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的乐道 |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的乐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法) 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参大师著 华锐.罗桑嘉措译 诚心向与至尊上师能仁金刚持无二无别者在任何时候致以崇高的顶礼! 但愿大悲摄护! 在这里,有缘的士夫趋人佛地的甚深方便菩提道次第的引导者有两种:道之根本亲近依止善知识之理及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 初者有二:在座(修持之时)的时候如何行持及座间如何所行。 初者又分:加行、正行、结行。 第一、加行:在与自己心情相适应的地方,坐於舒适的座垫上,以八种坐姿或者怎样舒适就如此而坐,其后好好观察自心。 保持殊胜善心而观想:在自己面前(对面)空中,由八大雄狮举擎高大的珍宝的宝座中,在莲月日轮的座垫上,自性为自己的具恩根本上师,形象为释迦牟尼佛,身色犹如纯金并具有顶髻,一面二手,右手做登地印,左手做定印上持有由甘露所盈满之钵,身着赤黄色的三法衣,被相好点缀,成为清净明亮。从身中发出的光蕴中央结金刚跏跌坐。 在主尊的周围由直接和间接的传承上师、本尊、佛、菩萨、勇士、勇母、护法出世智慧诸眷属所簇拥。在各自之前圆满宝座上,具有各自所说的诸教法为光本性经帙之形象,诸资粮田对自己现欣喜之状,自己也对诸资粮田的功德及慈悲作忆念,在引生虔诚的信仰而这样思维诵持: 我与一切慈母有情,从无始以来乃至现在,虽然尝受了总轮回的苦头及别三恶趣的种种痛苦,却仍然痛苦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这次荣幸获得了极其难得而又意义重大的殊胜人身,在这个时候,假若此刻不能获得断灭一切轮回痛苦的解脱——上师佛果,复又遭受总轮回及特别承受三恶趣的各种大忧苦,为此,能从这些痛苦中救护的能力,就是居住於面前的上师三宝所具有,所以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我无论如何要获得圆满的无上佛果,基於此,对於上师三宝,自己应当发自内心而作皈依! 首先修习皈依发心及四无量心后,尤其为了一切众生的事业,无论如何要迅速成就无上佛果,所以通过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而进入修持菩提道次第的引导(诵七遍或二十一遍)。 然后是自己面前空中乃至结金刚跏跌坐。其上之后面於各种莲月日轮垫上,对於佛金刚持,由修习加持传承的所有上师所簇拥,於右边至尊弥勒,被广行传承的七师们所围绕,对左边至尊文殊,由深见传承的上师们所围绕,对於前面具恩上师,由一切有法缘的上师们所簇拥,在这些的周围被本尊佛菩萨勇士勇母护法智慧眷属所簇拥。在各自之前圆满宝座上具有各自所说的诸教法为光本性经帙之形状。在这些的外边相应调伏所现的不可思议而射向十方的所有主尊眷属的首顶白色嗡字、喉间红色啊字、胸间蓝色吽字、脐间黄色娑字、密处绿色哈字,发出五色光芒。上师释迦牟尼佛的心间吽字中放光於十方,故而从本性之处迎请如同修者的智慧尊,融於各个三昧耶者,观为集一切依怙之体后,做七支供及献曼札而作祈祷,必须按秘诀与自心融合。 其后,自上师释迦牟尼佛心间吽字中放光,照射於周围的所有寂怒之众,这一切收为光之形状后融於释迦能仁之身中,能仁又融於自身之顶的根本上师。其变化中,自己之顶门狮莲月日轮座上,自性为自己的有恩根本上师,形象为释迦牟尼佛乃至结金刚跏趺坐,观修后,做七支供及简略的曼札供,然后思维自己与方围的一切慈母有情交口作此祈祷: 四身体性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种种化身体性上师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上师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本尊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诸佛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正法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圣僧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空行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护法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尤其是: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我等一切慈母有情受生於轮回之中,长期遭受极大的种种痛苦,这就是以意乐加行如理没有亲近善知识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我与一切慈母众生由意乐加行如理能够亲近善知识,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之身中流露出五种甘露光芒之流,进入到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故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集聚的一切罪障,特别净洗对於以意乐加行如理能亲近善知识而设置障碍的一切病魔,身体转变为具有清净明亮光芒之本性。长寿及福德等的一切功德俱增,尤其是由正确的思想行为如理能够亲近善知识的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作如是思维。 第二、加行又分以意乐(思想)亲近依止和以加行(行为)亲近依止。 一、以意乐(思想)亲近依止之理再分为学修根本信仰及忆念厚恩而作恭敬。 l、学修根本信仰。 从上师释迦能仁心间放射出与自己直接有法缘的诸上师,居住於面前虚空而作所缘:我的这一切善知识是真正之佛,如无上佛祖曾经在诸多续部典籍中说,佛金刚持在浊世时化现为善知识身相后而广利众生的事业。我的这些善知识也只是除了显现的身相不同之外,佛金刚持对我们这些没有机会亲见佛祖的众生为了摄护,而显示为善知识的身相。所以现在我与一切慈母众生视善知识们为真实能仁金刚持,祈求上师本尊以首顶上师本尊之身中乃至入到身心,净洗自身之障碍,其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作如此思维。 那么,佛是断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可我的这些善知识们由三毒所引发后具有如此如此过失,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是心底不清净所致。昔时由於自心不纯洁之故,善星比丘对於佛所行的一切事业全看作是骗人的把戏,无著菩萨视至尊弥勒为犬,以及美支瓦看到大瑜伽自在师杀猪的场面等等不相应之景。同样,我的这些善知识们虽然没有如此之过,若认为具有过失的话是自己心底不清净的缘故。 为此,我及一切慈母有情的心中,对於这些善知识,看为过失的念头刹那都不要生起,所作的一切都视为功德,令顺利生起极大的信仰而祈求上师本尊乃至作祈祷,从首顶上师本尊之身中乃至入於身心,故净洗自身之障碍,其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作如是思念。 