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噶陀仲巴仁波切 2005年问答录 |
 
噶陀仲巴仁波切 2005年问答录
2005年问答录--北京 天津 问答录 2005 年 3 月 4 日 星期五 晚 北京 1,问:佛经上讲不能有执着和分别,那我们念佛和行善也是执着和分别吗? 答: 我们在没有成佛前就是要有成佛和度众生的执着及善恶的分别念 。在生活中,能够时时以善念来断除不清净的恶念,这样才能有解脱和成就的机会。这好比渡过大海要利用舟船一样,而渡过去了之后,船当然就没有用了,道理是一样! 2,我的念头特别多,怎么办呢? 答: 只要众生存在就会有念头存在。念头的产生源于善业、恶业。佛教所说的业力,是一个人外在与内在因缘的结合,不可能回避这些分别念。但当分别念一出来时,就要当下知道护念。要经常警醒观修,分别念一出现即能发现,明白此时不执着不随着念头走;要观察它的来源在何处,这样,再不好的念头来了也不会影响我们的修法。如果当念头出来时还没有发现,并且执着此念,心随着走了,行为也随着走失了,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造很大的恶业。 最可怕的就是这样随着念头漂流,所以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分别念,分别念分为三种:善念、恶念,以及不善不恶的念头称为无记。若是无记,我们要将它转化为善念。若是恶念,则要断除。是善念,须继续行善。我们如果能时常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就容易发现自己的善、恶分别念,慢慢转化,则容易改变。我们要用清净的分别念破除不清净的分别念。《普贤上师言教》中有这样一则公案: 从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当发现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颗黑色石子,生起一次善的分别念时,放置一颗白色的石子。最初阶段时,累积的都是黑色石子。于是他精勤对治,取舍善恶,修行到中间阶段时,累积的石子呈现出黑白各半的情形。最后石子全部换成了白色。所以,我们修行时须知,于一切时处,应当以正知正念摄持,生起善念对治,《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烦恼成习难改过,乘着清醒持对策,贪欲抬头即消平,此即便为佛子行。”所以这种观察分别念的修行乃大乘菩萨的修行方便之处。 2005 年 3 月 6 日星期日 下午 北京 一位居士问询有关空性的问题。 3,问:我们所看到的有形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吗? 答:从世俗谛和胜义谛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演说诸法的真理。我们如果什么都不观察时,就觉得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我们正常的五根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不是错误的。从究竟的角度来说,凡夫所看到的东西,都是无常,是根本不可得、不能成立的。比如,拿我执来讲,我们大家都认为我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可以寻找这个我,如果我是存在的那肯定能找得到。我们怎么去寻找呢?我们用《中观四百论》或《入菩萨行论》中所讲的中观的智慧来找寻吧。从哪里找呢?从头到脚,从身体的外在和内部来找这个我。比如,一个人的头发是不是我呢?如果是,剪了头发,我执就应该变少了,但剪了头发,我执并没有减少。如果牙齿是我,那么老人的牙掉光了,我执也应该减少了,但是依然没有减少。所以牙和头发都不是我。我们从身体的部位做这样的观察,根本找寻不到独立存在的我。那么,我们静心思维一下,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是真还是幻呢?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虽然局部的身体不是我,可集中在一起就是我了。我们众生会这么认为,可这种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比如,沙子没有油的成分,所以沙子积累得再多也挤不出油来。同样的道理,没有1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2或3等等的数字存在,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凡夫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错误,是将没有的东西执持为有,不存在的东西执着为存在。 4, 我们凡夫修行为什么这么难? 答: 修行是培养菩提心以及明了诸法真理的智慧,于事用中发挥出来,这就是叫作修行。为什么难呢?修行必须断除自身所有不好的习气,例如对亲友和物质的贪念之心以及对仇人的嗔恨之心等五毒断除。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流转于生死轮回,历经了漫长的时间而形成了这些不好的习气,很难改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些习气,那么就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慈悲和智慧的种子,所以我们感觉到修行很难。