。]前面是粗转,细就是比较深思熟虑,就是比较有一点微细的思惟,也是思惟善的,你的心就会舒通;思惟恶的,那么你的心就会不安,也是一样的。 [一、色法二义]什么叫色法?[一、变坏;二、质碍,成住坏空,]成就是一个物质的构成,住就是暂时的存在,坏就慢慢的变质,空:到最后就毁坏,[必有变坏。(手等所触,即变坏义)],就是你手能够碰得到的,就有一天会毁坏的。二叫做质碍,[于一空间,甲乙相碍。]比如说,这个杯子、抚尺会有障碍,是不是?[方处差别,]这个方处就是方位,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座标,座标有所差别,所以,这个方向,方位、座标有所差别。[种种相义],相义就是你可以看得到的,在同一个空间有甲跟乙,会互相妨碍就是色法。[二、色法;能造,四大(地、水、火、风,)]地[以坚、]:坚性,水就[湿、]性的,火就[暖、]性的,风就[动为性。]地、水、火、风就是坚、湿、暖、动,四大。[所造]就是[诸色。]种种的色法,一切法都是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其实,风是无形的,地、水、火,这倒是实在的,风是助长,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空气。 [三、色法有三,一、可见可对色:色]那当然我们眼睛看得到,可对就是摸得到的,确确实实可以碰得到的,可以摸得到的。还有一种叫可见不可对,[二、不可见可对色],不可见就是你看不到,但是可对就感觉得到,比如说,[声、]音你看不到,声音你怎么看,对不对?[香、]看不到,[味、]也看不到,[触。]也看不到,但是这不可见来讲,但是可对是有感觉的,可以感觉得出来的叫可对色。[三、不可见无可对色],不可见就是看不到,也没有所谓的让你感觉的,比如说[法,]法就是前五识落下的影子,前五识那么当然也是透过第六意识,所以可以说是前五识所落下来的影子,那叫做法尘。 [43十一色法表解]是一种[色法]就是[五根、五境]还有[法尘],总共十一个。就[跟、境]、跟尘来讨论,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五加五就是十了,还有一个[法处所摄色],法所摄色就是半分色法,半分心法,名为法尘。因为是落谢的影子,落谢的影子那就是色法,透过意识,存留在这个意识状态。[释义],五根,眼睛是[照瞩义]就是可以看得很清楚,耳[能闻义],鼻[能齅义],舌是[能尝义],身是[积聚、依止二义],依止就是一种依靠,就是我们平常是靠这个身体在过这个生命。照瞩就是能够让你看得很清楚,能闻、能齅、能尝,这个很简单。色身就是由五蕴积聚而成的,是我们的依靠,有积聚还有依靠两种[义译]。 [行尽],就是能够造作一切,眼睛看得到,因为你眼睛能看,所以能够造作一切,名叫做行尽,一切都可以所作。你眼睛看得到,你当然才有办法做事,你眼睛看不到,你做什么?那不可能。耳就[能闻],鼻就[能齅],舌就[能尝],身就是[积聚身],那么五境呢?就是色、声、香、味、触,[可见义,眼根所取,眼识所缘。]眼根就是我们的肉眼所取的,眼识所攀缘的是色尘,声音是[可闻义,]是耳根。我们如果是耳科的话,耳朵的解剖的话,就知道这耳朵一直卷起来的,是不是?[耳根所取,耳识所缘。]耳识所攀缘的是声尘,[可齅义,鼻根所取,鼻识所缘。]这是香,[可尝义,舌根所取,舌识所缘。]那是味,[可触义,身根所取,身识所缘。]是触,就接触,这个都很简单,色、声、香、味、触,所以这个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法尘,法处所摄色就是前六识所落下来的影子,[十二处中法处之色,意识所缘。]十二处当中法处,法处是半分的色法以及半分的心法,就是这个意思,是意识所缘的。[极略色,极迥色],这个迥是很远的意思,因为这个色如果离我们很远,这个色看起来就很模糊。[受所引色],就受戒:纳受戒体所证的戒体的这个色,受所引色又名戒色,又一个名词叫做戒色,纳受戒体所引起的意识的色法。[定果色]那么就是说入定的这个圣者所变化出来的,[遍计所执色],那么就是后面所讲的,就是外道的。 [44根境名义表]:根,根是藉着什么的意思来讲的,根是借重树根的意思,有树的根,[一、增上义:为五识所依故。]树有树根为枝茂、水果,一切的花所依靠:增上。你有根的话,就会增长生死,增上义,为五识所依,你有眼根、耳、鼻、舌、身、意,你染污了,就会增加你的生死,六道轮回:增长义。[二、出生义:能出生识故。]这个记住!出生是助缘,助他发识,眼根不能发识,是意识藉着眼根的力量去发出来。藉着眼根叫做跳板,而不是说眼睛就是意识,不是的。是眼识藉着我们这个眼根,所以眼根只是一个跳板、助缘,使它分别这个色尘。 [一、根有二义],第一个叫做增上义,第二个叫做出生义,出生一切法就出生意识。[二、根有二种:一、扶尘根,二、胜义根],[扶根]就是我们所讲的肉眼,[为扶护正根],这个扶就是助,帮助、保护,正根就是神经系统,扶护就是帮助护持这个神经系统的存在[的]一种[四尘之根],就是地、水、火、风的肉眼。由地、水、火、风的肉眼,是[正根所依],就是类似神经系统,其实胜义根就是类似我们的神经系统。 [正根]就类似我们的[神经系统],其实不是神经系统。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愚者就是阿罗汉。阿罗汉也还分不清楚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根、什么是胜义根,分不清楚。所以说,正根就是我们所谓的神经系统。姑且用这个名词。[三、五境释名:为五根所取,]为什么所取?取就是一种缘、一种执。为五根所缘为五根所执着。[五识所缘之对境故。]五境:色、声、香、味、触,[五境亦名五尘],[为心法所缘,引生烦恼,染污心法,如尘埃故。]心法所攀缘,会产生我们种种的烦恼,会染污我们的心。为什么讲尘?用灰尘来比喻的。五境也叫做五尘,就是这个如同灰尘一样的会污染我们的清净心。比如说一个桌子,你久了,你不用抹布擦一擦,那么灰尘就会落下来。就是用这种比喻。五境,如果你稍加不注意的话,那就很容易染污了我们。所以,用这个比喻讲很容易,我们男女这个感情是近水楼台。这个人长得不怎么漂亮。俩个人比如说在银行上班,你每天看到他,他也看你,又为了职务得到关系,你不跟他讲话也不行。看了。明明你知道他是有老婆的,又长得不怎么样子。唉,谈久了,就有感情。这个是很奇怪的事情,这个是一种没有办法克制的力量。所以,修行人境界控制一下很重要。我们不是圣人要控制这个心很难。第一要控制这个境界,不要给这个外缘。比如说,这个女孩子尽可能不要主动找人家谈话。或者是不要给人家表现得说你很亲切感,别人以为你爱上他,就不要给人家一种错觉。你就省得麻烦。比如说你每天都对他那么好,倒个开水给他,泡个蜜给他,或者是说你买个水果给他,你家里拜拜偷拿一只鸡腿给他吃。有一天,这男人说:喂!我们晚上去看电影。唉!我把你当作弟弟,你怎么约我看电影。做得让人家错觉。这种境界,凡夫就是没有办法。这个尘很厉害,非常厉害!你只要没有距离,同一个公司或者是同一个位置的旁边,或者是同班的同学,那就非常难!所以,包括比丘、比丘尼,都不能住在一起,尽可能。包括沙弥、沙弥尼,也不要住在一起,为什么?会出毛病,久了就会出毛病。像我们这个讲堂,要出毛病,你没有机会。我跟你约束得很严格,出去都要请假,一次都要两个人出去。没有什么事情都不能出去。早课、晚课、八十八佛,每一堂课都点名。你久了不来,我就问你:你什么原因?我不给你这个机会,也不给你这个机缘。毕竟你是个凡夫嘛,不是圣者。其实这个都是自己的问题,洁身自爱。真的,这个很难。要做到洁身自爱这个很难,为什么?克制不住,这个尘太厉害!境界的诱惑实在非常厉害!你说那个小孩子,那个电动玩具。为什么一打,爸爸妈妈的财产都输光了。拿不到钱,抢啊、偷啊。为什么?那境界太强了。你看那个报章杂志登的,什么AIDS。昨天我看那个电视,我才知道那个是什么病。那个整个全身都溃烂,烂掉。要死的时候全身都好像长这个麻疹一样的,全身都毒素。那个医生要去看这个AIDS的时候,全副武装、手套、脚套,这个全身都护起来。然后,去看那个AIDS那个病患。看完出来了所有的东西脱掉,全部都丢掉。这么可怕的病,还是有人患。昨天电视它这个报导,这个学生就有五个产生阳性反应的带原者。我只是听了电视、报章杂志刊登。我到现在都不晓得这个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这是一种同XING恋。是一种细菌。昨天看到电视那个AIDS要死的人。哇!那个全身都溃烂。我们人稍微不能克制一下这个情欲,那么痛苦的死。现在这个AIDS号称二十世纪的黑死病。到现在医学都拿它没有办法。这个经由同XING恋肛门所感染的。到现在还是有人做这种事。那么痛苦的死亡,那么血淋淋的教训,他就是没有办法。讲到这个尘的可怕!所以我是说诸位要稍微克制一下,诸位要洁身自爱。情跟欲不好克制,但是我们一定要稍微节制!适可而止。 [45根、境、识表][根有发识]。发就是助长的意思。助长发识,而不是说根可以直接发识。根是助长发识,借着它而发识的。就像跳板一样的。[取境之用],执着这个境界的作用。[识根境:眼识对眼根],眼根对[色境],就产生眼识分别心。[耳根]听[声境]就产生[耳识]的分别心。[鼻根]对[香境]就产生[鼻识]的分别心,[舌根]对[味境],就产生[舌识],[身根]对[触境],就产生[身识],这早就讲过了。 [46根、境、识能所表]:[根]跟[境],根是[能取],境是[所取];一个是能取,一个是所取。站在[取]的角度,根、境成为能、所;就[根]跟[识]来讲,根是[所依],识是[能依],意识能够[依]靠根而发起来叫做能、所。就依的角度来讲,[境]跟[识]来讲,就识来讲是[能缘],就境来讲是[所缘],境界是为意识所攀缘的也是能、所,所以也是一个[缘]字,就这个缘、取、依,把这个根、境、识都产生能、所的关系。 [47色法与第八识相分表],[色法十一]:色法有十一个色法。十一个色法:[五根],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叫做[正根]。[正根]就是境色根,正根就是神经系统[扶根],这个扶,跟我们那个漂浮的浮,浮在水面的浮一样的。什么讲浮?看得很清楚,浮在前面,是不是?叫做扶尘根。这个扶跟那个浮是一样的,一看,他的眼睛就现在我的面前,浮跟这个扶尘根一样的,为什么讲扶呢?这个扶根就是一种肉眼的意思,就是我们所讲的肉眼。所以正色根是神经系统,扶尘根就是浮在外面的,看得清楚的那就是肉眼。 [五境]:色、声、香、味、触,分[内]五境、[外]五境。简单讲这个内就内四大,外就外四大。五境是由四大所构成的。内四大就是我们的根身;就是我们所讲的扶根,所以扶根包括内四大还有[扶根],就所谓的[五根],所以,这个内应该是指身体的根,加上这四个,眼、耳、鼻、舌、身,就是五个,所以这个都是由四大所构成的。正根跟扶根都是五根,再来就外四大,这外就是山河大地,这些[器界]:四大,为什么加一个大?因为所有宇宙都是四大种所构成的:器界。 [注法所摄色],这个注就是流入,流入什么?前五识落谢的影子,对这个五尘落入这个影子,法所摄色,半分的色法,半分的心法。[种子],种子就是法所摄色,一种影相:[第八识相分],根身、器界、种子,都是第八识,因为业力所产生的,所以所的作用统统是在你的心在作用,所有的作用就像这个大海,大海里面所有的浪,都离不开大海,五根攀缘器界、种子,种子就是我们内在潜伏的一种能量叫做种子。种子一种是产生出来的叫做识,如果没有产生的叫做识种,意识的种子,起现行的叫做识种,就是万法唯识,万法唯识就是已经起现行了,识种就是还没有起现行,潜伏在我们的第八意识里面。没有起现行叫做识种,潜伏着生生世世里面的,所以我们这第八意识里面的这个种子。意思就是根:五根、器界、种子,都是第八意识的怎么样,相分,换句话说,所有的现在的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统统是你的心在作用,那么你的心在作用因为你不了解这个天地万物的融合点,所以你产生对立的,有我、有你,因为无法达到空一切法,绝对的真空状态,所以,这个对立的烦恼,每天用二分法,所谓二分法就是善恶、是非、得失、对错,强烈的把它划分,因此苦恼无量。这个世间不可以用二分法来看它,这个世间不能用二分法,这二分法就敌对意识状态,比如说,你看到坏的,就当作是警惕自己,看到好的,就向他学习,什么事情你都跟他融为一体。 [48三种色境名义表]:第一个叫[显色],这个大家很容易就了解,[显彰之色、色法中其最明显着者。依眼见而识别之颜色。为色之实体的差别、故曰实色。]比如说。青、黄、赤、白等等,[形色:由显色所积集的色之形类差别。]比如说,长、短、方、圆等等,至于显色是确确实实的颜色,而形色简单讲就由形状所产生的色,比如说,长,你看起来它是长,其实,它是颜色没有错,可是它的色彩一看起来,知道它是很长,它是很短。[表色:由显色所表示的业用差别],业用就是起作用,简单讲,这业用就是行动所显示出来的色法叫做表色。再讲一遍,由行动:由你的动作所表示出来的,比如,手拿起来,这个伸手,这个屈手,收手,行、住、坐、卧,这个都是表色,显色是确实的颜色,形色是由形状的长短方圆所显示的,表色就是由动作所表示出来的颜色。 好!这个不清楚的话,[49色法三种假实表,色:显色、形色、表色]。我们来看显色:[青、黄、赤、白],这个是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这是四大色,四大色就是四个基本色,四个基本色可以调出千万个色。比如说,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为什么举这四个?这四个是基本色,比如说,你十分之一的青色,配合十分之九的白色,你调出来的又是不一样;你二分之一的黄色,跟加二分之一的青色,调出来的色又不一样。比如说,你用千分之一的黄,加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赤,调出来的色也是不一样,所以这个青、黄、赤、白,就是表示基础色,可以调出无量无边的色。极乐世界所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并不是只有四种色,而是举这四个根本色,来表示极乐世界的莲花有千百万色,是这个意思。如果极乐世界只有青、黄、赤、白,那就比娑婆世界的色彩还少,对不对?所以举这四个就表示一切,那么显色底下一个。 [影、光、明、闇、云、烟、尘、雾、空一显色],什么叫空一显色?虚空是同一个色叫做空一显色,这自己可能看不懂。空一显色就是虚空同一个颜色,形色,由形状所产生的色,[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不正],这个正、不正就是指位置正还是不正,正位、不正位,摆得正,摆得不正就偏,表色是由行动所显示出来的色法叫做表色。[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底下一个[实色],就青、黄、赤、白;[假色],显色的一半还有形色、表色那是假色,实色是[眼识所缘],假色是[意识所缘],所以,一个是眼识所缘,一个是意识所缘,为什么讲意识所缘?因为不是实在的色,是表的。 再来讲到声,这个声音,我们也是看不太懂,来 !我们把这一张,(见课本79页)这一张就会比较更清楚了,梵语叫做sabda,翻译成中文叫做摄托,指具有呼召作用的音响,为耳根所闻,耳识所了别,就认识的对象,眼不能见及,也没有办法看到,具有障碍的性质,声音嘛!声音它有障碍的性质,所以就是无见有对,看不到但是你感觉得出来,你知道它有,就像师父现在在讲这个佛法,那么你有听到这个声音,那么这个声音你看也看不到,可是耳朵听得很清楚,无见有对的色法,为六境(六尘)之一。