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虽然,在隋代之前,北响堂山的石窟内,已有北齐唐邕的发愿,刻了他的发愿文和《文殊般若经》、《弥勒成佛经》的石经,南响堂山也刻有《华严经》、《般若经》等的经文,另在山西省太原附近的风峪,亦刻有《华严经》的石经,河南省武安县的鼓山、山东省泰山中腹的经石峪,也有石经的遗存,但是,规模最大的,则为河北省房山县(北京西南)西部的石经山(原名白带山)之《大藏经》石刻。在此山下有隋代静琬创建的云居寺,房山石经,也是因他忧心于末法时代的佛经废灭,故自隋炀帝大业年间(西元六○五─六一六年)迄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西元六三九年)迁化为止,经营了七个石室,于其四壁以及石碑,继续不断地刻上经文之后,予以封藏起来。此后,这一刻经事业,仍在继续进行,特别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西元七三○年),由于唐睿宗的第九女金仙公主的奏请支援而获得进展。再历辽、金、元各朝约七百五十年间的断续进行此一大业,现在已有九个石室。又有宝山(河南省)石窟的石经,称为「宝山石经」,系由北齐至隋朝的名僧灵裕之发愿而成。他因亲身体验到了北周武帝的废佛,祈愿法宝之久住,遂于隋文帝开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开凿了这个大住宝窟,窟中刻造卢舍那佛、弥陀、弥勒之三尊,以及其他三十五佛和七佛等像,复于石窟的内外壁面,刻上了《胜鬘经》、《涅槃经》、《法华经》,以及其他如《大集月藏经》的〈法灭尽品〉等的经文。

  凡此末法当来的意识和令法久住的精神产生,可知系由于废佛运动的相继,尤其是身历北周武帝灭佛惨状之后的佛教徒们,从内心发出了如此的悲愿。

 
 
 
前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

 

后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