2、忆念厚恩而作恭敬。 在自己面前,清晰缘修善知识们后,思维:这些善知识对我恩德甚大,赐给我能断灭轮回及三恶道的一切痛苦而顺利通达获得殊胜解脱——无上佛果的甚深妙道者乃是这些善知识的恩德,因此我及一切慈母众生的心中,对於随念这些善知识的恩德的极大恭敬之心使顺利引生而对上师本尊乃至祈祷之故,从首顶上师本尊之身中乃至入於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其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作如是思念。 二、以加行(行为)亲近依止之理。 於面前善知识们非常清晰可见,自己为了诸佛善知识们欣喜之缘故,不顾一切舍弃身命财物等,尤其按教诲如理修习作供令欣喜。能够这样行持而上师本尊乃至作祈祷,首次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其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作如此思维。 三、结行时怎样做的道理。 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的时候,作祈祷及诵咒,从此中所产生的一切善根,极有力地回向给自他的临时及究竟自己所祈愿诸处。 第三、在座间如何行持的道理。 在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讲解亲近善知识方面的经论,通过正知正念防护诸根,知道饮食的标准,不眠而勤修瑜伽,就寝的时候所行持之理及勤修沐浴及饮食的道理。 二、亲近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为二种:为了暇满获取精要而催促及如何取得精要之理。 初者又分为在修持的时候怎样做及休息的时候如何做的道理。 在修持的时候怎样做者又分为加行、正行和结行。 l、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我等一切慈母有情受生於轮回之中,长期遭受极大的各种痛苦,这是因为心中没有引生起暇满重大意义极为难得的殊胜证德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我及一切慈母众生的心中,为了引生暇满重大意义极为难得的殊胜证德,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之故,自首顶上师本尊身中,流露出五种甘露光芒之流,进入到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为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集聚的一切罪障,特别净洗对於引生极其难得暇满重大意义殊胜证德而设置的障碍,身体转变为具有清净光明之本性。增长长寿及福德等的所有功德,尤其在自他的心中引生起极其难得暇满重大意义的殊胜证德。作此思维。 2、加行分为思念暇满意义重大及思维极其难得。 一、思维暇满意义重大。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之际,应当这样思维:对於修持正法有足够之时间故名为有暇;修习佛法具足内外诸因缘故名为圆满。总之,我们所获得的这个暇满人身,其意义是非常非常大的,通过这个人身能修持增上生身受用圆满之因——布施、持戒、忍辱等,特别於其身中引生起三律仪,在浊世中,短短的一生就能顺利获得佛果。所以将这个极其难得、若得意义重大的暇满人身而不白白耗费,应该要取其精华。为了如此能行持,祈求上师本尊乃至而作祈祷,从首顶上师本尊身中乃至入於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在自他的身心中引生起其殊胜证德。作如此思维。 二、思维极其难得。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之时,应该这样思惟:获得暇满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十分难得,人等有情几乎都造十不善业等,因其力大,这些违缘也成为获得暇满的障碍。特别对於获得清净的圆满暇满之身,必须要有持戒清净作为根本,布施等作为助伴,结合无污祈愿等,行持如此之因者又少之又少,以畜生等恶趣有情相比获得善趣者绝无仅有,再与善趣相比较,获得圆满的暇满之身者寥若晨星而非常难得。 为此,十分难得,若能获得这次意义重大的圆满暇满人身,绝对不能虚度,而要取其精髓。取其精髓之理又要时刻亲近上师佛,由此能受取佛法妙乘教授的精髓,在一生一世中就会顺利获得无上佛果。 为了如此能行持,祈求上师本尊乃至而作祈祷,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乃至入於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在自他的身心中引生起殊胜的证德。作此思维。 三、结行。 结行时如何所行,如同前面所说。 在休息的时候要阅读宣说暇满内容的经论等,也如同前面所述。 第二,如何行取精髓的道理分为三种:下士共道的修心次第、中士共道的修心次第及上士道的修心次第。 下士共道的修心次第分为修习的时候怎样做的道理。 修习的时候怎样做分为加行、正行和结行。 一、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这以前如同前文受持之后: 我等一切慈母有情受生於轮回之中,长期遭受着极大的种种忧苦,这是因为没有思维死亡无常、没有以恶趣痛苦所畏惧后虔诚皈依三宝,以及没有对於业果生起信念后,如理取舍黑白之业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我与一切慈母众生心中要思维死亡无常、以恶趣痛苦被畏惧后要诚心皈依三宝,以及对於业果引生虔诚的信念后,如理弃恶扬善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之身中流露出五种甘露光芒之流,进入到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由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积累的一切罪障,特别要净洗对於引生其(思维死亡无常等)殊胜证德而设置的障碍,乃至身体转变为具有清净光明之本性。增长长寿及福德等所有功德,尤其在自他的心中引生起其(思维死亡无常等)殊胜证德。 二、正行又分为思维死亡无常、思维恶趣的痛苦、皈依三宝以及对业果引生虔诚的信心。 1、思维死亡无常。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之时,应该这样思维:极其难得,若得其意义甚大的这个暇满的人身会迅速坏灭,死主定会到来,但却内外任何一因缘也都无法遮回,寿量不会增长反而不断减少。活着的时候又没有时间修习佛法,不仅必死无疑,而且在什么时候会死去却做不出决定。我们生活的南瞻部洲的众生寿命确实没有规定的寿量,死因很多而活缘少,身命犹如水沫极为脆弱,因此是死无定期的。死的时候除了佛法外什么都起不了作用,虽亲朋好友如何疼爱而簇拥,也带不走一人;虽然有万贯家财,但却连微尘那么大小也带不去。即使生长在一块的骨肉也要分离的话,对现世的区区幸福有什么可贪恋的?!死神必定会来的,但什么时候到来是无法断定的。今天自己也会死的可能性大,所以必须要对死亡准备一下,考虑到死亡,应该对现世的一切“幸福”毫无贪恋,而从此刻就要修习清净佛法。 