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光·禅修释疑:请问要具备什么观念、见解、行持,才能获得具体成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光·禅修释疑:请问要具备什么观念、见解、行持,才能获得具体成效?

   吾习禅多年,除了身体较健康,心理较平静外,并无显著的禅修体验,请问要具备什么观念、见解、行持,才能获得具体成效?

  有关禅修行者之观念、见解、行持等,略如前面章节所说,请读者自行查阅,今于此再做重点补充:

  (1)应重视基础禅定之养成

  习禅修定,无法速成,不能越等;经云「依戒生定、依定发慧」是不容忽视的明确学程,但古来禅行者大多忽视,故百千年来,修行者众,成就者少。现今亦有提倡生活禅之行者,凡有发言,每每呵斥勤于习定者为修枯木禅,是自了汉,殊不知基础禅定不成,无漏慧亦无从开发,想修得无住自在之心境,实是妄想!

  已故禅行者陈建民居士即曾言:「佛法三千年来,实修佛教徒虽亦不少,然成就者则如凤毛麟角。细考其因,皆以其定力未先下苦功,因此闻思二慧所得之抽象真理,无力凝固成为修慧之具体证量。」又说:「习定如磨剑,须先去三魔──散乱、惛沉、忘失正念之锈,当其剑锋已锐,则可由止修观,斩除五种利使,方得真参实悟。具足正知正见,以伏断五种钝使于无我空性中。」成就基础禅定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基础禅定之养成,是指修习「九住心」的完成。九住心是从初学摄心,到正定成就的修学过成,共可细分为九个阶段。此九住心之工夫纯熟,能自然住于正定;做一切事,不由作意,皆能了了分明。所以能止恶不生,持善不失,任运自如,无事不办。

  (2)莫忽视持净戒、修慈悲

  守持净戒──持五戒、行十善,是让身口具足善良的德行,以自利利人。心存慈悲──修四摄、行六度,是利乐众生的具体表现。能持净戒,身心清净,习定容易成就。具慈悲心,常怀悲悯,则不堕枯木禅境。持净戒、修慈悲,非常切要!

  (3)须致力闻、思慧之熏修

  以上习定、持戒、修慈悲,皆属累积「福资粮」的行持,现在要讲的是「慧资粮」的熏修。

  禅,印度话叫禅那,中国话称静虑,即思惟修之意。佛陀教弟子时,非常重视闻思慧的修学,这可从教典得知。闻慧、思慧、修慧是修学佛法智慧的次地学程,禅行者修得「九住心」之禅定基础后,须再致力于经教的研究,得闻思慧之成就,才能有力于修慧的完成。现今南传佛教或藏传佛教,仍然秉持佛世之传统学程修学增进,汉传佛教早期的禅法也还是如此,后来的「中国禅宗」在禅法的传承中,就逐渐将这重要的修学次第忽视了。所以,为何「三千年来的佛教,修行者众,成就者少」这也是一重要原因!不能先得闻慧、思慧的「法住智」成就,怎能证得修慧的「涅槃智」圣果。吾现代禅行者,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前五篇文章

佛光·禅修释疑:坐禅时可以听音乐吗?

佛光·禅修释疑:坐禅时受到干扰应如何处理?

佛光·禅修释疑:如何处理习禅过程所呈现的业障?

佛光·禅修释疑:坐禅时头部胀痛,气觉上冲,应如何调适?

佛光·禅修释疑:坐禅时筋骨酸痛时怎么办?

 

后五篇文章

佛光·禅修释疑:身心条件较差者如何学习禅坐?

佛光·禅修释疑:「不作行」与「作行」的心理障碍如何对治

佛光·禅修释疑:习禅最大的障碍是懈怠,如何对治?

佛光·禅修释疑:如何保持动态生活中的「觉醒」?

佛光·禅修释疑:对治散乱心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