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狮吼音·开示集:上师与弟子--心量大,虔敬心就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狮吼音·开示集:上师与弟子--心量大,虔敬心就大

 

  上师与弟子

  心量大,虔敬心就大

  感谢根本上师及一切传承上师,让我们有机会,进入佛陀珍贵法教之门,利乐一切有情…

  〔密勒日巴故事〕

  密勒日巴历经造塔等马尔巴大师的种种严苛考验,仍未获大师同意传法,自感罪业深重,想去自杀。马尔巴大师深自叹息后说:「大力我儿,能在种种严苛考验中,对三宝、上师不生邪见,是具足大信心的真法器。须知上师示现愤怒相,是上师利众事业的示现,是为净除弟子罪障,切不可以世俗之见观之。本来大力(即密勒日巴)在历经九次大苦行之后,即可罪障清净、不受后有,现在如有残余的罪障未净,皆是师母达媚玛女人心软之故。」即予口传、灌顶,并作种种授记。

  【唱颂道歌】

  敬礼译师马尔巴前,远离言说祈加持﹔

  为有上师加持力,此心不受动摇害。

  恒修慈爱与悲悯,遂忘自他之执着。

  顶载上师恒修观,遂忘威势之官府。

  不离本尊而修观,遂忘卑小蕴、界、处。

  思维耳传之口诀,遂忘文字与经典。

  守护本来平常心,遂忘无明之误谬。

  自身观作佛三身,遂忘希冀与畏怖。

  此生来生平等观,遂忘死生之恐惧。

  护持证解独自居,遂忘亲朋之照顾。

  一心定慧之进益,遂忘宗派之异同。

  思维生灭皆无实,遂忘教义宗派见。

  思维现象皆法身,遂忘着相之修观。

  无整宽坦而安住,遂忘世间礼仪行。

  身语归住于下位,遂忘富贵之骄YIN。

  以此幻身作我庙,遂忘各自宗派寺。

  言语道断为作证,遂忘诠表解说义。

  言诠义语君能说,请君勿为法所执!

  上万僧众连续8天念诵祈愿文,为世界和平与众生幸福而祈愿。

  【法王开示】

  以上讲完了尊者获得灌顶和法教的故事。

  最初,马尔巴大师给予密勒日巴的,只有苦痛的折磨,有好长的一段时间,完全不愿意给尊者任何的灌顶和法教,在这段备受折磨的期间,尊者心中,却完全没有退失对于上师的信心,然而,一些细微的沮丧心情还是有的。

  今天,在这儿的都是过去祖师大德们行持的追随修行者。因此,我想何不利用今天在这儿举行噶举大祈愿法会的因缘,在这座法中,说一些关于上师和弟子的内容。

  无分别教派多玛,象征超越宗派的平等性

  以法会的现场为例子,这次的第二十六届噶举祈愿法会,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如「祈愿大门」等许多地方。我想,应该和大家介绍一下无分别教派多玛所要表达的涵义。这些作为庄严的多玛和食子,供奉在右边的是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的多玛,在左边的是旧译宁玛和具德萨迦派、山居格鲁派等智者祖师大德的法相多玛。

  这样的摆设是什么用意呢?是为了表示,我们藏传佛教本身,教派传承之间互相都是有关连的,互相有很深的因缘和影响。

  最初,因为祖孙三王,让佛陀的法教开始在西藏兴盛了之后,首先出现了旧译宁玛巴这个传承的名字。总之,宁玛的传承是最早出现的;之后,王位轮替,朗达玛王时代开始灭佛,之后藏地历史上再掀起一段佛法的高潮,这也是法教「后弘期」的开始。

  密乘有旧译和新译的差别,接着噶当巴口耳相传的法教传承,由阿底峡尊者传下,之后依序的出现了具德萨迦派、噶举派、格当派等传承。

  这一切传承的法教次第和源头都是一样的;除了上师和法脉部分有所不同之外,从根本上来说,各教派之间没有一个不是互相关连着。

  总而言之,我们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之间,有着交互的传承,在法教和誓言上也有着关连。

  但是,各个教派却又各自展现着不同的佛行事业,强调着不同的重点,这些不同的小细节,对于一个不太了解佛法修持的人来说,会产生许多困惑,因此而造成许多小小的纷争。

  雪域所有法脉,都是佛陀法教

  就如同今天开示的《密勒日巴大师传》里,马尔巴大师说的,他给了密勒日巴超乎负荷的无尽痛苦。一般的人,会觉得马尔巴上师根本没有丝毫悲心,但是实际上,这是上师的一种示现,是为了清净密勒日巴尊者的罪障,上师才示现了这样的行为,很明显的,马尔巴大师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毫无目的的。

  我们从这段历史故事可以知道,雪域西藏的佛教不分教派的流传到了今天,在这么长远的历史里面,有些上师示现了不同的作为和行持,这许多不同的示现,在凡夫众生和不了解佛法的人眼中,都有可能会被误解、退失信心,或心中生起颠倒的妄念;但是,却无法说这样的事业行为示现,本质是不如法或违背佛法的。

  因此,如果我们问:今天在这儿放了这么多所有法脉的根本和传承上师的法相,所要表现的涵义是什么呢?是为了表示藏地雪域所有的法脉完全都是佛陀的法教,全都是一样的。例如:有所谓的声闻十八部,声闻乘的十八个宗派同样都是佛陀的法教,在古时候一位国王在梦中所得到的授记,有一个授记中说明了,这些宗派完全都是佛陀的法教所形成的。就像这样,我们自身能懂得这样的思维、也能够这样的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这样思维,我们才有办法让自己和根本上师、传承上师之间的誓言相融,不相违背并且不会令誓言衰损。所以重要的是,这些相关的思维我们需要在心中生起。