能这样修习而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流露出五种甘露光芒,乃至进入到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在自他的心中引生起其之殊胜证德。 2、思维恶趣的痛苦。 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状态之中,应该这样思维:极其难得,若得其意义甚大的这个暇满的人身会疾速坏灭,死后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还必须要投胎转世,生又超不了善趣和恶趣二者的范围,假若受生於恶道,地狱道的众生有冷热为例的各种痛苦;饿鬼道的有情有饥渴为例的痛苦;畜生道的众生有愚痴不知、弱肉强食、役使为例的痛苦,这些都难以言表。 为此,如此之恶道的忧苦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极其难得,若得意义甚大的这个暇满的人身,现已获得,在此时此刻,应该要获得断灭一切恶趣痛苦的上师佛果。为了能这样修习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故净洗自己之障碍,在自他心中引生起其之殊胜证德。 3、皈依三宝。 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出现上师本尊三宝勇土勇母护法眷属遍满虚空,於首顶之上师本尊身周围居住之皈依处明晰观修,忆念诸尊的身语意事业等的功德之时,祈求我及慈母一切有情,从总轮回及别三恶道的恐怖中此时此刻获得救护!而具有如此希求之心,皈依上师本尊三宝。诵持如是之皈依数以万边或无数边。通过知道皈依三宝后的暂时及究竟的利益之方式,如理学修皈依的内容。 4、对业果引生虔诚的信心。 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状态之中,应作如是思维:佛经中曾说,依止行持善因后只能产生快乐却不产生痛苦;依止行持不善因后唯独产生痛苦却不产生快乐;虽然造作了微小的善恶之因,若与障碍不相遇,就会产生很大的果报;未造善恶二因,就不会有乐苦的果报;造作善恶二因,若与障碍不相遇,造业就不会失坏,因此必定会产生乐苦的果报。并且对以福田、意乐、布施、依处力大而生起坚定的信念后,从十善业等的微细善业而作起,由十不善业等的微细不善业而对三门(三业)远离染污,勤奋修习此取舍。 能如此而修习,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上师本尊身中乃至入於身心,故净洗自身之障碍,其殊胜证德在自他心中生起。虽然这样勤修,对治力弱小,烦恼力强盛,假若一旦被不善所染污,必须要勤奋努力修习四力的忏戒。 三、结行。 结行时犹如前面。休息的时候应该要参阅有关宣说下士共道内容的经论等,也同前面所说。 对於下士共道修心的次第已说完毕。 中士共道的修心次第分为二种:引生欲求解脱的心、抉择进入解脱道的性相。 引生欲求解脱之心又分为修持的时候应该怎样行及休息时如何作的道理。 修持的时候应该怎样行分为三种:加行、正行和结行。 一、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这以前如同前文作受持,之后: 我等一切慈母有情受生於轮回之中,长期遭受着极大的种种痛苦,这是因为没有引发懂得轮回所有为痛苦之本性,从此中未能欲求解脱的强有力心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我及一切慈母众生的心中应该生起了知生死轮回一切为痛苦之本性后,为了使从此中欲求解脱之强有力的心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加持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由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积累的一切罪障,特别要净洗对於引生了知一切轮回为痛苦之本性后,从此中欲求解脱之强有力的心而设置的障碍乃至身体转变为清净光明乃至增长。尤其在自他的心中生起懂得一切轮回是痛苦的本性后,从此中欲求解脱的强有力之心。 二、正行又分为思维轮回总的痛苦及思维各个的痛苦。 l、思维轮回总的痛苦。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乃至思维:虽然我如理修习断除十不善的戒律后,获得了脱离恶趣的痛苦、善趣的果位,假若不能获得彻底断尽痛苦的解脱,也没有刹那的快乐。譬如,对於一囚犯决定一月要执行死刑,这期间每天还要遭受火漆刑,棍打等的痛苦。个别因为靠山等之故,虽然现在不遭受棍打等的痛苦,但他每天不断接近死刑的日子而产生痛苦,所以毫无快乐之感。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获得彻底断灭痛苦的解脱,即使获得了何等善趣之果,也因为享尽原来所造作的善业后,仍然会堕於三恶道中,必须在长时间内承受种种巨大的忧苦。 又,在这个生死轮回中,一旦被业烦恼之故而受生后,超越不了痛苦的本性,怨敌转为亲友,以及亲友变为怨敌,做出利害之事,所以不可信任。无论怎样享受轮回的“快乐”,不仅得不到满足,而且会不断增长贪爱,随之会引发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不论得到何等英俊潇洒、美丽可爱的身体,还是要一次又一次地抛弃,听以对获得好的身体也不可信赖。从无始以来反复受生,因此受生之边际是没有穷尽的。凡是获得何等轮回的圆满盛事,最终必舍无疑,故而不可信任。自己没有陪伴而却孑然一身要去向后世,所以朋友绝对是靠不住的。为此,暇身极其难得,若得意义重大的暇满之时,无论如何也要获得断灭整个轮回痛苦的上师佛果。 能这样修习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故净洗自身之障碍,在自他心中引生起其之殊胜证德。作此思维。 2、思维轮回各自的痛苦。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乃至这样思维:假若一旦形成了取蕴之身,就超越不了痛苦本质的范围,更何况说三恶道呢?形成人的取蕴之身后,就会产生饥渴、寻觅奔走、亲友离别、怨家相遇、物求不得、厌物偏得、生老病死等等的痛苦。 形成非天的取蕴之身后,就会对天人的富饶产生嫉妒。而心生痛苦,通过这些使身心上遭受各种痛苦。 形成欲界天的取蕴之身后,就会与阿修罗争斗,导致截肢、戳身、杀害等的痛苦,并会显现五种死兆后,失去天人的富有,继而堕入恶道遭受痛苦的先知之苦。 虽然形成上二界的取蕴之身后,但对禅定未得自在,以前造作的善业断尽后堕於恶趣中,遭受难以估量的重大忧苦。 总之,由此取蕴会成为现世的生老病死之身,并於现世后世能引发苦苦、坏苦。一旦形成取蕴,就会成为由业烦恼所控制的不能自主的行蕴的本质。所以,无论怎样也要从取蕴本性的轮回中获得解脱成就上师佛果。如此能够修习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故净洗自身之障碍,在自他心中引生起其之殊胜证德。 3、结行。 结行时如何行持者犹如前文所说。 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有关讲解一切轮回为痛苦的本质之经论等,如同前说。 抉择进入解脱道的性相又分为二种:修持的时候怎样做和休息的时候怎样做之理。 修习的时候怎样做再分为三种:加行、正行及结行。 