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三)

 

  戊三、修证无上

  修证谓无缺,不毁动圆满,

  起坚固调柔,不住无障息。

  我们知道大乘的所缘和正行都是无上,以缘大乘所缘而修行的大乘道,所产生的暂时和究竟的果,自然超胜于声缘道的果位。所以大乘的修证就是无上的修证。修证无上的成就相如何呢?下面就讲这个问题。

  大乘的修证总共有十种,就是①种性修证;②信解修证;③发心修证;④正行修证;⑤入离生修证;⑥成熟有情修证;⑦净土修证;⑧得不退地授记修证;⑧佛地修证;⑩示现菩提修证。

  颂词当中,“无缺”是种性修证,“不毁”是信解修证,“不动”是发心修证,“圆满”是正行修证,“起”是入离生修证,“坚固”是成熟有情修证,“调柔”是净土修证,“不住”是得不退地授记修证,“无障”是佛地修证,“无息”是示现菩提修证。以下一一解释:

  1、无缺:就是指苏醒大乘种性的顺缘圆满无缺。所谓苏醒大乘种性的顺缘,就是指四大轮——安住顺境、亲近正士、发宏誓愿、积大福德,这样四个方面具足,就是种性修证,是一切因当中的最初因。《述记》当中讲,苏醒大乘种性的顺缘有四种,就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这四个方面不缺少,叫做顺缘无缺。四个方面能够真正做到、行到,就是种性修证,也就是真正可以苏醒大乘的种性。

  2、不毁:就是不毁谤大乘,或者对于殊胜的大乘道不舍弃,这是对于大乘法信解修证。

  3、不动:就是以小乘作意不扰动,不发小乘心,不会自私自利趣入小乘道,这是大乘发心修证。如果大乘的菩提心已经坚固的生起,不会再被违品所动摇,这就是第三个成就相。所谓菩提心的违品,就是小乘作意,也就是只求自利的下劣发心。

  4、圆满:就是六波罗蜜多获得圆满,这是大乘正行修证。大乘的正行就是六度——布施、持戒乃至般若,这里所说的六度,是指胜解行地以加行修行六度,不论是布施、持戒,还是般若,都做得很圆满,就是第四个成就相,叫做大乘正行修证。

  5、起:就是初地的时候,生起出世间真实法的圣道,这是入离生修证。所谓“离生”,就是超出世间,远离生死。《宝性论》说:“死病老之诸痛苦,圣者悉皆永灭尽,依于烦恼业力生,彼者无彼故无生。”一般异生凡夫都是以业惑力而转生,在初地已经现前出世间的圣道,获得法性无漏戒,不会再生起有漏的业惑,所以是入离生修证。这是第五个成就相,从此之后已经超凡入圣。

  6、坚固:就是坚固善根长时积集,也就是一到七地之间,善根辗转长时增上,这是成熟有情修证。所谓“坚固善根”,是指善根不可摧坏。这个成熟有情修证,是第六个成就相。

  7、调柔:是指心获得调柔,也就是第八地时以无分别智心得调柔,而且向外散的前五识获得转依的缘故,这是净土修证。《维摩诘经》上说:“由心净故,则国土净。”对应这里来说,心净就是心得调柔,是无分别智获得自在的境界,不是一般说的“调柔”。净土修证,是第七个成就相。是八地菩萨以自己的智慧力自在现前净土的相。

  8、不住:就是不住耽著生死涅槃。以证悟有寂平等,观内的末那识获得转依,现见轮涅二边不住的大涅槃义,这就是得诸佛不退地授记修证。所谓“不退”,就是不为两种所退转,也就是不同于凡夫退入于生死,不同于小圣退入于小乘的涅槃。以不退入生死涅槃的缘故,叫做得不退地授记修证。

  9、无障:就是无有两种障碍,断尽一切二障和习气,这是佛地修证。

  10、无息:就是利乐有情无有休息,无上菩提三身自性之相何时也相续不断,这是周遍示现菩提修证的功德。《宝性论》说:“所化界与调方便,所化界之调伏事,随所化处应时行,遍主恒时任运转。”

