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藏医文化:略谈藏医学的饮食养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藏医文化:略谈藏医学的饮食养生

  [摘要]本文就西藏医学发展史上,人们对饮食养生的认识为出发点,就不同季节的食养和食养与饮食卫生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和养生理论作了论述,使人们对饮食养生在增进人体健康方面有一较为科学的认识。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中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通过饮食获得各种营养物质,提供自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元素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由于藏族世代居住在高原,高原气候特殊,其饮食也与其他民族和地区有所差异,饮食养生法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西藏医学对饮食养生的认识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藏族人民就认识到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藏医学发展史上,达日年塞与朗日松赞时代,人们对饮食不当致病、疾病的表里传递、遗传疾病等有了新的认识,十分讲究饮食利弊及保养方法。提出对病人采取“控制饮食”,“饮食讲求贤与贵”,往后并派生出多种与养生有关的方药,对西藏饮食养生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王臣记》及《新红史》均注释道:29代赞王卢年德若王后璨女甲温逋错,因偷吃油炸青蛙染“龙疫”,并生子为“生盲”,取名“奇相生盲”王子。后王子即达日年,遵藏王和王妃遗嘱,请吐谷浑医生到吐蕃治愈眼睛。此完整的“病历”表明:藏族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已认识到饮食不当会损害人体健康,及由表及里的传递关系,并会由父母传给婴儿出现先天性病残。这些认识可谓是古代西藏服食疗法的萌芽。

  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期出现的藏文本《佛学养生经》中,就有依据“隆、赤巴、培根”三因素,人们必须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在8世纪末著成的《四部医典》中,就有了相当内容的关于饮食养生的方法,并将饮食作为一门科学,认为人们摄取饮食,由脾胃消化、吸收,通过脏腑的气化作用而产生人体自身的气血、津液等物质,布散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四部医典》及其注释认为,人体健康之道,首先是讲究饮食原料和方法。在《四部医典》中注释说,如果按照自然的赐予,考究饮食的利弊,加以充分的利用,就会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莫大的裨益;而对饮食不加以研究和考察,随意的吃喝,就会招来疾病,甚至丧身。总之,一是要了解食物的性味和作用,二是禁食无益之物,三是要适当而合理的进食。藏医学理论在人体七大物质基础中,以饮食精微最重要,《四部医典》多处论述了食物之五味以及五味与五脏的伤合关系。十分强调营养学,它根据青藏高原农作物、动植物和水资源情况,提出了一套实用方法。从食物营养和饮料营养来详述了它们的生长环境、性能、正确食用等。并提出了食料的配伍禁忌内容。如《四部医典·论述本集》第十六章“饮食知情”论述说:“治病调养身体有良方,欲学活命饮食点为纲。食物饮料善用保性命,低剩病变时常把命伤。”精辟阐明了饮食调配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反之,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四部医典》中还指出,饮食应当适量适中,过少易生隆病,过多则同样导致疾病。要求轻性食物可多吃一些,吃饱,而重性(即油腻)食物,应少吃或吃半饱。书中还指出多食某处食物所导致的病症,如劳动后饮水过多,易生水肿病;如过食苦、轻和刺激性食物,易致隆病;如过食热、酸、咸及油腻食物,则易生赤巴病;如过食苦、甘、重、凉性食物及未成熟之豆、谷物等,则导致培根病等等。还要必须注意饮食有节,不欲极饥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若贪而过饱,必造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还特别指出老年人宜食粥养生。书中还有不少处强调了食物的滋补强壮和防病作用。《四部医典》共载药物上百种,其中就将不少的食物,如雪鳖肉、蜂蜜、红糖、青稞、酥油等,列为强身保健、壮阳、延年益寿的上品。日琼颇且·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论述说:“对长寿与健康来说,正确的饮食、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良好的习惯和适当的药物是重要的,这些规则必须遵守,这种规则在藏文里叫‘厝林’。人每天必须吃进一定数量的食物,通过这些食物得到蛋白质、脂肪、糖和水、无机盐及维生素,以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总之,医藏饮食精微的内涵就是营养,在当时密教教义的驱使下,不少达官显贵在通往“成仙”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并乐此不疲。他们在长期寻求和服食实践中,虽然有不少人丧命,但也发现了诸多食物对人的营养作用,以及不少具有防衰抗老作用的药物,积累了许多服食补养的方法。藏医认为人体内的六种物质均由饮食精微转变而成。血能维护生命;肉似围墙,保护身体;骨为支架构成躯体;骨髓生精(分白、红),精能生殖繁衍;脂肪荣润肤色。充分说明了饮食与生命过程,以及与人体强健、衰弱的关系,因此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养生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饮食的方法和食物的种类对延年益寿有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季节的食养