十二处就是十二入,由这个地方进去污染我们的清净心叫做十二入,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倶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是百法之一,就是《倶舍论》里面的七十五法的一法就是声,唯识的《百法明门》里面的一个是声,就十二处、十八界,而称声为声境、声尘、声处、声入、声界,都是声。境、尘、处、入、界,统统可以,声音的分类,有各种说法不同,据《大毘婆沙论》第十三卷里面说,里面《倶舍论》卷一等记载,由发声的物体,由能够发出:有这个能力,发出声音这个物体,有感觉与否。 大别:大概分别为,大别就是分为,分为什么?一、有执受大种,有执受就是有一种执着,大种就是四大,以前翻译的就让人家搞不清楚,大种就是四大,地、水、火、风的意思,因之声,由我们有执着、有感觉的这个肉体,由这个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声音,这个有执着:有执受的,那当然是人。再来,无执受的,比如说,木头、石头,这个木头,或者是风吹这个树木,树木沙、沙,风吹这个树木叫做无执受,树木哪里有什么执受,是不是?大种,树木也是四大所构成的,因之声音:就是这种声音,生起的声音。有执受就是有情的四大所发出的声音,无执受就是无情:山河大地所发出无情的声音,执受是心跟心所法的不同的名字,有执受是指有情声,大种是指地、水、火、风,四大种,它的声音发自有情的四大种,称为有执受大种因之声音。就像人的语言、拍手,拍拍手,这声音发自非情之四大种,非情的,因为地、水、火、风是没有加上感情的,所以为无执受的,内四大是有情,外四大就变成无情。比如说,化人,化人就是变化,突然变化出来的语言,比如说,神仙、鬼等等,这一些。还有木、石所发出的声音,其实,这个化人本身不太存在的,一般都没有讨论它,只是为了圆满起见,怕漏掉,所以加一个化人。其次,再视声音的意义、意志与否,各分为有情的声音,非有情名之声,所以,更由各各声,能不能给予别人的快感,又分为可意、不可意。 有执受大种因之声音,有执受就是有情的四大所构成的音声,有情声,可意声,比如说,讲话,发自我内心里面的善意,我讲一些好话给你听,发自你的感情。那么不可意声,我讲的话让你不太好听,你内心的心情不太好,不可意,不可意就是说听起来很痛苦,损伤他的自尊。非有情,比如说,好的拍手,手它不是什么喉咙能发出这个声音,它也不会语言,这个手是四大构成的,非有情名,非有情名怎么样?这个手不是有情的,可意声,拍手,拍手很好听,有时候要取笑别人的时候,乱拍一通,恶拍手声,所以,有执受大种就分成这个。无执受呢?有情,他把这个化人也把它列为有情,无执受就是这个变化的,它并没有执着,所以,也无执着里面的有情。可意声:化人的好语,比如说,你晚上睡觉,唉呀!梦到佛菩萨变化着来,或神明来给你指示,说:文殊讲堂有讲这个《百法明门论》,你明天七点半去听就对了,劝你来听经,可意声听起来满舒服的。可是,你没有看到它,但是好像有听到谁在跟你讲话,有啊!有很多人耳朵讲……吵死了,每天都吵得他不能睡觉,不可意声:化人恶语。再来,非有情的话,可意声,比如说木石的好声音,音乐,学音乐的人,不可意声就木石产生的恶声,轰隆轰隆的。 底下《杂阿毘昙心论》卷一,将声音分别为因受四大声,就是有执受的四大为因,因不受四大声就是无执受的四大为因;因倶声就是有执受、无执受同时存在,就是因倶两种都有,等三种。比如而以击鼓,有情的手,鼓是无情的,有情的打无情的,所发出的声音;吹贝,我们嘴巴是有情的,然后,这个贝的话就是嗯……像卖猪肉的,你知道吧!还有就是洪荒时期的时候,求救的讯号,或者是像船的声音,有情的吹这个无情的,产生的声音。但是《倶舍论》并不赞成这种说法,我是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很好解释,有情、无情的合在一起就是因倶声。另外根据这个《阿毘达摩杂集论卷》里面记载声音有十一种,第一个可意声,第二个不可意声,第三个倶相违。倶相违就是既非可意声,也非不可意声,所以,特称为处中之声。 第四、因受大种,指有执受大种因之声,就是有情的执着。第五个因不执受大种声,就是无情,第六、因倶大种,两个同时存在,再来就是世所共成语,就是世俗话。第八、成所引声,成所引就是会让你成就的,圣人说的话叫成所引。第九就遍计所执声,指佛教以外的外道的声音。第十叫做圣言所摄声,那么就是对见、闻、觉、知这四个,以见说见,以不见说不见,指如实之音声。十一、非圣见所摄声,《瑜伽师地论》卷一,举出十八种声,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俳戏就是唱戏的;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宣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下中上就是调的不一样,有的下声、有的中、有的上,高,此外,密教将各种音声加以人格化,称为金刚歌菩萨,此菩萨具有六十四种音声。 [声:总有五因],[一、相,二、损益,三、因差别,四、说差别,五、言差别]。相就是[耳根所取义。]第二就损益,损就不好了,益就是好的,[一、可意声。]可意声就是令心欢喜,很合我的意思,[二、不可意声]令心不悦,让这个心很不高兴。[三、倶相违声。]也不是可意,也不是不可意声[声相]。第三就是因差别,[一、因执受],这个执受就是有情,[大种]就是四大,因为有情的四大所发出的[声。]音,有情当然有执着,再来,由无情,不执受就是无情,由无情的四大所发出的声音,[二、因不执受]就是无情[大种声。]就是四大,[三、因倶大种声。(因、为生起之因)]因倶就同时,有执受跟不执受的配合,打鼓、吹贝螺,吹贝,是不是?有情跟无情和合的声音。第四叫做说差别,[一、世所共成声(世俗语)。]大家说话里面都有不同。[二、成所引声(圣贤语)。]能够成就你的道业的。[三、遍计所执声]那当然是[外道语。]外道说的差别。第五叫做言差别,[一、圣言量所摄声,即八种圣语(正语)。]就是八正道。[二、非圣语。]不是圣人所讲的,所以底下[总、别]都在这里面。 [附:言差别表],[言]什么[差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所讲的见闻觉知,由这个[业用]来判是见闻觉知,[眼]是[见],[耳]是[闻],[鼻、]也是觉,[舌、]也是觉,[身]也是感[觉],[意]是[知],所以六根就是我们所说的见闻觉知。如果是[圣语],[见则言见,不见言不见。(正语、圣言量所摄)],而如果是[非圣语(妄语)]的话,[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很糟糕,众生为了贪求名利,动不动就讲自己很有修行,明明就不看到,他就讲他看到,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花,唉呀!菩萨!你真的有修行。被赞叹以后很高兴,让人家产生错觉,以为他是圣者,小心会下地狱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个会下地狱的,佛要你老实说,你鼓励别人修行可以,但是,你不可以编,没有看到就没有看到,你编一套做什么?耳:[闻则言闻。不闻的。言不闻。闻言不闻,不闻言闻。]有听到,他说没有听到,没听到,他说他听到,这个多了,这个众生要害一个人很简单,我亲耳听到这个人怎么样坏……我是真的亲耳听到,你想想看,他加一个亲耳听到。所以我一直再三劝告众生就是不可以听片面之词,不可以伪造证据,现在的录影带、录音带剪接的功夫都很厉害,相片的功夫也很厉害,你看那个鸡同鸭讲,他讲的,回答的根本就不是他问的。现在除了你真正的眼睛看到,有时候我们睁眼睛看,还不一定正确,也许对方是圣人,那你怎么办?比如说,济公,他吃狗肉、喝酒,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济公当然不晓得真的、假的,你诽谤他,那你麻烦大了,他是圣僧,他本来就是一个内无所着,游戏人间的,你一直诽谤他,你麻烦大了。因此我常常告诉众生,别人对错、是非、好坏,如果你不想下地狱,你都静默就好,你每天照顾你的什么?照顾你的本性,你每天要赶快密密的观照。我一直很同情这些在佛门里面制造是非的众生,佛教这么好的道理,佛教是个这么好的圣言,圣人所讲的道理,你不赶快利用这个圣人讲的法,来听法、来闻法、来解脱,不是,而在这个寺庙里面、团体里面,搞这个是是非非,讲对讲错,这个太悲哀了。本来是一个可以解脱的一个善知识的团体,弄得不愉快,你讲他,他讲你,然后,又说:唉呀!他是怎么样不好,然后又编出来唉呀,真的,我觉得说人家已经亲近不到这个正法,亲近不到好的道场,而你是已经来到这个道场,却编了一大堆谎话,来伤害出家人,何苦呢? 我常常说:出家人的好坏,自有僧团、自有因果来定夺,你在家居士,你根本不够资格讲他,你要讲他,你就小心跑到地狱去,这个干你什么事情,所以你只要认清楚他讲的法是不是正的。要依法不依人,他讲的法是正的,能够让你大彻大悟解脱生死,那就是你的生命根,我们现在人就是依人不依法,哪个法师对我很好,我去的话都拿荔枝送给我,我就常常去,所以,我去就有荔枝可以吃。师父!您这个生病,您记住生病的话,叫我去照顾您。为什么?因为您不可以吃水果。水果都是我在吃的,发心错误。我看这个佛门里面,某些男众或者女众,受到一点委屈,出去就一直诽谤他的师父,你小心!比如说,你对这个出家人不满,好!他是个三宝,不可佛面,看僧面,这个不值得我们亲近,那我们静静地离开,你去外面把他散播谣言,你麻烦大了,我没有骗你。你散播三宝的是非谣言,你只能断众生的慧命,你一点也没得到什么,你得到什么?这是一直告诉大家,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就是说他常常说我亲眼看到的,我亲耳听到的,我再告诉诸位,讲这句话的人,只要说三宝的是非过失的,你连听都不要听,赶快离开。你要常常感触说:我业障怎么深重,会听到这些是非,三宝是清净的地方,我业障特别深重,我听到不清净的,这个我耳根不清净,因为他讲了是非给我听,你要常常这样讲。听到不好的,要赶快求忏悔,说:我是业障深重,才会听到这个,那么对一个大修行人的话,他才不会这样,他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他也知道善,也知道恶,是清清楚楚,却是能够包容恶,也可以包容善,你不包容恶,你怎么样?你不能改变他,他那么坏,没办法了,要切记!不要听片面之词,不要无中生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调查清楚,不要给这个假相骗得团团转,不要给感情所束缚,所谓感情就是他是我的好朋友来讲一些话,我就认为他所讲的是对的,你要注意!有时候对方错误,他自己不讲,记住师父的话,你就有大智慧,你今生今世就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 底下,鼻、舌、身,[觉则言觉,不觉言不觉。觉言不觉,不觉言觉。知则言知,不知言不知。知言不知,不知言知。]那就是妄语。[51、香、味、触种类表:香六、一、好香(二)恶香。]好香闻起来很舒服,恶香,比如说有一种香,一点起来,哇!我一闻的话,好像这个女人化妆的那种香水,问起来很痛苦,闻那种香要呕吐。我有一次不知道,点那种香,人家送给我的,好像从印度拿回来的,哇!那种香是很香,但是,问起来晕头转向的,很痛苦![(三)平等香。]平等香就是也不极端,也没有很好,也没有很恶,[(四)倶生香。]先天性这个植物生起来就有香味。[(五)和合香。]是经过配合的,配合起来的和合的香。[(六)变易香。]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来这个氧化所产生出来的香叫做变易香。 [味十二],这个味也很容易讲,因为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一、苦。二、酸。三、甘。四、辛。]辛就是辣,[五、咸。六、淡。七、可意。]是自己的意思,很合适的意思,[八、不可意。]你不晓得这个可意味跟不可意味就差很多,比如说,我们这个南普陀,他炒了一盘的辣椒,哇!我看这个常禅法师这样,整盘端起来挟了一半,拌一拌这样吃,我一看真是吓死了,他吃得满头大汗,好吃,好吃。那个辣的,我一吃了一片,喉咙马上就肿,这个味可意跟不可意,还要因人而异,我为什么不敢吃?那么辣的,据说四川人很喜欢吃这个辣椒,我听人家讲的,喜欢吃辣的人小便很辣,我才不敢吃,小便很辣,不相信你闻看看,很辣。所以喜欢吃辣的人,比较不会感冒,身体也应该很好,不过,过份的辣还是不太好,所以我今生今世最怕的,你要请师父吃饭,很简单,甜的,咸的,还是要极端的,我不是,我很喜欢吃很甜的,也很喜欢吃很咸的,奇怪了,我这菜已经很咸了,还要再沾酱油。所以,人家医生说,我这个肾脏不行,要小心,吃得太咸了,不够咸又吃不下,你要煮得很丰富的菜,不如怎么样?炒一盘比较咸的,我如果将来有到府上去的话,要请师父吃饭很简单,一定要记住,要炒一盘豆包、豆螺,豆腐红烧,就是有一盘比较稍微咸的,我就觉得这个菜很好,可意、不可意还要看人, [九、倶相违]就两个都不是,也不是可意,也不是不可意,平平的,[十、倶生。]就是先天性的味,[十一、和合。]就经过配合的,[十二、变异。]经过变化的。[触廿六]就是你的感觉,这个触就是感觉,[地、]就是坚硬,地、[水、火、风。]的感觉,[轻、]的感觉,[重。]的感觉,[涩、]就是粗糙的,涩的感觉,[滑。]很滑。[缓、]就是慢,[急。]的感觉,[冷、]的感觉,[暖。]的感觉,[硬、]的感觉,[软。] 的感觉,[饥、渴、饱。]就是吃得很饱。[力、]这个力稍微解释一下,力就是压迫,这皮肤有一点压迫的感觉,[劣。]就是不太好的感觉,比如说,这个衣服手一触碰,唉!你们这个劣质,这个质料太差了,劣就是质,一摸就知道感觉不太好,[闷、]纳闷,[痒、]痒痒,每天你看到这个益可肤是不是?每天唱那首歌,有时候唱得不太好意思,[粘。]感觉粘粘的,[老、病、死。]老的感觉,病的感觉、死面临的感觉,[瘦。]的感觉,好了!这字很简单。 [52法处所摄色表解],法处就是半分的色法,半分的心法,就比较复杂一点,[一、极略色],这个极略色就是[依]自己的[假想观,析俱碍色]。俱就是有,有这个质碍的,就是一直分析这个有形的、有质碍的色尘,一直[至]非常的微细,叫做[极微]。[二、极迥色],迥就是很远的意思,[依假想观,观显色],显色就是很清楚的色,[至极远而不易见],这个叫做极迥jiong色。人类最大的窘困那就是没有智慧。迥就是非常远的意思,就是按照假想观,观想这个显色一直到非常远,而不容易看到的,极迥色就是很远、很远的。[空观之色]叫做[法空观],空观之色就是观想空观那种到达最微细的色尘。[三、定果色],顾名思义就是[入解脱定],就是超越九次第定的,也就是解脱定,也就是说证果的,阿罗汉果的,定力的,达到了解脱的这个定力,他就可以转变对方的第八意识,而使对方的第八意识产生变化,所以,他看到的就会[变鱼、米、肉、山、水、火、威仪等]。在我们众生来讲,根跟境都是实实在在的根,实实在在的境;就圣人来讲的话,万法唯心所造,唯心无境,既然是唯心无境的话,心只要动一个念头,物质的境界就会随着改变。因此,圣人会用他的定力,产生引起你第八意识的这个共识,就是一种共同分的一个看法,就是频率使你相同。所以,看到的,噢!原来就是这样子,因此我们众生所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境,但是圣人所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心,因此,他这个心能够定,伏住一切烦恼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变现一切。 