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福报资粮,没有好好地修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恶习,一切为了私欲的抟取,终不得解脱,直至现在流转生死了无出期。所以不管再难,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修行佛法,只有这样才能有究竟解脱的机会。 5,我们现在工作和生活很繁忙,所以修行的时间较少,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修行佛法,才能得以解脱呢? 答: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暇满人身,皈依了上师三宝,我们也听闻到了显宗以及金刚乘密法,从这里开始心相续已种上了出离解脱的种子;不管时间长短,只要我们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努力修持显密正法,就一定能够得以解脱。即使今生没有解脱,从此生死轮回已有了边际,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获得究竟解脱。利用短暂的时间内修持显密正法,就是你解脱的希望,所以要坚持。 我们在生活中,要谨记时时于事境中磨砺这颗心。若没被贪嗔五毒充满的众生的打扰,你的慈悲和忍辱是修不起来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可怜众生的时候,可以训练我们的忍辱心、慈悲心。有的学佛人有时间就天天念经天天打坐,看似很有定力、精进修法的样子,可当他遇到不顺心的烦恼事时,却瞬间显现出充满五毒的凡夫面目,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事境上历练过这如同脱缰野马般的狂心,从未将念经打坐的修法摄入内心,这犹如大海里的石头一般,一旦离开大海之时,依然会显现出原来的模样。每一位学佛的人,都不能逃避世间,要面对它,转化它,利用慈悲心和忍辱心来融化世间逆缘,这样才能于五浊恶世中提升你修法的境界。只有训练好这颗心,证得本自无染的清净心,才能显现出大海一般的宁静境界。在这宁静之中,观照自己的染着和习气,这时就很容易转化它,只有这样,我们的修行才会有进步。修法未真正进入内心的人,往往只是看他人的缺点,不看自己的缺点,如此下去,念多少经,打多少坐也不能摄受这颗野马般的狂心。所以,要知道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伏众生的心相续的。 6, 学佛的人追求神通怎么办? 答: 我们学佛的人感觉到轮回的痛苦,要解脱成佛,修行究竟解脱之法就不要追求那些无谓的感受与神通。诚如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若无菩提心,不修福慧资粮,只修神通,避免不了堕入地狱、转畜牲道的恶运。”所以千万不能追求有漏的世间神通,有些人就是追求名气大的人,有神通的人,现在很多的居士就追求这个。比如说,这个上师给你看一些变化的东西或者说一些你前世的和来世的事情,这又能怎么样呢?你能够得到什么当下的利益?你能即时得到解脱吗 ? 你能即时成佛吗?他在空中飞来飞去,你能得到什么吗?如果什么修为的提升也得不到,那么你追求这个有什么用呢?这样追求神通的话,你连有漏的神通也沾不到边的。如果你想追求神通的话,那就应追求真正的“神通”,能帮助你解脱的“大神通”。那是闻思修行证得的智慧,是证悟诸法真理的智慧,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了脱生死的出世间真正的“神通”。 我们能不能得到这样的大智慧呢?当然能。只要你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不断闻思精进修持显密正法,就一定能够得到大智慧。藏地有很多大成就者,很有神通,但他们是戒定慧圆满的具足上师,当然会有各种不可思议的神通,这是他们精进修练的结果,显现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已,并非他们追求的目标。上师为我们讲经传法,让我们明白人生与诸法的真谛,这才是让我们学习大智慧的真正的“神通”妙法,这样的大智慧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神通”。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人生和宇宙真相,才能开启本自圆成的真正的大智慧、大神通。 7,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念经和磕头等形式,只要修心就可以,这种说法对吗? 答: 虽然释迦牟尼佛的一切方便法门都是为了调伏众生的心相续,但是佛陀没有说修心不用念经、磕头。我们应该知道念经、磕头的真正内涵所在,磕头与念经是要调伏我们这颗傲慢心与妄念心。要得到无染的清净心,需要我们从念经、磕头开始行持。 各种各样的方便法门都是为了消除众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最终达到清净的境界,这叫作修心。