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法师与昆明华亭寺(郑筱筠、李晓珏) |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法师与昆明华亭寺(郑筱筠、李晓珏)
郑筱筠 李晓珏 虚云法师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是最令人景仰的法门龙象之一,大师一身兼系禅宗五家法脉,定慧圆融,宗说兼通。在其弘法的一百多年间,刻苦自励,济生度人,振兴道场,弘传佛教,先后重兴了鸡足山迎祥寺、昆明华亭寺、六祖道场南华寺、云门祖庭大觉寺、永修真如寺等佛门古刹,所建大小寺院庵堂计80余处,功德殊胜,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虚云法师在云南弘扬佛法、广施惠泽于大众近三十年,除在宾川鸡足山的功德建树外,便是重修昆明西山华亭寺。 一、重建华亭寺缘起 昆明西山华亭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大寺。相传宋大理国时期,鄯阐(昆明)侯高智升偶见华亭山“岗峦峻峭, 古树楼台”,遂建造别墅于此。 元朝延佑七年(1320年)的秋天,“云南禅宗第一祖”雄辩法师的高足玄峰禅师,到华亭山结茅而居,潜心静修。三年后,元峰禅师募化建寺,得高氏后人相助, 并向城中善男信女募化, 建大光明殿,创建了圆觉寺,西山始有弘扬佛法的一片净地。 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十二月八日佛教“腊八节”时, 英宗皇帝钦赐名曰“华亭山大圆觉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始用“华亭寺”寺名。华亭寺到了近代却日益衰败,但它却因与虚云法师的一段因缘而重新成为云南佛教的一大丛林。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 国内战乱频繁,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再加上此期旱涝灾害不断, 民心不定,于是云南省长唐继尧礼请虚云法师由大理宾川鸡足山祝圣寺来昆明主持佛事,超度护国诸役阵亡将士。 虚云法师来昆时,正值华亭寺面临着巨大危机之际。从辛亥革命之后,华亭寺就主持失人, 日见荒废。这种状况延续到民国时, 就更为衰败, 寺内虽有数名僧人,却早已经不知三学为何事。历代祖师苦心经营,所得田亩山场, 已卖典罄尽。寺基及存留殿宇, 由于管理不善,破败不堪。当地官府打算把华亭寺转售给外国人开办俱乐部。获悉这个消息后,虚云深感痛心,他请唐继尧出面,废止已经签订的契约,同时也担起了重整华亭寺的重任。 要重修一座庙宇并不难,但是要想复兴之,重新使之成为一座十方丛林,就不是一件轻松的工程。为此,虚云在华亭寺度过了整整十年。这无疑是佛教界值得称道的壮举,可以说有了他的苦心经营与不懈努力,才有现在名震四方的华亭寺,虚云也因此得到了时人的称赞。正如近代云南着名居士陈荣昌《金浮图(赠虚云上人)》中所赞: “华亭路, 昆池隔住。幸有高僧,一杯飞度,展蒲团坐稳云深处。开辟丛林,接引十方缁素。” 二、勘查风水,顺山势调整寺院建筑 及其结构 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亭寺,与明清时代的布局不尽相同,虚云在安排佛寺建筑的布局时花费了许多心思,他仔细堪查风水,并且依照佛制,对华亭寺原有布局做了一次大的调整,包括:调整门向、开凿放生池、修建海会塔等。这一举动看起来颇费周章,但是不论从传统的地理观念来说还是从现代的建筑理论来看,都使华亭寺具有了独特的气势和非凡的魅力。据《云栖禅寺万年簿序》中记载: “公初到山。见主门不正。三门对面为箐沟缺口。北风所劫。正向反为诸祖坟墓林立。实不雅观。乃先建海会塔。移诸灵骨于寺东后山。凿放生池。建天王殿。以次而客堂。僧寮。禅堂。佛殿。法堂。藏经楼。全寺各殿堂寮。圣像金容。始克完竣。十年艰苦。经营同获成立。祖龙以正。风气完密”。 在虚云大刀阔斧的整顿与改革之下,华亭寺的格局呈现出巨大的变化,终于使华亭寺成为既具中国传统地理观念的一个风水宝地,又是一个占地十八亩,平面布局呈矩形的顶级佛教寺院。