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创古仁波切:离苦得乐,请你这样做!(中) |
 
创古仁波切:离苦得乐,请你这样做!(中)
阿弥陀佛发过悲愿,所以如果我们向祂祈请,祂就会来到我们面前,帮助我们离苦得乐。 开示:创古仁波切 时间:2009年11月9日 地点:香港创古中心 藏译中:堪布丹杰 整理:世明、初惠诚 前行:内外供养 一、外在供养 现在,我们要谈供养。供养要准备很多供品,所谓供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真实眼见的东西,实在的东西;第二种是心中所观想出来的供品。 首先谈到真实的供品时,可以准备香、花、灯等,要将这些供品供在哪里? 自己先要准备好,比如是一帧佛像,阿弥陀佛的佛像,或者阿弥陀佛的唐卡画像,可以是阿弥陀佛的相片,也可以是西方三圣、或者是西方净土庄严的唐卡照片。 我们要将真实的供品,如香、花、灯等,供在唐卡或者佛像前面。还有准备供品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落入「两边」:要注意只落一边很吝啬,觉得「我供一点点就好了」,不要落入这一边;也不要落入另一边,觉得「我供养了这么多」,觉得自己很好而生起傲慢,也不要这样。这称为不要落入两边,不要太吝啬,也不要太傲慢。只是很真诚地发一个心,尽你的力量,拿出你有的东西,不吝啬也不傲慢地在佛像面前做供养。 进行到这里要做观想,这个观想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供养的时候得到一种加持,能够让供养更广大更多,而福德也会更多。观想「本性界中所化生,广被天地供养予。」这两句称为外供养,亦即用心去观想,观想从本性界、空性界当中化现铺天盖地众多供养的各种东西,像是云一样的众多,这即为外在的供养。 二、内在供养 接下来是内在供养,什么是内在的供养?有三种东西: 1. 药:一个称为「门」,「门」是藏文的发音,中文的意思「药」;为什么供养「门」,也就是「药」?这代表为了增长我们的智慧。 2. 食子:第二个称为「多玛」,「多玛」也是藏文,称做食子;为什么供养多玛?是为了帮助我们断除对财物的贪执心。 3. 让达:第三个是供养物是「让达」,这是梵文的发音,是指象征「血」的供养物;为什么供养「让达」?是为了增长我们的慈悲。 然后,将这三种供养物藉由观想化现为无量无边,再观想供养天女将这些供养物供养出去。我们要通过观想加持这些供品,让供品变得非常得多,透过加持让它变得清净。 这几个部分称为「前行」或者基础,就是最根本,首先要做的是这几个部分。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正行」。 正行:求生净土四因 求生第一因:明观净土 从正行开始,我们刚刚谈到求生净土要具备四个因,首先是第一个因「明观净土」,包括两部分: 一、自生本尊 首先是观想自己成为本尊,这叫「自生观想」。 这里法本说: 「水长莲花之中央,我现白色观音像。」 首先这两句是观想自己是本尊,是观音菩萨。为什么观想自己是观音菩萨?那是因为自己本有的慈悲本质就是观音菩萨。所以在这里观想,不再是现在的凡夫身了,自己转变为观音菩萨,而且就在净土当中,你是在净土当中的观音菩萨。 二、对生本尊 观想在我们前方虚空中,有一个净土,净土中生起本尊,这叫「对生观想」。 这个部分称为「明观净土」,四个因当中的第一个,但在仪轨当中强调的「明观净土」,这里比较强调的是净土中里面佛菩萨的样子,并没有形容外在的净土,这和极乐净土愿文所强调的不同,需要比较说明一下。 我们观想前方的时候,主要观想的焦点是西方三圣,也就是净土当中的佛菩萨: 1. 阿弥陀佛:这里首先观想前方的净土有阿弥陀佛,要如法本所说观想── 前方莲华月垫上, 无量光佛身红色, 一面二臂等持印, 托钵身着三法衣, 金刚跏趺坐而坐。 在观想佛的时候,有「报身佛」的像,还有「化身佛」的像,这里观想的阿弥陀佛是化身佛像,什么是化身佛的像?这里形容的是,祂穿著三法衣,示现一个比丘僧人的样子,或者持着钵、身披僧法衣等等。 2. 观世音菩萨:接下来是在阿弥陀佛右手边是观音菩萨,观想── 右为白色观自在, 一面四臂前合掌, 右持晶珠左持莲, 立于莲花月轮上。 这里是说,阿弥陀佛的右手边有观音菩萨,祂是现「报身像」,所以有各种庄严(装饰品)戴在身上,祂有一张脸,四只手臂,站立着。 3. 金刚手菩萨:接下来观想的是阿弥陀佛左手边,有金刚手菩萨,又叫大势至菩萨,观想 ── 左为大力金刚手, 一面二臂身蓝色, 右手持杵左持铃, 立于莲花月轮上。 祂是一面、也就是一张脸,有两只手臂,身体是深蓝色,右手持杵,左持莲,立于莲花月轮上。 刚刚谈到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观音菩萨,左边是金刚手菩萨。接着我们观想,西方三圣周围还有什么人,还有什么佛菩萨?我们想十方一切的佛菩萨都在周围,同时这里还提到像是声闻、罗汉等非常多都圣众围绕在周围,你可以想祂们真的就在我们前方,非常地多。 