  不要眼里只有「自己的」上师

  同样的,所谓的上师和弟子的关系,也不是狭隘、目光如豆的。

  如果我们只管亲近各自的上师,对其他上师就不闻不问,这样是不行的。所谓「上师」,包括了根本上师、传承上师各种不同类别的上师,因此对于「上师」这个词,应该要更广义的去做思维。否则,如果只承认自己今生所见到、所认识的上师,对其他的上师就装作一付视而不见的样子,这样是不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就算只是一部小小的仪轨,起头我们都要念诵传承祈请文,从金刚总持到自己的根本上师,顺序的念诵每一位上师的名号。

  我们这些传承当中,因为有许多无分别教派的大师,他们依序的安住在我们传承顶严摩尼宝的行列当中,我们不只是观想归依境的时候,需要这样去观想,我们平常实际的在做一些利益佛教和众生的事情的时候,心中如果没办法这样去忆念,那么再怎么观想皈依境都是没有意义的。

  观想皈依境的时候,我们总是将皈依境里的传承上师,观想得非常的光耀生动;而在平时,做着利益佛教和众生的佛行事业时,也应该在心中去忆念根本上师和传承上师们的恩德、学习他们的行持,否则,如果只是想着:「我只要不违背自己寺院的上师和住持的开示和想法,大概就可以了吧!」这样的话,我们也许就会变成一个不顾整体佛教,只是一心想着衣食的人。

  放大心量看大局,只顾私利会毁了佛法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开阔的心量,如法的思维整体教法和众生的利益,只是执着自己的寺院上师,认为他是给予衣食、有着养育恩德的人而偏私袒护的话,本来完整坚固的佛教,慢慢的就会破碎瓦解,到最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只剩下无尽的指责和误解。因此,我们在提起根本和传承上师的名词的时候,应该要跟嘴巴上说得一样,去了解这里面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根本上师和传承的所有上师,都生起虔敬、信心,以这个为基础,当我们在做任何讲说、实修佛法的事情,都会是和法教相合的,也是个合格的弟子。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会非常的辛苦。在这儿许多的食子(多玛),上面有祖师的法相,但这并不是为了好看或是为了向人炫耀;而是为了能在心中忆念起根本上师以及传承上师们对于佛法的恩德,所以才制作了这些上师法相的食子。见到这些法相的同时,也忆念起这些清净的传承、根本上师们的恩德,如果没有这些大师的话,今天,我们不可能进入佛陀珍贵法教之门,也不可能获得能够利乐一切众生的机会。所以,在心中这样的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感动,就要马上去做!

  我们在学习了刚才我念的那一段马尔巴大师和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之后,不能光只是在嘴巴上念一念马尔巴和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应该进一步去思维里面的涵义,追随过去曾经出现的祖师大德们的传记去做修持,趁现在还是感觉热乎乎的时候就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在这边读《密勒日巴传》了,去读很多大部头的经典或是修心的口诀,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一定要在这边念诵《密勒日巴传》呢?因为他是人,他在一生中实际的去实践了佛法,他真实的生活在人间,就和我们双手摸得到的人一样;也有其他不可思议的传记,比如有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传记,但这些不可思议的传记,就比较无法让凡夫众生理解和接受,因而就不会去修持了。我们看到密勒日巴尊者他本身是个凡夫,一开始的时候累积了非常大的罪业,后来才从内心深处,一心一意的开始修持佛法,对于这样的一个从凡夫开始,最后修持成就的故事,我想会比较容易进入到我们的心中,也能够令我们感动。

  菩提迦耶金刚座前,法王开示禅修身要:金刚七支坐法。

  【法王禅修引导】

  开示之后,法王带领大众禅修。

  「我们是噶举修传派的人,应该都知道禅修的身要」,法王再简略说了一次禅修的身要,为了「让心如箭」,强而有力的射向前方,我们应不昏沉、不散乱,我们修习「七支坐法」

  一、身正:「身正,则心正」。

  二、金刚跏趺坐:就是双盘,采单盘「菩萨坐」亦可。

  三、背脊挺直:法王提醒,冬日天寒,大家又裹在暖暖的大袍里,如果弯着身体,很容易就睡着了,要挺直,才不昏沉;但也不能太直,易散乱。

  四、微收下颚。

  五、两肩自然下垂,头稳稳的放在颈子上。

  六、两眼自然垂视鼻尖,但不要太用力看。

  七、两手结禅定印,右上左下交扣。

  以上是「身要」。

  在心要方面,法王说,有很多不同的修法,以心为所缘,容易开发神通。「现在,让心放轻松,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就安住在当下一念的心中,安住在那一念清晰、觉照的心, 就这样禅修五分钟。」

 
 
 
前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一个好弟子,也有三德行!

狮吼音·开示集:谁能带你,出离生老病死苦?

狮吼音·开示集:修行:修自己的心,用到行为上!

狮吼音·开示集:菩萨戒:我在圣地,成为佛子!

狮吼音·开示集:法王教禅修:安住在佛陀成道相

 

后五篇文章

狮吼音·开示集:高尚品行--当下发愿,做个好人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六堂课 菩萨戒与四不共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五堂课 由心里呼喊出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课 快乐修行,请你

狮吼音·开示集:生活中的佛法 第三堂课 环保,就是慈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