这个用物理学来讲的话,当一个人开采这个本性出来的话,你拥有无量的这个光、能,无量不可思议的力量,他所发挥出来的就可以改变一切现状,使一切众生眼识所看到的,会跟你所想像的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如入火光定,则有火光发现]。用这个火光定,有火光发现,[神通之色]。[四、受所引色],这个是属于在受戒的时候,比如皈依,或者是八关斋戒、五戒、或者是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菩萨戒,不管受任何的戒,都有先三皈依。受比丘、比丘尼戒,要白四羯磨法,第一次就是观想山河大地,包括我们有情、无情都迸开来,迸开来的时候,从地裂开来喷出这个光明,像烟雾一样的这个。然后,慢慢、慢慢的上升到上面来,这念第一次。念第二次的时候就集中到你头顶来,就像面粉一拍,产生出粉末状的东西,如果这样不容易观想,就观想白色的云层,云层透过阳光,云层就透明了,很亮的刚好散布在你的头顶。一开始一观想有情、无情都迸开来,念第二遍的时候观想集中在顶部,这是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观想这个云层,亮光一直灌到顶部,一直灌到脚底,脚底是封死的,不可以让它漏出来,这个叫做纳受戒体。就是全部从头到尾都是用观想的,不是有真正这样子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纳受戒体。受所引色简单讲就是受戒的时候,用清净心观想,发上品心得上品戒,所引起的这个色法。 底下解释[依律],就是依照戒律;[不律仪],就是不是外在的这个戒律或者是威仪,单靠这个[殊胜]的思想,[思种]就是观想,[所立,即无表色],无表色就是你没有任何东西来表示出来,因为,那是用自己观想的。受所引色就所谓[戒体之色],戒体的颜色。 [五、遍计所执色],也就是说[第六意识虚妄计度],就是分别、执着[所变根尘],所变现出来的六根跟六尘,[无实作用],没有实实在在作用的,[故立此名],就是[妄执之色]。这个法处所摄色,[前之五根、五境为五识所依、所缘,此则为意识所缘],是属于意识所缘,[属于十二处中,法处所含摄之色法]。前五识落谢的影子名叫做法处,[故以立名,共有五种]。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怕大家不了解,[53极略色与极迥色之释义:一、极略色,释名,修观行者以法空观(第六识假想之慧),观想有对色中实色,即五根、五境、四大及法处实色]。法处的实色就是由定中所产生的色,[定果色中实色],就是有定力的人所产生的实色,[等粗色(有形之物质)]。就是五根、五境,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以及法处就是落谢的影子等粗色,[渐次分析至不可分析之极点时],极点就是极微。[于其观智上],在这个观智上,[浮现最极细微之相分],非常、非常微细的相分,[是谓极微,其色名极略色]。 极略色就是在观照的这个智慧上,浮现最极微细的相分,就是那种有形的物质,但其实摸也摸不到,那是一种观想的,所以,叫做极微,这个色叫做极略色,简单讲就是有形的,而分析到无形的。[此色乃为与见分同种之相分],意思是说这个色就是如同精神,见分就是精神作用,同样的平等地位的一个有形相的东西。简单讲就是如同精神的那种色法,精神所影现出来的色法,那当然就是不可攀、不可执也看不到,所以,这个叫做见分同种的相分。也就是微细到如同精神上观想的一个物质,精神上所观想的物质,当然就碰不到,是不是?当然就不是有粗糙的外表,完全是意识的观照,所以说[虽非实色,亦无实体,以与色相似故,假名曰色]。所以,你看!极略色就是不是实色也没有实体,因为它是跟这个色相似,假名叫做色,[于三类境中,属于以极微为体之独影境。释义:极者至义。略者有二义:(一)总义:将众色总略分析,至于极微]。就是把一切有形象显色的,把它一直分析,分析到极微这叫总。[(二)小义:将诸根境分析至极小],微小的;没有实体、没有质碍。 [此有二种]:这个分析到这么微细,极微的有小乘跟大乘之别,[甲、小乘之极微类似现今科学所谓之原子、核子、电子等,色法由之所成]。也就是[前五识所缘],这个在超级显微镜里面,可以放大几百万倍,也是可以试验出来。[乙、大乘的极微为观行者观智上所变现之假想],就是大乘所讲的极微跟小乘的极微不一样,小乘的极微,这个limit极限是原子、电子、中子这一些的,但是大乘的极微不是,大乘的极微完全不可分析,完全是假想的,[而非实法]。意思就是大乘的极微完全变成精神领域的,属于跟精神见分,见分就是精神,同等地位的相分,也就是完全跟精神一样的色法,完全是假想法,而不是实法。[是故在大乘教义所说之色法,非极微所成,乃色法之种子所生]。这是在大乘教义所说的色法,不是极微,完全是色法种子所生。这个色法的种子所生,色法跟心色其实也是自体分所变现出来的,所以还是心的问题。 [随量之大小顿现为一相],比如说杯子、桌子,在小乘来讲它叫做颗粒微尘所构成的集合体,在大乘来讲它不是,它完全是唯心所造的东西,当下顿现一个相。所以,你分析到最后的话,其实不是在割这个物质,本来这个法就不存在的东西,你一直分析到最后的话,它还是空性的东西,怎么分其实都是影像上里面的切割作用而已。就大乘来讲,你拿刀划在虚空跟划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这个不实体的东西。在小乘来讲,色法来显示出空法,空就是虚空,虚空来显出这个色法的存在性,就是所谓的对立的衬托。因此,由色法来推论,虚空也是色法的一种,因为虚空来衬托这色法,当然就虚空来讲也是由色法的logic,逻辑里面去推论,色法跟虚空是列在同一个色法里面的。只是它同样一个色的虚空,它是有多彩多姿的色法不一样而已。就大乘来讲无论你怎么千变万化,在这个本性,本体界来讲的话,它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当体即空的道理就是这样子。因为你所割的都是影像,但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透过我执跟法执强烈的执着,把这个本来是心的东西,变成一种颜色对立的东西,我们就变成有外在的活动,反应到内在的东西。所以,凡夫俗子是心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境界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就大乘来讲,唯心无境,完全是心的作用。 《楞严经》里面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因此我们学佛一直告诉你们:要对三宝有信心,要对师父有信心,这个信具足了,你怎么打都打不进来。凡夫的学道,是希望师父给他法,但是,就大乘的绝对本体论来讲的话,不是师父给你法,而是师父启发你,而你自己去觉悟到这个法的存在性。就大乘的修行来讲是师父启悟你,而你靠自己去觉悟,其实你本来也不来,因为你本来就具足,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重要的。我为什么说造口业的人,这个罪是很重很重的?因为他一下子破坏你的信,那你什么都免谈,你本来对师父非常有信心,他这个信才能助长,因为凡夫的根性不够,他不知道有师父,没有师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觉悟问题。善知识这当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你那一分强烈的对我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单靠外境或者师父给你信心,有一天你就会因为师父而失去信心。因为,你所要求的并不一定我给你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问题最大。当你一个人信心建立在外界的时候,要师父给你,那有一天,你破坏你师父的形象,你的道力完全一扫而空,完全就抵不过的,这个叫做凡夫的修行法。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家都有本来的面目是不是?我对师父有信心,师父的法我依法行事,我可以成道。我们大部分来讲的话,无法会归到像大乘法里面自性的东西,没有办法,因为他很容易受到左右干扰,众生要建立信很不容易。在大藏经里面,《大智度论》说:无量亿劫来所修的善根,为恶知识一句话,断无量无边的善根,为什么?你无量亿劫来所修的善根,今生今世碰到不好的朋友,碰到恶的人跟你讲几句话,断掉所有的慧命。因此,所有五逆十恶罪都可以忏,唯有谤佛、谤法、谤僧不能忏,这个太厉害,那种力量太大,一下子就全部断掉了。所以,想要在僧团里面搞动乱的要特别小心。我告诉诸位,不管别人对、错,你自己本身要对佛有信心,而且对法师的法要有信心。我们今天是追求真理的,我以前听一个法师假设讲,我很同意他的看法。说:我们这些大家修行人,有一天如果师父还俗了,这当然用自己假设,你们的感觉如何?有的人说:大失所望。有的人说:唉呀,真想不到。有的人说:真理并不增不减,师父还俗跟我们弟子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师父就说:对了。当我引起你这个真理的存在性的时候,不管师父的变化善恶好坏,因为你都已经认识了真理,你是要认识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认识师父的缺点,那么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所以,这个法师所开示的,我很同意他的看法。比如说我本来对师父很有信心,现在师父这样,没有信心了,这个都是生灭法的东西。要开采你本来的面目,就不能因为谁,包括师父都不要动摇到你的信心,那么这就进入坚固不坏,可惜众生没有办法。如果我今天还俗的话,我看一半以上退道心,当然我是不可能这样做,你打死我,我也不会还俗,好、坏总得把这个衣服穿完,穿到死,是不是?三百六十五行,也不会比这一行更好。 [与小乘教义所说迥然不同],因此我希望你们顿悟心性,要不生不灭、要不动摇,不管怎么样的情况,你就要依法不依人,不能动摇到这个信心。[问:大乘行法何故用此观耶?]大乘的行法为什么要用这个观呢?[答:为遣有情以粗色为实有之执故]。因为众生都以为这个粗糙的颜色是实实在在的,他不知道这个是唯心所造的,[如《杂集论述记》云,修法空观,要析诸色,先至极微],非常微细的,[断诸烦恼后入空故,由是大益,故说极微]。因此,这个大乘的修行完全怎么样?与空相应。与空相应你就不会生活在二元的对立,你就不会因为希望,在他的身上产生希望,就不会对他有所失望。因为,这个本体界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东西,所以,诸佛如是行,我亦如是行,得道就在刹那之间,否则的话,你今天因为同参道友的一个优点、缺点,或者师父的一个优点、缺点,就退道念,那不是笑死人了嘛! 我以前在一些道场,这个道场,我是皈依他的,也在那边受戒,有人来可能是跟我这个师父有什么瓜葛怎么样,他就打毒针:你师父怎么样,怎么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对他失去信心,因为师父讲的法是正派的,我从来没有对他失去过信心。这可能是一种宿世的一种善根,有的众生就没有办法了,稍微几句话就倒了,这也是业障深重的众生,不晓得法是唯心所造。有一个人拿了一个舍利子,跑到广钦老和尚就问说:老和尚!您看这个舍利子是真的还是假的?老和尚说:你说真的就真的,你说假的就假的,这种功夫你听得懂吗?完全是你的心的问题,你要修行,顿悟你本来的面目,不必师父也可以成道。因为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用清净心、平等心修行,师父已经启发你的一个本来面目,那其他就看你长养圣胎的功夫了。所以,我从在家一直到出家,不管人家来到我面前讲我师父怎么样,也不管人家在我面前讲一些长老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因为,我已经找到我本来的面目了,他的因果他负,我的因果我负,只要师父的法是正法,那么我们就必须依法不依人。这个佛在二千年前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可惜,众生没有办法,所以,要断诸烦恼后入空,才能够得到大益,所以,这个叫做极微。 [二、极迥色,修观行者以法空观,(第六意识假想之慧),观想有对色中假色],有对色就是看得到的,可是摸不到的,比如说,[即影、光、明、闇,迥色]、就是远;很远,[空一显色]就是如同虚空同一个显色,因为,虚空没有形状,[等细色(无形之色相,名空界色)],没有形状的色相名叫做空界色,[渐次分析至极微时,名极迥色。又云、观想青、黄、赤、白显色,至极远而难见名极迥色,迥者,远也。]非常、非常的远。 [54极略色与极迥色比较表,极略色;极者、至极义。]就是刚刚我们所讲的,[略者,一、总义。二、小义。]总就是同时顿现,小的话那么就是一直分析到极微,[即五根、五境、]还有地、水、火、风的[四大、法处实色等],所谓底下的[粗色],粗糙的色。再来,[有对色中实色(有形之物质)],然后去观想到最后的,分析到最微细的叫极略色。最重要的极略色就是看第三个,有对色中的实色,有形的物质,然后分析到最后。[有能碍及所碍],这个能碍,比如说精神的能碍,如五根,五根有能攀缘的这个精神的作用,是不是?四大、山河大地就是没有攀缘,它是被所攀缘的,就是所谓的外境,[以极微]细[为体之独影境],那么就是说用影像分析到最后,几乎摸不到的东西,当作这个体的独影境就是用意识观想的这个叫做独影。完全没有物质的,分析到意识到最微细的角度。 再来,就是[极迥色,极义同前,迥者远义。影、光、明、暗、迥色、空一显色等(细色)],空一显色就同一个显色,[有对色中假色],就是所谓的[无形之色相];有对色中的假色,无形之假色,无形的色相。就是所谓没有任何的有形物质的色相,影、光、明、暗等等,[无能碍有所碍],意思就是没有五根能攀缘的这个质碍,但是,有外在的影、光、明、暗的这个迥色,远的或者是空一显色的这个碍,以极微为体的独影境,就是这样子。 [55受所引色,定果色,遍计所执色释义;受所引色释义:受者、领受义,谓领受师教(即戒);引者,引取义;盖戒是色法,]由观想而纳受[所受之戒,即受所引色也,亦名无表色。此有二义:(一)小乘,依身口七支表色所起为大种]就是[四大所造之实色]。受戒的时候当然就是身口要清净,为四大所造的实色。[(二)大乘:受戒之时,与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种子,有防恶发善之殊胜功能]。受戒的时候跟第六识相应的思心所种子,有防恶发善,防止这个恶,发起善这个殊胜的功能。[依此功能,于所防之恶色与所发之善色],防止就是当你受戒的时候,你有纳受这个戒体,你观想以后就:噢!不可以犯戒!碰到恶的境界你就会防止它,就是于所防,防就是停止这个恶。所以,有受戒的人,最起码他会警惕自己,就算有所犯,他会赶快求忏悔。不是象世间人,他连受戒也没有,他造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杀、盗、YIN,他认为这个没有什么。什么叫忏悔?他认为每一个人都这样子,所以,恶色现前就无法去防。 大乘你只要受戒,如法的观想纳受这个戒体,当境界现前的时候,就会产生遏止的力量,于所发的善色,所发出来的防非止恶的[而立色法及无表色名],立色法跟无表色名。[定果色释义:亦名定所引色、自在所生色]。