刚刚这里观想,在我们的前方,有净土,有西方三圣,还有周围很多的佛菩萨,而且真的就在我们前方出现。在观修的时候,有的人会发觉状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身体的关系或者气脉的关系,可以观想得很清楚,就在我们前方;而有些人则没有办法观想或观想不清楚,但最重要的是信心,你要确信西方三圣真的到面前来了。 阿弥陀佛不会因为你观想不清楚就不出现,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悲心,随时都在看我们,就像我们在祂的眼前一样,我们在祂的眼里非常清楚。所以不用担心祂没有在我的前方,或者我观想不清楚怎么办?你只要有着念头,祂就真的在我的前方。你真的虔诚地相信时,就可以了。 以上所观想的「对生本尊」,又称「三昧耶尊」或「誓言尊」;接下来的这段你要透过观想,从净土迎请真正的「智慧尊」。这是因为我们或许还会有一个疑惑,觉得我这样观想的并不是真的,只是自己想出来而已,为了要断除我们这样的疑惑,我们就需要再观想「智慧尊」。 三昧耶尊放光, 至净土迎请智慧尊 什么是「智慧本尊」?就是从净土而来的佛菩萨,智慧尊真正来到我们前方。法本这里说── 三位主尊之三处(三处是额喉心), 三种子字齐放光(三种子字是嗡阿吽)。 这里是观想你前方的西方三圣,每一尊的身口意,额、喉、心的部位都有三个种子字。然后放光之后,到哪里去了?到极乐净土去,真正将光放射出去,而且真正到阿弥陀佛的净土,然后随着光回来时,真正将净土真实的阿弥陀佛和西方三圣,叫「智慧尊」,带回来你的前方,所以这时候是真的阿弥陀佛在你的面前。 接着还有阿弥陀佛的心咒,叫做「嗡阿弥德瓦舍」,之后有一句是「班杂萨玛雅咋」,仁波切特别解释这一段,如果我们问,我这样请他来,他会来吗?他会来,为什么?因为「班杂萨玛雅咋」是一句梵文,它的意思是「请忆持您们的金刚誓言,快到这里来!」祂们曾经发过这样一个誓言。谁发的誓言?是指阿弥陀佛,西方三圣,这些佛菩萨,祂发的誓言是 ──只要有人向祂祈请,只要有众生需要祂的时候,祂就一定会出现。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虔诚地祈请迎请祂来的时候,祂真的会在我们前面出现;如果有一个人,真的需要想从轮回中出离出来,祂的大悲心真的会帮助众生从苦痛轮回当中解脱。 所以,两方面来说,佛菩萨具有坚固的誓言,我们自己也要虔诚、坚定地祈愿: 1. 班杂:字义是「金刚」,意思是「坚固」。 2. 萨玛雅:就是誓言、三昧耶,这里指佛菩萨的誓言,祂们真的会因誓言而来到我们前面,这是就「萨玛雅」的意思。 「班杂萨玛杂」就是佛菩萨发的誓言很坚固,不会改变;同时也代表我们的发愿、我们的祈请也很坚定、不会改变──那么,佛菩萨真的会来到我们的前面。 3. 咋:最后的「咋」是什么意思?就是「来了」,真的来到我们的前面。 三昧耶尊与智慧尊「融合为一」 接下来要念「咋吽邦后」,这四个字代表「合二为一」。谁与谁合二为一?也就是你在前面观想的西方三圣、净土的誓言尊(或称三昧耶尊),和迎请回来的「智慧尊」,这两个合二为一,所以这就是真的佛菩萨就在你的前面,然后无二无别而且非常稳固地在我们的前面,所以接着念「帝剎连」,代表稳固之义。 然后,「阿帝布后」是合掌顶礼。 接下来,这里有「嗡吽章木舍以啊」这个部分我们要观想五方佛来为我们灌顶。 这五个种子字分别代表五方佛。第一「嗡」代表大日如来,第二「吽」代表不动佛,第三「章木」代表宝生佛,第四「舍以」代表阿弥陀佛,第五「啊」代表不空成就佛。这个咒语是代表圆满得到灌顶加持,观想五方佛来到我们的前方,给我们圆满的加持灌顶。 以上都是四个因当中的第一个,亦即「明观净土」。整个明观净土在密乘的方式就是透过这些观想,告诉我们真的西方三圣就在自己的前方,观想自己真的是观音菩萨,而且就在净土当中,这样来做观想。刚刚的部分是明观净土,我们就很完整、圆满的观想净土了。 求生净土第二因:积聚资粮 接下来是投生净土的第二个因,即「积聚资粮」。可以透过我们的身体、语言或者我们的心,还有透过很多的东西、物质做供养。 在这里密宗的仪轨,它谈到一个更容易的透过观想方式来积聚资粮。供养的第一个是水,第二个也是水。第一个水是供养佛菩萨喝的水,第二个水是供养佛菩萨洗脚的水,再来是花,之后依序是香、灯、涂,就是各种的香水,还有果,各种水果食物,还有音乐,这里称八供(水水花香灯涂果乐)。八供又称做外在的供养,再来还有内在的供养。 什么是内在的供养?就是透过大手印的禅修,你证悟自己的心性,透过你的证悟来做供养,这就是内在的供养。所以前面的八供、咒语都是外在的供养,后面的大手印(音「木扎」)是内在的供养。 同时还有一个供养的方式,是从这里法本下端开始,观想自己现在是观音菩萨,从你的心间,变幻出非常非常多的供养天女,她们同时具有美妙的声音唱颂,唱颂什么?「礼赞佛陀无量光,住极乐国转*轮,宏愿护佑诸有情。」 这段偈文是一种赞叹,这些天女用美妙的声音在做赞叹,献给这些佛菩萨们,这也是一个供养。 (系列三之二)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