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1

 

  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教授「修心日光」1

  仁波切说明此传承来自赤江仁波切很重要的传承。

  修心日光科判表

  【表一】

  此中所诠大乘修心耳传

  菩提心宝修习教授分二: 甲一、讲说具寻慧者所趣入支,

  释其从何流传传记及教授殊胜: 乙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

  由共处讲说从何流传传记及教授殊胜。 P.2

  乙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由不共门中别示教授殊胜。P.6

  甲二、开示珍宝之王教授正义 【接表二】

  【表二】

  丙一、 思惟暇满义大理 P.7

  甲二、开示珍宝之王教授正义: 乙一、思惟基础前行之法丙二、思惟此生不能久住死无常理 P.10

  丙三、 思业因果 P.14

  丙四、 思轮回患分六: P.15

  乙二、正行菩提心宝修行次第 【接表三】

  【表三】

  丁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P.18

  丙一、修习世俗菩提心次第

  乙二、正行菩提心宝修行次第 丁二、宣说修心次第 P.20 【接表四】

  丁一、于何所教授境 P54

  丙二、 修习胜义菩提心次第 P.54 丁二、修习胜义菩提心宣说之时 P55

  丁三、修习胜义菩提心之正教授

  【表四】

  己一、修习希求利他菩提心次第 P.20 【接表五】

  戊一、 修习世俗菩提心正行教授 P.20

  己二、修习希求菩提菩提心次第 P.39

  丁二、宣说修心次第

  戊二、 彼支分教授 P.39 【接表六】

  【表五】

  辛一、由思我爱执过患门,显示应舍 P.20

  庚一、由胜利过患门中显自他换

  辛二、由思爱他执胜利门,显示应取 P.24

  己一、修习希求利他 献于未趣道之补特

  菩提心次第 伽罗 P.29

  癸一、于情行舍 P.29

  壬一、修慈 献于入道之补特伽

  罗 P31 癸二、于器行舍 P.32

  辛一、正行时所应修行

  癸一、于情受取 P.35

  壬二、修悲

  癸二、于器受取 P.36

  庚二、修习希求利他

  菩提心之正行P.27

  辛二、完结及未修中间所应修行 P.38

  【表六】

  庚一、略示 P.39

  己一、违缘转为道用 辛一、依殊胜意乐菩提心,令恶缘转道用。 P.40

  庚二、广说

  辛二、依胜加行积净二者,令恶缘转菩提道 P.41

  己二、总示一生修持 P.41

  戊二、 彼支分教授

  己三、修心之量 P.44

  己四、修心三昩耶 P.45

  己五、显示修心学处 P.49

  修心日光

  一切时中于诸具足大悲至尊正士座下顶礼皈依,愿以大慈大悲普于一切时处随方摄受。

  从于慈悲本源之所生 觉悟菩提心船善系已

  升起六度四摄大帆扬 无懈精进之风所鼓动

  善导有情渡脱轮回海 扶引往趣遍知如意洲

  最胜舵手胜势能仁主 慈氏无着世亲坚慧足

  妙音龙树至圣寂静天 金洲君王吉祥阿底峡

  胜者源处昆仲三尊等 传承诸尊足下稽首礼

  于诸大车各各之道轨 无杂显明辨示善宣说

  浊世能仁第二宗喀巴 文殊妙音足下诚敬礼

  彼所妙善演说胜教授 串习菩提觉心修行理

  我今清净如实作宣说 具胜乘道缘者净信闻

  此中所诠大乘修心耳传菩提心宝修习教授分二:一、讲说具寻慧者所趣入支,释其从何流传传记及教授殊胜。二、开示珍宝之王教授正义。初中分二: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由共处讲说从何流传传记及教授殊胜。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由不共门中别示教授殊胜。今初