一、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这以前犹如前面所述受持,之后: 我等一切慈母有情受生於轮回之中,长期遭受着极大的种种痛苦,这是因为没有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后如理学修三学道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我及一切慈母有情能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后如理学修三学诸道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乃至由於进人身心,由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积累的一切罪障,特别要净洗对於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后如理学修三学道而设置之障碍乃至身体转变为清净光明乃至增长。尤其在自他的心中引生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后如理学修三学道的殊胜证德。 二、正行。 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乃至如此思维:根识本身是为无记,最初缘我及我所后产生有自性之心,由此妄执为我后,对於自己的一方产生贪恋,对於他方产生嗔恨以及产生胜过别人的骄傲自慢等的错误观念,通过这个观念却会对於宣说无我的导师、导师所讲解的业果、四谛、三宝等产生子虚乌有的邪见,并会产生怀疑。通过这些增长其它烦恼,故而积业后,在轮回中身不由己地遭受种种痛苦。因此,寻根溯源一切痛苦的根本完全是无明一手造成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获得彻底断灭一切轮回痛苦的上师佛果,所以必须如理学修三学诸道。 特别能守护利益甚大,若不守持其罪过很重,因此我如何所承诺的戒律,哪怕是舍弃生命也不毁坏而如理防护。不知是产生堕罪之门,因此为修其对治,要听闻一切学处;不恭敬是产生堕罪之门,因此为修其对治,要恭敬佛陀、佛制、以及对佛制如理学修的梵行们(同参道友);放荡不羁是产生堕罪之门,所以为修其对治,要引生正知正念、惭愧之心而要具有不放逸;烦恼多者乃是引生堕罪之门,所以为了修习贪欲的对治而思维不悦意、修习嗔恨的对治而思维仁慈、修习愚痴的对治而思维缘起等,必须要如理学修被罪过未染的清净戒律。 为了能这样修习,祈求上师本尊乃至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乃至进入身心,故净洗自身之障碍,在自他心中引生其之殊胜证德。而作此思维。 三、结行。 结行时怎样行持如同前面所说。 在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有关讲解别解脱戒的诸学处等,又同前面所述。 中士共道的修心次第已解释完毕。 上士道的修心次第又分为二种:为了成就菩提而发心之理及发心后修心诸行之理。 为了成就菩提而发心之理又分为成菩提真实发心及发心仪轨所受持之理。 为成菩提真实发心再分通过因果七窍发菩提心之理及通过自他相换发菩提心之理。 一、通过因果七窍发菩提心之理。 首先要观修对於一切众生产生平等心后,要修持知母、念恩、报恩、仁慈心、悲悯心、优越心和菩提心。 其又分为在修习的时候如何行及休息时如何作的道理。 在修习的时候如何行又分为加行、正行、结行。 l、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此以前如同前面所言而受持,之后: 我及慈母一切众生的心中能够引生对於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的平等心,以及知母、念恩、报恩、仁慈心、悲悯心、优越心和菩提心的殊胜证德,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流露出五种甘露光芒之流,流进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因此净洗自无始以来所积累的一切罪障,尤其净洗对於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的平等心等而设置障碍乃至身体转变为清净明亮光芒之本性,增长长寿及福德等所有功德,特别在自他的心中引生对於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的平等心的殊胜证德。 2、正行。 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中,在前面要清晰地所缘一位曾经没有作过任何利害的中庸有情后,对此而言,希望离苦得乐,因此切莫有些作为亲友而行利益及有些作为疏敌而做伤害,必须要远离亲疏贪嗔而生平等心。如此能作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如果对此能心平等时,在面前清楚地缘修一位喜欢的有情,使心态保持平衡,对於他,心不能保持平等乃是由於贪爱所致。往日也贪爱喜欢者而受生於轮回之中,如此思念之后修习制止贪爱。 若对於此具有平等心时,在面前清楚地缘修一位不喜欢的有情,使心态保持平衡,对於此心不能保持平等乃是由於自己之心主观偏向所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嗔恨。假若对此不能持平等心时,就根本没有菩提心生起之处,而这样思维之后修习防止嗔恨。 如果对於此具有平等心时,在面前清楚地观修一位如同慈母般的可爱有情和一位犹如怨敌那样可憎的有情二者。对他们二人来说离苦得乐的心情是一致的。对自己而言,现在作为亲友的这位有情,自轮回无始以来,曾作过无数次的主要怨敌,是无法估量的;现在作为怨敌的这位有情,从轮回无始以来,曾作过无数次的母亲而加以慈护,是无法统计的。所以还对谁作贪爱?对谁作憎恨呢?应该要远离亲疏贪嗔,保持平等之心。使如此能行持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如果对此生起平等心,对於一切有情修习平等心。其之道理是,对所有众生而言,希望离苦得乐的心情是相同的。对自身来说,一切有情都是亲友,所以切勿将有些有情当作是亲友作利益,有些有情看作是疏敌行伤害的友敌区分,应该要远离亲疏贪嗔而生平等心。令如此能行持而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其后,知母乃至菩提心之间的修法是,在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乃至如此思维:为什么一切众生是我的亲友,其原因何在?是这样,轮回是没有端倪的,因此我的受生也找不出开始,受生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不曾受生的地方,受生的数量无法由计数断定,没有不曾受生之身,受生之身是无法统计的。没有一位有情,不曾作过我的母亲,作我的母亲之数量不可估量。每一位有情,也由人的身体,没有一位不曾作过我的母亲,作我母亲的数量难以统计,以后还会作我的母亲,所以无论怎样,都是有恩於我的母亲,而作上述思维。 如果认为,因为有情是无数,一切有情怎么会是我的母亲呢?因为有情是无数,不会不成为我的母亲,如同有情是无数一样,我的受生也是无数,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 假若以为,因为我与一切有情互相不认识,所以不是我的母亲。