“不需念经拜佛只修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念经拜佛等身、语的善行修为,皆源自于清净心的发挥,一个真正修行人都会有念经拜佛的善行。但是我们须明白关键的深意是什么,不然的话,念经、磕头再多也修不好这颗凡夫心。 8,佛经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学人应怎么学修呢? 答: 这个问题,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就有答案:昔日阿底峡尊者初来西藏时,大译师仁亲桑波迎请尊者。当时,尊者问译师:“您对诸如此类的正法,了知得如何?”并依次问询。结果译师似乎无所不知。尊者十分喜悦地称赞道:“极为稀有!在藏地有了像您这样的智者,我都不需要再来了。”接着又问道:“那么,在一座上,如何修持这一切法呢?”“应遵照各个宗派所说而修持吧。”尊者失望地说:“译师错了,看来我还是有必要来藏地。”译师问:“那么,应如何修持呢?”“应将一切法归纳为一要诀而修持。”因此我们必须在了知上师所传的窍诀的基础上总结修持的要点而行持。如果已如此了知后而未实修,则无利益。那么多的经论典籍,逐个学修的话是很困难的,一个人即使耗尽一生的时间与生命,也是无法完成的。那么,我们应怎样修持呢?如前阿底峡尊者所说,一切法归纳为一要诀而修持。以具德善知识所授窍诀而修持,摄一切经论之精华、要意、根本的修法,修持起来就可以啦。 2005 年 3 月 8 日- 星期二 上午 天津 1 、问:我们怎么样修持福慧双修法,证得究竟解脱? 答:我们任何人的修法应该都是修福报和智慧,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都是一样的。比如你修布施,以三轮体空的境界来作这个布施,那么这既是修福报也是修智慧,所以说我们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的前五个修法,都是修福报,同时也是为了修智慧的法门。须知,最主要的是自己发起真正的菩提心,欲将福慧修法变为解脱的法,必须具足菩提心,才能成就究竟解脱法。如果你没有在具足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等修法,那么不能成为解脱的法,只能是修行世间的人天福报而已。所以我们说这个发心——菩提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那么就一定能修证具足福报和智慧这福慧圆满的解脱法。 2,问:怎么样才能证悟空性? 答:现在我们都想证悟空性,修任何法门,首先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位密宗修行者而言,弟子对上师的信心非常重要。佛经中说:“舍利子,胜义谛唯以信心才能证悟。”哲贡炯巴仁波切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 弟子对上师若无无比的信心,则根本得不到上师的加持。你们可能也看过藏传佛教历史上,有很多弟子对上师生起无比的信心而得以证悟空性的境界。一位成就的上师,上师与弟子之间缘分殊善,弟子对上师具足无比的信心,如此,在上师的加持下,弟子则非常容易证悟空性。当然这样的上根器的人太少了。比如藏传佛教的莲花生大师、米勒日巴大师、那诺巴大师,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等等,这样上等根基的人现在可以说几乎没有了。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为九乘法,都是众生证悟空性的方便法门。1、声闻,2、缘觉,3、菩萨乘(显宗的小乘和大乘) ,大乘密宗乘分为:4、事部;5、行部;6、瑜伽部,瑜伽部分为:7、玛哈哟嘎;8、阿鲁哟嘎;9、阿底哟嘎。 证悟空性的修行方法很多, 但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基,然后去选九乘法门里修持适合自己根基的修行的法门,这对一个修持者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哪个法门,只要适合自己的根基,坚持深入修持,一定可对空性有认识和证悟。 如我一样下等根基的人应如何修法呢?佛法可以归纳为前行法和正行法两种修持。 首先从前行开始入手,然后才能修正行。前行又分共与不共前行,从共同前行开始修持出离心的修法,如果没有出离心,那就没有办法修持佛陀的九乘法,所以说,出离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法,然后再修持菩提心的修法,在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一步步修持胜义谛的菩提心。胜义谛的菩提心即是证悟空性的心,当然念经、磕头、忏悔、供曼扎等所有这些我们修行的法都是为了证悟空性,同时也要在上师的准确指导下闻思有关空性的经论。比如《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智慧论》、《入菩萨行论》、《定解宝灯论》等,这就是让我们证悟空性的方法和过程。 3,证悟空性是什么意思呢? 答: 我们每个众生天生就有一种执着,叫做我执。这是因为无明而造成的。有了我执就会产生各种烦恼,有了烦恼就产生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之相。