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嗡阿吽身语意三字金刚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嗡阿吽身语意三字金刚咒

 

  无上瑜伽士秋英多杰仁波切传授

  扎西求培上师整理  达多译

  上师如意宝秋英多杰仁波切开示:嗡阿吽三种子字是三世诸佛的心髓,也是一切佛菩萨身语意的根本种子字,而一切心咒犹如诸佛菩萨的命根。

  仅仅是口诵心咒,即可感应到诸佛之心,从而获得无量的福德。尤其是嗡阿吽三字金刚咒,它是咒中之王,是一切咒的源头,也是诸咒之母,这在若干密续中多有提及。

  在古印度,有许许多多的大成就者与班智达,因主修此三字金刚咒而获得成就;在藏地,大成就者乌金巴得到了四部空行传授的三字金刚咒及其传承,他与很多的修行者也因主修此法而得殊胜成就。

  而仁波切则以三字金刚咒结合心性法而进行修持,在其修持的经历中,虽然没有勤修气脉入住出等修法,但也自然持住了喉轮之气,从而具足了气脉清净成就的殊胜缘起。

  在扎西岭闭关洞中,其岩壁上就有因仁波切多年闭关而自然显现出来的嗡阿吽三个种子字。这虽是外在的显现,也说明仁波切于内成熟了三字金刚密咒的究竟要义,其三门已转成诸佛身语意的智慧自性,因而也就具备了本法的殊胜传承。

  嗡阿吽三字金刚咒的次第观修法包括:

  1.结合本尊而修诵三字金刚咒;

  2.结合气息而修诵三字金刚咒(金刚诵);

  3.结合心性修诵三字金刚咒。

  4.行持时的注意事项:

  1.结合本尊的修诵方法是:

  依照各人所修的本尊,如本师释迦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金刚萨埵或莲师等本尊,观其本尊的顶轮中有具足光芒的白色嗡字,喉轮中有红色阿字,心轮中有蓝色吽字。

  而这种观想并非只是我们凡夫的意识造作,一切诸佛原本就自然具足了三字金刚咒,这是如来藏本体性相大悲的显现,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本尊顶轮嗡字、喉轮阿字与心轮吽字,同时分别放射出白红蓝光,照到行者的顶喉心三轮,令行者无始以来身口意所造的恶业烦恼习气皆得清除,令行者获得诸本尊身语意三金刚的加持与成就。行者应作如是观想。

  缓缓念诵此三字金刚心髓咒,其数量根据各人的时间情况来定,或百或千或万。

  若环境许可,或个人,或与金刚道友一起,按仁波切的韵律来唱诵此咒,仁波切说过,唱诵可解除行者心中的郁闷,令人神清气爽,对佛法也容易生起信心与欢喜,使人因生起恭敬心而落泪,也容易得到禅定的功德。

  仁波切传授此法时,在嗡阿吽三字后加上了舍字,念作:“嗡阿吽舍”,舍字是一切莲花部,包括怙主阿弥陀佛与圣观音菩萨的根本种子字。仁波切开示:藏汉两地的众生,与弥陀观音有甚深的因缘,单单听闻其名号即种下了解脱的善因,弥陀观音的法门适合大多数众生的根器。

  吽字则是一切金刚部的根本种子字,舍字是一切莲花部的根本种子字。且吽字是一切佛父的种子字,舍字是一切佛母的种子字。仁波切开示,可将吽舍二字同时无二地观修于佛的心轮之中。

  注:此本尊观修法主要是消除行者身口意的业障,为获诸佛的加持,并非是四灌领受的修法。

  2.结合气息的修法是:

  早晨起床,洗漱完后,身直静坐,吸入气时,观所有入气为嗡字;气住体内时,观气为阿字;呼出气时,观气为吽字。

  密续中开示:早晨这样念诵几遍三字金刚咒,那么整个白天的所有呼吸,所有的入住出气息,均具备了持诵三字金刚咒的功德;晚上睡前,如上修诵几遍,那么整个睡眠中的呼吸也自然具备了以上同样的功德。

  入气时,可观其气为无数白色的嗡字,白茫茫地从口鼻吸入身体;住气时,其气变为无数红色的阿字,充满于全身;出气时,可观无始以来,自身一切恶业病气魔障均幻变为深蓝色的吽字形象,从口鼻与身体所有的毛孔中排出去。

  持诵嗡阿吽时,也可以不用观想三字的颜色,只意念吸入之气是嗡字,所住之气为阿字,所出之气为吽字,专注于入住出的气息即可。

  《修心七要》开示:修持数息法也是可以的。以上修法即与此开示相符。若干密续也提到,修持三字金刚咒若是观想不清楚,也可以只专注于气息的入住出。

  3.结合心性的修法是:

  大手印修法的讲解提到,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直,气直则自然能持住明体智慧气,也具备了亲见本性的缘起。