我与慈母一切有情相互不认识,就不会成为我的母亲的话,因为现世中也有很多有情母子相互不认识。 又,一切众生虽然是我过去世的母亲,因为已经成为是过去,所以现在为母亲是不合理的。若是这样,那么昨天的母亲,按今日来说她已经成为过去,所以会变为不是母亲?基於此,昨天的母亲和今天的母亲二者,以母亲而言,没有任何区别,对於恩惠来说也没有丝毫差别。同理,宿世之母与现世之母二者,从母亲的角度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别,施恩方面也是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怎么说一切有情不都是我的母亲呢?若能对此产生体验时思维恩德: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之状态中,在面前清晰地观修现世的母亲,不观年轻时的母亲,而要观年迈时的相貌后,作如是思维:我的这位母亲不仅为现世之母,而且自无始生世以来,作了我无数次的母亲,尤其是在这一世中,最初怀胎期间处处小心护养,产生的时候放在柔软舒适的垫上,十指捧玩,将我附与慈母暖体,慈笑抚养、喜目而视、口拭鼻涕、手擦屎尿。慈母产生重大的痛苦与我有点轻微的疾病二者中,将我的疾病视作主要,恶毒之语攻击慈母而身心受到极大危害几乎崩溃,还不顾一切地把千辛万苦得来的所有饮食财物赐与我,慈母力所能及地作出一切牺牲而成全我的利乐,从巨大的伤害及痛苦中救护我,所以恩重如山。 如果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接着观修慈父等其他友人。其之观修方法是,清晰地缘修慈父等的相貌后,其从无始生世以来,作了我无数次的母亲,在成为母亲的时候,犹如现世之母那样惠施恩德抚育,所以恩德甚大。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接着观修非亲非怨的中庸有情。其之观修方法是,在面前清楚地缘修一切中庸有情后思维:现在虽然我与这些有情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自无始生世以来,都曾作过我无数次的母亲,在作母亲的时候,如同现世之母一样惠施恩德抚养,所以恩德极大。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接着观修怨敌。其之观修方法是,在面前清晰地缘修怨敌的形象后思维:现在我何必把他(她)当作是怨敌对待,他(她)从无始生世以来,曾作过我无数次的母亲,在作母亲的时候,对我作了无量的利益和安乐,从巨大的伤害及痛苦中救护,尤其无他时我坐立不安,无所适从;无我时他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彼此和睦相处,而这样经过了无数次。现在变成这种十分糟糕的情况,是恶运所致。反之,他(她)纯粹是有恩於我的慈母。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接着思维修习一切众生的恩德,这样思念恩德后,修持报恩之理是,在首顶观修上帅本尊乃至如此思维:自无始以来由恩德抚养的慈母们被烦恼恶魔搅乱身心,因此对於根识未得自在而心情狂乱,失去了观看人天福报及永久快乐之道的眼睛,没有了引盲的善知识,每一刹那中都在造作恶行的罪孽,故而失足,一蹶不振。 舍弃总轮回之有情以及尤其舍弃那些蹒跚於可怕的悬崖边缘的众生时极为可耻,所以我为了感恩图报,从轮回中救度出来,引向解脱之道。能如此成行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修习仁慈心的道理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如同自己之母亲一样可爱的随一众生作为所缘思念:此岂能具有无漏之乐,就连有漏的快乐也不具有,现在自以为是“快乐”这一切也逐渐变为痛苦,为了寻求一种快乐,虽然经过干辛万苦,到头来造作的还是来世恶趣痛苦之因。此生中任劳任怨,除了造作痛苦之外,根本没有清净的安乐。所以,其能具有快乐及一切快乐之因,该有多好!但愿具有快乐之快乐之因!应该具有快乐及快乐之因!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所缘父亲等其他亲友、中庸有情及怨敌,最后缘修一切众生,如同前面所言修习。 修习悲愍心的道理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首先观修屠夫正在宰杀的绵羊及其痛苦所迫的脆弱众生。其修持之理是,面前清晰地观其形象后思维:捆绑诸肢,剥其胸皮,屠夫之手伸进胸腔而要夺走生命是不言而喻,绵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屠夫之面孔思维痛苦所迫的这一切情况后,发愿: 其能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该有多好!但愿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应该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 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缘修恣意享用僧人的财物,犯戒、舍弃正法者、邪见者以及恼害有情而造作种种不善之恶业者,对容易造作此等恶业的有情加以观修。其之观修方法是,面前清楚地所缘此等的形象后,思维:现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今生中也不具有快乐,死后疾速堕生恶道是不可置疑的!投生恶趣,必将遭受种种硕大忧苦,所以这些众生能够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该有多好!但愿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应该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对此能够产生体验时,面前清楚地缘修慈母等友人后思维:其由现世的勤勤恳恳而反复讨好亲友怨敌,被苦苦及变苦所迫,没有丝毫的快乐,现世中因忙於恶事而未生起善心,故死后即刻受生於恶道之中,会长期遭受种种巨大的痛苦,所以这些有情能够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岂不美哉!但愿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应当远离痛苦及一切痛苦之因!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对此能够生起体会时,对於中庸有情及怨敌,以及最终一切有情之间作观修皆同前理。如此能对仁慈及悲悯产生体验之感时,接着观修优越心(旧译增上意乐),其观修的方法是,正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状态之时,作这样的思维:被痛苦所迫,失去快乐的所有众生,我应该使他们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我应该让他们得遇快乐及快乐之因!特别我应该令一切有情断灭二障及其所有习气,获得无上圆满的佛果! 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然后修习菩提心的道理是,正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状态之时,作这样的思维:如果问:你具有引导一切众生能成就无上佛果的能力吗?