诸法本性上并无烦恼和痛苦的存在,但是我们众生就是有痛苦,要解除痛苦,就要断除轮回的根源——人我和法我两种执着,获得明了人生和宇宙的真相——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这就叫做证悟空性。 4、问:汉传佛教经文念错时,有一个补阙真言,密乘法有吗? 答:有啊。念字母咒加诵百字明再加上缘起咒就可以。但显宗里的补阙真言真言也是密咒。 字母咒: 阿阿额额乌乌热热勒勒诶诶欧欧昂阿,嘎喀嘎嘎阿,匝擦匝匝你雅,扎叉扎扎纳,达塔达达纳巴帕巴巴玛雅日阿拉瓦夏喀萨哈洽。 百字明: 嗡班匝萨埵萨玛雅,玛呢巴拉雅,班匝萨埵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色多喀友美巴瓦,色波喀友美巴瓦,阿呢日阿多美巴瓦,萨瓦色德玛美抓雅匝,萨瓦嘎玛色匝美,则当希央格热吽,哈哈哈哈伙,巴嘎万,萨瓦达塔嘎达,班匝玛美门匝,班则巴瓦,玛哈萨玛雅萨埵阿。 缘起咒: 嗡 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玛纳所哈。 5 、问:什么是法执? 答:比如说我执,就是自己认为有一个我存在,除了这个执着心以外,执着其他的人或事物就叫作法执。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细分的讲法。简单来讲就是这样的。 6、问:对于初学佛的人而言,应该怎样学修呢? 答:每个人的根基各不相同,所以皈依后的修行方法和过程亦不尽相同。对初学者而言,应怎么学修呢?释迦牟尼佛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总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前行法和正行法的学修次第 ,所以应按照次第学修。前行有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须首先修学共同前行,其次修学不共前行,最后再修持正行。不共前行里面有上师瑜伽的修法,也是正行法。共同前行是人生难得、诸法无常、轮回痛苦、因果无错乱,这些在修持任何法门时,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行修法。 对于一位初学者而言,不管修持哪个法门,首先需要从出离心的修法开始入手,放弃对世间的贪恋心,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心。具有了出离心,才能比较易于解悟所修持的一切法门,如果我们能觉悟到轮回的苦痛,没有一个是恒久不变的快乐的东西,那么,此时我们的内心会生发出一个念头,一个急切地想离开这个无常世界而向往解脱的念头,这样的念头不断地生起,这就叫作出离心。但有时候,我们因家庭或工作的不顺而产生的逃避念头,这还不是真正的出离心。 那么出离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明了解脱的利益和功德,因轮回的过患和痛苦引发出从内心生起的念头,觉受到轮回无边无际的痛苦,我们欲跳出这轮回的火坑,向往解脱的甘露妙雨,不断强烈地生起这样的念头,这就是出离心的标准。有了这样的出离心,就会精进的闻思修法,增强对上师三宝的无限信心,得到清净的戒律,断除诸多的烦恼执着,放下世间的贪念。如此,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放弃自私心,建立菩提心,我们修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修持。不管是什么样的修行,除非他根基超逸,为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之器,那可能用不着修共与不共的前行,磕头、修曼茶等。除了这样的上根基人以外,谁都需要这样的修持。 开始修共同前行时,也要我们按照闻思修行的次第来学修,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听闻佛法的机会在汉地来讲比较困难。这对学佛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障碍。如果没有闻思修得来的智慧,念佛号、念咒语、磕头、烧香,并不一定能修好佛法,也不一定能达到很高的境界。那该怎么办呢?虽然没有太多机会在上师处闻思,但是现在有很多翻译过来的藏传佛教的典籍,或汉传佛教方面的经典。有些经论虽没有传承也可以看,如果是无上密法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灌顶,灌完顶有传承才能够拜读。其他显宗方面的很多经论没有传承也可以恭诵,读后可将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遇到上师时可以请教,解除自己的疑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的修行细节和方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非常非常清楚,所以希望大家多多闻思这部典籍。共同前行中“人身难得”四个字,看起来非常简单,好象谁看都能懂。但是能不能从内心真正体悟到“人身难得”的深意,这个就很难说了。再说“死亡无常”,这从字面上理解则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真正修持起来却非常非常难。