自在当然就是解脱,因为解脱,所以,他的定力伏得住,他破除了一切意识状态就由本性产生出来的,本性所作意,这个作意就会影响到众生的第八意识,我们一切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这些七识包括境,都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根身、器界、种子,都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因为他得了自在,要怎么样做他就很容易影响你的第八意识。因为你第八意识为他所影响,所以,你由第八意识所透脱出来的,眼睛所看的也是这样。所以,耶稣就可以用一个面包养活了五百个人,在《楞严经》里面讲佛陀变现很多鱼、肉,给当时候的比丘去吃,也是佛陀变现的能力,实在不是有生命的。所以,一个人修行到能够以定力改变第八意识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变现与频率相同的任何一类的众生,他就要以示现十法界。因为,他的这个念力,所有的作意,都来自于平等、绝对、清净的东西。 比如以这个光速,以这个速度,就佛的速度来讲。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产生火车快、或者飞机比较快?因为有所对立。因为有所对立,所以,你看出的速度就会有所偏差。那么,这个光速就更快,光带快到我们没有办法衡量,二十九万七千多公里,就是十八万六千mile乘以1.5,就是差不多二十七、八万公里。换句话说:光速一秒钟是二十七、八万公里,但是,如果就佛陀所证悟的境界来讲的话,像这个尽虚空界、遍法界,无所不在的这个法身来讲的话,光速算是微乎其微。佛陀都可以把这个光速更加的并驾齐驱,为什么?因为光速透不出这个法界,所以,佛随时可以调整任何一种速度,任何一种频率、任何一种慢的、快的、微细的、大的,他可以示现任何十法界的相,都有办法。他可以调他的频率,调他的能力,调他的光、速度都可以恰到好处。 比如火车跑这么快,佛的境界够,他随时都可以跟火车一样的速度;跟火车一样的速度,他就会等于如如不动一样,他就可以如如不动的一样。所以,就佛的角度来讲,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动,但是,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如如不动的东西,从速度的调整,从当体即空的角度都可以印证佛有这种能力,为什么?因为,他内在已经有受外在的影响,他可以调整到任何一个角度,所以,一切无碍。可是我们调伏不了,我们看到好的想要学习,我们看到坏的嫉恶如仇,用这个二分法,非[禅]观的,非究竟的修行法,想要成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众生看到善的就拼命的学习,看到恶的就拼命的排斥、攻击、诽谤,那么当然没有这种能力去完成这种矛盾当中的和谐的统一性。所以,真正的大修行人都是在矛盾当中完成统一。矛盾不是道理讲不通,而所谓的一切的对立叫做矛盾,一切的对立是最高超的哲学,就是矛盾里面完成统一,而统一里面不坏矛盾的。意思就是说所谓矛盾就是所谓一切法的对立性,六根、六尘、六识,一切对立性,但是它可以完成和谐、统一,调伏自己,他不受任何一个人讲什么话,他也不受任何一个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因为,这跟本性都扯不上关系,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在矛盾里面增加矛盾,我们无法完成和谐心态的统一,所以,我们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他从内在充满着那种安祥、知足、幸福,品尝到那种空性的,那种巨大安祥力量,所谓的涅槃的法味,这个不是一般人或者是不肯用功的人可以得到的。所以,要先学习不受任何人的影响,慢慢的你就会品尝到这个涅槃,不生不灭的法味是什么。否则的话你永远在这个相里面一直团团转,进入不了这个空性的巨大的力量。要记住师父的一句话,一个人要发挥内在本性的巨大力量,一定要先悟到空的东西,而这个空是无所不放下叫做空,没有任何的条件,不必借重任何的条件,就可以放下,空性里面所发挥出来巨大的安祥,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完成的觉性,觉悟的本性。 [义林章云,定通无壅,名为自在],无壅就是没有阻碍,定通无碍,那么就是自在。[果从彼(定)起],这个果报就是从他这个定力所变化出来的,[名彼所生]。我们凡夫叫做业力所生,妄想所生,他是为定,清净心,有定就能够清净,就完成了涅槃的工作。[乃依威德殊胜的定力,而变现之五尘境也。此色通假实:(一)凡夫修行依假想定而变之色,为无实用之假色]。凡夫修行依假想定而变的这个色,是没有实用的假色。没有实用就是没有一个具体性,因为,他是靠自己假想的。[(二)八地以上菩萨]就不是这样,他[为]了要[摄化有情],就是普度众生,[以威德定力而变之色,则为有实用之色法],有实用的色法。[能变土砂为金、银、鱼、米等],就物理学来讲,这个并不困难,物理学来讲它里面的金、银、鱼、米,只是一个结构上的不同,因为里面的分子的结构不同,元素的不同,如果我们可以用定力把境界转变,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变现里面的分子,让众生的共同分,共业所感所认同,他马上看到变成金、银、鱼、米,这个并不困难,可想像出来的,绝对可以想像出来的。 因为,八地菩萨就知道心境一如,既然心境一如,境界就唯心所造,心就可以变现这个境界,他就可以用这个神通,影响到对方的第八意识;使他的这个人类所共同的频率看得到的能力,他就会产生一种幻觉,咦!这变成金子、这变成银,就像我们也是看到的这个幻觉一样,我们今天所看的是业力所变现出来的,自己的多少福报,就享受多少的这个境。但是,佛菩萨要度你的话他有办法,他可以用神通力、定力,把整个杯子改变成金子、银的,满你众生所愿。这个就是所谓的分子、电子重新排列,质料重新排列。[供给众生享用,此即法处所摄之实色,为第六识(所缘、能缘为第六识之相分、见分)]。就是无论是相所缘或者是能缘,这个是第六识的相分跟见分,见分就是能缘。 [及前五识所缘,此义于入定者有二重,于众生在感受上有三重关系。]往后看62页[入定者第六识],一个透过无漏慧所破除的一个我法二执,那么他的定力就会改变,所以,他叫做[入定者第八识],他整个[定果色]是由[相分]所产生的,他的定果色是由相分所产生,第八意识的相分,因为,他入定他可以破除一切的执着,恢复到本来的面目,所以第八意识就会影响到。 看左边[第二重]划一线下来的[相分],他就会影响到其他[众生第八识],所以,在[入定者眼识]里面,他看到的是自己清净心的东西,可是,在众生的眼识所看到的是因为第八意识受到入定者的影响,改变了频率的看法,共同分就是同样一类的这个看法不同。比如说,有定力的人,变现起来影响到你的第八意识,当然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就是由第八意识透脱出来的,那么我们所看的就变成这样子,完全不一样。在《楞严经》里面讲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打仗,打的非常厉害,死伤很多很多人。敌方已经攻上来了,只隔一条河而已,这条河已经没有水了,兵一下子就要可以攻打过来。这时候城里面的人真拿不出办法,眼看就要亡国灭种了,攻进来就全部都杀死,国王就是很烦恼,不晓得怎么办,所有的军队都溃败,溃不成军。后来,国王就请人来帮忙,请示这里面有一个修行的高僧,有没有办法来挽救现在我们这个国家?高僧说:有办法,你不必烦恼,不过不要吵到我。这位高僧大德,因为他修水观,修这个观想的水观,然后就打坐,观想整个河里面统统是水,大水。没有办法,军队到那个地方一看,都是大水,全部都是水,也不敢游泳过去;他就在那入定,做水观,你知道吧!结果就撤军了,水太大打不进去,这个老和尚就救了很多人。 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里面就讲,有一个人专门修水观的,师父在修水观的时候,突然一个徒弟跑进来,看到师父整个房间统统是水。然后徒弟就拿了一块石头丢下去,咚!不管他了。他师父出定以后,哇!会痛!奇怪!我以前打坐,水观完都不会痛,现在怎么会感觉怪怪的,很痛!他就问徒弟:你刚刚有没有做什么事情?他说:没有啊!我进来的时候,看到你这都是水,我随便捡块石头丢下去而已。师父说:下次你再看到水的时候,赶快把那个石头捡起来,徒弟说:是是是。后来,师父又打坐了,又有水,徒弟赶快把石头捡起来,师父出定以后就说:这下好了!以后不要乱丟石头。 这就可以证明完全是唯心所造,因此我们常常讲:修行要找到善知识,善知识的启发还要看你自己,为什么自己稳不住呢?还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出家以后,应当务使顿明心地,这句话你们有没有注意读。务使顿明心地,你一定要赶快开采出你那个不生不灭,清净本来的面目的本性。否则的话,你这个修行随便几句话,随便一个境界,你就倒。因此,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悟道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是拥有美妻、轿车或者是洋房大楼,这个并不幸福。因为,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扰、痛苦、烦恼,只有悟道的人,在空性里面发现巨大的安祥,那种欢喜就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其实,无所求才能得道。 [遍计所执色释义,由独散意识虚妄计度五根、五境等而变起之影像,为无本质的意识分别之独影镜,此意识分别有二:(一)回忆既往之印象的心理现象]。回忆就是你回忆自己的印象的心理状态。[(二)全属空华、龟毛、兔角之幻想的心理现象,此二皆为虚妄无体之法,无实作用,而为凡夫所执迷,故名遍计所执色]。其实包括我们的法,法就是师父所讲的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也必须要舍掉。这就要告诉大家能够体悟到真理的拥有,这就是正法,不能体悟到真理的永恒,就是非法。 有很多人来问我说:师父!有人说《六祖坛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地藏经》都是伪经。好了我就问他,我说:我问你,你认为按照《六祖坛经》去修行能不能成道?他说:没有话讲。我说:那就真的嘛!又问《楞严经》是伪经,我说: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伪经,我也把他当作是佛,这个伪的太厉害了,伪得跟佛一模一样,能够伪经伪到这种程度也不得了。所以,真假不管,这就跟亲近师父一样,师父好、师父坏是师父的因果,但是,他的法能够让你成道,这就真假都一样,懂师父的意思吗?《六祖坛经》能够让你成道,真的、假的,他就能够让你成道,这个就是最大的症结,我们修行人应当要懂得法,依法不依人的重要性,不要在那边烦烦恼恼的,是不是这样子,是怎样子,我认为这个都是可怜的众生。 [心不相应行法],你一定要先知道它的定义是什么,定义就是也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也不是色法,但是,离不开心王,离不开心所,离不开色法的三位假立而成。[56心不相应行法释义:一、得],我们所谓的得到这个东西,[得财]、得[色]、得[名]、得[食等,得知解、得定、得果等,得失利害为凡夫所执,这个得字就是一般我们所讲的得失观念这个得。这个得是由此传达到彼名叫做得,所以,这个得只是藉着色法的传达,心灵的领受。这个得它既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也不是色法,只是把物质传达你那边。比如你得财,从我这里拿钱给你,你得到这个财,财从这边转化到那边,构成一个得的观念。 比如一张毕业证书,当我们读了国中三年,或者是大学四年,我们得了一张毕业证书。这张毕业证书这个纸张实在是外在的色法,然后,学校把这一张交给你,你说:我得了一张毕业证书,就构成一个得的观念,其实这只是一个观念上而已。所以,得跟失变成一个心不相应行法,这得失利害是凡夫执着最强烈的。你要常常观想说得不一定真得,失去也不一定是失去。比如你用不正当手段得到了金钱,这个得也不是真正的得;一个有德行的人遭受侮辱,他好象失去了名誉,受攻击、诽谤,好象失去了名誉,他不一定是真的失去。有一天,人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发现这个人真是大慈大悲的忍辱,这不一定是失。所以,得跟失的观念,要突破这个还得要靠很大的忍辱。我们如果一切事能够忍的话,这个得失对我们就没有什么作用。 [二、命根,依第八识名言种子],第八识因为有影现种种的这个相,从无始劫以来有这个名跟言语的种子,就是蕴育在第八意识里面的名言。[及生识与住识之上,假立名曰命根]。比如说我们这个肉体,这个肉体就是由第八意识名言种子变现出来,然后我们在这个身体,生识就是产生分别心,住识就是执着,这样一个肉体,一个躯壳,说:这是我的命根。[乃由夙世业力所引起之作用],因为这个是夙世的业力,所引起的一种执着,所变成一个命根,[为众生所坚执者]。就是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躯壳,我们如果明了到这个命根不是真实性的,是唯心所造的。我们就不会为了这个假相的化妆,一天到晚逛百货公司,买化妆品;男人如果知道这个是唯心所造,也就不会整天汲汲营营的追求错误的东西,以至于到死亡的时候悔恨。 [三、众同分,众多有情曰众,种类相似曰同分]。很多很多的众生,很多很多的有情,种类相似的同分,[有人法二种:一、人同分],众同分就是分类分得很清楚,属于人类的看法一样的肉体躯壳一样的都属于人,比如人有黑人、黄种人、白种人,还有紫色的,还有黑得发亮,黑得有一点闪亮的,那个化妆跟没化妆都是差不多的,整个脸都是黑的,涂红的也是黑的。黑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得皮肤癌,白人得皮肤癌的机率30%-40%,黑人因为皮肤是黑色的,有抗紫外线、红外线的照射,只有0.18得皮肤癌,因此黑人也有好处。黑得都分不清楚。人同分,[有天同分]、天类的众生,天道的众生;还有[人同分、畜生同分等]。牛就牛这一类的,羊就羊这一类的,所以,同分也就是分类的意思,等于分类,这个是心不相应行法的第三个。 [二、法同分],这个法分成心法跟色法,[有心同分]简单讲就是[思想相似、]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有感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个是为大众所肯定,每一个人都是感情的动物,是不是?如果是学佛的人的思想,就:唉呀!师父很辛苦了,好好的孝敬师长,那么要好好的来用功学佛,才不辜负佛陀以及三宝、师父在这个苦心劝告,这个思想相同。那么,要蚂蚁的话,就不是这样子,如果蚂蚁、蟑螂、老鼠的话,它也跑到我们里面来,可是它并没有这种感觉,所以,众同分还有思想上可以归纳成一类的。比如说,人因为忿怒而杀人,我们会说这个是很残忍,我们的看法,人杀人是很残忍的。我们说人杀鸡就变成一种很正常的,因为每天都在杀鸡,所以,这看法就觉得这很正常,可是鸡看人,噢!你们很残忍,我们很倒楣长得这么好吃,都被你们杀,我又能够怨谁呢?