  不同季节的服食补养,在古代,西藏藏医养生学家就有了较科学的认识,认为为了长寿而幸福的生活,不患疾病,每个人均要按季节调整自己的饮食。藏医按藏历一年分春季、热季、夏季、秋季、冬季、严冬六季。在这六个季节里,人体内隆、赤巴和培根三种元素各有其减轻,加重和积聚的不同:

  根据以上各季节中三元素所处的状态,人们必需认真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

  按照藏医的观点,食物有六味:即有甘、辛、酸、苦、涩、咸。一般说来,甘味属寒,它加重培根但可消除隆和赤巴,其中只有酥油、红糖、刺蒺梨、小麦、胡桃例外,它们虽甘却属热性,而峰蜜、旱地动物、青稞、陈红糖却可以消除培根。

  辛味属热,它加重赤巴,消除隆和培根。但动物的胆和胡椒是例外,前者消除赤巴,后者加重量隆。

  酸味属热,它加重赤巴,消除培根和隆,但余甘子、石榴却是消除赤巴的,而苹果虽然酸却是寒性的,牛乳、酥油虽酸,并不形成赤巴。

  苦味属寒,它可形成和加重隆,减少培根和赤巴,另外的是营蒲和苦参,虽苦却热。

  涩味也属寒,它可形成并加重隆,减少赤巴,但也有例外,如诃子虽涩,却是调和隆、赤巴、培根三者的好药;饮酒如适度,可以使培根及隆消除和减少,而饮多了却可形成赤巴。

  咸味属热,它有减轻隆和加重培根及赤巴的性能,但碱砂、矾等咸味食物并不增加赤巴。

  了解时令季节的性质,对于选择饮食,避害趋利,很有养生意义。当然,同时也应了解饮食的属性,才能按照选择适合的食物,有利于养生之道。在《四部医典》中还论述认为,当人们在高原这块干躁、多风、贫瘩和不舒适的春天出现时,身体轻盈,性情大热,如果饮食缺少营养,身体就会由于气的积聚而产生气类病,病症表现为皮肤干燥而发黑,感到冷,发抖、胃发胀、失眠、眼花、视力减退、烦躁等,所以应该摄食重、油腻和温暖性的饮食。对这类疾病,应用多种药物煮成汤剂是会有帮助的。“这些成份是奶油、肉汁、米酒、蜜糖、阿魏或石盐等。”这些食物有壮阳、益精髓、活血、驻颜色、强志的功能。故春季还要服食陈青稞、干肉、蜂蜜和姜汤,多喝开水。当身体衰弱时,应当摄入羊肉、糖、牛乳、凝乳、黍米粥等,还应补充维生素。这些食物有壮阳、益精髓、活血、驻颜色、强志的功能。多食用羊肉、糖蜜、牛乳等可协助人体正气的生发,把这些外界物质合成生命物质,使人形壮神安、精气盛,则身体强,人长寿。热季,是春天与春天的过度时间,大约是4-5月这个季节要食用牛肉、蜂蜜、大米、喝淡酒。夏季,太阳照射非常强烈,天气灼热,这时粗、苦、敛、泻味的东西力量很强,在这一时期,太阳每天吸收了人的力量,使人易患“培根病”,此季节人们应食用羊肉、清奶和易消化食物,还应食用从山上打来的新鲜动物的肉、凝乳、新鲜蔬菜,要适量饮酒。秋季,秋风四起,气候趋于凉爽,天气始收,膝理闭塞,皮肤引急,秋刺筋骨,气内散,则中气虚,令人寒栗,此季节胆汁类病易发生,此季节应服食甘、苦、涩的食物。冬季,是集聚力量的时期,由于冬季寒冷使皮肤毛孔紧闭,消化之火集中起来,此季节易患粘液病,故在此季节不但要在身上涂油,还应服食富于营养的食物,适当进补,多喝肉汤,以保持身体温暖。藏医还认为冬季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季,一般食欲有所增加,以便摄取更多的营养,正是进补的时候。大多具有补助阳气,增加御寒作用。在西藏一到冬天到处宰杀牛羊,人们的肉食服用量比任何季节为多,这与祖国医学动物类最佳补品,是“血肉有情之品”有关。有学者研究认为,气候与人体健康关系亦相当密切。并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提出顺应自然界规律,调节四时饮食的主张。春季宜多食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以及饮食过量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常吃黄绿色蔬菜,少食寒凉油腻之品,可避免损伤脾阳。夏季宜食甘酸清润食品,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伤阴。还应注意不过分贪凉饮冷,免伤脾胃。为防止寒伤肠胃,避免腐烂不吉之物入口,预防胃肠疾病,应热食,并多吃大蒜。秋季多燥宜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楷杷、甘蔗、乳品等柔润食物。老年人可采取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冬季可适当增加一些脂类,宜食羊肉、鳖、龟、木耳等食物。还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对一些病症的饮食养生保健,《四部医典》论述认为:对患有由于粘液不平衡所致疾病的病人,如“培根病”,粘液病的症状为:脉象沉且跳动缓慢、尿液颜色白、身体易疲倦、胃口不佳、痰液多、身体浮肿、呕吐、头脑迟钝、四肢及关节变得坚硬、皮肤痉痒等,此类病常在冬季多发,春季暴发,夏季消失。这类病的食物中应有鱼、耗牛肉、用旧麦磨成的面粉、米酒及充足的开水,或者有生姜的水。食物应属轻、暖,食量应适当,以帮助更好的消化。