现在的华亭寺依山势坐西向东,与内地寺庙坐北朝南的规则迥异,这是华亭寺一大特色。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寺院都无法取代的。而华亭寺的这一特色正是虚云法师对中国传统地理学观念有较深造诣的反映。部分,是佛门僧徒礼敬、参拜的对象。 虚云法师到华亭寺后首先就是重建佛寺,这些工程都是浩大、艰巨的。这次重建,历时最久,又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情况都动荡不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这十年间,经历了许多困难,但虚云法师始终以其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支撑着自己,四方奔走,筹措经费,重建伽蓝。 除调整修复寺内建筑之外,虚云还陆续更动了各佛殿法堂僧寮。一方面扩大其规模,添置各种设施;另一方面聘请优秀工匠,描画楼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艺术性。此间兴建了钟楼、藏经楼、两序僧寮(共计数百间),修大悲阁,扩建大雄宝殿。为了烘托佛寺古朴庄严的气氛,虚云还在寺内广植花木,并延请各方名人为大殿题写匾额、对联。 现在大雄宝殿前悬挂着的“瑞云栖止”匾额,就是唐继尧于民国15年题写的。后来因为修建过程中挖掘出一块写有“云栖”二字的残碑,于是唐继尧又为华亭寺题写了“靖国云栖禅寺”的匾额。正因如此,华亭寺也以“云栖”一名而闻名于诸方丛林。 佛殿内的佛像也装饰一新,仅在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一年内,虚云就修理全山祖塔及七佛塔,共十六座;同时修全寺佛像,增塑五百罗汉;在胜因寺大殿,铸大铜佛三尊;修西方殿,塑三圣像。在虚云的重塑之下,华亭寺的诸多佛殿中,又有了庄严的佛像。 在虚云的不懈努力之下,华亭寺新建的钟楼中又传出了久违的钟声,整肃一新的佛像又把庄严肃穆的气氛重塑起宋。不独如此,华亭寺的建筑,在虚云法师的修整之下更为雄伟壮观。无论是中兴祖庭,还是建设僧伽经济,虚老都是从整肃僧纪,严持戒律入手。虚云法师在重建滇中各寺院的同时,尤其注重僧伽风气的转变,传授戒法,登堂讲经,禅七坐香,无日稍停。 虚云和尚在华亭寺任方丈的第二年即民国10年(公元1921年)就开始立定规约,重振律仪,坐香讲法,传授戒法,推行严格的传戒活动,制定了严格的禅堂规制,并依律制定条例,每年举行传戒仪式,以重开传戒法会为重整华亭寺首要任务。在《滇垣西山靖国云栖禅寺传戒启》一文中,法师不仅道明了传戒的必要性和庄严性, 同时也提出,往后无论世事怎样变化,都应该在同样的时间,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传戒法会。 为了严肃传戒活动,虚云特地请当时昆明地区着名的政界要人、文人学者撰写《同戒录序》,其中也包括省长唐继尧。此外,虚云还不断地对传戒的各项程序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之后,在《云栖寺万年簿记》中,他又规定道: “每年传戒请十师及引礼。须选择相当人才。其求戒者加意审察。不得滥传。恐有恶劣分子。败坏法门。 日期以五十三日。不用请帖报单。而戒期圆满日。须领新戒踏看寺内山场界址。清理界址碑。及祖师之塔。以便护持。” 从第一次传戒法会到1949年为止的28年间,华亭寺每年一次的传戒活动,从未间断过,并且随着华亭寺的逐渐修复和发展,参加传戒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到民国24年的第十四期传戒法会时,受戒者达七百余人,其中,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有三百余人,优婆夷、优婆塞有四百余人。为此虚云法师还专门写下序文以纪念之。他在文章末尾说道: “求戒者将及千众,诚为滇中希有之盛举,亦本寺兴盛之征兆,是不可不记者也。是为序。” 在虚云的大力整顿之下,华亭寺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繁盛,还进一步成为了昆明各项佛教活动的中心。