人才不会说:我要杀你,还要征求你的同意跟看法,没有这个道理。鸡也不能讲:不要!不要!所以,人的看法基本相同,可是,畜生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人类觉得很正常的,在畜生倒是觉得很残忍,你们都要我的命。[色同分(身形相似)],身体形状相似的。 [四、异生性:异生是指凡夫,以其思想、见解、种类、地域各异故]。因为他的思想、见解、种类, 、区域性不同,[即凡夫由二障种子],二障就是烦恼障,就是我执,所知障就是所谓的法执,[致使趣类有异]。趣就是五趣,就是六道轮回有所差别,也就是说思想上、见地上、种类、地域统统有不同,由凡夫的这个烦恼障的我执,人生观的看法不一样叫做烦恼障,对宇宙的看法不一样叫做所知障,这叫做法执。因此,产生这个六道轮回也不太相同,所以[故曰异生性]。这个是心不相应行法的第四个。 [五、无想定,凡夫、外道所修,厌想如病]。这个要注意听!无想定外道的修行就是说他很厌恶,厌就厌恶,想就是妄想,就是第六意识不断生灭,刹那之间这个变化很大,他很痛苦,觉得这个得失的观念,受到外境的影响很大,他一直要把它除掉。如病就表示非常不喜欢这个妄想,就像生病一样的痛苦。思想、妄想不能控制,就像生病的痛苦一样,所以,他发这个[出离想作意],只想出离,可是并没有正确的智慧,反正想很痛苦,我就不想,所以,他对这个作意完全没有作用。 作意在凡夫来讲叫做妄想,在圣人来讲叫做妙有,因为作意不是坏事,你说佛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作意就是起心动念,佛菩萨要起心,也有动念。可是,佛菩萨是从清净心所起心、所动念的,所以,他出来的,都是虽作意而不作意想。可是,凡夫虽作意却执着想,认为有一个我的主宰,因此,假设说我们这个水塔里面的水都是清净的,出来的水统统是清净的,佛的本性证悟到平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无所执着、无我法二执,他包括所有的起心动念、作意,没有一样不是破除执着的思想。 所以,就算他作意,也无所作意,就是虽作分别而不作分别想。作意就是一种动念,起心动念,可是佛菩萨那种起心动念,跟凡夫的起心动念不同;凡夫是夹带着无量亿劫来的无始的业力,那种以[我]为错误的中心思想,来衡量、批判这个人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演变、推论生命观的思想,所以,他的作意完全离不开一个错误的中心轴就是我执。那么,圣人不一样,圣人的作意是因为破除了我执,摆平了法的束缚,完全进入这个绝对的毕竟空,所以,他虽然作意,但是他有正慧——正确的智慧,正知正见的智慧。 这个无想定是以出离想作意,[灭第六意识心],这个灭不是断,注意听!这个灭就是暂时的伏,暂时的伏住,不是断哦!草连根拔起来叫断,以后不再生,如果草正在长,你拿个大石头压下去,这个叫做伏,弄清楚!伏惑跟断惑是完全不一样的,伏惑就是烦恼起来,拿大石头压下去。断惑呢是用金刚大智慧,然后,连根拔起,令心无所着,荡然无存,一切法了不可得,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智觉冥合,智慧当下就是觉,觉就是智。灭第六意识心、[心所,而得之有漏定也。]为什么有漏?不究竟嘛!没有正慧的观照!是暂时的伏住。 [六、灭尽定],灭尽定就是[圣者所修,以止息想作意,]止息想就是用没有妄想的作意,破除妄想的;就是不是用妄想的作意,就真正的灭,这里的灭就是断的意思,由于这是圣果,圣人所修的就是断,灭掉第六意识就是断掉第六意识心。外道的无想定,那个灭是暂伏,而佛道的圣者,这是真的断,[灭第六意识心、心所及第七末那识四烦恼],就是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四个烦恼,[而得之无漏定也],得到这个无漏的定。 [七、无想报,于欲界修无想定,而感得色界无想天果报,]在欲界修无想定,而感得色界无想天的果报,[在第四禅天中第三广果天]。第四禅有九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有九天,现在是第四禅九天里面的第三叫做广果天。[五百大劫往于无心]定,[外道计为真涅槃也]。他这无心就是什么都不想,这跟圣人的涅槃是不一样,涅槃有妙有,什么都不想象死人一样,涅槃的想跟不想都是与空性相应。凡夫外道的想也不与空性相应,他认为没有粗糙的烦恼,就没有粗糙的第六意识,这个叫涅槃,错了。所以,懂般若的人,说或者沉默都懂得般若,不懂得般若的人,说般若也不是般若,说沉默也不是般若,统统不对。[欲了生死,求证涅槃,]想要了生死,证涅槃,[而修禅定者,须知以上三种因果差别,应修灭尽定,而不可修无想定也]。 [八、名身,名者、名词,诠诸法自性。]名身就所谓用名词、名相解释诸法的自性。比如说,花,[一名曰名],一名就是一个字的,[如花、红、叶、绿,二名(如父子、兄弟)]、姐妹,[多名(如戒定慧、苦集灭道)曰名身]。 [九、句身],名身是一个字或者二个字的,再来就一句一句的,[句者、言句,诠诸法差别。一句曰句(如花红)],花的红色,[叶绿。二句(如花红而叶绿、父子既协力、兄弟又同心)],这一句的,[多句(如父子协力山成玉)],父子共同协力,山也会变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曰句身]。 [十、文身,文者、字母,名、句、文三者,乃色尘上之假相,读之则为声尘上之音律差别而已。若起执着,则成文字障,倘能善用,则为文字般若。]就文章的意思,所以,文字变成有名身、句身、文身,这个就是三位的,假立、假设的,字多一点叫文章,字少点叫句,字最少叫作名。 [十一、生],生就是[生无今有],本来没有,现在有叫做生。[十二、住,有位暂停],有,但是只是暂时的,停住的。[十三、老],老叫做[住别前后],就是立一个静止时间为标准。[前为少壮,后为]衰老,[老衰],[相续有变异也]。[十四、无常],无常就是[暂有后无],暂时有的,死了就没有了,[即死也]。[以上四种乃有为法之四相。于身曰生老病死],是不是?无常,有为法的四相,[于物]就是我们的物质现象[曰成住坏空,于心曰]就刹那[生],刹那[住],刹那[异],刹那[灭]。心的话叫做生、住、异、灭,所以,身叫生老病死,物叫成住坏空,心叫生住异灭,这里面有一个共同法叫做无常。[乃于异生性上众同分中],异生性就是所有不同的看法里面,众同分就是等类的分法,比如说人;异生性,比如说人的看法有所不同,思想不同就人类来讲,可是有共同的这个气氛,共同的频率就是共同分。[诸行无常上假立,有为法之行相也],就是无常,[无为法则常住不灭,无生死之苦也],无常是心不相应行法的第十四。 心不相应行法这个[十五、流转,于因果相续不断上假立]。因果相续,连续不断,[如种生芽,芽生根、]根就变[叶]、叶又开[花]、又结[果,果又结种,种复生芽,世间因果相续、循环不断也]。[十六、定异],定异就是一定不同,肯定它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决定别异之义],决定就是肯定,善因就得善果,恶因就得恶果,意思就是[善因与恶因、善果与恶果,决定别异而不混乱]。你不可能说我今天布施行善而搞了一个坏的恶果,我今天行善一定是善果,今天做恶一定是恶果,这个是决定不会改变的就是定异。[如勤勉决定不能有损],如果你精进勉励自己,有损就是有所害;如果你[懈怠决定不能有所益],如果你懈怠的话,决定没有什么好处。[种甜果决定不能得苦果,种苦瓜决定不能得甜果]。[十七、相应,因果报应。如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果,因果必定相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这个就相应。就因果、瓜、豆来显示这个相应的道理出来。[十八、势速],势速可以说是一种力量的变化,[势力速疾义]。有一种力量,然后速度又很快的变化,[有为诸法其因果相续,速疾流转,刹那不停故名]。势速就跟无常差不多,但是,无常是解释着一切,势速是告诉我们刹那变化的观念。意思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力量在变化、在推动,刹那变化的推动,但是,它讲的范围,是在因果的相续法里面讲,就因果的相续法来讨论、来讲,这个无常法是就人、物跟心来讨论,这不太一样。 [十九、次第:编列有敍,令不紊乱,][尊卑、上下、左右、前后、有规矩者,]我们安排[皆此摄也。]要有次第。[二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处所,为色法分齐,]为色法的分法,[人法所依,]就人的这个智慧所依靠的东南西北的定位,[乃于有为诸法因果相续上之处所,]当然有原点、有X轴、有Y轴跟Z轴,[假立方名,空间也。]方也是方向、定位,也是假设的,所谓心不相应行法,简单讲统统是假设的,有流转、有无常、有定异,是拿别的名相来产生这种心不相应行法的观念。 [二十一、时]时间也是假设的,[过去、现在、未来,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也。此乃于有为诸法因果相续上假立者。盖诸法非在时间中相续,乃于因果相续上假立]。这个要画起来,要注意听!诸法不是在[时间]中相续,是在因果相续上假立时间的,简单讲都离不开因果,前因跟后果,所以,有过去因,有现在果,有现在因,有未来果,[而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差别。即法已生已灭曰过去,已生未灭曰现在,未生则曰未来。(真如自性,则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谓无量寿,无量光,时间无量,空间无量也。)] [二十二、数][数者、数量也,度、量、衡诸法之名。一、十、百、千乃至无量,于有为诸法一一差别上假立。]叫做数。[二十三、和合性],和合性就是[于众缘集会上假立。即众缘(诸法)和合不相违也。]就是和合不相违。[二十四、不和合性,诸法相违,如众人不和,]争执不休,[其事不成。又如油、水,]油倒到水上,油就浮起来,水是水,油是油分得很清楚,[其性不同,不相调合。]叫做不和合性。 最后这个[57心不相应行法略解表]这个就是要让你看得一目了然,[得:利害得失,命根:生命寿夭,众同分:种类相似],[异生性]就是种类,[类别不同,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修定须知]有所差别,[名身、句身、文身;语言、文字],[生、住、老、无常;少、壮、老、死,流转;因果相续,定异;善恶因果,势速;诸行迁流]刹那变化,[次第;顺序不紊],不紊就是不乱的意思,有顺序而且不乱,[方;上下十方(空间),时;过现未来(时间),数;一十百千(数目),和合性、不和合性;众缘和合],底下写一个[心、心所、色;三位差别(唯识)],就是由心、心所、色法,三位差别就是三位假立,假设成立,差别就是三位的不同,而假设成立,简单讲心不相应行法都不是真的,都是由心王、心所。 [无为法,58无为法释义。无为法:为者作为、造作义,依因缘所作为之法,名有为法。非因缘作为之法,名无为法。]因缘就是缘起,所谓的由条件构成的统统是有为,有为就是有所造作,所谓生灭不定,非因缘那么就是说离开这个生灭变化,进入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叫做无为法。[百法中前九十四法,是生灭变化差别之有为的现象,此无为法乃常住不变平等的,为现象界之本体,诸法之实性,故名法性。]简单讲就是[离虚妄无变异,亦名真如。]在这里可能有很多人误会,永远不变异叫做真如,那么真如就是死板板的,错了,所谓永远不变异是因为它不受业力的支配,幻化出无常的现象,真如还是会变化,可是,那种变化叫做妙用无穷,所以,离虚妄无变异这是指对众生位来讲的,可是他离开虚妄无变异,可是这个无变异里面,却会变化出无量的常乐我净出来那就真如。 [盖有为法是差别的事相,无为法乃平等的理性。]哲学所谓的现象界跟本体界,现象界就是有为法,本体界就是无为法,所谓现象界就是事,这个本体界就是理。[如水入方则方,就圆则圆,方圆为器之相,水本无相。]无相就没有一定的形状,就是真如自性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相,在哪里就以什么为相,相当体即空,即是体,[无相喻无为法,器相喻有为法。又如海上的波浪喻有为法,海水的湿性,喻无为法。] [六种无为法表解。无为法:虚空]无为,[真如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故。]这是拿虚空来比喻作无为法,意思就是无为法用什么来解释呢?无为法就拿虚空来比喻那种无为法嘛!就是叫你的心要像虚空那么大,虚空就没有对立的,没有障碍的,无障无碍,是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纵鱼跃;天如果很高,任那个鸟飞来飞去的,海阔纵鱼跃,这个海的大任凭你这个鱼游来游去,就是所谓的虚空,包括一切的远离对立,犹如虚空从比喻得名,[择灭;由无漏智拣择力灭诸杂染故。]由无漏的大智慧分别选择,来除掉一些杂染,当然这叫做择灭无为,就是由用智慧来选择,修什么法是正的,修什么法是邪的,[非择灭;本性不由拣择,而自清净故。]叫做非择灭无为,不需要经过择灭,就是非择灭无为,由不得你选择,选择是你凡夫的妄想执着,[不动:离前三禅时,灭苦乐受故。]灭掉苦受,还有灭掉这个乐受,叫做不动。无为法,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离前面的三禅,灭掉苦受还有灭掉乐受,那么就真正的常、乐、我、净的受,[想受灭]无为法,就是想也除掉,受也除掉,[离无所有处欲,想受不行故。]离无所有就是所谓四空天里面的无所有处,离开这个无所有处,什么都没有,想受也不行,也不起心、不动念,也不接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不想一切法,名叫做想受灭,那么这个当然就不得了了。 [真如:理非妄倒,故名真如。]这个道理并不是虚妄颠倒的,这个道理是清清楚楚,是真实性的,如如不动的,所以这个是真实之名。虚空无为是[从喻得名],择灭无为是[依择非择],不选择[比较得名],就择灭、非择灭无为,不动是离开一切苦受、乐受,想受灭就是灭掉想、灭掉受,[由离得名],由离开一切的这个苦、乐,想受而得的名字的无为法,[假立之名(依言)],真如是[真实之名]就是离,不是颠倒妄想的名叫做真如,真实之名,[(真如亦是假设之名,其实则非言诠所能及。)(离言)]真如就是离言,真如离言不可说。 [二无我],二种无我,[59二无我释义及二执表解:[吾人生死轮回之根本为惑,][惑]也就是因为有执着,[有二执,]因为有二种执着,就会产生[二障之别,]是哪[二执]呢?[为我执、]我执就是对这个色身错觉,以为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每天迷惑在这个错觉当中,一切的标准以这个定义,以这个为开始,产生一种敌对的意识状态,以这个敌对的意识,产生强烈的执着,因此,有我执,所以我执就是对人生观的迷茫,对人生观的错误看法就是我执,执着有一个色身的肉体的我,执着有一个心灵的主宰的我。 佛告诉弟子说:如果有一个心灵在主宰我,那么你早上想的跟中午想的为什么不一样,你今天想的跟明天想的为什么不一样,你小时候的看法跟长大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如果有一个我,那么这个我每天都在变化,就色身来讲,如果有一个真实的我,你们每天的细胞都在转换,你必须吃饭,你必须排泄,这样子每一分、每一秒,没有一分、没有一秒不在变化,哪有一个真实的我,因为这种错觉产生我们一连续的错误。