  三、食养与饮食卫生

  饥而无食,气血化生无源而日渐虚衰,就会引起脏腑衰弱,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生长发育,缩短寿命;而大吃大喝,嗜欲无度,即有损于胃的受纳,又有碍于脾的运化,脾胃受损,运体无力,积食内停,也可以引起疾病。而进食无规律,饥饱不调也会引发脾胃疾病。在藏族谚语中就有“食无之道,吃人魔王”。《萨迦格言》说:“不分辨有益无益,不增长智慧见闻;一心一意讲究吃喝,纯属一头无毛的猪猡”说明一味追求吃喝,不务正业,不过禽兽一样而已。所以在平常的饮食中,应有节制地进食,做到合理和正确的饮食习惯,过饱及不规则的饮食,对人体是有害的;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反之则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藏医在饮食养生中还强调饮食要有节制,要求吃饭在时间上要有规律性,饮食的数量要合理,切不可过饥过饱、过冷过热、暴饮暴食。现代医学也认为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轻者引起消化不良,重者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一日三餐应“早饭吃好,中饭吃饱,晚饭吃少。”“饭不宜饱”,是很合乎饮食卫生要求的。如果每餐过饱会使过多血液集中肠胃,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以至疲劳,学习和工作能力降低,甚至使人未老先衰,缩短寿命。许多学者也认为,连续长期饮食,会使人身体衰败,折损寿命,并会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病症,对脑力劳动者影响更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遵循藏医养生学中所述,食物摄取量应当恰当,如果吃轻的食物,如以谷物为主食,煮熟的肉类可以吃全饱;然而,重的食物,如凉性的,只能吃“半饱”。许多胃的疾病是由于不消化所引起的,反之,如果摄食不足,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致使身体乏力,面色无华,身体衰弱而引起“隆”(气类)的疾病、“赤巴”(胆汁)类及“培根”(粘液)类的疾病。那些消化之火不太强的人,应在饭后饮少量的酒;那些因不消化而患肿胀的人,应该饮用热开水;用蜂蜜和水混合饮用可达到减肥的目的;用餐后喝饮料有利于消化。原则上,藏医养生学认为在用餐的开始、中间和最后喝饮料为好,如果在进餐后膨胀,凉开水被认为是最好的。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是有节制地进食,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作用,有利于健康。在日常饮食中,还要宽胃以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以养气十分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荤素粗细要合理搭配调剂。现代生活消费水准提高,便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正如《四部医典》所说:“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力壮粪尿放屁畅通行,皆是善掌食物适量因。”