  颂曰:「教授甘露藏,从金洲所传」总集清净圆满佛陀八万四千法蕴,或三转*轮一切垂教,唯摄于无余除灭我执之惑乱,及修习承担他利意乐之道各支。若依于前者,本义乃为引导具足二乘行者之小乘藏,所释则为声闻缘觉二乘。依于后者,本义乃为大乘显密经教,所释则为大乘因果。此中收摄具缘补特伽罗证得一切种智佛果方便,趣大乘门修菩提心教授。又佛薄伽梵所言,一切修习菩提心之教授,皆安于各大车轨之三种法范,彼一切能无余摧伏八万四千烦恼沈疴,及其所出生老病死诸苦,并易于授与无住涅槃果位,为甘露中胜妙之主。授与不死甘露果位者,譬如娴于调药良医,既善辨疾疫已,定能授与脱离老病死果位。又其中之主殊妙者,如般若经所云基玛吉,仅嗅其味,即能解除瞬间扩散之剧烈蛇毒,为诸授与不死果位中之王主。如是发起声闻缘觉之菩提心,亦于圆满道支而作修持,

  定能授与脱离轮回一切生老病死果位。然若发起无上菩提心已,而于圆满道支作修持,能无余尽除声闻缘觉诸大罗汉,及诸安住清净地之菩萨摩诃萨尚未断灭之不可思议死殁\,并授与一切种智佛薄伽梵果位,故殊胜菩提心宝,即如授与不死果位甘露精髓。

  金洲大师具足诸大车道轨圆满传承圆融三大瀑流,彼教授如瓶注瓶般由大觉窝一尊具足。觉窝于印度、迦湿弥罗、邬金、尼泊尔、西藏获诸不可思议贤哲弟子,然彼中堪持广大传承宏扬师业者,系为度母授记之种敦巴、杰瓦穷乃。语知识敦巴云:「北方惹珍,犹如西方飞行境域,大成就者群聚于彼。」此中唯昆仲三尊仁波切,能奉行敦巴事业,显明教法。其中又以圣尊因竭陀所应化之善知识大博多瓦为广传,彼圆具知识敦巴一切显密教典口诀。大博多瓦所作事业流传广大,以讲闻菩萨地、大乘庄严经论、本生经、集法句经、集菩萨学论、入菩萨行论六部教典及修证珍宝菩提心为主。由讲修宏扬佛教事业,得希求解脱弟子二千余众,其中最胜者,为涅地之朗、略二,藏地之然、囔二,康地之贾、帕二,朵地之北、若二,及藏中被誉为日月之朗、霞二双,善知识札巴、善知识定巴、大札噶瓦诸众。其中以大响敦霞惹瓦圆具典籍教授,堪承事业,于二千八百僧中演说六部教典及众教授,授教四子,谓却隆古谢奉行无间,大噶瓦奉行讲演,尼美嘟哇京巴奉行加持,大切喀瓦奉行菩提心。

  初时大善知识切喀瓦,曾于农者涅甲前,闻得朗日塘巴之修心八偈,以是因缘于噶当法生大信心。后次第起念,应趋拉萨探寻修心法义,些许\慧友语云:「大乘尊重事理,应如日月,担负于肩,能示于他,可赴大霞惹瓦抑贾宇瓦尊前。」如其所言,往诣秀精舍大霞惹瓦座前。尔时善知识宣说声闻地,听闻犹如神气昏靡,于心殷重顺解,全无生起。其作是念:「彼具此法否?能修持否?若言不具或弗能修,遂往他处。」一日诸僧受请赴宴时,善知识见有一塔,环绕而行,即趋其前,设大氅座,白曰:「请上此座,有议请示。」曰:「何议尚未了断?一切所议,于法座上,皆已了断。」即诵朗日塘巴修心八偈,诵已白曰:「吾因乖戾难驯,时或不得房舍,遭他人凌辱,有此法门,修持略见效益,然有时亦未尽善,不知修持宜否?能成佛果之因欤?」师长手中,本持百粒菩提子念珠而作称念,即收而谓曰:「勿言可否,若不欲获佛果位则已,既具希求而不趣入,不得成佛。」遂发起此语范中具胜觉受之想,白曰:「教者须依凭于教言,何处有之?」谓:「若于圣龙树不持为量,况他人乎?宝鬘论云:『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白曰:「我于此法发起胜解,愿悲摄持。」曰:「先令安住,由缘自得感受。」又白曰:「法会时节法语甚少,何以故?」乃云:「示以法语能生何益,无庸授也。」即行三拜,遂返住处,阅\屋主枕前经籍中之宝鬘论,即观见师所述说,捐弃分别之集散已,于秀二载余,杰贡六载,夏瓦四载,共十二载中,摄心依于知识前修持此法,生清净觉受,故言:「鬻父田以易金,后寤于马骡糠秕中,今得此义。」