  以这样十种修证宣说了从苏醒种性乃至究竟佛果之间的成就之相。

  辨无上品总义

  以上已经广大辨明了大乘的无上。为什么说大乘是无上乘呢?就是由三种无上义的缘故,也就是由于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以及修证无上,超胜于以声缘乘为代表的其余诸乘。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修证无上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正行无上是能缘,所缘无上是正行所缘的境,修证无上是正行缘所缘所成就的果。所以三者是行、境、果的关系。由于大乘的所缘无上,所以大乘的正行无上;由于大乘的正行无上,所以大乘的修证无上。这就是三种无上的道理。下面逐一开演三种无上的意义。

  正行无上包括六种:最胜正行、作意正行、随法正行、离二边正行、差别正行和无差别正行。

  大乘的十波罗蜜多正行以十二种最胜的相超越了声闻缘觉的修行,所以是最胜正行。以布施波罗蜜多为例作抉择,作大乘的布施正行极为殊胜。现在要问:大乘的布施为什么会超出一般二乘或者世间的布施呢?原因就是大乘布施的心非常深广,也就是大乘布施是以深广的方式修习的。在一个布施上就具足广大、长时、依处、无尽、无间、无难、自在和摄受这八种殊胜,所以是最胜正行。具体来说,大乘菩萨作任何一种布施,都是发广大心,永远不希求世间人天的圆满,也不希求二乘的果位,唯一志在无上的佛果,心发得最高尚、最远大,这就是广大最胜。其次,就是发长远心,愿意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乃至尽未来际作布施。生生世世都愿意对众生奉献自己的身体、财物以及善根,不是一个月的奉献,不是一年的奉献,不是一辈子的奉献,也不是三生以及七生的奉献,是在三大阿僧祗劫当中,日日夜夜都是以精进心来作奉献,这就是布施正行的长时最胜。长到尽未来际,永远没有疲厌。这里三大阿僧抵劫,代表的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之间的一切初中后的时位。这样长远无尽的心,就是像普贤行愿品那样,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行愿,永无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就是大乘菩萨行的长时最胜。

  依处最胜,就是指大乘菩萨这样作奉献,心里所想到的,不是个人利益,不是小家庭、小团体的利益,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利益,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界着想,都是为了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而布施。下至于地狱、饿鬼、旁生,旁生当中下至于蚊虫、蚂蚁,上至于色界、无色界、声闻缘觉。不只是一方,而是十方;不只是一时,而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自己作一个布施行,心里总是放在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上面,念念是为了众生,以利益一切众生作为依处,这就是依处最胜。

  无尽最胜,就是把布施的善根回向无上的菩提,不是回向世间人天小果,也不是回向小乘的涅槃,是回向无上的菩提。太虚大师说,从人的立场上来说,假如一个人能够为国家、为人类,也就算是永垂不朽,但是世界毁坏的时候,这个功业还是会穷尽,所以真正能够成为无穷无尽的,唯有大乘的修行法而已。大乘的布施等正行,一切善根都是唯一回向于无上究竟的菩提,所以是无尽最胜。

  无间最胜,就是讲大乘菩萨在心相续当中得到了自他平等的胜解,对待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没有自他、亲疏的间隔。这样就把一切众生的事情完全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众生在物质和佛法上的贫乏就等于自己在物质和佛法上贫乏一样,众生怖畏就像自己在怖畏当中一样,以这样的平等心推动,大乘菩萨就会迫不及待的奉献自己的身财,就会无悭吝的做法布施,就会真心的做无畏施。所以由自他平等的胜解,大乘菩萨将会投入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众生的善行当中。自他狭隘执著的牢壁一旦打破,尽虚空界、尽众生界就是一个自己,四海本来就是一家,所以大乘菩萨的布施正行没有任何间隔、中断和局限,可以一直无限的延展。周遍广大法界,都可以成为布施的道场,这就是无间最胜。

  无难最胜,就是大乘菩萨具有随喜等善巧,打破嫉妒心、自私自利等的偏袒执著,一切有情无量的布施妙行,都一一的做随喜、赞叹。因为是以尽虚空遍法界有情的无量妙行做为增上缘,所以处处随喜、时时随喜,在在处处都是增上善根的因缘,这样决定无难而能圆满布施等的功德。