所以佛陀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正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我们会过着一种惩罚,所以对人生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是一种惩罚,他每天都过着惩罚的日子,他没有一天会过快乐的日子,这是错误的人生观:我执。 [法执,]就是说对这个宇宙观不明了,因此在每一个时间跟空间的这个交会上,那么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透视它,因此,对外境、对山河大地,对整个宇宙的无量无边的这个星球,其他的他方世界,包括一切物理、化学的元素无法了解,法的执着,所以简单讲对人生观的迷茫叫做我执,对宇宙观的迷茫叫做法执,[二障则为烦恼障、所知障。由二执起二障,障得而转依妙果,二受二种生死苦果。]什么叫做由二执起这个二障,而障得二转依妙果? [63二执二空因果],分[染]跟[净],染就是污染的[因],就变成污染的[果],净清净的因,当然就变成清净的果,[二执]就是[我执]跟[法执],因为我执,所以我们会有[烦恼障],因为错误的人生观,产生无量无边的错觉,这个错觉无论是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潜伏的、微细的倶生,那么都是烦恼,这个法执就所知障,本性无所不知,现在所知道的被障碍起来叫做[所知障],所知障讲到讲就是该知道的而你现在变成不知道,所知道的被障碍起来,本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变成被障碍起来,所以这个叫做所知障。 我执的话就变成一个[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一段、一段的生死,[变异生死]是境界的转换,没有真正的生死,只是一个境界的转换,比如说,菩萨,他就是变异生死,这个菩萨的心境一直转变,他的貌相就愈来愈庄严,今天看,跟明天看的,貌相完全不一样,他随时都在变化,因为,他不是一个有执碍的色身,等等有一天,你修行,修到这个[我空],把这个执着破除了,变成我空,知道一切法无我,然后法执破除了就[法空],所以我执会障碍涅槃,我空就会产生[涅槃]的境界。 法执是障碍[菩提],为什么我执障碍涅槃,这个涅槃有分成四个涅槃,在唯识学里面讲的话,有馀依涅槃、无馀依涅槃、性净涅槃还有究竟涅槃,这个涅槃,阿罗汉果也是涅槃,佛也是涅槃,但是,阿罗汉的涅槃有有馀依涅槃、有无馀依涅槃,佛的涅槃叫做究竟清净涅槃,完全不一样,因此,单讲涅槃,这个并不究竟,所以要讲菩提,断了法执就是转这个所知障变成了菩提,那么这个菩提就是佛,这菩提就是觉悟,说:我们要发菩提心,就是要发究竟觉悟之心,因此,这个断了我执,转烦恼障变成涅槃,断了法执,转所知障,就变成菩提,所以由二执起这个二障,障得二转依妙果,而受这二种生死的苦果。[若破二执,即断二障,]那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能证二空]也就是[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则了二种生死,得二转依妙果也。] [二执表解:1.二执:我执,执五蕴为我,]所谓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执着这个色、受、想、行、识为我,[此执我的妄见,能引生一切烦恼,故亦名烦恼障。又迷五蕴假合之用,妄执有常、一、主宰、自在之我,故名我执。]所以我们从小: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的车子,因为运用了这个名词用习惯了,每天都在错觉,肯定的这个错误的色身里面打转,而且从小一直讲到大,不晓得讲了几百万次的我,一天就讲了多少次的我,所以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开导他,这不是真正的我,这是错误的我。所以这个执着,一个主宰的我,到临命终双手一放,还不肯闭上眼睛,死的时候还有拿一个红包。人死的时候,还要画眉毛,画胭脂粉、口红,死要面子,人死了,火化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还要化化妆,好看嘛!所以这个人,这个执,是到死是没有办法的。 你叫他说:你现在有钱,拿一点出来布施。他就说:没有钱,等到他会倒钱了几百万,他就会说:唉呀!师父!那一笔本来我要拿来布施的。还加一个恩给师父,你看!多可恶!平常跟他讲:喂!我们这里要买地要帮帮忙。没钱,no money,等到会钱被倒了,他就有钱,人在该布施的时候,他不肯布施,是不是?他想布施的时候,没有机会布施,就走上死亡的路线。所以这个我执,那是有情正分其中,有情的众生没有一天不死在这个错误的见地里面。[法执:执五蕴法为实有,]实在有一个色法,实在有一个受,实在有一个想,实在有行,实在有一个识,这个就比较微细了,[此法执妄见,]妄见:虚妄错误的见地,[能覆盖所知,而使不知,故名所知障。]所以,这个所知障。[二执之生起,有俱生起及分别二种:2.二执]有[我执]跟[法执],[俱生起]我执跟俱生法执,是[先天的,由夙世习气而起]。分别起[后天的,由邪师、邪思维而起。]所以你要亲近三宝,第一个一定要找善知识、明师,否则的话,无量亿劫来所修的这个善根会断送在这个邪师里面。 [60由二执起二障表解。二障:烦恼障,由虚妄遍计所执],这个遍计所执就是到哪里都是执着叫做遍计,包括晚上睡觉他都执着有一个身体是我的,叮,这个蚊子叮右脚,你放心,他不会打错左脚去的;一个人很爱金钱的时候,当他病得很严重的时候,他两个眼睛还看着那个金库,所以人到临命终,一样被这个错误的东西所左右,所以你想要学得自在,要能够于一切境界。善、恶的境界能够放得下,你说有钱人好修行,还是没有钱人好修行,那不是的,所谓富贵学道难,是因为我们容易在这个有钱,富有的境界里面迷惑颠倒,要是一个大智慧的人,有钱、没有钱他都能解脱,有钱的人每天开轿车,洋房、大楼,他内在从不执着这种东西,那也是大修行人,你如果是个很贫穷的人,以为:贫道、贫道,贫才是道。那倒不一定,如果你一个人穷光蛋,穷得要死每天执着说:我没有钱,我很可怜,我需要人家同情,那也不能成道,不是外表有钱、没钱,不是看这个境界怎么样,是看你的心,如果一个很富有的人,很能施舍根本就不执着这种东西,那临命终一样放得下,你就是说一个很执着的人,临命终一把扫把也放不下。 遍计所执[之我(我执)而生此障,]烦恼,我们二十四小时,你注意看!包括你的兄弟姐妹、父母,动不动就:我怎么样,你敢得罪我,你怎么样,一定指着鼻子是我,指着胸前,这是我,是不是?所以它[有发业润生之作用,]润生就是有来世,滋润来世的轮回,发这个业,我们起先造业,后来业变成我们的主人,我们起先造习惯,后来习惯控制着我们,我们没有办法,今天我们不能作主,作不了主嘛!贪心一起来控制不住,嗔恨心一起来控制不住,YIN欲心一起来控制不住,这个就是业。起先我们认为:那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到后来业就变成我们的主人,你哪里有能力主宰,你说你在生气的时候,我叫你不要生气,你还编一大堆的理由来抵挡。 无知的定义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可怜的众生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怜,他还会怜愍别人。疯子、精神病的看到另外一个精神病的说:唉!我有办法治疗你,我画一张符咒给你喝。其实自己是疯子,没有能力嘛!一直想要治疗别人,自己没有办法先治。所以这个发业就是身、口、意;身、口、意去造业你就会继续去增长生死的作用。修行一定要掌握一个大原则,就是不准看别人的过失,你都秘密的观照自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生死的问题,今天别人好,也不能帮助你了生死;今天别人不好,也不能障碍你了生死。修学佛法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是佛法的外道,就是心外求法,于心外计有善恶、美好、顺逆、对立的东西,你把它摄归回来,唯心所造。那就是处理你的内心,你就处理了一切天地万物,把你的内在里面调得很顺畅,外在的世界就平衡,而我们一般人是要求这个世间很顺,是不是? 希望家里吹冷气,老公对我好一点,出了一个孝顺的儿女,女儿漂亮或怎么样子,要求外境,一个大修行人不要求这些;一个大修行人是调伏自己的内在那种贪、瞋、痴,调伏了内在,外在的世界就和平。想要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没有战争的世界,那就必须从内在里面去调伏,眼睛永远不要看别人,永远观照自己,这样子才不会[故为生死流转之根本。]那么就逆转回来,因此,若真修行人,就是会看自己的过失,[有情因此轮回六道,障证涅槃。(涅槃为寂静之理)]。 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这个众生的心不定,你看那个猴子,那个猴子在树上就是一分钟、一秒种也定不下来;你看这个鱼,鱼也一分钟、一秒种没有办法静,静不下来,是不是?你看那个泥鳅,一直动。这个涅槃这种究竟的寂静,是悟到空性的,懂得涅槃不生不灭道理的人,不是只有打坐,他也不一定要睡眠,才能够使他静,不需要。一切动态当中当下透视诸法不相到的东西,他秘密的观照,内心里面不安住在外面,他安住在这一颗清净的心里面,他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个就慢慢会有消息。你要说把心一直定在外面,每天在干预别人是非、善恶、对错,那你永远没有成佛的一天。所以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有德行的人,德行就包括四个角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德一定要从这个慈、悲、喜、舍下手,这个人很有德行,那这个人就是很慈悲慈悲,很能够喜舍的人。 [所知障:由法执起,为吾人迷惑相续之根本,因此迷惑而不知诸法实相,]诸法的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空,无不相就是有,所以诸法实相就是所谓的中道,[障证菩提。(菩提为无漏之智)]。你要发菩提心,就是发无漏的智慧,一个正真发过菩提心的人,他的道念是永远不会退失的。 [61二种生死表解,二种生死:分段生死,]还有[变异生死,以有漏之善,]有漏之善就是布施后有所执着,如果布施后三轮体空,叫做无漏净善,这个要分清楚,为什么有漏呢?还执着一个有我在布施,所以这个有漏之善。就像这个碗里面装了开水,底下打一个洞,那么就慢慢、慢慢的漏掉。比如说做人很好,或者做天人不错,但是,如果你不懂得惜福,把那个福报花完了,那么你还要继续六道轮回。以有漏之善,[不善业为亲因,]或者是善,或者是不善,不善就是恶业为亲因,亲因就是强而有力的因,疏因就是比较弱的助缘,亲就是强而有力的力量的因,[以烦恼障为助缘,所感之三界粗异熟果。]欲界、色界、无色界,粗的异熟果报,粗糙的异熟果报,就是我们眼睛可以看得很清楚的,粗陋的、丑陋的四大假合的一个色身。 [盖三界众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各随其业力因缘,而定其形体、寿命、分限段别故,]一段、一段的,今生今世做人,来世做母猪,再来是做猴子,那么有福报的人,继续做人继续修行,或者是生天享受,杀父、杀母、谤三宝的人堕地狱,那就三涂异报百千劫,再回头是几时。一段、一段[名分段生死。]再来,变异生死,变异生死几时境界的转变,没有实在的生死,只是心境的改变,没有实在的生死,[以诸无漏之有分别业为亲因,]为什么讲有分别业?因为,分别就是等于不分别,因为,他是由无漏的本性所显露出来的,所以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有分别业为亲因[以所知障为助缘,]为什么讲所知障?因为,法执没有办法完全断尽,就是到等觉菩萨还有所知障,还有最后一分的所知障,还有最后一分的所知障为助缘。 [所感之界外净土殊胜细异熟果,]我们这个是粗糙的,这个粗糙的就会生病,头痛、牙齿痛、胃痛、膀胱炎,这个酸痛、关节炎,这个因为果报是造业来的。阿罗汉是界外的微细的、清净的异熟果,异熟果就是经过一段世间以后成熟,[其身为变异身。]身就是变异身,实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色身,他会变异的,很清净。[菩萨由智慧拣择,]菩萨因为有智慧的选择,[迷惑想渐减,]这个[法执]就会渐渐的除掉,渐渐除掉,[悟证(法空)渐增,转变改易鄙劣身命,]我们这个色身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像我们跑百米,我们就累得要死,这个天人的话,跑什么百米,几百万公里,他动一个念头他就到,他也没有这个色身,他当然就没有什么负担,[而为殊胜妙严,]殊胜清净的庄严。[其身或大或小,其寿或长或短,皆无一定之齐限。以有变异故,名变异殊胜。] 再来[62二空(二无我)表解,二空,我空:即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译为数取趣。]数: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趋向于六道轮回,取趣就是取着取道,趋向于五趣,趣就是五道,所谓五趣就是等于六道轮回,数数的取着于六道轮回,今生今世来再执着,再继续轮回,趋向于六道轮回,一次又一次的。[数数取生诸趣故,]数数取生:一次又一次的,投胎六道轮回[亦名曰生。因其无我,故亦名生无我,或名生空。又以无有常、]不是永恒的,[一、主宰之我,故名我空。]没有一个主宰的我,就我空,是不是?[盖有情之体,]这个体,[为五蕴假合而成,乃生灭变化之法,本来常住不变之我也。]所以,我们这个这个色身就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你讲今天的享受,那完全是错觉,你今天多少的漂亮,多少人家的垂青,多少人家的欣赏,有一天就会消失。在空性里面所发现出那种巨大的安详的内敛,那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可以动摇的,不可能动摇到他的道念,悟到空性的话,因为这是变化,根本连执着动一个念头都不必。 [法空:亦名法无我。以五蕴法,一一皆无坚实之自性胜用,为众缘和合而成,虚假如梦幻,故名法空。]其实我们修行,如果,能够在我空、法空下手,那这个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话,那好办了,比如说,你的感觉怎么样,你的感觉就是受,一切法不受就没有所谓的错觉,就不会起疑心。受有正、有反,那么想的话也是,既然,色、受、想、行、识,这个想也是虚妄的东西,那么你内心里面我想怎么样、你想怎么样,这个统统是虚妄的,因为,你领纳外境就加上一种错觉的想,当然就通过一种错误,所谓的选择都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用正慧,加上我空、法空,然后,以这个安详的心态,忍辱、耐心,就受一切的顺逆二境,这样子慢慢的长养圣胎,否则的话,我们了生死其实是没有份。