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普巴扎西活佛:何谓解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普巴扎西活佛:何谓解脱

 

  有时候由于不理解的原因,我们会觉得,解脱只是一个名词,好像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没有关系,西方极乐世界也只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另一个时空。如果这样理解解脱,那么我们可能永远生不起追求解脱的坚定信心。

  一、解脱就是大自在

  那究竟何谓解脱?解脱的意义极其深广,虽然不是言语思维所能企及的境界,但若以我们现前常用的词句来描述,最贴切的说法即是获得永恒不变的自在。

  曾有一位居士问我,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是不是长时间不起现粗大妄念,安住于平静状态,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我想这样的状态恐怕不是吧!色界、无色界天人可以于无念中安住六千、八千大劫,但并未超越轮回,因缘和合之时还会起现粗大妄念而堕落,这样的世间禅定可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啊!

  所谓的出世间禅定乃至我们所追求的解脱,也就是佛教最高之境界又是什么呢?站在生活的立场之上,就是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境遇,成败、苦乐、得失、讥毁、赞誉等等,一切生活显现不会束缚你的内心。当你达到圆满自在之时,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他就是解脱!

  为了对解脱生起坚定的信心,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解脱,否则很可能缘木求鱼,一无所获。正如之前所言,从世间的词句之中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解脱就是可以获得永恒不变之自在。而当前我们不能形成圣者的最大过失,就在于时时被轮回牵着我们的身心而行走。换句话说,身心不自在就是凡夫。

  二、凡夫不自在的种种显现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已经很自在了。比如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坐就坐,想吃喝就吃喝,不是很自在吗?不。细致想想,这一切都是被外缘牵着行走。

  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生活呈现不同的形象而束缚着我们不同的情绪。生活如同导演,我们如同演员,导演让我们怎么演,我们就得怎么演,完全在导演的控制之中。比如,谁若在我们面前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是不是立即就会被控制,不自觉地脸红、愤怒、甚至恶语相向?谁若在我们面前夸奖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自然而然地欢喜,或者自以为善意地“谦虚”几句?这些“下意识”的反应来得太快,以至于我们还没意识到“被控制”,就已经完全缴械投降了。这种“被控制”的“自在”,正是烦恼、习气沉重的表现。现前我们就要转变这种状态,要把自己变成导演,我来控制一切,我要自己达到自在。

  若从梦境来说,我们现在时时被梦牵着行走,得不到自在。有些可能会说,我现前没梦了。但即便你没有梦,在梦中你还是不能做到自主,整个晚上没有梦,就说明你依然被无梦的状态而牵引。如果你认为能做到自在,那你能把无梦转变成有梦吗?现前做不到。相反,你又能把有梦转变成无梦吗?同样也做不到。我们现前能做的就只有等待着晚上入睡做梦之时,有梦,则跟随着梦境而漂泊,无梦,依然跟随着无梦而迷乱。是这样吗?若是,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并不自在,这样的不自在可不是圣者的标志。若是自己能控制一切梦境,能自在地把有梦变成无梦,无梦变成有梦,获得自在的时候,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

  三、解脱的功德

  现前很多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之时都觉得非常空虚或者烦恼,这些不悦意的现象都是被轮回乃至世间牵引的显现。当我们获得解脱、得到自在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自主安排世间的一切,而不再被世间所束缚。从这个角度当中就能知道,一切痛苦都源于不自在,现前我们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脱而达到圆满的自在。这种圆满的自在境界用另一句话描述,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

  想一想,为何世间人视为最大痛苦的临终,历代高僧大德却可以喜悦面对?就是因为他们内心已经达到自在,此时所谓的痛苦和恐惧早已呈现为法界之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乃至光明刹土即在眼前。所以他们的喜悦是已获得自在的表现。

  当获得解脱之时为什么会没有烦恼?因为此时已经断绝烦恼之根源。但是在还没有达到自在之前,我们离解脱还是极其遥远的。此时就应该依靠所传讲的四种厌离心即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四共前行对轮回生起厌离,并且依它生起出离之心而去追求解脱之道。

  只有对轮回产生厌离,对解脱的功德利益产生信解,我们才能生起坚定的追求解脱之心。所以这些关于解脱的教言一定要铭记于心,并且一定要去细细思维。非常重要!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於具力之四种业门,何以应有认识?

普巴扎西活佛:闻思修应避免的误区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何以宗喀巴大师甚赞具八种殊胜功德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忏悔有多门,以何种为最圆满?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

 

后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万法摄一的重要性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

普巴扎西活佛:闻思是实修的前行

普巴扎西活佛:何谓佛教的最高境界

普巴扎西活佛:世出世间善法的不同之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