  自在最胜,就是菩萨具有三摩地、神通等的自在力,可以随欲变现无量无数的资具,任运的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所以大乘圣道的布施行非常自在圆满。

  摄受最胜,这是讲不著相布施,因为有无分别智的摄受,布施的时候三轮体空,不见施者、受者和施物。这样离一切相而行布施,就是布施正行的摄受最胜。就像《金刚经》上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样以殊胜三轮体空的智慧摄受,虽然是在做一切布施,但是心里不执著任何相,这就是摄受最胜。

  接下来,后面四种最胜相,是从大乘道位的角度,讲四个阶段的最胜——也就是大乘胜解行地的发起最胜、大乘初地的至得最胜、大乘二到九地的等流最胜,以及十地、十一地的究竟最胜。通过相应的阶段对比,就可以显示出大乘的正行胜过小乘行的殊胜之处。这里,就不做一一的广说。

  以上以布施为例,我们看出大乘布施正行八种最胜的道相。小乘和世间虽然具有布施,但是在布施的发心上,不如大乘的布施心这样深广,所以都是有上、有量、有尽、不圆满的相。比如,在布施上,只是求一点人天福报,或者得一个小乘的果位,有些人小到只是希求发一点财,这样就是发心非常狭小,不是广大。又比如,做了五六次布施之后,心里就非常满足,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足够,这就是有厌足,根本不是无厌足的长时精进布施。又比如,布施只是为了一个家庭的利益,或者为了一个公司的利益,除了这个小范围之外,从来没有考虑过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依处很下劣。再比如,虽然是布施,但是人我的分别心很严重,只是为了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才愿意奉献一点。对于自己讨厌的、或者不熟悉的陌生人,根本不愿意理睬,这就是布施的善行有间隔,布施的善根有间断,不是像大风一样遍及在一切时空境缘当中无碍的行持。

  再比如,虽然有一点布施,但是没有广大随喜的殊胜方便,一个人的布施终究比较有限,在这个世界当中本来有无数的圣贤,在各个地方、各种岗位上都在做无私忘我的奉献,有无量可歌可泣的善业功德,小到平民百姓,大到圣贤豪杰。从一个地域扩展到无量国土;从一种众生类,扩展到无量众生界;从一种布施善行,扩展到无穷无尽的布施善行。这些通通都是随喜的对境,这样的随喜善巧就能不困难而圆满布施的善根。假如不具有广大随喜的善巧方便,那根本不会感觉到这个无边的世界当中还有无穷无尽的众生在行持无量的布施行。这样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只知道自己有一点布施钱财的功德,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这一点布施善行之外,还有无穷、无尽、不可数、不可计的以身心、财富和善根所作的奉献。这样单单以自己作来圆满布施的善根,就很困难。

  再比如,虽然世间和小乘能作一点布施,但是自在力不够,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能作一些布施,也不是以三摩地的妙力变现。这就是不自在。

  再比如,小乘人和世间人因为没有现前无分别智,所以作一点布施,心里会执著得很牢,无法脱开二取三轮的耽著,这就是没有无分别智摄受的下劣著相布施。

  通过这样比较,我们就知道大乘的布施超越了狭小、短时、依处下劣、有穷尽、有阻碍、有难、不自在、无智慧摄受的种种下劣境界。因为在心上超越了这些劣地,心灵已经提升到无上宽广、无上深邃、无上坚固、无上长远、无上自在、无上善巧、无上周遍的层次,所以叫做布施波罗蜜多,所以,叫做大乘不共的波罗蜜多。不但是布施,和布施一样,大乘的持戒正行、安忍正行乃至智正行,这一切都是具有这样的无上道相,所以是超越声闻、缘觉、世间等下劣境界的波罗蜜多。这样以理成立大乘正行决定是最殊胜的正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大乘的正行是这个世界上最殊胜、最伟大、最深广的正行,但是自己如何才能真正趣入乃至成办这样的正行呢?这个趣入的方法就是大乘的作意正行。补处弥勒菩萨殷切的教导我们:“菩萨以三慧,恒思维大乘。”要想使自己真正融入大乘的正行,成为真正的佛菩萨,日日夜夜都要以闻思修三慧恒时思维这个大乘教。不可以须臾而远离的,就是这个大乘法门。这就是最关键。这个大乘教具体来说,就是“如所施设法”,它的真实内涵,就是所有大乘已经得成就的诸佛菩萨,为了教化大乘种性者,让他们真正趣入伟大菩萨乘的境界,都会以大悲心按照自己实修实证的方法和境界,把这些证法安立成文字的教法,做为引导的方便。比如伟大的诸佛菩萨,他们一一身体力行过布施、持戒等十种波罗蜜多的修行,他们真实证入了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境界,他们经历了五道十地,成就了无量总持和三摩地等的功德,这样就以文字的方便,按照自己的修行安立教法,施设了波罗蜜多、三解脱门、总持、三摩地等等无量的深广法门,这就叫做“以行立教”。一切诸佛菩萨的教法是以这样的方式施设出来的。

