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目录 出版前言 |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册 目录 出版前言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论 妙音佛学丛书翻译组汉译 目录 出版前言 序分: 论前皈敬 造论宗旨 敦嘱劝学 略述本论 正宗分: 造者殊胜 教授殊胜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 讲说轨理 完结轨理 亲近善士 修习轨理 暇满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三恶趣苦 皈依三宝 深信业果 意乐之量 -------------------------------------------------------------------------------- 出版前言 在北传大乘佛教教区中,西藏佛教由于受到入藏传播佛法的大德及密续的整体修持观念这两种因素影响,完整的接受了道次第的修行观念。历代的西藏高僧大德依循着这套观念,整理佛教的种种经论,把他们如理安立在适当的层次上,以作行者修持之用。历代大德更巧妙地运用这套修道次第观来巩固他们所弘扬的教规,藉此培育出教证双美的接班人,壮大其传承。这种依次第、不苟且、不躐等不冒进的教诫,令根器不同的佛教修行者能各各因应自身的能力及条件,在不同层次的心灵修行中稳步迈进;这种殷重务实的学风令西藏佛教无论在学问或实践两方面均享有美誉,比之于其他地区的佛教毫不逊色。从西藏历代大德流传下来的修行教授及论释,足以作为明证。层次井然的教观,令行者能有说有修,依修起证。使藏地在人力及资源皆不充足的环境下,仍然代有龙象辈出。 真正了解道次第的修行者能拥有务实的心态,从容不迫地沿着成佛的道次第迈进。当这些明了修持次第的行者发觉自心未能领会和实行所接受的法门时,便会冷静地反省自己是否缺乏了某些先决条件,经考察后便会安分地先完成某些基础训练,或先开始积集某些资粮,才会趣向下一步的修持。这种不攀缘将来的未得,不沉缅过去的已得,也不停滯在目前某些暂时立足处的心态,便是上进的良好基础。 这种外表上看似缓慢,事实上却是稳当精进(但是精进往往被误解为急进),按部就班、坚韧有力的心态,一向是有效获取成果的重要因素,这便是道次第的其中一种最具价值的贡献。 佛陀住世时,按问法者的各別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后代的大德把佛陀开示的甘露法门,依众生心灵的升进过程归纳为道次第的三大要门:即出离心、菩提心及空见与各种支分。由于佛陀是对机开示这种三要门及其他支分教法,所以并不一定按照它们的先后程序而说,但是,若就凡夫有情的心灵发展过程而论,却是有其规律性。简而言之,道次第的三要门可摄为两大范畴: (一)发心方便 (二)空性智慧 发心的方便可分为缘自相续之苦而发起的「出离心」及缘他相续之苦而发起的「菩提心」。此两者若分离时,便成为小、大二乘的分水线;从「菩提心」的角度出发,前者(出离心)便会被后者摄为基础加行。事实上,不论是大乘抑或小乘,缘自身之苦及他身之苦(亦即佛陀在「苦谛」的教示)皆是趣入圣教的首要条件,所不同者只是二乘在知苦这方面而言,小乘是看重自身,大乘则同时顾及一切众生有情。大乘行者若不能对「苦谛」有深刻的理解,便无法体恤一切众生之苦,从而难以真实发起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大乘菩萨愿行。所以,缘自身之苦而生起的出离心,是发起大乘愿、行菩提心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两者的先后次第是不能倒置的。 至于空性智慧,尽管佛教小大二乘各宗对所说的空见是有粗细之別,但只要是空见正确,便是不共于外道的法印,能助行者伏断无明烦恼障垢。然而,当空慧为不同的方便发心摄持时,却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为自求解脱的出离心摄持的空慧,便会带来解脱轮回的阿罗汉果位;为菩提愿行所摄的空慧,则能引生无尽利生、三身具足的无上正觉佛果。严格来说,道次第的次第是指「出离心」与「菩提心」的修习次第,行者并不一定要在完成「出离心」及「菩提心」之后,才可以闻思修学空慧,这点也是在研习道次第时要注意的。 道次第的各层教授于佛陀在世时,是因人而异地灵活开示,并无固定限制。但佛灭后成立的道次第教授,其内容却是硬性固定的,这便有赖学佛者对自身条件能力的真诚观察反省,才能恰如其分地修持不同层次的法门。 无数印藏大德在殷重修习道次第的同时,还善巧地把这教授引导弟子。所以,道次第的内容及次序虽然是有其固定性,但是由于历代大德的重点各有不同,所以令道次第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传承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西藏新旧各派悉皆奉行道次第,但是在各别传承之中,由于有重显教,有重密乘,又或为了针对当时的需要,所以,道次第在西藏各派传承中的位置也有轻重之別。只要我们比较一下宁玛派、迦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道次第作品的性格及数量,其明显分别便一目了然。欲明个中因由,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索西藏各派传承的教观见行,通过对各大传承教规的探究,能有助我们认识藏传佛教的沿革,更重要的是令我们认识到西藏大德是怎样灵活有效地运用道次第教授,从而令我们的修行信念更为坚实完整,这对于自身的修行或未来弘扬佛法而言,均具有深远的价值。 在西藏佛教新旧各派之中,由宗喀巴大士远承阿底峡尊者而创立的「格鲁派」或「新迦当派」,堪称弘扬道次第的表表者。在格鲁派历代祖师所撰造的道次第教典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共有八部,世称「八大导引」:1、《菩提道次第广论》;2、《菩提道次第略论》;3、《菩提道次第摄颂》;4、《菩提道次第.淬炼真金》;5、《菩提道次第善说精髓》;6、《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7、《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8、《菩提道次第文殊口授》。(《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菩提道次第文殊口授》亦已汉译,将于现已出版流通一编按。 ) 宗喀巴大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不但是格鲁派其余一切道次第教授的根本,更为格鲁派建立起她的显教教规。法尊译师把此论译为汉文后,道次第教授对汉土佛教行者便开始产生影响,今日,此论的研讨讲习更是蔚然成风,而且并不局限于西藏佛教团体。 鉴于法尊译师的译本用语古朴,令人多感不易阅读,妙音佛学丛书成员不忖自陋,在研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之余,参考法尊译师及各种有关的中外文献,以语体文把此论重新翻译,出版流通,并为论中的经论、人物、名相,附上梵藏名称及注释,以供读者对照,愿能方便有志学人研习。 妙音佛学丛书编辑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