  大切喀瓦得希求解脱弟子九百余僧,其中成为有情依估者繁多,如卓萨之内就蒋胜、然扎惹之内就蒋耶、跋兰之甘巴敦达、后巴之一切智、贾之邦塘巴、然巴之大哈定巴、无等杰瓦色等,尤其色吉布巴,二十一载中,依如身影,如瓶注瓶,承受圆满教典口诀。由色至大天教理自在叔姪等,次第传承诸菩提心修行教授。我由具足不可思议威势悲心之圣王天仁波切释迦福幢吉祥贤座前圆满受持,由然巴哈定巴所传,及浊世大菩萨佛子无着善德所着修心七义注疏,于其心子胜依贤善德大译师前获得。于天等世间导师,正士妙音怙主所应化之遍知东宗喀巴尊前,请以经验讲授哈定巴之七义时,师言:「于诸大车轨修菩提心之各种法范中,此大切喀瓦之修心理,系依于圣者寂天教籍之修菩提心教授,需于此理而作宣说,又此正文之多寡次第迥异,若能善汇整紊而讲,则为智者所悦教授,当如是行。」兹传记及教授殊胜已略讲讫。

  第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由不共门中别示教授殊胜。

  颂曰:「应知诸教义,如金刚日树,五浊厚重时,转成菩提道。」珍异金刚宝圆满故,能除穷困,况于满欲,虽仅少分细碎,亦能映蔽一切殊胜严饰,不失金刚珍宝之名,并能去贫。如同此喻,若能于心续中生起下所阐示修菩提心圆满教授,心生教典一分义理,亦不失菩萨之名,胜于声闻缘觉之黄金严饰,更极殊胜并映蔽之,且去轮回苦厄。如日轮本身,非仅无有时处为闇所蔽,日光显现之时,于此洲亦无有时处为闇所覆,况于心续中生起下所阐示修菩提心圆满教授,因由心续生起教典一分义理,我执愚痴无明所引我爱执等,与随烦恼之晦闇无有时处。又如繁茂药树,具足能灭四百四十疾疫之力,且其根、果、花、瓣、枝、叶亦能平息其病,况于心续中生起下所阐示修菩提心圆满教授,心续生起教典一分义理,亦为息灭八万四千烦恼沈疴之良药也。

  导师释迦能仁,于五浊厚重时降临,今时更甚恶浊,众生所思无非烦恼,所作唯是恶业罪障,于他生不善时,而作颠倒随喜;于他生善时,返起嫉意,而生锥痛。身语意三行,唯迫害他,是诸有情遍满三界之此时刻,乐白善品之护法龙天,为护教法四众眷属,而往他土。乐黑恶品之人非人,诸暴戾者威势广增,总于世间布诸不祥,特由多门中造作障难,并以恶缘缠缚诸等趣入圣教,修持正法者,此时若无励力于法,法恐难存。若能趣此法门,而勤励力,则能由恶缘道门,转为助伴。如是若能了知修持正法,将违缘转为顺缘,乃为智者。能令恶缘转为助伴,亦名具力。此转恶缘为道用之口诀教授,为勾召恶兆转向吉祥福气之口诀,如是行道,能脱恶缘险隘,臻于安乐对治平原,尔时任其内外恶缘,悉不成心意不安苦痛之缘,而为安乐助伴故,如是所修四方各为一寻之身,名为极乐世界。身心之苦虽如火聚,却弗能动摇燥乱故,而名为不燥世界。亦名乐城源处,亦名能得一切法往趋安乐之三摩地。言浊厚秽土,内外违缘满时虽少力集资,较于净土劫时之中集资快速。于恶时转成善时之殊胜行正行者,兹如下宣。