这一系列旨在严格戒律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给在战乱中衰落的昆明佛教以复苏的契机。 在严格戒律的同时,虚云法师还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规定, 以达到整肃僧仪的目的。1929年,集十年来管理华亭寺之心得,制定了《云栖寺万年簿记》。这篇《云栖寺万年薄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严格规定寺内僧众,尤其是住持的职责和义务。虚云认为,唯有坚持此“万年薄”,才会使得“法门不坠,道业大成。” 此文内容十分全面,涉及住持、常住、挂单者, 以及往来僧人、居士,历代法师等等人物, 以及祭祀、诵戒、丧葬(海会塔的管理)、往来、经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仅对住持的规定,就涉及:退位、死亡、收徒、结算账目、辞退、年迈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见虚云用心良苦且心思细密,考虑周全。细考此文则逻辑严密,条例整饬;严格又不失宽容,严肃又不失亲切。正是在这样的条例的规约之下,虚云离开后,华亭寺仍然得以稳步发展。 五、稳固经济,收回寺产 华亭寺将要卖给外国人经营娱乐场所时,原来属于寺院的房产、地产已经在战乱中丧失、变卖殆尽。然而,作为一座大禅寺,不应该仅仅靠香客、居士的布施来维系经济。要重振华亭寺,经济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费用,乃是虚云四方奔走、募化而来的。当时虚云已年逾八十,但仍不辞辛劳,本着强烈的责任心为重建华亭寺而尽心竭力。除募化之外,还着手收回原有的寺院地产。为收回寺产,民国十一年, 虚云争取到了唐继尧的支持,因而得以买回苏家村、杨家村一千多亩田归华亭寺。 此外,虚云主张寺僧自食其力,僧人自己开垦、种植田地来获取收入。虚云自叙云: “今后本寺僧众。有愿办实业者。山场则多种树木。田地则自行恳植。 自食其力。 以免外界口实。而杜弊端于无穷。” (摘自《云栖寺万年簿记》) 同时, 虚云还专门订立了一系列规定, 以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在虚云的辛苦操持下,华亭寺不仅自给自足地养活一大批僧人,还逐渐添置了一批法器财产。 至此,华亭寺不必再依靠布施来维持, 寺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巩固。史料载: “(虚云)捐巨资买赎庄田。山场竹,围。地土产业续加。通计所费百十余万。粗就次序。以为供瞻。永为十方常住。森林繁茂。多方保护。龙泉涌出。厨供不乏。正拟设学校以育人才。兴实业以安僧众。安居将就。 (摘自《云栖禅寺万年簿序》)可见此时华亭寺的经济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并且已经开始为乡民谋福利了。 六、施设方便,成就净土行人 虚云法师作为禅门巨匠,一生以禅功着称, 自行行他,但他对四众弟子的谆谆开导却并不限于禅法,而是因材施教,“喜禅者令参禅;念佛者令生净土;学教者令成法师,随机说法,从不自赞毁他,立门户见”。虚云法师与宋代以来的禅师一样,对禅、净二宗持和会圆融、兼收并蓄的态度。这是其禅宗思想的一个特点。在他看来, “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他在《参禅与念佛》的开示中,直接提出:“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净与禅本相辅而行。”为了给净土行者创造条件,护持他们专项精进用功,虚云法师除重兴禅堂外,还重兴佛堂。在华亭寺,虚云大和尚也建了念佛堂和海会塔,成就净土行人。 在完成了上述工作之后,虚云功成身退,又应邀赴福建主持佛教事务。 在虚云重兴的诸多庙宇中,华亭寺也许算不得是最具光芒的一座。但这十载的风雨见证了虚云对佛教的一片赤诚之心。虚云法师兴复华亭寺,对民国初期云南佛教以修复寺院为主导的佛教振兴运动,无疑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