我们众生都那么懒惰懈怠,根本不精进修行,我们今生主要忙于世间的事情、工作和生活,为了这些而奔波,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或者其他事情上,只能腾出来一点点时间来修行。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不注重修法的时间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白四个字的含义——死亡无常,也没有修好“人身难得”等共同前行。如果我们知道人身多么难得,也知道人身不是无因无缘得来的,人身的因缘是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无始以来积累起来的福慧资粮成熟的果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再说,人生中不一定都是瑕满的人身。比如说天津市有那么多人,这里头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有多少,信佛教的人群中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懂得道理而修持解脱法的人又有多少呢?我认为越来越少了,真正修行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太少了。如果真正感觉到难得人身、诸法无常的道理的话,就不会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应该会急切地修持佛法,一定不会浪费这个人身和时间。如果有把握来世一定能得到瑕满人身的话,今生浪费了这个人身和时间,失去了这殊胜的解脱机会也问题不大,因为来世还能得到这个人身。但是,有没有这个把握真的很难说了,我认为,谁也没有这个把握。不说来世的事情,就连明天的事情我们也把握不了。人身有可能就这么一次,再也得不到了,有可能来世变成旁生饿鬼,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暇满人身的大船,永远不能达到脱离轮回苦海的彼岸(解脱)。所以,大家要知道人身的价值,也要珍惜这个人身和殊胜的法缘。利用这个人身和短暂的时间,找寻究竟圆满的快乐。 7,问:有人说有钱学密宗,没钱学显宗,这种说法对吗? 答: 这种想法和说法,让我感到悲伤和可笑。这个人心里一定视金钱为第一位,并不了解藏传佛教修持密宗的上师与弟子之间的求法和传法的条件,而且更不知晓佛法的功德利益是无价之宝。难道本师释迦佛仅仅为的四句法要而失去的生命,能够以金钱来衡量吗?藏传佛教的无上密法,是要挑选有福报有根基的人才能获得的。这个福报和根基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以钱财来衡量,而是以六波罗蜜的修持有所成就的人才能得到的。建立在以金钱来衡量佛法的观点上修持的任何法门,都得不到佛法的真谛,最终只能是一无所获。 2005 年 3 月 9 日星期三 天津 1、 问: 我们作为在家居士,都有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责任,那么,该如何去修行佛法呢? 答:释迦牟尼佛为了渡化众生演说众多方便法门,若我们想把所有的法门都修持一遍的话,那就要很长的时间,作为在家居士是很困难的,但选择适合自己根基的一个法门一个本尊一个咒语一心修持,一门深入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不管在家出家都一样应该这样去修行。 对于出家人,为了专门闻思修学佛陀的显密正法,只要精进修法,时间还是够的。但是在家人也不能因为时间不够就不用修,或者说上师慈悲开许就可以不用念了,不是这样的,在家人更需要精进修法。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曾说过,在家居士非常需要精进闻思修学。释迦牟尼佛为了每个众生都能解脱六道轮回,能够成佛,传授了适应各种不同根基的众生修行的法门。“修持的方法已经有了,但是能不能得到解脱成就,还是要靠自己的精进修行”——这是佛陀的教言。所以,无论在家、出家,都一定要努力精进闻思修学是必不可少的。并不是说在家就可以不用闻思修学,轻忽念念咒语或佛的圣号就可以了。若有上根器的人,他们可能不需要太多的闻思修学,念念阿弥陀佛也一定能解脱成就。但是我们自己的根基自己应该很清楚,每个人不一定都自认有那么好的根器。自己的根基是属于上等的、或者中等的、下等的,我们从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等精进修法的能力上,就能很清楚地明了,总之,闻思不管对谁都很重要。你们有些人学佛的时间特别短,有可能 40、50 岁、60、70 岁才皈依佛门,再加上缺少闻思的机会,所以修法上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作为一个在家的居士,皈依佛门以后,受了皈依的戒律,从此开始,需要从清净皈依戒律做起,以戒定慧这三个次第来修行。不管是在家、出家人,皆需戒定慧的修行过程才能证得解脱成就。从皈依戒到出家沙弥和比丘戒,(别解脱戒)、还有菩萨戒和密乘戒,从小乘到大乘佛法有很多不同的戒条。所有的戒律都是在清净皈依戒的基础上得到的。