回答说:现在连引导一位有情成就无上佛果的能力都没有,不仅如此,虽然获得了二种阿罗汉的果位,除了只能作少许有情之事外,不具备引导一切有情成就无上佛果的能力,那么这等能力谁能具备?无上圆满佛陀所具有。佛陀的身功德由相好庄严作点缀;语功德不须功用,以具有六十种音支,每一刹那也能根据一切众生各自的语言而宣讲妙法;意功德能现见一切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的事理;对於一切有情犹如慈母爱护独子一样,而由大悲心促使,一视同仁所趋人,刹那都离不开教化之时中,事业自然成就,发出身语意的各自少许光芒,由此也能引导无数有情获得一切种智之果等等。 总之,具备所有功德的学科,断绝所有过失的类别,乃唯独是无上佛陀。所以,究竟成办自他二者的事业,必定要获得如此圆满的佛果,因此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的事业,无论怎样也迅速获得无上佛陀的妙果!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由於祈祷之故,从首顶上师身中出现第二身如同一灯头分二之形状后融人自身,由八大狮子举擎高大的珍宝的宝座中,在莲月日轮的座垫上,自身为释迦牟尼佛乃至结金刚跏趺坐,而作如斯观修。 在自身显现为能仁(释迦牟尼佛)的状态之时,身财富以及善根等一切,变为五种甘露光芒等形象而发出后,惠施与一切有情,所以一切有情获得人天福报和永久安乐的圆满大乐。 3、结行。 结行如同前面所言。 休息的时候应该参阅有关讲解仁慈心、悲悯心和菩提心的经论等,如同前述。 二、自他相换发菩提心之理。 首先对於一切有情行持一视同仁的平等以及知母、念恩二者为先,在自己的周围清楚地缘修一切有情后,於自己心中,对於自他二者作分析观察,爱重自己呢还是爱重别人?舍弃自己呢还是舍弃别人?这个时候,爱重自己舍弃他人的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此时此刻应该这样思维:爱重自己后舍弃他人是不合理的,是因为自他二者希求离苦得乐的心愿是一致的。所以,犹如爱重自己那样,必须爱重别人;就像他人重视自己,自己感到高兴,同样地,自己也重视别人的话,别人也会同样感到高兴。 又,为了能够成全自己,自从轮回无始以来,因为爱重自己的缘故,不但没有成就自他二者的任何一者的事业,而且还在承受着种种痛苦,所以爱重自己是轮回及恶趣痛苦等的根本所在,因此爱重自己未生者让它不生,已生者令其断除。爱重他者乃是产生所有功德的本源,所以爱重别人未生者让它新生,已生者使它增长。为能如此而行持,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简言之,能仁佛祖舍弃自己,爱重他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众,因此才成就了无上佛果,我也如果那样行持的话,早就成佛了,可是未曾那样行持,所以乃至今天仍然在轮回中漂泊。只要心中存在爱重自己,就不会产生爱重他人,就算是生起此心也不会继续下去,因此爱重自己后舍弃别人的心,刹那也不让它生起,应该舍弃自己而爱重别人,接受他人的痛苦和一切罪业,让自己来承受。将我的一切安乐及善业惠施给他人,我必须使一切有情脱离痛苦后,具足圆满的快乐!可是,现在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是谁具备这样的能力?是无上佛陀所具足。所以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愿我获得无上佛果!为能这样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发心仪轨所受持之理分为二种:没有获得律仪使其获得及获得者不衰损而守护之理。 一、没有获得律仪使其获得之理。 《道次第》中虽说愿行依次受取,按照寂天大师之宗,同时受取较为方便,因此其之道理是,总的说来修习前行次第,特别对於亲近善知识之理乃至菩提心之间的正行的观修,与心加以配合修习之后,正在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思维:为了利益慈母一切有情的事业,应该疾速获得无上佛果,为此,从现在起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之际,受取菩萨戒后学修广大事业,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但愿获得佛果。 这种心在未得佛果之间要受持。 如此思维后,观修跟着上师能仁念诵: 诸佛以及众菩萨,祈求对我请摄护! 犹如往昔诸善逝,对於菩提心引生,以及菩萨诸律仪,如理依次勤守持,我也为利诸有情,勤奋习引菩提心,对於菩萨诸学处,如理依次要勤修。 复诵三遍后,要生起得到菩萨戒的信心,然后诵读: 今生我有妙结果,善得暇满之人身,今日生於佛族中,现今成为如来子。 现在无论我也要,行持佛制之事业,对於无过佛子身,不作任何之染污! 而心中感到欣喜。 二、获得者不衰损而守护之理。 正在首顶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乃至为了慈母一切有情的利益,祈求获得无上佛果,因此思念菩提心的利益后,昼三次夜三次而修持菩提心;对於众生而言,其所作所为不论如何,以我说来,我由心也不舍弃一位有情。为了能增长发心,对於供养三宝等积累二资粮,必须要努力勤奋修习。 又,对於上师等为了诙谐及玩笑,又以妄语欺骗、对於别人行持善业产生恼恨、对於进人大乘的菩萨,以嗔恨说坏话、不以真诚而施诡计,要断除这些四黑法等对发心有所损害的诸因,要如理学修依止四白法等有助於发心增长的诸因。 总之,要勤修不以十八堕罪、四十六恶作任何时候所染污的清净菩萨律仪,舍掉生命也要在未成菩提之际加以守护!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第二、发心后学修菩萨行的道理分为二种:学修总的菩萨行和特别学修后二度。 学修总的菩萨行又分为修的时候如何所行及休息时如何所行。 修的时候如何所行再分为加行、正行和结行。 一、加行。 依怙皆集上师本尊佛顶礼导师能仁金刚持! 其以前如同前面所言,然后: 我与慈母一切有情对於甚深及广大的菩萨诸行如理能够学习,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二、正行又分为为了成熟自心修持六度及为了成熟别人之心修持四摄之理。 1、为了成熟自心修持六度。 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状态之时,为了慈母一切有情的利益,迅速获得无上佛果,因此不希望名闻利养恭敬等,而要对於未得佛法的诸有情,加以传授正法,这就是法施;人和非人以及妖精所伤害的诸有情,从此畏惧中救护,这就是无畏施;对於贫苦所迫的诸有情,不望酬答及异熟而舍弃吝啬,惠施其相应的资财,这就是财施。应该要如理学修三种布施的道理。 总之,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迅速获得圆满的无上佛果,所以我的身体、资财及其一切善根,毫不吝惜地惠施给一切众生。为能如此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能使增长惠施之心,就是布施的修持。 持戒的修持方式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要断除与已经承诺受持防止的十不善等律仪有所违纪的诸罪过,将自己心中布施等六度及持戒等清净善业未生者令其生起,已经生起者使其增长,把一切有情也结合持戒等的清净善业后引向成熟解脱之道。