  在服食补养中藏医还针对有关病症提出,当人体患由于过度的风、年老、衰弱、营养缺乏以及因肺、失眠及其所致的疾病时,都应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产后流血过多,性交过度的疾病也是如此。并对老幼饮食在生活中要培养合理正确的饮食习惯,认为饮食淡薄具有许多益处,第一能锻炼意志能力,使人的下分肉体惯于上分理性的指挥;第二能使神志清醒,理性明朗,推理能力强;第三能使心灵沌洁、少起是非邪念,身体端雅。若贪婪贪食,就会被视为恶德,即所谓“饥寒生盗贼,饱暖思YIN威。”祖国医学也认为:“所食愈多,其心愈塞,其年愈损”,故“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为壮粪尿放屁畅通行,皆是善掌食物适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讲:“寿夭体论命;常令饮食物;若要无疾,须当节王辛。”西藏的传统养生的食养,还十分讲究老年人的饮食之道,认为,老年之人脾胃变化乏力,身体渐衰,故饮食调养至关重要。故(1)忌肥甘厚味之饮食;(2)忌偏嗜,饮食要保持多样化;(3)忌暴饮暴食,饮食要有节制;(4)忌过咸饮食,饮食要清淡;(5)忌过冷过热饮食,饮食要新鲜易于消化;(6)戒烟酒。此外,还应根据个体的特异性,选择适宜的食物。体质属寒的,宜服热性食物,忌食凉性食物;体质属热者,忌辛辣烟酒以及一切热性食物。葱、韭、大蒜等属辛辣热性蔬菜,有通阳健胃作用,但对阴虚阳亢之体,多食则生痰动火。老年人应食用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宁可稍欠,不可过饱。青少年也要注意食养,因为青少年生机旺益,体质坚实,精力充沛。一般情况下,只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合理调整,少吃刺激性食物和零食,即可达到营养健身目的。但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应选择营养丰富,新鲜质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西藏传统养生的食养中还十分讲究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食物养生中的主要内容。在西藏古代,人们对“病从口入”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当时也较为重视饮食卫生。如《四部医典》中“饮食知情”、《食物禁忌》中就指出:要判断雨水是否纯净,可把雨水放入一个碗中,加入未经污染的米粥,如果这个混合物不变色或腐败,才可饮用。”“不要喝混浊的水。由泥土、杂草、树叶复盖过,或不见日光、月光及风的水也不要喝”。二是不要吃有毒及腐败、发酵、发霉的食物,死动物的肉有毒,不能食用。三是要注意食物的禁忌,如“生乳酪与新酿酒不适同食”。四要注意适量饮食,过食及不规则的饮食对人体有害,重而凉性的食物应少量摄用,以便消化,反之,如果摄食不足,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致使身体乏力,面色无华,身体衰弱而引起气类,胆汁类及粘液类的疾病。

  由龙树所著《佛说养生经》中也有讲究饮食与卫生和讲究养生之道的论述。指出: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牛肉、蜂蜜,也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量饮酒、酪浆、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在讲究饮食之道中,还要注意食物相克。要注意饮食卫生,指出吃饭要细嚼慢咽,进餐前要先饮汤类,最好是热肉汤,可以开胃。不要过度嗜食某种食味及饮烈性酒。饭饱后不要立即卧睡,食后立即卧床体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千金要方》中也说: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因此,饭后宜进行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有利于健康。总之,适量摄食可加强消化之火并使身体强壮,抵御疾病。反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产生许多疾病。

  综上,西藏古代的养生家非常重视饮食养生与健身。民以食为天,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离不开饮食。饮食得当与否,对人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皆有影响。因此,讲求科学的饮食方法,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五篇文章

藏医文化:神秘的藏传佛教 神奇的藏医藏药

藏医文化:藏红花的真伪鉴别

藏医文化:《晶珠本草》及《四部医典》

藏医文化:西藏棱子芹

藏医文化:藏药理论及用药法则

 

后五篇文章

藏医文化:藏药的黄金加工术

藏医文化:藏医心理学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三五、致乐观老法师函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五册 三四、为取得日本学位而要说的几

藏医文化:藏医起居疗法:轻松赶走办公室综合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