佛在经典里面这样讲,那么祖师大德有两种看法,祖师大德认为要了生死,第一种人是很简单,并不是困难的,在这个祖师大德里面他就一直开示你,你只要掌握那种关卡,就像你进去这个黑暗的房间里面,你找到那个开关,啪!一下子就亮,你一定要用无生法修行,你用这个情绪、这个生灭法,你修到驴年、猪年,你都不会成佛。 无生法:一切法当体即空,诸法不相到,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根本没有所谓的忍耐,连这个忍的观念都没有,这本来就空的,如果有一种东西是实在的东西,你讲你能忍它,那是对的,这个世间不是实在的东西,你讲忍耐,那是多余的一种观念,不是实在正确的观念。这个宇宙如果说我执,人生的我跟这个宇宙的法,如果是实在的,那你来讲说:我来忍耐,那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有东西可以忍耐。而佛告诉我们:一切法毕竟空,连空都要空掉。空到连空的观念都没有,你想想看!你何必去忍耐这个虚假、错误的这个世间,你怎么可以用强烈的二分法来过日子,没有一点禅意的话,你这个日子怎么过,你会痛苦不堪,你会不晓得怎么样摆平自己?所以,不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不摆平就是最好的摆平,你硬要一件事情把它复杂化,这个事情就会没完没了,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完,就马上停,所以,这个中道没有定法,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是正确的。 第一种主张修行是很简单的,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困难,但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道理,那么长年累月生活在一种痛苦、煎熬的怎么样?错觉当中,这个就所谓的习惯性的思想,所以我们想像,第一个要知道空,第二个要断习气,进入要断习气的阶段,你虽然知道这个空,但是,那个习气会支配着你,那么要一次、一次减。比如说,以前一个礼拜生气七遍,每天都生气嘛!我现在生气二遍,这个就叫做修行,你有在进步了。第一个要悟到空,第二个要断习气,那么这样子的话,你说修行哪里有困难?不困难。第二种叫做认为修行很困难的,这个比比皆是,几乎你所到之处,他们都认为修行很困难,为什么修行很困难?苟且偷安、姑息养奸,对不对?错误不改,然后烦恼又不断,增长自己的恶的习惯说是洒脱,没有办法,你到死你也没有办法。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能够示现一切的外相,那么能善、能恶,能善就是能够行善,能够包容恶,不是能恶是去干坏事情,不是这个意思。能善能恶、能忍能我,能够忍就是执着没有一个我,也可以让别人讲话的余地,意思就是说一个悟到空性的人,他的内在里面没有对立的东西,他能善能恶、能冷能热、能饥能饱、能男能女,能教人也能被人教,教化,是不是?能够教化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才叫做大丈夫,这才叫做真正进入道的一个本来面目。而我们不是,我们没有这种能耐,我们只讲别人,而不接受别人的建议,这个没有办法的。 有的人是认为这个世间很苦,想修行他觉得很难,他为什么觉得很难?他找不到门路,他也念佛,可是他每天就干涉别人,每天都是烦别人的事情,他不烦自己的生死,那当然没有办法嘛!你找不到门路,所以,修行变成情绪化的高低,感情跟理性好像水火不相容,今天理性强一点的,多念一点佛,明天感性比较强的,破口大骂、生气,这个就是感性作用,脾气暴躁就感性作用,完全丧失理性,就不念佛,对三宝失去信心,那么用情绪化,用感性修行的人,叫做着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这个就是丧失的关卡,着相而求,执着外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你就是修一大阿僧祇劫,百万阿僧祇劫,你一样没有办法成道的,因为煮砂不可能成饭,所以,修行的根本的因你找不到,那个无相法,空的入手法,包括你修一切法:念佛,统统必须用无相法,那《弥陀经》为什么叫你执着,他是叫你执着于不执着,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叫你事一心,叫你理一心,那个执着不是这个世间的执着,你要弄清楚, 因此要用我空、法空的修行法。 [附录:唯识名相略解,三自性表,三自性:遍计所执性,由彼彼虚妄分别,]彼彼就是外在的境界,一个接一个叫做彼彼,[遍计种种所遍计物,谓所妄执蕴处界等,若我若法自性差别。]如果是我或者是法,自性有所差别,意思就是说这是杯子、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我、这是我的金钱、这是我的家人、我的儿女,这个遍计所执,到哪里都执着;遍计所执简单讲就无所不执着,你要是讲:你们为什么无所不执着?因为,错误、虚妄、分别,弄不清楚,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连隔壁的人,没有他的事情,他也每天都在替别人烦恼,唉哟!隔壁我们家住一个少女,据说她已经嫁了五、六次,奇怪!她怎么现在还在换呢?如果我的话,我顶多换十次,她怎么换的,才换七、八次,每天就是隔壁的怎么样,阿婶婆怎么样,七婶婆怎么样,阿伯怎么样,每天都在搞这些。其实我们有时间,修行有的是时间,你只要把电视浓缩一下就得了,哪里讲修行没有时间,造业就很有时间。我们修行就讲没有时间,要来听经闻法,no time,没有时间,所以,这个遍计所执,是众生所喜欢的。 [依他起性: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等皆依他而起。]那么这依他起性就是包含了遍计所执跟圆成实性,这叫依他起性,就是众缘所生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这五蕴身,根身、器界、种子,所生出来的心王,就是八识心王,还有五十一个心所:体,以及相见二分,相分就是物质,见分就是精神,无论一切的物质跟精神,有漏的烦恼或者无漏的智慧的圣者,都可以说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缘起,仗着因缘而起的,如果因为本体是不可说,本体是无相法,如果不藉着依他起的话,不能显示出本体的妙用。[圆成实性,于依他起性不起遍计执,即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简单讲在缘起法里面的当体,你悟到我空、法空,就是涅槃。圆成实就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圆满的涅槃状态,就是进入菩提的状态,就是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缘起法,即菩提。你悟道就变成圆成实,你不悟的话,菩提即烦恼,圆成实性就变成遍计所执性。 [四缘表,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所以因缘:[有为法之能亲办自果者。]这个很重要,有为法能够亲就是强而有力的引出自己的果,亲办自果者,这种力量很强,强到能引自果,可以引出自己所造的果报。比如说,你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就是这个意思,善因,有为法就是生灭法,生灭法里面能够引出自己的果报的叫做因缘。[有二,种子: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本识:所谓的第八意识,第八意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一切都是种子,善因这个种子要有一个观念,一切都是种子,根身、器界、种子,起现行的叫做识,没有起现行的叫做识种,善因我们称万法唯识,就是这样子。[现行七转识],为什么讲转?因为就像台风一样,七转识也是包括在第八意识里面。简单讲,七转识无论你怎么转,都离不开第八意识,就像一个大海,无论你起什么波浪,所有的浪都是海水;七转识就像海水一样的起这个波浪,但是所有的波浪离不开大海,大海就是第八意识,简单讲七转识就是第八意识种子起现行的,就是这个意思。 七转识[及彼相应现],因为它有相应的种子起这个现行,[行,能熏生自类种子。]到第八意识,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如果,我们对唯识有兴趣,我们把天台宗的《教观纲宗》讲完,有两本嘛!还有天台的简介,我们就用一年的时间讲唯识,就讲《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唯识读本》、《成唯识论》等等这一些来研究。以一年的时间来研究,整年都是研究唯识的,那么这样子的话,可能对大家的修行,这个经教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帮忙。要不然,师父刚刚念这个什么,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七转识什么,你很认真听,但是听不懂,因为,没有唯识的底子,你讲来讲去都是名词,你用那个名词来解释这个,那个也是名词,是不是? 一个从来没有来过高雄的人,你知道文殊讲堂?不晓得,文殊讲堂就是从民权路,傻瓜!他从来没有来过文殊讲堂,你讲什么民权路、讲什么一心路,他怎么搞得清楚,意思就是一个人没有唯识的底子,你用什么东西去解释它,什么东西都是很陌生,你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所以,听不懂是很自然的,听得到骗人的,开玩笑,我都听不懂,你听得懂。不过,当法师,听不懂就很惭愧,是不是?当法师的,人家来供养,接受人家的红包嘛!他们不接受人家的红包,听不懂很正常,我们拿人家红包还听不懂,看在红包的面子上,我们要用功一点,我何德何能接受人家供养,是不是?在这个经教上要下一点功夫。 底下,等无间缘就是[八现识],就是八识起现行,[及彼心所,]相应的心所,[前聚于后,]前面跟后面,[自类无间],同一类的。[等而开导,]开导前后相通,前面引导后面的名叫做开导,[令彼定生。]一定生出来的,等无间缘,等无间缘只有心法有,色法没有等无间缘。再来,所缘缘,所缘第一个缘当动词,主动的去,能缘,第二个缘是名词,大部分是指境界,被攀缘的境界,能攀缘的境界;你所攀缘的那个境界,所缘缘大部分是这样解释,底下[若有体之法是带己相之心,或相应之心所之所虑所托者。]比如说我们这个色身所缘,若有体之法,若我们这个色身或者心法,带己相之心,你有这个自己的相,还有自己当然有这个相,当然就是怎么样?当然就还有相应的心所,心王跟心所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所虑所托:所依托的。 [有二:亲所缘、疏所缘],亲所缘就是强而有力的因缘法,疏所缘就是比较弱的因缘法。[缘:与能缘体不相离,]能够攀缘的这个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见分就是精神,所谓一种执着的状态,执着的一种内在的心法叫做见分,就是精神作用,所谓的作意一切,就是统统是讲见分,就是见分等内所虑托的,一切的心所:心王、心所,[即见分等所变之相分。]由心王、心所所影现出来的相分,这个缘是这样子。那么第二个[缘]呢?[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引内所虑托。]能缘的这个体虽然跟他相离变成一个对象,为质就是他的一个对象,第一个是能缘,第二个缘就是他能缘的对象,但是,虽然两个缘把它分开,但是第二个缘,可以引起第二个缘的内所虑托,内所虑托就是会产生起心动念。所以,简单讲就是所缘缘,第一个缘有主动的,执着的能力,而第二个缘是配合第二个主动的执着的能力,会引起第二个缘字,中间那个会引起上面那个缘字的,这个心境内虑的东西,所缘缘就是这样子。 再来,就增上缘,增上缘就是增加一点力量,比如说,这个田地,这块土地种植了很多,里面有杂草,把杂草除掉,那么就增加了一些生产,增加了一些养分给这一些,比如说,土豆、花生、花、水果等等这一些。所以,除草就是增加一点力量,学佛也是,你找到善知识,你找到好的道场,那么你就[有胜势用,能于余法而使令生。]能够使其他的法使他们产生出来。 [识四分表,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不是?万法唯识,那么相分也是识所变现出来的,所以,相分底下,[识所变现于心内之影像,所缘为义。喻如物品。]其实就是我们心内自己的影像,而我们误认为有实在的外境,是因为透过二分法的我执跟法执,强烈的把本性的物质跟精神分开,是因为我们把它隔开。《楞严经》里面讲,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如果你认识你的心,这个大地没有所谓的土,这土都是你心境的东西,哪里有真实的土。所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也就是把一切的万法的相都归咎在你的心。比如说,我们晚上睡觉,睡觉的时候做梦,梦到开车子,梦到拣到这个钱,很高兴,梦到很恐惧的,或者梦到什么佛或怎么样子,在这个梦境里面什么统统有,一醒过来,什么统统没有。当我们有一天觉悟成佛了,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看的什么都没有,万法寂静,当处就是,你在纷纷扰扰的这个宇宙人生里面,是你自己的心不清净,当下就是完全清净的。没有所谓的受、想、行、识,一切的感受都是错觉,一切的想像都是错误,一切八识的心王都是分别,自我分别的。 简单讲,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取自心,自心就是我们的见分,取自心:执着自己影现出来的境界,自己的心的精神,而取这个自心,自己影现的物质,非幻成幻法,本来就不是虚妄,本来就是清净如实之境,成幻法:成为虚妄的,变成实在有的境界。透过我法二执,把这个山河大地,变成是真实性的东西,就像你晚上在做梦,噢!你拼命的跑、跑,醒过来结果没有。就像有一次,我晚上开水喝太多了,结果,这个膀胱无力,想上厕所,在梦境里面一直想上厕所,一直找厕所,你知道吗?在梦境里面一直想找厕所,后来,找到厕所,还没有找到厕所的时候,下大雨,下大雨的时候,噢!很急嘛!没有办法,因为下大雨,反正雨声、尿声都听不清楚,我就在路旁就唰……结果,湿掉了,噢!怎么是在床铺上,这明明在境界,尿急,梦境就想拉尿,你看!这个很真实的东西,拉下去,在床上,赶快忍住,爬起来,忍住,没办法,对不对?拉了一、二滴下去。所以,这个境界就是说没有真实的境,我所有一切境怎么样?唯心所造,好、坏都是我们的分别心,如果你悟到这一点,那日子好过了,你也没有敌人,也不会仇视。他对不起你,大家保持一个距离就好,你也没有报复的心理,因为,唯心所造,你想善的,那你就是善的,所以,要给人希望,不要给人失望,给人善意,不要给人恶意,因为,你给别人恶就是给自己恶,唯心嘛!你动一个恶,那就是等于使自己恶一样的道理。 就像你这个含血喷人,还没有喷到对方,你的嘴巴就已经怎么样,已经染污了血,你的心,你仇视别人,你还不能让对方倒,他没有死,你就先死,你恨死别人,那死的是自己,因为,你恨别人,别人不知道,你呕死,自己在那里团团转,所以,万法唯心所造,你怎么想,那就是什么境。