能够这样行持,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忍辱的修持方式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一切有情虽然成为是怨敌,自己却也刹那不生嗔恨之心,将报复变为利益,在自他心中圆满成就忍辱般罗蜜多等的一切佛法。此外对於缺乏饮食物资、住宅卧具,以及产生疾病等等的痛苦之时,思维遭受这等痛苦是宿世累积恶业的感果。通过这些修持使诸多恶业被变为清净,所以不会看不惯。尤其为了行持正法,对於产生痛苦,定要引生忍受,经过这样才能更加接近於一切种智之道,所以必须忍辱负重,断尽自他的生死轮回及恶趣痛苦的相续。 又,黑白业的异熟、三宝的加持、以及诸佛和一切菩萨的威力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对於无上菩提、十二分教和菩萨的诸学处生起信心的话,其果报是很大的,所以对这些产生信心后,为了获得无上菩提,应当如理学习十二分教的内容及菩萨的一切学处。为了能够这样行持,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精进的修持方式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要修习相好等佛的各个正法。为了修持布施等菩萨的各个所作所行,纵使数以万计的大劫中住於无间地狱要修持无上佛果,也不舍弃精进而生起欣喜之心后,使甚深及广大的善法摄於自己的心中,又引导於善行的大道获求无上菩提。为了能够这样行持,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禅定的修持方式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时,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要学习通过本质方式的世出世间的禅定;通过方面方式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止观双运的禅定;通过作业方式的现世身心安乐住的禅定,功德依处的禅定、利益有情事业的禅定、即佛子的禅定。能够行持这一切,祈请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智慧的修持方式是,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之际,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要学习证达真理胜义之智慧,通达五明世俗的智慧,证悟利乐有情事业的智慧,即佛子的智慧。能够行持这一切,祈求上师本尊加持!等等。 2、为了成熟别人之心修持四摄的方式。 正在首顶上观修上师本尊之际,乃至获得无上佛果。所以通过布施将一切有情纳为眷属,以折服摄持方式而传授佛法的爱语;使对传授之佛法,加以正确修习,就是利行;就像对别人所传授那样,自己也认真修持,就是同事。经过这些利他的善巧方便,引导一切有情趋向成熟解脱之道。能够如此行持,祈求上师本尊加持! 三、结行。 结行的时候如何所行,如同前面所言。 在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有关讲解甚广菩萨大行的经论等,如前所述。 特别学修后二度之理,又分为修习禅定的性相奢摩他和修习智慧的性相毗钵舍那。 第一、修习禅定的性相奢摩他再分为修持的时候如何行持之理及休息的时候如何所行之理。 修持的时候如何行持之理分为前行、正行及结行。 一、前行。 总的要修习前行基础的次第,特别要修持下士道及中士道的内容,地势好而伴友和睦的幽静之地,持清净之戒律,要离开人来人往及易起欲念的粗重分别,具有少欲知足,在舒适的座垫上身体要端正,结金刚跏趺坐,双手做定印,风息(呼吸)均匀等修持奢摩他的因缘为先。 二、正行。 在正行的时候,虽然对修习奢摩他的缘境观修众类较多,但是主要观修思念佛陀为最上等。要具备修习密宗本尊瑜伽成为法器等也有众多,却若能缘修佛身极佳,其之修习方法是,首顶的上师本尊心间光芒犹如蜘蛛网端,有种种莲月之垫,其上释迦牟尼佛,身色犹如纯金乃至结金刚跏趺坐,体形成为蚕豆大小,住於自己肚脐前方空中,要一心专注缘修。 又,或者从首顶的上师本尊身中,分出第二位上师本尊如同一灯为二之形式出现后融於自身中,由八大狮子举擎高大的宝座中,在莲月日轮的座垫上,自身为释迦牟尼佛,乃至结金刚跏趺坐,显现犹如虚空之彩虹,一心专注所缘自性为空而加以修习,在这个时候,心想观修黄色却出现红色,欲想观修稳坐之身却出现站立之相,以及本想观修独尊却又显现多身等等,如果产生上述诸相时,不能随波逐流,随其而行。必须对於根本缘境以心一境性而做观修。最初虽然没有产生清净光明本性之明亮,也应当对少许明显的身义共相而一心专注做观修,就在这一座之间尽量切莫出现沉掉,如果一旦出现,也必须马上知道后,生起极有力的断除之念。心对於所缘境一心专注,将此莫为忘却,不断地忆念忆念,之后使修习该心之流(相续),就是初学者修习奢摩他的诀窍。 总之,如果要修持正确的三摩地,“就必须断除五过依止八行之因中产生”,所说的一样,断除五种过失的对治,就是要通过依止八行来修持。 与三摩地结合修持之时,懈怠是为过失,因此其之对治有四:一是见三摩地功德的信念;二是对於三摩地勤修的希望;三是力修三摩地的精进;四是力修的结果——轻安。 勤修三摩地时,忘怀教诲是为过失,所以其之对治是忆念。所谓忆念只是不忘所缘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备心对所缘境一心专注后,要有明力之坚稳的信心。 在入修三摩地的时候,昏沉和掉举二者是过失,所以其之对治是正知。通过正知加以观察分析是否产生沉掉,因此利根者对将要产生沉掉时,就能由此了知断除;中根者对其生起就能了知消除;钝根者也对沉掉生起过不多久便可破除。 那么,昏聩和沉掉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对於所缘境出现不清晰的身心沉重之感是昏聩。心中像降临了黑暗而不明了,以及心虽然从所缘境中向外不流散,但却没有净分及明分,忆念之力退失者乃是粗劣昏沉;虽然有净分和明分,但从坚稳信念的所缘境中稍微退失者就是微细昏沉。这些的对治方法是,思念三宝的功德,作意明显之相,以及行持风心与虚空相合的诀窍。 心对於所缘境不动不放逸而少许外流者是轻微掉举;其之对治方法是依止正知正念而做修习;虽然依止正知正念,却仍然不住而对诸贪境有所旁骛者乃是粗重掉举,其之对治方式是修习思维无常、三恶趣、轮回的痛苦、修习强断掉举的教诲。 产生沉掉二者的时候,无行就是过患,因此其之对治是,产生沉掉之际,马上了知后,依止断其之行。心对於缘境专心致志而具有明力时虽然有明分,又因为掉举力大,所以很难得到住分,不集中精力而疏松时虽有住分,又因为昏沉力大,所以极难得到明分。因此考虑自己的修习适度,精力用得过度会引发掉举,所以要少许松缓。又考虑到过分得放松会产生昏沉,所以稍微提高精力,就会变得合适,因此在其二者中,也就是在散掉中对心互补寻求住分。在具有住分之时,轮防谨慎昏沉,之后提高具有明力之明分,二者相互轮流修习才能成熟无过三摩地,若无信心感受具力的明分,只是对净分绝对不可信赖。 这样修习便能消除微细沉掉,之后心能不断地进入三摩地的时候,行是过失,因此其之对治,也就是沉掉的对治不行而平等放松。就按照这样妥善地修持,便可逐步获得九种住心后,成就身心轻安的奢摩他。 三、结行。 结行时如何行持之理如同前述。 