  第二开示珍宝之王教授正义分二:一、思惟基础前行之法。二、正行菩提心宝修行次第。今初

  颂曰:「初学诸前行。」一、思惟暇满义大理。二、、思惟此生不能久住死无常理。三、思业因果。四、思轮回患。由此至修胜义菩提心之间修所缘相分二:正修及未修中间瑜伽。初中分三:正修之首。正行。完结。

  正修之首者。如金洲大师传记所出,于住处敷设庄严,供曼达拉,由三大义门作祈求,此中当具足加行六法。

  正行者。正行时思惟无始至今,我等皆随心他自在而转,心亦为烦恼所自在。烦恼造集业,即轮回根本,由彼因缘承受众多苦痛,今返彼理令心自在,若想要心止住在一个对境之上思惟,则须成就能随欲而引之堪能者,随时护其所缘,不随散逸之沉掉转,其时诸所缘境之次第数量如是心明,而护令不散逸。唯除习学静虑波罗密时,此诸一切皆为观修。

  完结者。讽诵圣普贤行愿品等,诸清净祈愿文,依循其理,日夜六时而修习之。诸未修间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如何行等,圣无着说为生止观之胜证悟因,应如彼行。

  今初

  暇满性为返八无暇具十圆满。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傍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摄为人类众生四者,非人众生四者,而离彼等。十圆满中五自圆满者,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五他圆满者,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思惟如彼殊胜暇满于自具足之理。一般修究竟决定胜三菩提所依为人,彼又三洲,其中又我等瞻部洲者,经咒教典咸赞为修习解脱道之依。如圣勇云:「得何能成办,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入行论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粗猛恶作火,定当烧我心。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又圣勇云:「若众善富人,由无量劫得,愚故于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难忍忧恼室,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无十善业道,后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乐,他欺无过此,无过此大愚。」如是思已,发起摄取心要欲乐,入行论云:「与此工价已,令今作我利。」又云:「由依人身筏,当度大苦流,此筏后难得,愚莫时中眠。」如博多瓦喻法中亦云:「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依现时增上生义大者,得增上生人天果位之因,为修持三戒之依,如前所示瞻洲人赞为殊胜云:「难得瞻洲身,得彼时于善,应极励修习。」

  由因果二门思难得理。初者,如四百论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得上界依者,于性遮二罪无惮而行,生起今后勿造防护之心者盖\少,故多堕恶趣。得善趣身极为艰难,如入行论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恶全无善。」亲友书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由果门中思难得者。应知总如三恶趣众生者多,得上界依者少,特上界依离八无暇更为稀少,特得暇满心趣法者,寥若晨星,得此义大难得暇满珍宝之时,应发起由多门摄取心要欲乐。由彼所依取心要之理,总希求安乐不欲苦故,必须于妙法作修。既必须修行,若思能否?知必可也,何以故?外缘遇大乘善知识,内缘则为具暇满身善所依也。若又思惟于后世时修习可也,勿如是行,后世难得如是暇满故。若复思惟后诸年月修习可也,勿如是行,总之必死,死无定故。思惟摄取彼等心要当中,修习菩提心宝乃为胜妙正主。兹为修菩提心前行支分。

 
 
 
前五篇文章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2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3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4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能不能成佛看你有没有菩提心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 5

 

后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把结善缘变成习惯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随缘是心无执着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贪心和信心的区别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衡量修行的标准

达真堪布:微博教言 恭敬别人是尊重自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