善于照顾自己的心性的人,是不容易随外境所迷惑的,善于照顾自己的人,是绝对不会被外物所迷惑,这个高僧大德吃得很坏,他也一餐;吃得很好,他也一餐,他怎么样都可以过日子,他才不会被碍到。世间人是大鱼大肉的吃,他还是很不舒服,有一天,没有吃到,他就会很难过,大修行人有吃,也这样过日子,大鱼大肉的吃,丰沛的吃他也这样子,当然,这只是方便讲。 比如说,今天吃素吃好一点他也这样,明天讲经说法很忙,买个包子啃一啃也这样子,为什么?才不会因为吃多、吃少、吃好、吃坏而起这个烦恼,反正能够使这个躯壳,透得过去就好了,因此,这个相分完全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见分:[心性明了,能照前境,能缘为义。喻如工人。]相分就像这个物品,有质碍的,见分就像这个工人,工人会搬来搬去,工人专门搬这个物品,自证分:[指见分以为自用,对见分再加以认识的作用。]就是说见分,自证分就是认识见分,指见分以为自用,自己的作用,对见分再加以认识的作用,[喻如董事长。]董事长监工,看着工人怎么做,再来,证自证分。[缘自证分之内缘作用,]内缘就是内缘自证分,自证分当作体,证自证分就当作用,[能证知自证分者。]就是自证分证明见分,证自证分证明自证分,自证分又证明证自证分,反证回来就不需要再立第五分,所以,能证知自证分,[喻如董事长夫人。]董事长夫人专门管董事长,董事长专门管董事长夫人,两个人互相管来管去的,牵制的。 如果我的话,那不可能,一个月给你三万,你给我静默,你是女人,你管什么事,拿去用,这就好了,你管什么,你要什么你讲,我要轿车,轿车买给你,对不对?你就是不可以管事就对了,你还有什么条件?你要扮得美美的,kiss me口红,太阳水粉饼买一打卡车给你抹,看你怎么涂都没有关系,你再怎么涂都是那张脸而已,心不美,涂那个有用吗?人的漂亮气质,她才不是看外表的,出家人也没有化妆什么,出家人有时候看起来,他就是很有气质,不一定要外表,不过,外表也很重要,是不是? [性境],这个性不是本性的意思,就是一定的、实在的意思,实在的境界,[性境:或事或理显现不虚,纯其性质非从计度],不是从推度而来的,[从实种生,]实实在在的,[可现实作用,前五尘是。如山色、钟声等。]山我们看得很清楚,钟声我们听得很清楚,性境。[带质境],带质境就是[依于本质],就是有对象但是看错了,比如说,依于本质就是对象,晚上在这个树林底下,很阴暗的地方,实在看到树在摇动以为是鬼,有这个本质,这树就是本质,[起别异解]就是错觉,起错觉,[解境违质而带彼质],解境违质,要了解这个境界,可是违背了本来的本质,但是,却含带有对方的本质,因为树而引起的这个鬼的错觉,如果,没有这个树的这个本质,就不可能产生这个错觉,就变成空空荡荡的,因此,叫做解境违质,违背了本来的质,但是,又必须要带着彼质,而如果没有这个树带这个树的质:彼质,那么就不会误解成鬼。 [于五尘上之错觉,如夜暗暏物,疑是遇鬼。独影境],就是[不仗本质心缘三际],不仗本质心缘过去、现在、未来,[体不显现],没有任何东西,[心起影像]就是自己想的,[独头意识所缘法尘,如梦幻泡影阳焰等。]比如说,自己坐着就想:我要是个国王多好,我要是出家当尼姑的话,要当王,尼姑王。自己在观想,人家点三点,我要点十二点,后面在点三点,很远远的就看到我,知道我是个尼姑王,左、右再点三点,总共加起来就十八点。自己想像,想像说我如果是一个皇后的话,然后,自己照照镜子,顾影自怜,像我这般如此的美,嗯!当皇后也不错,自己在想,自己看一看,独影境就是自己幻想,幻想成科学家、美女、皇后、国王,或者幻想说他已经现出家相了,自己在那边想的,或者想五百年后的事情,想的都是龟毛兔角的。乌龟没有毛,兔子也没有角,想像的但是这一些不实在的叫做独影境,独影境换句话说就是第六意识的幻想,没有任何根据,自己想的。 [五重唯识观表,遣虚存实观],遣虚妄的,虚妄的就是遍计所执,存实,依他起性是实的。遣遍计所执,存在这个依他而起性、圆成实性的,底下[心外诸境,体用非有],心外面的境界,体跟用是不能说它有的,因为它是[遍计所执]应当[(遣),心外诸法,体用非无],也不能说它没有,因为仗着缘起而生的,也不能说心外诸法否认它,[依他圆成],依他起圆成实性,所以,要遣除这个遍计所执,保留存在,依他起而圆成实。 再来[舍滥留纯观],舍滥,这个滥,[相分为所缘之境(舍)],相分是所缘,所攀缘的境界,这个要舍,也就是说外在的境不是实在的,纯就是完全是这个精神作用,完全是[后三分(留)],后面的三分就是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舍滥,滥就是会混淆的,会使你诱惑你的,会使你迷茫的叫做滥,那么就是境界,相分就是境界,就是舍掉境界,单单留住你的精神,就是唯心,留住你那个心。意思就是说境完全是虚妄的,你要注意就注意你那一颗心,所以,相分是所缘的境我们要舍,后面三分就是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为能缘之心(留),摄末归本观],这个末是[见相二分从识分起(摄),识自体有能所二取(归)],能取跟所取。譬如说,蜗牛的身体是自体分,蜗牛的两个角是见分跟相分,那么见分跟相分收归回来,那么也是在蜗牛的身体,所以,这个摄末,摄这个见、相二分回归到自体,简单讲一切物质、精神的作用,都离不开你的本体。见、相二分从意识分别起,这个要摄归回来,识的自体,它有能取跟所取,有能以及所,所以,要把它摄归回来。 [隐劣显胜观],这个是就心所跟心王来比较,心所是劣,所以心王是胜,把心所那个作用,把它放下;隐就是放下,单单显胜就是存在八识,就是你一念看出去的时候,统统不要起心,不要动念,就是不加任何的心所,只有作意,那么一切境界本来就如如不动,所以,我们一切的作用,实在讲是心所的作用,贪、嗔、痴、慢、疑、善心所,统统是心所,五十一个心所在作用,当你看到第一眼不动,那就是只有八识在作用,心所完全没有作用,就是保持如如不动的时候,[八识心王各有心所为臣(隐)],隐就是使它不要有作用,不起心、不动念的意思,[八识自体各称心王为君(显),遣相证性观],相是指八识心王,[八识心王是依他起之事相],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是依照本体而迷了,动念所以变成八识心王,这个要[(遣),事相]当体即空,就是[实性为二空之],当体就是[圆成实],这个要[证],遣相证性识。 好![遍计所执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性],依[遣虚],遍计所执就所谓的虚,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这个就是[存实],存的,依他起自性,圆成实性,这个要存实。那么依他起自性,不是[境]就是[心],那么境要除:[舍滥],心要[留纯],这是第[二]个功夫,第[三个呢?自证体]就是[归本,见相用:摄末],末就是见、相二分,回归到自体分,就是见、相二分收归回来,就是所谓的自体分,回到这个本:自体分,第[四]个呢?[心王]跟[心所]的比较,心所是[劣]要[隐],是存留在心王。意思就是只存第一念,当下第一念,[显胜]心王:八识,一看到,不要动念,心所是第二念,心所第二念就是继续造善、恶业;心王,一看是第一念,心所马上连接的出来。所以,你只要看到不动念,完全放下,就只有八识在作用,一切的业统统不作用,不思善、不思恶,就怎么时,就这个时候即见到本来的面目。 [识相]:八识除,本性就显现出来,事相:[遣相,识性]就是圆成实性,就是[证性],最后,[转识成智表,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就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顾名思义就是成就一切所作的,我们是坏一切所作,眼、耳、鼻、舌、身,所作都是造业,成所作就成就一切所作的,为什么?[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就是成所作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统统成就一切众生。[第六识:妙观察智:]我们第六意识是妄想,妄想、分别,刹那之间的一种虚幻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而转识成智以后,第六意识就变成妙观察,妙观察顾名思义就是不可思议的观照力量,简单讲就是这样子。能够观照众生的根机,能度、不能度,因缘成熟、因缘不成熟,这就妙观察。我们哪里有妙观察,要称得上这个妙,还可不简单的,我们就笨,没有所谓的妙,我们这第六意识就笨笨的。 底下,妙观察智,[此心品善观察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都能够得到自在,[第七识: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这个是根本,平等:不高也不低,没有我、也没有你,没有这个你、我、他,统统没有,如果,你要下手的话,在这个地方要多下功夫,平等性智:不要瞧不起别人,也不要自己太高傲,不要自己太谦卑,要保持一个坦荡荡的,平等就是平常心,坦荡荡没有挂碍,这个可以说极度的快乐,平等。 [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在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所以,众生有情示现这个受用身土影像差别,意思就是证得了平等性智,众生这个有情,看他的功夫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看得不一样,所以,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为了度众生嘛!但是,他到哪里都是平等,这平等就如大地。在这个小乘的《四阿含》里面有讲,大地之心如什么?譬如说,有牛走过去,拉了这个牛屎,大地也不反应;有人把金块、项链丢到大地,大地也不执着;有人种植了香,大地也是承受了这个香,有人洒这个粪便、尿液,大地也承受这个尿液、粪便,一切都不动念头。如果,你能学习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就是根本,劝劝你们有空,多诵诵《金刚经》,看看《六祖坛经》,那绝对在修行的这个道路上,绝对百益无一害,尤其《金刚经》它很短,诵到快的人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金刚经》念完,《金刚经》讲的无相法,那是太棒了。《普贤行愿品》讲完,我们就讲《金刚经》,所以,这个平等性智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人,要好好的用功。 [第八识:大圆镜智: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这个不容易的,这个大圆镜智除了佛以外没有办法,[不忘不离一切境相,]这个不是不愚,离的意思,不忘就不会忘记,不必忘记这个境界,但是,也不离一切境界,简单讲就是[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不忘而且不离一切境相,你要修菩萨行的人,你离一切境界,跑到深山去躲起来,那哪里是菩萨,菩萨有跑到深山去躲起来的吗?菩萨一定在热浪滚滚,这个五欲六尘里面普度众生。 《百法明门论》,就讲到这里结束,我们研读班的去年讲过这个《般若心经》、《八大人觉经》、《唯识简介》,还有《百法明门论》四门,因为这个是最基本上的功课,大家一定要了解。再来,我们必须以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研究天台宗的思想,为什么研究天台宗的思想,所有的五重玄义,包括《法华经》,都是用天台的注解,天台宗的判教,五时八教如果你弄不懂的话,经典你看到一半会迷迷糊糊。藏通别圆: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时,顿、渐、秘密、不定,这个一定要弄清楚,什么半字教,什么满字教,藏教讲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这个一定要弄懂。为了使大家能够深入经藏,所以,我必须比较辛苦一点,要开这个天台宗,天台《教观纲宗》,那么天台《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思想在佛法八大宗派里面,是列为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门。华严还比较少人研究,因为,华严深奥,华严的十玄门深奥;这个天台的,几乎到处都有人在研究,基本上的教义弄不懂,将来看经典就会很困难。唯识目前来讲,台湾省没有人弘扬,台湾省缺少弘扬的两大宗,就是唯识跟律宗,戒律:戒律学,一般戒律的话,大部分是对出家人讲的,平常的在家居士都是讲五戒、八关斋戒,还有就是菩萨戒等等,在家的菩萨戒,台湾省最多弘法的,就是净土宗,讲最多的就是《地藏经》,地藏法门,讲《药师经》、《普门品》、《弥陀经》,最多的大概是《弥陀经》。 因此我们已经把基本上的课程到一个段落,我们教义把净土宗的五经一论,还剩下《普贤行愿品》没有讲,五经一论基本上的十四讲表、唯识、百法,统统一个段落了,现在要八宗同时下手。再来,净土宗讲完了,我们要在禅宗下手,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金刚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永嘉禅宗,永嘉《证道歌》,再来讲《六祖坛经》,尤其是《六祖坛经》,列为非常重要的课程。再来达磨祖师的这个禅,禅宗必须用一年的时间,把禅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本、一本的研究,净土宗我们已经有一个观念了,五经一论已经有一个观念,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不止,禅宗要很长的时间,再来天台宗,我们用一段时间,再来,这整年就讲唯识。到最后我们就讲《楞伽经》,《摄大乘论》、《成唯识论》,再来讲《楞严经》,再来讲华严思想,你一生一世的功课,差不多就师父告诉你的这一些功课。那么其他的,比如说,讲到这个《四阿含经》,阿含的思想可以随各人的。 我们有因缘我们讲这个《大智度论》,那么我一生一世如果把这些经典讲完也差不多快死掉了,也不可能讲那么多经典,所以,跟着师父需要很长的时间,要跟着师父学道,必须要很长的时间,没有那么容易的,这是把我的理念告诉大家,所以这个听经闻法,当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但是,我们念佛不会断,星期二的共修,我们讲讲故事,劝劝念佛,讲印光大师的全集,讲死亡的处理,我们就是在道。修行上以净土为主,其他的,星期六的课程就开得比较深奥,最主要是成就这些知识分子,星期日、星期一开的课程是成就上、中、下的根机,那么《楞严经》一定要讲,但是《楞严经》没有三、五年佛学的基础,那完全看不懂,所以,我们在不开《楞严经》是有我的原因,等到你把禅的思想、净土的思想、天台的思想、唯识的思想,都弄清楚了,我们再来看一点华严,再来看《楞严经》,那就易如反掌,那么你今生今世你就可以往生了。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