在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有关宣说奢摩他方面的经论。 第二、修习智慧的性相毗钵舍那分为修持的时候怎样行持之理及休息的时候怎样所行之理。 修持的时候怎样行持之理分为前行、正行、结行。 一、加行。 与奢摩他时所说的相同,尤其要如理亲近智者善知识听闻毗钵舍那的教诲;猛力祈祷上师与本尊无二无别;积福忏罪等三者合修是证悟正见的前行基础中必不可少的诀窍。 二、正行分为二种:通过抉择补特伽罗无我修持的道理和通过抉择法无我修持的道理。 1、通过抉择补特伽罗无我修持的道理。 在诸多佛经中虽然宣说了无数抉择无我的种类,但是对初学者而言,由四种要点抉择的话,会容易理解。 其之理解方法是: 其一、决定应破显现之理的要点。 我们上至昏睡的时候,在心中紧紧由心妄执以为是“我我”,这就是俱生我执。比如自己没有犯错误,另外一人诬陷说:“你做了如此如此的坏事”。我没有犯这等错误,却遭到诬陷。以为是“我我”而心中紧紧显现之时,俱生我执的我之耽著清晰存在,在这个时候必须以微细之识仔细观察该心执我於何?如何所执?假若后者心力巨大,除了前者之心退失为空空之外,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引生重点以为是“我”的心的本体,接连不断后,由微细之识加以观察,在这样观察分析之际,由俱生我执所妄执“我”於何处,是自己的五蕴或者是身心二者,除此之外,别无它处。可是五蕴的各个之中或身心二者的各个之上也不是,仅仅五蕴集聚或身心二者集聚的稳妥之上并非假立,而是从最初开始妄执为有一个沉着的我存在,这就是由俱生我执所妄执我的执著。其之耽著境的“我”是将要破除的应破,所以不是别人所说的“了解和空谈”,必须在自己的心中将这个道理明确了知。 其二、决定无第三者的要点。 以为是“我”,而在心中紧紧所执的由心妄执之我者,若是自己五蕴之上有的话,如此妄执之我,与五蕴一有或是异有,除此二者更无第三者可言。凡是何法,或以一种方式存在,或者由多种方式存在,除此二种方式之外,根本没有第三者的方式,应该这样断定。 其三、决定离一的要点。 如此妄执之我,认为是与五蕴为一而具有,若是这样,一位补特伽罗具有五蕴,同样地,我也变为具有五心(旧译相续);若是我为一者,同理,五蕴无分而变为一,因此会产生种种谬误,所以如此所妄执之我,要懂得与五蕴并非为一。 又,这样妄执之我,如果与五蕴成为一的话,犹如五蕴生灭那样,由该心所妄执的稳妥之我也会成为生灭,若是这样,运作生灭之我的前后刹那,成为一还是成为异?若成为一,前后世的我和这世的我三者成为一体;若成为异(各个),对於各个来说,不一定必须为不关联各个,若是有自性之异,是根本不关联的各个,因此,前后生之我与今生之我三者会成为根本不相关联的异体,所以会产生未造业而相遇,造业而失坏等的众多错误,为此如此之我的前后刹那并非为异,基於此要思维,由该心所那样妄执的我,与五蕴非成为一。 又,这样妄执之我,若与五蕴成为一时,因为是实有之一,从各方面皆成为一,如果是这样,会产生我或者我五蕴取者与五蕴我或者我不是所取等的诸多过失,所以要这样思维,如此所妄执之我,与五蕴非成为一。 四、决定离异的要点。 这样妄执之我,虽然五蕴上未成为一,却在五蕴上成为是异,若是这样认为的话,五蕴又除去色蕴等各自之后,“这就是识蕴”如同另外有认定之处那样,除去色蕴等各自之后,“如此妄执之我就是这个”以这样必须要另外认定,但却没有如此认定之处,所以要这样思维,这样妄执之我与五蕴非成为异。 通过“四种要点”的观察加以分析之后,由俱生我执所那样妄执的我断定是没有的,使这种信心的相续,与沉掉远离而用一心专注加以修持。如果这种信念之力略有变弱,初修者们应当按照前面那样依止“四种要点”加以修习后引发无实的信解,这个时候在信念中,断定我无自性,以及显现中应破除实有为空,具备此二差别后一心专注修习者就是定中修如同虚空。在后得中我等一切法,修习如同幻术的游戏。通过在定中猛力引生无实的信念后,在后得中凡是所观的一切,应该观修为无实虚妄犹如幻术的游戏而显现。 2、通过抉择法无我修持的道理又分为二种:抉择有为法无自性修持之理及抉择无为法无自性之理。 (一)、抉择有为法无自性修持之理再分为色无自性、识(心或生物)无自性和不相应行无自性。 一、色无自性(这里的色指无知觉者,如无生物等)。 譬如身体而言,由五肢聚合的这个血肉之躯之上,若非名言安立,而确确实实有一活生生的身体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不可诬赖的,这就是应破的显现之理。果真有如此的身体存在於五肢集聚的血肉之躯之上的话,与此血肉之躯的五肢集聚之身成为是一体还是异体呢?若是成为一体,血肉之躯的五肢集聚之身是父母精血所形成的,所以神识(心识)所入的基础精血之滴,也会成为血肉之躯的五肢集聚之身,就像具有五肢一样,身体也会成为五肢集聚的五个身体。 如果是成为异体,除去头等各个肢后,需要指定“身体就是这个”,但却找不到这样的身体,而确实不存在,所以,必须要引生根本不存在这等身体的信念后,加以勤修。 二、识无自性(心或生物)。 譬如今日之神识(也译为心识)而言,今天早晨之神识及今日下午之神识二者之上,若非名言安立而真有有自性的今日之神识,如此之神识与今日早上之神识及今日下午之神识二者,成为是一还是异(各个) 呢?如果成为是一,今天早上的神识上,会有今日下午之神识;假若成为是异,将今天早上之神识和今日下午之神识分别除去以后,需要指定“今日之神识即此”,但却无法指出,确实不这样存在,所以必须引发起绝对不存在如此之神识的信心后加以勤修。 三、不相应行无自性。 譬如这里以一年来说,年的命名处十二月上,如果不是名言安立,而确实有一个实有之年的话,这个年与十二月成为是一而不是成为异,如果成为一,犹如有十二月一样,年也继而成为十二个年;如果成为各个,分别除去十二月的每一个月之后,要指出“年即是此”,但却无法指出,确实不这样存在,所以必须引生根本不存在如此之年的信解后加以修习。 (二)、抉择无为法无自性之理。 以虚空为例,四面八方的虚空存在着诸多方位,因此在这些的上面若不是假立,确实有一虚空的话,这样的虚空与那些成为一呢?还是成为异呢?就这样分析观察后引生无实之信念,如同前面所说加以修持。 总而言之,我蕴高山住宅房屋等等生死涅槃诸法是为假立,可微尘大小的自性都不存在的。一定要对这等信念专心修习,定中修如虚空,在后得中了知一切现境通过因缘聚合后产生的虚幻不实的本性,后得如幻术的二种瑜伽,加以妥善修习后,分析观察引生的身心轻安的快乐所控制摄纳的根本定,就安立为正毗钵舍那。 三、结行。 结行的时候如何所行如同前说。 在休息的时候,又要参阅有关讲解毗钵舍那的经论等,如同前面所言。 就这样以共道修心后,必须要进入密宗金刚乘,能依止金刚乘之道,就不依靠三无量大劫,便能迅速顺利圆满二种资粮。 亲近善知识乃至奢摩他及毗钵舍那之间,传授体验,每日修习四座或者至少也要修持一座,对於诸道次第,加以改变心念产生经验,就是对暇满人身,取其精华最殊胜的方便!诗云:无比释迦牟尼佛密意,具祥阿底峡尊者父子,第二佛陀宗喀巴明释,总括诸义修习之次第,为了行者趋入解脱缘,名为确吉坚参善慧撰。 由此善业自他有情众,但愿圆满三士道修持! 名为《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之乐道》,由说法者罗桑确吉坚参,在一夏季对很多僧人讲授之时,经过记录整理,后来自己亲自修改校正。 回向偈以此善业三世所关联,自他一切善业之根本,而在一切生生世世中,乃与殊胜菩提不相符,借法牟利以及求声誉,贪图眷属资财恭敬因,少许刹那何时也不熟,但愿只成无上菩提因! 佛子祈愿恒河广行愿,全都摄於持法祈愿中,为说所聚一切诸善根,一切回向佛教兴盛因! 三界之中稀有如意宝,殊胜善说法之妙供施,弘其善业有缘诸有情,祈愿不久速获全知位! 二零零二年正月廿二日译於辽宁丹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