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六 四句料简 |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六 四句料简
佛教界流传有禅净的四句料简,据说是宋初永明延寿大师造的。现在简略的引述如下:「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岔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四句偈中的「禅」,不是一般的,专指达磨传来,发扬广大的禅宗;「净土」也不是十方净土,而是 [P185] 「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禅与净土,表示参禅与念佛往生净土的修行。永明延寿是一位禅净双修的,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这四句偈,所以是否延寿所作,是值得再考虑的。依四句偈的内容来判断,这是在禅、净都流行的时代,作者没有轻视禅宗,而却是志在西方净土,以净土行为最殊胜的法门:这是四句偈作者的立场。 「有禅有净土」的,最为理想。如虎称「兽王」,老虎头上生角,那真是雄猛无上了。最理想的「有禅有净土」,姑且不论。所说「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到底怎样是「有」,怎样是「无」?如看语录,或住过禅堂,打过禅七,这是不是有禅?如有时去佛寺,或去居士林、莲社等念佛(名号),或打过佛七,这是不是有净土?如说是「有」,这样的有禅,可能还没有到达禅的边缘,走入岔路的资格都没有呢!这样的有净土,就能「万修万人去」吗?念佛而能生净土的,如『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三种「净业正因」,其中发菩提心,决不是心里想一下,愿成佛道,愿度众生就得了,发起菩提心,也不太容易吧!放低 [P186] 标准,如『阿弥陀佛经』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要修到「一心不乱」与「心不颠倒」,也不能说是「万修万人去」呀!如说「有禅」,把标准提高,以为禅者即使「彻悟自心」,还可能多数走入歧途。说到「有净土」,把标准尽量抑低,以为只要口头喃喃,称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那不是公正恰当的料简!六度万行,是如实的难行道;念佛往生净土,是方便的易行道。难行与易行是有的,那是适应根性的,不同而又相成的法门,决不能如四句料简偈的那种偏私论法。末后一句──「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可说是岂有此理!中国的禅宗,自达磨传来(经过中国的玄学化),被称为「最上乘禅」。中国的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也有适应中国的特性。这是中国佛教,但佛教是不限于中国的。如今日锡兰等南传佛教国,佛教非常兴盛,就是我国的隋、唐时代,也不及他们。然而南传佛教国家,没有我国所弘的禅,也不知道西方极乐净土与阿弥陀佛,这当然是「无禅无净土」的,难道这样的信佛修行者,都要「铜床并铁柱」,非堕入地狱不可吗?作者处身于禅、净盛行的中国,只知道禅与净,缺乏对佛教深广的远见,一心要弘扬净土,才作出这不合情理的料简。 以上所说的「横出三界」,「带业往生」,「隔阴之迷」,「四句料简」,是一般净土行者,用来赞扬净土法门的。依法义说,这都含有似是而非的成分,但在弘扬净土来说,确有接引初学的作用。可以说:虽缺乏真实意义,却有「为人生善」的宣导价值。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