  又开示:念诵三字金刚心髓咒,单单是身体坐直,也容易令明体显现并增长。

  要明白心气是不二的。在古印度,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萨拉哈巴大师的观点是“持住心就能持住气”;其二,那诺巴大师的观点则是“持住气就能持住心”。

  萨拉哈巴大师曾作比喻:心与气两者如同骑师与马,即心如骑师气如马。

  心的骑师若持住的话,即如骑师控制住了马的缰绳一般,气的骏马就被自然持住了。故而首先要持住心。那么,要如何持住心呢?要依靠勤修心性,无有造作,宽坦放松,任运安住,从而心气得以持住,业气也自然得到转化。

  而那诺巴大师的观点与此相反,虽是心如骑师气如马,但若想持住心,首先要能持住气。如何能持住气呢?须依靠气脉的修持,令气持住。气若能持住,则心自然能持住。马若能停下来,骑马之人也就能停下来了。

  而上师秋英多杰仁波切的修行经历是先持住心,后持住气,进而证得本性。

  修诵嗡阿吽三字金刚咒,可使气自然持住,轻声地念诵,身心放松,无论生起何种念头,都要宽坦安住,任其自生自灭。

  萨拉哈巴大师开示:“如绳所缚之自性,宽坦自然定解脱。”

  往昔有诸多的大师也说过:“水不搅动则自清,心无造作则自安。”

  仁波切开示,当自身的法乐体验自然生起,可在短时间内令烦恼分别妄念荡然无存,此时,其心乐融融,离一切执着,却又明明朗朗,这是行者能稍稍契入心性,进入三摩地的体验。

  有时在无执的心性中安住,有时也可以念诵嗡阿吽舍,两者先后轮流而修持,这样修持下去,自心的烦恼妄念会逐渐减弱,令气产生变化,粗浊之气得以清净,呼吸气息越来越平缓;而脉也会产生变化,令身体产生各种苦与乐的体验,令衰弱的脉得以恢复,得以清净增长,并生起各种大安乐的体验。

  仁波切的开示,结合心性法修三字金刚咒时,当身业稍获清净时,其现象是:身体象浮起来一样,或身体消失了,或身体轻得象一根羊毛一样。

  当心性修持到气息越来越细时,会出现无碍的辩才,或自然唱出道歌,这是语业稍获清净的表现。

  又自心乐明无念的体验不断生起,烦恼妄念不断减少,行者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信解心,或因虔诚恭敬而落泪,性格调柔,利他的悲心自内油然生起,这是意业稍获清净的表现。

  也有修行人梦中穿白衣、沐浴、喝白乳、吃果实、爬高山、穿越大海或旭日东升等等,有这些梦境的,都是业力清净的显示。

  仁波切也开示:嗡阿吽舍的念诵数量须达到四十万遍。这是为令初业修行者心向佛法,故定此数。实际上,上等的修行人,需念诵直至产生道验,直至道地的功德圆满稳定,方为达标。

  这样地修持,上根者可即生成就,中根者可在中阴时得成就,下根者下一世或至十六世以内可获成就,这是密宗金刚乘的殊胜之处。

  4.行持时的注意事项:

  修行人无论产生何种苦乐的体验与显相,均不要为欢喜与我慢所转;当境界中显现佛或鬼神时,也不要被希翼与恐惧所缚,要顺其自然而行持。若能这样,就具备了将过失转为功德,将障碍转为成就的甚深窍诀。

  到了稍能调伏身心时,应去除自认为获得高成就的我慢,应谦恭而无胡乱的言行,言行应符合世俗的规范。

  行持时,不论有什么样的体验,可跟自己的上师,或非常有缘的道友进行交流,不要随便见人就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原因是此时修行人的觉受体验,并没有达到稳定,搞不好还容易造成他人的偏执与嫉妒,故应隐密自己的功德。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具有纯正的动机,有利他的菩提心,更有圆满的行持,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修持佛法时,若存害人的恶心,又有违背世间法律的恶行,那么成就佛法的机会就渺茫了。

  一个合格弟子应具的品行:求法心切,精勤修持,对法理能理解与证悟,言行调柔,性格温和,具有勇猛的利他大悲心,内心对上师与佛法生起恭敬与信心,遵守上师的教诫开示,金刚道友之间团结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具备这些品行,也算是个不错的弟子了。

  上师教言如甘露,为利我等录成文,

  若有违越教言处,三根本前诚忏悔,

  以此述写之功德,愿法兴盛师长住,

  远离战争与饥病,愿诸有情皆成佛。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的三皈依及修习

灭罪健身消灾除病五轮作礼磕长头法集要

关于大礼拜的开示

殊胜的忏罪法---三十五佛礼忏法教授

大礼拜的做法—多杰觉拔上师传格鲁派四加行之大礼拜法

 

后五篇文章

为何古代大师们要朝圣?

心与本尊修持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一组经典修行诗偈

超然法师:清晨诗稿 晨起赞佛

超然法师:清晨诗稿 春的消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