  现在我们要从一个薄地凡夫,证入到和诸佛菩萨同等的境界,唯一的道路就是以闻思修三慧恒时思维大乘如所施设法。这么样的成就,都是从模仿过来的。那么多人都可以成为佛菩萨,我们也是人,为什么不可以作成佛菩萨呢?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教法,就是要学习他们做成佛菩萨的道理。这个学习的方法就是以闻思修三慧作意大乘。

  我们翻开经书,或者听闻大乘圣教,要像诸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好像佛菩萨正在教授大乘的修行方法以及修证的境界一样。这样听闻是非常重要的,不听闻我们怎么会知道大乘的基道果呢?怎么可能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增长大乘深广的善根种子呢?所以,必须要闻,然后,必须要思维,思维后必须要修行。没有听闻过,怎么会知道大乘基道果的体性,自己的相续当中,大乘深广善要的世界各地没有办法增长,所以,大乘教法的功德无量无边,这个功德确实是以有限的数字无法衡量的。因为这样的大乘教是伟大、无上的教法,它给予人的利益无比深远,可以给自他带来无尽的安乐,所以不能轻视,要以无比恭敬、殷重的心来作听闻。但是听闻的要求,是要以闻所成慧作意,这就要有很严格的要求,不是光听听就完事,一定要用心,在心里产生闻慧,以闻慧任持住大乘深广教法的文义,不仅是听,而且要心里把意思听得清清楚楚,任持住这个殊胜的文义。如果这样做到的话,那决定会产生增长善根界的妙用。就好像是一场大雨,融入到大地之后,草木决定都会生根发芽一样。一个人没有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不会接触到大乘的深广妙法,而一旦听闻以闻所成慧如理作意,这个相续中的大乘善根种子,就会无法抑止的不断生长。也就是自性住种性如来藏借助闻所成慧作意的熏发力量,自自然然就会增上起来。在这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入,就是要以思所成慧作意,以自己的思维力来印持大乘的深广之义。通过四种道理,如理思维,遣除一切疑惑,这样大乘的深广法义就会一一在心里融会贯通,可以真正悟入法义当。这样在心里不只是听别人说说而已,真正是自己心里有决定,不可能随人转、随境界转,自己能够确立不拔。所以,思所成慧作意的作用很大,以它能够真实悟入所闻的法义。

  接下来,就是要真实成办佛菩萨的功德,这就需要以修所成慧作意。也就是要真实行到佛菩萨的境界,不是空谈、不是空想,而是知一分、行一分、证一分,知和行完全合一。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圆满成办大乘道所求的一切义。

  所以这样的作意正行,实际就是看佛菩萨的样子,学佛菩萨的样子,最后要做到佛菩萨的样子。或者说,佛菩萨是如自己修行的境界而施设教法,我们闻思这样的教法来实行,最后证到佛菩萨那样的境界。诸佛菩萨唯一是“依行立教”,而我们以闻思修三慧作意唯一就是要“由教实行”,以闻思作意这个教,是要明白诸佛菩萨是怎样行的,知道之后时时按这样去做。这就是作意正行。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四)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65人生加油站 1991.12.1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67随缘随份 1992.1.1~1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66菁华语录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68缘满人间 1992.1.16~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二)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一)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九)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