在此,首先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刚刚皈依,对这个戒律还不是很清楚明白,于是不是很在乎,觉得这是步入佛门的一个小小的法门,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如果没有清净的皈依戒,就得不到菩萨戒、密乘戒,任何修行的成就和结果也就不可能证得。所以,一定要清净谨守皈依戒。如果说现在有一位居士能够守清净的皈依戒,那么我觉得这个居士已是很有成就的。现在在很多的居士中,虽佛理说得很好,看得书又很多,但事实上真正如法修行的,又有多少人呢?非常少。作为在家居士,因为有家庭工作的原因,虽没有太多时间修行佛法,但须首先知道“学佛法”三个字的含义?释迦牟尼佛曾经为何走上菩提正果,这是要我们必须了解的。往昔佛陀仅仅为四句佛偈,而失去了自己的肉体和生命很多很多次。释迦佛成佛后,为了我们众生得以解脱轮回苦海而传下了殊胜的方便法门,佛陀的教法和证法,佛陀的每一句宝贵真言都是无价珍宝,我们一定要非常非常恭敬地对待,真心地去学修,这叫“学佛法”。不要因为现在活佛和法师很多,今天这里求一点,明天那里求一点,觉得佛法很轻易就能得到,这种感觉和想法是很大的错误。如此不了解上师,且对上师没有敬信,不真心恳切渴求佛法,是得不到任何加持,也得不到任何真正解脱的方法,只能得到几句话而已。所以,珍惜自己得到的法,而且依教奉行,精进修持佛陀殊胜的法要。我们修行这些殊胜的法要,要与菩提心融合起来。从菩提心来讲,可分为胜义谛菩提心和世俗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何谓愿菩提心,这好比我们要做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心里去想,然后再去做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说布施吧,首先在心里发愿想去行布施,然后再用行动去做布施、忍辱、持戒六度波罗蜜,须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融合在一起。学佛不一定天天在家里念经烧香打坐,当然这样也很好,但是行动也要跟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在家、出家,都是需要动机和行为融合为一的修法,把智慧、慈悲、善良的心都用在生活上和工作岗位上,用于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不要以为学佛就是到佛堂念经打坐,才算学佛。千万不要忘了,不管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同事,还是金刚道友都应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要有爱心,这样修法才没有矛盾,而且在修法的道路上,需要如此培养慈悲喜舍。首先做好了人,才是在学佛的道路迈出的第一步,连世间做人的道理都做不到,就不要说修什么大的慈悲智慧。 藏王松赞干布制定的在家居士最基本具备的道德规范有十六条。即一、敬信三宝;二、求修正法;三、报父母恩;四、尊重有德;五、敬贵尊老;六、利济乡邻;七、直言小心;八、义深亲友;九、追踪上流,远虑高瞻;十、饮食有节,货财安分;十一、追认旧恩;十二、及时偿债,秤斗无欺;十三、慎戒忌妒;十四、不听邪说,自持主见;十五、温语寡言;十六、担当重任,度量宽宏。不具备这些规范,连自己家里的父母老人都不愿意照顾和帮助,如果这样的话,你所说的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就完全是假的,只不过是嘴上的修法而已。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首先应以自己的父母为主,为天下众生成就而发愿修持佛法。很多经典上也讲,给予远方的客人、长期的病人、可怜的老人照顾和帮助,以此修大悲之心的功德诚不可思议啊。修持空性和悲心,悲空双运的功德,那么,我们本来想证得的悲空双运的境界,为什么不去依教奉行呢?除了修空性和悲心以外,就没有其他要学的法了。虽然我们没有达到佛菩萨的大平等境界,没有办法对所有的众生一下子就生起平等心,但是应该逐渐培养慈悲喜舍等平等的境界。比如布施,我们自己最珍贵的、最舍不得的东西要布施,如果选择自己不重要的东西布施或者供养,从修行的根本来讲这样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财富等一切一下子布施出去,这在还没有证悟空性前,谁也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反复训练和培养慈悲、智慧、忍辱、布施、持戒等等 。 《入菩萨行论》里面这样教导: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从右手放到左手,左手放到右手,然后交给父母亲、然后逐渐地扩大,再给亲戚朋友,像这样来培养布施的心,这是佛菩萨的金刚教言,一定有道理。我们现在就是因为执着和分别,困扰了自己的心。修行最关键的就是修这颗心,时常观察自己的身口意,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如法不如法,如果如法就继续行持。不如法就应该改正为如法,或断除,不要放失自己的身语意,谨防造作新的恶业。比如,不经考虑、观察说出来的一些语言,有可能会伤害对方的心。虽然语言不是刀枪,但是却能打碎对方的心,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被伤害这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所以经常观察自己的思维、言语、行为,会不会伤害对方,要多多考虑考虑。这三个方面经常需要观察,需要训练。然后以自己的慈悲心,善良心来对待别人,不管他是好人坏人。 很多居士会问:马路边上很多的乞丐,但是有的是骗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不管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看到他们时,心里生起一点点怜悯心、慈悲心,知道他是需要钱,为了钱财而造各种各样的恶业,这就是可怜。他有严重的贪嗔痴才欺骗众生,所以他真正可怜。不用思虑他是不是在欺骗,我的钱给了他,他再去做什么,这些想法都很遥远。我们在内心升起一点点慈悲心,觉得他可怜,想帮助他,就直接给他钱布施。不管他是好人坏人,需要我们这么去做。释迦佛曾经悲悯饥饿的老虎,布施自己的肉身。“舍身饲虎“的关键在于修行慈悲心,并非考虑老虎吃饱以后有如何如何的行为。若你没有这样的发心和慈悲,不想布施的话就用不着去观察他人的好坏,因为这跟你丝毫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目前在很多居士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他只观察对方、金刚道友的缺点,宣扬他人多么不如法等等,从来不观察自己的过失、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不如法的严重性。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需要经常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经常宣扬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这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佛陀也曾说过,我们凡夫根本没有智慧分别别人的好坏。所以我们没有资格、也不允许随意议论他人的缺点。在观察他人不如法时,应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业力现前才能看到这样的事,想到是自己的业力现前,自己的过患,虽实际上有可能不是这样,但心里一定要这样想,这样磨练。不管对方做得好坏都跟自己修为的提升没有关系,不会为自己的修行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自己不明了而参与了他的事情,就有可能造了不可思议的恶业。对方做的善恶行为由其承受果报,他所造做的善恶果报根本不会转为自己来承受。不管是谁,因果不虚,所以无须观察他人,只要自己修好,一切境界上不好的事相,都会变成修法的顺缘,不会成为违缘。为什么那些高僧大德不管遇到病老、富穷、苦乐、好坏、打骂、偷抢等等,都从来不会成为修法的违缘,而成就了他们修法的顺缘。因为他们诚敬修持大乘菩萨的行为,《佛子行三十七颂》云:“自那轮回无始起,众生母亲给我爱,而今众生身陷苦,独我安乐有何用,为了解救众生灵,大发菩提佛子行。苦难来自求自乐,佛陀来自利他心,自乐他苦相换位,此便即为佛子行。即令他人因贪欲,夺我财或令人夺,我将身家三时福,一并与他佛子行。即令遭到不白冤,进而招来杀身祸,我也心怀慈与悲,代他受罪佛子行。即令他人毁我誉,流言布满三千界,我也仍以仁慈心,赞其功德佛子行。即令他人当众处,揭我短来出恶语,我也视他如善师,敬重不已佛子行。我以如母待他人,她却以仇相待我,我将视其患病儿,越发加爱佛子行。相当或者不及者,出于傲慢欺负我,我当视其为上师,顶礼敬重佛子行。穷困已极常遭凌,大病又遭大魔障,我当无畏代众生,甘受苦难佛子行。”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修法的违缘呢?是因为没有修持训练大乘菩萨的行为,而且执着自己,自私自爱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常常遵照《佛子行三十七颂》中的教导奉行,那么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会转化为顺缘,如此依教奉行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境界的提升。修法不一定非得到一个寺庙、道场里去修持,而是要在自己的家里、工作岗位上,在生活中完全可以修。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伏众生的心相续。比如遇到仇人想消灭他,若打死他的话,这样不仅不会消灭仇人,而且会越来越多。我们学佛的人,消灭自己的嗔恨心,就根本不存在外界上的仇人了,所以在这颗心上经常训练的行持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居士天天念诵佛经,但是缺少这种对境心的训练,若突然有人骂他一句,他原来慈悲虔诚的佛教徒的样子马上就荡然无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天天念的是口头文字经,没有思维经文的要意。明悟念经的含义,才是颂经的意义所在。这并不能说这种口头的念颂佛经没有功德,但是这样的形式对你实际的修行何益。所以说训练这颗心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